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09: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隐性教育不似显性教育那样主要依靠面对面上课等的形式,以自上而下严肃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施加直接的影响,而是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形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集中育的封闭式教育模式限制,使大学生在所有时空范围内时时处处接受到教育,所以我们说隐性教育是一种无课堂形式、跨时空的无处不在的教育。
(三)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隐性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美国学者德里本曾指出:“在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隐性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环境和精神文明软件建设,还包括大学生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其它文体活动,这些方方面面的隐性教育资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次对大学生施加全面的、综合的、潜在的、深远的影响。可见,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分散不定的、灵活多变的、随处可见的。
(四)教育参与者的自主性。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相互理解,这才是充满人性光辉与人文关怀的教育,传统显性教育偏失的根源,在于对现实生活中主体需要的疏离。隐性教育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和灌输。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自愿、自主的主体,参与哪种特定的活动、如何参与、怎样参与都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自行决定,这就避免了因直接的、明显的、外部强加的意图而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从而使教育效果最终严重打折现象的发生。
(五)教育目的的激励性。隐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唤醒大学生的潜意识进而养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人的潜意识,有人把它比喻为海上冰山的水下部分,它难以感知,却是人行为的一种原动力。隐性教育就是要激活这一原动力。这种教育效果的凸现必定是日常教育量的长年积累与学生潜意识的升华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教育量积累中断或积累过程中价值观发生混乱,就容易出现“前功尽弃”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前功尽弃”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在隐性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使教育内容前后相继,在教育评价中不自欺欺人,用简单枚举法和纵横对比法说明整体教育效果,激活大学生的潜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不足,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人的差距,向他们展示新的发展蓝图,使他们形成好的性格,养成终生受益的习惯。这需要我们树立潜移默化的思想,相信隐性教育的强大力量,相信教育对象的美好未来。
(六)教育形式的随机性。隐性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它既可以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对话或聊天,也可以是共同参加一项活动,如听一场精彩生动的演讲,看一出寓意深刻的话剧,观一场精彩激烈的比赛等。为此我们可以说隐性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平时获得的各种素质教育其实都蕴含在无限的隐性教育之中。
与此同时,隐性教育也为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由于隐性教育具有个别性、隐含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恰好与当今大学生日趋增长的自尊、自制、自主相吻合,与时下大学生注重个人隐私、推崇自我、崇尚奋斗紧密相联。
(七)教育机制的综合性。一所学校如果只有班组里严格的纪律,而在操场、食堂、实验室等其它场合被允许纪律松懈,那么班级的纪律要求很难使学生受到制约,他们在班级的守纪往往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而已。如果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可以例外的话,例如在实行禁烟的校园内教师可以毫无顾忌地抽烟,那么这个学校的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失去权威性。因此学校在隐性教育中应该十分注重教育资源开发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基本行为道德素养上,不仅做到师生一致,而且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在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中,要做到学科一致、教学、教育思想与办学思想相统一。
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的途径
(一)渗透隐性课程于显性课程之中。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这使得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弥足重要。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渗透,应在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系统性、严谨性、前沿性的基础上,在教育者的价值观念、教学态度、授课方式、个性特点与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宽松、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引导学生在理性和感性的交汇中,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的教育和培养。课程目标拟分为情意目标、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隐性课程的目标可以重点充实到情意目标和行为目标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课程,开发存在于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会、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把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蕴藏在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参与“校园文化节”、“文明宿舍”、爱心捐助等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展示自我、发展兴趣、发挥特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隐性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通过举办科技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开展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健全美化完善学校物质空间环境。对学校物质空间进行系统规划,可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学校的自然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力扬长避短,做到净化、绿化和美化;2.建筑设计要美观实用,更要适合学生的心理与审美需求;3.室内设计要考虑光线、摆设以及学生的座位排列等因素;4.设施设计,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实验仪器等方面物质设施的安排也应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5.色彩匹配,即校园内外建筑、花草树木等色彩的协调匹配;6.人物形态。正面积极的师生服饰样式,容貌特征,行为表现等人物形态也能潜在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的构成。
(四)重视校园精神建设。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习得、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及精神风貌。重视校园精神建设,开发存在于校园精神中的隐性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强化知识、文化、道德方面的修养,培养良好的教育与自我教育意识,推进成才与自我成才的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37-01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生物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理念,安排了一定量的探究实验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在要求上是一种多侧面活动,而且其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本文还是想就其中的实验方法涉及到的实验室建设谈谈想法。
