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安全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6 16:11: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资金安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资金安全

篇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诈骗、网上银行资金被盗、第三方支付平台被黑客攻击等案例时有发生,由于建筑企业资金量庞大、业务结算复杂、往来款项丰富,更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领域。大部分建筑企业都采用了ERP系统,包括网上预约报账、电子结算实时到账、无现金报账、财务查询等多种方式并存于一个统一的网上综合财务平台,与业主、供货商、政府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大部分也通过网络完成,网络结算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但同时也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网络资金安全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如何适应网络信息化、降低资金安全风险、运用网络信息化提高资金管理质量成为建筑业财务人关注的焦点。

二、互联网环境下建筑企业货币资金面临的风险

(一)内部风险

在全国大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支付平台大量运用,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形式有:1.财务人员利用网上银行资金结算平台,非法占用企业资金。随着建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账户资金结算变得日趋频繁和复杂,虽然开户银行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网盾和动态口令等一系列安全产品,并制定短信通知、身份认证、限额控制、多重密码验证、防伪信息验证、私密问题设置和银行后台实时交易监控等措施,但也有不少法制淡薄的财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乱开账户、公款私用、非法占用资金,逃避银行结算监督。2.由于网购的便利性,建筑企业常常选择网络购买办公用品、项目用品、小型材料等,有的经办人员利用网络交易平台,通过网络虚开、多开、伪造或者更改原始单据,从而多报销开支,占用企业资金而非法获利。3.财务人员利用发放工资的时差,私自占用公款。建筑企业的工资发放几乎都通过银行代扣代缴或者财务人员通过网银转到员工卡上。有的财务人员根据已审批的工资发放表,利用工资发放电子数据的审核时差篡改工资金额银行明细,将本应支付他人的工资扣减,实际发放到自己私设的户头上,然后在工资发放时期将其填平。

(二)外部风险

建筑企业资金的存放和转账几乎都是通过网上银行、企业内部银行或者其他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其面临着外部网络的支付技术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网络钓鱼。不法分子以系统升级等方式精心布置一个与真实企业网站十分相似的“山寨网银”页面即钓鱼网站,非法获得客户的网银身份信息后,迅速地盗取资金。据统计,2015年有60几个用户信息数据库在网络上公开流传或通过地下黑色产业链进行售卖,共涉及到6000万条客户信息。2.木马偷袭。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挂在一些门户网站、社交软件或者必备网页上,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一旦疏忽,使用工作电脑点击就会被木马偷袭,被不法分子窃取企业账户、密码等,从而盗走网银中的资金。3.黑客攻击。不法分子向企业内部网站、内部网络或者工作电脑进行黑客攻击或者远程控制,使得企业的资金被暴露和操控,不法分子转移侵吞企业的资金。

三、互联网环境下建筑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网上支付操作的安全性

首先,对员工的职责进行界定,将不同的操作权限进行不同的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操作权限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权利和责任对等;其次,技术问题,建立数据泄露防护和应急解决方案、U盘加密、文档加密等数据保护方案,从而应对各种数据变形后的泄密事件,保障企业和用户的账户数据安全;再次,要强化防火墙和网络安全检测措施,防范外来隐患对网上银行的入侵,避免黑客侵入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第四,应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建立现代的内审制度,防范舞弊行为,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最后,提高建筑企业网银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当操作员将相关财务信息准确录入银行系统中后,由复核员对网银交易信息进行检验,因此,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也是必要的。

(二)建立企业资金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要做到:首先,要确定重点资金、重点单位等监测对象和领域,分析资金变动走向,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其次,企业财务系统对多次输入错误的资金密码或者在不安全电脑上登录操作施行拦截、提示或报警,强化资金管理中的层级管理,降低支付风险;再次,当企业所依赖的金融公司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生网络故障时,企业应该建立自身的应急平台、应急机制和备灾系统,以充分保障自身企业的资金安全。

