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3: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固定资产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固定资产建议

篇1

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核批复工作。按照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建设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建设地点、市场前景、投资效益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等进行论证分析。从县市情况看,有些项目前期工作过于简单化,项目仓促上马和缺乏市场论证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较少环境污染,我们将会同县市区,严把项目审核关,对投资较大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努力从源头上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篇2

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也已逐渐普遍,如何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依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必然产物。所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护、处置、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和信息变化同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购建形成后,其所有权单位必须及时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资产卡片、录入资产实物图片、生成二维码、进行贴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时,其所有权单位必须按照业务发生种类及业务审批流程,及时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再者,企业应及时更新并完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地图数据,建立完善的资产地图。最后,每年年底之前,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将盘点数据同步录入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要及时对达到报废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办理报废清理手续。

(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产出情况,及时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盘活,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节约开支

企业通过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台账上,对所有资产的权属、状态、功能、价值都一目了然,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复杂和繁琐。在熟悉掌握了这套管理系统之后,将会节约大量的资产管理时间,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3.有助于更全面地管理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固定资产从预算、构建、使用、处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操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漏报、漏查情况,减少了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物基础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与财务资产卡片每个月都会核对一致,但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实物资产也会和卡片一致。比如,有些企业2003年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折旧早就提完了,该实物资产也早已替换了,原资产卡片却还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并且数量还不少。根据2016年的会计核算办法,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像现在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原值低于5000元的办公设备,都直接确认为低值易耗品了。所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实际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监控

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监控到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状况,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等发生变化时,必须由资产管理员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那么这个录入人到底有没有将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录入系统,或者这个资产管理员有没有发现某项资产的功能、状态、价值等发生了变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有些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等都是机械维修项目竣工了以后,财务上在做账务处理的同时变动了资产卡片之后,资产管理员才根据财务数据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更改,这样就将事实本末倒置了。再加上财务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配置等都不太了解,有时候做变更资产的时候,增加资产原值的资产又不是维修改造的同一个资产,等到资产管理员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月的财务报表都已经上报了,但为了匹配度又必须改回来,既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也因为耽误时间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操作起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就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风险提示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对闲置资产及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预警提示。比如,有些企业的闲置资产因为无人管理,就一直闲置,没有人去盘活、利用或转卖,放着长久就变成了报废资产,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有一些待处置的、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是已经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也在账上一放就是好几年,也没有人去管它。如果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对这样的资产定时进行风险预警的话,就可以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样离不开人的管理,企业开启一项新的业务,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而固定资产又都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然后综合部门有一个总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要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并对本部门的资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企业的资产就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共同管理,才能把企业的资产管好、用活。然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培训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的匮乏。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清查盘点

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资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企业将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老旧的资产却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处置,久而久之,企业的账面资产就越来越多,而实际使用的资产却不见得增加多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清理处置那些旧的资产设备,以便更高效地管理资产。所以,企业应该由领导牵头,指定盘点人、监盘人、责任人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而不是像之前的盘点一样,走过场的形式居多,对账面资产逐一清理并核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是购进时的同一个资产,将该处置的处置,该报废的报废,以减少账面资产,再将清理出来所有实物资产的图片上传至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

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掌握各项资产的实时运行情况,方便掌握各机器设备的产能,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维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产能,还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以便随时掌握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使用状态,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提升,增加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功能。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价值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加自动预警功能,对闲置资产、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等存在价值流失风险的资产进行预警,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理,不然就会一直预警,直到对该项资产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为止。

(四)增加固定资产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操作,而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其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实操和管理能力,使其熟知企业资产运行状况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并能熟练运用该系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维护好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转。另外,要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总之,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增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从提高固定资产盘查力度、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监控功能、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助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J].财会学习,2020(26):164-165.

[2]丁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20(16):71-72.

[3]张钰.浅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意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57-58.

