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2: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的教学目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詹姆斯・L.默塞尔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曾出版专著25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研究成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专著有《笛卡尔科学哲学中直觉的功能》(Function of Intuition in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cience,1919)、《意义概念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 1920)、《战争时代的个人哲学》 (A Personal Philosophy for War Time,1923)、《中学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1932)、《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1934)、《净化你的心灵》(Streamline Your Mind,1936)、《为美国民主的教育》(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1943)、《心理学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1947)、《如何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How to Make and Break Habits,1953)、《成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则》(Successful Teaching, its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1954、1946)、《民主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1955)等。
默塞尔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出版的音乐、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主要有《音乐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usical Education,1927)、《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与玛贝尔・格伦合著,1931)、《音乐教育中的人类价值观》(Human Values and Music Education ,与玛贝尔・格伦合著, 1934)、《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1937)、《美国学校中的音乐》(Music in American Schools,1943)、《音乐与课堂教师》(Music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1951)、《音乐教育基本原理与项目》(Music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grams,1956)、《我们城镇的音乐(2册)》(Music in Our Town I& II,1956)、《我们国家的音乐》(Music in Our Country,1958)等。
导 读
默塞尔是一位跨学科且极为多产的作者,其典型的跨国(英、奥、美等)成长、求学经历,以及神学教育背景等,使其兴趣广泛,研究成果涉及多个学术(哲学、心理学、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领域。他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著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和课堂音乐等著述。早在1927年默塞尔就已经出版专著《音乐教育基本原理》,1929年默塞尔参加美国音乐教师协会年会,发表题为“理想的音乐课”的演讲,受到音乐教育界一致好评。因为当时音乐教育者急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发言人”为自己的专业做理论辩护,默塞尔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背景的跨学科知名学者,对于当时音乐教育界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一、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下,由于学校过于追求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造成学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生活十分单调,天天都是跟着老师学习知识、接受提问、接受考试,这就造成了学生创造力的缺失以及综合能力的失调。比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国小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往往是最好的,然而,在实用性方面,比如,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我国就与其他国家相差太远了。可见,过于追求传统教育会泯灭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均衡,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音乐教学是一项比较活跃的教学科目,可以教一些比较时尚的歌曲,可以给学生讲述音乐故事,让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更加热爱,这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活中不能没有艺术,同样,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没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比较通俗的艺术形式,在学校教学中予以实施,可谓十分必要。
二、音乐教学的紧迫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文化、精神全面繁荣、共同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对于人才的定义已经不是当年的专业人才,而且是新型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科目,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途径,音乐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其中的一分子,而是其中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综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常见的著名艺术家、发明家都有音乐方面的特殊爱好或者能力,比如,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其一生发明有一千多项,天天忙于发明的他,在实验室里面却有一个大管风琴!这是他减压的一个途径,也是他获取灵感的一个通道,音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三、音乐教学的功能性
任何一项教学科目的开展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也有其特殊的功能,小学音乐教学科目的开展同样如此。我们知道:素质教学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这五方面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音乐教学中关于教育性的歌曲,比如,《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音符、音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将音乐教学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课间操、体育课上就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音乐教学中关于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美育发展。同样,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歌曲,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我们爱劳动》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总的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几首歌曲、认识了几个音符那么简单,而是让他们得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培养了他们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小学音乐教学的功能性之广阔。
四、音乐教学的建设性
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首要的是要学会理解音乐,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优秀的思想。例如,在众多的学科中,都要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但真正要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让小学生多领会作品,多理解作品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等,音乐教育就具有这种功能。一首《歌唱祖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也让小学生在多次传唱中沉浸在爱国的情感当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深深地烙在小学生的心中了。
