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7 16:0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

篇1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篇2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2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2.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3.1 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3.2 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篇3

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广东河源51740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初中物理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物理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3.教学反思是获得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如何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地体验,通过行动中地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地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引导训练。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 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 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3.教学方式要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从理念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对理念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栏目中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的帮助。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以提高专业素质。

篇4

教学反思指的是老师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如果想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把教学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对教材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保持与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重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课堂上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课后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初中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既要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授课方式,又要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较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形势。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可能大家都会很疑惑: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呢?我不知道该反思什么,怎么办?其实,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以及上课的形式及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流程。尽可能多地做一下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期间出现失误和疏漏,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会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例如,当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初中物理“电力学”方面的内容时,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讲解方式和思路去给学生们进行分析,但是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迷茫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讲题思路,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来确定讲解的进度和分析的方式,来不断地引导学生们自己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反思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就是指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个自我的反省,这种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可以使老师们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理论化,如果老师们可以长期坚持课后的自我反思,就能够很快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很多学校也都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出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后感言,主要是为了不断地培养老师们课后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二、物理教学反思的形式

1.个别案例的相关研究

所谓研究的个别案例就是指针对在物理教育教学课堂上或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比较特殊的事件,老师们可以围绕着这个典型的事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个别案例研究所选用的题材都是很灵活和多方面的,可以是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出来的经典事例,也可以是通过试听别人的课程中偶尔遇到的案例,还可以是自己在平时的看书或者搜集资料的时候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事例。

2.听课活动

听课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比较大、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当今是一种教育研究的典范。尤其是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听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自由,不需要权威性的指导和建议,老师们相互之间进行批评和切磋,听课老师对上课老师以及学生和课堂气氛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老师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帮助老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无形中也会对物理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3.课后的反思笔记

课后的反思笔记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时地记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更好地矫正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的课程改革下,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说,更要及时地把日常遇到的或者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地做一些总结,记录整理成反思笔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以及对老师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1.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深入研究物理教育教学

教学的反思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连贯的分析和反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优化,和较好的朝积极方向发展。

教师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很显然会促进教师不断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当今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热点之一。课程改革下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总是附有很多研究性学习的习题或者练习,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展开活动,进行一些物理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和教学机构也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性方面的书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老师们更要积极深入的开展研究性方面的学习和活动研究。

2.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在课程改革下实践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老师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教好初中地物理课程,老师们无疑都会多讲相关的定义并要求学生们做更多练习题来巩固相关的知识,不断地加强学习,但是学生们往往不能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通过不断地反思,老师们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

老师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们积极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物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在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上多下工夫,积极进行课程反思,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老师们在上课期间要突出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大力倡导教学的民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就要积极的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是十分必要的。物理老师们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们还要结合初中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实践经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程,这也就要求老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积极的、不断地进行反思,经常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充分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发展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一、教的关键

1.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初中时期的物理课本中对知识的介绍简单易懂,研究的问题仅仅是这个领域中表层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最为直观的,对象都是静止不动的、独立存在的物体,这些内容主要就是记,理解与否不是很重要。但是高中的物理文字阐述特别简练、严谨,而且内容野比较富有概括性,特别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事物,而是纷繁复杂的事物,分析时常采用定性或者是定量的方法,还应该适当的结合推理和论证方法。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第一步就是熟悉教材中的内容,接着应仔细分析内容,并结合现实中的实例将教材中的内容将授给学生,例如:已经在以前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2.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应行之有效

(1)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相对非常复杂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难接受的,这时使用直观教学更为适宜,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有助于理解书本中抽象的概念。

(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每一节课都应有其新奇的地方,同时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能力。

(3)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的,这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寻找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开展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就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指导,这样他们就更愿意去学习物理。

3.认真检查课后作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后辅导,提升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和初中的物理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教师的引领解答题目的,但是学生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思考问题,因此,当他们独自解题时,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基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仔细的对其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错误予以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开展课后辅导,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我们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通过做好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可以利用过山车模型,也可以用细线拴一个小铁球来做,让学生认真观察速度不同的时候,小球在竖直面内的运动轨迹也不相同,速度过小时会从一定位置开始做抛体运动,只有当速度够大时小球才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利用这个实验来激发学生“为什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课堂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记笔记时要有重点,要记清物理定义,定律以及理解。记录典型例题并且把它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等等记清楚。

3.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树立规范的答题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有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来体现学生掌握了知识,目前为止的手段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学生试卷上的答题过程是给其他人看的,得能让别人看明白,并且解答过程需要简洁明快。将学生的不规范解题步骤呈现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查找不妥之处,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习惯。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养成,智力的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必备条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员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明确正确地学习目的,端正诚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较快、较熟练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那么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听课习惯

