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篇1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24-02

文化馆属于我国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各级文化馆中,基层文化馆是基础,它将省市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结合起来,对基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基层文化馆的发展很重要。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满足城乡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攻方向。众所周知,“理论即概念、原理的体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由社会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1]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文化馆要搞好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就必须在理论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的所有成就,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人在社会实践上创造的辉煌结果。电脑再超能,也要由人脑来控制;机器人再万能,也没有发明制造它的人聪明能干。所以人们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实力的竞争。

文化馆是“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2]因此有人总结说,文化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群众文艺活动的舞台、文化学习的课堂。文化馆功能的多元性,要求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馆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支撑与保证。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年龄结构。整个文化馆的人才队伍,要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形成理想的梯队形,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并以老带新,形成人才队伍的群体合力。

(二)知识结构。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更要全面、合理。主要包括政治知识、文化知识、艺术知识、群众文化工作知识等等。其中又以艺术知识为重点,包括各种艺术形式(实用艺术中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表情艺术中的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曲艺艺术中的相声艺术、二人转艺术、鼓曲艺术;民间艺术中的皮影艺术、木偶艺术、杂技艺术、魔术艺术;综合艺术中的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网络艺术、时装表演艺术、真人秀艺术等等)的审美特征与要点。

(三)能力结构。文化馆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文艺创作能力。文化馆工作人员担负着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而要辅必须自己先具备文艺创作能力。这些文艺创作能力,又分为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创作)能力与艺术创作(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戏曲、曲艺、皮影、木偶等创作)能力。

2、文艺辅导能力。文艺辅导能力既建立在文艺创作能力之上,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文艺辅导能力除了在文艺创作上辅导以外,还包括艺术导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导表演、小品导表演、曲艺导表演、戏剧导表演)的辅导能力。

3、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与依托、中心与支撑。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群众文化的策划、组织能力。

4、创新能力。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任何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亦然。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对于文化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尤其是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种重要特征。……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3]文化馆工作人员以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导工作为普遍的、常态化的工作,因此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这种创新能力,又以创造性思维为智力基础。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又包括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等等,其中以灵感思维最为重要。“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5]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形式

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配套工程”,也是一个保证系统。因为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内容与形式也是紧密结合、互相配套、互促并进、共利双嬴的。

具体而言,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有多种形式:领导讲座、互相谈心、参观学习、英模报告等等,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坚定为群众文化工作奉献终生的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德艺双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

(二)文化学习。文化学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包括阅读书报、上网学习,参观访问。也可以“派出去,请进来”,到大专院校进修,聘请专家来馆讲学等等。

(三)业务练兵。文化馆要针对本馆各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对本职本专业的业务,要精益求精、更上层楼。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练不懈,不断提高。也可以采取业务考核、业务竞赛等形式,以求实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人才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今天,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文化馆现有人才力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和未来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对于引领地方文化建设,繁荣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做好县级文化馆工作,挖掘县级文化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潜力,离不开一支战斗力强的县级文化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467.

篇2

二、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优势。一是工会组织体系健全,有利于参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级工会组织,有完善的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与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渗透。二是工会组织覆盖面广,有利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企业工会作为企业会员的领导者,更能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员工价值观的形成,促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三是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凝聚共有的价值观;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形成。工会组织代表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更能够通过民主管理,将职工的诉求、愿望融入到企业中去,更能推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工会组织的推先树优,有利于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工会管理着“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模范”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积极分子队伍,更有利于工会发挥典型在培养企业先进,发挥文化先进生产力的示范作用。五是工会组织丰富的活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渗透。工会可以通过举行文体活动、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建立文化网络等形式,使企业的管理理念渗透并体现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三、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工会组织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上发挥作用。职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工会组织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要在提高人的认识,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上下功夫,使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共识,自觉增加关注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工会组织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作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不仅使工会工作充满生机、职工生活充满活力,也是企业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可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革、小创新活动,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班组创先、民主管理以及文体活动等,引导员工价值观逐步同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可以通过利用一些重大的文化节日,举办一些大型文体活动,吸引员工参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篇3

作为我国海测领域技术领先、专业精湛、服务优异的精锐之师,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成立58年来,一直坚守国家赋予其精测海疆的神圣使命,认真履行其以精准的航海图书资料为航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

无论是围绕中心工作——测绘海图,还是在一项项重大应急抢险扫测任务中,一代代天津海测人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在探海问路、默默奉献的同时,绘制着平凡而又绚烂的人生。

把这种代代积淀的海测精神,化做“精测海疆,使命必达”的新的海测精神表述,既体现了海测文化的传承关系,又丰富了海测精神的内涵。将优秀的文化积淀赋予一些鲜活的、时代感强的文化元素,是天津海测文化建设的一大经验。

