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学习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7 16:09: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生安全学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生安全学习

篇1

在这次消防安全知识的主题班会中我对中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们中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不能乱拉、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发生火灾后要学会自救 :在火势越来越大,不能立即扑灭,有人被围困的危险情况下,应尽快设法脱险。如果门窗、通道、楼梯已被烟火封住,确实没有可能向外冲时,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再冲出险区。如果浓烟太大,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者爬行,穿过险区。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应保持镇静,设法从别的安全地方转移。可按当时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脱离险区。一是可以从别的楼梯或室外消防梯走出险区。有些高层楼房设有消防梯,人们应熟悉通向消防梯的通道,着火后可迅速由消防梯的安全门下楼。二是住在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如果找不到绳索,可将被褥里儿、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或床架上,然后沿绳缓缓爬下。三是如果被火困于二楼,可以先向楼外扔一些被褥作垫子,然后攀着窗口或阳台往下跳。这样可以缩短距离,更好地保证人身安全。如果被困于三楼以上,那就千万不要急于往下跳,因距离大,容易造成伤亡。 四是可以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的房间、窗边或阳台上,耐心等待消防人员。

生命最重要,安全第一。学会保护自己。

篇2

中学生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而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也影响着信息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中学生是信息安全未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参与到信息活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在这些活动中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如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少年黑客事件,不断涌现,其中很多中学生走上了歧途,成为了信息安全的“建设者”。同时,也有一部分少年黑客在正确的引导下成为了“白帽子”走上了红客道路成为了信息安全的真正的建设者。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其意义更在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培养后备力量。

二、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1.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使中学生对信息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参与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群体,应该让每一各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信息活动中涉及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增加到教学中,进而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中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中学生既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参与者,同时在信息活动中也是弱势群体。因此,培养中学生能够辨识信息安全威胁,对于保护青少年和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向中学生讲解信息活动中出的各种侵害和危害的案例和事件,让中学生认识到信息活动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同的威胁存在。二是提高中学生对信息资产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对个人信息及家庭信息等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尽可能的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三是通过演示一些信息危害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活动过程中会面临信息安全陷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到信息安全意识。

(二)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1.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中学生普遍具有一般的信息安全素养。

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内容,一方面从法规层面;另一方面从技能培养上介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全体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应对简单的信息安全威胁。所以,要充分抓住课堂这个普及信息安全的教学主阵地,进行信息安全教育。

2.利用第二课堂对中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通过开设兴趣班和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给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如增加社会工程学入门、破解基础知识、渗透工具使用等课程。使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篇3

在最近公布的网络调查报告中,我国网民已达到6.49亿,其中有38.8%的新增网民仍处在受教育的阶段。根据年龄来看,处在10~19岁的网民在总数中已经达到24.1%,网民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中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各种活动之中。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辨别能力和对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世界丰富的信息所吸引,在信息活动中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另外,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很容易轻信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并不自觉地传播它们。这不仅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2.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失。

当前,许多中学生没有信息安全意识。首先,学校相关教育缺失导致他们没有了解信息安全知识的机会。其次,信息安全教育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规范、不成熟、许多已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形式主义,不能真正帮助中学生应对网络环境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后,学生家庭也没有认识到信息不安全的严重后果,家长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从而导致中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或是对他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侵犯。

二、提升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

1.提升中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校本课程,或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让学生明辨在何时信息安全会受到侵犯,并学着如何规避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活动中隐藏的威胁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2.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如编写安全手册、制作微视频、或是在正常教学时使用相关素材等,让学生有充分机会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其次,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可以在第二课堂中渗透信息安全教育。如组建相关学生课题研究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或社区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最后,还可以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电脑作品竞赛、技能大赛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安全活动中来。

