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网络教育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

篇1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有人将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

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化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与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三部分。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高尚的专业情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包括理想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也就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界会议上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职前培养应该与在职培训密切结合,建立一种视职前学习和在职培训为连续统一的师范教育和培训系统,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要求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已经显示出经常化、制度化、学习内容系列化、进修高学位化的趋势。英国规定,所有的任职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培训。日本的培训教师的途径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目的是改善高校教师的培训。而高校教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高校教师培训教师工作的挑战

首先,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还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知识积累和传播速度的明显加快,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在师范教育期间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在担任教师职务以前所学的知识仅占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知识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终生学习与职业培训,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视野,适应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能与角色、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品德、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自觉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还要有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献身学术的兴趣、愿望的艺术。这些对师范教育,特别是职后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对上海地区高校基础课的教师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0%左右的教师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这是对我们教师培训工作的挑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只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队伍,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人才。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大力培训教师,激发他们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以满足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最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改革开放虽然使广大的高校教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强化了效益观念,但有一部分教师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职业信念动摇了,师德水准也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甚至有个别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这些都需要我们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面临艰巨任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的负担在加重,包括教师队伍的质量等。教师的教学质量来源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工作。面对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培训,接受再教育、再学习,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教师培训的理念。高校教师的培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进步,更要关注教师的人格进步。培训工作者要城心诚意地、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培训的管理与服务。

2、高校教师培训的形式。高校教师培训,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从专业型培训向学术研究型培训的转变。

3、高校教师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充分改变传统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是更多的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影响,有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篇2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校园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能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高校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去。当前,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都在自行探索,培训的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与效果也参差不齐,并在培训的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教育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结构和教育技术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具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有的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计算机技术,掌握也更快,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特别是有些老教师,由于思维定型,很难接受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二)普遍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对教育技术接触不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高学历、高职称始终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成就的象征.因此,教师们自我支配的时间多用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不知道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高校教师应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高等学校普通专业教师,即非教育技术专业出身.只具有很少的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类培训的教师。第二类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平衡这些差异,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而且需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真正适合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网络化方式,不仅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而且有利于适应当代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笔者选择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示范。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导教师可将培训的课程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设置,按照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等。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与自己相同层次需求的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该层次的测试与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

二)完整的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指导教师、受训教师的网络管理。就指导教师而言,该平台的一门课程中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以添加若干名课程的辅助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培训课程中不同的内容的管理与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对于受训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受训教师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一组受训教师的情况趋于相似,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指导。

篇3

一、当前网络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理论。

1.混淆网络课程的概念。将网络课程与网络教材等同,认为将教学中应用的教材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成为“网络课程”了;将“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等同起来,认为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件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成为“网络课程”了。

2.网络课程的定位和基本要求尚不够清楚。一门成熟的网络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这要求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有相应的衔接,同时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内容和学习过程的主要要求。定位和使用对象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各异,势必使学习者在使用不同的网络课程时产生学习的困难,在今后的推广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

(二)教学内容。

1.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忽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但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应用还是很少,虽然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有诸如课程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涉及教学设计的东西,但多半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设计,设计者更多地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开发。

2.教学设计仍强调“教”,忽视学习的个性化。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没有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问题解决等。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3.课程的内容和素材不便更新和维护。没有维护功能的网络课程是一个“死”的网络课程,课程中的内容如果要修改或添加,必须经过专业的开发人员使用专门的软件,教师不能或很难对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很明显,没有维护功能的网络课程不利于内容的充实和更新。

4.自主学习资源不足。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大特色,但目前多数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了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特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提供了网上图书馆和资源链接,但基本上没有基于课程的。

(三)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不强。现在的很多网络课程,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包括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但在设计中却没有注重交互性。现在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有的只是学习者和计算机(教学软件)之间的交互,而很少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互。因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很难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

(四)管理机制。对学生开放学习的监督程度不够,网络课程在关于督促学生课后学习的力度上不够。通过记录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方面的设计大部分网络课程没有太重视,导致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五)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置不合理,学生容易迷航。部分网络课程所用字体的字号过小,行距过密,不利于学生长时间在计算机上学习。另外,界面的布局过于繁琐,导致学生到了一个页面之后常常不知道应该继续做什么,即干扰信息太多,不利手学生自学和教师对网络课程的管理。

二、引发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思考

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个平台,将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力争给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环境。

(一)关于基础理论。课件是指专门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帮助教师和学习者使用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网络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而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课程与课件的出发点不同,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课程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但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人共事。课件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课程的很多内涵,如社会需求分析、课程规划等。而这些缺失在教学中不能显现出来,因此也造成了这两种概念的混淆。

(二)关于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许多特性,如跨越时空的开放性、多点对多点的交互共享性、教与学时空分离等特性。因此,在利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开发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涵及作用。既要重视学习需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也要注重基于网络的学习情境创设和教与学策略的设计,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资源对“学”而非对“教”的支持作用。对前者的设计主要保证其教学性的实现。