五、音乐教学的美育性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敏捷反应力、综合分析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创造才能和表现能力的发挥。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
一、以人为本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的生命及生存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主动的加工活动。从外部因素来看,主动来源于教师赞赏的笑脸、同学羡慕的眼神、家长满意的夸奖等,但更有效、更持久的"主动"来源于人的内部因素,即学习者的自身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小学阶段,除了少数从小乐感强,对学习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之外,大多数孩子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音乐的。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差,他们很难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谈不上创新。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新兴趣,主要在于教师采用丰富有效地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和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创新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这种感性认知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出儿童的创新兴趣。同时,对学生创造性言行的适时表扬,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儿童具有创造性,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创造被别人所认可,就可能引发出更大的创造兴趣,进而促使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二、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新方案
1、设计学生参与型音乐教学活动
在以人为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地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音乐期末争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有许多具体的项目,有全体学生集体齐唱歌曲,要求他们唱歌姿势大方。歌曲旋律准确、完整。歌声自然富有情感,参与积极。每唱一首歌曲,以上四项都能做到的就能得到一颗星,不能做到的则不得星。其次还有音阶接龙,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唱一个音,一次就过关的就能得到一颗星,提示三次以内能唱准的,不加星也不减星,提示三次仍然唱不准的减掉一颗星。聆听活动是以听音乐说曲名的形式展开的,听对一首加一颗星。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表现(独唱)活动,每人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要求和齐唱的相同,四项达到得到三颗颗星,加动作表演的学生能够外加一颗星。在独唱活动中,学生纷纷上台演唱自己的拿手好戏,使音乐教学的气氛达到了。期末成绩以星星多者为优,依次类推,有效地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和学习。此外,为提高学生作曲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指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创编音乐剧等音乐教学活动也是有益地尝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从动画片中轻松学音乐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动画片音乐作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用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动画片中的音乐通过筛选、重组等手段制作成课件引入课堂,使学生从中学习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歌曲,从中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把优秀动画作品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在动画片中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是符合"以儿童为本"的科学理念的。
3、教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三维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它们的关系可以比喻为:情感与态度是根本,过程与方法是手段,知识与技能是目标。因为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所以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并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积极作用于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它们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应是一个综合型的问题架构。
那么,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巧用音乐审美元素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与其他科目不同,音乐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这是因为音乐是引起人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主要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情感。音乐能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达到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教学、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素材以及音乐史实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情动人寓理于情;同时又以理育人,入情入理没有说教,没有呆板,没有生搬硬套,把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也正是其他任何科学不可替代的特有育人方式。如欣赏《欢乐颂》时,讲叙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半生与疾病、贫穷、封建统治作斗争,在他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还以顽强的斗志,发出与命运抗争强悍音符,谱出《命运》《英雄》《合唱》等不朽音乐的事迹,从而教育学生建立起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其形成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又如,在教授闻一多先生作词,李海鹰作曲的《七子之歌》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叙澳门成为租界百年的屈辱历史;采用图画或录像展现旧中国贫穷落后,在国际上受尽欺侮的历史及中国人民前俯后继奋起抗争的感人历史画面,为歌曲学习作好心理铺垫。在歌曲处理时,再用图片视频展示澳门1999年回归强大的祖国母亲的怀抱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升空、航空母舰辽宁号下海、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体育健儿在世界比赛中夺冠后国旗在庄严的国歌中冉冉升起振奋人心的场面等。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并参与二度创作,然后饱含激情的演唱歌曲,使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贯穿其中。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发图强。
总之,在不偏离音乐课教学本位情况下,充分挖掘并巧用小学音乐教材的美育元素,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思想情感、性格、意志、语言行为等方面都能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更有效地达到落实通过音乐课堂落实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二、提高教学实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音乐课堂的常规教学是实施课标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如何通过优化小学课堂教学使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渗透等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以达到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最大化,则是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实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最重要措施。
