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2: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德育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德育教育

篇1

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要想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加强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少年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学生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趋于定型,然而他们的思想仍是动荡不安的,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而产生一些变化。因此,加强初中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帮助学生完成思想的转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此时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大,在这个时期加强德育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次,可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1.发挥典型作用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为学生树立楷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2)同龄人的典型示范,由于他们的年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相近,此类典型事例更能引发学生内心的向往,更具说服力,也更能促使学生去学习。

(3)选取的典型要真实可靠,可以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要保证事例的真实可靠,重在实事求是,对其高尚的一面要积极学习,对其消极的一面也要能够做到具体分析,避免盲目模仿。

2.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在情境中感染学生更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因此,创设良好的情节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加强校风建设。学校的整体面貌、管理方向、教学水平都可以通过校风反映出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学校对师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因此,加强校风建设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这样的氛围更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质。

(2)加强班风建设。班级是一个小集体,这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班风可以为学生品德的培养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3.生活实践,加强德育体验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如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一样,不能仅靠书本与说教,而是必须将德育与实践联系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促使学生内化成自身的行为。

篇2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中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比例增大。由于家长的宠溺,或者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上,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攀比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沉迷网络等。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的限制,无法正确恰当地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而相对于学生、家长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校的德育教育只重讲授,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呢?

二、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作用

什么是“三位一体”?――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共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如今网络发达,很多农村初中也能配备多媒体,这就给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学校或班级围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比如爱心教育,网络上往往有很多图片、文章、视频是关于贫困儿童、受灾群众和孤独老人的,能让学生看到身边真实的世界,产生心理共鸣。所谓心理共鸣,是运用心理学中“情感共鸣”的原则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服方法,就是要将学生心中隐藏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原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大有感触。另外,中央电视台的《身边的感动》节目也非常不错,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用身边“正能量”树立好榜样,感动学生,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德育教育不能只靠书面、口头的教育,更需要实际行动。社区德育有利于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改变封闭单一的德育模式,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受到更大的教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干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也学到了生活的本领。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1年开始进行社区实践教育的课题研究,其中一个实践基地就是本地敬老院。实验表明,经常参加敬老院活动的班级,比不参加此项活动的班级更富有爱心、同情心。在家能体谅父母,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外能主动捐款、捐衣物给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因此我们说,社区既是青少年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课堂。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表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国有数亿的农村家长,担负着千千万万未来栋梁的教育责任。但是,中国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在家庭教育上缺乏理性认识。孩子犯错,个别家长棍棒相加;有些家长则置之不理,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他们不用管。有些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导致孩子屡教不改,愈演愈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事实证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许多不良心理状态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学校是农村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它担负着联系家庭、社区二者关系的重担。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紧密联系家庭、社区,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维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加强中学德育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学校“唯分数论”,“以成绩论英雄”,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与德育教育失位有直接关系。如今年6月21日浙江一男童遭多名初中生囚禁暴打,6月22日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初中女生被羞辱等类似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网络,这些初中生在自身承受失足痛苦的同时,还给家人、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无疑,德育教育工作缺位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虽然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素质教育,但在现实课业、升学压力下,老师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是知识教育,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导致部分初中生拥有了知识,却弃掉了品行[1]。学校、家长包括社会对智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把德育教育上升到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度,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给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很大挑战。有些地方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和专职德育教育人员,在社会上没有形成重视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部分地区德育教育方法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教育目标停留在老路子中,不符合当前初中生发展实际。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教育对象往往只针对学生,当学生违纪时才与家长联系,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2]。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影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和敬业精神有无直接影响德育教育成功与否。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非常敬业,认真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很到位;反之,如果教师只是泛泛地空讲一些大道理,并多以训斥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地斥责学生,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德育教育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更谈不上发挥作用。教师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自己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德育教育切实发挥作用。

2.学生因素

德育教育实际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每一名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同学生在思想、性格上,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德育教育必然存在许多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这些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势必造成某些学生的反感,可能自身习惯导致他不能很好地遵守这个规章制度,给德育教育带来诸多麻烦。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有时过于简单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导致他们不理解学校和教师为什么以种种规章条例、制度规范束缚他们,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抵制心理,阻碍德育教育全面推行[3]。

3.学校因素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或者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文化课考试成绩。虽然现在都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往往牵制住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革。成绩差令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接受,政府不支持,学校的处境举步维艰,所以抓文化课成绩还是大多数学校主要的或唯一的工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不能全方面发展,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程度的削弱。教学研讨是学校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定期做的一项工作,现阶段很多学校教研内容很少与德育教育相关,都是一些学科教学上的交流和探讨。

