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7 16:0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质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地质档案管理

篇1

2.档案信息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我院采用的是科怡档案软件,档案信息化就是把我院现有传统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质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例如在建立地质档案资料时,地质档案资料由分队,普查组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及复制成果地质报告,经大队资料室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分类、编号、立卷、归档,经过计算机数字化转换处理[3],建立科怡档案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它档案如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也都根据上述情形,将纸制档案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质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地质资料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使匮乏的资源得到开发,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3.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方式,绝大多数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都依靠人工进行,收集数据相对麻烦、更新起来也比较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更新就慢。地质部门采用人工管理档案还会造成数据疏漏,首先从这方面来说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就比传统方式更为准确。其次,在对数据查找时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可以输入任意一项检索词,如类别、资料名称、编著、矿种、勘查程度或几项检索词的组合等,都可从科怡档案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的地质档案信息,节省了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

3.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比较系统、详细、及时的资料信息,为制定部门提供合理、适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随着新技术、新理论越来越多的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在管理方式上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断创新,地质工作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越来越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地质资料。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13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地质档案是指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它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记录着重要地质勘探成果,是地质工作者在矿产勘查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科技档案,是开展地质勘探以及矿产资源普查等资料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具体内容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具有为国民经济有关领域提供基础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地质档案的特性

1.1 地质档案形成的周期性长,区域特征明显

地质勘查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需要野外和实验室相结合,通过对目标区域内工作量及勘查目标的确定,并掌握工作区内各种复杂地质特征和现象,然后总结形成最终的勘查报告,这期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调查和编写报告。因此,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原本特性,使地质档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工作周期长等特性。

1.2 地质档案内容广、综合性强

由于地质勘查所涉及到的专业及技术手段较多,该工作是一项多样性的综合型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物探和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因此相应的也会形成多种类型的地质档案报告和材料。

1.3 地质档案利用广,具有持久性

地质档案需要经常收集整理,最终汇总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国民经济有关领域的地质工作者在进行某区域地质工作时往往会先对之前该区域的勘查档案资料和地质研究成果进行翻阅和研究,并结合现有工作条件进行下一步的勘查规划,不仅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阶段地质档案的利用,不仅有助于地质勘查,还可以对区域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支持。

2 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加强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单位部门领导的重视,如果领导对于该项工作不予以重视和支持,将为今后的工作进展产生种种困难。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同样也不可缺少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于地质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和档案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地质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对档案管理人员安排、设施建设以及档案室扩建等基础建设都需要领导的肯定和认同,如果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将得不到充分的基础保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者的情绪和态度,进而不利于地质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因此,只有加强领导地质档案管理意识,积极地调动起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才能更好地加强和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勘查、科研以及深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2.2 建立完善规范的地质档案管理制度

无论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都需要有管理制度的约束,管理制度也是约束工作行为的一种必要阀门。地质档案管理中都会对本单位以往历年形成的勘查资料、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等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保管,以供查阅参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档案室管理制度也应不断的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变化,合理安排和规划管理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调整,围绕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理念进行逐步完善。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在对地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时,应将该区域内的地质资料进行完整采集,确保该资料来源的真实可靠以及各种调查数据的科学严谨;在档案资料的借阅管理中,应严格遵守档案室的借阅条例,重要档案资料需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批准方可进行查阅,如需要将资料借出档案室,需要进一步让档案室领导批准,并进行相关登记;档案室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应按管理规范进行管理,防止出现档案资料的混淆和乱放。将档案室管理制度细致化、精细化、合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档案室资料收集与管理。

2.3 加强电子档案储存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档案室需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通过应用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精准化管理,进而提高地质档案室资料管理水平。首先,要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其次,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将档案室资料管理进行全信息化管理,也是未来档案室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做好相应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该进一步规范化各种基础数据的收录工作。最后,要及时对档案室各种管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升级,确保相应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此外,档案室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电子地质资料的安全性,也是档案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地质档案室网络安全性的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于用户身份的验证,实行数字签名验证和建立网络防火墙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保障地质档案电子资料在存储、传输和应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在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地质档案管理时,管理员必须遵守档案室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不得私自对电子档案进行修改和非法下载,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档案室电子资料管理的安全性。

2.4 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建设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开发,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使地质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大力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加强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开展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实现纸质综合类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地质科研报告的图文数字化,刻录地质资料光盘,加大投入开发“数字档案馆”项目,重点抓好修订和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和实现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化,大力促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构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服务器,建立网络系统内上下相通的分布式地质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升地质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化管理。

