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营销成功的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2: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化营销成功的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化营销成功的案例

篇1

定义数字营销

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在今天已经是个非常热门的商业策略问题了。而与之相应的数字营销,更是重要且紧急的课题。许多传统企业和机构都在艰难地学习这一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

可惜,由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太快,理论性的分析和研究基本跟不上实践的需要,而系统性的实践总结和策略思考则大多以个人经验的模式暂存在部分领先的公司和机构中。于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幸运的是,虽然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大,但是前人关于营销和商业模式分析的理论总结,如德鲁克、莱维特等管理大师在半个世纪前对于企业目标和营销作用的论述,今天依然有助于我们看清处境,选择策略。而一些优秀公司的市场实践,也能够在不同的维度上,给我们以积极的参考。

但是,在讨论数字营销的可行性策略之前,有必要先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数字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数字营销只不过是一项为了短期市场目标,模仿成功模式、追赶市场先行者的事务性工作,那么所投入的努力和资源,大部分可能都只会变成一种新的浪费。

因为,对于真正成功的数字营销实践而言,媒介选择、用户到达、消费转化等市场指标,虽然同样重要,也同样被高度重视,但却远不是事情的全部。在乔布斯的苹果、贝索斯的亚马逊、哈斯汀斯的Netflix,以及Nike+等成功的数字营销案例中,我们会看到,系统性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往往具有更大的力量。具体的营销传播活动,都被打包进了一整套与最终消费相关的活动中,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市场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字营销可以被定义为: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系统化分析为方法,以建立有效连接为指向,以创造和留住顾客为目标的商业管理模式。是一个发现、创造、激发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统一过程。

这个定义是相对抽象的,既不包括社交媒体,也并不考虑消费转化,甚至没有提及产品、渠道,没有细分定位策略等方面的要素。但是它设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为具体的数字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坐标系。

可以理解的是,身处具体的市场位置,面临纷繁复杂的市场挑战的时候,我们有着太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也有着太多需要协调和妥协的因素。很多时候,数字营销工作的目的指向和整体框架会被忽略,在具体工作中陷入一种类似“短视症”的窘境。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以扩展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统合传播、定位、渠道、产品等方面的营销实践策略,破除我们可能碰上的一些迷思和短视。

这些“数字营销短视症”包括,把社交媒体看作了数字营销的“真北”,甚至是全部;对数字媒体传播效果指标的迷信;对数字媒体以外的“数字”的忽视;对于与顾客连接的理解单一化;对于创造顾客的忽视;以及对于留住顾客的策略的偏差等。

针对这样一些短视症,本文在数字营销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扩展和总结了四点操作性定义,分别指向媒体策略、管理模式、定位策略、战略框架等方面的商业实践需要。其中隐含着一个从战术到战略的论述逻辑。

数字营销的传播

不等于移动社交网络投入

数字营销当然不只是简单的在数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不过应用数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却是数字媒体一项重要的组成要素和市场功能。但是,在数字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又有什么媒体不是数字化呢?

即使很传统的广播,也已经有了先进的数字模式,更不用说借助互联网进化出来的新的广播媒体,如豆瓣FM、荔枝、喜马拉雅等等。而一些曾经很新的网络媒体,比如门户网站,则已经被列入“传统”的广告投放类型了。

可以说,把数字营销理解为移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投入,是第一个数字营销短视症。

移动社交网络的神话主要在于两点:省钱和精准。

2016年末,一则不太起眼的财经新闻,在数字营销问题上带来了发人深省的启示。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首席营销官Marcos de Quintos在一次行I会议上为电视广告辩护,认为其能够提供货真价实的效果,同时质疑可口可乐在过去几年里的数字营销实践成效。他们给出的证据是,从2014年至今,可口可乐的广告费用每花出1美元,通过电视广告获得的回报是2.13美元,而通过数字广告仅获得 1.26 美元。

无独有偶,在稍早的8月份,另一位广告巨头宝洁公司也发出了“不再看好精准投放”的声音,计划在新财年的广告投入预算中削减对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络的投放。

和国际市场不同的是,在今日的中国市场语境下,说到数字营销,基本上等于是在说微信和微博。而二者最大的价值在于,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渠道,可以获得许多“免费”的广告曝光。但是这个逻辑的悖论在于,只有更加优质的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转发。而能够迎合公众兴趣的幼稚内容,制作和策划成本并不低,再加上社交账号的日常维护成本,以及更为重要的引流大号的费用,性价比未必就是最好的。

另外,因为小米、乐视等新玩家的入局,电视事实上也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了。媒体类型的变化,对于营销传播策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有必要回归数字营销传播的基本框架,重新审视我们对于“数字媒体”的定义,以更为广泛的视角来综合应用媒体,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不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营销的“数字”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数字营销的数字

需要系统化分析来变现

数字营销的数字,绝不仅仅指的是数字媒体。一次次传播活动累积的顾客及潜在顾客数据显然是更具价值的,不但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需求,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省调研费用。不过从运营的角度来说,“数字”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实现营销管理的系统化,让企业升级成为分析型竞争者,获得更多的市场优势。

可口可乐对于电视传播效果反思的案例,除了帮助我们扩展对数字媒体的定义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所有其他广告主学习的,那就是对于媒体投放效果的精确计算,以及更进一步的策略应用。广告的投入回报(ROI)是经典且重要的传播效果的考核指标,可以精确地得出电视广告投放和社交媒体投放的投入回报数据,但是实现具有营销管理意义的传播效果分析却并不容易。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会计原则,那就是每一个经营单位都要细致地计算自己的投入回报。

而信息技术管理学教授达文・波特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呼吁企业积极转型成为“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以全新的方式采集和应用数据,从而颠覆性地超越用户期待,优化运营效率,将技术从支持性工具转变为战略性武器。

要超越数字营销在“数字”上的短视,至少要做到两点:首先,判别数字媒体的实际传播效果;其次,从企业营销目标出发,快速计算投入回报数据,并且以此为参考,迭代修正下一步的营销计划。

2016年9月29日,微信清理第三方刷号数据,微信公众号经历了戏剧性的脱裤门事件,许多看似效果非凡的公众号一下子失去了光环。

对于广告主来说,营销效果实在不能仅仅用传播量的数据来考核。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投入产出比数据,一定是跟企业的营销目标有关的。同时,也需要在企业战略和市场角色的框架下来具体考量。

数字营销的顾客连接

需要适应企业的市场角色

通常来说,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量增长,顾客数据累积,用户社区活跃度增强,应该是数字营销看重的工作成绩。但是这些市场效果如果不能带来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价值,那就未必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字营销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角色,以及战略诉求。

宝洁之所以不再那么看好Facebook等社交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过于精准”。对于宝洁和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来说,精准的潜在消费者到达未必就是最好的广告效果。因为它提供的是大众化、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既没有多少的功能讨论价值,也没有多大的情感分享空间。

大众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销售主要来自“轻顾客”,即购买决策简单的低频消费,甚至是偶尔消费的顾客。也就是说,可口可乐的生意并非依靠每天都喝可乐的人,而是千百万每年喝一次或两次的顾客。