(三)关于网络课程的交互性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灵活多样的互动环境。学习是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有效交互中进行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优质的网络课程应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而这种学习环境必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的。良好的互动环境将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能增强其认知主体的作用。综合运用BBS、E.mail、在线测试、实时讨论、聊天室、常见问题解答库(FAQ)等多种方式,同时还要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如BBS中与课程内容匹配的专题讨论专区等),以便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学习。

2.提供及时反馈。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提供学习兴趣,延长注意保持的时间,并能不断增强求知欲。学习反馈具有三个含义,一是学习系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适当给予学习者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包括学习者目前正在做什么、处于什么位置或者一些适当的提示信息等。二是网络课程的各学习模块中要有及时的反馈系统,学习者能方便地在网络课程中进行自我练习、自我评价,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如指导性意见、学习建议和要求、适时的强化信息等。在强化反馈中通常以激励性的正反馈为主,过多的负反馈有可能会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反馈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导教师和其他学习同伴的评价信息,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都是反馈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都是反馈信息的接收者。

(四)关于管理机制。平时作业和小组学习是实行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能否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是监控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实行形成性评价、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业可分自测练习和评阅作业、书面作业与网上作业、课堂作业和阶段作业等多种形式。教师不仅批阅作业对错,而且要写出具体的批阅意见,并且坚持及时反馈、双向交互。组织灵活方便的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学习,其中多见于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开展协同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传递教学信息、传递学习资料,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释疑惑、互帮互助,这些都有助于克服远程教育中师生异地而带来的困难,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环节。

篇4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成立的网络学校,高校网络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另一类则是商业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公司,这类网络教育没有向学员提供学历证书的资质,但它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在教学技术方面有较大优势。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高校网络教育列为全国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加快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学员的需求,教育部制订了相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国家也对卫星电视进行网络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网络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育平台;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新的教育软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发相应程度的教育视频和学习软件;最后,由教育部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网络视频和远程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科目,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对所选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此外通过网络教育所使用的远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这些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在这种可以自主选择科目,而且可以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师资源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辅导,即使在课后请老师进行家教,也只适合少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无法广泛施行。而网络教育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学生有了学习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面临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等方式请教老师,而老师因不必在每个班进行讲课,这样就可以留出大量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的精力损耗,并且实现了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扩大受教育范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增添谋生本领,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可能需要,但却没有这种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而高校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教育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视频,并且可以在相应的论坛网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可以不分教师、学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区差异,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同时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个教育过程,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案、考查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针对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既方便了学员学习,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以其巨大的教育优势,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偏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所以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远地方由于网络线路还未构建,不能接收网络信号,或是学员与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及时交流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锋”,凭借其互联网、计算机的优势,为人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仅方便了学习,还降低了学习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我国开展的高校网络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员所接受认同。高校网络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篇5

0 引言

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2]

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平台,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加速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1 研究背景和信息化现状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实施有效的综合业务管理、品牌形象展示、高效信息沟通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化手段。

当今时代,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进程不仅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水平,而且还直接标志了该国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毫无例外的加入到数字化办公的行列中来。

信息化手段的产生,打破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当面临诸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等问题时,相当于在解决“如何宣传自己;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如何降低运营成本”的命题。

1.2 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注册学生近百万,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试点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个别试点高校严重违规办学,影响了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秩序。[3]

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教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

教育部2010年工作重点中曾谈到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出台,配套政策逐渐明晰,对于建设人才的培训需求日益高涨。

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2.1 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如何依托数字平台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综合业务管理成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好管理平台成为树立自我品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办学成本、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的潮流引导了新的宣传、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宣传自我,更多的在于展示学校产教研学的综合实力与高效的标准化办公流程——这不仅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相一致,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相一致;信息化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创造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展示高校自我创新的教学管理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方式;信息化可以在许多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公共信息共享,有效降低办学成本,同时也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保密性和有效性(访问权限和加密技术作为技术保障)。信息化在“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中,将自身高度和视角提升到全球范围内,有利于紧跟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和展示自我科研实力;信息化可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除了可以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查阅外,还可以激励教师相互学习不断进取,达到“共享优秀成果,改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扩大科研规模,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

3 信息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商标”,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根据学校业务的特殊性,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需求要求和预期目标。

3.1 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的定位、优势和特色,以及在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在第一阶段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为:

1)明确市场需求,立足外延内涵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中长期规划角度出发,审时度势,寻找国家所需、社会所急的需求,结合我校优势学科特色,构建与之匹配的教学信息化平台,使之符合现代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的需要。

2)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开发优质的课程群。教学资源的研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在打造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具有符合现代化教学特征的课程群。

3)建立研发团队,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过多依赖兼职教师本人,继续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项目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关键,这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的组建机制。这方面可借鉴马里兰大学学院(UMUC)的项目研发模式。首先学科专家设计出课程大纲(包括学习目的、主题、达标要求等),课程大纲被学校核准后,由学科专家和继续教育项目协调人、课程设计专家共同创建课程框架。然后由授课教师根据这个课程框架,个性化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4]

4)重视课程群平台的系统性。从平台初步建设的角度出发,此处的系统性目前可定认为:

① 课程群的相互支撑,防止出现信息孤岛。[5]