所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音乐艺术的独有特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同时,善于关注教学个体,敏锐捕抓教学契机,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课标三维目标的目的。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因需施教。在备课时针对音乐基础好天赋高的学生可以预设其在技能性较高的学习内容中过关;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预设从培养音乐学习兴趣着手,以达到通过科学求实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良性发展的目的。或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因势利导设置贴切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听一曲激昂奋进的乐曲,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又如,在上《摇船调》这一课时,设计通过欣赏经典电影片段《刘三姐》中对歌情节,创设民歌对唱的教学情境导入歌曲教学,然后运用游戏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创编歌词,最后让学生在模仿摇船动作的律动中演唱歌曲,感受摇船调的旋律特点等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通过提高教学实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优化音乐课堂,是激发学生爱好音乐,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而实现音乐课标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趣味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重音乐课的双基教学,并把知识与技能确定为三维目标之一。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观点。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变苦学为乐学是有效实现音乐课标三维目标的关键。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时,就可以把把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春水等的声音节奏与八分休止符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律动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边读出节奏:2/4xx0x|x0|xx0x|x0|滴答滴答沙沙沙沙,边通过点头、摆手模仿雨滴、春风吹动树叶的动作体验八分休止符运用。然后组织学生有规律地拍打身体各个部位的同时,有节奏地诵读歌词、视唱歌谱,通过律动进行相关的节奏训练。最后,让学生在打击乐的伴奏游戏中其乐融融地演唱歌曲……如此通过律动、击乐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动感中加深节奏印象,达到高效掌握音符时值运用的教学目的。如在《友谊的回声》的歌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山谷回声的视频,然后指导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回声进行模仿,体验感受声音力度的强弱,从而轻松掌握力度记号f、p的运用。又如,给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时,以“看谁跳得好”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在图画上画着不同的小动物,代表不同的音符,老师用琴弹出单音,学生凭听觉辨别,按音高次序摆放,看谁放得对。体验变化音乐的速度与力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现登山、走崎岖的道路、下斜坡、匍匐前进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在学习延长音时,边听音乐边玩“撕报纸”游戏,在“撕”的过程中感受延长音的延续。这样,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就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完成了。猜谜的形式也为学生喜闻乐见,如:小小黑三角,音符头上翘,唱歌遇到它,乐得蹦又跳(顿音记号)。类似的游戏活动妙趣横生,将丰富的教学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乐此不疲的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律动、游戏、表演、击乐、故事、图画、欣赏、电教等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采取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融音乐课程的知识技能教学于唱、动、玩之中,从而达到落实三维目标的目的。
总之,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过程方法的体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水融的。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设置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到主动参与变“我要学”,是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并落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少数农牧民地区的的音乐教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农牧地区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导致汉语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识字有限,不理解歌曲的内容,给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再教唱歌曲时比较吃力,并且学生难以背唱歌曲。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利用情景教学,能使我的音乐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音乐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创设一种情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并沉浸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音乐场景能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音乐氛围中,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同学们在歌唱表现中能够受到美的愉悦和熏陶。音乐情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采取讲故事、律动、歌表演、板画和音乐游戏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下面具体谈谈音乐情境的创设:
一、用讲故事的形式,体会歌曲内容
把故事设计到课前导入中。提到听故事,可以说每一个小孩子都很感兴趣。对于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来说,故事较吸引人,容易理解,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再教《猫虎歌》这首歌曲时,通过观看猫和虎的故事让学生表演,表演进行得顺利而愉快。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自然展示音乐情境,理解歌曲
“音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春光明媚时,时常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呼吸着自然清新的空气,伴随着树叶沙沙地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地歌唱,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自然而然地哼唱起平时教唱的歌曲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清脆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曲调清新、自然、淳朴。此时此刻,同学们激动兴奋,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三、采取律动、结合舞蹈表演体会音乐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跳舞,“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歌曲调跳跃、欢快,但是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不易掌握,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让同学们做律动,然后让同学们扮演瘸子走路,同学们排成排,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着瘸子一跛一跛地进行表演。同学们很快就把附点音符的节奏掌握了。游戏表演进行得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四、利用电教设备、录音等现代音乐设备再现音乐情境,体会歌曲内容
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特别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电教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我在教《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淡淡的晨雾、吮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激发了想要放声歌唱、赞美大自然的强烈欲望。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感受音乐引发遐想
片段一导入课题――《彩云追月》。
1.听音乐,展开想象,思考问题。教师:伴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到浩瀚的夜空。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夜空中的哪些美景?