3.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

我们现阶段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滞后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并不是未雨绸缪。然而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教师不仅要重视信息安全教育的基础问题,也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对于渗透、钓鱼和当前各种网络环境下的热点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播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4.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素养。如:要在及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组件并定时更新、升级;不要将自己与他人的隐私随便泄露;重要账户要使用复杂的密码保护并经常更换;不要盲信各种免费服务、中奖广告;不要打开陌生邮件、短信或网络;尝试无痕使用网络服务;对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安全风险。

5.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学人才的培养。

从时间上推断,现阶段的在校教师在大学时代很少有接触到信息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学校缺乏相关专业教师,兼任教师难以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安全教学效果很低。而信息安全这门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已有部分院校开始逐渐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也开设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我们呼吁,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专业的建设,为培养相关专业型人才而努力。

篇4

中D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28-01

一、中学生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必要性

虽说掌握通信工具的中学生人数远不如成年人,但正在接受教育的他们,在网络通信中获取信息可谓得心应手。应用软件的不断出现使得他们不断寻找着极具创新性和新鲜感的娱乐工具,网络直播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作为一种崭新的网络通信工具,限制其信息的生产及传播的措施还来不及制订就已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网络直播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也使得中学生在辨别这些信息时处于弱势,因此进行网络直播信息安全教育就应首先从中学生开始抓起。

二、网络直播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已经超过五十个,单就直播平台某拍的直播菜单就涵盖“吃秀”“搞笑”“美妆”等十五个项目,注册人数已高达7000万。该平台在线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和社会阅历,其中也不乏中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对比其年长的人的生活充满兴趣并想方设法融入其中,这就直接导致中学生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缺乏细致判断。

(2)信息的开放性。信息的开放性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信息生产者的开放性;二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开放性。在网络直播中只要是注册后的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的生产者并不需要具备高学历或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只需要在屏幕上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所感所想,换言之,一个人并不知道和自己当面交流的是学者还是乞丐。信息生产者的开放性是导致信息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信息多样性是开放的信息生产者造成的直观结果。我认为,信息的多样性并不可怕,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中学生在面对信息的复杂多样时是否拥有辨别判断的能力和是否具备寻求建议的主动性。

(3)信息的空间性。网络直播之所以吸引中学生的重要一点就是网络直播信息的空间性。在不同的空间领域,一个人往往会好奇在同一时间段处于不同地点的人正在做的事情,中学生这类有着强烈好知欲的人群自然不会放过网络直播这一平台。

三、信息安全教育的途径

(1)保证信息安全需网络管理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有关职能部门需要及时组织人员在直播平台进行监督,在审阅直播过程的同时关闭违法的直播视频,并就传播非法信息的信息者送至司法部门处理;并就直播用户实行实名制,使个人对自己生产的信息负责,对自己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负间接责任;为了加大力度治理直播平台,应尽快通过相关法律来规范直播用户和保护未成年人群。

(2)保证信息安全需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社会人士应该尽自己最大的义务,不仅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传播信息,还需要在道德层面时刻限制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另外,直播平台上的青年人需要协同执法部门完成相关的监督工作,必要条件下提供相关证据来维护直播平台的井然有序,以此来保证中学生接收信息的安全性。

(3)保证信息安全需要针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中学生基本上生活在学校,教师是其身边最关键的人群之一,因此教师对中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让中学生时刻清楚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危险性,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课余爱好,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身处发达的网络通信时代,中学生应时刻警惕不良信息的干扰,在面对虚假信息时应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不以网络世界为精神寄托,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需要建议时应及时向周围人寻求帮助。

篇5

从目前来看,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意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许多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缺乏安全运动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中学生时代是形成良好安全运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只有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安全运动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他们才可以很好的避免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让自己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能更好的发挥特长,培养更多的体育兴趣爱好,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砚山县第一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调查与分析,充分了解该学校学生在课外体育运动中的安全运动现状、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运动意识现状,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砚山县第一中学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搜集、整理和分析,做好本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其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层随机抽样的形式从砚山县第一中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四个班的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7.66%)。

1.2.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4访谈法

通过对砚山县第一中学部分学生的访谈、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现状以及获得安全意识的基本途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运动现状