②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使用网站制作工具做出静态页面,应该提供非计算机人员进行数据更新的功能。

③ 数字平台具有弹性和可塑性,以应对未来若干年内课程群的扩充、相互支撑和新增数据存储。

④ 从传播途径上,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的电子媒介作为载体,在各种可用设备上展示信息。

5)采用适合时展趋势的交互方式。根据时展的趋势,选取符合现今时代的主流交互方式,不但便于教学,而且便于学员日常工作中自学。

6)对已有资源的逐步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从语法和语义上可能会出现与系统整合的兼容性问题。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分批次、有步骤的将原有系统整合到平台中。

7)对系统运行环境的选型。选择适当的系统运行环境,考虑到软、硬件的各种兼容性因素,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特点,为系统做好运行环境的支撑。[4]

3.2 信息化建设要求

1)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它是对学习环境的信息化的要求,像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等,必须具有足够的硬件设备。

2)教师的信息化与学生的信息化

教师、学生甚至生活中的人们信息化的能力,不但要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而且还要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能力。

3)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4)展示学校的实力

除了美丽的校园建设,招生的简介,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还需要利用好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教学管理,准确的信息,师生教学中的交流平台,教师内部的交流平台搭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建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培训的效率和高校培训权威形象的宣传。我校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上已经落后于政府,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平台对接也成为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平台建设步骤和目标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业务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学院从1988年开始承担陕西省建设系统员的培训工作,二十二年来共累计培训近3万人。近几年又承接了注册监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面对如此大量的培训人员数量,为了便于信息、综合管理和教学活动,无论是学员获取有效信息还是教学需要,数字化平台的需求孕育而生。对于我校继续培训信息化建设来说,应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首先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有效对数量庞大的学员群体进行信息、教学通知、资料下载、考试通知、国家政策的宣传。其次针对我校已有课程和优质课件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制定出中长期课件发展规划。再次,通过之前的系统使用和资源整合,提出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需求,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和扩展各种电子资源,并且制定适合市场需求、教学需要的中长期平台信息更新计划。

初期建设,通过立足我校品味建设需求的分析,找出提高信息传播和信息收集的效率、准确的教学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上论证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办学效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而且为塑造华清品牌提供有力支持。

4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

对于构建数字平台来说,它集成了当前流行的技术以达到满足不同方式和途径的信息交互.对于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考察,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

4.1 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流行大型网络运行服务器中,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分为windows、linux、unix三大类产品。从多年来实际经验角度考察,以linux/uni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不但有较高的系统稳定性、并发性、数据安全性和运算负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优秀的网络性能,为下一步海量数据量处理的集群应用做准备。[6]

4.2 软件系统架构

现今流行的软件系统架构为B/S模型;软件制作框架可采用Thinkphp、SSH等软件框架;部署模式可采用站群系统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平台的使用带来了良好的软件运行效率,同时将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特性融入到平台中。对于中长期系统建设来说,尤其要重视SOA技术的使用。[7]

4.3 数据存储

数字平台运行后,体现其价值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系统内在的信息(数据)价值。面对海量信息(数据),需要考虑存储产品的可靠性和存储系统的运行效率。就目前流行的产品而言,mssqlserver,orcacle,mysql都是不错的选择。由于考虑到运行成本和数据的可迁移性,对于数字平台初步建设阶段,可以选择mysql作为数据存储容器。等到平台初见规模且对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提高时,可将数据迁移至mssqlserver,orcacle产品中。(注: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保障数据迁移的实现)

4.4 开发语言

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主要是JAVA,C#,PHP,c/c++,vb等。诸多开发语言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市场领域,借鉴大型运营商的经验和实际工作的经验,JAVA和PHP可作为候选开发语言;JAVA和PHP语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跨平台性,既可以不加修改的运行在windows、linux、unix平台上;借助操作系统平台的良好特性JAVA和PHP可以表现出其卓越的特性。

4.5 富客户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

富客户端技术利用具有很强交互性的富客户端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该技术尤其对于网络教学及信息共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网上在线学习、无纸化办公、电子简报等应用)。

4.6 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就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信号将信息传输到该设备上,并且将信息还原展示的电子元器件,目前广为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是具体的产品。对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良好支持,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趋势。

4.7 容灾备份

“设备有价,数据无价”,这个流传在信息产业内的信条证明了数据的价值所在。电子元器件虽有其先进性,其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异常断电、设备故障、磁头老化、黑客攻击等问题威胁着数据的安全性,容灾备份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对数据产生危害的事件发生后,我们能将数据还原到正常的时间点上。这个技术能较为有效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5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等院校的应用中,它不仅体现了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的技术实力和水平,还为展示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和教科研水平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无纸化办公的便捷,其优势更多的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学校的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及时有效,权责分明,安全可靠,数字办公,透明高效”。

随着教育部支持的力度和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必将迎来信息化数字平台建设的。

参考文献:

[1]曹卫真、王卫东,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第21卷.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阎桂芝、王爱梅,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S1期.

