时间:2023-07-06 16:11: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的音乐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家庭中如何进行音乐教育呢?大多数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丰富的音乐知识,但不少人都有着天赋的温柔声音,都会唱歌,而且少数家长还会弹奏乐器,可以说,几乎家家都有条件进行一般的家庭音乐教育。这里,我们提供一些方法,给有兴趣的家长试试看:
一、唱歌给孩子听:一般说,幼儿喜欢听爸爸妈妈唱歌。如果母亲在喂奶,伴以一定的歌声,并不断巩固这一习惯,能使吃奶这一较强的无条件兴奋中心与歌声的较弱的兴奋中心建立起稳固的联系通路,以后歌声本身就能刺激幼儿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哄孩子睡觉,唱一些悠扬安静的曲调,久而久之,哼起曲调就能帮助婴幼儿抑制以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熟睡的过程加快。可唱给幼儿听的歌曲很多,如“拔萝卜”、“小兔儿乖乖”、“小娃娃”、“小鸭歌”等,句短、易懂,许多小朋友爱听爱唱。对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选一些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或易听懂的成人歌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多给孩子欣赏些歌曲,但要反复多听,不断巩固,以便记忆。
二、教幼儿唱歌:给幼儿听的歌曲可以稍微复杂一些,而教幼儿唱的歌曲则必须慎重选择。曲调不要太难,音域不要太宽,一般最好五、六度(C调1~6)之内,最多不超过八度。歌词要生动、简短、容易理解,有适当重复。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发音器官尚未成熟,过宽的音域会损伤声带,使嗓音嘶哑。有些家长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喜欢教孩子唱一些成人化的流行歌曲,以为孩子唱成人歌曲好玩,显得聪明,忽视了曲调难,音域宽,幼儿唱不准,有些高音会引起叫贼,损伤童音。幼儿对歌词内容不理解,就不能发挥想象和思维,故长期唱成人歌曲,并不能很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教唱时,可以先听成人唱,让幼儿听懂内容后再跟着成人慢慢唱几遍,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音调准不准,节奏对不对,词是否记清楚。否则,要求不严,有的孩子到七八岁还不能唱好一首完整的歌。唱歌时要注意,不要连续唱,应唱唱停停,使声带得到休息,或唱唱听听跳跳;不要在有客人的场合,让孩子没完没了的唱,以致过于兴奋,使声带疲劳,又造成孩子爱虚荣的不良思想;不要在灰尘飞扬、顶风或感冒的情况下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70-02
由于过去长期对幼儿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后,幼儿音乐教师队伍的缺口急剧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因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此情形下,作为学前教育主干课程的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就产生了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诸多矛盾。本文试通过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幼师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有所裨益。
一、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差异
1.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有较大差异。幼师音乐教育比较注重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重视审美体验,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要求完善的人格培养和美化的人生理想等。而幼儿音乐教育则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强调音乐教育对德育的作用,往往把音乐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忽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忽视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及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得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艺术性出现缺失。
2.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严重,强调培养专业人才,而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脱离其自身的规律,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全面、系统、高难度,而忽视幼儿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失去对音乐教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师对自己所受的幼师音乐教育产生怀疑。
3.对音乐教育与外部环境的依存性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十分注重自身的内部环境建设,强调模仿国外音乐教育理论;而忽视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忽视幼师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联系。幼儿音乐教育则十分依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认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由它们来替代,所以经常忽视和取消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或把音乐教师挪做他用,或以其他教师替代音乐教师。
(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是指师范院校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学习活动,其培养的目标就是为幼儿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这也是幼儿学生和学校的要求。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幼师音乐教育却以是否培养了拥有专业技能、技巧的演员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当然音乐教育需要技术,技术是音乐教育需要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幼师音乐教育出来的高才生却很难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幼师音乐教育没有明确自己活动的目标,或者是没有认真研究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实质,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育人。
(三)课程设置存在差异
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对自己目标的盲目性,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艺术院校基本相同,强调专业课的多、细、精,忽视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聚人和气能力、决策能力、业务传带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课程开设,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感受力与鉴赏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情感形成。而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忽视的课程设置,往往就是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的能力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就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强调对幼儿学习者的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多为专业人才,只担任几个有基础和良好素质的学习者教学,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没有压力和竞争,教育者可以不讲究教学的方式,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完成学业。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要面对的是全体学习者,且没有基础,对音乐有形式爱好而无实质认识,更形成了诸多错误观念,同时还受到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独立在幼师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之外。幼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从事他们的实际工作时,可以说是要从头开始,甚至是养成了错误的教学方式。