2.5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地质档案管理队伍

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地质勘查部门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除了熟悉档案业务外,还应对地质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安排管理人员去其他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人员奖惩办法加强人员管理。随着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对于现代自动化办公软件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转变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强化管理能力,以更好的胜任当前快速发展的地质档案室的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3 结 语

地质档案是地质单位的重要资源,做好数据分析与档案管理是地勘工作单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相关人员分析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有效的处理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地质资料的应用效率,挖掘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推进我国的地质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涉密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涉密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涉密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涉密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涉密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涉密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涉密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和成果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其加强管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地质资料,更有利于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国土资源部第七次部务会议通过《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后,矿业开发、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建设有序的开展。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对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资料档案的服务面越来越开阔。因此,做好地质档案的管理服务系统,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首要职责。

现今我国的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地质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依然存在人才缺乏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影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行业的服务水平。

1 我国当前地质资料档案存在的问题。

(1)资料管理工作方面要提高。

单位领导主要考虑其单位的经济效益,对地质档案和资料管理这类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管理人员变更频繁、缺少专业管理培训。

(2)保管方式要进步。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主要是以服务为主,现绝大多数地勘单位内部地质资料档案的保管方式较原始。保管状况的问题存在较多,实物资料的库房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甚至就地堆放。有的单位连基本的资料档案存放库房都没有。地质档案资料,按照其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传统纸质手写地质档案资料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纸质手写地质档案资料由于保管时间长,纸质老化发黄退色,文字绘图变模糊导致信息丢失。磁盘标签模糊辨识不清,利用难。成果资料、原本档案以及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的可利用程度低,维护条件达不到相关保管要求。加上服务方式较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手工管理模式仍旧是主流。这样不能把珍贵的地质资料合理利用起来。

(3)硬件设施如何完备。

领导的不重视也表现在对待经费投入上面,产品设备的投入以及员工待遇培训方面。导致设备陈旧落后,人员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跟不上,不利于资料管理的发展利用。

(4)汇交归档更快捷。

因为地质资料的特殊性,地质资料的生成和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相关法规法律较落后。很多单位的地质成果出于安全责任考虑推迟或者不汇交。这样对于资料的正常互通交流,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很不利的。

(5)原始地质资料归档难。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归档的文件材料缺少,图表不清晰。这些问题有些是人为因素,有些受到硬件设施局限,导致不符合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给相关专业人员查阅利用也带来困难。

2 完善资料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现代化,要不断更新设备,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地质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头脑,以求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管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1)完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上级领导要重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要使地质档案管理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库房,添置档案装备,改善科技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扎实的地质专业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地质管理软件和先进的管理知识,深厚的管理经验。要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经常派相关人员参与档案资料方面的培训学习。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加适应现代化资料档案管理要求。

(2)地质档案信息化。

传统的地质档案借阅工作主要通过档案员手工整理归类编目原始资料,编制目录。借阅者到档案部门登记,资料员查阅相关档案序列,这样提供借阅服务。工作效率低,查阅、整理、归还等工作费时费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档案信息化呼声越来越高,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日趋成熟,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越来越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建立安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地质档案系统做汇总,通过授权等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权限。这样可以为研究人员创造更方便快捷的借阅方式,提高地质档案的利用率。建立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让地质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使地质档案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和发展服务。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来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

(3)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开发应用

地质资料包含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标本、样品、岩矿心、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资源。这些资料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利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整理,将有价值的资料经过分析、筛选、融合。编制成不同的资料信息成品上传至数据库系统。提高资料利用率,使管理人员摆脱繁重的手工整理工作。进行深层次加工并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全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档案法》。只有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才能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管理人员依法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符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让借阅手续操作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规章制度,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信息有安全保障。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随着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资料档案种类会越来越繁多,管理工作也会更加艰巨、繁重。我们所有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做好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篇6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档案信息电子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篇7

0引言

从实际角度来看,石油地质档案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其管理也与其他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所差异,本文将从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着手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有效的管理办法。

1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是决定其管理工作特殊性的基础,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形成过程

石油地质档案一般是在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十分漫长,这与石油开采的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石油开采的不同阶段其地质情况与油层动态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确保档案齐全完备,必须要随着油层开采时间的推进,不断增加新的材料,阶段性进行归档。

