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2: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思想发展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镇是直接面对农民最基层单位,其经济发展与农民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不仅能够影响到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农民的收入情况,而且能够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对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重视力度。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方面严重失衡,农村地区的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而交通的不便利对乡镇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阻碍;另外,由于农民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导致农民的消费需求也被抑制,对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乡镇经济的特色不够突出
当前,我国乡镇经济一直保持着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而其中比较突出就是乡镇的经济特色问题,乡镇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点的存在,乡镇企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不仅很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其自身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局限。而在实际发展中,农村地区其实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人文、地理、特产以及环境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用以发展乡镇经济,从根本上提升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由于乡镇经济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十分严重,导致经济发展项目开发过程中,大多都比较盲目,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企业自身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导致乡镇企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很难有能力与城市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竞争,所以这也阻碍了乡镇的经济发展,所以在这种形势下,突出乡镇自身的经济特色,就成为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够活跃
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能够体现出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如果民营经济发展的状态良好,就能够体现出民间资本所拥有的雄厚经济力量,并且社会上的就业率以及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有所提升。民营经济不仅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所在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断出整个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最主要的是,由于民营经济大多都是依赖于乡镇本身特色和地理位置特点发展起来,其发展模式也可以作为乡镇整体经济发展的借鉴策略。比如在当前东部的一些发达地区,其自身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的高于一些中西部的地区,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活跃,从而影响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能够给整个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城镇功能性不够强
乡镇可以说是城市和农村的有效连接部分,乡镇不仅有着服务城市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产业转移、农村的“辐射”都具有实际性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农村经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下,农村的劳动力大量的剩余,很多农民逐渐的转移到城市当中去谋生,虽然农村劳动力为了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发达的乡镇能够形成一种产业的聚集现象,从而吸引农村的劳动力来帮助农村缓解就业困难现象,但是我国当前很多乡镇的经济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很难形成这种产业的聚集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多数都向城市聚集。
二、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优势资源发展模式
在乡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优势资源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土地存在的优势来对其独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些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开发以及外贸出口等等,现代农业开发主要是通过对当地一些具有特色的产品进行种植、加工、开发等等,逐渐的开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销售链,这样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大力发展。另外,针对乡镇经济的旅游行业开发,主要是针对当地一些具有特色人文、特色地理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乡镇地区自身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来对其进行开发和保护,并且加强对旅游地点的宣传,从而带动当地乡镇的经济发展,比如乌镇、周庄等等,都是比较具有典型的乡镇旅游开发资源。外贸出口主要是为了能够将乡镇自身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吸引一些外资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将外向型的加工工业逐渐的发展起来,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二)创新性发展模式
创新性发展模式在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与发展自然资源不同,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在针对乡镇现有的一些企业或者是工业来进行创新,让其更加具有特色,从而推动乡镇的整体经济。比如以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作为例子,其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以集体所有制作为主要的发展基础,利用农民自身的智慧来将乡镇企业共同的发展起来,并且利用周围一些城市效应,来带动乡镇企业以及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另外一种则是以浙江温州等一些地区作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个体以及私营经济作为主体,将商贸市场和乡镇工业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将两者的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仅能够将两者的作用力充分的展示出来,而且能够有效的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乡镇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乡镇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在针对乡镇经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深入考察,对乡镇地区的独有特色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比如人力资源、矿产、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特色等,这些都是能够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在对乡镇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思考和规划的时候,也要注重乡镇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能够将发展目光局限于眼下,要保证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乡镇自身的一些优势特点,抓住乡镇经济长效、持续发展的机会。在实际的乡镇经济发展策略分析过程中,如果当地地区的乡镇资源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优势特点,那么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利用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激发民营经济的整体活力,逐渐的将民营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乡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乡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二)创建乡镇经济发展的品牌