篇3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领导往往更加重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等经费的管理,而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资产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财务部门“重账面,轻实物”,而使用部门则“重使用、轻保管”,固定资产的实物登记台账、领用记录等资料不全,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而如果企业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对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则会使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更加淡薄,人为因素导致的资产损耗浪费更多,最终造成资产使用寿命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既要重视资产价值管理,也要重视实物管理,形成制度管理和自觉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促使管理层级上下贯通,各部门职责明确、定岗定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为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和核销,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加强国有资产在变卖、报损、报废时的报批程序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且易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资产采购、领用、转移、处置等信息融入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挖掘和决策分析,对固定资产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篇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自2001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颁布了会计准则。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简称为新会计准则)对20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简称为原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减少了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的选择余地,缩小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将对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新固定资产准则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一、新固定资产准则的优点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相比,具有较大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例结构更加简洁

旧准则分为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折旧、后续支出、减值、处置、披露等。新准则将定义与确认合并为确认,折旧和后续支出合并为后续计量,取消减值,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予以规定,调整为总则、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披露等。通过调整,使新准则在结构上更加简洁。

(二)、重新确定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在固定资产的概念上,取消了定义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引用了“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说法,基本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相关定义,认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明确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并且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在范围上,将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排除在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之外。企业的这两类资产将不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而是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从以上有关固定资产界定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范围方面,由过去以国家硬性规定为主逐步向企业依据一定标准自主确定转变。并且取消了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硬性限制,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分类,确定固定资产的目录,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且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对于抑制投资各方,特别是关联企业之间投资的恶意操纵和利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并分别规定了不同情况的计量依据: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确定。

并且明确规定,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比如石油天然气企业油气水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规定企业在确定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不预计弃置费用。

例如某核电站购入价值为200万元的设备,预计该设备在最终处置时所需要费用达到60万元,那么该设备入账时价格就为260万元。

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设备260

贷:银行存款200

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60

新准则对于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规定要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新准则认为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

(四)、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方面更加具有指导性

在后续支出方面,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与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相同,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要符合以上两个特征,则应将其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准则只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并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的规定,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界定。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意味着固定资产减值一旦确认为损失即不能再转回了。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并且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即这些改变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但是,企业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时,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调整预计净残值,不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五)、增加了固定资产处置的新规定

新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一是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二是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同时规定: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调整。

(六)、减少了固定资产披露方面的规定

旧准则规定对于已承诺将为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金额,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已退废和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披露。新准则未作上述披露要求。

二、新准则的不足之处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无疑对我国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根据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来看,新固定资产准则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将制约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本文的研究,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

1、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固定资产,而是将不动产、厂房和设备视为固定资产,认为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是指企业为了在生产或供应商品或劳务时使用、出租给其他人,或为了管理的目的而持有;并且预期能在不止一个的期间内使用的有形资产。

2、范围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既包括价值大、多次使用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也包括企业期望在不止一个的期间内使用的主要配件和备用设备。而在我国是将这些主要配件和备用设备列作“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核算的。

3、固定资产减值的差异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就不得转回。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即为资产减值损失。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会计准则明显与国际惯例相背,将不利于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4、折旧方面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组成部分都要单独计提折旧,我国新的准则中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在折旧范围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土地不计提折旧,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范围规定。在折旧方法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我国新准则规定了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

5、关于披露方面

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披露要求比较详尽,我国新的准则对固定资产要求披露的内容有六项。

(二)、给会计实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新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强制性减缓,指导性、灵活性增强,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些指导性、灵活性,将会导致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业务准确不够判断,再加上若企业有不良意图,新准则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损益的工具。

1、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新准则只给出两条判断标准,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市场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表面上看,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会计人员难以判断准确,特别容易将“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混淆,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2、在折旧方面,新准则未规定对取得固定资产从何时开始计提折旧,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无法确定对新增固定资产和报废处置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时间,

3、关于后续支出的判断问题。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新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从而导致利润不实。