2.1.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由表1可以看出,有70.5%的学生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时参加的学生也有23.5%,很少参加的学生有5.6%,不参加的学生有0.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很多,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受伤或运动损伤,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伤病或运动损伤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2.1.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伤病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7.7%的学生曾经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受过伤,从数据可以知道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曾经受过伤的学生人数所占到的比率很高。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受伤很多时候不仅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学习生活,而且很多学生在受伤之后会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散失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1.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受伤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曾经受过伤的学生大多都是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的,在受伤的学生中25.3%的学生在没有做热身活动的情况下就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有17.7%的学生他们的热身活动做的不够充分造成了受伤,可以看出在受过伤的学生中有43%的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缺乏热身活动和充分热身活动的意识。其中16.5%的学生因为场地器材的原因受过伤,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访谈发现,他们受伤的原因是在做运动之前没有检查场地器材的习惯,特别是学校的篮球场有些场地很不平整,许多同学还是在上面打比赛。同时篮球场的位置又靠近碳渣田径场,经常有小石头被风吹到篮球场上,如果在运动的时候不及时清除很容易造成伤害。有10.1%的学生认为自己受伤的原因是技术不够规范。同时有17.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造成伤病的一大原因,因为在现在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明星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很大因素,初中生的好奇心理,盲目的模仿体育运动员的动作,而又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所以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受伤。

2.2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运动认知

2.2.1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认知

中学生在体育课及课外的体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在体育课中有教师的指导和提醒,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学生在平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中,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和提醒,对安全隐患的认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95.3%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还有4.7%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虽然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安全隐患的认知度是非常高,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选择了不知道。

2.2.2学生对参与每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注意安全的认知现状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9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必要注意安全,还有2.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和1.4%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通过和学生交流访谈中发现: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有大有小,运动的动作有难有易,对于一些运动负荷小和技术动作容易的体育运动中就没有必要注意安全。而在现实中,一些小负荷和动作技术容易的体育运动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从调查结果分析,还是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每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注意安全,他们抛开了“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很容易受伤的。

2.3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运动意识现状

2.3.1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前准备工作的意识现状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效率,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然而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被中学生忽视。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9.8%的学生选择了做适宜的热身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前要做适宜的准备活动的意识非常高,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受伤率最高的也是没有做热身活动,其比例占到了受伤人数的25.3%,其中热身活动不充分造成运动损伤的比率也有17.7%,从两个表的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学生认为在课外体育活动前做适宜的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到了实际的运动锻炼时,学生却把做适宜的准备活动给忽视了。有85.3%的学生认为穿着适宜的运动服装也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从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经常穿着牛仔裤等紧身裤,这也是与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不相符合的。认为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前应该检查场地器材的学生比例有53.7%,对比中因为场地器材原因受伤比例17.7%可以看出:虽然因场地器材原因的受伤的学生很多,但是有意识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前检查场地器材的学生比例却很低。

2.3.2学生对自己具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所需的知识和方法的认知

在体育运动中,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所需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锻炼好身体的最佳效果,而且最大限度的预防运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从表6中可以看出:只有59.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方法,还有24.4%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没具备所需的方法和知识,另外15.8%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2.3.3学生对自己具备预防和处理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方法和能力的认知

虽然我们在平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在所难免,但是只要我们具备预防和处理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所带来的伤害。从表7中可以看出:只有43.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预防和处理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方法和能力,有34.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同时还有21.8%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具备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对预防和处理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方法和能力是非常欠缺的。

2.3.4学生对自己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负荷的认知

在体育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从表8中可以看出:虽然70.5%学生认为自己会监控自己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但是有65.6%的学生认为自己会通过自己身体的疲劳主观感受来调整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的监控通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监控,由此可以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负荷监控是不科学的。