在乡镇经济的实际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入一些良性的竞争机制,在乡镇经济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都是能够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经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且能够在良性竞争的影响下,企业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品牌价值和效应,从而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保证乡镇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而对于一些区域外的竞争以及合作,本地区的乡镇企业要吸取一些成功的经验,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且要注重品牌意识的强化。乡镇企业注重品牌的创建,能够提升自己品牌的辨识度,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而且能够推动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
(三)发展乡镇经济要注重环境保护
在乡镇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很多政府和企业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却对乡镇的环境缺少重视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给乡镇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导致环境被严重的污染,这样即使乡镇经济发展起来,但是为了在对环境进行保护,就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响。因此,在乡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重视对乡镇整体环境的保护,树立正确的发展价值观,将乡镇经济发展和乡镇环境保护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发展,在保证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起到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存在发展的目的。
四、结束语
乡镇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乡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当前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够保证乡镇地区的经济能够发展起来,给乡镇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通过平台的形式将来自个人或组织的冗余资源匹配给相应的需求者,为双方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打车软件Uber和民宿平台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平台,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他们在颠覆行业传统消费方式的同时也一直试图突破地域、文化和制度的限制以占据新的制高点。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从协作消费、协作生产到协作金融、协作学习,共享的理念以互联网为基础已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其共享文化也由来已久。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消费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不在追求快速增长和拥有大量私人物品,转而追求简约的生活,通过共享获取无法满足的愿望。
一、第四消费社会时代是日本共享经济发展的土壤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4消费时代:共享经济,让人变幸福的发趋势》中将近代社会分为四个消费时代:第一消费社会:二战前,小量中产阶级兴起,消费西方引入的以及国内出现的知名品牌产品;第二消费社会:二战后至石油危机,随着工业化发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风气扩展至全国;第三消费社会:石油危机至2004年低成长期,经济因盛转衰,消费单位由家人转向个人,更加注重产品差异和个人特色,单身和啃老族增加;第四消费社会,2005年至2034年,经济持续不景气,人口开始下降,非正式雇员数量增加,越来越多人追求简朴的生活,满足感来自人际关系紧密带来的充实,而非来自物质。在第四消费社会,国民消费模式出现了价值观的转变,从注重国家到注重家庭,从注重个人到注重社会。这些价值现象和欧美社会盛行的共享经济潮流相呼应,为共享经济在日本发展写下前言。目前,分享经济在日本迅速发展,已覆盖民宿、拼车、医疗、家政、物流、停车等领域,并逐渐向时尚、动漫领域渗透。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数据,2014年日本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是150亿美元,到2025年可达3350亿美元。矢野经济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国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4.7%,得益于宽松的政策,2015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129%。在日本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依然是新兴经济体系与地域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发展博弈过程。
二、民宿共享是无奈之举还是顺势而为?
虽然民宿共享是日本酒店业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由于近年来海外游客在日本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酒店住宿供不应求,为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宿共享的限制。因此,Airbnb一进入日本市场,就大受追捧。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在日元疲软的诱惑下,从2010年开始,日本的海外游客就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局面,2015年有1970万外国游客到日本旅游,预计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到访日本的海外游客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海外游客对日本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日本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却令政府堪忧。从2010年起,日本的酒店数量基本维持在80000家不变,到2013年和2014年,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为此,日本政府开始为旅客的住宿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2016年,东京的大田区成为日本第一个让居民在特定情况下将房屋出租给海外游客的地区,并在此之后获得了日本酒店法的豁免。但法律同时规定,房主必须在当地机构注册并且同意检查,游客在日本必须至少停留一个星期。这一规定出台之后饱受诟病,政府对民宿共享的限制也继续放宽。截止2016年1月,来自Airbnb的数据显示,整个日本有27000个家庭在Airbnb共享民宿,其中东京有11500间。当然,这一数字在美国是337000间,在法国巴黎是66000间。但是日本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过去一年当中,Airbnb上的日本房屋供给量涨幅已经超过四倍,在Airbnb租赁房屋的海外游客增长了六倍多,日本是Airbnb市场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三、车辆共享,是需求不足还是力量博弈?
