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09: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司经济指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当明确评价什么内容,进而确定内容对应的指标。当然因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如何将这些指标体系化需要有个指导思路,即形成一种价值取向。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在保险公司内部集团、总公司、分公司等不同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便于文章阐述,本文将以前述逻辑对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1、保险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涉及指标
保监发〔2010〕78号制定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其第四条规定“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在特定期间及职权范围内对以下事项所承担的责任:(一)经营成果真实性;(二)经营行为合规性;(三)内部控制有效性。鼓励保险公司在完成以上审计内容的同时,对审计对象进行经营决策科学性和经营绩效评价。”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成果真实性体现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涉及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整体财务状况和经济指标,具体为资产、负债、净利润、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等。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行为合规性体现在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中有关审计对象应承担职责的领域内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追责工作,同时关注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监管机构对公司的常规及专项检查中所发现问题及后续处罚、整改情况。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内部控制有效性体现在制度的健全性、制度的合理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对公司内审及其他内部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风险问题的整改和追责情况。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绩效评价体现在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评价内容重点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方面,以能准确反映上述内容的各项定量和定性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将各项指标与同行业或规模以上的平均水平对比。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指导思路
2.1、全面评价积极和消极的经济责任,积极经济责任是指责任人应当履行的岗位经济职责;消极经济责任是指责任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经济职责而按规定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单方面评价积极经济责任则成了绩效考评;单方面评价消极经济责任则成了经济问题监察。
2.2、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涉及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有集体意识也有个人主导,所以应尽量采用公允、可划分的指标进行界定,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3、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是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这种跨期性也需要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被考虑。
2.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即要体现全面性,又不能为了全面而散,使得经济责任不明确。所以需要提炼核心指标,并与一个企业或行业的价值导向相吻合。
3、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3.1、指标体系
根据前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两级目标和两级指标:一级目标分为四大评价角度,分别为经营成果真实性、经营行为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经营绩效评价。二级目标是将部分一级目标涉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例如将经营成果真实性分解为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盈利能力状况和非数据性评价事项。指标是对目标分类的具象化,根据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常用指标和实际运用情况,共选择了23个一级指标,并对其中7个一级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形成了23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的指标体系构成如表1所示。
3.2、指标说明
3.2.1、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质量。通过“资产”指标来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资产的变化情况,具体细分为“银行存款”、“现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应收”科目等5类资产种类。
3.2.2、任职期间公司债务风险状况。通过“负债”指标来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债务的变化情况,具体细分为“预收保费”、“应付”科目、“未决赔款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与赔款支出比例”等5类。
⑴未决赔款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已赚保费
(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⑵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已赚保费
⑶未决赔款准备金与赔款支出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
3.2.3、任职期间公司经营增长状况。通过“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3个指标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具体细分为“核心业务占比”、“保费收入增长率”、“核心业务保费增长率”、“赔款支出变化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支出变化率”、“手续费及佣金”、“手续费及佣金比率”、“业务及管理费”。
⑴核心业务占比=核心业务保费/整体业务保费收入
⑵保费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保费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
⑶核心业务保费增长率=(核心业务本期累计保费收入-核心业务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核心业务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
⑷赔款支出变化率=(本期累计赔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计赔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计赔款支出
⑸综合赔付率=(赔款支出-摊回赔付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已赚保费
⑹综合费用支出变化率=(本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
(综合费用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保险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
⑺手续费及佣金比率=手续费及佣金/保费收入
3.2.4、任职期间公司盈利能力状况。通过“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盈利能力。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
3.2.5、非数据性评价事项。该部分并非数据指标类,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陈述来说明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任职期间重大关联交易情况”、“任职期间是否存在影响经营成果真实性的事项(若有)及后续处理方法”。
3.2.6、任职期间公司处罚、投诉情况。通过“外部监管处罚笔数”、“外部监管处罚金额”、“外部监管最高级别处罚形式”、“内部监管处罚笔数”、“内部监管处罚金额”、“内部监管最高级别处罚形式”、“投诉笔数”等7个指标来说明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内公司经营行为合规性。
3.2.7、内部控制有效性。通过“任职期间审计发现的内控缺陷情况”、“缺陷整改率”两个方面来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期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任职期间审计发现的内控缺陷情况”非数据指标,而是从制度健全性、制度合理性、执行有效性三个方面描述内控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日益剧烈,迫切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地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并据此分析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变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绩效的考察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多是采用一些常规单因素指标,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极效率DEA模型,有效区别出有效决策单元(绩效值=1)之间的绩效差别,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做出有效排序,并对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极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功能是进行多个同类样本间的相对优劣性的评价。利用数学规划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征的同行业企业生产率评价问题。学者魏权龄也证明了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就是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出的Pareto有效解。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Λ,n)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Λ,xmj)T>0yj=(y1j,y2j,Λ,ymj)T>0
极效率模型是以CCR模型为基础,利用极效率来甄别有效DMU的效率差异,从而可以给出所有DMU的效率排序。极效率模型如下:minθsups.t.