宝洁产品消费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他们发现在Facebook上的广告投放应该触达更广大的受众。比如,宝洁曾经推出了一个新品空气清洁剂,把广告精准锁定在宠物拥有者和家庭,但是销售上不去。而把广告受众面扩大到Facebook和其他地方所有18岁以上的人群,结果销量上去了。这意味着,定位模糊一些的大量投放,有时候效果比精准定位的少量人群投放更好。

高频率、高卷入、高热度的顾客沟通从来是比较少的。通常出现在具有相对较高的复杂度产品品类之中,比如电脑、手机,用户甚至会自发性地组成社区讨论相关技术问题。但是即便如此,拥有大量狂热粉丝和高活跃度论坛的小米,在2016年同样走下了神坛,把市场领先者的位置让给了一直采用传统广告代言模式的OPPO和VIVO。而小米也开始了大量的线下广告投放和推广。

上述数字营销“不适应”企业市场角色的案例,其实指向的是“细分定位”的短视。而数字营销在定位上的战略性错位,很多时候是一个组织难题。

直到今天,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对于数字营销的理解还是有限的,于是战略决策上难免会出现偏差。而数字营销仍然还是由品牌或者营销部下面的“数字营销组”来担纲。作为低层级的部门,不太可能有权限去主导公司的市场战略,甚至于可能对公司战略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两个偏差相加,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同的市场角色、竞争处境,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从数字营销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让数字营销的运营和管理可以有效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数字营销的价值

在于帮助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

社交网络风潮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创造一些惊人的奇迹和意外的效果。但是将偶然性的奇迹转化为实在的商业价值,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了。

杜蕾斯作为微博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引爆点是雨鞋套的绝妙创意。但是杜蕾斯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一次的,而是持续不断的有段子供大家娱乐,能引发话题。这背后的营销传播管理工作并不那么简单。大势刚起的微博热潮,自带话题价值的产品,出色的创意团队,以及敢放手的企业高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齐,可遇不可求。

如果说杜蕾斯的成功具有幸运的偶然性,那么奥利奥的成功案例则在数字营销的运营管理上具有更大的启发意义。

2013年2月3日,美国电视收视最高的体育赛事“超级碗”在直播中突发停电。要知道,那是一个类似中国春晚的全民参与性节目,包括球员、现场球迷和观众在内的亿万美国人民,在黑暗中一起等待了34分钟。这期间,奥利奥的推特账号发送了一条消息:图片上,黑暗的房间被一块孤独的饼干照亮,配图文字是“你在黑暗中,也能蘸一蘸”。

这条推文收获了15000的转发和20000的点赞。直接效果一般。但是因榇匆夂褪被实在很巧妙,被一再地报道和转发,最后总共获得了5.25亿的“免费媒体曝光”,并且拿了许多的广告奖项。

但是这个案例最大的参考价值,还在于奥利奥及其公司背后的工作。首先是有整体策划和长期预备,在超级碗赛事前半年的时间就一直在创意和推送类似的推文。其次,在事件营销完成后积极推动后续传播,包括动员媒体报道和参选广告奖项。第三,最重要的是,奥利奥优化了自己的流程,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了推文的审批,赶上了这个意外的停电事件。要知道,对于500强企业来说,哪怕就是140字的推文,也需要各级老板以及法务的层层审批,如果没有前面的长期预演和优化调整,是没有可能实现快速反应的。

奥利奥的停电事件营销可以说完美诠释了数字营销之于企业战略的价值。不过,这一案例最多只能算是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及局部实现。更能体现数字营销的战略意义的案例,是耐克的“Nike+”。

篇2

究竟什么是售点营销呢?它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有怎样的影响?有哪些成功的售点营销案例可供营销者借鉴?西方国家的售点营销发展情况又如何?带着种种疑问,《成功营销》采访了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商学院的Giuliano Noci 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体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作用。

《成功营销》:请您谈谈什么是售点营销?它与体验营销,店面POP广告有什么关联?

Giuliano Noci:根据美国营销协会的营销专业词典,售点营销是指通过店内设计、商品广告,视觉展示,或是店内促销等形式在零售终端店内所进行的营销。由于售点营销所运用的营销手段或工具可以改进购物体验,进而提高顾客对某一品牌或产品的整体体验,所以从这一层面讲,它同体验营销密切关联。

《成功营销》:同电视广告、PR以及户外广告等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售点营销的优势何在?

Giuliano Noci:售点营销预算无法代替企业在传统营销方面的支出,把它们视为互相补充的关系更为合适。终端零售店之外的传播,特别是广告,公关和活动,可以强化顾客对于品牌的认知和识别,而售点营销则重点关注购物者,以及他/她在店内直接与商品发生接触时的体验。将它们恰当地整合可以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因为它包括了整个售前,售中和商品消费的过程。最近,有人提出了售点营销的新定义,将客户关系管理和忠诚计划也归入售点营销范畴当中,总称为购物者营销。与基于产品的营销相比,利用终身客户价值,与顾客建立牢固私人化关系的购物者营销相对更有优势。

《成功营销》:售点营销对营销顾客的购买决定,以及对品牌的认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Giuliano Noci:零售店内商品如何摆放,整个店铺的购物氛围如何,以及店内各种促销活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在店内,顾客通过视、听、触甚至嗅、味等各种感官来体验产品和品牌,进而改变或是强化他们以前对于产品质量和价值的看法。如果产品展示不当,可能会损害顾客已有的对于产品质量和设计的认知,而这些认知是通过之前的广告、公关活动确立起来。

《成功营销》:请您谈谈售点营销在美国和欧洲的发展情况?

Giuliano Noci:在过去十年里,随着企业对顾客注意力和参与度的争夺日趋激烈,西方国家的售点营销预算大幅增长。而创造品牌独特的购物氛围,让顾客能够对于品牌价值和品牌识别有一个深刻和有意义的体验,是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这种意义上讲,无论是零售商,还是产品生产商都希望借助售点营销手段,投资打造零售终端店内卓越的顾客体验。追溯到2005年,售点营销是美国零售商优先考虑的重点。目前,售点营销在整个欧洲的发展也获得强有力的推动。

《成功营销》:在您看来,售点营销成功的关键何在?请举一个西方国家成功的例子。

Giuliano Noci:美国纽约曼哈顿Prada旗舰店的成功经验被认为是售点营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完美地融合了顾客服务,店面设计,(不可见)的数字技术和卓越的客户体验。我认为,从这种意义上讲,零售行业要想制定一个有效营销活动,其关键就在于将重点放在打造独特和有价值的客户体验上面,而不仅仅是专注于商品展示和促销。

《成功营销》:就我所知,国外许多零售商已经在零售店中使用触摸式电子售货亭,以及电子指示牌等技术。您是如何看待售点营销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它们将如何帮助营销实现其营销目标?