如果说Airbnb在日本的发展得益于日本酒店业供不应求的市场契机,那么Uber和Lyft进入日本市场则没那么幸运。首先,日本的《道路运输法》规定,以有偿方式提供载人或载物服务的都是法律所管制的对象,法律禁止没有出租车牌照的汽车和司机通过叫车软件为乘客提供用车服务。Uber和Lyft均是提供私家车搭乘服务的移动应用平台,日本先天的法律限制导致两家平台在日本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制约。虽然政府为鼓励共享经济的发展,特许在日本有部分地区的私家车可以营运,2014年Uber在东京推出了出租车和轿车呼叫服务,但却面临着来自传统出租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私家车共享一定程度上在日本已形成规模。在日本,长期闲置的私家车可以出租给出租车公司。TimesCarPlus是日本最大的停车场运营商Park24的汽车共享服务站,主要经营停车、租车等业务。车主可将闲置的私家车出租获取租赁收入。日本的通信巨头Line也在2015年启动了打车服务LineTaxi。但是在日本本土的打车软件,对乘客没有补贴,通过LineTaxi叫车,除了要支付乘车费用,还要支付手续费,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形成对比。此外,日本的出租车市场相对成熟,车辆安全舒适、供给充足。日本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京东的地铁密度是纽约的1.5倍,是香港的7倍,电车地铁是首选的出行工具,使用叫车软件的日本人也相对较少。在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日本并非第一个对乘车呼叫服务有分歧态度的国家。即便在叫车软件已经非常普及的中国,来自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质疑、对抗甚至冲突也层出不穷。虽然诸如Uber与Airbnb这样的共享平台在城市发展和创造就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安全、公平和经济机会的对等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监管是共享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颠覆传统行业的共享平台,一方面需要说服立法者放宽政策,给予他们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来自传统竞争对手的抗争和反弹。
严复(1854-1921),福建人,近代伟大的思想启蒙家,翻译家,他是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译著《原富》,即我们通常见到的译本《国富论》,这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严复深受斯密思想影响,但他并没有全盘接受斯密的理论,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他最为肯定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他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原富》的按语中。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出口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29日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此后,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逐渐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探索进一步开放的试验田,对“倒逼”国内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严复《原富》按语中的主要经济思想
1.生产自由思想
《原富》按语中到处体现着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严复反对中官商垄断,主张给民族资产阶级充分自由。“盖财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绝束缚拘滞而后可。”只有解除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束缚,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生产。他主张以一种契约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生产关系,减少经济发展的阻力,“一切上之所应享,下之所宜贡者,则定之以公约,如此则上下相安而以富”。他主张市场调节机制和自由竞争,听任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民办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指出正是英国长期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经济社会才会保持了长久发展。对于自由主义之理念,他甚至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当中自由主义观念结合起来,在《原富》按语中写出:“乐其事,若水之驱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耶?”
2.贸易自由思想
在按语中,严复深刻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今之忧贫者日求国富,而恶为其通,此何异医者日进填补之剂,而塞病人之二溲。”他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悠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另外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工业落后,所以不得不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品,这样的贸易方式对中国十分不利,因此他主张运用自由的经济思想理念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改变不利的贸易地位;而且他还提倡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这有这样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成功;他并不认为引进外资毫无弊病,例如在《为张燕谋草奏》中,他说弊病有两条:“契约不明,任其侵欺,委弃利权,喧宾夺主,一也;见好外人,官为所用,强称官产,欺压股东,二也”。
3.金融发展思想
严复的金融思想集中体现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他肯定了银行的贷款制度,认为这种制度方便了人民,有利于生产,但点名了银行贷款的宗旨是借给缺钱的人作为资本,用于发展生产而不是用于消费,他反对大规模向国民借债和以款作抵押,认为只有在商业和制造业已发展到高水平时才能这样,否则国家会遭到覆灭的灾难。另外,他反对滥发钱币,指出弊病,提出整顿币制,强调政府应该在稳定币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制手段建立完善、稳定的币值以结束币值混乱的局面,将经济推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银行建设领域,他竭力主张商民自办银行,他认为银行兴办可以疏通滞财,鼓励节约,辅民善治,帮助民间投资,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满足消费,因而是求富、务富之道。严复还主张以流通刺激农业生产、举办保险业、统一度量衡。
二、严复经济思想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一百多年前,严复已经提出自由竞争和经济由市场调节,减少垄断和政府干预,这种思想对于自贸试验区改善投资环境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干预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不能在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应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束缚,实现产业更加自由,发展更加便利。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事后事中的监管体制,加强司法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在按语中,严复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张扩大贸易。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国内产能过剩,产业创新力还远远不够。推动贸易自由化,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倒逼改革,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实现自由竞争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应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实行备案制,扩大对外项目,目前我国大部分自贸试验区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应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海关行政效率,努力实现关检合作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资源共享,为货主节约成本,提高码头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创造出中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开放创新
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主张商民自办银行和币值稳定。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依然要发挥好银行的作用,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实行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战略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贸易和融资便利化。严复竭力主张的商民自办银行对进一步探索私有制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发展道路,放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使其发挥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中,一方面我们应逐步尝试加大社会资本准入,另一方应正视金融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在“一线放开”和金融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审慎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币值稳定。
三、结语
一百多年前,严复将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引进中国,表达了他对国家“求强”“致富”的强烈愿望,其翻译的《原富》及按语中所体现的关于经济、外贸等思想对今天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严复的经济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内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世昌.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J].经济研究,1980(07).