篇6

一、民航培训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货邮运输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5.6%、14.1%和12.9%。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597架,是2005年的1.85倍。航空机队规模不断翻番、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技术,高风险等特殊性,都要求相关人员的增加,工作量的增加,专业技能及管理知识的提升。而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民航“十二五”期间技术岗位培训总需求应达到50万人次以上。[2]《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要求统筹推进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航业人才队伍。我国民航远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管理、民航运输、空中交通服务以及空港安全检查专业等紧缺专门人才。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远程教育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可能由于民航业教育培训的内外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协调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使民航教育培训,特别是岗位培训、新技术新项目的及时转化等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远程培训系统普遍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源短缺,供需比例严重失调,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培训系统性科学合理性不够等问题,甚至出现培训的短期化、福利化倾向、敷衍了事等情况,导致培训效果严重下降。[2]

二、民航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是民航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相比,民航业具有高新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高风险等特点,且具有国际性、行业系统性极强和安全生产运行要求高等特性。对此,民航总局始终在寻求多种培训模式在实际中的开发与运用,远程网络教育既可保证授课质量,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可打破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建立开放型教育的新方式,将允许根据每位员工个人的爱好倾向、所需和时间上的便利而得到教育与培训,故引进远程网络教育试在必行。

2.确定教育培训目标定位与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1)突出民航特色的远程网络教育体系。民航远程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硬件及软件设备的建设,各级单位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从根上认识人力资源提高的重要性,加大计算机的采购以及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各航空公司、航空培训基地、员工宿舍的远程教育网络,从而迈出实践“科教兴业”战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步。软件建设包括教育队伍及相应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一线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及干部队伍。培养一批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网络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为远程教育提供人力保障,确保民航重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民航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建立与重点网络高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高校网络学院学习资源,如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国外著名期刊收录数据库。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高科技学习载体,搭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学习通道,促使现代化远程教育落到实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联合民航院校和重点培训基地的力量,建设民航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基本形成覆盖民航行业的开放教育网络系统。

(2)突出特色,加强培训创新,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学习与实践、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激发受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开发新课程,推广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重点是突出民航本身所特有的优势与特色。有优势,有特色,就有了发展的生命力,持久发展的动力。面向民航从业人员和各类在职人员,为民航行业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逐步建立起以民航机务、空管、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机场运行为主要业务领域的民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网络教育基地,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飞行、空管、签派、航空器维修等执照培训大纲,保证民航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各行业务的发展保持同步更新,紧跟欧美发达国家民航各专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新观念,推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同时不断吸取一线职员在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总结,推广那些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成本,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按专业细化,授课内容和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一项新技术的宣讲,将新技术出现的背景、发展过程、具体应用情况、缺陷、未来发展方向等用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方式表现出来,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与接受,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且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帮助。教学设计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课程,设计岗位资格认证培训课程,设计适应员工职业发展培训需要的课程,确保每名员工找到主动想学的东西;应用体验、见习、实践采用渐进的课程设计方式,制订和规范特有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大纲,完善有关培训课程及教材。例如为配合民航员工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教育中心可自编教材《民航机务实习》、《空管实习》、《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机场运行机械基础》放到相关网站上。员工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随时学习,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将理论用于实践,同时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准确性,不仅提升员工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员工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效能。

(3)民航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完善民航行业培训机构。国内民航体系的民航管理局、航空公司、空管局和机场四个重要部分中的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均有其共性,如各系统均配置劳动人事管理、地勤、安保、通讯导航、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机务等专业人员。所以形成以“总局统领全局、各个航空公司、空管局和机场协作、具体的培训中心管理具体实施,面向全行员工、多方协作、共求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充分行使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职能使民航教育培训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重点建设面向全行业的远程网络培训基地和相关网络建设;支持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批针对民航飞行、机务、运输、机场等重要岗位,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远程网络培训机构。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网络教学课程的实施概况

以扬州大学教育信息化为个案,截至2000年,扬州大学的八个校区都拥有千兆主干网,每个用户可独享百兆桌面带宽,信息点遍布所有建筑的每个房间。目前,在图书馆、教学楼、大型活动场所还可以享受无线网络,师生皆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视频直播和开展网上互动。而软件平台的设计开放必须建立在对学校作整体的、科学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用户的全面需求,以人为本、方便适用。2005年前,学校主要为广大教师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器空间,学生主要通过在线浏览教学网页或者下载教学课件学习,借助电子邮件和网上留言互动。2008年,根据网络课堂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和多方调研,扬大从浙江大学天空教室、毕波平台、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梯、安博中选择了清华教育在线为网络教学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整合了网络教学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学习资源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等。

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开展网络互动学习的课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现代教学设计的利器,既减轻了老师在软件上投入的负担,又进一步深化了师生互动和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其主要涉及教师备课、教学、辅导以及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现交互式授课、个性化学习、作业批阅、辅导答疑、讨论交流和教学评价等功能。