1.2形成材料

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认识和开发地下油层的重要依据,而石油地质档案的形成材料一般很难直接通过勘探获取,而是由技术人员根据仪器测试的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推断获得的,具有间接性的特征。而这些间接性的档案材料,对于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又是至关重要的。

1.3反映对象

石油地质档案主要反映的是原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深处存在的环境条件及其勘探开发过程中与开采中的变化动向等等。这些状况及变化动态只能依据从地下取得的大量测试数据及少量岩芯、岩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了解认识。

1.4利用情况

石油地质档案是指导原油生产的重要材料依据,其在原油生产中的利用是十分频繁的,这主要是由原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的紧密性所决定的。原油生产过程中,油气井开发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油气井的利用价值判断需要以档案资料作为基础依据,而油气井开发过程中的钻井、勘探、测井、压裂等各个环节也都需要以档案资料作为指导依据,档案资料能否充分有效的运用,影响着原油生产计划及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决定着原油生产的最终效率与质量。

1.5横向联系

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地质情况与条件的复杂性是石油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新地块及新地层的开发过程中,很难凭借以往开采经验制定出完全可行的钻井开发方案。这就需要利用新开发区域附近老地块、地层的地质档案资料,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判断新开发地块地层的地下情况,而同样对于新钻井的认识,也需要以附近已有钻井的档案资料作为参考依据,这也使得石油地质档案的横向联系相对更加密切。

2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办法

2.1以专业分类为依据,进行统一化管理

由于石油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其中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常规档案管理办法容易产生遗漏,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专业分类为依据,实行分专业的统一化管理的方法,保证档案归类的合理性以及归档的完整性。在实际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勘探、开发、钻井、测井、试油、修井等具体专业进行分类,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章程,配置统一的档案柜、资料盒、文件盒(袋)等,并根据专业不同进行明确的标注,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章程的要求执行归档、立卷、调用、销毁等管理工作,确保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保障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与价值的良好发挥。

2.2建立档案资料汇交中心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与原油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在管理中需要建立档案资料汇交中心来提高档案资料报送、获取、积累以及使用的效率。汇交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随时报送的需求,其也为石油地质档案形成的漫长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积累以及定期立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保障了档案归档及集中管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汇交中心也能够为与油田开采相关的科研、测井、试油单位的资料获取与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提高石油地质档案的利用效率,也能为原油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2.3着眼微观,做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要结合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加强微观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及利用四个方面着手。档案资料收集方面,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重要的记录材料,如钻井观察、测井等,应及时完整归档,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原始记录材料,应在统一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归档,应能够准确反映出真实的油层动态、油气分布等地质情况。在档案的整理方面,要注意结合石油地质档案形成的阶段性特征,分阶段对石油地质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及时整理,并根据油田开发以及原油开采的进度与过程,随时收集和积累相关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阶段性的立卷以及归档,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应注重根据石油地质档案的形式、分类以及所对应的井号等,采取相应保管方式,应适应档案的保存形式与档案保管室的空间条件,并要满足后续积累的需求,确保档案保管有序规范。在档案的利用方面,应考虑到石油地质档案利用的频繁性特征,可采用将档案复印分发至各部门资料室或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档案资料的拷贝、远程传输等灵活性的方法,以便于档案的有效利用,并避免档案的损坏丢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的使用价值。

作者:王琴 单位: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

篇8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特色,人们可以通过人事档案证明自己的身份、学历以及具备的工作技能与经验。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了解个人的能力并将人才用到该用的地方。但是目前来说,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从业经验,探讨做好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领导不够重视,管理部门松散。长期以来,一些领导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装订、保管、查档等简单的事务工作,对业务建设、人员配备不够重视。人事管理部门也不主动提升业务能力,拓展工作内容,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致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些管理设施不到位。加之地质单位相对于很多单位来说有自己的特殊性,大部分二级单位及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流动性大,管理起来很松散,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就不够及时,这就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会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野外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身兼数职,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业务不够精通,在忙于人事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难抽时间学习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管理不到位,更不懂得如何利用人事档案内的有效信息,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普通的保管工作,档案的作用发挥不大。