篇3

中国企业的营销人员普遍认可数字营销的积极作用,97%的中国受访者坚信数字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不过,在数字营销的资金投入上,中国企业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近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计划在2014年增加这方面投入,同时他们也普遍表示,缺乏成功的数字营销案例是说服高层申请经费时遭遇的最大障碍。

Adobe公司亚太区首席数字营销官宝拉・帕克女士认为:“打造有说服力的数字营销案例,需要有效的衡量工具和技能。中国的营销人员在数字营销结果的评估方面有待加强。如果没有能力深入分析数据,就无法提供战略执行中所需的洞察力,中国营销人员也就无法缩小自身与西方同行间的差距,更无法向高层说明投资回报率。”

篇4

数字音乐按照基本的定义来讲,它就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来传输的音乐。究其内涵,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乐产业在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中,最早受到数字化的影响。所以研究数字音乐可以作为文化娱乐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先导。

一、数字音乐的目前发展现状

数字音乐这股潮流究竟有多迅猛,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一切问题:2005年全世界数字音乐的销售在15亿美元;2010年,已经变成了107亿美元。而在新兴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 2010年3.7亿人在线数字音乐的用户和2009年300亿元无线音乐市场规模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这个拥有100多个会员的国际行业协会,其会员在税收方面已经超过了70亿欧元。“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产业,数字音乐重造了音乐产业链。” 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拉美地区主任圣地亚哥·斯库斯特说道。

中国音乐产业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中国音乐消费人次应该在世界各国占首位,但中国音乐产业只占有整个音乐市场的5%-8%。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和国外音乐的海量、优质服务相比,中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在线音乐网站一直在积极探索其适应现阶段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现状和特点的商业运作模式。

二、数字化对音乐市场的基本影响

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旧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实现了企业战略、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共同演化,新的产业格局与秩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企业盈利模式逐步浮现诞生。

具体来说,数字化对于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产业格局由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向数字音乐产业格局变化地过程

在传统音乐产业低迷的时期,数字音乐风景一枝独秀,给奄奄一息的音乐产业一支强心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音乐产业碰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敌人——新技术革命。传统音乐与技术结合的历程中,伴随着成长蜕变的欣喜与疼痛,而在整个互联网音乐市场,音乐人与受众亦都面临着由市场规模不平衡带来的困扰。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数字化改变了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音乐产品摆脱了以往用胶片、磁带或是光碟作为载体,并主要通过有形物理渠道进行分销流通的传统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

(二)数字化对于音乐产品供应方的影响

由于音乐是一种“经验产品”如果前一张唱片具有较高质量,则该艺术家(或乐团)就能建立起较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促销(广告、电视演出、歌友会等)都能提高艺术家的唱片销量。而歌曲的质量主要依赖于艺术家自身的努力,而成功的促销则依赖于唱片公司的厂牌及其投资规模。转贴于

对于成功的艺术家,因为已经建立了特定的声誉,所以新专辑的媒体促销活动,虽然不能低估其作用,但重要性己然不大。对于新人而言,其声誉不足以影响唱片销售,而唱片公司的媒体促销活动,则对销量起到显著的作用。互联网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而且有效的营销渠道,并且有别于常规的营销手段。由于音乐作品的数字化传输方式,唱片公司的传统零售分发渠道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甚至将来有被完全取代的可能。由于唱片公司的零售分发网络可以被替代,唱片公司相对艺术家的不可或缺性越来越不显著。

三、影响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数字音乐是当前互联网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瓶颈因素的制约。数量庞大的潜在音乐受众群体,无疑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与此同时数字化还使消费者成为了盗版行为的主体和主要受益人。现有版权制度有被终结的危险。事实上,传统产业的版权制度,直接延用至数字时代,这是不合理的。版权期限应当减少,甚至有学者开始讨论版权的替代方案。因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顺应时展潮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

[2]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4)

篇5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和把握房地产市场态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信息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论文百事通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新晨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篇6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3、积极进行项目产品和网络营销效果的网上调研。从中发现消费者需求动向,为企业细分市场提供依据。目前,网络市场调研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查方式,已受到企业重视,一些网络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为公司定制网上调研业务。但如何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吸引上网者参加调研并积极配合,仍需做出更多的探索。

篇7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依次为依托的数字出版和教育信息化呈星火燎原之势。为适应国内外数字出版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各类教育出版企业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不同发展模式。

1教育出版数字化离我们还远吗?

2010年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带动新闻出版业现代化,给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制订了时间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对教育出版市场和利润空间的压缩立竿见影; 2012年,《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它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而开展的,准备用四年左右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左右区域试点和1600所左右学校的试点工作。

从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意志这两个方面来看,教育出版的数字化正在受到巨大的鼓舞,而传统的教育出版企业则被催促着尽快向数字化转型。

2什么是教育出版数字化

“数字教育的本质是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教育的发展问题,通过技术应用提高教育的效率,从而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汉王科技副总裁、电纸书总经理王邦江在2012年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上给出了上述定义。其内涵就是教育与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其具体可以覆盖到以下方面:

2.1数字化的立体教材和个性教辅

本类产品重在利用数字资源开发管理平台对内容资源进行高度集成,用数字出版技术改造传统的教材和教辅,保证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指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物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这类产品既可采用定制出版的营销方式和按需印刷的出版方式,提供以教师、班级和学校为单位的个性化纸质教材、教辅,也可通过定制、内容的数字化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并通过与数字出版平台及数字资源开发管理中心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012年,北京天梯志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电子试卷在京东图书商城实现上线。当年实现2000万元的销售额,通过重新组合原有图书内容资源,开发了“教考通”、“梦幻城堡实验班”游学平台以及“学科王”教育资源网站,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

2.2移动定制在线学习产品

在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移动定制技术为支撑,通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全时空状态下推送到读者手中。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只读光盘)、网站、电子邮件、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学习者既能以数字化学习方式进行情境探究学习,也能通过促进学习的评价系统进行自主发现学习,还可利用网络通信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上海虹口、广东佛山、深圳、江苏扬州、浙江宁波、陕西等地正在紧锣密鼓试点电子书包项目,很多项目都是千万级。数字化教育出版的大势所趋是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运用,移动终端引入教学过程可以解决电脑终端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而地方出版集团最大的优势在于掌握本土化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使他们能够为省内基础教育市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

2010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在电子纸行业拥有垄断地位的台湾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在教育出版数字化领域开展合作,创建全新的移动教育服务模式。元太公司是全球电子阅读器产业供应链的主导和电子纸产业的龙头,在2009年成功收购了美国电子纸供应商EINK公司,掌握了电子纸制造的核心技术,目前占据世界电子纸市场90%以上的份额,著名的KINDLE、SONY和汉王阅读器所用的电子纸都是由元太提供的。

2.3服务于学校和教师定制的教育数据库产品

通过网络移动设备,以内容推送和搜索引擎拉动结合的营销方式,向教师和学校提供定制的海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第一,定制功能与按需出版功能结合,设计个性化的数字教材和教辅出版物。按需出版锁定具体的目标受众需求,定制功能赋予出版物个性化内容,将出版物内容与出版社的营销目的结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以班级和学校为单位,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学校差异、教师水平差异,推出个性化的数字教材和教辅。根据教师和学校的定制申请,出版机构可将相关学习资源加入教材教辅中,通过按需印刷、网络或其他媒介传递内容信息,促使接受者的行为向预期方向发展,在保证教师对学习资源的筛选与学生学习同步的同时,谋求与教育机构实现共赢。