硬件建设就像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而软件平台好比是高速路上行驶的“车”,那么资源就被称为“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实现三者的合力最大化,即要保证路是高速的、车的性能是稳定的,货物美、丰富且价廉。扬州大学现有7个校区,且学科门类全,优势学科集中在文、理、农和生命学科,因此在网络课程建设上没有统一要求一个标准,本着“学科多元自主开发为主,共建共享发展为辅”,“大平台、分学科、保特色”,有计划地建设资源库。目前,网络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0%,其中自主开发国家精品课程14门、校级精品课程近百门、有1800多门课程在线运行。每个课程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讲稿、网络课件、作业习题等,这些网络课程基本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课程资源可以放置自主空间也可以统一在学校本科教学网,但必须无缝整合。资源建设中为避免出现课本“搬家”,对网络课程资源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视觉化资源,如:实验视频、授课视频、虚拟现实以及案例视频学习资源,这些视觉化资源也作为评价优秀网络课程的一个要件。

应用程度是检验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指标,实施网络教学课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而教师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热情,对网络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教育改革的挑战。从学校和教师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自2002年开始,扬州大学对全校教师进行了6轮培训(按学科、年龄、计算机应用水平),采用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网络学习、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对所有教师开展了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制作技术、平台软件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个模块内容的培训,还引导教师学会建立QQ群、飞信、E-mail、博客(微博)等工具交流和探讨。通过培训,教师们在教学中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尝到了甜头,加上学校的政策引导,那么全面推动学校的网络教学课程自然水到渠成。

2 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与不足

(1)规划缺乏系统化,上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导致网络课程教育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一个拥有7个校区、27个学院、涵盖11大学科门类、110多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全面系统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需要各学院多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配合与实施。由于学科特点明显,对网络课程教育开展的标准是什么、网络课程建设在整个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如何建设以及怎样建设都缺乏完善统一的科学设计。在学校网络教育课程开展状况调查问卷中反映:90%左右的课程基本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课程建设,75%左右的课程基本发挥了建设目标,学生的满意率在85%左右。

(2)重硬轻软,应用层次不高 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重硬轻软,应用层次有待提高”,扬州大学和很多高校都同样经历。学校软件建设上滞后了硬件近5年,在2007年全部引进清华教育在线平台后,才真正实现“软硬兼施”。近几年,学校每年在硬件投入上还在不断加大,但在配套软件建设、技术应用和教师培训等投入仍重视不足。同时,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评机制。

(3)资源建设是弱项,学科与课程整合度有待提高,精品课程比例少。网络教育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延伸。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不能“课本搬家”,而是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库。资源的建设也是渐进的,不断丰富与更新的。但大部分的专业教育资源建设任务落在教师身上,对于45岁以上的教师仅提供一般的培训难以从根本上改观,或者有些是直接交给技术人员,又往往是一次性的,不仅更新少而且还存在教与学的脱节。目前,扬州大学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大都建立在教学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其中都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人员的参与。据调查,网上运行的60%的课程存在学习资源内容上缺乏深度、精品特色资源匮乏、学科特色不明显。

(4)教师的网络教学技术应用不能与时俱进,热情难以维持。网络教学课程的蓬勃发展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师生实时延时深度互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学人员仍简易使用PPT的现象相对普遍,加上由于缺乏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少教师又不愿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学习,从而跟不上信息化条件下的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3 网络教学课程的优化策略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重视系统建设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决策者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决策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扬州大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实行以点带面,重点学科率先实施,35岁以下青年教师率先推进 “两个率先” 的做法,建立教育信息化分步建设分层实施的方案,避免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加强每一门课程的监控与管理。

首先学校出台了鼓励实施网络教育课程的政策,对每一门建设课程予以资助,并将其纳入学校各级的教改课题,从而激励了一部门教师率先进行网络教育课程的信心。其次,学校利用讲座和网络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培训,使得各级领导和教职人员全面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与丰富内涵。第三,在课程建设中利用QQ群,有教育技术学院老师和教务处教育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共同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防止出现建设的“误区”,避免了建设中的“盲区”。

3.2 实施政策引导,通过评估促开展

学校将网络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奖的必要条件。每两年开展一次评估,对于运行效果处在学校前15%的课程进行奖励,对评估优秀的网络教育课程给予资助,并从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3.3 为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扬大开展了以学科群共建网络教育课程,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技术应用联合

一个教师的网络教育经验是有限的。在学科群内建立交流、协作的平台,取长补短,有利于制作出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学科群内知识的共通性,按照内容模块进行系统化建设。特别是,按照使用过程中反馈意见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持续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促进课程精品化。目前,扬州大学在外国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生命科学实验教育、医学生技能教育等学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形成了针对性强的专业培养模式。

3.4 推进教师信息化工程,开展精品课程示范引导

第一,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跳出来,哪些是需要课堂中重点讲解的,哪些是更适合网络学习的,教师应能从信息的观点对知识的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第二,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要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能力,学会多种素材的数字化处理;学会迅速在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筛选所需信息,并能进行有效的吸收、开发与重组。当然还需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开发强交互性的学习资源等。第三,重视精品课程示范引导,保证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效益。在研究性教学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教授观摩课中,将每年学生网络课程评教前15%的教师,按学科门类进行示范推广,让教师观摩精品课程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4 结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既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很多仍在探索与尝试之中。只有不断总结,多方借鉴其他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注重信息资源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不断优化网络教育课程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员和教师、学员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学员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受教育者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由于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学员,其在档案管理方面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远程教育教学现况

