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2: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统一、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体公民在国防政治、国防知识、国防形势、军事技术、国防技能等多方面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明确提出近55年,虽有所成却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据了解,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各高校国防教育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存在落实力度不强、检查措施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执行标准不统一、师资队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和设施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将很难应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局势,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问题迫在眉睫。
2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的途径分析
2.1 分别规范国家教育部门和国防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国防教育的宏观调控
国家教育部门应负责指导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施,培养师资力量,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对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进行灵活检查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高校国防教育教研室进行打分和定位,将经费划拨与评估结果挂钩,以此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推动国防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学校教学评估体系中增加国防教育内容,评估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国防教育体系,评估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人翁使命感。国防部门应负责教师的军事理论培训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教官和训练装备、训练场地等。
2.2 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和名称
当前,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文化艺术等内容已经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军训工作委员会”、“学生军训办公室”或“学生军训教研室”命名的学校国防教育机构不能准确反映其职能,作为历史产物的“学生军训工作”的说法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上述名称应分别改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生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学生国防教育教研室”,这种规范能充分体现国防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并有效促进其内涵建设。
为防止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只强调思想教育或只强调体育训练或等同于军事教学,规范组织机构应重点改革隶属关系模糊、分工不明等问题,把国防教育部门分别从各高校的人武部、学工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体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等不同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工作,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国防教育教研室、国防教育党支部等分支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2.3 规范并统一国防教育教材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教材,当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的国防教育教材不但造成重复性工作,其内容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挥。据初步统计,仅2003~2010年出版的有关“高校国防教育”的教程类图书就有40本之多,其名称各异,内容雷同,有待规范统一。如果组织相关人员共同编写几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配套教材供各级院校选择性应用,这样既能保障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又能保证高校国防教学的顺利实施。
2.4 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状况更糟,有些院校甚至由学工人员等担任军事理论教学,有些院校甚至不开军事理论课程,这种情况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远远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组建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努力做到定编定岗:一部分教师可以从高校内部产生,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国防教育专业水平的人员中选配。这部分教师重点负责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另一部分教师则从军事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产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培训进入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负责在集中军训课程中进行国防教育,军训课程管理参照军队管理安排。
2.5 规范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制度
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建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大学生必修课进入课堂,建立系统的国防知识、技能和情感觉悟培养体系,整合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配备有机组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是其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文件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的地位和职能,做到国防教育有教有研、科学发展。教研室要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手抓,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防理论学术研究活动,聘请国防教育专家到校做学术报告,深层次挖掘多种渠道为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77-01
汇编语言是高校计算机或者通信相关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汇编语言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是一种底层的面向硬件的语言,在实现效率、实时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汇编语言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计算机或者芯片的指令执行过程和命令实现方式,为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结合多年汇编语言的教学经验,对当前汇编语言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汇编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可理解性较差。相较于一些高级语言而言,汇编语言涉及更多的指令和伪指令,对于不同指令其语法规则都有所不同,代码中还包括许多机器指令代码或者变量地址等,这就造成汇编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可读性不强,使得学生对指令不易记忆,对程序不易理解。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由于汇编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且其编程对象为机器,故汇编语言对学生的硬件基础知识要求更为苛刻。同时汇编语言的指令式编码方式需要学生对指令进行思想抽象和分析,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学习态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吸收。此外,教学内容无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会让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感觉,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当前的理论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是传统教学,这就容易使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其在教学中不够注重学习的吸收能力,在规定课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四)教学侧重点有所欠缺,实践不足。汇编语言具有抽象、指令多、调试困难、可读性差等缺点,而教师的授课又侧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这种讲解上,导致无法突出教学实践性,学生学习不牢固等,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汇编语言教学效果的方法途径分析
(一)改革教学方式。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一门好的课程需要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汇编语言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和晦涩,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好教学的层次和方法,没有在理论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实例程序与学生共同探讨理论应用和程序实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帮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通过实例的完成为学生建立学习应用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加深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的作用及功能。例如在教授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堆栈时,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加深对不同存储读取方式以及不同堆栈的调用方式的区别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改变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由理论教学向方法教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汇编语言涉及非常多的寻址指令、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中断指令等。如果教师可以再将基本指令讲完后,结合不同的实践例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路设计和代码设计,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加深学生对指令和实现思路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教学的基础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效果展示出来。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传统的黑板板书与学生探讨也能发挥巨大的效果。因此好的课堂效果应该是一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这样能够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进行集合,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述寻址方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flas的形式将授课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对重点步骤和过程进行动态显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利用感官认识升华理性认识,对抽象内容进行实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大量展现,对每一部分的内容所分配的时间就会减少,控制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此时,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利用板书进行实例编写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帮助学生消化和讨论,还能够通过每一步的书写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路。