学习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为了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需要调动学习者能调动的各个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比如我们想认识一种从未见过的水果,就需要用眼看一下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用手摸一下它的质感、硬度;用鼻子闻一下它是什么气味?用嘴尝一下它是什么味道?学习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用眼看、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用手记等等。

课前要认真预习,通过看书和自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要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应该跟着老师积极思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能力,不要仅仅关注结果,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二、思维习惯

1.初中学生在根据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时,往往是凭直觉,而不是讲物理道理。例如: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用力蹬几下脚踏板,是为了什么?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会说为了好上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答案也无可非议。但没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什么好上坡。所以,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讲道理的习惯。

2.初中学生在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是直接下手作答,不做事先的分析,这样的解答往往是不完整、甚至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分析再解答的思维习惯。

3.初中学生在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还要有完整、准确的表达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示范,讲例题时板书要规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指导学生。在学生练习时,及时指出不足加以改正,还要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通过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反思习惯

练后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如果发生错解,通过请教别人会做之后应该进行反思:1.为什么做错了?查找出错的原因,是基础知识,还是解题方法的问题。2.应该怎么做?再现解题过程。3.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4.能得出什么解题经验和教训?对于典型试题也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以上反思要记录在笔记本上,至少包括:题目、分析和解、警示三部分。并且要经常翻阅、不断整理。练后反思是提高理科成绩很好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有小结,做到站在系统的高度来把握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如果不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觉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篇7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凸显成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思索的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普遍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教学“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存在着师生交流的形式化、教学方式的固定化、课堂教学的垄断化等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0余年,一直致力于物理教学的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并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值得推广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和好经验,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具体阐述。

1 研究学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2 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2.1 创设情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适当的引入分组学习、自作实验、小组讨论、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等教学方式。

2.2 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功课,保持学生的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嫌物理课时少。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验提趣法,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发明性、探索性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2.3 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3 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3.1 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3.2 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3 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学论》李新乡、张德启、科学出版社

[2] 《课程报告论坛》物理论坛组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挹教师应认识到物理概念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自己提高认识的同时也应增强学生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理念,强调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如:对科学知识的表达需实事求是、科学规范,不得模棱两可,不能像写作那样夸大其词;学风要严谨踏实,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要发扬追根究底的钻研精神。

2 立足课堂。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有人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二伊始,物理概念多规律少,学习时间充足,教师要善于利用良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读书百遍,词义自见,尤其对概念的规范表达起到示范作用。

2.2 培养反思习惯

一堂课结束前留给学生小结时间及时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收获与疑惑;叫学生巩固练习前对照笔记回顾知识,检查概念记住了吗?理解了吗?习题讲评时反问是概念理解错误导致题目做错了吗?一个单元后把知识梳理一下,并把曾做错的题目整理在错题集上。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完成这些琐碎小事,长此以往会变成自觉行为,对概念的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培养记“双色笔记”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主载体,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划出重要概念,特别圈点出关键词以便提醒自己有意注意,加批注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补充说明,深入理解。在习题讲评时,在典型的易错题上用红色笔圈点出关键条件,然后用红色笔写出分析过程和自己的感悟。养成这种笔记习惯,课堂上手脑并用,能促进对概念的消化吸收,能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3 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刺激多感官协调运作

3.1 加强实验探究活动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初中生的思维,一般说来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物理实验能提供丰富形象、真实可信的感性材料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有些概念的学习如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等离不开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亲自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增强对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这一道理的认识。

3.2 合理应用多媒体

在没有实验器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演示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利用媒体独特的视听效果,辅助学生想象,加深印象。例如利用实物展示台,用铁屑或磁针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使看不见摸不到的磁场形象化,便于理解磁感线。苏科版物理教材内插有许多静态图片,目的是变单纯知识的陈述为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结合体。为了丰富物理概念教学内容,物理教师要勤奋钻研,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素材库、优质教学用光盘等媒体,整合加工成切实有效的课件,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调运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4 讲求机智与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高效运行的保证。教师善用教学机智,巧用教学方法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少投人多产出,低消耗高收益。

4.1 运用比较法

比较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通常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类比让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有助予接受理解新概念。例,如:速度与功率,定义类似:都是单位时间内的某个物理量;单位类似:都是某个物理量与时间单位的组合;物理意义类似:前者表示运动快慢,后者表示做功快慢。由于学生对速度概念感性认识多且容易理解,教师若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类比法,那对较为抽象的功率概念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对比是我们认识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点的不同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物理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概念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点,学生感到易混淆,不易掌握,如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压力与重力。若通过列图表的方法对比,同中求异,异中见同,那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4.2 精选典型练习