(三)缺乏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是必然的趋势,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早就不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直到现在大多数地质单位都没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一直沿用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档案意识,认真细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地质单位领导应重视人事档案工作,配备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思想作风正派、文化程度高,能够适应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并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督促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修订完善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八项制度,积极投入资金,改善档案保管工作,真正把“六防”(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防光、防高温)措施落到实处,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和办公设备。同时坚持把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列为组织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范围,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应定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班、进修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认真按时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和审核工作。在材料收集工作上立足一个“全”字,做好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工资审批表、学历材料、党团材料、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等材料的及时收集,并严格按照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认真鉴别归档,排列有序,装订整齐,达到完整、真实、条理、实用的要求。

(二)利用人事档案,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计划。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查阅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中的有效信息,为地质单位制定出更好更科学的人才培养发展计划。比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资质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以满足资质的需要。而且通过上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培养可以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忠诚度并激发其潜能,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会为单位带来利益。以此类推,不管是对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制定培养发展计划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人事档案是每个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各个方面的证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保存管理,并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材料本来应该具有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的数据化,所以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必要的,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把人事档案中的材料变为电子数据资料,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后,再次查阅、归档、统计人事档案信息的时候,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就可以迅速完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除此之外,地质单位这种对于专业人才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就可以在需要人才的时候,通过档案管理迅速找到一手资料,为地质单位人才培养储备信息。

三、总结

做好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保存好人事档案,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适应新时期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管理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5-01

一、前言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每个单位都渴望。怎样知人善用?往往人事档案就是提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是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业绩和才能的文件,包含着种种的个人隐私。目前,随着地质部门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在地质部门人才战略上,人们越发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地质部门人事档案上的管理水平,我们就必需充分利用人事档案的优势及其作用,改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改革中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繁琐、复杂,任务庞大,并且具有极高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因此,其这样的特点对于人力数量上的投入也是相当多的,不然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在地质部门当中,会出现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较少,或者没有的一种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大大的淡化了大家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及其质量。

2.人事档案管理的设备与制度不完善

领导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是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投入还是不够。比如,在设备上,人事档案管理依旧采取纸质记录,缺乏时效性和先进性。在制度上,条文规定通常都笼统地制定,没有与本部门的特点和文化相结合,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加上“手工模式”的管理会很大程度上拖慢管理工作的进度,降低人事档案保存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3.人事档案记录材料作用不理想

在审核人事档案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某些项目内容单一而且参考价值低,某几项项目内容相似,造成资料繁杂多余。同时,浪费人力物力,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部分职工对人事档案的不重视,对资料的填写随意不真实,内容前后不一致。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档案所传递的信息失去其作用,也会使领导者得不到可靠的人事信息和人事档案就不会产生其应有的价值。

4.低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资料审核的这一阶段的工作就会做得相对马虎。一大部分的材料还是靠手工分类排序再分别加工,整理装订,整个程序不仅复杂费时,而且一环扣一环,前面误则后面错,这样就会降低效率。

三、改进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务求档案管理员专业化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条理性与严密性。在其位则谋其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不得随意传播档案中的隐私而影响地质部门的团结与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需进行具有地主部门特色的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再深一层,必须增添人事档案工作团队的人数,务必做到量上与质上的改变。除此之外,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挑选熟悉信息技术的年轻工作人员担任本职务,确保有精力有耐心的对待档案的繁琐工作。

2.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

为了使得本部门人事档案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和规章制度进行的进一步的完善是势在必行。特别是地质部门的上级领导们的对人事档案管理提高相应的重视,不然,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人事档案的价值就不易体现。对于档案材料的收集的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单位非管理人员必须遵守。

3.确保人事档案内容真实化

结合地质部门发展的特点,更深一层根据个人事实丰富材料的内容,目的是未来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人事资料,强化地质部门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地质部门人才建设服务的功能。建议根据地质部门职工岗位的类别设置对人事档案进行重新分类,制定对各类型人才的材料的收集、审核、管理的标准,增强针对性和具体性。

4.力求档案管理设备先进化

一改以往的手工模式,跟进科技的步伐,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应用程序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构建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模式,争取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的价值。建立人事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扫描仪等先进的现代化设施,把数据录入系统,不仅高效,而且文字图片并存,实现了形式多样化,信息具体化。实行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对本部门的职工个人情况及时更新,提高效率,而且电子化的档案占用空间少,使用期限却很长,可谓功能强大。

四、结束语

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是必然的。破旧立新,管理才能得以完善,才能符合新环境下的地质部门对人事的需求。积极改善部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才能够为地质部门的各个岗位提供更有能力的人才,才能尽最大的可能为本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