(四)加强实践培养。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大量的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但是实践不应该是流于形式性质的,而是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涉及的每节内容、每种方式中。好的实践培养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力。
三、总结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上述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表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现有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学好汇编语言这门晦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葛志辉,李陶深.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
[摘要]目的 为了使医学生掌握临床肿瘤学的相关知识,以5年制医学生为教学对象,探讨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从肿瘤对人类的危害、肿瘤的可防治性、肿瘤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如何认识肿瘤治疗新进展5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结果 通过探索,提出了5年制医学生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意义以及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结论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可为提高5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医学肿瘤学;教学
[ABSTRACT]ObjectiveTo enable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correlated knowledge on oncology,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n the subject were explored for five-year-schooling students. MethodsReform and exploration were carri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e. the hazard of tumor to mankind; tumor is preventable and treatable; the extensive relations between oncology and other courses of study;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umor; and new progress in tumor therapy. Re-sultsThrough the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ways of improving clinical oncology teaching for five-year-schooling medical students were suggested. ConclusionOur stud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linical ability fo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medical oncology; teaching
目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肿瘤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然而,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尚无肿瘤学的独立课程。医学上有关肿瘤的知识散布于病理学和临床教学内容中,缺乏系统性。我们希望开设“临床肿瘤学简明教程”课程,使同学们对肿瘤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明确各主要检查和治疗手段的优势和不足,掌握综合治疗的原则,为日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期和活动状态等情况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报告如下。
1 以肿瘤的危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肿瘤对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危害日趋显著。仅对我国而言,20世纪50年代初期,肿瘤仅处人群死亡原因的第9~10位;70年代调查资料显示,肿瘤已占我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而某些省市,如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及上海市人群肿瘤死亡已居各种死 因的首位。近年来,恶性肿瘤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肿瘤病人约有160万,每年死于肿瘤者约130万人,现肿瘤病人约200万人。大约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肿瘤[1]。鉴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有关肿瘤发病的新理论不断提出,日益丰富和深化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肿瘤的诊断治疗手段也有着日新月异的进步。2000年,美国三个权威性的学术单位提出:到2015年,肿瘤的发病率将下降25%,死亡率降低50%。无论是大量肿瘤病人的治疗还是未来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控制都需要医学生现在或将来的贡献与努力。通过向学生讲解肿瘤的危害性以及学习临床肿瘤学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临床肿瘤学的学习热情。
2 以肿瘤可防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不少人“谈癌色变”,将肿瘤与死亡等同起来。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而且通过改善环境因素等措施,肿瘤预防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北美的加拿大和 2期于洪升,赵淑芬,代爱国,等.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179美国,由于注意治理环境,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戒烟,癌症总的死亡率已经在下降。其中美国从1990~1997年癌症的死亡率以每年0.8%的速度下降,最近两年则以1.3%的速度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肿瘤有1/3是可以预防的,1/3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愈,另有1/3目前治疗困难需采用姑息性治疗[2]。从肿瘤的形成过程看,从各种致癌因素作用到癌变的发生,往往经历很长时期,而且是按一定的阶段性发展的。其自然历程(从发生到死亡)可以在三个主要环节被阻断,“防止”癌症从一个环节进展到下一个更严重的环节,这就是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指促进健康及减少危险因素,如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质量,保持良好心态,防治某些感染,避免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癌症普查和定期检查,警惕癌症信号,重视癌前病变,以提高治愈率。三级预防―― ―指治疗癌症病人,避免临床并发症及复发,加速身体康复,减少残废,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组织癌症康复会,保持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和定期复查。癌前病变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3]。医学家们预言,只要人类充分运用目前已经掌握的医疗、预防知识,认真施行三级预防措施,相信现有的90%的肿瘤都是能够预防的。用三级预防的作用向学生讲解肿瘤的可防治性,同时讲解这一天不可能自己来到,这需要社会加强医学知识教育,提高医生的肿瘤诊断能力才能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临床肿瘤学的学习积极性。
3 以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夯实学生临床肿瘤学学习的基础
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医学中诸多学科的进步,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和流行病学等,以上学科的发展对于揭示肿瘤的本质,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寻找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等,都是至关重要的[4]。因此,不断的温习和更新有关基础医学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临床肿瘤学尤为必要。临床肿瘤学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既密切,又相互交叉。由于全身除毛发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器官均可发生肿瘤[5]。许多肿瘤的临床症状需要 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的良性疾病鉴别诊断,而且许多肿瘤的最初发现是在这些临床科室,因而临床医学各学科均会涉及肿瘤的防治研究。近几年来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带动了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内镜提高了胃癌的诊断率,染色内镜的出现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了胃癌的5年生存率。因此,学习中应注意将“教程”中基本原则与临床各学科的肿瘤防治具体内容密切结合。
4 以肿瘤综合治疗原则指导临床肿瘤学的教学与实践
所谓肿瘤综合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6]。一个好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必须是能够延长病人的无瘤生存期,必须有尽量少的近、远期毒副作用,必须是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也必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疗原则。而肿瘤综合治疗原则重视病人身体和疾病两方面,并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它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不能像消灭某些传染病一样,找出肿瘤的特效病因治疗方法,因此,惟有合理而有计划地采用目前一切有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任何片面的强调某一种疗法,而排除其他有效方法的做法,对病人是有害的,也会妨碍临床肿瘤学的健康发展。同时,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要不断补充,例如:进入21世纪对循证医学、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更加重视,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更加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内涵。
5 以循证医学的概念建立学生对肿瘤治疗新进展的科学认识