第二,定制功能与移动功能结合,强化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内容管理和规模定制个性化服务,使教育出版物从纸质时代的单一产品形态转化为以营销服务、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内容生产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移动定制教育出版系统,将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数据库服务、个性化学习方案下载出版等教育服务集成于数字出版平台,促进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的实现。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数字校园”为例,其产品系整合教学策略、集成各种媒体资源,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而推出的一整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目前正在27个省份,180多所实验学校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3地方出版企业教育数字化方向

地方出版企业相对于部属出版集团或国家教育类出版社而言,缺乏一定的资源渠道和技术手段,但也拥有自身丰富的地方教育资源。立足于此,才是地方出版企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近几年开始,各地出版集团开始组建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积极和各大网络和数字运用上展开合作,同时吸纳相对成熟的民营数字出版资源。如,广东出版集团所属的数字出版公司已经在配套光盘、学科网站、网络教材、电子书包和数字校园等项目层层推进,配合纸质教材组成一个完整的教材出版格局。该公司还与省教育厅电教馆、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广东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粤教云”工程,建设中小学数字教育云服务体系。

原创教育出版社企业,作为核心资源的提供者,又该如何实施在教育出版领域实现数字化,笔者认为,应该抓住教育数字出版硬件高速发展,软件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努力整合自身教育出版资源,挖掘转化的条件,寻求平台发展的方向。从具体实现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数字化的内容迁移、个性化定制出版及教育资源的云整合。

3.1数字化的内容迁移

内容的形式迁移,在很多出版社都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我们前面探到的凤凰传媒在教材配套光盘上的成功。2013年,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的“网络实验室”项目,获得了业内的极大关注,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改革项目库”。 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存在可期的商业前景。具体来看,可以从个人实验客户端、班班通实验教学系统、教师实验教学软件、学习机平板电脑软件预装、平台增值服务、学生实验学习软件等6方面来实现。该项目发展的基础,就是其出版单位原有的初中实验教材,可以预见,数字化的内容迁移,将会大大拓宽地方出版企业教育发展的空间。

3.2个性化定制出版

个性化定制出版这是新时期教育出版的发展方向,但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很难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生和教师群体,编制出版相应的出版物,适时引入按需出版的生产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使用对象。例如,我社通用技术教材中,有许多选修模块,其配套教辅每年的使用量极低,但为完善教材的整体项目建设,只能付出较高的生产成本完成,今后可考虑引入按需出版(POD)解决同类问题。

3.3 教育资源的云整合

教育资源的云整合,是数字出版的最高要求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基础,在建设初期,可以采用建设网络题库的方式集合社会资源,可以融合纸质教辅图书的资源渠道到建立数据库,采用广发撒网,分批实施的模式,具体可以分为教研室模式、基地校模式、工作室模式、特约作者模式,题库建成之后,它们将自动转为题库营销的模式。

4结语

笔者认为,能否真正走好数字化的道路,其核心在于身份的转变,教育出版数字化实际上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一个变革,也是从一次性销售产生收益到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线综合收益的变革。同样,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推动了个性化教育服务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出版要从提供标准化的教材、产品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转型。教育出版数字化实际上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一个变革,也是从一次性销售产生收益到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线综合收益的变革。而从标准化教材图书的生产商过渡到提供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出版商能否真正做到以服务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郝振省. 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 刘锦宏.数字出版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 王运武.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篇8

三星电子自经历1997年和1998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在新任CEO的带领下,为三星建立了新的远景目标,那就是“引领数字融合的革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制定了一个名为“数字化,e企业”的重大计划,其本质是一个将客户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它通过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集中处理的方法来增加价值并优化供应链。

由于有清晰的战略定位,仅仅一年的时间,三星电子取得了另人惊讶的成绩——公司收入增长了10倍之多,公司的股票上升了233%,净收入猛增了100多倍。迅速使三星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

为进一步提升三星电子的品牌地位,使三星品牌进入世界顶级品牌行列,三星以美国为中心发起了两个阶段的品牌广告战。

第一阶段:数字世界,人人分享

2001年,三星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整合广告运动,范围涉及到30个国家,广告花费达到4亿美元。本次广告运动的主题可以从其广告语中得出:“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有着你从未看到、听到或感知到的东西。三星产品的精美设计唤醒你的感觉神经。这是三星的世界,人人参与。”

经过第一阶段“数字世界,人人分享”的广告运动,改善了三星品牌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心目中档次低、大陆货的品牌印象,其品牌价值在一年之内提升了10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品牌价值提升最快的品牌第二名。

第二阶段:“数字体验”三重奏

2002年,三星电子乘胜追击,继续发动了新一轮的更大规模的广告攻势。据估算,三星为品牌投资的总额高达9亿美元,其中仅纯粹的广告投入就超过2亿美元。

新的广告运动主题是“数字体验”,这是对新兴的体验经济的一种有力的回应,同时三星也希望能够代替索尼而成为数字娱乐世界的领导品牌。

三星电子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全球广告运动,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品牌的高端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三星树立起了在数字化时代中领导品牌的印象,这对三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地位。

我认为,从以上的案例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 制定适应产业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围绕新的战略,必须有相应的品牌战略(广告运动)相配合,而要使经营战略指引下的品牌战略获得全胜,一定要有巨大的魄力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这是对企业经营者魄力和信息的一种考验。

2、坚决贯彻体育营销,使体育运动的赞助成为品牌发展的主线

三星电子在营销推广上最具特色的就是其体育营销的策略。与赞助其他活动相比,赞助体育能够使品牌得到更大的关注,因为:首先,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一直是全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所共通的爱好。第二,由于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第三,商业的介入使得体育比赛日趋增多,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大大提高,因此人们对赞助商没有对广告商的反感和抵触,宣传品牌的效果较佳。第四,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对体育的争相报道,电视转播又使观看这些体育比赛变得轻而易举,赞助商的暴露频次增高,宣传信息的到达率也得到了提升。

三星赞助体育主要是通过赞助体育运动来实现的。

1986年赞助汉城亚运会;1988年,三星开始首次赞助奥运会,成为冬季奥运会在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世界级伙伴,三星为冬奥会提供了14000件通信设备。

1990年赞助北京亚运会;1994年赞助广岛亚运会;1996年赞助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展示会;1998年赞助曼谷亚运会;1998年赞助长野冬季奥运会。

2000年,三星成为悉尼夏季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三星电子共投入了2亿1000万美元。从1999年9月到2000年10月,三星在全球40个国家启动和开展其奥林匹克营销项目。

2002年赞助盐城冬季奥运会和2002年斧山亚运会;2003年赞助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4年赞助雅典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三星赞助奥运会与其品牌特性的塑造是互动的。如其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名为“相约奥林匹克”的运动员活动中心,利用三星尖端的通信产品和因特网、卫星及无线技术为运动员提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的场所。