4、关于折现率的确定。新准则从三个方面涉及到折现的问题: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固定资产成本、弃置费用和预计净残值。这就需要确定折现率,让会计人员难于把握确定一个合适的折现率。

5、新准则没有涉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的计量,使得会计人员遇到企业接受捐赠和盘盈固定资产时无法确定其账面价值。

三、几点建议

我国会计准则的修改演进,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的重大突破。虽然当前执行的新固定资产准则在指导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仍然存在着以上不足。本文认为固定资产准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合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一)、尽快建立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固定资产准则

1、在固定资产的定义和范围上,建议将“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项目中的企业期望在不止一个的期间内使用的主要配件和备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项目。事实上,在我国企业中,大部分的低值易耗品使用期限都超过一个期间,其计入损益项目的办法是采用摊销的方法,这既不能确切的确定企业的利润,也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2、恢复固定资产减值转回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与国际惯例明显相背,将不利于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与国际会计的接轨。虽然在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利用固定资产减值转回操纵利润的现象,但是只要明确规定计提减值和转回减值的规定,严格审批手续,加强审计和监督,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3、改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披露方面的内容

在折旧方法上,要求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提出的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披露上尽量详尽,与国际会计准则吻合。

(二)、制定固定资产准则的实施细则,使得会计实务工作有章可循。

鉴于在会计工作中实施新固定资产准则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建议财政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使得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既科学化,又统一化,保证不同企业的固定资产业务具有可比性,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更为详尽的财务会计信息。

1、根据新准则关于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制定详细的划分方法,为确认固定资产提供依据,从而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

2、在计提折旧的时间上,建议按照原准则的规定确定,即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或者确定一个其他统一的方法,便于企业统一遵守。

3、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等两类费用,本文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确认为固定资产成本。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类费用发生后都会使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寿命。当然,如果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失败,则可将其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4、折现率的确定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可以采用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来确定固定资产成本、弃置费用和预计净残值。当然,以这些利率作为折现率的时候,应当注意其公允性。

5、关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的计量,本文建议可以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量,按照公允原则确定其成本。固定资产有账面价值的,按照账面价值计量;没有账面价值的,或按照重置成本计量下,或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或按照现值计量,并充分考虑公允性,使其价值尽量符合实际。

The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and modification suggestion

for new fixed assets Standard

[Abstract]This article was introduced the chiefly advantage of fixed assets Standard which our country Ministry of Finance published in 2006, analyses the disparity to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effect in the real business work of accountancy, proposed modification suggestion for fixed assets Standard, wishes conduces to our country accountancy work better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serving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Key words]fixed assets,Standard,disparity,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宁:《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比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篇5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项目,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绝对比重,它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医院固定资产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形态决定着医院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的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医院绝大多数是公立医院,大部分医院管理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资产管理分工不明,考核不严,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模式;在资产使用中节约意识和经济核算意识差,不计成本,效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账实不符等。

1、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首先,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牵头部门,形成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总务设备等部门管物、管明细账,财务知识匮乏,各使用科室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在形式上,实行固定资产分部门管理,但资产专职管理人员不多,大都兼任其他工作;设备维修人员缺乏;各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明确使用科室的资产管理责任。

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科学

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不计提折旧。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医院的固定资产随着不断购买,余额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的老化程度越来越高,却不能在账面上得到客观、及时地反映,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

3、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

医院为提高竞争力,都千方百计更新医疗设备。有的医院,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效益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盲目投资购置医疗设备,常常使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半停滞状态,造成资金大量浪费和资产的长期闲置。

4、资产处置随意性大

由于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及程序不健全,维修工程师随意签批报废意见,部分医院仅凭资产使用者和维修工程师的意见,就可报废几十万的设备,导致资产随意处置。

5、审计监督不力

医院管理者长期以来注重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医院从事专业审计人员普遍较少,有的医院甚至将内审工作合并到财务部门,致使审计监督的质量失去保证。