三、解决初中德育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1.确立“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德育地位

学校要围绕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紧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发挥学校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4]。要用制度落实“以德为先、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德育职责,所有课程都发挥德育功能。

2.确立中学生德育教育新理念

教育引导中学生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上深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时代精神的提炼、城市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体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力营造“大德育”的育人氛围。在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强化专业教师的德育责任性,鼓励他们从本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健全的人格教育感召学生[5]。

3.建立完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化的德育方法

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具体来说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逐渐完善[6]。要实现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高尚品质、健康人格和高超能力,通过自身影响学生[7]。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室文化建设做到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发现美,参与到美好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在学校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美好和快乐,积极主动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福元.新时期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探索[J].中学时代,2014(04):206.

[2]迟希新.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J].中小学教育,2007(12):41-43.

[3]谢璐璐,邱佳佳.中学德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1-34.

[4]韩淑娟.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文教资料,2009,(20):125-126.

篇4

与既往教育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育实施,一定要充分结合各种背景、理念来完成,如果单纯实施理论上的教学,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果,还容易造成很大的阻碍,甚至是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城市化背景是不可转变的情况,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德育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方案,绝对不能单纯依靠主观想法来实施。

一、城市化对初中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城市化的价值观使得初中德育教育非正常化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其本质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个人的成长上得到较多的帮助,减少固有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塑造。但是在城市化的背景当中,很多地方都对经济过分的关注,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关注度并不高,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德育教育走向了错误的道路。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程中,各个区域学校都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理念上也得到了较大的革新,甚至是派遣学生、教师在城市参观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初中学生、教师,都特别的倾向于城市生活、教育等等,他们的这种心理上过分向往,导致自身的学习、工作等,都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更好体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国家的未来进步而言,并不是特别好的举措。其次,城市化背景当中,初中德育教育的某些手段、方法,表现的非常极端,甚至完全是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来完成,表面上能够对初中学生做出良好的规范、引导,可实际上造成的内心想法冲突是非常严重的,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二)农村教育脱离自然环境,更为商业化

以目前的初中德育教育来看,农村教育脱离了自然环境,在商业化的表现上较为显著。相对而言,这种现象的出现,代表着初中德育教育进入到了缓冲的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化背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强大背景,其是国家支持发展的路线,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初中德育教育也会因此遭受到较大的波及,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当中,必须要理性的面对商业化现象。例如,很多农村学校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持续建设。可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成为人才,或者是在城市中拥有体面工作后,很少会回到农村去支持建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人口外流不断严重,农村区域的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教育层面上过分的对城市内容进行依赖,自身的先天优势无法更好的发挥出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出现了较大的隐患。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奠基石”。而初中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中转站”,它对孩子的德育有着至关性的作用。就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初中学生年龄大概为13―16周岁,它正是还是成熟与懵懂相互碰撞的时期。因而,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日后的学习会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学校应该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使其在小学所学的知识有所近一步了解和灵活运用,除此之外,初中德育的好坏也影响着孩子高中的德育。根据我国的调查,部分孩子离开教育的“轨道”正是由初中毕业后开始。

三、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孤立性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施产生了孤立的情况。一般而言,初中德育教育的落实,必须要采用综合化的手段来完成,但是有些地方仅仅是采用了非常传统的方法来完成,这就导致日常的德育目标难以实现,最终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初中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完全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完成的,或者是对城市德育的教学经验完全照抄,在此种状况下,各个地方的教学趋向得不到良好的把控,而初中生本身又需要不断的发展,在教育矛盾的情况下,特别容易造成初中德育教育的恶行循环,甚至是出现强烈的矛盾,引起教育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其次,在孤立性的表现当中,城市化背景下的很多工作,都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对农村的关注度不高,以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表面化现象非常严重,无法按照最科学的手段来实施,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效率低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成长的速度上是非常快的,无论是身体成长还是心理成长,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进步。但是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其在效率方面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以至于很多德育内容、目标,都未得到良好的成绩。分析认为,初中德育教育的效率低问题,主要是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德育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书本上的内容来完成,伴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他们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开始降低,师生之间的德育观点,没有办法达到统一,甚至在的目标上也无法积极的实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第二,在实施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此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面也特别的不及时,即便是初中生出现了问题,依然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做出明确分析,也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意外状况,给国家教育敲响了警钟。