二、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
指标的选择必须满足评价的要求,能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竞争力水平,在技术上尽量避免投入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从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可得性的原则出发,本文把各个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选取投入指标为逆费用率、逆赔付率、资金运用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而产出指标则选取资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其中,费用率为营业费用与保费收人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成本费用;赔付率则是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之间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而资金运用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最后,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另外,作为产出指标的资本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实证研究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选取我国9家主要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分析的样本容量为9,投入产出指标为7,很明显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满足DEA分析的要求。首先采用DEA对偶模型对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结果θ列。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的相对绩效为1。再利用极效率DEA模型对这五个保险公司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结果华泰最优效率,永安紧随其后,接着是太保、天安和大众。最终的效率排序结果在最后一列。
从结果可以发现,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相对于人寿、平安、新华、新疆而言,是有效的。其中,人寿、大众可以看作弱有效,天安、太保则是比较有效,华泰、永安是非常有效,表明它们的投入产出指标值比较平衡。具体分析,华泰、永安在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值上较其他保险公司高出许多,反映综合盈利能力较强。虽然,天安资产负债率是所有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但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差,从而导致其在综合盈利能力方面低于华泰和永安。另外,新疆虽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却只有1.064,低于平均水平,从而使其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在费用率和赔付率方面,华泰、永安及天安、大众远远高于人寿、平安、新华。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它们经营效益的差异。在资金利用率方面,无疑华泰、永安显得尤为突出。最后,流动比率是人寿最高,达到10.014,说明其流动负债,包括应付手续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等项目,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最少。资本利润率最高是平安、新疆,分别达到0.637和0.538。不过,从本质上而言,虽然资本利润率可以衡量盈利能力,但是其反映的是创造单位盈利所需资本金数量,即盈利的成本。
三、相关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寿、太保、平安、新华、天安在营业利润率方面都较低,一方面与其保费收入投资渠道狭窄有关,另外,也受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利率下调等市场化因素影响较大。为此,应当注意增强综合盈利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开发新险种和产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裁减冗员并控制人员过快增长,加强理赔工作,以此控制赔款支出。资金运用方面的不足。此外,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放宽投资限制、丰富投资品种等。而对于新疆兵团保险公司,虽然其综合盈利能力表现尚好,但是其流动负债相对其经营规模和收入情况而言,显得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控制较差,资源浪费严重。为此,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应当注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在公司内部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以此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人寿、大众、新华的资金运用盈利率都比较低,因此,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除了努力拓展保险业务以便扩大投资资金来源的规模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保险投资进行科学管理与高效运作。这包括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正确的投资方式、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有效的执行与控制。对于华泰、永安而言,虽然综合绩效排名最前,但是它们在流动负债方面表现均不理想,而且永安在体现效益的指标赔付率上也存在不足,所以,它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自身经营状况进一步加以改进,以至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解析主要功能有:(1)预知财务危机。当可能发生财务困境时,能提醒管理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防止财务危机。(2)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当财务出现危机征兆时,能及时指出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及时制订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3)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分析能弥补公司在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公司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率控制标准。在具体分析时,应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所处竞争环境等进行。该指标越小,表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的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实力不强,会影响其长期支付能力,导致潜在财务危机。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一般认为标准值为2。该比率越大,表明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越强,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一般认为标准比率为1。该比率越大,表明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越强。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低,说明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低,公司的短期支付能力弱,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
研究表明,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但在运用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是对速动资产概念的界定。速动资产关键在于“速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范,应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与待摊费用,而实际上客观经济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况:(1)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变现能力并不一定比存货快和强,现实经济活动中公司相互拖欠现象很普遍,拖欠周期有些也很长,更有一些应属坏账的账项仍保留在应收账款中,因而其变现速度不一定就高于存货中适销对路的存货。(2)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实际上已失去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已无变现能力可言,因而《企业会计准则》中将逾期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资产排除在正常资产项目之外。(3)预付账款的变现速度明显慢于存货,只有当以预付账款转为采购时它才变为存货,其中的间隔期不会为零。另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各项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金,因此在计算速动资产及速动比率时应按照各项资产的账面余额来计算。
二是速动比率的高低需分情况考虑:(1)资金只有投入经营过程才能创造价值,而变现能力最强的货币资金占用越多,可能偿债能力越强,而未必创造价值最多。(2)应收账款越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越好,但速动比率却反而会下降。(3)其他应收款与应收账款越多,短期偿债能力不一定越强。(4)流动负债方的预收账款越多,一方面说明公司产品适销对路,另一方面以后可减少库存,因而应越大越好,但速动比率则会下降。(5)速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变化较大,用一时点数计算可能会有失公正。
三是速动比率的适用性不宜过大。速动比率主要考核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关心它的应属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在目前我国主要为金融机构。但从金融部门的角度考虑很可能更注重公司长期的、总体的还贷能力,而非短期的还贷能力。
四是没有完全统一的速动比率。只要各公司自身认为合适即可。
4.产权比率。产权比率是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反映公司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性程度,一般认为标准为1较好。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在产权比率较高的情况下,若公司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效益低下,财务结构不稳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
5.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公司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一般认为标准值为3。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大小,也反映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在国外,一般选择计算公司5年的已获利息倍数,以充分反映公司较长期的稳定偿付利息能力。研究发现,公司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且比值越高,偿债能力越强。反之,比值越低,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低下,支付能力不高,负债缺乏应有的保障,长此以往,财务危机不可避免。
二、反映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该比率用来分析公司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它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公司资产活动能力强,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在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对与形成销售收入无关的资产应当扣除;对有些项目需要具体分析,如对新增加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由于并未创造出效益,未产生销售收入,这样总资产周转率可能下降,但资产的使用效益确实提高了;另外,影响销售收入的因素很多,如市场供求变化、公司的营销策略等。因此,对该指标的应用应当特别注意。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之比。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公司越不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3.应收账款周转率。即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指标。通常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表示。反映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一般来讲,该指标越大越不易发生财务危机。在具体分析时对由于季节性经营、大量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结算等的公司应结合具体经营情况、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设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中,应将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用应收账项平均余额代替。这是因为应收票据也是由于公司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当商业票据到期无法收回时,会计处理中也应按规定从“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账户。另外,由于赊销资料作为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布,所以,公司内部计算时宜用赊销收入净额,公司外部计算时宜用销售净额。
4.存货周转率。即衡量公司销售能力和分析存货库存状况的指标。通常以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表示。该公式中,当销货成本超过存货平均余额时,会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因而宜用销售净额代替销货成本。运用该指标时,还应综合考虑进货批量、生产销售的季节性变动以及存货结构等因素。该指标中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存货周转率高,存货销路畅通,存货资金周转快,存货使用的效益应越好,越不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5.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比率是年末不良资产与年末总资产之比。不良资产比率反映了公司资产可供利用程度。不良资产主要指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等。
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资产的利用质量,揭示公司在资产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沉淀资金越多,资产缺乏活力,容易陷入财务危机。该指标越小越好,0是最优水平。
三、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
1.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一般说来,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说明公司资本增值;如果小于1,则意味着公司资本损失。若损失大,就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率。该指标相对于目前行业财务制度中规范的销售利润率具有下列优势:一是统一了该指标分子与分母的口径,消除了非主营业务对该指标的影响,抓住了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二是直观地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的关系,便于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程度;三是适应新税制运行后对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在具体计算时应当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产品适销是对路的,产品定价科学、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
3.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是衡量公司对所有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指标。该指标明确资产报酬率不受资本不同来源(负债还是所有者投资)的影响。因而选用的收益数额应是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以前的收益额。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公司的资产利用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4.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即公司在一定期间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成本之比。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投入产出比越高,单位成本费用创造的利润越大,公司财务状况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
该指标相对于成本费用利润率具有下列优势:一是含义明确,成本和利润概念的界定十分清楚;二是便于分别主营业务项目进行因素分析,以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三是便于同行业对比。
5.资本金利润率。即公司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越大越好,但低到什么程度,即公司在何种情况下接受投资经营已属不经济?