(五)对教师业务素养要求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幼师音乐教育一直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专、精、深,以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培养成为专业性音乐人才为目的,过多地强调专业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这就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识和准备,更不知道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幼师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精、尖、深、专,有一技之长;而幼儿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博、大、新、泛,拥通才之能,要能够完成幼儿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统一的“科学审美”标准,以每位教师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知识为尺度来选择优秀与合格,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重视专业知识的要求,而忽视专业知识如何运用的技能和技巧。而幼儿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一是看教师能否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教育的特点;二是看教师如何处理音乐教育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三是看教师是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结合;四是看教师是否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音乐教育的这些要求就强调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注意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经历,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如何激发学习者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方法和技巧。
二、对策分析
针对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应进行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主动适应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音乐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改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教师集体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服务机构,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要考虑个体发展的需要,必须立足于每个人的发展,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发展,更应该在强调个性心理、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同时,考虑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社会公民。
2.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创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有相当发展历史的专业体系,在对其进行构建时,必须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其精华,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更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开创性地建立新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3.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专业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保证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是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但教育教学知识是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转变成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专业需要。因此,幼师音乐教育应有别于音乐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时,应加强传带的规律性研究。
(二)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
任何教育模式的建构都离不开教育内容的改革。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是一样,必须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是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核心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理念。其要求:一是增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意识,认真研究课程计划,努力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计划落实到实处,摆正专业科与文化课的关系。二是明确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概念,形成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正确认识,注意显性课程,更要强调隐性课程(即幼师音乐教育教师本身素养)。三是深化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功能的认识,挖掘幼师音乐教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素材,真正提高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注意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知识具有广博性。笔者在对幼儿音乐教师和幼师音乐教育毕业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幼儿学生更喜欢中师毕业的音乐教师。因此必须加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科际联系,确定科际知识的联系点。尤其要强化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实践理论课的比率。如幼儿教材研究、电化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基础课程。
3.选择合理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有三分模式(即核心课程、扩展课程和隐性课程)、三三二模式(即三学期公共课、三学期专业课、二学期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四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四个系列:专业学科课程系列、教育学科课程系列、思想教育课程系列和科学文化课程系列)、五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普通教育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系列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笔者相对倾向于选择三分模式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柯达伊·左尔坦是20世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目标及其内涵
音乐是匈牙利人生活的一部分,早在20世纪初柯达伊在匈牙利最高音乐学院李斯特学院考察时,就对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感到惊讶,学生能流利地读谱和写谱,可是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却一无所知。柯达伊深深地觉得要肩负起让匈牙利人民掌握自己的传统音乐的责任,提高音乐技能水平,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包括匈牙利的全体国民。他明确地提出“要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普及音乐教育的思想。柯达伊的“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有两层含义:
1.站在民族音乐的立场上
当时匈牙利的音乐文化落后,不仅是普通人民群众,就是有文化的中产阶级也不懂得识谱、记谱。柯达伊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拯救民族音乐,提高国民的音乐素养。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中添加包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文化也是意义非凡的,一方面保存和继承了民族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让幼儿对没有“营养”的音乐有了免疫功能,还培养了新世纪幼儿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音乐本身对人所起的作用