篇9

1.引言

传统的物理教学仅仅是教师对知识的硬性灌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同时并没有进行自身的咀嚼与消化,更没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及信息社会的高速融合,这种教育模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这就迫切要求我国教育部创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物理教学模式,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物理教学弊端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以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为教学思维先导,通过学生之间性格及知识掌握的不同做出教学差异性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展现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及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

2.新时期教学模式的灵活确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的灵活转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刻影响。

2.1从物理学科本身特点来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对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有很高要求,同时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与升华,这些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体范畴,因此学生物理抽象思维的建立就尤为重要。只有根据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建立,才能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大潮中。

2.2曾经有教育学者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成果进行系统的社会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也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且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消极态度,因此,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物理学习的松懈与散漫。同时,当遇到物理学习中的难题时,学生采取的处理方式一般为趋易避难,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不学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学习,或者干脆认为考试根本不会涉及这些内容,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大大影响到物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在小学或者初中开始阶段没有好好学习的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在面对繁重与抽象的物理学习时经常会手足无措,想学却无从下手。这种学习中的恶性循环已经彻底消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3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知识的学习,基于这一原因,班级人数众多进行大班级的集体授课在所难免,这种状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使得学生始终掌握不了物理学习的精髓所在。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基础等因素考虑在内,一视同仁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的存在可能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游刃有余的,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不免有些吃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极端的骄傲与自卑两种极端心理。

以上三种现象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主要来源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片面化,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全面提高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搭建物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我们有必要灵活地把握教学模式的确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3.关于活用教学模式,突破物理教学瓶颈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3.1巧妙的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尽管课堂的预习是教师们一直反复强调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到,或者只是单纯应付,只为敷衍了事。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这不仅跟学生自身惰性有关,而且与教师没有做好其本职工作息息相关,其对教学的真谛并未做到深入地理解与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前就对下堂课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灌输或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导学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很自然地就会自发进行课前的预习,甚至会比一般的预习还要认真。笔者曾经尝试过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奖励,并买了笔记本和钢笔作了实质性的鼓励。我在课前提出下节课讲解内容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又设定了奖励制度,并对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进行口头和物质的双重表扬。学生受到激发与鼓励,理所当然地加大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力度,从而逐渐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2变死板的物理教学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举例来说,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时,教师单纯地讲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能学生觉得很抽象且呆板。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公交车上刹车时人身体会猛然前倾,走路时太急就会被石头绊倒,小孩子玩滑板经常刹不住车撞倒别人等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小例子,并加入相应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惯性概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寓抽象的物理知识于生活的趣味中,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知识。

3.3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逐渐以学生为主体考虑问题,也在课堂中更多地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见解。但一些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欠缺,使得其在自我的肯定及信心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以至于不敢举起手回答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及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的有效开导及知识的定向讲解,让其树立学习的潜在信念,形成物理思维的同时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

4.结语

尽管新课标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巧妙地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变死板的物理教学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灵活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建,才能从本质上意义上解决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打破教学瓶颈。

篇10

初中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课程。由于物理课程的实验性和观察性,学生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散性,教师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供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增加教学趣味性

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来实现。

物理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趣味实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电路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种类型的电路图,比如串联、并联、多电流表、多电阻表等。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自主设计电路图,记录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要的数据;再对照标准值进行比较,看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标准值得比较,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也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教学语言趣味性的实现,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当下流行的事物。让师生之间没有代沟,可以畅通地交流和对话。初中时期,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逐渐由家长、教师的教导,转至通过自身经历而进行的总结。其中,学生与社会交流的重要的渠道就是网络。随之,网络语言成为中学生之间交流的常用语言。教师想要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趣味并重,就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认识和交流方式,并将其语言的趣味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高效、趣味性教学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笔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多少的,学生应该在课上做好笔记,课下及时回顾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好笔记,提升学习效率:首先,课堂上,新知识点要记;其次,一点就通的要记,还有疑问的要记;再者,做题的方法、步骤要记;最后,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的重点要记。当然,在记课堂的知识重点的同时,课后练习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记录和反思,真正夯实所学课堂知识,并能拓展知识面,发散物理思维。在面对需要补充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文章书面格式,整齐、公正地书写。

三、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物理教学课堂,教师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以达到学生在考试时取得满意分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被激发起来,教学课堂也枯燥无味,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努力营造一种适宜的物理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积极地发现问题,由不同的视角质疑问题,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