2.3.4学生对在剧烈运动后要做的事认知现状

在剧烈运动刚结束时应该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如长跑之后逐渐改成慢跑,再走一段距离,然后做一些肌肉放松。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所以不应该马上休息和马上喝水。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有2.1%的学生选择了马上休息和0.7%的学生选择了马上喝水。可以看出还是有少部分的学生欠缺剧烈运动后的安全意识。

2.3.5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结束后放松和整理活动的认知现状

在体育活动后的放松和整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放松肌肉,防止乳酸的堆积,减轻大运动量后身体的酸痛。从表9中可以看出94.4%的学生认为在课外体育活动后是有必要进行放松和整理活动的,有3.9%的学生确认为没有必要,还有1.7%的学生对是否做放松和整理活动认为自己不清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少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后的放松和整理活动不够重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认知度是非常高的,然而学生却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的运动损伤。因为大多数运动损伤是学生缺乏安全运动意识造成的,所以提高学生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一部分学生是具备一些基本的安全运动意识,但是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却给忽视了,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中强化这些基本的安全运动意识。同时还有一些安全运动意识是学生所不具备的,在学校的体育课中应该加强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强化。

3.2建议

3.2.1提升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认知度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应该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让课外体育活动安全防范意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中。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帮助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

3.2.2加强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1.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前学生的安全意识:(1)运动锻炼前穿着适宜的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2)做适宜的热身活动(3)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4)准备课外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器械(护具)

2.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方法。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技能方法,了解和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3.通过体育课堂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和处理体育活动中损伤的能力和方法。

4.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科学的监控自己的运动负荷,特别是让学生明白不要通过自己的疲劳主观感受来监控自己的运动负荷。

5.强化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后做适当的放松和整理活动意识。

6.在体育课中强化学生已有安全运动意识,并提示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安全运动意识给忽视了。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07)02-0162-02

【作者简介】 杨军(1953- ),男,北京市人,大学专科,副主 任医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单位】 1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100021;

2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多年来,道路交通伤害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同 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我国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人数居世界 首 位[2]。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在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中,儿童青少年是高危人群 [3]。积极采取措施,对儿童青少年开展交通安全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 预防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具有重要意义[4]。笔者于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对北 京市朝阳区部分学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朝阳市区4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为调查对象,选取其中规模相当的2所学校作为对照校,另2所为干预学校。干预前参与调查 学生1 492名(干预组743名,对照组749名),干预后参加调查学生1 461名(干预组729名,对 照组732名);平均年龄分别为14.66岁和14.57岁;男女比例分别为0.99∶1和1.01∶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健康教育 所统一制定的《北京市中学生道路安全健康促进项目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性 别、年龄等)、常用道路交通工具(主要指上下学的交通工具)、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掌握 情况(是否学习过以及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以健康教育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调查员,并进行统一培训;每 次调查 时接受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督导员的现场督导。

1.2.2 干预方法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制作1套步行 、乘车和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宣传品;在干预校全体学生中举办预防道路交通伤害Flas h大赛;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 《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病知识和交通安全知识;与交警部门、学校 共同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学生会干部及学校行政干部在校门 口指导学生过马路,促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充分利用学校校报、板报、广播、展板定 期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知识、道路交通事故危害、交通事故人员创伤的急救 处理等知识。以道路安全健康促进项目为主题,在全校各班做1次主题班会,开展如小品、 演讲、文艺表演、知识问答等有趣的宣传活动。干预活动共进行了6个月,对照组未采取任 何干预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题包括识别交通标志4道题和对违反《交通安全法》行为的认识12道题, 道路交通安全行为题包括最近1个月有无违反《交通安全法》行为11道题。得分判定标准为 每题1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总分为16分,道路交通安全行为总分11分,利用加权法分别计 算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知识和行为得分均数,然后换算成百分制。

1.3 统计分析 根据每个学生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2次答卷中的知识、行为 得分,以及在态度上对于交通情况认知率的改变作为判断干预效果的指标。利用Epi data建 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干预前 后的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干预前后学生选择步行为上学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8.0%和2 0.1%,骑车的分别为40.2%和33.1%,乘公交车的分别为36.6%和40.6%,坐专车的分别为4.4% 和5.8%。