[2]严复.《原富》按语[C]//王蛑鞅.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286.
而在当前不断扩大开放的形势下,要实现保定市县域经济的腾飞,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发挥第三驾马车的作用也很有必要。
二、保定市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交通十分发达。保定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 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纵、横、环合理分布的高速交通网。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和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保定大部分县(市)也即将进入环京津“一小时都市圈”。以上条件都为保定市通过陆、海、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2.外向经济资源丰富
根据赫克歇尔——额林的要素禀赋论,发展外向型经济时资源优势可能出现在任何方面。对于保定市来讲,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首先就是相对于国外,甚至相对于国内尤其是周边的京津等地区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第二方面是附着于土地上,地域特征明显的资源优势,例如西部山区蕴藏的煤、铁、铜、铝、石墨、石棉、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东部平原埋藏着石油、天然气,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的众多的旅游资源,如省级湿地保护区“华北明珠”安新白洋淀,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等。
第三方面是保定市各县域特色产品众多,很多驰名海内外。保定市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有白洋淀鸭蛋、阜平大枣等,已在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蠡县(麻)山药、荣城绿竹笋、唐县大枣、顺平桃、望都辣椒、涞水麻核桃、白洋淀咸鸭蛋、白洋淀皮蛋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全国乃至世界驰名产品如满城磨盘柿子、高碑店豆腐丝等。保定市众多的文化产品也会带来广大游客,如保定老调、满城寸跷、易水砚台、曲阳石雕、白沟泥人、驴肉火烧等,有很多京津甚至全国的顾客慕名而来。
3.技术支持有力
保定市内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省植保所、省畜牧所、省微生物所、市农科所,这些单位都为保定市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三、保定市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1.特色产业集群化程度低
保定市的特色产业是最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除了个别地区的的个别产品如高阳的纺织、安国的中药材外,保定市绝大多数特色产业都属于小规模、低层次、分散化经营,导致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规模效益差、再投资能力弱。
2.外向型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上看,保定市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2011年,保定市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38.0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824.9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499.39亿元。农业比重高、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县域产业结构不利于发挥外向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从各县看,县域间相同产业比较优势差异现象突出,例如,安国市的第一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满城县、涿州市的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保定县域中优势较大,此差异明显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制约着总体效益的扩大。
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保定市地理环境复杂,有平原区、半山区、深山区等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各县的资源分布差别很大,导致各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好的涿州、高碑店等县市比之西部地区落后的唐县、阜平等县,无论是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人均GDP、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等指数都要高出很多,这对于总体效益扩大,发挥优势地区在外向经济中外引内联作用的效果会降低。
4.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
县域特色经济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例如容城服装、高阳纺织、安国药材等。从人口构成来看,县域经济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来讲存在很多不足。首先人才素质不高可能体现在对国际商务和经济规则的陌生,使企业无法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额、汇率波动风险等国际贸易问题。此外人才素质不高还可能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等很多其他会影响外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5.产业链不完整
在县域经济范围内,产业关联程度较低,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与配合,专业化与协作水平不高,尤其是缺少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视野、行业整合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的龙头企业,因而难以实现规模扩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优势,这种格局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缺乏抗衡能力。
6.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确实有政府支持,但是支持力度不到位。而有针对性的推动外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信息服务、有效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中介机构建设等才是最紧缺的。
四、保定市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的思路
1.做大做强特色产品
特色产品是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最适宜的选择。保定市不同县市在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上有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各自的优势产品,通过借助技术支持改进并创新特色产品可以不断做强。
保定市的各个县域之间在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上又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有着可借鉴之处,为保定市的特色产品扩大经营范围、充分利用品牌、提高规模效益提供了发展空间。例如阜平的大枣都是具备全国性地理标志的产品,而实际上是可以推广到唐县、曲阳甚至整个保定市的山区的。
发展特色产业还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培植和引进新的企业,延伸产品领域,拉长产业链,使特色产业形成更大优势,增强产业集群整体实力。
此外还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培养,找出每个产业集群中的关键性企业,支持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引导骨干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强化品牌营销,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和外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2.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要双管齐下。首先要积极引进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急需的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精通外贸操作流程、英语运用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要做好现有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华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驻保高高校的良好条件,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以解决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所需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的人才