1.目前实验室建设与探究性实验之间的矛盾
目前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始于旧教材的内容和方法体系,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也主要是围绕"学生实验"而继续建设的。所以,目前的学校生物实验室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了,特别是不能适应探究性实验的展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用品单一、固定。按照"学生实验"配备的实验用品就如同"照方抓药"的程序,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但是遇到具体的探究性实验,就一样也用不上了。因为没有为探究性实验准备这样的配置。
1.2 占用大量资金,特别是急用资金。每学期学校都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但购买和添置的项目、数量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限定的,这个标准如生物实验设备与青海省教学仪器装备对照表、配备要求中的基本选配数量等等。但是这些标准不是针对探究性实验的标准,所以,探究性实验所需用品并没有被列入购买计划中,而在需用时有没有专项拨款购买。
1.3 闲置的实验室用不上。虽说我校只有一个生物实验室,但对于多数的探究性实验却无法真正被用得上。因为探究性实验涉及的内容多,需用的物品也多,只一个实验室根本不够用,也无法准备齐全。可见,"闲置"并非是"过剩"。
2.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的比较
2.1 "探究实验"与"学生实验"强调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例如,初一第二册"肺与气体交换"的内容涉及到许多不少物理、化学的知识点,为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探究实验活动,如对大气压的认识、对气体体积计算测肺活量等等。这些活动侧重知识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为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探究实验这个平台。但这部分内容却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因为,毕竟不是专门的物理化学课,知识有所涉及即可。
所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安排体现着教材的内容体系,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的学生分组实验,是"生物和细胞"这一单元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很是必要。
2.2 "探究实验"与"学生实验"强调的能力侧重点不同。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主要侧重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学生实验主要还是侧重于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的观察的技能训练培养。这两种能力侧重点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能力的差别要求不同。一般的说探究更强调的是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分组实验则更强调操作的规范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3.探究性实验室应该是怎样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以为探究性实验室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3.1 是一般教室与实验室的综合体。考虑到探究性实验一般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特点,所以,提供给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这个场所应该同时具备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也就是它可以快速而有序地提供实验条件但又不至于影响|实验的学习时间。
3.2 是多学科综合的装备室。考虑到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更多的会涉及到诸如物理化学学科的知识和内容,这个实验室应该打破以往学科的局限性,在物品和设施上按照"探究性实验计划"的大致范围进行建设和装备,以备所需。
3.3 是与现存实验室的整合室。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现存实验室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条件,在探究性实验设计中尽量结合已有的学校的实验条件做到物尽其用、用则用好。
要了解清楚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就要搞清楚探究的意思.顾名思义,“探究”的意思就是探讨和研究.而探究性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探讨和研究来进行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具体说,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参考教材上的资料,进行实验的探究,最终验证定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物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剩下的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通过对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的了解,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和获取知识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这样往往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了解前人当时是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知识理论的,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形成了一个十分自然的过程.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的不只是枯燥无味的一堆符号,同时还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2.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最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具体表现在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只需老师指导方向,可以尽情地自己动手,从方案的设计,到享受实验的乐趣,再到得出结论等等,都让学生自主完成,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以往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情况.
3.重视团队的合作学习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当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分组实验,团队合作的精神非常重要,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分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看的角度未必都一样,因此分享看法可以让所有学生获益,相比于传统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更注重团队合作的学习.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
1.验证性实验的探究
验证性实验指学生通过教材上的题目、材料和方法步骤,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并验证某个学习过的结论或者是概念.如:“密度”是初中物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做验证性的实验来验证密度这个概念,并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密度=质量体积,因此要了解密度,必须要了解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如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1)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变化?
(2)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吗?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吗?
(3)不同物质的密度相同吗?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然后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实验的良好习惯.