二、改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使用部门分散。必须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财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科室有卡有物,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购入后,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验收入库工作,严格出入库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分门别类、专人保管,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防止漏报、漏记现象发生。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要严格按报废程序的相关规定,全面审查报废手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论证,确定资产是否报废。严格资产清查制度,每年至少对医院资产进行1次全面清查,清查小组自下而上以物对账,自上而下以卡对物,对各科室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现象要查找原因,明确责任,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落实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的进行处罚,对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2、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人员可由院长、分管院长、财务负责人等组成。管理中心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应指派责任心强的负责人,要分科室、分部门设立明细账,建立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维修、报废毁损情况。职能科室定期与领用科室核对,达到账卡、账实相符。第三级是固定资产领用部门,应设专人保存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等事项由专人签字负责,定期盘点和对账,人员调动时及时移交。

3、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目前,医院正逐步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进行医疗设备和财产物资的管理,可以更规范、更准确的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账务处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把各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的终端链接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计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4、实行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投入到各个地区学校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各个学校的物质基础也不断上升,这些都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政府投入到各个学校的相关设备增长率过于迅速,使得很多学校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方面制度、措施等不能很好的满足于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许多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可以较好的改善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使学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可以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对固定资产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校普遍存在重视资金轻视实物、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当前,国内学校资金来源一般都是国家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国家在对各个学校进行资金分配的时候,一般都对资金的数额、用途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有的学校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资金的分配,只是根据学校当前的需要来进行安排。此外,虽然有一些学校按照上级的相关指示购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由于在采购环节过后没有对实物进行相关的管理,而使得固定资产磨损较快,报废时间也严重缩短;甚至有的学校只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固定资产的购买,而不使用固定资产,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各大学校只是片面的重视资金的收支管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固定资产的买办程序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了盲目购买的情况;2.固定资产的调动相关方面的制度,如在固定资产的调入、调出以及报废等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学校缺少相应的资产清查制度,而导致账实不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单位在年末或年终的时候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以保证实物与账目相符合。但是,对于学校,这种资产清查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以导致很多学校对固定资产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固定资产相关方面的资金收支没有做出及时、严格的记账,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账务进行定期的清查,从而出现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改善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提高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

首先,学校高层领导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其次,学校领导应组织员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提高学校员工对固定资产的认识程度,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学校资产管理的效益,即固定资产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学校应该严格执行上级对于分配资金的要求,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来对资金进行使用;在购买相应设施、设备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该设备各方面的参数,以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由于近几年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速度过于迅速,使得学校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于现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资产管理。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结合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一些改变,以更好的适应于学校现在的资产管理。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标准,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确保账实相符合

我国各大学校应积极向社会上其他企业单位学习相应的资产清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改善,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在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过后,学校还应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在年中或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合。财

参考文献:

[1]陈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强化管理的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篇7

所谓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或出租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和经营费用中。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会涉及到采购(管理)、技术、账务处理和具体使用四个部门,基本的日常管理流程可以分为取得、使用、日常维护、更新及淘汰处置五个环节。近年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逐步加大,各环节疏于管理的状况比较普遍,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金流和实物流管理脱节的现象。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欠缺

通常技术部门或库房管理部门是固定资产进入企业管理流程第一个环节,管理手段落后是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技术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意识,有技术却不能对资产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库房管理人员普遍由一些工作技能相对欠缺的老员工担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靠要素不全的纯手工台账,无法对固定资产后续的跟踪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一些企业通常是制度一大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回事,不是制度缺乏操作性或者漏洞百出形同虚设,就是作“表面文章”根本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对执行结果进行监控评价并纳入考核。