远程教育:遥距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

从狭义上来看,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开发、设计、制作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在所有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又是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所以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目前远程教育基本上有如下几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与现有教学模式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种是面授和网络教学结合的模式另一种是师生在时空上分离、完全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光盘授课的模式。完全分离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网络教育,而是网络自学。

为及尽快提高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将2003年定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年”。教育部有关领导已经明确指出教学质量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前进的最大障碍,认为应该“逐步建立校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规范管理,加强资源共享和质量控制”,这正是目前网络学院建设非常缺乏的一个体系和质量标准。教育部已经在着手制定网络教育的办学教学标准,提高办学门槛,加大对各高校网络学院的质量检查,如组织专家对网络学院的专业、课程进行认证,对师资、教学设施、多媒体课件建设以及设立的校外教学点进行评价,定期抽查网络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对无法达标的网络学院取消办学资格等。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由于其兴起时间较短,在学员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是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

三是档案管理模式陈旧,高校远程教育学员档案管理基本上还采用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

四是档案管理队伍薄弱。

二、建立高校远程教育学员档案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学员档案内容。

高校远程教育学员档案应包括学校对学员的考察、录用、培养、教育和学员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既要涵盖学员素质的全貌,也要体现当代高校学员的时代风貌。学员素质档案内容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员人事档案,一类是素质拓展档案。另外,在形式上,学员档案应包括文字档案与电子档案。学员档案还应该按专业、类别分层次建档,有学科、年级等集体档案,也有学员个人档案。学员档案个体化与集体化的相互转变,使学员档案呈主体型、多边型、多角型展现在管理者和学员的面前,为促进学习、研究教学、搞好管理提供便捷。

(二)建立远程教育学员档案数据库。

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网络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数字化档案馆―个重要步骤,也为其它门类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建立学员档案数据库能提高学员档案的管理效率、检索速度和查准率,沿用传统的手工目录查询学员的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履行职责、保护历史资料、保守机密、周到服务。在业务素质方面,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及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员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应熟悉并掌握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等专业知识,随着电子文件等多种新型载体的大量出现,要掌握计算机、光盘存储、缩微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使学员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

三、远教队伍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

当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特别是各个站点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并且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远程教育的分散性与由此带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的管理难度较大,即使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也未必能胜任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岗位。因为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与传统的面授教育都很不相同。

远程教育的学生主体是在职人员。由于平常自主学习,学生与班主任、站点管理人员很少见面,所以在班集体的形成、缴费、发教材、论文的提交、面授辅导的组织、各种数据资料的汇总上报等方面常受分散性、不稳定性的影响,而很难按时落到实处,有的站点甚至每学期的学费都不能按时收齐。这些管理上的难度,就要求班主任与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水平、较强的责任心、较好的工作作风。一句话,要求管理者具备专门的技能。

远程教育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与国外相比,我国远教起步晚,缺乏经验,其管理队伍也大多是临时拼凑,尤其是各站点管理人员的成分、学历参差不齐,许多人缺乏对远程教育的对象、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各站点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方法也不甚相同,很多站点由于没有正式编制,即使是正规高校的网院,管理人员的编制也很少,只在需要时从社会上临时招聘,因此造成管理队伍来源的多元化,管理上的非专业化,思想素质上差异化,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造成这支队伍的管理水平不到位,相对稳定性较差。有的网院由于部门及办事人员频繁变动,致使下属站点对口管理出现混乱,甚至出现脱节现象。

我国目前有六十多所远教试点高校网院,拥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三千多个学习中心(站点)以及数万管理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支队伍的水平、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远教的质量。所以,远教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应该刻不容缓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职能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势所必然的。有专家预言,未来五年远教发展需要的十三类人才中,包括教学教务、学习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者。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没有一个比较成形的体系,甚至很多人连要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意识都没有。

四、远程教育促进档案教育和谐发展

篇9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联盟”(2009年12月建立)融合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53所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的高等教育系统资源,建立起“社会化公共教育资源体系”,这是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推出的新型教育模式。网络远程教育要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我国网络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服务作用,其发展与影响将形成未来全民教育培训的热点态势。网络教育信誉、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学改革与研究也是多年的热点问题,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对提高网教质量和水平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有关“网络教学及技术支持”部分资料(2005―2010)的搜集与调查,在国外专家多种理论的指导与影响下,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也推出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及技术支持模式,在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出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与完善。

网络教学对于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成为热门话题。为促进网络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教学模式的研发与探讨在不断的探索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推出体现着科学发展观在教学领域的指导作用,其可以完善教学理论,也可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网络教学水平的提升。自网络教育开展以来,国内外的网络教育家提出多种教学及技术支持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教与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与理论”、“ACTION模式”、“教学工程”等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理论与实践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种模式深入研究都要有理论的支持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在国外理论的指导或影响下,我国网络教学形成多样化的模式,主要有讲授型模式、协作型模式、自主型模式、探索型模式等。