2.指导性实验的探究
指导性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当中最常见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根据教材上的指导方案,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指导,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教材中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需要的材料,也给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开始实验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回顾电流表电压表用法的回顾以及辅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自主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述,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而探究性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实验技巧,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有效提升生物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实验中,发挥探究性教学的真正效果,使得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完成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会减少探究性实验的使用,而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没有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在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并且学生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中会慢慢地对生物学习产生厌恶感,很难保持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使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保证学生能将知识点转化成为自己的储备。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关系,学生才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而教师需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讲述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步骤,而具体的操作需要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探究,使用学习到的生物知识点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实验的成功。学生在自由的探究实验课堂中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我在给学生讲述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依据和实验步骤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实验的探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浸染了细胞之后,出现了红色和绿色,学生对这个实验现象非常好奇,接着我会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哪种生物的DNA分布在细胞核中。学生通过对这个知识点的不断研究发现,只有真核生物的DNA分布在细胞核中。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实验教学中感受到了生物学习的魅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实验,完成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技术在高中课堂中出现得越发频繁,这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因为种种因素导致实验不能普及,探究性实验教学不能开展,而多媒体设备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构建虚拟的实验教室,通过一些技术的使用给学生呈现这些实验,同时学生也能利用多媒体设备亲手完成实验,这对学生生物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挑选适合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资源的搜集完善自己制作的实验课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探究性实验课堂中,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时,因为学校中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光学显微镜,很难观察到有丝分裂的过程,所以我选择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这次探究性实验。我先给学生讲述了基础的步骤,如使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等,这些实验步骤我也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但是在观察阶段我会结合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细致地讲述,让学生对有丝分裂有深入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各个阶段有丝分裂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设备上呈现的现象完成实验的探究。教师要重视多媒体设备对探究性实验的帮助作用,完善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使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对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可以将探究性实验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实际融入实验教学中,使得学生熟悉生物实验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也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教学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完成这个探究性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材料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学生可以使用菠菜叶子等等代替实验材料,同时让学生知道生物实际上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中的取材和制片步骤,接着把自己做好的实验原材料带到实验室中,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且探究叶绿体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完成探究。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生物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四、结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这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增加实验的重要平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开展符合当下教育改革的需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学习化学就离不开实验,因为在化学中,许多实质性的内容,都是由实验得来的,所以说实验就像是化学的灵魂。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化学教学更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由于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实验题型才成为每年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突出基础性
经过新课程的改革,近几年的化学试题,从课本知识的考察转换为以学生能力为主的考察。综合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来看,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基础性,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实验的基础能力。这部分的考题,往往会紧扣考试的大纲,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基础知识的基点上寻求创新与变化。与此同时,在充分展现过试题的基础后,适当地对试题增加一定的难度,来体现对知识考查的全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对所考知识的全面掌握,在面对基础性化学试题时,学生除了要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要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结合应用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新课程对化学课程的要求。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强调探究性
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在高考化学题型中,探究性试题是主打题型,高考命题的专家非常注重探究性题型。因为探究性题型考察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而且题目各种各样,同时知识点之间相互交叉,给学生全新的解题观念。探究性试题相较于传统的试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备考策略
(一)立足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年的高考化学题型都会有变化,但是考查的基础知识点,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题型几乎与教学的内容还有考试的大纲一致。即使出现考查实验探究与实验设计能力的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化学实验的基础,其实就是实验的原理、设计、选择试剂、反应、操作程序等。在实验进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操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根据实验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改进实验。了解到实验的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对实验的情境进行改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如果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且实验操作困难,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勇敢创新。
(三)尝试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试验,这样在实验复习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研究为依据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探索,使学生不断地探索,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综上所述,在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化学课的复习模式,改进实验方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正确操作。
作者:陈声瑶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高级中学
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学教育改革,中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龙头。新的教材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多以探究实验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1、关于探究实验
1.1探究实验
所谓“探究实验”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实验”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1.2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的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它解释。
1.3探究实验的特点
探究实验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特点是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探究实验的第三个特点是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科学教学的目的。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逐步从初步的自然认识提高到高深的自然认识,不断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但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他的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旺盛的探究态度和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知识很快就会拓宽和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五个特点是强调探究的过程,对出现的结果也是多元的。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感知探究过程,体现其潜能的发挥,这是最重要的。