(二)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一般涉及两个部门,即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账务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通常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造成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的脱节。供应商会直接把设备提供给采购部门(或实物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先把设备交给使用部门或者入库待分配;购置发票和设备实物到达企业的时间不同步,批量采购的设备分配给使用部门的时间不同步,采购部门将相关凭证交给财务入账,没有严格按实物的分配进行细分,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实物与账务管理脱节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生账实不符根源之一。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设备的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承担日常管理的主要职责,日常维护管理水平决定着设备的价值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尚未达到使用期限前,因使用不善导致故障的状况频繁出现,技术人员通常只从技术层面判断设备是否能继续使用,未能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去判定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否正常,在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对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起关键作用;同类设备在不同人的使用过程中实际寿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作为资产账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在固定资产配置给使用部门后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较少关注,每年一至两次的盘点只是判断资产有无、却没有对资产的优劣、有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资产使用地点调整不通知财务部门、资产调拨不及时入账、资产提前报废没有履行相应的评估审批手续、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库存积压和重复购置同时出现,企业经济资源被极大的占用等都是日常监控不规范产生的后果。

二、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当前可持续发展和创建节约性社会的理念逐步形成共识,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入经营的资金量日益增多,企业既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资金管理上,也要把实物资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科技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大环境下,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做好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占用相当规模的资金量,企业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要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负责人要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在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配套制定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承担的职责。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制定以财务为控制核心的管理流程,从采购、配置、使用、调拨调剂、直到报废淘汰整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账可查,确保账实相符,从源头上防止资产流失、提前报废等异常情况的出现,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管理意识。

(二)引入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账务管理部门的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固定资产相关凭证和实物流转的步调必然会产生时间差;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种类繁多,对各项资产的管理仅靠传统手工台账统计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将信息管理的手段引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全过程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使得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或自行设计管理软件,也可以利用办公电脑配置的OFFICE软件,从固定资产采购进入企业开始,为新增的每一台固定资产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技术维护和财务核算四个部门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同步更新。在企业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构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购置、入账、使用到报废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通过给所有的固定资产建立动态详细的电子档案,随时掌握资产运行及流转的状况,比如:精确核算每个部门(产品、岗位)应承担的折旧费用、不同供货商同类型资产的性能优劣、不同使用人同类型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同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质量、资产是否需要调剂使用、资产是否提前不合理性报废等,从而实现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避免不合理的采购和淘汰设备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物尽其用,提升企业的整体资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执行管理配备的人员有很强专业性的要求。在大多数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而如何有效实施管理,对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健全和落实严格的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将固定资产管理全流程纳入企业内控管理,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在统筹企业资金基础上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既节约企业的购置成本,又能够获取优质的维护服务,最大程度的取得规模效益;通过制订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进行日常的盘点和检修,将资产使用、检修及盘点的状况录入资产的电子档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及时发现运行异常的设备,认真查找原因解除故障;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对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破损、流失或提前报废等情况应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在一些规模大、管理环节多的大型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调剂和调拨使用制度,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实时记载的资产使用信息,将从对设备技术性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上淘汰下来的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调剂到对设备性能要低的岗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在节约资金的同时也盘活了企业的资产;企业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做好技术鉴定,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对于确属人为原因导致资产报废要严格责任追究。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种“实物流”管控,应被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只有大力倡导并切实推行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才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充分发挥效能,才能有效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摘:

篇8

一、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中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管理及核算状况如何对医院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医院综合经济实力、总体规模大小以及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性质医院,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以及自收自支等多种渠道筹措,在资产的归属于国有资产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搞好产权界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管理者将要面临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划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管理体系不健全,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等,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粗浅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既能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医院资产浪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能明确到位

制度不健全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首先,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部门,形成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总务设备等部门管物管明细账却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各领用科室没能明确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其次,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论证。由于医院对购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重视不够,导致一些设备引进后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资金浪费;第三,会计核算方法有待完善。医院会计核算方法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行成本和现状。第四,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由于固定资产品种繁多,财务部门和各职能科室难以做到定期进行检查盘点,造成固定资产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而且逐年递增,致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第五,按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随着医院社会性的日益突出,医院会出现接受社会捐赠的现象,特定时期医院会接受到大量社会性捐赠物资,其中有些资产属于固定资产,但医院没有将其作为列入固定资产账户,这些资产的利用率和社会性不能得到发挥,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