(三)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日渐猖獗,严重影响着在线金融服务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外部角度来看,建筑企业应谨慎选择技术成熟可靠的挂牌银行,从源头上控制网上银行的外部风险;从内部角度来看,建筑企业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海内外优秀的互联网专家,购置先进的互联网设备,采用多重防火墙,有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外部用户的非法进入。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各项网络技术与管理软件被充分应用于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能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管理工作的不断复杂和艰巨,建筑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漏洞也凸显出来。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建筑资金安全管理不仅依靠意识革新、制度强化、人员素质提高,同时,还需要切实加强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一系列监管与控制手段,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避免管理工作的纸上谈兵,杜绝资金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企业在网络浪潮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05).

[2]陈广胜.浅析当前环境下企业资金安全管理[J].企业导报,2016(12).

[3]邓喆,韩跃.货币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7).

[4]付丽.关于外企在货币资金控制方面的经验分享[J].经营管理者,2013(10).

篇2

2、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电网资金管理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电网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以及《资金管理标准》、《资金安全管理办法》,构建电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严格电费收取各流程,规范资金支付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审批、复核制度,全面降低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在进行大额资金调度、资金运作时,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按制度预先制定计划,经公司总部批准后方可实施。且资金运作也不是以纯粹的高收益为目的,仅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的进行些稳健项目投资,争取实现流动性与效益型平衡最优。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前提。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位职以及有效适用的内部管控措施保证电网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公司资金安全管理就要走标准化管理路线,包括执行统一的资金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统一的基础环境设置、资金安全管理运作机制框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范本。各单位按公司统一标准制定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适合的实施操作细则,将资金业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智能化原则。该原则指借助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实现集中控制。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也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的资金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资金监控系统以及全面的资金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银行账户、资金流量与资金存量的在线管控,实现资金安全风险预警,为资金安全管理提供先进有效地手段。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缺乏统一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流程。虽然公司各单位建立了部分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但由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执行效果难以保证。比如电费收取方面,如果监督执行不力,很容易产生电费资金少收、挪用、不及时上交贪污等风险。再如资金支付方面,由于支付项多、支付频率高,如果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很可能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甚至舞弊。

(二)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受到局限。公司资金收支点多而广,产权级次达到五级,全资及控股单位较多,银行账户数量较多。如此庞大的资金进出,单靠人为手工跟踪检査并不可行,尽管各单位对于部分资金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电子支付系统、费用报销平台等,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滞后、生成的管理报表不准确等现象。部分常态性、经常性资金业务,例如,资金实时监控;资金支付计划的编制、审批、上报;资金流量情况表的编制等,公司更是急需实施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公司各级位无法有效对下级单位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严格监管,又加上基层单位资金管理水平高低不等,部分单位资金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导致资金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内部资金控制乏力。目前,很多电网企业受产权等因素影响,对所属子公司资金直接控制能力较弱,造成资金分散沉淀,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其次,数目众多的电费账户管理和核算由营销部门移交到财务部门后,未达账项仍旧较大,导致集团本部出现资金监控盲区。此外,由于资金流动信息不能实时全面反映资金运营状况,使得集团本部对资金流量不能有效控制,导致资金流入与流出进度不匹配,上述三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给集团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资金管理考核有利于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效果评价并量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司资金管理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各级单位和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目前公司总部对下属单位资金管控力度不够,资金考核评价机制也尚未建立。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仅仅是资金管理的一种手段,资金管理的首要目的是确保全网资金安全。资金安全管理必须以规范的制度流程、标准的账户管理、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为保障。针对公司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资金安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确保电网企业资金安全。

篇3

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牵涉到企业业务的各个层面,在进行资金安全性管理时,要从企业的实践出发,遵循"客户价值保障"、"整体流程最优化"、"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安全性管理原则。

(1)为客户价值的安全保障

为客户创造价值,相当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客户可以说是企业唯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企业资金业务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业务相关的客户,因此在对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要将客户价值放在首位,一切不能够保障客户价值的资金管理计划,都不能够予以采纳。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对客户价值的强调,务必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无效劳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量,并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