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及防治的学科。肿瘤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每年有许多新进展,知识更新非常快。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如何认识及利用接踵而至的新知识、新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循证医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宝贵武器。循证医学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医学分支学科,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而科学性证据的获得有赖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是在重视个人(尤其是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的证据,以可靠性最高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7]。下述证据的可靠性依序递减:①荟萃分析:多中心设计好的随机对照研究。②单中心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③非随机对照研究。④无对照的回顾性分析。⑤个案报告及临床经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是获得可靠证据的最有效证据。循证医学的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的诊断治疗决策,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确定病人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文献检索,查找证据,科学地评价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7.
[2] 孙燕.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现状[M]//孙燕.内科肿瘤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9.
[3]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7.
[4] 万德森.临床肿瘤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1-5.
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全民国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辱,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通过国防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升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国防教育遇到的棘手问题,探索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思路与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为导向,结合军事理论和技能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一、整合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按照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要求,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成两个模块,即军事理论模块和军事技能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可以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1.国防理论知识模块。
国防教育理论模块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国防建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增强其国防观念;可以使其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可以使其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其了解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国防教育技能模块。
国防教育技能模块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其最核心的是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包括:掌握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进行实弹射击;了解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样式,掌握战术基本原则;了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集中军训和讲授来实施。
二、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
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防教育不同模块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不同,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采取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对于大一新生开设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了保证教学的延续性,除在第一学期集中军训时完成主要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外,在其他各学期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战争心理学、军事领导科学、军事信息技术、战伤救护等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比如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阅读国防科普读物和军事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定向越野比赛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既能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封闭式的课堂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
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教学学时短,而教学内容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了深化国防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手段,为学生打造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空间为开展国防教育拓宽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国防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防教学效果。
第一,促进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现军事课的在线授课、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减轻军事课教师的工作量,使军事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教学研究上去,从而提高军事课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提供的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源资料等还能提高学生们对军事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利用网络巩固军训成果。在国防教育网站上可以专为军事训练开设相应的频道,学生通过网站可以查询军训信息、军训常识等内容。还可以设置军训剪影、军训歌曲、军训简报、军训感悟等小栏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军训、回忆难忘的军训时光,为巩固军训成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利用网络建立互动交流平台,针对热点问题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将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及时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3.将国防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积极扶植建立相关学生社团。
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日活动,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国防教育中,通过积极扶植建立诸如“大学生军事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把国防教育和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因此,要开展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必须把扶持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好。
实践告诉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片面的教学环节,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育口径,才能真正实现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借助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国防教育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敏,汪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08,(22).
[2]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9).
[3]张红.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8- 01
有国必须有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难看出,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要,做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1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和国防技能等方面。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属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部分,国防技能属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部分。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学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和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1相互区别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将国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首先,就两者涉及的领域而言,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其次,就两者的教育目的而言,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高校国防教育只是高校所有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通过高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加强,国防知识得到丰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防教育是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
1.2相互联系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也就变得不完善。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越重视,人们越能认识到国防教育的独特性,国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更加重视国防教育,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2多和一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种实践有效。素质教育是一种理论,是一;国防教育是实践活动,是多。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有效,也对其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一关系是双向的多一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2]汪信砚.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J].新华文摘,2009,(18):38.