另外,三星还推出了“共享三星快乐时刻”的特别服务,即三星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最新的三星手机,他们可以给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家人和朋友打3分钟的免费电话来分享他们的奥运经历和感受。

三星正是通过体育营销,从另一个侧面向全世界消费者灌输了其品牌的内涵,赢得了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好感和信任。

3、社会营销,提升企业好感度

作为一个亚洲品牌,三星非常重视社会营销。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三星对开展社会活动的关注度。1999年,三星用于社会活动的开销是0.327亿美元,这相当于三星年度税后利润的29%。2000年,三星此项的费用超过1亿美元。

三星成立了三星文化财团,赞助了韩国几个资金困难而陷入危机的大学,三星还设立了三星奖学金,建造了湖岩美术馆。三星还积极投资媒体,先后办起了汉城广播电台、东洋电视台、《中央日报》社。作为三星全球社会公益活动的一部分,三星从1996年起就开始赞助诺贝尔基金会。

三星的品牌扩张之路,其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一些方面,但总体归纳起来,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示,我认为那就是:

经营战略指导下的品牌战略的成功,且这种品牌战略始终如一的用体育营销这根主线来贯穿。

篇9

前些天看“超级女声”的比赛,中间插播了大约22个广告,广告插播时间之长,足以让我这样的营销广告人也有些厌烦。但厌烦归厌烦,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还是不得不将这些广告记住了,特别是步步高和OPPO的广告,由于播放次数最多、位置最好,所以记得也就更清楚。

以电视为代表,传统广告传播的核心,是依靠占据节目空隙的最佳位置,同时一次次重复,让观众不得不记住来达到传播效果的。这就像吃饭时,在我们的饭碗里放进了一块石头,它和饭菜没什么实际关系,硬生生放在碗里,不接受也得接受――总不能每次放广告都去上厕所或者换台吧。

但是想象一下,当电视也彻底网络化时,会有什么情况呢?一是大多数节目都可以点播了,并不是在这个时间非看这个节目不可(除非特别热门的直播节目),二是会出现专门剔除广告的软件,在数字网络电视最发达的美国,已经出现了这种防广告软件,可以随心所欲地安装。

这就意味着:那块饭碗里的石头,你可以拿掉。这可是颠覆营销传播生态的变化,将彻底改变业界的传播模式!

当我们无法在碗里放石头时,未来的营销,就不得不变成像盐这样的东西,和媒体内容生动地融合在一起,让它娱乐化、互动化、主动化――你总得在饭菜里放些盐吧。

在未来,各种媒体都会视频化

我们要面临的,是一个泛视频化的媒体未来。未来不会有电子媒体、流媒体、纸质媒体的明显区别,只有无数的终端: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办公室终端、餐厅终端、洗手间终端等等。每个终端都将是影音化的,报纸和杂志(电子纸)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看电视,游戏机可以看电视……

“视频+内容+搜索”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最关键部分,全球风险基金对互联网和媒体的投资,大部分也都聚集在这里――据最保守的估计,过去一年中至少有30亿美元投放在这里,这还只是中国部分。

相应地,全球的新营销也正在朝着“盐”的方向发展。

走向未来的营销案例,及其成败得失

我们不妨看看已经实施的一些著名案例;从全球到中国:

・在节目中冠名和渗透:将石头伪装成盐

这当中最著名的案例首推“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其他还有青岛啤酒及纽曼数码赞助“梦想中国”,莱卡与雪碧赞助“我型我秀”等。

蒙牛酸酸乳和“超女”的合作,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盐”,其形式只是将蒙牛酸酸乳和“超女”的标志完全合在一起,不断重复和强调:从电视荧幕的右下角,到节目的背景板、活动的各种现场,以及在3位评委面前放上一系列酸酸乳产品。再有,就是占据最好的广告插播位置。

这块石头做得很像盐,至少在看节目时观众的感觉如此。但是,蒙牛酸酸乳没有能力渗透到观众主动的部分,如网上无数的“超女”话题区等,所以本质上是石头而不是盐,

这种模式的弱点,是难以保证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够和节目内容长期走下去。从市场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尽管蒙牛酸酸乳通过“超女”取得了知名度和销售额的极大增长,但并不能使酸酸乳的品牌特性真正长久树立起来。所以,2006年蒙牛酸酸乳的宣传,已经在尝试更加“盐”化,例如推出“真我新声代”的娱乐主题、在网上建立自己的“超女训练营”等,但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缺陷,是要求品牌特性能够充分结合节目特点。同样是赞助,青岛啤酒和纽曼数码与“梦想中国”就结合得不很贴切。

另外,赞助品牌也会对节目造成相当影响。例如莱卡,是一个立足高端人群的品牌,这其实造成了“我型我秀”给人曲高和寡的不利印象,这也是导致“我型我秀”全面被“超女”超越,只能成为少数人节目的原因之一。

・植入式广告和事件营销:一半是石头,一半是盐

中国最著名的植入式广告出现在冯小刚的电影中,特别是《手机》,摩托罗拉和中国移动都实现了很成功的植入。此外,《天下无贼》与淘宝网的合作也颇为成功。

百度的植入式广告既省钱又高效,它在全国最重要的几十家报纸和杂志上,在重要新闻的后面,加上――句“百度――下X X X,有X X X个结果”,非常实在地让百度搜索深入到各种资讯当中。

蒙牛和伊利在营销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蒙牛特别善于和主张做事件营销,其每一次提升,都伴随着一次极为成功的事件营销,如“神五”、“神六”上天和“超女”;而伊利则更喜欢用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达到目标,当然,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伊利开始有所不同。

事件营销是营销“盐”化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而且中国企业做事件营销普遍强于国际企业,特别是在抓住热点进行炒作上尤胜一筹。在日益数字化的今天,事件营销也变得越来越倚重网络,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事件营销正在全面向数字化的娱乐营销发展,即使再严肃的事件,都会在营销传播过程中变得娱乐化起来。

・营销就是做节目:真正的盐

这两年的代表案例,一个是2005年INTEL的《科技一家人》,一个是2006年出现的《百事世界挑战赛》,再就是雅虎搜星。

INTEL的《科技一家人》是非常纯粹的“盐”。INTEL根据其数字家庭的品牌战略,与央视合作制作了一组电视剧,描写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如何使用电脑及网络的故事,同时又根据剧情,让其主角们摄制了一系列广告。

但是,这一极富前瞻性的营销活动,效果并不算成功,无论节目收视率、新闻报道情况、网上搜索的结果等,反应相当低。原因很简单,就是节目受欢迎程度不够。所以,将品牌营销完全内容化,风险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在当前,效果未必比插播在热门节目中的“石头”更好。

《百事世界挑战赛》是一个全球性营销活动,在2006世界杯开赛前,百事在全球11个国家各选两名青少年,组队到巴西、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等地,每到一站请一位顶级巨星,如罗纳尔迪尼奥、贝克汉姆等,进行挑战赛。