资本金利润率的可行标准是平均资本金利润率,即社会利润总额与社会资本金的比率。该指标又可具体分为社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行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某会计主体资本金利润率等。当某会计主体资本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时,可视为该会计主体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财务状况稳定。
资本金利润率的特殊标准是考虑特殊情况下公司资本金利润率的标准,如物价变动情况下资本金利润率的标准等。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公司资本金利润率应大于应得利润。资本金利润率的现实标准是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考虑特殊标准与可行标准来确定的。其投资风险价值的评估可通过风险报酬额和风险报酬率来进行。
因而,资本金利润率应大于利息率、风险报酬率和物价变动率之和。
四、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
1.资金增值率。即公司在一定时期的资金增值额与公司资金占用额的比率。该指标中资金增值额部分应包括:以税、费形式分配给国家的部分,以利息形式分配给债权人的部分,以租金形式分配给出租人的部分,以投资利润(股利)形式分配给投资人的部分,以公益金形式分配给劳动者的部分,以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形式留给公司的部分;资金占用额中既包括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金占用额,也包括债权人借款形成的资金占用额。因而,该项指标涵盖了公司资金筹集、运用及其结果的取得和分配的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还兼顾了公司及与此有关各方面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有广泛性。资金增值率越大,财务危机越小。
2.销售增长率。即公司在一定时期销售增长额与某期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该项指标的特点:(1)通过将某期资料的调整,即分别调整为基期和上期,分别可算出定比销售增长率和环比销售增长率,便于从不同角度对公司销售状况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2)该项指标经调整后绘出图表,可直观地观察公司经营业绩;(3)通过该项指标的调整分析,可反映公司某一销售对象所处的市场寿命周期阶段,便于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
3.资本积累率。即公司资本积累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该项指标能够分析公司投资者投入资本金的增值程度,既便于投资者研究决定投资策略,也便于接受投资者正确吸纳资金。
4.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是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之比。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公司实物资本的增长状况,它一方面反映公司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反映公司生产能力的增加。该指标越大,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
五、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
1.现金保证性比率。现金保证性比率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长期债务偿还额、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数额和支付利息和股利等的数额的比率。该比率大于或等于1时,公司的资金比较充裕,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否则,公司将遭受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危害。在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其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表面上分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长期债务偿还额、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数额和支付利息和股利等的数额成反比,但也并不绝对。例如,公司加大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才可能为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入,从这一关系出发,公司在具体分析时应适当考虑增加现金流入与加大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即在保证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小于其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时,该投资对现金保证比率的提高就有作用。
2.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体现公司未来内部资金的增长状况及增长趋势。一般情况下,若大于1,说明公司现金流量处于增长阶段,公司发展前景良好;若等于1,说明公司现金流量的本期数与上期数相等,公司的发展前景一般;若小于1,甚至小于0,说明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减慢,公司发展前景不妙,可能会发生财务危机。
分析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最好进行多期比较分析,其后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最好不仅大于1,而且有稳定的增长。
影响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的主要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收现变动率、销售管理费用增长率、成本费用现金支付增长率和租金税金增长率。其中,销售增长率和销售收现变动率两指标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指标正相关,而销售管理费用增长率、成本费用现金支付增长率和租金税金增长率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负相关。因此,公司会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销售增长率与销售收现变动率,降低销管费用增长率、成本费用现金支付增长率和租金税金增长率。
3.现金投资成长率。现金投资成长率是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资产之比。该指标反映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程度和趋势。若为正值,表明公司处于投资萎缩阶段;若为负值,表明公司处于扩张发展阶段。现金投资成长率的绝对值越大,公司扩张或萎缩的程度越快。公司应建立处于投资萎缩阶段的有效预警系统来加强对现金投资成长率的管理,使公司的支付能力与发展能力保持良好状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为纽带,形成的由多个成员企业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及经营和管理的复杂性,财务风险是其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因此,为增强企业集团抵抗风险能力,构建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外就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例如Fitz P(1932)和Beaver W.H(1966)构建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单变量模型[1],Altman在1968和1977年分别提出了Z值判定模型和Zeta模型[2-3],以Ohlson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采用条件概率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等方法[4]。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被引入,Kim H C(2002)以及Shin KS(2005)等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进行了研究[5、6]。国外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呈现多角化发展趋势。国内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针对一般性企业的财务预警问题展开的研究[7-14]。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研究还十分鲜见。本文以沪深A股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财务危机企业集团界定为因财务问题而被特别处理即被ST的企业集团。本文第二节在基本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企业集团的3类特征指标和6类公司治理类指标建立了由28个指标构成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第三节对预警初始变量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作为预警变量。鉴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自变量不用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使其有更广的适用度和其运用的成熟度,本文在第四节中选取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预警模型,对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检验。
二、预警指标与研究样本
(一)预警指标选取
企业财务危机是由初步萌生到程度恶化的过程,且其财务危机的迹象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一些敏感性财务或非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反映出来[15]。本文根据预警指标满足客观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的原则,选取这些敏感性指标作为预警财务危机的预警指标。除了选择五大类基本财务指标之外,本文根据企业集团规模庞大、涉及行业较多、投资多元化以及关联交易频繁等特征,以及结合国内外对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关系的研究,在五大类基本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企业集团特征指标(关联交易次数,关联交易金额占总资产比重以及涉及行业个数)和6个公司治理类指标,共选择28个初选指标构建出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见表1)。并为了进一步分析引入的特征指标和公司治理类指标对预警模型的作用,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划分了三类预警初始变量:一是在企业集团基本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特征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的预警初始变量;二是仅引入特征指标的预警初始变量;三是仅含基本财务指标的预警初始变量。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2004年至2010年被“ST”的企业集团和根据研究期间一致、行业类型相同或相近、资产规模相当和上市时间接近的原则与其配对的财务正常的企业集团各50家,其中剔除由于数据严重缺失或不合理的公司以及两年内就被“ST”及因其他状况异常而被“ST”的公司,研究样本共计100家。其中把2004年至2007年的70家样本作为模型估计样本,2008年至2010年的30家样本作为模型检验样本。