(2)资金安全性兼顾整体流程的方法最优

针对传统分散型的资金安全性管理流程,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不能仅仅关注本部门任务的局部效率,还需要兼顾整个流程的效率,安全性管理强调整体流程的最优化原则,在进行各个部门任务布置时,综合顾客、竞争、变化的"3C"需求,在组织运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譬如企业采购、生产、策划、营销一体化的任务流程,各项资金的审批,都要综合每个部门资金需求计划,判断提交审批资金申请是否切实满足整个任务流程的安全运作。

(3)信息技术的有效传递支持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保证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共享的及时性,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为精准地传达客户的需求,或者将企业采购需求及时传达给供应商,方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以及对企业内外部资金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

二、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遵循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投资项目业务、业务工作流管理、网银提收付业务等方面入手,研讨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

(1)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管理

企业投资是创造盈利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资金业务流程基本模式。投资项目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由决策层、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合作项目公司负责执行。首先是设计项目公司建议和表决设立项目公司,在投资项目商榷后,开始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初步确定项目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尤其是业务部所提出的企业情况,要有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过程,进而通过表决提出实施和改进的要求。该步骤可按照投资项目业务资金安全性管理所需,进行重复地设计。其次是方案与计划的设立,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包括资金投入量、投入方向,以及资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等,在项目资金安全管理方案中要体现出来,至于与资金使用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安全管理等,则体现于年度经营计划。在这些方案和计划当中,对于最高管理层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将计划实施情况,定时汇报给项目管理部门,譬如财务部门需将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安全情况上报,以便项目管理部门结合业务需求做出相应的资金安全性管理计划调整。最后是业务改进,关于业务改进的要求,包含企业高层提出的改进要求和细化分解的决议要求,但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建议改进计划、目标要求、经营动态反馈、经营改进建议、董事会决议要求、决议要求情况反馈、汇报执行建议等,实施全方位的市场调查。关于市场调查,笔者认为有必要不定时反馈细化目标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产品开发、销售计划、成本控制等过程中资金安全管理的依据。

(2)业务工作实施阶段资金的安全管理

在投资项目付诸实施阶段,包括资金的收付、转账、存取等都是业务工作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对象,但考虑到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其中某些职能部门对资金安全管理需求方向处于不断变化态势,必须适时通过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关于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笔者认为可借助业务工作流程相关的资金管理模型,在进入用户界面后,启动应用服务层,然后分别在 XML、工作流执行、管理与监控的工作流运行环境中,直接进入数据访问层,进而完成进程定义数据、工作流数据、业务模型数据的存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业务流程资金安全管理需求出现变化后,需要结合工作流程、人员变动和资金管理的变动态势,进行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流的重新定义,期间可充分发挥 ERP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遵循既定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

(3)网银提收业务资金的安全管理

篇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4-0175-02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保障企业资金安全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资金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货币资产的安全,即通过一系列管控措施,防止资金被盗、被贪污、挪用等;二是现金流的安全,即通过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保障企业现金流的通畅,防止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供电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现金流较为庞大,资金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在线监测、分级管控等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资金流转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切实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一、供电企业资金安全管控存在的问题

1.1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组织体系上,目前,供电公司的资金安全管控组织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在资金安全管控组织体系中,营销部、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等资金安全管控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衔接不合理并且分工模糊不清。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明确其相应的管理职责,如监督管理电费资金的收入,还需要细化管理、收集、安排、使用工程资金的职能,如不加强资金的管理就会导致监督、管控资金的职能丧失[1]。

1.2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滞后

1.2.1资金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供电公司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虽然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但是其机构的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对于业务部门的管控约束力度不强,并且其资金预算的决策深度还不够、分工不科学合理,从而使得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运行不顺利,其组织体系的功能作用不明显[2]。1.2.2资金预算管控松懈一些部门还不完全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重视业务预算而忽视资金预算,重视预算制定而忽视预算的执行,缺少预算评价和考核,致使企业资金预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其失去了权威性。