3.要增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推动保定市外向型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是加大财政政策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减轻每个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负担。
第二是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应尽快建立和开办对县域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贷款和企业发展基金,拓宽县域外向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是搭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书籍、广播、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管理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各县域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营销策略制定、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焦伟伟:《保定市县域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 业与科技》2009年第2期。
1、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中“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论述。积极宣传中央、省、市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条例,并结合实际制定我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规定和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围绕企业难以解决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部门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政府承诺行为落到实处。积极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逐步实现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化。
2、加强民营经济队伍建设。巩固和加强以乡镇经委建设为重点的民营经济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乡镇办事处经委主任例会。组织实施市“百千万”培训工程。以落实国家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银河培训计划和市“百千万”培训工程为重点,突出抓好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技术人员、从业人员、民营经济工作人员和创业辅导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帮助企业引进各种科技和管理人才,争取把更多的民营企业纳入国家和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协会建设,建立一支管理过硬的企业家队伍。
3、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以园区和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为载体,重点抓好农机配件、轴承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钢管制造等主导产业,逐步向“一乡一品”、“几乡一品”规模化方向发展,促其不断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块状格局,主动适应周边区域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努力培植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4、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以推进国家和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契机,引导企业管理上水平,技术再创新,产品上档次。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广泛推进产品、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广泛开展全员效益管理和争创全国、全省名优产品活动。
《管子》在具体经济政策中,创造性提出了以人为本、本末并举、解放生产、盐铁官营、市场干预、财政政策、奢靡消费等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的成功实施充分依托了自利主义的个人行为和宏观调控的国家行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程,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强调“趋利避害”乃为人之常情,明确了相当于现代经济学中提到的“理性人”的前提假设,具有明显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色彩。
他还谈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并在具体实践中充分贯穿了这一观点,强调即使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也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挥好经济个体的自主行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因势利导,进而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可以说自利主义正是《管子》经济思想和理论一个重要的逻辑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富民强国思想
《管子》特别强调百姓休养生息之于富民强国的重要意义,从正反方面提出了以农为本、开垦荒地、爱惜民力、轻徭简赋、勤俭节约、安土重迁、藏富于民等重要的民本思想。譬如“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处在一个农业文明社会,他极为明智地提出了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推广普及科学的农耕技术,注重农田的开辟,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的政策主张。“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提出要爱惜劳动力,并反对对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无端浪费。“民毋余积者,其禁不能止……则危亡随其后矣”,以及“无事则归之于民”,提出要让百姓有余粮,主张国家无事的时候就藏富于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提出要适时向农民提供贷款或必需之农具,避免“大贾蓄家”趁机对他们进行巧取豪夺。
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管子》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他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采取了具有鲜明的注重巩固根本、注重发展生产特征的供给主义主张。在当今的时代,我们繁荣和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同样需要对市场主体采取这样“保育式”的扶持政策,比如,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行业垄断,扩大中小企业主体数量,树立更多的行业品牌,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降低土地和资金成本,等等。
三、轻重治理的均衡思想
《管子》强调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开展动态管理的重要作用,提出要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买卖、国家举债等方式,有效调剂市场余缺、平衡物价、稳定币值,畅通经济发展活力。“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分之”、“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这些观点要求把各种闲置和囤积起来的资源充分流通起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夫民有余则轻之,故君子敛之以轻;民不足的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等,主张要利用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推动实现供需平衡,并且“衡无数也,横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阐明了宏观管理的时效性、连续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动态平衡。
轻重管理的均衡思想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他提到的“物贱伤农,钱贱伤贾”,管子深刻地认识到了物价和币值之间对应关系。他建议,当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时,就增加财政购买和货币发行,以市场价格收储一部分粮食,同时,伴随着政府购买的增加、市场供应的减少以及货币发行的增多,粮价因之得到提高。当粮价过高时,为防止出现大商人通过垄断来哄抬价格、小商人因物价过高而销量减退的问题,国家就应该增加粮食的供应,并回笼一部分货币,这样便实现了一种供需平衡方面的调和。同时,在低买高卖的过程中,政府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