有文化自觉的认识基础

一般情况下,一个组织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在这个组织尤其是领导者对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并且竭尽全力地推动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让先进文化引领组织健康发展。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的各届、各级领导对海测文化建设一直都有深刻的认识和共识,特别注重发挥其对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对文化意义、地位、作用等有深层次的认识外,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有责任担当。无论是项目组临时租用的办公场地,还是小小的测量船上,我们都能够感觉到浓浓的使命文化所产生的惊人的团队力量。一线员工创作的一件件有生活气息的作品,驱赶了枯燥工作带来的单调,也代替了长期从事海上工作对家庭生活的思念。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全体员工不会责无旁贷地参与文化建设和实践。目前,天津海事测绘中心除现任领导成员身体力行地实践和不遗余力推进、深化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外,退休的老领导也在通过编写《海测发展史》自觉从事海测文化的传承工作,这也是天津海测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有服务社会的实践基础

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建设,形成软实力,高效地支持一个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说通过挖掘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炼和正确表述核心价值理念,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但这还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文化自觉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践行核心价值理念,因此还要解决好“行”的问题。实现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知行合一”,才是我们所说的“高度的文化自觉”。

天津海测文化的实践基础集中表现在履行国家使命、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在圆满完成了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大连“5·7空难”、 包头“11·24空难”等黑匣子搜寻工作后,还先后完成了“金玫瑰”、“盛洲5”、“世纪之光”、“强闽1号”沉船及应急抢险扫测任务,应急测绘有效率为100%,为海上船舶航行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以这么认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基础,帮助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了理念上的腾飞和实践上的落地。

有效发挥社会传播的作用

衡量组织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指标:一是是否系统解决好组织内部的认同,形成凝聚力;二是是否统筹安排好社会传播的事情,形成软实力。

虽然,天津海事测绘中心自觉意义上的文化建设时间不长,但是其重视打造软实力,提出开展海测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强化对先进典型的培树和对先进事迹的宣讲,全力打造具有天津海测特点和优良传统、凝结了天津海测精神、具有大众传播意义的文化品牌——“万里海疆,探路先锋”,深刻诠释了海测工作者为船舶安全航行开辟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的光荣与梦想。

篇4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目前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促进农村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应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将农民素质的提高当作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2、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建设应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提高发展水平,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3、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文化建设不但在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考虑到农村发展现状,农村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经济、精神相对物质一直处于次发展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化生活贫乏,难足群众之需。

2、农村文化活动太单一。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打麻将、走庙子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造成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漫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现实因素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难以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农村文化活动方式始终绕不开农村现有的文化氛围,有时候还会被不良活动所影响。为此,要想取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就要改变农村文化活动单一的局面。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各个乡镇均没有独立的文化站舍,大部份镇文化站配置是“一块牌子一间房、一枚章子一张床”,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加之乡镇财政状况都不乐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大。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处于“随意”状态。二是人力不足,没有专人负责。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在发展中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亟待解决。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夯实基础,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立足农村文化建设实际,从这三方面出发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1、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来看,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的现象确实存在,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应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农村文化建设,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由此可见,农村文化建设,应从观念转变做起。

2、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农村文化发展实际,采取多种手段积极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首先,我们应在农村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并结合农村实际,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乐器演出和戏曲演出等,活跃农村文化气氛。其次,应充分发掘农民文艺,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交流活动。再次,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地方农村文艺,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质量。

篇5

公司的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从人的思维出发,才能让我们的职工去自觉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以安全生产活动为基础,树立公司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指导职工的安全行为。深化公司的安全文化生产建设,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是目前我公司的重要任务。

只有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做好安全生活任务,进而才能夯实好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高公司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一直以来,由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难度,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时间的艰巨工作,其产生的影响很大,范围也广。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公司的安全生产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刻认识:

第一,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转变干部职工的生产建设观念。对于公司安全文化的建设,职工的观念很重要。没有好的观念,一定做不好安全工作。例如有一个企业,曾经十分重视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度加强对公司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取得很不错的安全生产成绩。后来,该公司逐渐放松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不再做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结果后来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给公司自身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后来公司领导层深刻做了深刻的反思,并重建了领导班子,认真吸取了事故的教训。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开始做好教育培训以及安全考核工作,将安全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经过长时间的狠抓落实安全工作,以及安全观念的转变,该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考核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文本,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公司要顺利发展,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一个公司对生命价值的重视,而这也是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干部职工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者,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能力。铁路事故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着安全工作的成败。只有广大干部职工具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整个公司形成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通过灵活的培训教育方法,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一方面,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紧抓的任务,对于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经常性的疏导工作进行教育。从这方面来看,安全教育是广大干部职工对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反应了他们对待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态度。我们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职工的利益高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督促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职工群体的文化程度不一,对于职工的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全面的指导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从大局上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在这个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过程中,我铁路公司应该从职工的角度出发,将安全生产教育人性化。比如在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职工的情感关注,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注意自身的安全,对员工进行情感关怀,将枯燥的安全教育变成心灵的交流,从而凝聚公司职工的忠诚心,实现安全生产教育人性化。