由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ST”处理的依据为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所以本文采用的数据为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被“ST”前三年的会计年度的数据。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
三、预警初始变量的分析处理
(一)预警初始变量的因子分析
本文为了去除预警初始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减少预警变量个数便于模型的构建,分别对三类预警初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以提取的公因子作为预警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对三类预警初始变量分别提取出10个公因子F1、F2、F3、F4、F5、F6、F8、F9、F10,7个公因子F1*、F2*、F3*、F4*、F5*、F6*、F7*和6个公因子F1**、F2**、F3**、F4**、F5**、F6**,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21 %、75.43 %、75.1%。进一步对其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这三类公因子反映了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方面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方面的情况,同时在关联交易、行业规模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二)预警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本文以提取的公因子作为自变量,在构建模型前,先对三类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财务危机与财务正常的企业集团在发生财务危机之前,财务状况是否就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均值差异,统计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从表2、表3和表4可知:显然对ST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与财务正常的企业集团而言,三类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的t检验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在企业集团陷入财务困境之前,财务危机企业集团在财务状况上就与财务正常的企业集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这些公因子包含着预警财务困境的信息,因此可以运用这些因子建立预警模型。
四、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与检验
本文以由因子分析得到的公因子作为预警变量,因变量f为二元变量,对三类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5、6和7。三类因子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较显著,说明它们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三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分别见下式:
将检验样本代入所构建的模型,计算f值。选取0.5作为财务危机发生的临界值,当f>0.5时,判定该企业集团为财务危机企业;当f<0.5时,判定该企业集团财务状况正常。检验结果见表8。
五、结束语
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企业集团特征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logistic方法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进而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从效果上看,预警准确度令人满意,且引入企业集团特征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的预警准确率高于不引入的模型情况,说明企业集团的特征以及公司治理等指标包含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的大量信息。因此,本文所构建的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971015)
[参考文献]
[1]Beaver 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in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Selected Stud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5(7):179-199
[2]Altman 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6(9):589-609.
[3]Altman E.I.Hadelman R.G.,Narayanan P.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 9(1):29-51.
[4]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80,9(15):109-131.
[5]Kim H C,Pang S,Je H M,Kim D,Bang S Y.Pattern classifica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ensemble[C].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02).2002,(2):278-289
[6]Shin KS,Lee TS,Kim HJ.An applica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model[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5, 1(23):127-135
[7]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6):8-11.
[8]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 4(9):31-38.
[9]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J].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2000,3(9):7-15.
[10]肖智,张志恒,黄海生.粗糙集理论在财务危机预测中的应用[J].决策与参考,2004,3(7):48-53.
[11]熊志斌.运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我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J].决策与统计,2008,14(3):32-34.
[12]杨毓,蒙肖莲.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企业破产预测模型[J]. 金融研究,2006,10(1):65-75
[13]宋新平,丁永生.基于最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经营失败预警研究[J].管理科学,2008,21(1):115-121
马是好马还是劣马,并不在于用嘴去理论,而是在于让所有的马都到赛场上去比赛,在比赛中去识别。员工的好与不好,也不是领导或个人说了算,主要在于工作中的表现。工作的表现主要以行为导向。知识和能力是核心,思维模式是,态度是第三层,三者叠加依次为行为。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不太容易很快提高或改变,但是态度很容易改变。这种比赛是在竞争中识别好马,对于市场人员效果特别明显。对于管理者,要常做360度的民主评议,考核实施办法的结果像一面镜子似的反映管理者那些方面做的好,那些方面做的不好,这样就将带领不同团队的管理者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创造了竞争,也创造了压力,强迫管者者不断提高自己带队伍的能力。
其次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
实施《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序列。比如:销售序列、售后序列、培训序列、认识序列等。不同的序列都依照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分为初、中、高、资深四个级别,每个序列的员工都必须被评估后定位不同的级别。
连续三个月的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公司的人才评估大盘点,以达到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即人岗匹配”的结果。级别不同的人员会从事复杂性、挑战性不同的工作,激励措施也会不同。同时每次盘点,根据员工的共性和个性做出更为有效的培训计划。
第二、具体绩效考核办法
一、被考核人员:
财务部长、OTC经理、分公司经理、分公司服务部长、企划部长、售后部长、销售部长、办事处主任、管理员。
二、考核程序:
1、财务部长、OTC经理、分公司经理、分公司服务部长、企划部长、售后部长、销售部长的考核人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2、办事处主任的第一考核人为销售部长,第二考核人为分公司经理,总经理委员会为考核成绩调整人。
三、考核方法:
1、所有人员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月度、季度、年终进行一次。
2、述职报告:每月须按规定时间要求交书面述职报告给上级主管领导。
3、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上级主管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
四、考核时间:
1、月度考核:每月30日前将个人本月书面述职报告及下月工作计划交直接上级,直接上级及上级主管领导于下月3日前完成上级评价并交办公室汇总,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
2、季度考核:所有在职员工应于每季度的倒数第四天前将个人本季度的工作述职报告及下季度的工作计划交直接上级,直接上级及上级主管领导于下季度的3日前完成上级评价并交办公室汇总,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
3、年度考核:所有在职员工应于每年12月25日前将个人全年工作述职报告及下年度个人工作计划交直接上级,直接上级及上级主管领导于12月30日前完成上级评价并办公室汇总,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
4、试用期员工不参加年中、年终考核。
注:由办公室将考核资料整理归入员工个人档案。以年中、年度考核成绩为准核发年终奖金。
五、考核内容:
1、岗位职责考核:
指对每个员工要担当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交付出的任务中所在地表现出的业绩进行评价。基本要素由工作目标、工作质量、工作交期和工作跟进等构成。
2、能力考核:
指对具体职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经验性能力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理解力、创造力、指导和监督能力等经验性能力以及从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方法等。
3、品德考核:
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勤惰、协作精神以及个人修养等构成。
4、学识考核:
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管理学识、专业知识以及其他一般知识等。
5、组织纪律考核:
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纪律性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等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遵纪守律、仪表仪容、环境卫生以及接听电话语言规范等。
六、考核等级:
1、A级(优秀级)95—100分工作成绩优异,有创新性成果。
2、B级(良好级)85—94分工作成果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且成绩突出。