干预前后学生上学花费的时间小于0.5 h的分别为53.1%和53.0%,在0.5~1 h之间的分别为2 9.5%和3 1.8%,在1~1.5 h之间的分别为12.3%和9.9%,1.5~2 h之间的分别为3.3%和2.8 %,在2 h以上的分别为2.0%和2.4%。干预前后以上各项统计指标相对稳定。

2.2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行为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比 干预前上升了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得分干预后 比干预前上升了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知识得分第2次问卷比 第1次问卷下降了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得分下降了9.1%,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干预前后中学生对交通法规的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组在干预后,听说过 交通法的学生比例较干预前上升了8.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 组学生 第2次问卷比第1次问卷上升了1.8个百分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交 通法宣 传的比例,干预组上升了19.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 上升了4. 6个百分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交通法与己有关的比例,干预组上升 了0.9个百分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了0.5个百分点,差异也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愿了解交通法的学生比例,干预组上升了3.7个百分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了0.6个百分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 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归责比较 干预前,调查对象认 为对道路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比例有17.9%认为是机动车,7.9%认为是非机动车,5.5%认为 是行为,67.4%认为是所有道路使用者;干预后,15.2%认为是机动车,9. 5%的认为是非机动车,5.9%认为是行人,68.2%认为是所有道路使用者。干预前后对于 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大多数调查对象始终认为是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共同责任。

2.5 干预前后学生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率比较 骑车时被机动车撞的比例在干 预后较干预前上升了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骑车时被自行车撞的比例 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骑车时撞倒行人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走路时,被机动车撞倒的比例在干预后较干预前上升了5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走路时,被自行车撞倒的比例在干预后较干预前 下降了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搭乘汽车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在干 预后较干预前上升了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搭乘自行车时,发生 交通事故的比例在干预前后此项指标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果显示,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行为得分干预组干预后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学生在干预 前后对于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大多数调查对象始终认为是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共 同责任。

调查还显示,干预活动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受伤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 因可能与干预活动持续的时间较短以及社会大环 境及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学生自身 对于交通安全的认知情况等因素有关。

此次调查所抽取的4所学校都是城区学校,学校平时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有一些意识, 但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指导。调查中,干预组得到了专业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指导,因 此干预前后知识行为得分有所提高;对照组因为6个月内未采取过任何形式的道路交通安全 教育,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淡化,在知识行为得分方面有下降趋势。因此也反映出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应该经常进行。

(致谢:该调查得到了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北京市劲松第三中学、北 京市金盏中学、北京市新源里中学、北京市服装学院附属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

4 参考文献

[1] 池桂波,王声氵勇,荆春霞,等. 1951-1999中国 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预防医学,2001,2(4):248-250.

[2] 王声.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伤害和健康公平国 际学术会议在美国进行.中国预防医学,2002,3(3):24.

篇7

虽然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但由于一些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任课老师未能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安全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制度不完善。一些中职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方面,注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安全教学与管理的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影响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二)职工不重视。教师队伍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专业文化技能,以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没有及时、有效的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管理,影响工作水平提升,导致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隐患未排查。学校相关领导未能严格履行职责,没有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对中职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导致安全隐患存在,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中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四)教育不到位。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在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安全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难以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效果的目的。

篇8

为切实提高我校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结合区教育局有关文件指示,我校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为主题系列活动。主要有:

一、安全教育宣传由德育处部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加强全校师生对卫生、饮食、水电、交通、防溺水、消防等方面的教育。一定要确保教育到位,防止走过场,走形式。