2、关于探究性课题
2.1探究性课题
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确定的、由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问题或专题。科学探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生命科学的各种原理是探究性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的又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及热点问题亦是探究性课题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接触,以及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探究性课题“设计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方式,而应看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要从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设计课程。”
3、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个探究性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首先要求探究课题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失去了依托。
3.2创新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
3.3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付诸实施。首先可行性原则一个重要策略是探究课题范围要小,课题不涉及过大范围,不涉及过多相关知识,完成活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实验过程。其次是能选择一个恰当突破口,小中见大、小而不浅。这样才符合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和能力特点的要求。三是选题要符合实际。总之,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符合学生的实际。
3.4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的研究课题实践性较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最有价值。所以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
3.5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题的开放性。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潜力很有必要。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自由地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容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议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当学生开始选择探究的目标、活动、项目、问题时,教师可以应学生的请求,为他们提供指导,给他们以帮助。
以上讨论的探究性课题的有关原则,在选择课题时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还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具体分析。
探究实验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如何将这一重要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选择探究实验的课题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首先要重视训练科学探究能力,训练求知能力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学生应能以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其次是注意训练探究技巧,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各种技巧;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一个独立单元,都含有一个学科内容主题和一个探究过程的主题,并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一)酵母菌发酵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酵母菌发酵实验在国内外教材中都属于重点安排和设计的实验。这个实验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到反应条件对呼吸方式的影响、原料的控制和产物的计量、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点。同时,这个实验可以设计成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等多种形式,又可以对动作技能的多级层次进行训练。以这个实验为载体,可以阐明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以及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
(二)教材介绍
《Biology-Principles & Explorations》是美国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公司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以下简称 HRW 教材)。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公司是美国哈考特教育出版集团(Harcourt Education,美国四大教育出版集团之一)下属的专门出版6~12年级教材的出版公司,它处于美国中等教育出版领域的领军地位。该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教学设计的可视化以及对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生物理念的高度重视,其目标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看世界。教材一经面世,即风行于世界,被许多国家选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后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长盛不衰。
目前我国国内普遍采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6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有5套。本文主要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和HRW 教材中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这个实验在中外教材中的组织、呈现方式及特点,从而对中美教材中这个实验的特色做出评价,为中外教材的相互借鉴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三)实验内容比较
(四)分析讨论
1.实验类型。酵母菌发酵实验在中美教材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探究方式的差异。虽然都是探究性实验,HRW教材中这个实验为引导式探究,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 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 发现某种联系, 找到问题的答案。HRW教材通过介绍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本质。而人教版教材中,这个探究活动为半自主、半开放式,教师给学生搭了脚手架。先提出问题,但不主动给出设计方案,让学生自己设计假设、安排实验材料和试剂,最后给出一个参考案例,让学生了解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HRW教材中封闭式的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能触类旁通,学会其他形式的探究。人教版教材中半开放式探究性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同时可以避免学生在制定计划与策略上花太多的时间。当然,这两种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都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主体性地位的提升。
2.实验内容。HRW教材中酵母菌发酵实验主要探讨不同甜味剂对酵母菌发酵的的影响, 这个实验内容源于实际,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人教版教材中探讨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些内容相对来说学术味浓,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如美国教材紧密。
3.实验器材。HRW、人教版两套教材中在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有一个共性的地方,就是教材中此实验所用的器材非常生活化、便捷化、经济化、简单化。如HRW教材中温水、各种甜味剂、天平、烧杯、漏斗、气球等这些试剂和器材都非常经济易得,所使用的实验器材都较为简单。人教版教材中的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石灰水、重铬酸钾等在生物实验室中也配制方便、操作容易。
4.能力培养与数据分析。在HRW和人教版中,酵母菌发酵实验都设计成探究实验,因此探究能力的培养则是两套教材中要重点实现的能力培养目标。HRW教材在培养探究能力的同时,又强调了对测量、计算、观察、收集和记录数据能力的达成,而人教版教材中则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的能力。在实验的结束时,HRW教材通过三个问题引出所要分析的数据,数据的得出水到渠成,显得匠心独具。人教版教材则将数据的分析融合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单独列出。
5.继续探究。由于人教版中的实验为半开放式和半自主式的,所以在实验结束时并没有提出发散性的问题继续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是注意总结、强调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HRW教材中实验为封闭式的,在结尾时提出相关的问题,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能用所学的探究方法解决其他的问题。
(五)结论
1.重视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国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的自我监控能力和科学态度与合作意识等方面都较为薄弱,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根据课标制订和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虽然在探究性实验的数量上和美国教材比还有所差距,探究策略的指导和示范并不多,但毕竟开始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比重。
2.增加教材的开放性。和美国教材比,我国以前教材实验的特点是封闭有余而开放不足,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对实验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因此,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探究性实验注意实验的开放性。当然由于学生实验的时间受到限制,教材还注意把握开放的程度。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是其中的一种的方法。通过设计半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制定计划上花太多的时间。
3.注意贴近生活。我国教材中学生实验偏重学术特色,对生活实际关注的较少,而美国实验的原料、题材等很多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之中。为此,我国教材要更加注意开发一些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实验题材。
当然中国的生物教材也有许多自身优点,比如对实验精度的要求较高,较重视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误差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教材优点时,保留自身长处,这样方能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实施现状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他们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但是现在中学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物理实验,老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也不能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性实验就成为了老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提出问题,认为实验就是为了收集数据,只是重视实验的最后结果,而不是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及探究实验的思想。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为了求高分,只能放弃课本中的实验部分,或者让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来学习实验,物理实验作为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已经形同虚设。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本课程充满排斥,影响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学生会慢慢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物理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二、探究性物理实验实施的一些对策