3、C级(合格级)75—84分工作成果均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
4、D级(较差级)60—74分工作成果未完全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但经努力可以达到。
5、E级(极差级)64分以下工作成果均未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经督导而未改善的。
七、考核结果的应用(工资指基本工资)
1、月业绩考核成绩将作为员工年终评比以及职务和工资升降与奖金的重要依据。各分公司经理不再有直接给下属销售人员定奖金的权力,当本公司编制内各级岗位遇有空缺或公司扩编增加员工额时,凡考核成绩优异人员将予先递补。
2、月业绩考核成绩为A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5%。
3、月业绩考核成绩为B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2%。
4、月业绩考核成绩为C级者,享受全额工资。
5、月业绩考核成绩为D级者,当月扣除工资额的50%,并给予留用一个月处理。如下月考核不合格,给予辞退处理。
6、月考核成绩为E级者,当月奖金全部扣除,并给予留用一个月处理。如下月考核仍不合格,给予辞退处理。
7、连续5个月业绩考核成绩为A,或全年累计8个A者,下年工资额增加5%。
8、全年业绩考核成绩达到10个A者,下年度工资额增加10%。
9、季度考核:
季度考核成绩主要应用于员工职位晋升使用,公司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晋升考核。
10、年度考核:
1、年度考核成绩为A级者,享受A类年终奖。
2、年度考核成绩为B级者,享受B类年终奖。
3、年度考核成绩为C级者,原有职务、工资不变,享受C类年终奖。
4、年度考核成绩为D级者,给予留用察看二个月处理,不享受年终奖。
5、年度考核成绩为E级者,停职,不享受年终奖。
八、考核纪律:
1、上级考核必须公正、公平、认真、负责,不可对亲自培训的部属予以过高评价;上级领导不负责任或利用职务之便考核不公正者,一经发现将给予降职或扣分。
2、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慎重打分。凡在考核中消极应付、敷衍了事者,一经查实,将给予扣分或免去全月奖金。
3、考核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员工每月30日之前未按时交总结及计划者扣除考核总分的10%;每月3日不按时报送考核表的部门,扣其部门领导考核总分的15%。
4、扣分必须要有依据,做到认真、客观、公正。
5、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总分的50%记分。
附件一:关于分公司经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一、任职资格
1、大专以上学历优先。
2、五年以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
3、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市场操作能力,对市场的运作状况有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较强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4、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营销思路和领导才能。
二、岗位职责及考评
第一部分:岗位要求(20分)
1、服从管理、尊重下属。(2分)
2、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2分)
3、工作积极,责任心强。(2分)
4、进取心强,每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2分)
5、关心员工生活、工作,体恤入微。(2分)
6、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全力维护公司及个人形象。(2分)
7、团结、上进、创新、合作,不得拉帮结派。(2分)
8、上传下达、准确、迅速、不隐瞒、不欺骗。(2分)
9、善于沟通,及时解决员工消极心态,并能协助其它部门工作。(2分)
10、保守公司秘密,不向别人透露公司的营销计划及商业秘密。(2分)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60分)
1、每月对部长、主任及员工做两次营销管理及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培训。(4分)
2、每月参加企划培训一次,努力提高自身企划水平,重视个人学习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2分)
3、每日以电话形式与省外分公司沟通一次,及时传达推广部会议精神,帮他们找出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5分)
4、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分配各分公司的每月销售任务。(5分)
5、监督、督促各分公司营销计划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随时加以鼓励,指正。(7分)
6、做好各部门及总经理之间的沟通,将公司最新营销技巧及重要指示传达于各分公司。(5分)
7、每月15日及下月1日向总经理递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分)
8、每周日3:00以前将本周工作总结汇报于总经理。(3分)
9、每月28日向总经理以书面形式递交三点问题、三点经验。(3分)
10、每次战役修订营销工作计划,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经理。(3分)
11、配合各分公司做好人事管理。(1分)
12、配合企划部,帮助分公司制定企划活动,如有必要亲临现场指导。(4分)
13、设立龙虎榜,倒计时牌等,积极贯彻落实分公司百分考核制。(3分)
14、每月参加促销活动并写出书面报告。(10分)
第三部分:销售任务(20分)
1、每月完成任务100%(20分)
2、每月完成任务80%—100%(20×(80-100%)分)
3、每月完成任务60%—80%(20×(60—80%)分)
5、每月完成任务60%以下,不记分
附件二:关于财务部长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一、任职资格
1、大专以上学历优先。
2、五年以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
3、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财务知识和市场财务分析能力,对市场资金的运作状况有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较强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4、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营销思路和领导才能。
二、岗位职责及考评
1、服从管理、尊重下属。(2分)
2、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2分)
3、工作积极,责任心强。(2分)
4、进取心强,每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2分)
5、关心员工生活、工作,体恤入入微。(2分)
6、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全力力维护公司及个人形象。(2分)
7、团结、上进、创新、合作,不得拉帮结派。(2分)
8、上传下达、准确、迅速、下隐瞒、不欺骗。(2分)
9、善于沟通,及时解决员工消极心态,并能协助其它部门工作。(2分)
10、保守公司秘密,不向别人透露公司的一切营销计划及商业秘密。(2分)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60分)
1、每月对部长、主任及员工做一次营销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4分)
2、每月参加培训办事处会计两次,努力提高自身财务水平,重视个人学习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2分)
3、每日以电话形式与省外分公司沟通4次,及时传达公司会议精神,、帮他们的工出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5分)
4、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分解各分公司、办事处的每月资金使用任务。(5分)
5、监督、督促各分公司、办事处会计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随时加以鼓励,指正。(7分)
6、做好各部门及总经理之间的沟通,将公司最新营销技巧及重要指示传达于各分公司。(5分)
7、每月15日及下月1日向总经理递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分)
8、每周日3:00以前将本周工作总结汇报于总经理。(3分)
9、每月28日向总经理以书面形式式递交三点问题、三点经验。(3分)
10、每次战役修订营销资金使用计划,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经理。(3分)
11、配合各分公司做好财务人员管理。(1分)
12、配合分公司,帮助分公司制定资金使用活动,如有必要亲临现场指导。(4分)
13、设立龙虎榜,倒计时牌等,积极贯彻落实分公司百分考核制。(3分)
14、每月检查各办事处财务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10分)
第三部分:目标任务(20分)
1、每月10日核算出事业部上月经营情况。(10分)
2、每月5日完成各分公司上月经营情况。(5分)
3、每月5日完成事业部工资核算。(5分)
附件三:办事处主任岗位职责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工作品德及态度(占20分)
1、关心员工,忠于职守,视公司为家。(2分)
2、关心员工,富于合作。(2分)
3、按时上、下班,迟到一次扣0.5分。(3分)
4、服从上级、尊重下属。(2分)
5、工作积极、责任心强。(2分)
6、进取心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3分)
7、注重外表、举止,维护个人及公司形象。(2分)
8、严格遵守公司机密。(4分)
第二部分: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占80分)
1、日常管理(7分)
A制定作息时间、记录考勤。
B召开晨会、晚会、周会、半月会、月结会。
C统一存放员工工作日志,每周批改一次。
2、内部建设标准(7分)
A一记(工作日记)
B一榜(龙虎榜)
C一牌(倒计时牌)
D一箱(意见箱)
E二图(组织机构图、城区查户图)
F二表(工作推进表、促销活动推进表)
G四制度(奖罚制度、学习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投递检查制度)
3、请示汇报体系(26分)
A请示(1分)
招聘、辞退、晋升员工及时请示上级
B汇报
(1)一周工作汇报(每周四上报销售部长)(8分)
(2)每周不少于2篇刊登《市场快讯》的稿件,由会计周四带回。(4分)
(3)月管理绩效表(每月2日前上交上月表格给部长)(5分)
(4)专刊发放一览表(次月2日上交财务部)(1分)
(5)办事处基金使用一览表(次月2日上交财务部)(1分)
(6)销售明细表(次月2日上交财务部)(1分)
(7)员工提成明细表(次月2日上交财务部)(1分)
(8)考勤表(次月1日上交财务部)(1分)
(9)物资申请计划表(每周四上报下周计划表)(1分)
4、工作标准(20分)
A爱岗敬业、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B遵守公司各项制度。
C认真学习公司各项制度、文件,并向办事处人员宣读,做到上传下达。
D监督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及报销审批,保证货款安全。
E制定办事处员工培训计划,每周一次,要求每人写出培训体会,上报。
F召开办事处员工交流学习会(每周二次)并记录会议内容,上报。
G每月参加10次促销活动,有书面报告。
5、销售任务(40分)
每月销售任务完成100%得40分