柯达伊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心灵的表现。音乐可以发展人的情感、智力和个性,丰富人的内心世界,音乐是每个人的精神食量。简单地从音乐对幼儿的角度来说,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是幼儿感受生命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尤其是早期音乐教育,它对培养儿童的艺术情趣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是柯达伊所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不但继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且吸收并综合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他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柯达伊认为,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二是将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唱歌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且有实效的途径。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倡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这是从总体的角度对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的概括。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意义我已经在上文进行阐述。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实践意义也是巨大的。
“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切合实际的。柯达伊认为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幼儿教师应以教会和培养幼儿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不是盲目地鼓励幼儿去学乐器,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基本途径,注重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歌唱中,柯达伊更多的是强调合唱,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可以发展听觉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无伴奏合唱,对于那些即使不会演奏乐器的人,也可以向他们展示世界著名作品,唤起千百万人心灵上的共鸣”。合唱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唱中,人们学会倾听、配合,对于艺术和谐、完美的追求和自觉形成的统一意志,取代了行政的约束。它所形成的纪律性来自人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压力。柯达伊积累了大量关于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优秀的民族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为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相当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使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早期的音乐训练都是采用民谣为教学材料。因此,任何国家采用了这个教学法后,都可以从自己的民谣素材中找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存自己传统的音乐文化,更可以鼓励本国的作曲家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具民族风格的音乐,促进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
柯达伊还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柯达伊提出,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理解音乐教育的原则,由此来相应地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其次,改革创新也很重要。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36—02
在幼儿成长及创造能力形成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指出:“为着要使儿童的心灵……遵守法律,乐老年人所乐的东西……人们才创造出一些真正引人入胜的歌调……这些歌调就叫做游戏和歌唱,以游戏的方式来演奏。”…因此,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念成为目前学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概述
卡尔·奥尔夫(Karlorff,1895—1982)是当代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
奥尔夫非常重视“原本性”这一音乐教育思想。他说:“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思想强调在积极参与中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表达人类的本能欲望,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古来如此。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启发和提升人的这种本能的表现力。它关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不提倡对儿童进行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是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自发地、自然地获得美好的感受以喜爱音乐。《奥尔夫传》的作者托马斯说:“奥尔夫的思想是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的。自我游戏、说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为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最初经验。”有人把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称为“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可见,开发儿童“原本性”的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这点与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极其契合,并对我国当前幼儿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启示。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 参与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的。”它不同于传统音乐会、不同于观看他人娱乐方式的音乐行为,这种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实践的音乐活动过程,成为儿童学习音乐最主要的途径。“我追求的都是通过要学生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他是让儿童在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中接触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愉悦轻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主动参与和创造的乐趣,享受音乐带给人的欢愉。
2 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要通过综合的方式去开发、挖掘人类最宝贵的生灵。他认为,“音乐出于动作,动作出于音乐”(out ofmovement,music;out of music,movement)。奥尔夫和军特合办的“军特体操一音乐一舞蹈”学校,就使动作、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语言、动作本身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音乐。这种思想使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歌唱、舞蹈、节奏、游戏合而为一。
3 即兴性
奥尔夫曾说过:“一切都是幻想……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人手,而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奥尔夫把即兴性创造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更注重对儿童即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即兴性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填鸭式、灌输性的方式不同,它能够充分释放受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个性化的体验中、在探索式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即兴活动是提高创造能力、升华音乐体验最有效的方式,也使其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4 人本性