四、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拓宽各个学校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城市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既要对自身的优势充分了解,又必须在自身的不足上深入分析,应该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拓宽各个学校的沟通渠道、交流渠道,促使大家在讨论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现如今的城市化背景非常突出,很多学校都对城市著名院校过分的效仿,以至于初中德育教育走向了错误的道路。首先,各个学校在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将初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有效设定,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德育的目标和具体手段。但是,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要深入的沟通的,特别是校园暴力问题,各个院校应该理清自身的矛盾,从而加强内部的梳理和外部的防护保障,避免造成校园暴力继续恶化的现象。其次,在学校的交流渠道当中,必须要与教育部门,相关的机构深入的联系。例如,部分初中院校的德育教育没有良好开展,出现了女生早孕情况,这对于教育发展是非常恶劣的事件,必须坚决杜绝。要求学校将学生的信息与相关的医疗机构等共同联系起来,在政府的作用下,促使学校对学生有个透彻的了解,将多方面的问题有效防备。

(二)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城市化背景当中,初中德育教育想要在将来得到一个良好的成绩,必须在教育经费上不断的投入,这就需要政府层面不断的努力。从既往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充足,甚至是出现了的现象。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中,针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工作,必须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开展。第一,教育经费需要与投入的学校相互符合,不能再按照既往的两极化方向做出投入。第二,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重点的地方进行投入。例如,部分初中院校的基础设施不足,应该作为重点帮扶的对象,然后将经费做出合理的花销,持续的改善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向上级申请。第三,政府对于教育经费必须不断的分析,观察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投入,哪些地方需要缩减,这些都是要在日后工作中有效把控的。

总结

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开展中,整体上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未出现严重的缺失和不足。日后,应该在初中德育教育方面开展深入的拓展,在教育体系上积极的健全,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的对城市化背景积极的利用,而不是完全的顺应。

【参考文献】

[1]黄志明.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科技展望,2015(22):283

[2]罹吧,匡桂红.有关初中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周刊,2013(11):60

[3]王建媛,宋春光.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J].学周刊,2013(11):61

篇5

一、积极引入现代德育的教育理念

由于以往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新时代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现代初中教育中,要积极引入现代德育教育理念,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要积极发挥出来,现代德育教育要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保护起来,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发育与发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在学生个性发展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能力与素质。部分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但是很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出现依赖心理。严格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有时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指导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对待学生的失误给予严格认真又温柔的指教和鼓励,不能一味批评学生。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德育思想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强德育教育。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创新

现代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一种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教学工作顺利且有效地发展,同时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与沟通,通过和谐的沟通将问题很好地解决掉。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后,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更能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师生关系不仅是严厉的教学与被教学的关系,作为良好的指导者,还应当将师生关系当做朋友关系相处,有助于师生之间和平相处,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形象

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学习者,在任何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都应该注意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身作则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生长发育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建立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教师树立的良好榜样形象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形象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价值观,教师需要对自身形象进行维护。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时间自我思考与学习,学生通过自我决定提升自主思维能力,教师作为正面引导者,需要在各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在学习方面减轻学生负担,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通过榜样形象学习到正确的思想内容,充分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可逐步引导学生以老师为学习榜样,对自身不良生活及学习行为进行改善,确保德育教育真正贯等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加强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主要包括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个性发展和品德修养等,然后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法,例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鼓励、单独辅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有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对学生全面调查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记日记、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现状并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成长期遇到的困惑。同时,在有效交流沟通的情况下,更可以充分改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促使后续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

2.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属于班集体,使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秩序、为班级争取荣耀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公意识。例如可以采取值周班长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意识到维护班级秩序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文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多方面展现才艺,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现平台。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例如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叛逆的现象和逆反心理,班主任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学校和家长全面了解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4.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为了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例如,在教室角落里设计图书角,同学们通过交换图书、捐赠图书的形式丰富图书角内容,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还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各种励志短句、名人语录等,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奋发向上。同时,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促使德育教育环境得到改善。

5.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

篇6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一个怎样的人。而当前中学道德教育在我国却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忽视最基本的忽视日常行为教育,一味的“高空作业”;内容滞后,缺乏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囿于校园,无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缺乏人文关怀和实效性,盲目追求就业率等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失败。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须要开展全面而科学的德育教育活动,其次科学地评价德育教育方法的正确性,才能整体上完成对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评价。