四、奢靡消费的需求刺激思想
奢靡消费的需求刺激思想,是管子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创举,管子在一次与齐桓公的对话中提到,在帝尧的时候“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耕以自养,以其余应良天子,故平”,意思是说那时地广人稀,耕地也足够自足自给,并有余粮可以上缴国家,因此无需官府,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而到了周朝“地重人载,毁弊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即:人口增多,土地相对稀缺而昂贵,百姓生活贫困而食养不足,但若能大力发展工商业,则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进而刺激农产品生产,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段对话揭示了从单纯强调扩大生产转向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两者并重的现实根据。
刺激需求是有条件的,他讲“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臧布帛”,不然的话,强者智者占有和操纵珠玉,使贵重的物品降价、轻贱的物品涨价,很多人就会因之不得生计,这从奢侈品和必需品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当奢侈品占用了大量社会资金时,用于购买必需品的货币数量就会相应减少,导致粮食等必需品价格下降,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所以,《管子》的奢靡消费思想提出之初就先做了消费阶层的划分,只要求在显贵大富阶层提倡奢靡消费,因为显贵大富阶层多余的货币本来就不该追逐粮食等必需品,而用于奢靡消费,可以避免对必需品市场的冲击。同时,提倡奢靡消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比如“巨棺椁,所以起木工;多衣衾,所以起女工”,实现从富有人家到贫困百姓的财富转移。贫困百姓拿着这笔收入,增加的是对必需品的消费,属于必需品市场需求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刺激生产,且不会造成必需品价格的过分波动。
《管子》的奢靡消费思想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财富的转移支付。当前,区域发展不均衡,群众收入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可以运用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实现对各种不均衡问题的有效调节。
五、结构治理的双向互补思想
《管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发展的辨证思维,比如,有的政策出台貌似是矛盾的、对抗性的,有的甚至是方向相反的,但是他能够在结构治理过程中找到一种结合点,使冲突的两个政策,成为重要的互补关系。比如,“知侈俭则百用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即:过于节俭,就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创造,反之,过于奢侈又会危及国家经济基础,惟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和良性循环。
1、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十大体系的提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实践特征,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依据,针对当前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说,十大体系的实施过程。实质就是解决问题、走向完善、加快发展的过程。这种将融理论于实践、进而高屋建瓴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举,值得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习借鉴。我们应自觉改进教育管理方法,使管理成为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与基层教师的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促进教师将教育理论运用于的教学实际操作、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为,在“同质学校”与“异质学校”之间进行优质资源的合理“调度”。以把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提升到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层面,加以积极推广,供基层教师学习、借鉴,使区域优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运用。
2、对接与互动相策应。十大体系围绕如何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进的理念,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搭建有利于经济快速跟进和超常规发展的平台,创造对接条件,创优发展环境,依托珠三角,融入珠三角,以求在体制机制上对接,在产业上承接和接替,在具体操作上联动,在部门运作上移植。这种对接与互动相策应,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之中的行动理念,是指导我们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行动指南。我们应把课程改革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统一领导,加强组织,全力实施,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凡是涉及到课程改革的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开绿灯。
3、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统一。十大体系依据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既考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可行性,又注意务求实效、适度超前的前瞻性,既有打基础、赶先进的现实目标,又有上台阶、超先进的中长期目标。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的改变、理念的更新、方式的变换、模式的重建、评价的革命,是从根本上对应试教育的大变革,既需要光亮照人的理论指引,也需要扎扎实实的埋头苦干,强化“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适应时展要求的现代办学思想,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与全国其他各兄弟实验区的横向联系,走出去请进来,真诚介绍自己做法,虚心学习他人经验,将自己这条舟紧紧地栓在全国性改革的大船之上,形成合力。
二、基于建设十大体系的环境下发展基础教育的思考
1、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与时代同呼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把自己当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使者,引领自己的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适应时展要求。
2、必须坚持科研兴校,形成办学特色。组织学校和教师运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习充满了成长气息,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但是,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和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观念转变难。对非公经济认识不到位,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存在思想顾虑,缺乏大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解放不到位,发展思路不开阔,支持力度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到位。少数职能部门对待非公企业管得多帮助少,说得多做的少,没有把非公经济发展真正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政策落实难。许多好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有打折扣和打水漂的现象。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至今仍有多条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200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下发后,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以传达代替贯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缺少具体配套措施,执行不到位。企业家说:“1号文件象春风,春风何时到我家?”文件宣传力度也不够,知晓度很低,根据省工商联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没有看过1号文件的企业家占44.6%,24.4%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文件。