奥尔夫在1931年写道:“音乐始自人自身。”并指出:“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手段罢了。”音乐教育首先应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奥尔夫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知识、原理直接灌输给儿童,而是让他们在唱、跳、玩、做中找出那些“知识”,通过引导儿童对音乐艺术进行感知、想象、理解和实践,使其审美感受、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表现与交往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培养和提高,情感、意志、思想得到极大的陶冶和净化,进而完善其人格。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艺术是儿童进行创造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强调艺术教育过程应体现个性化特点,建议教师转变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方式。
但是,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并未很好地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教学中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把技能技巧训练放在第一位,从教师的不正确观念出发,把音乐和游戏割裂开来,使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抹杀了幼儿的个性。为扭转现状,教师转变幼儿音乐教育观念成为时代的呼声。而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恰好提供了把《纲要》中艺术教育基本精神变为现实教学观念的可操作性的启示。
1 以参与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往今来,中外许多专业与民间的音乐教育往往采取口传心授、单一模仿、“勤学苦练”的模式。但是,其结果却只能培养成苦行僧般的“好学生”。这群孩子只知道听话、勤奋,而并不懂得在音乐中寻求体会快乐,并不懂得在音乐中畅享未来,也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主人。因此,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儿园把幼儿音乐游戏列入课程,就是照顾到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幼儿不再把音乐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快乐的氛围培养了幼儿歌唱的兴趣,协调了幼儿的动作能力,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又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 以综合艺术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幼儿的各种感官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来进行审美知觉。这种“唱、跳、说、演”共同参与感知的过程与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所推崇的音乐与舞蹈、文学、戏剧、动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既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也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性。因此,综合艺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合的做法。在这种综合艺术实践中,幼儿建构起多元知识体系,更大限度地提升了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3 以即兴训练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只有在感性中欣赏音乐,才能领悟和掌握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美。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幼儿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在幻想的天空里,任创造的激情自由翱翔。即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完美,但可贵的是幼儿从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情感体验:由原来的“你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习”,由原来学习的“被动机械”变为“主动创造”。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 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活动中的体现
(一)音乐本性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是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在他的思想中,就有着音乐的本能。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听见音乐会作出反应,有的兴奋,有的安静。婴儿的时候,唱歌给他听,他会笑,会目不转睛看着你,会手舞足蹈。幼儿的时候,给他段音乐,他会随音乐舞蹈,作出一系列反应。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所有的音乐环节是为幼儿服务的,将幼儿的音乐方面的本能发挥,扩大,强化。
(二) 以节奏为基础
节奏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准确与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乐感符合。记得我带的中班的一个小朋友,叫杨宏宇。他刚来奥尔夫音乐课堂的时候节奏非常的不稳。老师示范完四四拍子的节奏后,请他来模仿,这个还稳一些。可是四二拍子的节奏却非常的不稳。随之,听音乐律动的时候,也不能与音乐合拍。更别说音乐表演,即兴表演了。这样的孩子,就是因为节奏感不强,不稳定。也可以说是听力辨别力较差。看出了这一点,我平时跟在一起说话,走路的时候,会刻意的体现节奏,让他模仿。还有,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不清晰老师示范的节奏,我就在他的后背上、腿上轻轻的拍出同样的节奏,让他不仅用眼睛和耳朵辨别节奏,更是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他的节奏已经比较稳了,乐感也强了。能够拍出四三拍子,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了。
三 、实践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原则
(一)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是结合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多方面的教学法。不止是单纯的音乐。如《我的好妈妈》中,首先要用语言形容妈妈,声势感受音乐,然后唱妈妈,打击乐配乐器表演音乐,最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我觉得在幼儿教育方面音乐是不可缺少的。
(二)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中的即兴性。我理解为,出示一段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即兴配乐,即兴打节奏等。即兴性,可以让幼儿尽情的发挥,不局限于某个命题或动作等,使幼儿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发挥所长。《印度之舞》课中,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孩子们舞蹈的非常好,但没有体现出印度风情,那么老师将一些具有印度特点的舞步、动作教给幼儿。再次播放音乐即兴舞蹈,孩子的舞蹈可以说非常漂亮,舞出了幼儿的特色,孩子的心态,印度的风情,即兴的味道。在孩子积累的素材中,可以现场即兴发挥,是充分考研孩子的临场发挥能力。孩子本身就很自由,不喜欢拘束。然而,音乐课中让孩子放松,发挥,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音乐本身就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陶冶情操的,不是一板一眼很拘束的活动。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声音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农村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还停留在教几首歌,跳几支舞,在黑板上打几个叉用手拍就是打节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幼儿艺术感受力下降,审美经验缺失,不但掌握不了学习音乐的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表现音乐的天性。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强调了音乐与生活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现在,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三、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1.