一、网络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展现教学主题的意义,验证理论,完善理论,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范式。

网络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既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又有网络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模式特点,以下为各种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1.“教与学”理论与实践

(1)“教与学”理论

奥苏贝尔的“教与学”理论有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其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理论,主要探讨学习过程和认知因素,以及情感因素等。

(2)我国“教师导学”理论与实践

我国“教师导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的导学作用》、《突出能力教学和个别化导学的“五段合一”课程教学模式》、《沧州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基于问题的导学”教学模式》、《远程教学的“导练”教学模式》、《远程教育教师网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模式的实践探索》等。

“教与学”理论与“教师导学”理论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称为讲授型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中心(主导)的特点。这种模式仍保持着传统授课模式,在电大系统网络课程中也采用讲授型模式,即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依据资料调查,在教师导学实践中,有54%的学生采用当面向教师咨询,40%的学生选择面授,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网络教学影响依然很大。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实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模式分为探究类、对话类、综合类三种类型,每个类别的教学模式都涉及其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探究类教学模式属于情境教学模式等内容,涉及技术支持有超文本和超媒体、图表、动画技术、数字音频与视频、独立的教学模块等。学生通过掌握技术提升网络学习的能力。

(2)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

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有《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

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为网络学生建立的学习环境,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教学模式、学习资源、教学管理等服务。学生有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才能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如教学网站、网络课件、文字教材、论坛与聊天室、发帖、电子邮件与个人信箱等。“以学生为中心”也需要教师的导学作用,在课程、实践及技术等方面更需要给学生以帮助。

3.“学习理论―参与理论”与实践

(1)“学习理论―参与理论”

美国的格雷格・柯瑟林提出:“学习理论―参与理论:作为一名优秀的网络教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积极参与,以使学生同样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中。”在网络教学中师生的交互和参与方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师生的交互能力,通过交流互助达到学习的目的,倡导协作精神。

(2)我国互动协作理论与实践

我国互动协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运用互动教学 创造互动课堂》、《开放教育三环节――要素交互教学模式》、《再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策略研究》、《网络环境下“开放英语”课程师生交互问题调查及分析》、《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习理论―参与理论”都属于协作型模式,也称为互动式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指导学生的互动特点。这种模式被认为是在网络教育中积极倡导的重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公认可行的几种授课方式,如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授课、教师与学生小组授课、学生与学生相互协作的交流学习,现已形成网络教育的常规教学模式。依据资料调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好,而学生小组学习仅占26%,研究者认为在学习小组的学生组合上应更加科学些,以提高学生的互动兴趣。

二、教学及技术支持理论与实践

1.“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模式”理论与实践

(1)“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模式”

托尼・贝茨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活跃在世界远程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远程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S”模式,其中“教与学”分析了技术媒体与学习类型及相应教学形式的关系。“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模式”,其中A为“技术可行性与方便性”,N为“技术新颖性”,T为“教与学”。他分析了技术媒体与学习类型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关系,认为不同技术支持下的知识能力,在支持着成人的学习能力。新技术对于开发新课程不仅能降低成本,还会激发教师利用新技术的热情,帮助学习者建立独立学习的信心,也将影响或改变高等教育的形式。这种模式重视技术的应用,在新技术的开发中既得到知识,又顾及学生的经济效益。

(2)我国“自主学习”与“技术支持”理论与实践

我国的“自主学习”与“技术支持”理论与实践有《关于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试论远程教育下的自主学习及特点》、《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在网络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探究》、《关于应用播客构建个体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思考》等。

独立学习模式、自我学习模式也称为体验型模式,具有展现学生独立学习而产生的能动性的特点。网教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不仅仅自己体验学习课程的一面,还体验了网络环境与技术的各种运行系统,就是说要一边学专业知识,一边学各种技术,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学课程。

2.“教学工程”的研发

(1)“教学工程”理论

加拿大的G・怕凯特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工程》进行了十多年的专门研究,教学工程定义为用来支持学习系统的分析、创建、开发和传输的计划方法(开发学习系统的系统),其整合了教学设计、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的概念、过程和原则。主要研究内容:学习对象的分类、知识建模工具、学习系统设计平台等,“教学工程”的提出与研究,可视为网络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好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推出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不断推出新的网络教学模式,现已发展到4.0版本,形成理论到实践的一整套体系。这个系统的研发说明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网络教学中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及技术支持模式和知识管理系统,以提高教学质量。

(2)我国有关教学技术的研发

我国有关教学技术的研发成果不少,但是专门的“教学工程”系统建设还需完善,对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发还需深入研讨。理论与实践研究有《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开放教育环境下成人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等。

三、新技术支持下我国探索性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

国外网络教育比我国开展的早些,有较成熟的理论和管理研究,我国在学习国外理论的同时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理论,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也要探索出自己的学术理论,更好地为我国网络教育服务,为培养高层次的实用人才而做好学术科研工作。

1.我国探索式理论与实践

在网络与多媒体不断推出新的技术的环境中,我国网络教学也推出了一些有探索性的教学与技术支持模式。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如“多元化指导型”、“导练”、“理论实践一体化”、“一主一辅一补充”、“双主三环四结合”、“四过程”、“五段合一”、“三层次、全程化”及“要素交互”等。