2、内部控制缺失,外部监管不力

医院的资产虽是医院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然而医院的管理者长期以来忽视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管理,注重于货币资金的管理,从而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第一,专业审计人员普遍较少,医院的内部审计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由于目前医院从事专业审计人员普遍较少,行政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担任内审工作在有的医院非常普遍,有的医院甚至将内审工作合并到财务部门或其它部门,致使审计监督的质量失去保证。第二,外部审计走过场,求形式。从我国目前的外部审计情况来看,审计人员大都注重对医院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由于第一量大,第二繁琐,往往涉及很少。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医院能否管好自身的固定资产全靠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医院对固定资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使用机制不能做到统一协调的调配、各部门各科室只顾局部利益,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已使用方便出发,甚至相互攀比,对已有设备提前更新,片面追求‘高精尖”、“功能全”,造成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资金的浪费,设备盲目购置或重复购置的直接后果,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使用价值隐性流失。

4、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权限、职责不够明确,管理职能非常分散;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相互制约,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另外,分级管理方面也会出现脱钩的问题,导致固定资产账实、账账不符。医疗设备年检管理混乱,每年大量固定资产因没有年检,无法投入使用而造成大量的浪费,导致无法动态掌控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传递给管理决策信息非常不准确。还有管理职权分散,不能统筹安排、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调控。还有的医院的固定资产在空间上分布较散,管理非常复杂,长期以来总体资产价值及使用状况不明,极大的影响了高层管理及决策。

5、固定资产财务处理不规范

为了医院长远发展,许多医院都对旧的房屋建筑进行翻新改造,但在处理这些固定资产的账务时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现象。例如有些房屋的装修费用并没有计入固定资产账户,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但许多单位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另外,一些医院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基本上没有实施,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还有,医院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调入、转出缺乏必要的划转手续,存在相互挤占挪用的严重现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上着随意性较大。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了有效地维护固定资产安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制度,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杜绝管理中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可以建立相应奖惩机制,以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监管意识。在具体实践中:第一,使用人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时登记该项固定资产的维护情况。每个科室都应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科室名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并负责采取分级对账的形式,定期定人进行账物核对。第二,完善医院资产会计核算力法。增设“折旧”科目“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提供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反映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反映其损益状况。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值情况。第三,将计算机管理模式引入固定资产管理当中。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将是趋势所在。

2、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建立以科室为二级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在医院各部门、科室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严密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让科室、职工积极参与。将科室的成本消耗与科室、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第一,完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报废、报损、考核评比奖惩制度、调出审批制度等,特别是要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使之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注意审计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

3、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

计算机的普及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注重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是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既方便了办理入库、出库、调剂、退库、报废等手续,又能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报表,再就是计算精确。有的还可以配以条形码扫描仪,在购入固定资产入库时,粘贴条形码,以后进行清查时,只需要扫描下就可以了。

4、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

第一,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应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房屋、设备按标准计算折旧率,计入科室成本,从而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第二,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第三将资源是否合理调配管理列入考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内容。第四,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玉萍: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3).

[2]刘颖,史桂环: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卫生经济,2004(6).

[3]田咏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初探[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

[4]赵索英: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辽宁经济,2005(12).