一、开展全面而科学的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的日常运作离不开德育教育。制定德育规范,从校长、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到各年级主任、班主任,都有明确的德育目标,每年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总结和预布置,逐年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通过集体榜样来教育每个人――设立学生会和值日生制度,开展每个班级轮流值周等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对于品德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班会上给予表扬,并请其分享经验和方法,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违纪的学生,请值日学生和班级给出理由和证据,真实证明违纪情况,并请学生代表说明情况和处理办法。这些细节都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对学生放权意味着学生本身的充权。

科学的计划和具体的道德教育活动的安排,是实现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不仅是日常学习生活中放权给学生,在特殊的课程和安排上也要求学校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说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包括班级活动方案、主题班会、校运会活动方案等等;让学生自己编写思想品德考查试卷;开展读书会和班级讨论会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得到德育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塑造不一样的自己。其次,要合理设计全校性质的德育活动并每年举办,全面涵盖保持卫生、文明行为、环境保护、献爱心、爱国情怀等等德育相关的主题。在每年固定时间开展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德育教育系统化,还能让教师们从每年的变化中寻找变化和新的思路。

二、对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性

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评价是一种在可行性、过程、效果和客观性上有所要求的行为,这种评价具有实践上的指导价值。建立科学和规范的德育评价模式,才能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所以,建立德育指标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初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初中的德育指标体系包括了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科学的评价目标体系,其中,保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才能肯定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校要具体化各项评价内容,通过将德育目标层层分解,写出每一层次的评价要点。在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的变化特点,以及初中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之后,才能把德育评价写得更加生活化和简单化,具有可操作性。

在建立了德育指标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了三种:平时分、考试分和自我评价。

1.平时分是整个学期的考核,将纪律和制度的评价目标制定成为细化项目的记录表格,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使用违规电器等等。到学期末时,根据表格项目逐项比对,违规的就按规定扣分,最后得出这个学生的平时分。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用事实说话,客观而真实。

2.考试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项评价是基于一些知识性强的德育目标的,比如识别国旗、国徽和国歌等等。这种评价方式最原始也最精确,同样也是非常公平的一种评价方法。

3.自我评价是评价方法,但很难使用道德教育目标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思想、反思意识、位置、角度、人格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种评价可以采取程度式量化,比如“完全同意”就是5分,“完全不同意”是1分,这样每项的计分总和就可以作为评价结果了。

总之,初中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还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能动性大大地提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表面上占据了主导作用,实质上学生才是主体,接受德育教育正是帮助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和管理好可控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也在这种科学的评价模式下,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篇7

二.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篇8

目前,诸如内容空洞无物、措施操作性不强、方法单一呆板、缺乏全面细致的德育评价等问题均普遍存在于初中生的养成教育中,以致于让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一)德育内容比较空泛

现阶段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大多数德育内容都显得过于空泛,所引用的典型、例子,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均存在着时间久远或离学生很远的问题,进而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也很难得到学生的信服。部分教师直接将服务人类、服务人员等大道理灌输给学生,而未从浅显易懂的实例与道理出发,让学生常常感到不知所云,进而也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枯燥乏味、苦涩难懂的印象,使德育效果大受影响。还有些教师为书本教材所限,没有有效整合生活资源与网络资源,以致于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过于陈旧,学生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

(二)德育方法不够科学

未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初中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均是以一刀切、齐步走为主,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引起重视,在要求学生上也过高、过多,如此教育方法,不仅毫无针对性可言,也显得模糊不清和过于笼统,因而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诸多教师通常都未对情感教育的积极功能引起重视,而只是注重以理服人,以使德育工作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教师没有采用灵活的德育方法,灌输式口头教育仍然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未对多种教育手段予以充分利用,致使在面对学生思潮多元化的情况下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三)德育评价比较粗放

在进行德育评价时,部分教师未研究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疏导与评价学生的心理需求方面有所欠缺,对于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错成长是正面评价的根本目的上缺乏充分认识。另一些教师则不讲究批评艺术,在遇到学生言行举止不当或违反了校纪班规的情况时,一般都是采取冷嘲热讽或大声斥责的方式,如此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违背最初的教育目的。

二、优选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就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同学生的情感的交流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一方面,利用情感教育可使德育效果更为理想[2]。需知,德育教育不能只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灌输式地教育只会让学生更加抗拒。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进而对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及时了解,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在德育教育课上,可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将自己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大胆的讲出来;也可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问题交给老师,如此一来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问题,对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及时地调整,实现方法的优选。

(二)调动工作积极性,造就优秀德育队伍

需知,只有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起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方可将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