从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以往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意识只停留在需要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意识不到幼儿发展是整体的、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更别说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舞蹈的内容就行了。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则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从“重视技能的模仿”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2)听觉游戏。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体育游戏。当我们提到“体育”二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累”,其实体育当中一些趣味的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可以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幼儿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幼儿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BG《2009》GO996。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铃木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于用音乐来开发儿童的智力,音乐教育不仅能从音乐素养上给予幼儿所需的艺术才能,还能使幼儿开发大脑,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大力投资于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买音乐器材、请音乐教师、寻求短时有效地音乐教育方法。20世纪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办的“铃木教育法”,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小提琴教育法,“莫扎特教育风暴”等曾经风靡全世界,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铃木音乐教育法
铃木音乐教育法发明者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17岁铃木镇一开始学习小提琴,上世纪20年代初,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学习小提琴。后回到日本与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创办了音乐学院,集中致力于对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探索和钻研。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培养少年儿童乐器演奏才能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被称作“铃木音乐才能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掀起了广泛的影响。
1.锦绣人生,靠才能——才能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具有将所谓的口头语言学得流利而漂亮的才能。”铃木镇一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儿童是有望能够发展出那种在语言中体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才能的。教育者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其才能都可以达到语言发展这一水准,那么也就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创建良好的基础。而音乐也是展现人才能的一个方面。如果幼儿可以将语言学的那么好,那么只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各个方面,儿童就能很好的发展其才能,从而成功。铃木将这一想法运用在音乐教学上,特别是小提琴的授课中,从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到小提琴的技能的掌握,其道理都是相同的,这也是铃木才能教育的主要思想。
2.教育从现在开始。铃木主张儿童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童年过多的智力发展并不会造成身体上的虚弱或影响大脑的发展。有些人的观点认为,过早的进行教育会有碍于大脑的发展,但通过铃木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发现,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两兄弟,一个从小就不断地思考问题,而另一个则沉溺于关爱之中,无心关注和思考周围的世界。从小不断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孩子大脑尽早的得到了训练,而另一个则未受到训练。由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同一父母所养的同胞兄弟,如果他们的大脑在早期教育中接受了不同的训练程度,那么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早开始训练孩子的大脑。
3.母语式的教学。铃木认为,语言学习是一般认知的反映,可以用于解释其他领域认知掌握的原则,即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为语言学习体现了学习行为的一般特征。最终,铃木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迁移到学习音乐上来。对于学习母语来说,孩子的一般经验是由“听”到“说”,再到“读写”。基于这一规律,铃木也将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因为音乐学习是一种声波传递,所以在学习中,要首先对音乐进行感知,通过反复的聆听之后才能进入演奏阶段。
二、铃木音乐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启示
铃木音乐教育法在总结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为许多的家庭及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符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注重幼儿早期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能具备卓越的才能。因此,在铃木镇一的教育理念中,把早期教育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代社会来看,随着家长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发的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在幼儿期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形成一定的性格、才能之后,对未来进入学校及潜能、智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教育者及家长也要做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不能采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技能的学习与不断重复的练习,会使幼儿觉得音乐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之情。所以如何能够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氛围,都应该尽量做到趣味化。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互动,不但能够拉近亲子间的关系,还能充分加入到幼儿的教育当中。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多带幼儿参加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器乐。正如在父母及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呀呀学语一样,要想让儿童更好更快地学好音乐,就要为他们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以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父母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音乐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而最基础的感知就是“听”。家长可以多给幼儿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听开始,只有听得顺了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才能够唱得出来、弹得出来甚至最后创作出音乐来。铃木教育法不仅为培养孩子能力提供了方法,还为许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导。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音乐才能、深挖其潜能,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一)幼儿音乐教育太刻意