篇6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社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要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根据群众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一、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群众文化建设对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首先,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重要的元素,也是判断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因素。只有群众和谐相处了,整体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文化上的熏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其次,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引领群众构建先进的文化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群众文化建设当中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让每一个群众都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融入感,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再次,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把群众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看待。

二、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引领人民群众积极惨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人民群众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在思想层次及文化修养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引领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活跃了社会生活的气氛,增加了和谐因素,对人民群众自身及社会都有积极影响。其次,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要手段。群众文化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方式,使人民群众能够利用业余时间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并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人民群众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参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引导群众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自治是居民自治管理主体,城市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下,共建群众文化。首先,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优势,开展文艺活动,引领群众丰富文化生活。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传播专业的文艺知识,还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参与文艺生活,丰富精神文化。在引领群众文化建设工程中,文艺工作者不但要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改善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优势,创作出更多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宣传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引起社会共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动,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引导普通民众进行基层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通过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调动各阶层力量,强化共驻共建意识。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这项建设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建设,从而极大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实现共赢。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多元化建设工程,需要当地基层政府、辖区单位、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驻共建。例如在当地各个社区开展广场舞活动,就需要当地各个辖区单位提供固定的场地,社会志愿者深入各个社区进行宣传,文艺工作者进行指导支持等,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各界人士的参与与支持。最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是关键。大力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培养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力量。对群众中文化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和宣传,吸引人民群众的目光。鼓励民间发展群众文化团体进行文化宣传工作,支持人民群众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积极健康文化。

四、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靠全民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的群众文化建设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在引领群众文化建设道路上我们要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局面。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要做到以文化建设为内容,多渠道宽领域宣传为切入口,全面建设群众文化,深入宣传和谐社会。

作者:刘赫 单位: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篇7

——重视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坚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而奋斗。

——以“八荣八辱”为创作题材,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创作生产更多的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中,明确荣与辱、判断是与非、分清美与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篇8

“文化如果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校园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标志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当校园文化从环境美进入到行为文化建构的时候,是校园文化的一次飞跃;当校园文化上升到理念层次,反过来通过师生的言行举止得以体现时,是校园文化的又一次飞跃。因此,学校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在大美意识的支配下,立足地域文化,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整合,建设充满精神追求和正确舆论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校园文化以宏大气势和系统内涵彰显校园文化的高起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用人文环境吸引人,用高雅艺趣净化人”,校园文化建设要杜绝庸俗化倾向,起点要高,避免短期效应和重复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淀和传承,需要一位位校长、一批批教师、一届届学生的精心培育,代代传承,绝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那种缺乏远见、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抛弃学校历史和“本土”传统,不断变换、人为打造、突击创新的所谓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最终将导致学校价值观和方向感的失落,导致学校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遗忘,学校将不可避免地趋向平庸和无文化。学校应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从本校实际出发,珍爱自身的传统积淀,立足长远,凸显特色,以坚实的行动、长期不懈的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充实、完善,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决策者和实施者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有大美意识的体现。我们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中和,道家文化中的柔韧、弘大和佛教文化中的圆融、顿悟等有机融于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设计之中。学校首先应在大视野下确定校园文化主题,并将主题分解到各区域。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主题色调;无论是楼宇命名,还是景观设置;无论是现念的大门,还是古典特色的文化长廊;无论是颇具教学文化特色的教学楼,还是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楼,都统一在宏大的学校文化主旋律之下,让我们感受到设计者崇高的激情和对大境界的开拓。当我们超越物的形式,进入它的内核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一种对大灵魂的呼唤,感受到对民族精神、群体理念、时代意识多层面的领悟和建构。