2.完整欣赏乐曲并揭示课题。教师:浩瀚的夜空中,云儿追着月亮,还有无数的星星在它们身边闪烁,多么有趣而又动人的画面呀!作曲家任光就是被这迷人的夜景所打动,创作了一首主题鲜明的乐曲――《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flash画面,感受其旋律的美。
目标评析:感受能力。
[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想象性。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重在引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乐曲旋律,从而唤起他们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激发他们欣赏乐曲的兴趣,学会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心中的音乐画面和音乐感受。教师无需过多的语言,只需引导学生安静聆听,跟随音乐旋律的起伏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深情流露,为进一步深入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二、视听结合鉴赏体验
片段二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1.初听乐曲,学生回答问题:这首乐曲采用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2.简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和其中一些主要的乐器,边讲解边配合演奏音效加以对比。
3.介绍我国民族乐器悠久的历史,并示范演奏古筝曲《彩云追月》。
4.邀请学生上台演奏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为学生提供现场体验的机会。
5.复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品味合奏带来的丰富听觉感受。
6.讲解乐曲的情绪、速度,介绍作曲家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的西洋“探戈”舞曲节奏型。
7.学生用碰铃敲击“探戈”舞曲节奏为乐曲伴奏,体会旋律的悠扬舒展,感受诗画般的意境。
目标评析:鉴赏能力。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聆听乐曲、介绍我国民族乐器历史、古筝等现场演奏、讲解乐器特点及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等多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合奏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熟悉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帮助学生体会旋律的悠扬舒展和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感受乐曲营造出的诗画般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真情演示灵动展现
片段三教唱歌曲――《彩云追月》。
1.随音乐朗诵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2.初听歌曲,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浓浓思念之情。
3.轻声哼唱歌词。
4.讲解难点。(1)认识切分音和切分音节奏(“探戈”舞曲节奏)。(2)介绍波音和倚音:装饰音的运用,不仅使曲调更为委婉细腻,而且还赋予旋律独特的风格。
5.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6.情感引导,自主回答:歌曲表达了对台湾亲人的思念和盼望早日团聚的迫切心情,应该用真挚的感情、柔和、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述说了对亲人的思念,力度可以稍微弱一些,后半部分盼望亲人早日团聚,力度可以稍微强些,演唱时还可随着旋律的起伏作强弱变化。
7.声情并茂演唱《彩云追月》,拍手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目标评析:表现能力。
[教师从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彩云追月》自然过渡到歌曲《彩云追月》的教唱环节,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乐曲的旋律美后,又带领学生感受歌曲的歌词美。通过对比演唱发现,加上这两种装饰音,不仅可以使曲调更加委婉细腻,而且使旋律风格更为独特。]
四、感受意境创造升华
片段四拓展――欣赏舞蹈《彩云追月》,并创编动作。
1.学生观赏舞蹈《彩云追月》视频,感受舞蹈所表现的意境美。
2.舞蹈创编。学生分小组进行舞蹈创编,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现歌曲优美、委婉的音乐风格。结束语――歌曲内涵升华。教师:山水隔不断的是骨肉亲情。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台湾人民也一定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目标评析:创造能力。
[打击乐器伴奏、创编舞蹈这些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多种音乐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
近几年来,大家关于普通学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课堂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音乐课堂教学、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的重点在于寻求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目标本身。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以便在今后的进一步讨论中逐步统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系统,都可以作为系统来进行考察。一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无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从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学校教育系统。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在什么层次上进行。作为一定层次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研究考察它的目标时,必须了解其与所属的更多层次和其下属层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来研究考察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才不至于把“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一次音乐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混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
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是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基础。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下列一些重要属性。
(一)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
任何一个系统,当输入尚未确定之前,其输出就具有多样性,此时的系统处于中介状态。系统的输出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尚未引进主观条件时,其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所谓多样性就是指处于中介状态的系统,可以向多方向运动变化,或具有多种目标。当然,这种多向性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系统的内外条件所决定的。要使事物(系统)向某一目标运动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事物内部具有的可能性,一个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外部因素。处于中介状态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述多种功能: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5.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指出,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上述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正效应。这些条件是否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将在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中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外,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具体效应,而不是用这一功能去排斥和否认另一功能。这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二)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是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分析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依靠系统所属各个层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称之为子系统来实现的。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下属子系统的功能是由输入的条件来决定的,而输入的条件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受到来自学校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需要,承受学校音乐系统所赋予的任务。例如学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音乐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关键所在。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还受音乐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的时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时,都必须充分分析上述的有关条件。特别是在确定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众多目标中做出必要的选择,确定课堂的重点目标。
此外,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协同学校的德育、智育系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任何不考虑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层次及与其他众多子系统的关系,试图摆脱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而孤立地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顾及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对立统一性是一切事物、一切系统最本质的属性,众多的目标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是由于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条件才能实现而引起的。这种对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例如,把一次音乐课的目标确定为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就要求选择和安排大量的教习,大量的教习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保证。但一次课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基础知识教习占用的时间多了,进行别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因而别的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反之亦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项目标之间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统一的一面。例如,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又如,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加速音乐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转贴于
一般说来,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上;而目标的统一,则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告诉我们,在研究考察目标时,既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统一的一面。任何只强调一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相互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