在中国,百事动用了跨媒体的力量,包括每周在CCTV2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在互联网上选择了网易,在手机网上选择了3G门户,以及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路演海选等。除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和专题报道外,还动用了论坛、博客、视频下载等一系列的形式。

这一活动的效果不错,但是门槛太高了,目前中国第一流的品牌

也未必有实力做到。

雅虎搜星,应该是2006年中国品牌营销极具野心之作:给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三位大导演各1000万元人民币拍广告小电影,从央视招标时段到全国户外媒体的广告大覆盖,与浙江卫视合作从网上到电视举行选秀节目,大量的新闻报道……雅虎中国可谓铆足了劲。

实际效果怎么样呢?目前只能给它50分,而且这个分数主要还是靠三位大导演的声势,以及巨额资金及广告投入,形成了活动的高知名度(可惜雅虎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知名度)。

从互动和参与性来看,雅虎中国的努力效果并不好:网上论坛反应不够热烈:网上选秀一开始很热,但到后面选手只剩下几个人时就已经变冷,与浙江卫视合作的节目收视率很低。最后,就要看三位大导演能否拍出高流传性的广告小电影了。

这一活动的问题是,虽然在形式上抓住了数字娱乐营销的所有要点,但是在内容把握上,明显和当前的娱乐主流脱节。这两年,是草根和民间娱乐大放异彩的两年,从胡戈的“馒头”到郭德纲异军突起,再到“超女”、芙蓉姐姐、天仙MM乃至刀郎等,无一不是草根文化崛起的结果,而非精英文化的刻意所为。

做娱乐营销的关键,在于能把握住时代主流的趋势,或者跟随,或者成功颠覆,而雅虎搜星却没能跳出高高在上的心态,所以效果堪忧。此外,究竟雅虎中国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塑造什么样的品牌差异化,也的确不甚了了。

・广告就是小电影:超越盐,变成娱乐美食

这一方式的成功代表,在中国有百度的广告小电影和可口可乐的电影化广告,在国外有宝马汽车的广告电影等,都实现了非常成功的病毒营销,主动下载者动辄千万。 失败的案例则多得多,包括冯小刚为某手机品牌做的广告化电影《手机2》,很遗憾我也没记住那个品牌的名字,还有大量其他的网络电影、手机电影。

这两年拍摄的有商业目的的小电影不少,为什么大部分都无法真正流传起来,甚至无声无息就过去了?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性和病毒营销本身是矛盾的,人们本来就不愿意主动传播有商业目的的东西。

病毒营销最剧烈的,都是非商业性甚至反商业性的,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虐猫录像等。即使是胡戈去制作商业化的东西时,其效果与“馒头”相比也差之甚远。

百度的系列小电影《唐伯虎篇》及《孟姜女篇》,其扩散能力主要取决于三点:首先是创意不仅新鲜,而且切中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其次是抓住了百度上市这一最佳时机;最后是充分结合了百度和GOOGLE的关系这一最微妙的话题。难得的是这三点同时实现,所以才能实现零成本传播而又达到数千万人的深度传播。

可口可乐的电影化广告,则动用了最强大的明星阵容,包括刘翔、潘玮柏、SHE等,发动了最强大的广告加网络立体宣传攻势,再加上这一形式之前在中国还没有人做过,因此才比较成功。最显著的效果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它大大增加了可口可乐年轻和时尚化的感觉,而不再让百事可乐一家独占。

可口可乐明显是参照了宝马汽车广告电影的做法,那是4年前最著名的全球营销案例。宝马请了全球9大导演各拍摄一部10分钟左右的电影,由于邀请的都是像吴宇森、李安、RIDLEY SCOTT、GUY RICHIE这样的顶级导演,形式又前所未有,所以在当年引起了极大轰动,下载量迅速突破2000万人次。后来在中国,丰田威驰请张艺谋导演了一部广告小电影,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能成功实现强大病毒营销的广告小电影,确实非常难得,而且难以复制,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创意的新意、炒作的话题、对流行趋势的把握,一个都不能少。

・营销的社区化:另一种形式的盐

现在,首先“吃螃蟹”的不是产品类品牌,而是资讯类品牌,特别是节目。像“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赢在中国”等一系列节目,都专门在大型网络社区中进行专区推广,甚至是排他性的。

CCTV2的大型节目“赢在中国”和雅虎的合作中,网络社区是一个关键部分,另一个大型社区西祠胡同,由于和“梦想中国”签署了专门协议,因此只开设了“梦想中国”专区而没有“超女”专区,这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从趋势看,未来所有重大的营销活动,除了传统的广告形式和公关路演外,一定会选择某个大型网络社区开辟专区,设置专门的博客。网络社区营销,将是主动式营销的主要载体之一,因为所有观察者都发现,“超女”的成功,至少有30%的原因应归结于社区的火爆。但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有能力形成热烈的社区反应,这反过来会影响活动策划者的思路:究竟什么样的营销活动,才能激发消费者的主动反应?

・把营销做成互动游戏:让消费者主动放盐

将营销内容做成互动游戏,是一种比较有效而且是长期有效的做法,风险较低,至少对传播到的对象能形成非常深度的传播,

这方面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推出的汉堡王《小鸡侍者》互动电影,它在两年前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在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人扮成的小鸡,它的动作完全取决于你,每个人可以输入不同的字,而这只实拍的人扮小鸡可以根据输入的字,做出相应不同的动作。这一极为新颖的体验吸引上千万人去尝试,也使汉堡王推出的鸡肉汉堡迅速声名大震,带动了极为强劲的销售。

其他互动甚至主动式营销的例子还有,一个女孩对着罗技的QuickCam摄像头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摄像头自带的软件,为面部更换多种面具效果;美国电影《婚礼傲客》推出时,影迷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到剧照上,然后运用各种技术使自己出现在影片中,将原来的电影宣传片改得面目全非,网民主动参与设计了20万个《婚礼做客》个人化互动广告,而且将自己设计的互动广告发给朋友。

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以互动和主动广告为中心的网站――Heavy.com。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显示,每月浏览该网站的用户数已超过1亿。该网站估计,今年将会有2亿美元进账。这家网站做的内容就是广告,但此广告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网络广告,而是一种娱乐化的新型广告。

Heavy.com的诀窍在于,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看广告。“我们要创造世界上最具娱乐性的、最富吸引力的数字媒体品牌。”Heavy.COm如是说。它向用户免费提供一些诙谐、搞笑的短片,在这些通常只有两三分钟,结合了音乐、游戏和动画的短片中,广告无处不在一用户每点击一个文件,每进入一个页面,都要观看广告,广告是如此地“明日张胆”,甚至结合到内容里面。但是,Heavy.com把这些广告处理得十分个性化,并不令人生厌。同时,它

还为商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广告,并将其无形地嵌入内容之中。观众已经不需要再区分广告与娱乐节目,它们都是那样新奇有趣。

在中国,一些播客网站已经开始进行类似的尝试,如土豆网和56.com,具体成果仍需观察。

・营销自助化:超越盐,变成自助餐

这种方式表现有很多种,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在MSN和QQ即时通讯上的运用方法。