二、校园文化以理念、环境、行为、标志文化四位一体构建校园大文化格局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必须树立大文化理念。大文化理念指在发展空间上体现“大”,就是要跳出相对封闭的学校文化圈;在建设主体上体现“大”,就是要紧紧围绕宏大的学校核心理念;建设方式上体现“大”,就是要使理念、行为、环境、标志文化四位一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最终形成校园大文化格局。但有人认为,学校是搞教学的地方,一切力量都应该放在教学上,学校文化建设属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事。由于传统学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久而久之,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思想倾向,造成校园文化建设“重心过低”。学校必须树立文化品牌是学校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并在大文化建设的格局下,使校园文化由环境层次上升到理念层次,最终在理念层次上沉淀出学校固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校园文化以整体性特点完成由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转变

文化的特点是整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综观近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认同并流行一种以物质文化为主体,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观。校园文化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有形文化层面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现象,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校园局部文化活动取代。因此,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建立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转变的整体校园文化理念迫在眉睫。首先从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设计学校整体建筑风格,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质量立校、依法治校、以德育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局面。总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实践者应具有特立独行的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从硬件中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校园文化,让师生在展示中感悟校园文化精神,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让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使整个文化校园弥漫着一种少有的大美和壮美,而这种大美和壮美恰恰是这个时代学校最缺少、最珍贵的东西。

篇9

机械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要求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要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和支撑性,把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放在全球视野,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来认识,放在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机械工业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保证来规划,放在机械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强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引领的位置来部署,放在机械工业软实力建设与机械工业硬实力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来推进。不论是地位、方向和目标,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都与机械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成为机械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机械工业发展,就一定要说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发展;说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就特别关注 特别报道TEBIE GUANZHU / TEBIE BAODAO一定要说提升机械工业软实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新形势下,文化永远是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谁重视了文化、掌握了文化,谁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拥有了发展优势、拥有了未来。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推动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提升机械行业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我们除了认识其艰巨性和紧迫性外,更应该充分认识其发展的创新性。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才能产生活力,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教育、服务、推动作用。所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创新,在改进创新中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是我们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改进创新中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紧贴行业、紧贴企业、紧贴职工,坚持以改进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力,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认识改进创新,推动改进创新: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理念,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创新,实践上有所发展,在工作视野、思路、举措上有新有变。二是要在实践中鼓励创新、激励创新。要搭建平台和传播渠道,大力营造创新环境,使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要创新工作机制。

篇10

农村文化是农村发展的软实力,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路径。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应该把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加强经济帮扶的同时,让文化先行为整体扶贫工作开路搭桥。同时,要多措并举描绘文化扶贫路线图,让贫困人口鼓足“精气神”,着力解决贫困村文化设施少、文化活动开展频率低、文化人才缺乏的情况。

一、目前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农村地区没有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化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村小学设施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较大。村部周边环境较差,未达计生室、会议室的要求,受场地限制,很难开展群众性活动,村里无医疗室,不利于群众就近就医。

(二)基础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部分乡镇村社没有任何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村民居住相对分散,没有形成集中的商业网点。农业生产还限于传统状态,以种植水稻、柑橘和饲养家畜牲猪等为主,且都没有形成规模。

(三)缺乏经济来源,村民经济收入偏低。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补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来源单一,增收困难。

二、农村文化与农村扶贫的关系

“贫困文化”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贫困文化”是指包括小富即安、满足现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墨守陈规等特点在内的封闭、惰性、小农意识。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较差。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扶贫的主渠道和载体。二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散失严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生活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限制了农民对于先进文化的接受力和再创造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散失也很严重。

新农村文化扶贫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扶贫是解决群众温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文化扶贫就是要转变贫困人口的文化价值观,形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素质。二是文化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化扶贫是为了消除贫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地区差距。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从农村的长远发展出发,创造社会和谐文化。文化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三是文化扶贫是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文化扶贫是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如何结合农村文化做到实施精准扶贫

(一)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通过文化产业把“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扶志”结合,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完善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大院建设,充分发挥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功能。强化社会公序良俗建设,开展孝慈文化建设,倡议村民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学习“文明十条”“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整体素质。要坚持以文化扶贫为出发点,以区域扶贫和定点帮扶为重点,让农村百姓过上文化与经济大提升的好日子,促进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二)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认真抓好项目实施,推动公共文化中心实现“五有”,即建有文化室、篮球场、戏台、乒乓球台、宣传栏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和关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村级文化广场、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广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挖掘贫困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建成一批适宜开发利用、与旅游资源有较好融合度的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加强对传承人队伍的保护与培养,帮助贫困村群众从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获得收益;利用和发展民族民间节庆文化活动,将农村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扩大贫困区域群众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参与面,从中获得收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学校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着力抓好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搞好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改变落后乡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地基层文化部门,要坚持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用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活动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精准扶贫上,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在扶贫、扶志气、扶文化狠下功夫,努力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推广,努力探索出一条农村文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努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