篇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64-02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特点

医院固定资产有其特殊性:第一,专用高端医疗设备价值昂贵,专用性强,相关配件数量多且价格贵,供货商出于技术安全、垄断地位及经济利益因素的考虑,对该类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采取了限制竞争的措施,收费价格高,因此重视设备的保养是维持设备良性运行、节约维修成本的重点,需由专职人员来管理,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管理技术能力,同时需完善责任机制。第二,普通医疗设备价格中档,种类繁多,型号多样,数量多,对该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财务、医疗科室、器械科等部门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全面保证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第三,医院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性质上为国有资产,医院只有使用权和收益权,没有处置权,故固定资产的处置有相关的规定,要遵循相关规定,掌握好理解透相关政策。

二、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医院自身和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通过清产核资等方式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理解片面。没有看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部门、全过程的活动,没有看清固定资产管理与医院管理目标的关系。医院管理目标即在保证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实现医院财富的最大化。固定资产在带来现金流入的同时,其购置、维修、保养必然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出,但固定资产的折旧、闲置损失、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隐形成本却容易被忽略,造成在购置之前对需求的具体情况不进行相关分析,也不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中相关报批及审批程序,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活动效率低下。

2.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医院的固定资产制度于多年前制定,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实际情况。其未能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多头管理,造成管理职权划分不明晰,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后勤部门负责营具、桌椅、家具、计算机耗材,对于医用病床等存在性质交叉的固定资产则未明确是哪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若出现问题,容易互相推诿,也不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问题的解决。这种过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较大,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向管理决策层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有失偏差,不利于保证发展决策的科学性。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体制未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会计核算制度不合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采取成本价值,其忽略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成本价值的巨大差距,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资产价值。如土地,是以无偿划拨的形式取得,因未付出对价,其价值未在报表体系中显现。

再者,医院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少,折旧年限规定不合理,未考虑到当前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快,应鼓励医院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最后,应于每年年底通过测算医疗设备的现金流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制度繁琐,无时效性。因为医院的公益性,资产的国有性质,上级主管部门资产的毁损、报废有相关的审批程序。这些程序复杂繁琐,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如医院报废固定资产,要上报相关部门,报废资产不能随意处置,要经相关部门人员亲自证实核准后方可处置。实物已经报废,但因为审批程序未结,则账务上无法处理,则造成账实不符。相关部门的时效性差,年初已上报,年末仍未解决。报废资产若处理及时,可收回一些残值金,但长时间废弃,则无任何价值可言。以前年度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财务管理的不到位等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医院账面趴着许多实物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

5.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的入账不及时,到货时间、验收时间及入账时间不符;特殊途径购买的固定资产,如通过医科大学外贸进口的固定资产,海关要求5年内归大学,5年后归医院,但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资金由医院自行承担,设备由医院使用,应该所有权属于医院,大学则按照原始单据、发票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入账,医院若入账既无发票、报关单等原始凭据也造成该设备的重复入账,,但是如此昂贵的设备不列入财务核算,又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由于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因为改扩建固定资产未决算,未按照暂估价入固定资产,挂在“在建工程”科目,也无法提取折旧,加剧了企业资产账实不符的矛盾。

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对策

1.加强思想认识。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采取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深入人心。尤其对于使用科室的台账负责人,因其不是财务出身加上本身工作繁忙,会不够重视,不及时更新,应做好宣传工作,使其明白利害关系。推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管理责任分解到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2.采用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多,通常医院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但单纯的财务软件是静止的,无法动态的反映固定资产的情况。应组建功能齐备的数据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分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软件接口的方式将财务软件和资产管理软件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动态的管理固定资产。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要重视事前监督,一般情况下,有预算的固定资产购置才可考虑,进行可行性研究,科学论证。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建立权责运行机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现状的指标体系,如固定资产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融入财务报表分析中。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利用经管的调控手段,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奖励先进,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窃取固定资产的违法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对大型的贵重设备应建立跟踪卡片,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系统分析,总结不足和长处,为今后相类似的投资总结经验和教训。

4.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注重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派专门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财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库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防止腐败的滋生。

5.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已决策购买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应先由固定资产专管员签字,让财务部门知晓;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应有财务部门、设备科、使用科室同时参与;固定资产专管员根据发票、验收单、付款单据在资产管理软件中建立卡片,然后会计做账;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专管员应不定期抽查;固定资产报废应由相关科室监督签字,在资产卡片中注明情况,上报审批,最后销账。