在物理课堂上,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电学知识一直是难点,学习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内容时,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个知识难点,应该把这节课以探究式实验的方式来教授,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真正理解电学的知识。在设计本节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电学的知识,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在这些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了。首先让同学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研究的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先研究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老师设计有关的问题,测量哪些有关数据,使用哪些仪器,怎样设计电路,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电路。通过讨论确定实施的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有关数据。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记录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发现电压增大、电流增大。发现还有进一步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同理可做下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本节课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锻炼了学生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为了充分的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将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拿出来,让学生尝试新奇的设计,因为一些比较经典的实验,有时由于实际实验环境的限制,不能满足实验所需的条件,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数据,所以经典实验的数据和结论难以让学生信服。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新这些实验,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性物理实验的原则
在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时我们注意几个原则性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因为在做实验之前学生并不了解实验的结果,不知道应该怎样具体的进行实验,所以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实验并不是老师完全不管,而是进行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探究式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能过分的参与,必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很有趣,他们就会很耐心的去学习,而且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兴趣。这样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自愿的积极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并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老师应该注意实验方便操作,现象容易看出,测量比较准确,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此次的实验。
四、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探究性物理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自己走进实验室,亲自用眼睛看看,自己动手做做,这要比硬背一些物理定律更有意义。探究性物理实验就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机会。通过这种实验,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取物理知识,学生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探究性物理实验通常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展开,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
2.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为具有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这种途径的选题,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第二,也可以选用书本以外的与人类自身紧密相联的问题等等。
3.从教学模式上看
探究性实验开放性比较大,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都离不开学生自己。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4.从认知顺序上看
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处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然后自己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提供的数据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基础,最后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加以概括、归纳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探究性实验是实验在前,化学概念的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后,前者是后者在认识上的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实验能够使学生品尝到探索的乐趣,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验又为学生提供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实验教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化学探究性实验与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化学探究性实验属于研究型课程。对于研究型课程的界定,学术界也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当前对研究型课程作出界定,将不利于研究型课程的开展,甚至还会阻碍研究型课程模式的创设。
研究型课程主要是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把单一学科领域的学习推向深入。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需要合理的
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优点,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分组学习选择恰当的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培养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索,获得真知,就能较好地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补充、改进有关实验
实验可以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注意变换实验角色
一、引言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先被告之结论,再由教师手把手教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成了完成实验的机器,完全没有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变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积极主动学习,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本文浅谈了高中生物探究性试验教学,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概述
1.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生物开设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括:(1)自主性。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就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2)探究性。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养成求异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效的。(3)灵活性。探究性实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对于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来说,他们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和现成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取消或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同时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
1.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
3.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骨干,把他们分散开并与其他同学合理搭配分组,以点带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及时督促、检查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与观察,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不但要记载符合预期的现象,还要记载与预期相矛盾的现象,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如实的分析。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交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事实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6.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将其内容要求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本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是有区别的,也与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是基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前提下的,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上,实验的结果、结论或许早就有了,但为什么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呢?因为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思维表现,学习能力表现等。探究性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开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重在发展”,它要求学生既要对所研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又要对实验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
(1)背景下提出问题(2)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实验A、B、C)(4)实施实验(包括实验A、B、C)(5)结论(6)表达交流。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