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网络教育提出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多元指导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五年的探索中摸索出来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研发是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模式理论的完善,并有新的探索,其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实施的学习主体、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及指导与反馈形式等多元化实践来构建学习过程,而形成多元指导型教学模式。其对河北省网络教学有着决定性的积极与实践意义。

2.网络教学重视实践活动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我国两大网络教育系统都建立了层层教学管理中心,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系统建立的基层单位为“校外学习中心”,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立的基层单位为“省级、地市级、县级”等教学点,网络教学模式虽然在虚拟的环境中展开,但对于各层次教学点的管理还保留一些面授的指导与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网络教学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是课堂知识教学的延伸,是网络教学模式的一部分。有的活动在网络中进行,有的活动在实践中实施,但实践的环节不能缺少。

网院教师要在网络知识的运用上高于网络成人学生的能力,这就靠教学模式的展现。每位教师都要在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然后逐步学习探索其他的教学模式,这对于熟练运用网络教学方面的操作技术系统很有帮助。网络教学改变了人们学习的传统模式,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研发成为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既是不断地探索的网络教学空间,又是不断地开发网络教学的空间,在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共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丁新.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傅钢善,马红亮编著.网络远程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7.12.

[3]高波,冯鸿滔.河北电大开放教育省级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多元化指导型教学模式.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优秀科研成果汇编(2004―2005年度)(内部资料)[M].2006.2.

[4]地丽热巴・克依木.网络教育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篇10

随着中国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教育支出在居民生活开支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世界各国的经验相似,这是两个刺激教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外因素。其中,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更是迅速,其细分市场及培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教育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应用。远程教育管理理念可以借鉴CRM理论,即从改善学生关系的思路出发对远程教育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与学生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

1、远程教育系统CRM的概念与特点

远程教育业CRM系统是专家基于对中国远程教育行业管理的深刻理解,并结合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而推出的远程教育行业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远程教育行业CRM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远程教育业CRM以学员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围绕招生管理、教务管理等管理流程,对培训机构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管理;

(2)远程教育业CRM可以帮助教育单位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远程教育业CRM既支持初创型单校模式,也能充分满足多地区集团化业务管理,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一个可根据未来发展随需应变的管理平台。

2、远程教育系统引入CRM的意义

在远程教育业中,学员是网校生存的基础,如何扩大学员规模、提高学员的满意度是网校学员管理的核心。因此,远程教育单位可以应用CRM理念来调整和规范学员管理,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学员管理水平。

学员参加网校学习,都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而网校是靠这些收入来获得利润,维持发展的。从商业角度看,网校是一个商业机构,而每一个学员就是其客户。学员的流失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就意味着商业利益的减少。因此,重视学员在网校中的地位,从学员角度着想为学员提供服务,将能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高学员的满意度,从而预防和减少学员的流失。

在实行网络远程教育的高校中,有些高校是自己成立远程网络教育学院直接进行教学与管理工作,有的高校是由其继续教育部门把具体的教学等工作委托给专业的远程教育网络公司进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CRM角度看,都可以把“教、“学”双方关系视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每个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的学员都可以视做公司的一个客户。运用CRM的管理理念来对网络远程教育学员进行管理,提高学员继续留在网校学习的“忠诚度”,可以有效减少学员的流失,同时,又能赢得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潜在学员,提高网校的竞争力,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CRM系统在远程教育业中的作用

3.1学员管理

通过CRM系统,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活动、咨询报名、课程咨询、活动预约、预约来访、咨询回访、试课等流程,管理从潜在学员到签订合同的整个流程;同时可以通过系统合同功能支持单类型及多类型合同,并可以按课时、班级单独或组合销售;再次CRM系统具有业务自动分配功能,可根据地域、课程类型等条件自动将潜在学员分配给相应人员或部门。CRM系统的活动历史记录模块,能够查看、记录有关学员、顾问/报名专员的咨询报名整体过程,包括电话、拜访、传真、短信和邮件等方式,可以方便地查看跟踪记录信息,提高了学员回访和跟踪的效率;CRM系统还具有角色功能,可标识每个人的组长和主管,指定学员所有者,所有员工及其上级领导均可看到并编辑各自的学员,其他人则无法看到或无权编辑。

3.2课程管理

引入CRM系统后,纷繁复杂的排课系统就变得简单易用,可以设定教师、教室、课程等班级基本要素,支持大小班、VIP等多种开班及教学模式,快速创建或复制课程表,更提供课程表汇总和冲突检测功能;引入CRM系统后,当学员人数达标或开课日期临近时,系统会自动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室做好开课准备,配置相应资源,实施班级运营。课时结束时,则会自动通知相关部门重新配置资源,做好下一步工作准备。同时,学员可以转班、插班、休学、退学、续开新班等等,还可以变更相应课时及课时费;CRM系统平台支持还灵活、完备的权限设置,将所有人员按组织角色区分,每个人对应唯一的账户、权限简档,能够彻底实现任何形式的权限配置要求。

3.3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