1.3资金监控体系不健全

对资金监控的内容不仅不健全,其监控标准也不完善。当今,供电企业资金监控和业务监控的对象虽然很明确,如财务部和监察审计部主要负责对资金进行监控,主管业务的职能部门负责对业务进行监控。但是资金监控与业务监控的衔接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业务监控的主体较多,而资金监控的方法和标准不相同,并其两者之间不能有效的结合与衔接,使得其自身的部门之间容易产生利益的纠纷,相应的权力机构对资金管理也比较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使得公司的运营不协调。

二、供电企业提升资金安全管控的策略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提出,供电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风险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电网投资的国际化,供电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对资金安全的管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资金安全管控体系,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因此,企业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健全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2.1.1完善资金安全工作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必须完善资金安全工作制度,规范资金安全防控运行,要在认真抓好现行的资金安全管理规定和财经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把涉及资金安全管理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规章制度之中。并且要结合目前正在执行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资金安全信息化管理有关条例、规章,对资金安全信息化防控体系的工作职能和管理范围需要明确,资金安全预警监控的实施规则需要细化,防控体系工作流程和方法需要掌握,从而达到规范资金防控工作秩序的目的[3]。2.1.2建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供电公司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涉及的工程、电费资金规模庞大,加上营业网点分散,业务流程长,在途资金往往疏于监管,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了加强资金管控,应将控制节点分散到各个业务环节,从营业厅收费到财务核算、从工程项目创建到竣工决算,每一个环节均要设置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一是合理设置资金管理岗位,通过管钱与管账分离、付款与审核分离、经办与审批分离,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避免出现一人办理业务全过程的情况;二是建立层层审批机制,资金支付涉及岗位多、业务流程长,建立多层级的审批责任制,将控制节点渗透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出现管控盲点;三是建立业财定期对账机制,明确由财务管总账,业务部门管明细账,双方按月进行数据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加强事后审计,供电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也可以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定期开展审计既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又有利于监督企业重要事项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严格监督企业各项经营环节。同时,为了确保资金安全管控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与人力资源部门协商并制定资金安全管控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建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且将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归入到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制定、完善、实施资金安全管理的机制,有利于确保资金安全管控的各个环节充满动力。2.1.3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强化资金在线监控通过对银行账户的集中管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国网财务管控系统中嵌入资金模块,可以对银行资金进行实时监测,并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对大额资金支付,包括物资采购、工程款、工资、税金等进行在线监控,确保每一笔资金出入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可以每日下载银行收支明细,与财务系统明细账进行核对,做到资金日清月结;三是通过与银行订立服务合同,银行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对企业大额资金出入及时提醒,确保资金安全。2.1.4建立定期稽核制度通过财务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可以对资金的管理情况、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制度规范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查找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考核和问责机制实现改进和提升。

2.2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建设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对资金安全进行管控,若资金预算的偏差较小,有利于企业预先掌握将来的现金流量,从而有效的促进资金现有量的调配,以降低资金周转中资金不充足的风险。一方面,加强预算宣贯,将资金预算管理理念植入每一个基层单位和员工心中,只有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预算制定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充分发挥预算的决策作用和管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预算考核,由财务部门定期(按月)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预算,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未来一定时期内单位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提前做好资金安排,防止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从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

2.3提高资金安全管控人员的素质

资金安全管控人员影决定着企业资金管控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应该对资金管控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以提高资金管控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加强资金的安全管控,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供电企业的资金安全管控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管控体系不完善、资金预算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资金管控机制,加强对资金的实时监测和定期稽核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杰,蒲波,查恩铭,刘东旭.资金安全信息化管控体系设计及实现途径[J].军事经济研究,2011,04:55-58.

[2]郑冰冰.营业资金安全管控体系的探讨与实践———基于国网济源供电公司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14,14:61-63.