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期望高,目标远,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来讲,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培养乐感,陶冶情操,让孩子能够具备基础的音乐素养。但是幼儿专家们却建议家长,这样太过于刻意的教育也许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而培养孩子们获取乐感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从大自然中自由寻找声音。
(二)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不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系到幼儿身心正常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对音乐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联系研究不够,目前在选择音乐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乐曲的选择等都显得过于草率,这样是不利于幼儿身心正常发展的。因此,幼儿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太少
音乐源于生活,应该从生活中体会音乐。但目前的幼儿教育虽然以为幼儿带来快乐为最终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快乐的质量。孩子们在学习音乐中是由于快乐而学习,并不是由于学习而快乐,因此,孩子们并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本质。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由于幼儿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太少,没有从自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最自然的音乐。
二、大胆开展尝试教育,促进幼儿音乐教育改革
幼儿音乐教育要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找到符合现代儿童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可以大胆开展尝试教育。在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尝试教育的出现为幼儿教育改革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教育要求幼儿能够主动去想、去做、去探索、去尝试,把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过渡到了“引导”,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教学过程不再由教师来控制,而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去把一些枯燥的学习变为快乐的学习,这种自然的学习是幼儿教学中最需要,也是重要的学习内涵。
(一)尊重幼儿,教学自由,增强其自信心
尝试教学首先需要尊重幼儿,包括他的思想、行为、兴趣等,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讲是很重要的,虽然有时需要用命令的方式来约束幼儿,但是更多地要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学变得更加自由,不要给幼儿过多的约束,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音乐中的内涵,并且不断地采取新颖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先尝试后练习的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大多数幼儿乐曲都是浅显易懂的,而且韵律的节奏比较好掌握。在对这些乐曲进行教学时,不要采取一字一句的教学方式,而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音乐,去欣赏音乐,在尝试对音乐进行了解和学习后,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下,自由地演唱,自由的舞蹈,自由的创作。
(三)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幼儿尝试学习各种演奏乐器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乐器的演奏,对一些简单的乐曲演奏乐器,要让幼儿在一种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去自主地尝试学习。比如打击乐中的鼓,在教师播放一些乐曲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先尝试着打击鼓,虽然开始时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声音,但是对于幼儿来讲,这种方式可以提前熟悉鼓发声的特点、特色,激发孩子们对鼓这种打击乐器的兴趣,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四)把尝试教育融入游戏中,创新各种游戏环节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教师需要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音乐。在对游戏进行创新时,可以把尝试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尝试游戏的过程中去自由地体会音乐的乐趣。比如“开火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速度,以此来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的节奏。
(五)音乐教育要适应幼儿所处的时代特征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能够给人们精神上的美好享受。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时代的音乐特色都在不断的改变。幼儿音乐教育要跟随时展的脚步,要把音乐教育与幼儿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正如目前流行的“80后”“90后”“00后”“10后”说法,每个时代都会给他们留下不同的印记,不能把陈旧的音乐元素强加在幼儿的思想中,让幼儿在接受和认识音乐时出现厌烦心理,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排除传统的音乐,而是要批判地继承。
三、结束语
幼儿音乐教育由于教育的对象还处于不太成熟的发育初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方式还显得很稚嫩,因此必须采取更多有趣、有效、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基础音乐素养,为今后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采用尝试教育的思路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路和方向,不过完善幼儿音乐教育,仍然要更多地去研究和发现幼儿究竟需要什么,想要学习什么,还有想要怎么学习。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其能力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另外想象力的具备也是儿童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的重要性与知识同等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上,可以让儿童展开无限的想象,让他们将音乐与画、与实物相联系,锻炼儿童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2、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学主要是靠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而视觉、听觉是我们人类进行对外感知不可少的重要感知能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对儿童感知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即可以说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学习音乐时,教学者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外在干预和引导,不能盲目地放纵孩子毫无目的的观察和倾听,要保证孩子能对音乐进行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任何知识的教学都是需要用大脑进行辨识和记忆的,幼儿音乐教学当然不例外。因此,在培养孩子进行音乐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有效记忆,可以引入一些现成记忆方式,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4、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对我们个人来说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时期便是儿童时期,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时期创造力的培养。而幼儿音乐教育也恰好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之一,音乐活动可以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能够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思索和研究,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当然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是让孩子自己自由发挥,也是需要教学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的聪明才智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现在正确的地方。