篇10

一、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面临大数据和大变革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数据的含义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关注的重点。所谓的大数据,指的是那些超过一般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它的含义不局限于数据规模,同时也包含了数据的多元化。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处理分析相关的技术包括了数据搜集技术、数据存取技术、云计算、数据化结构以及非数据化结构等等。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档案和资料的管理水平怎样得到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何提高,都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必须积极地应对大数据时代,制定和大数据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提升地质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的信息管理制度不合理。从目前看来,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也很不合理。这使得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责任无法落实到人头上,管理十分混乱。因为要对这些档案进行使用,但是查阅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管理者对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同时,相关部门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因此无法配置现代化信息化配置,档案资料不规范保管。不仅如此,人才难以引进,或者档案信息在交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外泄的现象。

(二)地质档案的管理效率低。尽管如今的档案管理已经进步很多,但一些地方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传统方式。举个例子,一些地区的地质档案仍然是纸质化的形式,使得档案难以长期保存,甚至容易损坏和遗漏。此外,纸质档案查找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降低了管理和使用的效率,甚至查找的准确性也会有一定局限。一些地方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的设备和手段,但是仍然采用了传统的人工手动操作来进行查阅,这使得档案的使用手续非常复杂,降低了效率。

(三)信息化人才匮乏。在大数据背景时代,信息人才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档案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使得档案管理无法实现完全信息化的程度。此外,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因为地质档案管理系统十分庞大,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专业人才。但是在很多地方,管理人员面临复杂繁琐的工作,因此无暇顾及对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另外也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地质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大对它的投入力度,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地质档案管理更加具有规划性。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若是工作人员和业务知识都达到了专业化的程度,那么地质档案资料就能够得到很好地保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方便检索和查阅,同时相关的工作也会更加方便快捷,并因此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使得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为地质工作、找矿工作服务。

(二)信息化、专业化是趋势。如今科技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经济也在不断进步。每一个行业都在逐渐迈向信息化,办公的设备更加现代化和先进,管理队伍也逐渐先进化。由于生产和管理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生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管理不具备现代化的特点,那么就会被淘汰。同样地质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业务人员其素质都需要不断提高。

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措施

(一)建立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进行,而且非常复杂。因为地勘企业和其他的机构、企业一样,也要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使地勘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推动发展,必须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就是说,档案部门需要对档案进行搜集和加工,利用计算机将其转化为数据,这样可以使档案电子化。电子化的档案方便查找和阅读。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地质工作的需要,也满足了管理的要求。另外也要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将汇编文集、整理、保管的形式进行改变,转向以开放利用为主的服务形式。而且也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增加地质资料的利用率方面,使得资料的服务水平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发挥出地质资料、档案的价值。

除了做好以上管理工作,还要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清理、核查、补缺等。相关部门需要安排一部分资金,对破损的地质资料进行抢救,提高旧资料的使用质量,并且延长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促使地质资料、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找矿工作,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

(二)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对于地质档案管理而言,专业化的团队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可以招募一部分素质非常高,能力非常强的专业人员,从而对档案进行管理。(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7页)针对工作人员,还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另外也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对于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要实施部署。不仅如此,在引进了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以后,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得他们能熟练地操作软件,并且转变他们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这样一来,工作人员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使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比如影印技术、缩微技术、电脑查询技术等。这对于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利。

(三)完善地质档案的管理制度。在对地质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了解目前最新的技术和方式,从而加强对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档案资料规划工作。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地质资料的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面对新问题。比如,电子文件的大小、信息的容量、检索的方式,另外,还有篡改原稿导致不能识别,必须依靠软件和硬件等。

不仅如此,也要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构建每一级别的档案组织,使得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对于已经搜集的图片、文字以及声像等,按照数据自身的情况,在方便保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而且还要设置归档类目,遵照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比如范围、术语、定义、编号等等,另外还要遵循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竣工档案以及施工档案等。其具体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制定符合本企业情况的数据文件管理细则,这个细则明确该企业的数据文件的范围,以及归档的要求、内容。总之,地质档案管理,必须要符合地质档案的情况,同时也需要遵循档案管理的规则,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

五、总结与体会

地质信息资料是进行地质研究的重要依据,而对其的管理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如今这个大数据背景下,必须依靠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对档案进行管理。这不但使得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合理,资料查阅更加方便,同时对于我国的地质研究也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王琴.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办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