按照市局党组统一部署,20xx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宣洪副局长带领标准化科室同志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县局、**市局、****日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市局高度重视标准化及条、代码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采取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基层,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全年共完成了120多家企业的商品条码的申办、续展工作,完成了10家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制资格证书的申报工作,并通过了现场审核获得了证书,完成任务数在全省系统内的县级局当中名列前茅;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新办、换证1300余份,年审1200余份,并对81家违反该管理办法的单位实施了处罚,督促其办证换证到位,保证了代码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组织指导制定企业标准及标准的备案、复审等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共组织指导企业制定、复审企业标准85个,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认可35家,并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实行动态管理,巩固了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先后建立了“水禽(鸭)”、“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种植”二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油茶”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县局20xx年完成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换发证626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执行标准42家,起草制订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组织安徽缘酒集团申报“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获验收通过,**电力公司被列为安徽省首批100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日化落户迎江工业园起步区为易地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48.9亩,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整个**日化将于今年上半年内全部搬入迎江工业园并实现全面投产。**日化也正在一边建设,一边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创造效益,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支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现有的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方面与日益发展的经济要求不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二是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社会各方面对标准的研究投入不高。
三、关于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长期领导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对标准化工作的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我们一定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工作部署上,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千方百计,扎实工作,全力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标准化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和强化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
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作为质监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企业和群众。就是要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利益为本,要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为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当前经济困难情况下,如何帮助企业抓基础、调结构、强管理、保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功方面,标准化工作更需要加强。为此,**市政府高瞻远瞩,年初出台了《关于**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对我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并对参与标准化活动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为促进我市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
标 准化工作要紧贴**工业经济和标准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把握社会、企业等所需所求,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职能作用。首先将各项服务的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进行政务公开。秉承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使办事程序透明化、公开化,诚信公正,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文明诚信形象,真正使代码办证窗口让社会欢迎、政府需要、企业满意。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来衡量和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抓好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抓好作风建设。主动热情,真诚、文明、规范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三)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
产品质量决定经济质量,标准是行业的最高话语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其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市质监部门在加强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鼓励企业全面跟踪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各级标准化活动、不断提升区域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标准化工作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建议下一步着重实施以下措施:
1.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实质性参与各级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活动。
3. 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工作。
4. 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
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率先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将对我国公司EVA经营绩效的考察产生重大的影响,关系到对企业盈利能力与管理层表现的准确评价,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企业资源的配置,本文拟对EVA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进行比较分析。
一、EVA的概念及衡量机制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作为一种度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它是指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EVA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能够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绩效衡量方式。
二、新会计准则下EVA指标计算的比较分析
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率先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EVA指标计算的影响较大。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看,使用这个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税后净营业利润
EVA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的“净”是指进行了一些调整,去除了各种会计信息的扭曲。时税后净营业利润的修正具体如下:
(1)税后净营业利润一般调整的项目
思腾思特公司在将会计账面价值调整为经济账面价值时,列出了多达160多个的调整项目。但许多公司在实务研究中发现,最多采纳5种~10种或更少的调整就可以达到相当的准确程度。下面就税后净营业利润计算的一般调整项目加以分析。
①利息支出的调整。在新旧准则下,我国企业利润表上的营业利润已经不包括利息支出。因此,要在我国应用EVA指标,就不能直接使用营业利润,必须先把利息支出加回到营业利润中去。利息支出在利润表上无法得到该信息,但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将其加入到我国公司利润表的营业利润当中。
②研发费用的调整。新会计准则将研发费用从全部费用化改为有条件的资本化后,避免了将研发投入一次性冲减当期损益,使我国许多企业能减小眼前的亏损,更好的利用资金,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克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③商誉的调整。在旧会计准则下计算EVA指标时的调整方法是不对商誉进行摊销。新准则体系中对商誉的会计计量采用的是只减值、不摊销的方法,并在以后每年进行减值测试。所以,在新准则体系下,计算EVA指标时,只要将以往的累积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即可。
④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在新准则下,在计算EVA时,不调整递延所得税就会低估公司实际占用的资本总额,高估资本的盈利能力。
⑤对投资收益的调整。新企业会计准则已将原计入利润的“投资收益”按“收入”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列入营业利润,因此在新准则下,进行EVA计算时,只需将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即可。
(2)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在新准则下,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少数股东损益+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增加+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EVA税收调整。
EV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利息支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2.资本总额
(1)资本总额计算的一般调整
①资本总额的概念。EVA指标中,资本总额与通常所说的总资本有所差异,主要是这里资本总额特指有偿资本,而无息负债需要剔除。
②债务资本计算。根据计算有偿资本要求,只有公司要支付一定成本的债务资本才需要计入其中。从公司的负债构成可知,许多负债项目都不要求支付成本,如应付工资(新准则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无息应付票据、应交税金(新准则为“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计算债务成本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不同债务资本的有偿性。因此,EVA指标中的债务资本只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新准则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公司需要负担成本的项目。