6.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重视财务人员的职称评审,增加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7.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发挥对医院财务工作的指导作用。主管部门的固定资产审批制度应与时俱进的改进,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手续,通过增加信息化软件平台,汇集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对于医院上报的数据审核、分析,安排相关专家答疑解惑,指导医院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李艳丽.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2.刘颖,史桂环.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4(6)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09-02

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是指设备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以上的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1]。作为医院紧急救援、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固定资产对于医院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医院还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疏忽和漏洞,相应的配套制度也不够完善甚至滞后于管理的需求,因此,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医院在采购、领用和保管等各项工作中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仅仅对于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和报废进行程序化的管理,而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搁置等问题却是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由于医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捐赠情况出现,医院在接受捐赠的同时,一些有形资产并未及时计入到固定资产中去,而使这些固定资产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浪费和流失,没有达到资源的优化使用。医院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使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造成财务处理方面无法计入账本,长此以往,给医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2 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为财务部门人员和资产保管员等。由于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以医学为主体,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对于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往往不经过报废手续直接处置掉,而对于固定资产的转移和调度没有及时进行登记等。这样一来,医院的财务账本和实际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固定资产自身没有明确的资产标识,而财务账面上也没有能够辨别出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另外资产实际放置地点也与账面记录存在出入,导致出现账实无法对应的局面。

1.3 报废环节存在漏洞

一些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并未按照财务流程和相关规定进行明确的折旧和减值工作,也没有详细地将总账与明细账做比对处理,致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出现偏差或遗漏,一些本该被报废、拆除或已被报废、拆除的固定资产,还赫然保留在财务账面上,并且账面标记的还是采购时的原始值,造成账面资产价值偏高,甚至严重偏离实际资产值,无形中放大了医院的投资产值和经营效绩,给经营决策和财务统计带来难度。

1.4 固定资产购置盲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前提下,盲目购置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来扩充医院的资产规模。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利用大量资金购置固定资产,不但占用了医院的大笔经营资金,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占用了有效的医疗空间。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科室保管并使用,其使用状况和价值都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对于医院总体资产来说相当于一个未知数,导致医院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或作出决策时极易出现偏差。一些医院在对老房进行装修或翻新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产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到固定资产中,物品随意处置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真实性。

2 改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评定医院总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积极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和设备利用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消除各级管理中的漏洞与隐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2]。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管理岗位的岗位责任和权限,购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好登记入库,并办理相关手续,对于维修、检查等数据也要妥善保存。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及保管的各个部门应当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资产检查,如发现故障应当及时加以上报、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财务部门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工作,通过财务软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保证固定资产的购入、验收、入库、出库各个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使整个系统的操作形成一个闭环,起到有效控制医院固定资产的作用。

2.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人员的财务意识和职业素质,是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保证[3]。医院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强化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强化管理职能与落实,切实解决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其有能力、有责任承担起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3 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管理

医院应当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严重的偏离。如出现管理人员的变动或医院建筑的装修、拆除等特殊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和统计,做好交接工作,保持固定资产与财务账本相符合。平时,固定资产要确保定期的统计和检查,对于残损或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要进行及时的调拨与更换,统计人员要与财务人员做好及时的沟通,做好账面与实物的核对。固定资产申请报废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提前向上级申请,得到批示后再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财务部门人员要及时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更新,保证其真实性与时效性。

2.4 实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科学化

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医院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对固定资产核算的科学方法,实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对于外界捐赠的固定资产,医院应当明确建立相关的捐赠制度并不断完善,及时办理捐赠手续并由财务人员登记在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应当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管理,这样既能将种类繁多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而有效的管理,还能节省人工,避免出错。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是走向科学、低耗、高效的新途径。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医院资产利用率和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医院应当给予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充分的重视,实地解决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的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真正价值,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