篇5

在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安全生产、经营、廉政三大主要考核指标均牵涉到电力资金的安全。如何保障供电企业的资金安全、稳定、高效、有序地动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本文对供电企业资金安全与审计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规范资金管理和运作,迅速查明存在的经营风险和漏洞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资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资金安全与运作效益负责;企业总会计师协助企业法定代表人管理资金,财务部门是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上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必须到位。

(二)加强银行帐户和存款的管理,堵塞漏洞,保证资金的安全

银行帐户是企业的资金载体,审计人员可以利用金融系统的支持,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检查。

(1)核查企业的开户情况,将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相核对,采取排除法,过滤出高危情况,进行重点审计。

(2)以企业自查为基础,辅外调协查,先由企业自报银行帐号和资金余额,承诺所报资料真实完整。然后取得金融系统的协助,核算现用名、曾用名的帐号等资料。

(3)对于发现瞒报的帐户,这类帐户极可能是企业自收自支的“小金库”,可以单位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这样的“小金库”对内腐蚀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对外危害企业形象,应立即配合纪检部门清理,严重的要报送司法机关处理。

(4)发现“被遗忘”的帐户,一般是属于改制企业的前身或者企业已经消亡,由于职责不清或不负责任,没有办理销户和转帐手续的帐户及资金,暴露出企业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管理不完善和疏漏的地方,需要及时纠正。

资金清理往往是大规模的,耗时较大,但通过这样的帐户梳理,企业领导可以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及时发现企业内外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补充相关管理规定,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二、加强资金管理,沿现金流量走势,实施审计

(1)货币资金与各个业务循环均直接相关,不定期突击对资金进行现场盘点,是验证资金安全的好方法,从分析内部管理流程入手,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分析资金去向,询问重点人员,查证重点帐户,关注电费收入,步步跟踪现金流向。

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对所有收现金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及其他付现金支出开设“支出户”,形成“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2)抓住重点成本审计,保障资金安全。供电企业每年投入资金进行电网改造,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是国家、企业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审计,审查工程资料,现场核实工程量,审查施工图纸,工程量签证表、材料消耗表等资料的审查,制止虚列工程,套取资金,集体私分等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电力投资行为的合法、合理、有效。

三、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从根本上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

(1)企业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做到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约程序明确。

(2)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财务管理由以前的事后做帐转向财务会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要形式的控制制度。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确保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经常化效益的不断提高。

篇6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有、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由于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小气候等原因,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盯着企业的巨额资金,随时可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化为乌有,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此大伤元气,江河日下,终无回天之力。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并建立相关人员与承担责任、风险相适应的利益保障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对经营管理人员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执行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内控意识,用法制思想、规章制度和严谨的工作方式教育、约束、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首先,必须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使“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样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其次,在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企业专业财务管理机构。注重机构和机制创新,构筑企业管理以财务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包括纵向领导机制、横向协调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制度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仲裁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等完整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再次,注重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职业敏感性,为健全机构和机制创新、执行奠定基础。最后,要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三)建立并完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资金管理的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与之适应。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更倾向于集权管理,通过成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加强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动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流出控制,做到集团资金安全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企业内部特别是现代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已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共识。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四)监督资金的消耗过程,强化关键环节管理

资金的消耗过程,是资金由货币形态向生产消费领域转化的关健环节,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应从完善制度入手,逐步形成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纪检监督与民主监督、业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领导审批监督。当某项投资决策作出之后,应按照“一支笔”的审批要求,对资金支付的额度、方式和真实性等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多付错允虚假支出等现象。二是加强部门责任监督。按照有效分解、责权统一、注重效率的原则,结合各部门业务活动特点,合理分配经费管理使用权,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经费管理职责,细化财权行使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要求,形成多层次管理、全方位监控的机制。三是加强财务审核监督。对每一笔资金支出,财务部门都要认真核对资金用途、数额和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资金支付方式的管理,规避资金支付风险。对大项支出,必须适时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加强职工监督。主要是对资金的来源、用途、数额、使用情况,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等,要根据管理工作涉及的层面,公开公示相关信息;同时,也可采取会审、通报、公示、信忽等方式,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五)健全并强制执行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及会计相关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基本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下转第68页)(上接第66页)。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核心,规定单位应对哪些内容(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规范。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几乎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如果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贯彻执行,就一定能够筑起一道资金运作和使用的安全网。