③股本资本的计算。在我国,企业股本资本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合计与少数股东权益之和,这两种资本都投入了企业当中,为企业的运营和增值做出了贡献。
(2)资本总额计算公式
在新准则下,资本总额的计算公式为: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股本资木=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约当股权资本=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则为负值)+ 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不包括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累计商誉摊销+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
计算EVA的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十约当股权资本一在建工程净额-货币资金。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下文主要就我国的国情阐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方法。
(1)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计算的解决途径
资本成本的估算是计算EVA的最重要的环节,估计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的成本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由于国家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扮演着非企业法人的角色,承担着许多社会化的功能,因此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没有市场价值可言,因此未流通股份的资本成本不能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它的资本成本率应采用无风险收益率计算。
因此,针对这样的双重股权结构,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就应该分类进行。对于流通股份来讲,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其资本成本率。对于非流通股来讲,则应该采用无风险收益率计算得出。
(2)对β值计算的研究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流通股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股本市场预期收益率一无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计算可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为准;β系数计算,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市场预期收益率可采用我国股市年平均收益率。
β系数的计算可采用回归直线法。根据数理统计的线性回归原理,β系数均可以通过同一时期内的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历史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出来。系数就是该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求解回归方程Y=a+bx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
求解出直线方程斜率β,就是该股票的β系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基于对未来回报的预期,由于这个回报无法观察到,因此可采用历史回报来代替。为方便计算,可选择一个月为回报期,这也正是标准普尔在计算β值所采用的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司中的“市场”是指“全部市场投资组合”,包括所有的风险资产,由于这种理论上的组合是无法观察到的,所以可选择上证A股指数代表整个市场。
(3)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选取国家债券作为无风险资产.因此,国家债券拒付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通常投资者认为国债是无风险的。笔者认为,无风险收益率采用中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较为合理。这是因为,股票投资者,尤其是中国股市上的投资者,在相当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短期收益,采用中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最能体现无风险状态下的收益,最能体现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从而也最为恰当的。
(4)对市场风险溢价的选择
市场风险溢价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对于具体单个公司所要求的回报,由于这些公司的未来收益更难估计,导致公司股票的价值的波动远大于国债,所以,投资者对于这些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中国国债利率,用以补偿股票的市场风险。股票市场风险溢价通常在210%~10%之间。
负债成本是企业借款的利息,只要利息可以抵税,就使用税后利率,所以债务成本=借款利息率×(1-所得税税率);股本资本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在分别计算了股本成本后,企业根据资本结构中债务和股本的比例可以得到加权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股本资本成本×股本资本占全部资本比重+负债成本×负债资本占全部资本比重。
三、新会计准则下EVA计算指标调整的意义
1.调整的整体意义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避免摘牌等目的,往往要进行利润操纵。这种利润操纵由于直接以利润指标为目标,因而是利润指标自身不能发现的。EVA在计算过程中,经过一定的会计调整,并考虑了全部实际使用的资本额,因而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
2.符合我国的国情
由于EVA这个指标是美国公司提出来的,最初也是在美国公司使用的,因此,其计算都是以美国公司为背景的。但我国的资本市场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执行的会计准则也不同于美国的会计准则。当前,会计核算中新旧会计准则同时并行,以上通过对EVA计算指标的比较分析,使其更能有效的应用于当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
EVA(经济附加值)作为一种度量公司绩效的指标,近年来逐渐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要想将EVA指标真正大规模地应用,还要将其本土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准则下EVA绩效考察指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一、概况
巷道是矿井的基础和根本,巷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稳定,也是矿井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做好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各生产系统正常,解决新掘及维修巷道的支护质量标准化及支护参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必然,根据上级及公司对井巷工程管理的要求,并结合矿井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成为工作的必然。
二、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在井巷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管控分析
1、巷道中腰线在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中的基础作用。(1)巷道中腰线是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中腰线执行好坏直接影响井巷工程质量和巷道的使用;(2)抓好中腰线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中腰线日常检查及延引;二是班组必须把巷道中腰线与巷道成形工作一并进行;三是要学会中腰线的日常校验和使用。
2、巷道基本几何尺寸的管理。(1)巷道基本几何尺寸包括的内容:巷道宽度、巷道高度、支护排(棚)距、支护间距、支护材料及规格、前倾后仰(迎山角)、扭距等;(2)影响巷道基本几何尺寸的主要因素:一是人为施工因素(施工随意性、操作不规范、不掌握标准等);二是地质构造影响因素(断层影响、顶板脱层破碎、巷帮跨落严重等);(3)巷道基本几何尺寸存在的影响:一是造成支护材料浪费和过剩;二是不能满足支护强度要求;三是不能满足巷道使用要求;四是降低了巷道施工标准。
3、巷道成形的管理。决定巷道成形主要因素:一是巷道轮廓线的标定(方法);二是打眼角度及综掘机截割尺寸的掌握。
(二)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在现场的具体实施方法及经验
为加强巷道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管控在现场的实施,采取了如下方法:
1、抓好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矿组织了区科长、班队长、验收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和理论相结合的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强化现场落实,矿又进一步出台了帮扶政策,由副总以上矿领导对口进行施工队组的帮扶,以此解决现场实施问题。
2、加强现场检查和考核,进一步推动巷道施工拉线量尺管控工作,由技术科、安检科在旬检、月检工作中对施工队组在现场的操作情况进行检验,严格质量标准化考评管理。
3、采区作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单位,更进一步细化了现场管理工作,明确了现场必须标定的项目,主要加强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由验收员把中腰线标定到施工迎头,每班标定好巷道轮廓线,架棚巷道标注扭距和检测架棚迎山角,锚杆支护巷道帮锚位置标定,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强化班组现场质量意识,按照支护参数进行量尺支护,确保了基本几何尺寸在现场得到落实;三是采区还执行了自检制度,对队组进行评定奖罚。
二、推进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首先从巷道设计着手,尽量避开煤柱集中应力区,采面巷道坚持沿空或留设小煤柱布置,开拓巷道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
2、能适应锚杆支护的巷道尽可能采用锚杆支护,特殊区域地段不能满足锚网支护方式,采用可缩性支架进行支护,以此解决支得住的问题;同时加强支护监控,进一步优化支护技术参数,按照支护科学、合理、不浪费的原则,强化巷道支护管理工作。
3、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执行力度,从巷道成形、控制基本几何参数和巷道基本支护质量三要素为着力点,以进一步推进井巷工程质量建设为基本突破口,切实加强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
4、树立巷道是质量标准化前提和基础意识,由于矿井喷浆工作欠账较多,喷浆工作跟不上井巷工程施工及支护需要,投入队组做好新掘开拓巷道的喷浆工作。
5、在现有系统优化简化得到好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系统优化简化工作,以此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系统能力;