三、如何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老师引导入门,幼儿音乐教学同样需要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老师们要通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点,如音乐不同的音色、各类现实生活中声音的音乐模仿等,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原因学习,并积极去学好。另外随着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加深,开始对孩子进行初级音乐教学,再然后进行专业化训练,做到能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接受,使教学效果更好。
2、让幼儿的音乐学习融入生活中
艺术源自于生活,因此很多美妙的艺术都可以在生活中很好地体现,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更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乐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感知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这类感知加上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们更深的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美好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的独特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同一音乐教学时,各自有不同的生活感悟,从而对他们身心发展有不同的促进,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学会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
3、要开发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潜力
由于幼儿本身受其自身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在展开幼儿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让幼儿自身的情感得到更好地升华,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智力得到更好地开发。音乐作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支持,具有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地关注幼儿对于音乐本身的感受,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幼儿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更好地提升。幼儿阶段,形象思维是幼儿的重要思维特点,从形象思维进行出发,完成创造思维的过度,这是我们展开幼儿教育中所应该重视的几方面问题。音乐教育中,其音乐内容的节奏和情感多变,幼儿可以结合不同情境进行创造和想象。通过音乐的熏陶,幼儿可以在韵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例如,对于《拔萝卜》这首歌曲来说,幼儿就可以结合歌词,对于情境进行想象,同时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对情感进行展示表达。
其次,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幼儿自身的记忆力和听觉得到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教育中,听觉是对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觉幼儿可以对音乐进行欣赏和感知。例如,在对于《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进行欣赏学习中,幼儿就可以结合节奏进行感受和倾听,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在这一过程当中,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会感恩,同时也能锻炼听觉和记忆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幼儿身心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中,很多歌词和节奏都可以对幼儿的身心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稍息立正站好》这首歌曲欣赏学习中,其旋律轻快,节奏活泼,在听的过程中幼儿也能产生良好的遵守纪律和秩序的意识,同时产生诚实、自信、礼貌、热情、正直、勇敢、活泼等积极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思路
第一,对因材施教进行落实。幼儿阶段,音乐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情感体验。幼儿本身的个性在处于形成和发展当中,在面对智力与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差异上,音乐教育也必须要考虑这一个差异性的问题。在音乐教育中,要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更多地关注,结合幼儿音乐能力和行为状况,制定出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学策略。例如,幼儿自身的情绪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不够稳定,在面对这些幼儿,选择平和的音乐,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更加稳定。对于一些情绪不佳的学生,采取一些比较明快的音乐,则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只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这样音乐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体现。
第二,对音乐教学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我们要对于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行确定,围绕幼儿出发来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幼儿音乐教学科研更好地服务幼儿的成长,对于音乐教育任务进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以及审美情感的多方面培养,让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具备更高的兴趣。在对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三,构建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来说,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幼儿教学的成效。幼儿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在对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依据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背景、类型等,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结构、速度等进行合理的把握,多方面地积累和分析,选择符合幼儿学习需求和特点的音乐作品,对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进行把握,让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加合理、有效。科学地对音乐作品进行选择,合理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这是打造一个良好音乐学习环境的关键。另外,教师也要在日常幼儿学习生活中,对于一些有趣味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和幼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和需求,这样也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第四,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更好地观察。教师要在日常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找准教育的契机,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和切入时机,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展开教育,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音乐教育的整体成效。在幼儿教育期间,只有通过充分的观察,才能对幼儿音乐学习的情况进行掌握,才能更好地对后期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