在MSN和QQ上都有数据包服务,宜家家居、招商银行等都已经在这里做了数据包营销。用户可以下载并选择这些品牌提供的数据包,将即时通讯的界面换成有商业内容的界面,使用有商业信息的有趣卡通进行动态传情等。

某著名服装品牌,准备将自己嵌入到MSN的个人形象上。用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头像后,可以选择这个服装品牌最新款式的衣服进行打扮。这样,从用户自己到他的对话方,都收到了这个品牌最新款式的衣服……

另外一种应该叫企业秀,其实早已在手机上实施。中国移动推出的企业彩铃服务,就是一种主动广告:企业将自己的商业信息和品牌内容,做成一段音乐加旁白,作为电话铃声让员工使用,当有人拨打其电话时就能听到这种铃声。这种电话铃声服务,几乎适用于所有企业和品牌。

盐=数字娱乐蕾销

在未来,营销应该是“盐”,营销传播要想办法和媒体内容融为一体,变得必不可少,消费者才不会将其删掉或者无法删掉。

“盐”只是一种代称,囊括了林林总总的形式:有时候,营销会是“糖”,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娱乐,营销也会是“油、酱、醋、辣”,令媒体内容更有声有色,营销甚至直接就是消费者要获取的内容本身,是一种“补药”甚至“”……

这么多种“盐”的形式,归结为一点,就是数字娱乐营销。因为它们最重要的特性,莫过于娱乐――让消费者在娱乐中接受商业信息,并通过各种数字手段去传播扩大。

因此,数字娱乐营销是一种以品牌为根,以数字技术为茎,以娱乐或体验为枝叶的新营销体系,它会重新定义营销中社会、人,媒体的作用。

数字娱乐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只有它能形成共振和扩散,能够发展为跨终端、跨受众、跨越一切界限的超级传播,具有核能一般的力量。未来的营销如果不具备娱乐性和资讯价值,将不可能成功,而数字化将前所未有地渗透人营销、公关和广告中,正如之前成功地渗透入传媒一样。

未来营销的新思路

相对于传统营销,未来的新营销可以总结为三大新思路:

・分享优于灌输。营销应该变成体验的分享,这要求营销策划及内容向娱乐化发展。

・主动多过被动。让消费者主动靠近、接受和寻找营销内容。在未来,被动式广告的空间会小得多,局限在很有限的范围内。

・精准取代模糊。大部分传统营销,都是在模糊的揣测中实现的,所谓千人成本、效果达到的概率,其实都很含糊。但是数字技术革命后的媒体,精准达到每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族群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未来的营销,绝大多数都是数据库营销的一部分。

未来营销的基础:数据库

过去的数据库营销,实现方式很原始,主要依赖于销售产品或做活动时,让消费者填写个人资料登记在案,再依靠信函、电子邮件进行联系。这种方法速度慢,互动性差,最重要的是,不能有效地实时跟进用户的发展变化,也不能有效地对用户的各种动态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但是在未来,由于实现了网络统一,各种终端如手机,IPTV电视,电子纸等,都能做到实时演进的数据统计,因此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完善而丰富的数据库。而且,每一个数据库都能交互信息,这些数据库既存在于各个终端,又存在于各个企业中,充分地互联互通,使营销推广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准和互动。届时,每个企业既会建立起自己的用户数据库,又会借助媒体数据库寻找新的用户。

篇10

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出生率降低、电子书的冲击以及国民阅读量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1997年以来,日本出版业转入了长期的低迷。为了挣脱困境,21世纪初以来,日本出版业采取了多种方式自救,本文拟逐一解读日本出版业的这些自救形式及其成败缘由,以供国内出版业同行参考借鉴。

一、数字化转型

日本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以自救的不仅仅有出版社,还包括书店以及印刷企业等。

1.日本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

出版社转型最为典型的是2010年3月由朝日新闻出版社、学研社、讲谈社等31家日本出版社联合组建,以数字出版商务模型试行,以数字出版情报收集为目的的“日本电子书出版社协会”(EBPAJ)的成立。与此同时,2011年6月,软件银行创造社、主妇与生活社、三和书籍等八家出版社也联合成立了一家名为“Bookpub”的电子书店,书店将八家出版社精选的实体书数字化文本置于书店页面上,采用网络营销的形式,供读者在线购买。

然而,更多的日本出版社是通过建立网站而间接地参与转型的。据统计,目前日本有1500多家出版社拥有自建的销售网站。以角川书店为例,其专门开发出电子书网络销售平台“Book Walker”,主要提供角川出版实体书的PDF电子书下载和销售。由于这些网站更多地侧重于销售,因此,这1 500多家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并不那么令人激动。

2010年11月,日本ASCII综合研究所曾就日本国民的数字化阅读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在7 500名调查对象中,回答现在正在使用电子书的国民所占比例为10.2%,今后肯定会使用电子书的国民占3.5%,今后或许会使用电子书的国民占34.3%;而今后肯定不使用电子书的国民占17.9%,今后不打算使用电子书的国民占29.5%,另有4.5%的国民态度不清楚。①这也许就是日本出版社不急于向真正的电子出版转型的根本原因。

2.日本书店的数字化转型

日本的书店对于涉足数字化也不甚积极,其参与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纪伊国屋书店模式,另一种是三省堂书店模式。纪伊国屋书店模式起于2010年11月,书店专门设立了网络销售的网站——“纪伊国屋书店BookWeb”,负责统筹电子书的销售。三省堂书店的模式又称为“按需印刷”(Printing on Demand),模式源于美国的兰登书屋。三省堂书店从2010年秋起试行这一模式,主要的服务内容是向购书者提供外文版书籍及店内长期脱销的日文版书籍。书店在店堂内安装有印刷装订一体机,购书者在确定所需购买的书籍后,就可以在店堂内直接印刷装订。

3.日本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对于出版社及书店的被动转型,日本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华丽得多。日本印刷产业联合会网站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印刷企业中,已有54%的企业参与了数字出版业务,即将参与的企业占到27%,预定参与的企业占7.9%,三者合计为89.9%。调查结果还显示,在这些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对数字出版的必要性有了明确的认同。②2010年7月,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及日本电通集团三家行业巨头牵头,联合89家印刷及流通企业成立了“电子出版制作·流通协议会”,协会期望通过对日本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型及技术线路的设计,来积极应对数字时代的变迁。

日本印刷企业之所以如此积极求变,是与印刷市场的规模日趋萎缩相关联的。2010年,日本印刷市场规模为6万亿日元,与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的8.93万亿日元相比,市场规模缩小了约三分之一。而据全日本印刷业组合联合会的预测,今后10年,日本印刷产业规模还将会进一步缩水至3.8万亿~5.5万亿日元之间。

4.图书馆主导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日本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据日本图书馆协会统计,目前日本仅设置在都道府县的公共图书馆就有3 164所,此外还有1 613所大学图书馆,如果加上各种专业图书馆和特种图书馆,图书馆的总数应该在5 000所以上。