二、我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竞赛答题、举办安全主题班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三、我校坚持创新部署安全宣传新阵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楼道设置图书角及楼梯设置安全宣传长廊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校将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和拓宽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使创安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9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1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学生伤害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痛苦和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往往带来巨大困扰。甚至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校均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学校领导大会小会强调安全,老师课前课中课后讲安全,可以说学校教师时时刻刻都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家长也千叮咛万嘱咐。尽管如此,学生的安全意识仍然很淡薄,安全事故总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纵观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总以“不许……”,“不要……”,“不能……”“不准……”等等命令限制性的语言,大多数学生听到这样的话语,总认为老师又在管他们了,总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产生“你不让干的我就要试一试”的逆反心理。这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又给学校,老师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呢?这就应该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现在的学生崇尚网络,追逐明星,对家长、老师缺乏信任感。教师应该放下师长的架子,在进行教育时少用甚至不用命令限制性的口吻,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管教和被管教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是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的关系。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多和学生交流谈心,让自己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朋友。我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总是这样问:“上学放学途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呀?”“如果不注意这些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天热了,我们又要怎么办呢?”“雷雨时,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方法不正确会怎样?”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得好像老师在向他们征求答案,他们感觉有一种亲切感,他们总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学生更能记住安全常识,更知道应该怎样正确的去做。

其次,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单调的说教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为什么网络游戏那么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网络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我们应该赋予安全教育于趣味性,娱乐性、身临其境性,可借助演讲、游戏活动、知识竞赛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安全知识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可以多采用讲故事、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也加强了。

如,我在三年级二班,就开展了“班级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计分评奖。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准备得可认真了,除了认真学、记老师发的安全知识资料外,自己还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去收集其他的安全知识和案例。有的学生还发动了家长呢!在竞赛活动中,记得有这样一道抢答题:当在上学的路上,你发现有一根电线垂掉在路中央时,会怎么办?有一个组抢答到:①马上后退,设置危险标志,告知其他行人不要通过。②求救附近的成人,或打119,寻找并关掉电源。完美!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上学的路上,你从一个池塘边经过,一不小心,滑落到池塘里。接下来,你会(可多选)A.尖叫、呼救、喊你的伙伴;B.拼命拍水、蹬腿,在水中扑腾,争取往岸上爬;C.挥舞手臂,去抓住任何可能抓得到的东西;D.屏住呼吸、稳住身体,而不是四肢挥舞使劲挣扎,在嘴和鼻子露出水面时呼救。学生选择了A和D,并且解释到:选A,落水后尖叫、呼救,对得到帮助很有作用,但是落水后直接张嘴呼救,可能会导致呛水,加快窒息,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选B、C完全不对,人落水后,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该拼命地挥舞手臂或者使劲蹬腿,因为这种挣扎会更加破坏身体的平衡,使自己下沉的更快,而且,如果水下有水草,向下蹬腿可能会被水草缠住,使你无法浮上水面、无法呼吸。D的方法最好,只有不慌乱,才能保持平衡,赢得自救或者被救的机会。真棒!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了。这种方式比老师的说教好多了。

而五、六年级可用演讲、游戏活动和实地安全隐患大排查等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演讲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可以通过演讲者向大家传达哪些行为活动危险、遇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应该怎样避免危险等等,比老师的说教更具说服力。通过游戏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之一。在游戏中,故意设置一些危险障碍,让学生识别、排除,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之目的。当然,如果有条件,请消防员到学校进行各种安全隐患应对方法的实地大演练就更好了,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安全知识,规范他们的安全行为,提高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做到他们乐于接受,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从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之目的。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2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校,老师们强调得最多的是安全问题;在家里,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安全问题。可见,安全问题早已深入人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呢?一支未熄灭的烟头便让无数的生命结束了。其实人人都知道吸烟是有害健康的,可为什么我国的“烟民”还是在不断的增多呢?有多少人知道,“烟民”的增多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发生火灾的频率又增多了。有的人只为争取那一点点的时间,便不遵守交通规则,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又让多少年轻的生命死于车祸;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让不计其数的富有朝气,活力的生命停止了呼吸,离开了亲人,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在电视上看见这样一则消息:在一所幼稚园里,因一盘檀香引燃了从床上掉下来的棉被,让13名无辜的小生命在睡眠中悄然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多的小生命都还没来得及过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来得及向生他们的父母告别一下,便离开了人间,多么让人遗憾啊!他们可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啊