篇7

自2010年开始,我国新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当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将资金安全的保障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同时,在有关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文件当中,也针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与归纳,包括库存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存货在内的各种企业资金都应当推进并实现全面性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通过对企业资金进行风险管控的方式,除了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以外,还能够使企业资产的效能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企业资金安全与人力资源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就在于:企业资金安全相关工作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关键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执行力,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力资源政策过于薄弱,此项问题导致大量的制度在落实过程中流于形式,企业也由此面临着大量的资产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展开对人力资源政策影响下,企业资金安全问题的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 人力资源政策基本定义

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在此期间所使用的各种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法令、操作程序、方法,人力资源政策是贯穿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当中明确支持:企业在践行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对各类人力资源政策的合理应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得到满足。在人力资源政策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企业员工的聘用、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两个方面)、辞退、辞职等;(2)有关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奖惩、以及职位升降等;(3)其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内容。在根据以上内容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五维模型如下图所示(见图1)。

2. 企业资金安全基本定义

企业资金安全方面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所占有的货币资金是否出现非法挪用的问题;(2)是否存在企业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被非法占用的问题;(3)企业实物资产以及存货是否出现被盗的现象。同时,在衡量企业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当前的流动资产比率以及现金流是否处于稳定合理的状态下;其次,企业当前的短期流动性是否较强,是否不会对盈利水平产生不良影响。以固定资产为例,其安全性关系如下图所示(见图2)。

3. 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分析

结合以上有关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资金安全基本定义的分析认为:两者之间所涵盖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将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资金安全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措施的落实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在各个环节中为其提供安全保障。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有关员工的流动管理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员工的流动管理是人力资源政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企业新招聘的员工而言,无论从职业道德,从工作经验,从学历水平,还是从思想理念上来说都应当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这也正是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所在。在员工招聘进企业后,专业性的培训是相当必要的,通过培训的方式,能够使员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掌握工作期间的业务流程,以便更好的旅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职责。

(2)有关员工的在岗管理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员工的在岗管理则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结构。这一环节中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员工的吸引力、保留度、以及激励水平,最终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成与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薪酬福利管理体系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确保员工一心一意的为企业服务,避免企业利益被员工利用,最终达到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目的。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的角度上来说,在制定薪酬福利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对短期、中期、以及长期报酬关系的考虑,特别是对于企业所占有的特殊性人才、高技术性人才,应当执行特殊的薪酬福利方案,使员工的发展空间更加的理想,加强企业的资金安全。

(3)特殊员工管理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这种特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员工所处的岗位关键;其二是员工掌握有企业重要的商业机密。这两种类型的员工与企业资金安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执行人力资源政策的时候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从所处岗位关键的员工角度上来说,该岗位所执行的定期轮换制度以及强制休假制度与企业资金安全关系密切:岗位轮换是企业各个部门突破隔阂的重要方式,通过岗位轮换能够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能够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中推行岗位轮换制度的方式,能够使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保障。同时,在与强制修建制度相互配合的条件下,能够使第三者介入关键岗位,检查该岗位员工阶段性工作是否合法、合规,研究其是否存在非法转移企业资金等行为,在相互监督的条件下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其次,从掌握有企业重要商业机密的员工角度上来说,此类员工所执行的限制性离岗制度与企业资金安全关系密切:限制性离岗需要作为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落实,一方面确保此类员工在企业任职期间能够忠诚义务,格尽职守的保守企业商业机密;另一方面能够杜绝其在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企业兼职或任职的可能性,在与企业内部权责分配关系相联系的条件下,达到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的重要目的。