1.1 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遵纪守法、服务优质、环境优先、诚信务实,以人为本、管理严谨,质量求精、与时俱进,打造一流品牌。
质量目标:
1. 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2. 清洁合格率96%;
3. 业主回访率98%;
4. 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完好率100%;
5. 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6.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2 目标分解
1.2.1 本公司质量目标分解成三层。公司质量目标由总经理确定,各相关部门质量目标由公司总经理分解下达,各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再分解到各班组。
公司质量目标
一级
各部门质量目标
二级
各班组质量目标
三级
1.2.2
质量目标展开
以质量目标分解图的形式,其中包括公司质量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值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质量管理部负责提出质量目标分解图,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公司总经理确认批准后下达至相关部门。
1.3 质量目标计划
公司质量管理部根据公司的2003年度质量/环境目标,结合各部门涉及的质量/环境要素,分解出各部门2003年度的质量/环境目标:
1.3.1行政人事部2003年度分目标
a)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3.2 项目部2003年度分目标
a) 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b) 清洁合格率96%。
c) 业主回访率98%。
d) 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完好率100%。
e) 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f)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3.3
经营部2003年度分目标
a)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2 质量目标考核
2.1 由质检中心根据《质量目标管理程序》规定,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提交考核小组,作为考核依据。
2.2 考核基本方法
考核采用打分的方式,以得分率来评定。以各部门的目标值项作为基础分值,每项1分。考核评定的结果作为实际得分,计算得分率。
2.3 考核评定条件
2.3.1 凡是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且满足质量要求的,每项加分1分。
2.3.2 按计划完成目标,按基本分计算。
2.3.3 凡未按计划目标完成的:
a)由于本部门的目标未完成,影响到公司总体目标未完成的为不合格;
b)由于本部门原因的,每项减1分;
c)由于相关部门原因的,但未及时沟通,每项减0.5分;
d)由于相关部门原因的,已作沟通,按基本分计算;
e)由于资源、设施未配置引起的,本部门已提出要求的,按基本分计算;
f)由于资源、设施未配置引起的,本部门未提出要求的,每项0.5分。
2.3.4 由于本部门原因,造成其他相关部门目标未完成的,每项减1分。
2.4 考核结果评定
2.4.1 得分率在100%以上的,考核结果为优秀;
2.4.2 得分率在85%以上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2.4.3 得分率在85%以下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考核小组依据考核结果,提出本次考核的奖惩意见,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实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综述
我国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是参照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形成了一套与计划管理相应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产值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利润总额完成率、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以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
二是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提出了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这6项指标是: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这一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企业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以及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进行设计的。
三是1993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该通则规定: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这8个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一指标体系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是1995年财政部在反复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这套指标体系由10项指标组成,即: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五是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和劳动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共设计了32项指标,分别从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这32项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3个层次。2002年2月对此又做了修订,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32项指标改为28项,具体指标见表1,该指标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价模型。其中有影响的评价模型有:一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其方法为综合指数法,所选取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二是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公布的每一年度“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其评价指标主要有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制度、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六个方面;三是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的“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EVA/MVA排行榜”,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增值价值;四是美国《财富》杂志在2002年1月公布的“中国100强上市公司”排名时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年营业额、净利润和市值;五是徐国华等人提出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展能力及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历史演进可以看出,企业绩效评价经历了从采用单纯的财务指标到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从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受到评价方法和数据收集的限制,我们认为依然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存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非财务指标权重编小的评价倾向。其次是以定量指标为主,而定性指标很少涉及或几乎没有涉及。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根据知识经济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特殊经营环境、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评价指标构建应遵守以下原则:
1.可操作原则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体系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如指标体系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同时如果某项评价指标虽然有用,但为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时,一般应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替代的指标。
2.系统性原则。在确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非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定性指标则从其他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状态,因此需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二是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协调。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考虑,关键性指标要互相衔接。
3.重要性原则。这里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过于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会使整个评价体系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评论。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
4.社会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控股公司,因此在评价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时,必须考虑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即社会效益原则。例如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缴国家税收、诚信程度、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等方面,都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
5.激励性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中国上市公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应将评价范围限制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非可控指标要尽量避免出现,否则会引起管理者的抵触。此外,指标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这对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其工作潜能。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指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