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常都在我们身边“上演”,可为什么就不能使活着的人们引起注意呢?难道在他们眼里,生命真的就那么不重要吗?难道非得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安全知识,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安全知识,比如:在家用电时,应注意安全,家里没人时应关闭所有电源;炒菜时,应注意用气安全,若起火,不能往锅里倒水,应用锅盖盖住,防止火势蔓延;在过马路的时候,应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拨打报警电话时,应按电话里的提示把问题说清楚,说具体,等等。

其实,只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多用一点心,做每件事都多想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这些事故的发生频率将会大大降低,才能使我们的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安宁。多用一点爱心对待任何事,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3一、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在我谬马路的时候不要急急忙忙的冲过去,来往的车辆多,速度快,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事故,在马路上安装的红路灯就是指引我谬马路的,我们要时刻遵守这些规则,当红灯亮起时禁止前行,当绿灯亮起是才开始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上天不会给我们再来一次的机会,出现了事故在后悔将后悔莫及,做到遵守佳通规则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次短暂的等待,一次安全的出行比什么都重要,时间再急也没有生命重要,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再过马路是一定要走斑马线。不要和车子赌气,不要和车子硬撞,发生安全事故后悔的将是自己。

遵守安全交通规则,宁可迟走一分钟,也不要早走一秒钟,不要成群结队的过马路,不要自以为是的横穿马路,你不注意这些安全后悔的时候将无法挽回。来来往往的车辆,急急忙忙的人群,穿插路过的各处,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没有什么是比安全更重要的,我们的安全是一家人开心的保障,发生了以外将后悔莫及。

二、不盲目冒进

现在在大街上有一些自大的人经常横穿马路,在密集的车流当中横穿马路,只为图一个方便,但是却没考虑到,在这么密集的道路中,司机看到突然出现的人,不一定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一旦刹车失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断胳膊断腿,重则丧命,看到横穿马路的人不要向他们学习,看到有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去闯,这样不但会影响正常的交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我们会经常在新闻电视上看到那些横穿马路的行人被迎面而来的车子给撞飞鲜血横流的场面,看到那些因为刹车不及时而造成两车相撞的情况,惨烈的现场,鲜血横流的局面难道这是我们所想要的吗?谁都不希望想那些人一样横死当场,或者落下残疾,一旦发生将后悔终生,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人突然传来噩耗,也不希望自己给家庭带来永远的伤痛。

三、学习交通规则

在我们日常中有很多的交通标志,有的是以文字书写,我们可以明白,也有些是图片数字,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明白这些东西说表达的意思,弄清楚这些意思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该怎么去做,牢记交通规则秩序,维护交通安全,让危险远离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能够快乐的工作学习,通过电视网络学习各种标志符号,做好危险防范,做好文明交通,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交通环境。

通过这次交通安全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交通要遵循得到规则,做好交通安全的防范。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4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钢铁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别对于我们水电气管理部门来说,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我从一开始工作就在柳钢动力厂的煤气公司工作,民用煤气管理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安全包含的意义尤为深刻。我们天天都在煤气管理岗位工作,时时处处谈到的都是安全,它带给了我们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又凝聚了太多人的牵挂和责任,每一个柳钢职工都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我耳濡目染了许许多多的安全生产事例,我深深感受到安全所带来的深刻含义。安全就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地是对关心你的家人负责;安全又等同于效益,我们更能体会到安全生产带给我们钢铁企业的勃勃生机。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和幸福等同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安全!虽然是两个普通的字眼,但却涉及到我们每个人。

如今,我在水电气管理部门工作,更能感受到安全责任的重大,水电气管理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安全更是我们平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责任的核心,我们必须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观念,把安全作为第一要素,把安全作为第一需要,把安全作为应尽的首要责任。所以在工作中,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安全,首先是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正确的认识,有熟练的安全理论水平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流程办事,保证不出现违规操作;再次,要有过硬的安全基本技能,有安全应急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熟悉安全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练好基本功。