环境优化难。少数部门收费随意性大,收费标准弹性大,如农产品做一次理化指标检测需2000多元,而且要求一季度测一次;一只压力表只需25-28元,检测费则需50元。少数部门乱检查,同样一种产品,同一个部门层层抽样检查,企业敢怒不敢言。更有少数垄断部门利用特权扰乱市场秩序,如对非公有制企业电力工程指定安装队伍、指定设备、指定品牌,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又排斥了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生产要素获取难。资金短缺是头号难题,由于国家信贷规模的压缩和融资渠道的单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严重不足。2007年1-9月份,全省小企业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21.79%,不少企业不得已背负沉重的代价进行地下借贷,发展历程十分艰辛。非公有制企业不仅缺乏人才,用工难也十分普遍。据统计,2006年我省企业用工缺口就达到40万人。此外,电力、土地等要素供给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破除发展难题,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解放思想,在认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冲破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依然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认识障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缩小差距的捷径,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安徽崛起的必经之路,从而在加快发展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凡是沿海发达地区执行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敢于学,敢于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真正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良好,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讨论如何促进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理论分析
1.1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经济学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1988年成立的国际生态学会(ISEE)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探索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规律的一门学科进入科学范畴。生态经济是站在经济学立场上,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其内容包括能量传递、物质交换、价值增加和信息沟通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体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愈加突出,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统一于现代化建设,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
1.2思想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增长点
思想文化产业既与思想文化相联系,又与经济相结合,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产业日益重要,思想文化已成为国际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不到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产业概念,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1947年)首次提出的(Culture Industry)。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思想文化产业思想文化产品就是生产、再生产、分配、储存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一活动在工业标准下进行。我国提出思想文化产业一词是在国家《思想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04年)中确定的,其中对思想文化产业做了详细阐述。思想文化产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内容。
1.3协同理论
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了协同理论,依据这一方法,规模化、差异化的子系统在开放环境下,相互之间以复杂的方式交互活动,从而产生新的复合系统,由于各个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使得整个开放系统有杂乱无章变得整齐有序,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关系,两个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用增大,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因此,我们应借鉴以上理论,统筹协调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两个正外部性系统结合产生的放大效应。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国际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参与国际市场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相关监管没有同步到位。在专心工作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进行监督等,其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仅停留在表面。当前国内公司之间、业务之间现行体制没有理顺,没有完善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业务货币供给、转移渠道的可控制监管,根据政府政策、市场调节的反映速度慢。经济发展快速时,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滥投资,也客观给建设中的洗钱创造了温床。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不够完善。市场经济逐步放开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中,所得投资汇算清缴的理解偏差,对自身经营的理解情况,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各种风险。企业绞尽脑汁多方吸取投资者资金,但往往通过不记或少记利润、多计虚报成本等“对策”,以逃避利润分红。这些方式及时在一定的时期中,能够让企业减少分红、多多吸金,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然而从长远看,是无法真正的让企业有效建设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反而伤害了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声誉。
(3)人才的匮乏与制约因素。如今,互联网教育的加速发发展,许多部门的待遇有了保障,例如现在有的大学生宁愿到北上广做简单工作,也不愿进“生态气度”。加上许多思想文化产业于生态经济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地形复杂、工作相对艰苦,在引进人才方面,就没有竞争力。加之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引进的程序较以前复杂了很多,按事业单位进人的程序引进人才,各方限制因素较多,例如空编数的核定等处于严格监管,对教育部门又作出了清晰的限制,而教育机构在进人和待遇方面都缺乏自,以及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收益见效慢,客观造成了人才缺乏。
3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注意之处
(1)与自身经济结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我们从谈两点:第一,投资者价值纳入生态经济之上,思想文化产业纳入经济价值当中,综合“经济生态思想文化”价值,使其统一体协同进步;第二,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中,使投资者对建设项目目标综合思考,遵照循着资源投入产出最优的模式,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产出。
(2)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经济风险评估机制。本世纪以来,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被人们关注,并最终在各地遍地开花,但许多属于盲目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具体投资中,投资者要依据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的运行情况、业务、行业等相关信息做好风险等级和程度等级评估。对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信息应该从全方位考虑,规避投资的主观盲目性。
(3)多方引进优秀人才。目前许多生态经济于思想文化产业地区的工作较为辛苦、待遇比较欠缺是现实,拥有良好技能并具有相当研究开发能力的毕业生还不满足新疆许多地区的现状,更别提认真从事工作,再者拥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人心思动。因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待遇问题以留住人才值得探讨。首先,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要积极与各大专业院校联络招收人才;其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要提高相应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备基础管理设施,尽量做到设备齐全,保证设备的高效利用。