[3]冯石岗,等.把握人文学科特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和补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只有紧跟时展步伐,因事、因时、因势地不断探索新规律,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国防教育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高校国防教育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创新效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身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就是“中国国防”,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现状,树立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高校国防教育中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两部分,其中军事技能教育部分需要通过学生组成相应的团队来共同接受教育和评比,这种教育评比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过程中要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动员法》等法律法规,这也是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一部分。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国防教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通过对国防教育中的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这两门课的协同创新能够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高校要创新构建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从而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国防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依据参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有36学时的军事理论教学和不少于14天军事技能集中训练,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所采用的也是这种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但仅仅依靠这些课堂教学工作是很难保证国防教育的优质性和实效性,也难以使其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应创新构建 “五结合”模式的国防教育体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日常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军事训练和日常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国防教育的四大载体:军事理论必修课、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类选修课、日常国防教育活动。高校构建好国防教育体系后还要有合理的工作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防教育的各项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高校要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让国防教育对学生更具吸引力。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紧握时代脉搏,具有时代感和丰富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形势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要把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代耻辱史教育、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武器装备、器材操作、军事地形学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使其树立国防观念和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使国防教育活起来,推动国防教育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利用QQ、微信、短信等各类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的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国防教育版块和相关论坛,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国防教育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要把舆论宣传、思想引А⒒肪充秩尽⒒疃渗透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要善于创新话语体系,积极运用网络语言、群众语言、个性语言、新闻语言开展国防教育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按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这样才会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89-02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有着突出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工作步入经常化的轨道。然而,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现代战争的要求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缺失。
(一)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开展和加强国防教育。然而,与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相比,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某些高校未将国防教育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某些高校视军训为国防教育的唯一内容;某些学校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皆不尽如人意。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人财物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使许多高校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化,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和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国防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国防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明确的学科指导思想、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监管评价机制。然而,由于认识不足及制度建设的滞后,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以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等简单的、缺乏系统联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必要的学科研究、专业建设和长期规划,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影响国防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良性发展。
(三)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国防教育教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除部分重点院校有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外,其他高校基本是从学校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根本无法承担国防知识的传授及国防意识的培育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学的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处于低水平及无序的状态。
(四)国防教育手段单一,理念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仅限于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经年不变,形式生硬,效果不佳。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还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国防意识的培育缺乏国际视野和宏观眼光,未能从国际格局的转换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和文化安全的范围和角度去引导学生根据变化了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树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实现国防意识的真正增强。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国防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及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实呼唤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大胆改革,总结好经验,提炼新方法,采取新的对策,紧跟时代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开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
高等学校必须从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在高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举措。只有坚持和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防意识,认清发展变化的国防形势,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具有敏锐的视角、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勇于担当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心系国防,宣传国防,成为国防教育的带头人,这就会形成全社会的国防教育效应,为在全民中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1]。
(二)注重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全校教学计划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学分设置、考核办法,并作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实现与其他课程同样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约和保障国防教育教学的健康运行,“通过制度的引导,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实现国防教育军事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抓好国防教育教材的建设,形成紧跟形势、内容充实、体例新颖、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学科及国防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建立体现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必须在教育部军事课教学大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新军事革命、信息战及新安全观等内容。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品质。军事课教育还应根据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灵活地把视、听、说、讲有效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相互印证,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另外,要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根据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提问、讨论、演讲等互动方法,以问题为引导和线索,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国防思维和牢固的国防观念。
(四)加强师资建设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作好军事教师的选聘工作。“高校应在全面考核、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挑选合格的军事教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4]。其次,要健全示教、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和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教师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激发国防教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
(五)丰富教育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国防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因此,发掘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校的课堂讲授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好高校与当地军政机关、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共同育人的作用;要依托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利用特殊节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有选择的举行红歌会、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讲述革命故事、经典战役及英雄事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用通俗易懂,为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占领学生的文化娱乐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实现国防意识和国防思想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仕格.浅谈高校中如何开展国防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2000,(2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10—03
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也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时要求:“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决定》不仅明确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而且明确规定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教育目标。国家安全与国家、国家利益是国家权益的统一体。要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就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可见,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2 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
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我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