当前,“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已经全面展开,我决心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学习安全理论,积极参加安全讨论,加强安全技能训练,使自己的安全水平有更大提高。

我为安全献一策

作为一名抄表工,我对领导提出以下建议:

1、对用户使用水电气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防患于未然,杜绝违规使用水电、煤气行为。

2、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由抄表员向用户宣讲等宣传形式普及水电气安全使用常识,重点宣传违规使用水电、煤气行为的危害性,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场主很讨厌场里的老鼠,于是放置了一个老鼠夹收拾它,老鼠整日整夜担心,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在农场里生活的鸡、猪和牛。鸡正在孵蛋,说:“担心你自己吧!”,猪正在睡觉,被吵醒而很不耐烦地说:“别轻易打扰别人的瞌睡,那只老鼠夹与我有什么关系?”。而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草,漫不经心地说:“不要为我担心,什么时候听说老鼠夹能夹死一头牛?”

故事发展到后来,一条蛇路过老鼠夹时被夹住了尾巴,并把闻讯赶来的农场主夫人咬伤了,农场主把夫人送进医院,为了给夫人补身体,把鸡杀了炖成鸡汤送给夫人喝下。把猪杀了做成食物款待闻讯赶来探望农场主夫人的亲戚好友。最后,为了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不得不把牛卖给了屠宰场……

篇10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南京市江宁区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的现状。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登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搜索相关资料,收集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数篇。2.2.2问卷调查法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南京市江宁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研究问卷》,共分为两份,包括中学的领导、体育教师问卷和初中生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抽取8所初级中学。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每个学校内各5名体育教师和24名学生(初级中学一、二、三年级各8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2份,其中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192份。2.2.3数理统计法在文献资料等基础上,处理有效问卷,用Excel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文章撰写的重要数据。2.2.4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的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江宁区中学安全教育与管理调查和安全意识实践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江宁区中学体育课安排的现状与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江宁区中学的同一块场地上课班级的数量情况。通过调查显示,有过2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13.16%,有过3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21.05%,有过4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44.74%,有过5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15.79%,有过5个以上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5.26%。由此可见,目前江宁区中学体育课的同一片场地上课数量安排是不合理的,这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一个因素。3.2江宁区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的现状与分析3.2.1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人员情况由表4可知,在对学校是否有专门人员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管理的调查中有28.95%选择了“有”,23.68%选择了“不清楚”,47.37%选择了“无”,这就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未能设置专门人员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管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2.2体育场地器材检查维修时间的间隔情况学校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从表5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各个学校对场地器材的维修时间间隔各有特点:20%的学校坚持每周一次,10%的学校每个月一次,30%的学校每季度一次,33.33%的学校一个学期一次,另有6.67%的学校超过一个学期。由数据可以直接看出,江宁区各中学对场地器材的检查维修情况比较集中在每个季度和每个学期,整体情况不容乐观。3.3江宁区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安全教育配合的现状与分析为了解影响安全教育的因素情况,对教师和领导进行调查,分别列出了可供选择的9种结构,根据被选频度进行分析。据表9调查所知,“学生不配合”的因素是影响安全教育的主要因素。据图3的调查所所知,有5.26%的学生经常出现不配合的情况,73.68%的学生偶尔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只有21.05%的学生没有出现不配合的现象发生。由此说明,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不充分,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指导,忽视学生的配合与合作,没有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由表10可知,江宁区中学生与体育教师工作的配合情况调查结果。对学生上体育课时口袋里是否装有杂物调查发现:9.77%的学生经常会,22.41%的学生偶尔会,67.82%的学生不会。说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常规中比较重视口袋是否放置杂物。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否打闹调查发现:8.62%的学生经常会,40.8%的学生偶尔会,50.57%的学生不会。综上所述,学生安全意识依然不足,进行运动安全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