4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析
4.1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形态取决于特定经济基础,伴随着这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为工业思想文化转变到生态思想文化奠定经济基础。顺应时代要求,生态经济要走循环化、低碳化之路。要依据各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本地优势产业,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本地生态经济规划,发挥其指导扶持作用,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能源集约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产业经济循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如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等);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业,积极研究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制定农业产业化标准,引导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通过以上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基础。
4.2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产业载体
随着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生态思想文化逐渐形成一项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正逐步引导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各地应大力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以此促进生态思想文化建设和发展。一要立足各地地域思想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地域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挖掘地域思想文化中的特色元素、生态元素,把各地区域特色思想文化多样化地融入各项基础设施设计中,融入餐饮、商贸、会议等项目中,打造标签化的地区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二要建立标志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节约型优势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旅游服务型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等三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加快生态思想文化旅游业、休闲业、广告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推动生态经济,打造更多有机品牌,并努力提高有机产品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挖掘各地生态环境优势,利用体现各地地理、人文特色和普及生态文明的思想文化产品,也要努力发展娱乐、演出、展览等精神思想文化产业,还要加快发展生态思想文化软件、通讯、计算机等信息思想文化产业。
4.3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培育生态思想文化特色
创新是思想文化的关键,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力量,要创新生态思想文化的品牌,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应该选择合适的载体。一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创建时代华、特色化的生态思想文化名城,发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优势和特色。在加快推进生态化进程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要打造好生态思想文化名城效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学习并推广,以取得更大的生态效应;二要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农村生态思想文化发展品牌。“恭城模式”、“大新模式”等在生态家园建设方面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三要实施生态思想文化精品战略。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数量固然重要,品位和质量更加重要,实施精品战略尤为重要。为此,要保障生态思想文化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态特色、水平较高的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在思想文化特色中,要避免一味求新求洋,要注意挖掘我国的思想文化宝库。
鉴于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思想文化与民生发展的基础,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资金保持较快增长。未来,要综合各种方法来打造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的助力,初步出现国内一批先进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单位。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股的大潮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多方面助力,处理好各种管理情况,才能保障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合力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长久性,不是一蹴而就。真正让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场为我国经济、民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正.生态经济的发展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谈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J].上海科技教育,1999(1).
[3] 刘保正.从地域角度谈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企业家天地,2003(1).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84-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现出来。
一、实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实现社会稳定就要善于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寸,协调处理好人民群众间的各类矛盾。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怀有对人民群众高度热忱的感情,这份感情要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上。要时刻牢记我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对人民满怀热情,高度负责,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有明确的方向,那里的经济才会稳步发展。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点滴做起,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都要过问,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千方百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创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没有社会的和谐,经济发展就无法得到保证。创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善于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处理好解决好社会备类事务。要保证社会和谐,首先应该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作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多变的工作策略,热情庄重的待人态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社会和谐不但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抓起,更要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引导人民群众逐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动力和源泉。再次,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创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而和谐社会的建立更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