4. 结束语

企业需要通过完善人力资源政策的方式,将员工参与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员工工作潜力的发挥,保障制度的执行力,从而使企业资金安全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从这一背景入手,本文围绕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以及资金安全方面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篇8

国家近几年来颁布了一系列企业行业规范。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防范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从理论宣传上升到了实践操作阶段。当前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还是一个弱项,如何完善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重要方面,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讨论。

一、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应当明确对资金安全的监督

一个企业的会计管理是在资产运行中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出来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完善的会计管理在预防经济犯罪方面和纠错方面效果显著,这样的管理也保证了企业高效率运行的经营活动。

会计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处于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会计管理也是企业调动部门积极性。协调企业内部负面因素的重要角色。会计直接控制着企业资金的安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全面控制:企业的流量资金、存量资金、增量资金。而资金的安全性指的是企业资产能够按着原有资金范围进行正常的运转。同时资金的价值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减损。在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企业资金的安全必须得以保证,这在会计管理中属于核心任务。

1、企业负责人直接负责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实施

一个企业的资金防范工作上,风险程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是不是真正的重视自己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对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重视的企业负责人,在进行会计管理的工作中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亲自调查分析研究。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资金的风险,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2、企业领导层的权利适当分离

企业中的主要负责人在管理上应当实行分管政策,把做审计的工作人员和分管财务的工作人员分离开来,进行工作分管的领导要分别对主要领导负责。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同体监督这样的现象发生。

3、企业的决策程序应当做到集体研究探讨

企业的集体研究程序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来规避企业的资金风险,在工作中涉及到的资金数目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就应当召集决策者进行集体的研究,这统一的意见才更具有民主性。在大额的支付额度下,凡是不动产、股权转让、涉外、对外投资、承担担保责任、向有关部门借款、内部调剂资金等事项,必须经由决策集体的研究形成统一意见。

二、当前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些企业单位的基础信息不全,在检索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和资料过时,或者账本和资金凭证是假冒伪造的。在进行业务资料核算的过程中,就能查出以上的现象。比如编制财务会计的业务资料不实,数据是人为篡改和捏造的,收入和利润伪造;会计本身素质低下,财务处理方面毫无头绪、杂乱无章;企业内部的管理极度混乱,缺乏必需的企业内部制度进行牵制:员工之间相互勾结,结成“小团体”;财务清查工作很少进行,账本和实际资金出入严重不符,资产潜亏严重。

2、会计管理不按章行事的现象严重

企业内部的管理应当整齐划一,而现如今许多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方面残缺不全,在内容表述方面,太过于笼统与片面,不能形成系统,并且科学性不强。另外,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当中,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由于太过强调灵活性而层层弱化,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会计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谈。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软约束”的企业管理在制度方面没有应得的效果。在企业的领导层中,有些人带头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于是带来了很多由于不按程序办事引发的安全隐患。这在一个企业的资金保护上是很大的反面例子。

3、内部监督独立性差

在我国的《会计法》中,会计的职责是监督本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但是在工作当中,会计人员的监督者地位却没有很强的独立性。因为会计人员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雇佣,他们的在公司的一切福利待遇和提拔晋升之类优待的指标,都牢牢掌握在领导的手中。因此,会计人员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两难的境地,往往造成一种“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由于监督是被领导者,被监督是领导者,所以就造成了会计监督的弱化。

三、资金安全的问题要靠加强管理建设

1、企业员工的本职工作管理意识要加以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079-04

一、引言

由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的变化,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和支持出口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很多企业集团仍然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问题,企业资金安全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建资金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集团面临的紧迫任务。

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见图1。

二、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

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表1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在确定了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后,可以相应地建立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综合评价企业的资金安全情况。

(1)单变量模型。主要包括: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表明企业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特别关注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表明企业可能出现资金安全危机。单变量模型的运用简单,预测准确率高。但单变量模型无法区别不同比率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时的效用抵消情况。