第一,应充分调动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这就需要健全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对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予以细化,让考核评估表彰奖励制度更为细致全面。同时把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每周对班级进行量化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学习、纪律与卫生等,以此来检查班主任是否做好日常工作,按照量化结果实施奖惩。学期末再结合每周的量化结果进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优秀班主任在年度考核、观摩考察以及外出学习等方面将获得先机,使表彰先进、激励全员的作用得到真正体现。其次需在引导上加以注意,对要求进行统一。每周均应开展班会课,而在班会课正式开始之前应先由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例会,其目的在于总结上周工作、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就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展开探讨,让所有参会教师共同进步。最后要坚持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促进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专家到校开展相关讲座,就班主任工作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的内容既有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现象,也有怎样杜绝部分学生迷恋上网等,以让班主任在处理此类班级上更加合理得当。在有条件时,还可为班主任提供到其它先进学校或发达地区进修学习的机会,学习借鉴它们好的经验做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第二,要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若学校德育工作只依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是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因此,应对全校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予以强化,要求各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学校、班主任相配合,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科实际,并注意方式的灵活多样,将自己的德育职责充分体现出来[4]。

第三,要将各类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应对包括图书管理员、收发室人员以及饭堂工作人员、门卫人员等在内的各类人员的管理与奖惩过程予以重视,而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还可充分发挥激励性原则的作用,让所有人员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进而在育人方面达成共识,顺利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作为一种直观性文化,物质文化将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直接表现了出来,直观性非常强,诸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环境卫生以及教学设施等均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5]。学校德育管理水平往往从物质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中直接反映出来。为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出发,对校园空间予以充分利用,进行植树、栽花和种草,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把学校打造成为“园林式单位。”诸如校园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饰以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仅仅是校园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还应利用对校园环境的点缀,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科室的布置、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的悬挂等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体现出来[6]。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篇9

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各种思想的形成期,可以说是“灵魂发育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初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其自身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德育功能的有效统一。传统的宣讲式的德育教育,严重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培养的规律,使得学生会说不会做,没有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

一、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当前,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思想观念在这种环境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等不良思想的蔓延与充斥,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 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式地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说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或问题,也可以以不记名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实现方法的创新。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真正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这一门课程,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各科任教教师要加强配合,在教学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政治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渗透;而历史教师则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加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等思想品质的传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以其直观、形象等独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将对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制作一些思想性好、适应性广且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德育课件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资料,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成为道德思想学习的主体。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和主体班会的双向结合等等。当然,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的复杂和网络信息的混乱,会对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辨认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以此来抵制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4.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启迪与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不是口头教育而是真正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发展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结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进行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创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学这个课堂就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并让他们学会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宣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等才是初中政治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初中政治学教师要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才能在政治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深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政治课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达到相应的目标就是初中政治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初中的政治学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凭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理解课本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比如,在进行法制课程时,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法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又如,教学民族精神的内容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弘扬民族凝聚力,宣传优秀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理想,并在实践中践行。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政治课的知识可能很难进行充分理解,有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明白它的深刻含义,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将多媒体融入教学是符合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趋势的。多媒体及时出现并在教学领域进行运用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政治学要讲授的内容,要渗透的德育教育。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喧宾夺主。过多使用多媒体和在不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也许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民族精神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我们可以选择能够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实例进行视频播放。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的同时,视频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各个优秀品质的榜样,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向他们学习。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熏陶,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更好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阶段,学生反映思想政治教学缺乏乐趣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权不够,学生只能是被动参与学习,而不能主动学习。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可以从归还教学的主动权给学生开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政治学内容的思考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政治学知识。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在自己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就已经同时被学生理解和吸收了。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引导,让学生对政治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清楚认识。

比如,在一次教学政治教学中,我提前让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预习,并且让学生查找体现相关价值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师:“昨天布置的任务大家完成了吗?”

全班同学:“完成了。”

师:“那么就请同学进行分享一下吧。”

A同学:“我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就是敬业,我知道敬业模范罗阳的故事。我给大家分享。罗阳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号的项目研发的总负责人,并在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他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

师:“的确,罗阳的故事很感人,他用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们。那么,A同学你在了解了罗阳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A同学:“等我长大以后也要向罗阳一样成为一个敬业的人。”

这样经过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在课下学习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进行的教育将很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政治德育教育教学中,甚至是学生生活中的表现。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就能取得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结语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位。但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德育说起来首要,做起来不要的情况普遍存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课外活动主渠道,才能突出中学政治教学的主题,弹奏好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主旋律――德育渗透。我们应遵循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捕捉政治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不断强化德育渗透功能,使政治教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政治教学与思想品德水融的境界,使学生有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