2009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长长尾真提出设想,由国会图书馆牵头设立一个非营利的第三方机构“电子出版物流通中心”,主要负责经由网络的图书的著作权分配问题。其方式是由国会图书馆将藏书的电子数据无偿提供给“电子出版物流通中心”,再由该中心以收费方式发送销售给使用者,随后将征收到的电子书下载费(每本书收费120~200日元)分配给著作权人。③

作为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共藏有650万册图书。目前,国会图书馆已经将1945年前出版的100余万册书籍制作成电子书。2011年,日本政府又向国会图书馆拨款127亿日元,计划将1968年前出版的90万册藏书也都制作成电子书,并逐步向公众开放。

长尾真的设想,得到了日本传统出版社以及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回应。拥有462家会员单位的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与日本文艺家协会率先上书国会图书馆,表示赞同这一构想。2010年3月,日本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及经济产业省又联合组织了一场高规格的“电子、网络社会出版物利用恳谈会”,从政策层面对此构想展开研讨。会后,经济产业省还专门成立了“出版市场电子化研究委员会”,以推动此构想的实施。

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日本全社会如火如荼地响应长尾真号召的同时,2010年2月,拥有152家会员单位的日本电子书出版协会(JEPA)却上书国会图书馆,希望国会图书馆在免费发送电子书时能够将出版社正在销售的书籍区分开来,在出版社销售期限内不向公众开放;同时也希望将出版社与作者同意免费开放的书籍区分开来,前者由出版社自行发送,而后者才由国会图书馆发送。④

电子书出版协会的上书显而易见地表露出了该协会会员们的焦虑,他们一方面欢呼数字化的进程,因为这有助于库藏书籍的销售;而另一方面,它们也在担心由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主导的数字化之路会侵犯出版社的著作权,同时也担心在数字化时代可能被边缘化,于是,坚持著作权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

二、新销售渠道的尝试

长期以来,日本的图书销售方式是固定价格销售的“再贩制”。在“再贩制”的实施过程中,日本出版业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利润分配结构,即每赚取1元钱,出版社得0.70元,图书批发公司得0.08元,而书店得0.22元。⑤

不过,对出版社而言,“再贩制”虽然能够保证出版社的利润,但是,它允许书店将销售不出去的图书退还给出版社,这也给出版社带来了图书退货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于是,近两年来,日本出版业,包括出版社、图书批发公司及书店在内,在开始尝试新销售手段的同时,也加大了寻找新销售渠道的力度。

新销售手段的尝试,是指以宝岛社为龙头于2005~2010年间所推行的以“买书刊赠礼品”为代表的营销活动。这一活动是由宝岛社出资在书店的大堂内设置“宝岛社书店”专柜,由专门人员在现场制作并销售与宝岛社的品牌包及品牌化妆品有相同包装元素的书籍。在这里,宝岛社所营销的已不再是图书等商品,而是品牌。据说自2005年至今,宝岛社所营销的各类品牌包及品牌化妆品有200余种,与这些品牌包及品牌化妆品同期销售的书及刊物多达2500万册。⑥

此外,拓展新销售渠道的典型事例还有日本两大图书批发公司“东贩”与“日贩”网络销售系统的建立。两家公司建立了各自的销售网站,在网络上直接销售图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书店零售的依赖,由此动摇了日本出版业“再贩制”的基础。

现阶段,日本出版业最为成功的销售渠道拓展案例,应该是日本著书贩促中心所实施的FAX DM对店直接系统。该著书贩促中心收集了日本全国1 6785家书店以及3 026家图书馆的传真号码,并将这些号码与系统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向书店及图书馆推销作品。从FAX DM的实际效果来看,最好的成绩是发1 500份传真,得到638家书店的回应,卖书10 842册;最差的结果是发3 000份传真,得到13家书店的回应,卖书124册;而在这份总成绩单中,共发出113 806份传真,得到7 143家书店的回应,卖书达61 319册。⑦也就是说,每发2份传真,就能卖出1本书。考虑在日本每发1张传真的成本只要4.2日元,因此可以说,这一渠道的销售成效还是十分明显的。

三、自费出版与作家“养成”

从21世纪初开始,有相当一些日本出版社引进了自费出版项目,进而形成了自费出版的风潮。2005年,日本国会图书馆馆藏的自费图书还只有2 274种,到了2007年,以自费出版而著称的新风舍高调出场,全社一年出版的自费图书就达2 788种,超过了日本历年自费出版图书的总和。然而,由于自费出版的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稿件质量难以保证,加之成本所限,其制作也比较粗糙,在一般的情况下很难进入书店销售。

就作者而言,虽然是自费出版,但也都希望自己的书能够上架销售。所以,新风舍等出版社在进行自费出版的营业时,往往抓住作者这一心理,以图书会在各大书店销售为诱饵来吸引作者。日本滋贺大学教授吉田龙惠在与新风舍签约时,对方承诺在新书出版后,会在日本800家书店内上架销售,而吉田龙惠最终查实的结果是仅有3家书店销售。为此,深感受骗的吉田龙惠于2007年7月以新风舍在自费出版过程中欺诈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讼。这场诉讼最终导致了新风舍的破产,同时也给自费出版这种模式抹上了阴影。

在自费之外,也有一些日本的中小出版社及书店开始将“作家养成”作为出版社的长期战略。为此,它们建立了出版社或书店直营的“作家养成班”,由出版社资深编辑及出版社旗下的名作家出面开设讲座,为出版社的将来储备后备人才。

在所有这些“作家养成班”中,最为成功的应该是由日本Libro东池袋书店与Appleseed经纪公司合办的“作家养成讲座”。据称,它们合办的第一期讲座于2007年6月起开办,共招收12名学员。截至2008年年底,这12名学员的作品全数都在包括宝岛社、光文社、钻石社这样的出版社出版了。⑧此后,“作家养成讲座”就年复一年地持续至今。

由此可见,从自费出版到作家养成,日本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新出路的寻找。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费出版显然是失败了,至于作家养成,虽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在整体上因为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所以还很难给予很高的评价。

四、结论

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日本出版社、书店的态度显得比较消极,日本的印刷企业则要积极主动得多,89.9%的印刷企业已经参与或准备参与数字出版,这一数据足以表明印刷企业的态度。

由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主导的数字化之路,对出版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电子化进程有助于出版社库藏书籍的销售;而另一方面,数字化之路也会侵犯出版社的著作权。自费出版及作家养成也是日本出版业寻找的新出路。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费出版并没能够取得成功,作家养成,也还需要时间才能够得到验证。

新销售渠道的尝试,无疑是日本出版业自我拯救的一个亮点。在这里,尤其是宝岛社所行的“买书刊赠礼品”活动,将书籍的销售与出版社的品牌创建相结合,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而日本著书贩促中心所实施的FAX DM对店直接系统,在证明电子书时代信息选择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出版物阅读分层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在经济持续低迷、出生率降低、电子书的冲击以及国民阅读量的减少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日本出版业界有所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日本出版业的前途依然坎坷。

(作者系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注释:

① 广田埝.これだけは知っておけ!日本の电子书籍事情[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