(2)多元判别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资金安全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给出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资金安全风险;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三、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防范与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对现存资金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衡量资金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从而制定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并切实有效地实施。为了加强操作性,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该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和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

1,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筹资风险的识别。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筹资成本带来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会形成财务杠杆正效应;当企业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利率时,则会形成财务杠杆负效应。二是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会加大筹资风险。一方面,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当资金成本率大于资金的收益率时,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会增大。另一方面,若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则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还债包袱;而负债到期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也会加大企业偿债压力。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应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做出正确的权衡与选择。其次,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企业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风险(或称实物投资风险),即直接经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风险;另一种是证券投资风险(或称金融投资风险),即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储蓄投资等风险。

(1)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由于企业经营失误产生的资金安全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确保决策正确,使投资方案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并加强投资管理,避免因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

(2)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源于每个公司自身特有的营业活动和财务活动,与某个具体的证券相关联,同整个证券市场无关。造成非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水平、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等。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

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识别与防范。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1)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少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影响企业的信誉;现金持有量过大又会增大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两者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存货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存货的大量存在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同时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而存货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应当建立以预算为基准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存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存货产生的风险。存货的管理和现金的管理比较类似,但更加复杂多变,要求企业派专业人员管理。

4,收益分配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的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致使企业成本虚降,利润虚增。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例如,在企业资金紧缺时期,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且金额过大,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但是企业如经常不分红,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分配,则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跌,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利。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2)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3)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4)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四、企业集团资金安全反馈系统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65

1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资金管理的监督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同时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并且相关工作也是严格的遵循各种规章制度的。完整的会计信息不光能让工作更有效率,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可追溯,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有会计和管理控制,其中会计控制是其重中之重。

2当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一些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规范、财务制度不严谨,对于财产清查工作并不重视,由于工作制度的漏洞太多,就会可能会出现员工合作进行非法工作。再这样的企业中常常会存在账本过多或者账本不一,甚至是账本内容虚假,将虚假的业务划分到实际的核算工作中,人为作假和改造材料内容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加、利润下滑等等。

2.2内部会计控制力差,无章可依、有章不依的情况

很多企业中还会出现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准确、完整的资料内容,在不同的工作环节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受到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监督。尽管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关与完整的会计控制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实际工作与制度不能完全的符合,导致了工作无法按照规章制度来,这也就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安全。

2.3法人结构缺乏成熟性

当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企业都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有了发展和完善,但是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切法人治理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企业自身拥有较小的自,而国家掌握着实权,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经营生产策略,以及重大事物的决策,国有企业出现的损失,都有国家来承担,所以这种企业的会计控制积极性也就很低。

2.4奖惩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现代的企业发展来说,良好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保障了人力资本的利益和地位;严格的惩罚机制则防止员工挪动或者侵犯企业资本。现在的企业中出现了共享经营权和所有权这一新项目,也就是不同的企业相互的合作与融合。企业的管理“人”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奖惩机制,那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资金的安全也就缺乏良好的保障。

3加强企业内部跨级控制建设以及确保资金安全性的途径

3.1提高员工的会计控制和风险意识

上文提到“人”是工作的主体,所以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控制意识就会对其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既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那么员工具有相应的会计和风险意识,就会让员工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的工作环境。同时向员工说明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员工的工作质量。

3.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对于货币资金的控制才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现金的使用、流通和信息可以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所以就需要增强对资金流量的控制,这对企业收回成本、控制财务等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就需要保证业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它对于企业资金安全的积极意义。

3.3完善重要经济决策和执行程序

在重大的决策工作中,首先需要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增加在各种工作环节中对于企业资金的检测和控制。严格的执行程序也会减少工作出现的事物和舞弊等现象。在于其他企业合作的时候,要进行共同决策,层层审批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安全性,不断的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3.4强化内外部会计监督机制

关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就会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企业内部的员工相互监督,进行工作人员、重大投资、资产清查和会计资料审核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的,这样监督更具有权威、公平和客观性,让企业的会计工作展现在阳光下,保证工作的合理与科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