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音乐要求来确定的。学校音乐系统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1.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促成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音乐排练和演出活动中,既可以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受到锻炼和检验。各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此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数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运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意向、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健康优美的音乐对在校学生生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确定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及其所处的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
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音乐系统整体功能所起的作用。在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既然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各有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砌,而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等各有关部分有分工有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系统论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时,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要求。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是确定和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根本依
据。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系统目标存在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和学校音乐系统虽然具有不同层次的隶属关系,但就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在性质上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程度不同地承担着学校音乐系统的各项任务。因此,当我们将学校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抽象概括成目标时,就会发现他们在性质上惊人的相似。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为时不多的音乐课堂教学看作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毕竟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两者的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其目标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但两者决不能等同、混淆和相互代替。它们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但当我们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只能完成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部分数据,而且无论从整体上或是从部分上其差异程度都是很大的。
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对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
总之,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研究和建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过去以“音乐研究音乐”的思维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确立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才不会偏离航线。所以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我在教学音乐活动《朋友》时,首先确立了3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学生对歌曲《朋友》欣赏、演唱、分析和表现有很大的积极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增进了友谊。2.知识目标:一是有感隋的演唱歌曲《朋友》;二是学会分析歌曲的旋律、段落、力度和节奏;三是参与手语舞蹈的创编和歌曲的表演。3.能力目标:一是能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二是能和同学合作,和谐地完成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围绕多种形式的演唱、欣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感受音乐节奏,使学生能在欢快、热烈的情绪中进行演唱、模仿和表现。
我为这节课制定了恰当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围绕每一个预设环节都尽量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讨论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想象、激励学生参与和创造的过程中,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此外,我努力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学生、对课堂的组织、对教学节奏的调控有放有收,师生形成了强烈的“达标”意识。这节课的实际效果证明,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和具体落实的课堂调控是一节音乐课成功的重要基础。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促进学生的亲身参与,应当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
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吸收的过程,主动学习就是主动吸收,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动提供条件,为学生的主动吸收创造机会。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什么位置?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环境?教师如何为学生安排有意义的音乐活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吸收、内化、综合与创新?答案是:注重引导、注重艺术感染力、注重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引导,即教师担当导演的引导工作,而不是像演员一样,单独站在三尺讲台上“演课”;注重艺术感染力,即重视教学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而不只是停留于纯技能、技巧的练习;注重情感态度,即重视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少些枯燥的理论说教,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来说,大量的感性知识的积累比抽象的理性讲解重要得多,特别是作为感知的音乐艺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佳的动力,不要因为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有效的做法是:给学生一段音乐,让他们自己去倾听;给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是重点将人的发展作为基本前提,故中学音乐教学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对中学生的个人内涵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审美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中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内涵为目标,那么是要培养什么内涵,怎么培养内涵,如何提高培养效果?
一、中学音乐教学培养的内涵
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内涵培养,其主要培养的内涵有两大方面,一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二是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的熏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坚持学习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可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先辈流血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在倾听、演唱国歌时,可以宣泄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激烈情怀,从而在爱国方面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可以通过文字、图画、影视、音乐等方式来进行,所以说中学音乐在学生审美情操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妙的田园风光。音乐内容的学习,很好的打开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
二、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内涵的有效模式
(一)结合
中学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内涵为主,就必须采取情景结合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多加结合外界环境,在合适的场景里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融情于景,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情景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前,要充分理解所教音乐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借助实地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做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内涵培养效果更加好。
(二)互动
在中学乐理课上,可以在一些节奏练习上,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中学声乐课上,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是件很轻松愉快的的事情;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可以创造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来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施教
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能力来制定音乐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对学生内涵培养的效果最佳。考虑到各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正确对待差异,兼顾不同学生。
(四)为本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音乐、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自主性学习音乐,要做到解放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科学合理的结合中学音乐教材。
(五)生活
中学音乐教学应该坚持开放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局限于中学音乐教材,将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教学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三、提升中学音乐教学内涵培养效果的合理建议
(一)中学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是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内涵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特别重视对音乐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音乐素养的要求。只有具备高水平的音乐素养的教师,才能在培养学生内涵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引导作用、辅助作用,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在方向上得以正确前行。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来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二)引入音乐教学设备,大力开展音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