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1: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相关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1.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5YTB005);2.河池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015KTJY11);
3.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79)
引言
比较法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温故知新.因此,对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学法[2]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并就问题做出判决的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达到主动参与、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内容晦涩难懂、易感枯燥乏味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掌握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应用性广、理论性强、内容晦涩难懂,常让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可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在现行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将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
一、统计学原理比较法
统计学原理的比较法教学,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由此及彼、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对统计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温故.例如,在学习完相对指标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及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这六种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和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知新.例如,在学习环比发展速度时,可将环比发展速度与逐期增长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涉及报告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不同的点是前者是进行除法运算,后者则是减法运算,从而体会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达到知新的目的.
二、统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定的实际案例,并加以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进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体、总体单位和标志、指标这两组概念时,可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生硬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目的.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问卷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问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可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在本节,我们引入文献[3]中的例子,介绍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2005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问题:(1)试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2)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分析首先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以明确问题的处理方向.然后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运用SPSS软件亲自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以达到最终目标.
解答(1)根据经济学理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人均支出为因变量.
将数据输入SPSS中,通过选择“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简单分布”来绘制简单散点图,所得图形如下:
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
从图可以看出,居民的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
(2)在SPSS中,通过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进入线性回归操作界面.然后将
人均支出选入“因变量”框,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选入“自变量”框.有关结果如下:
由表1和表2可知,相关系数R=0.978,两变量呈现高度相关,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故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表3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346.046+0.728x.
该方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支出将平均支出0.728元.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元时,人均支出为346.046元,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可认为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346.046元.
结束语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探讨了《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由此及彼、温故知新、掌握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教师在《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一、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由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构成。
(一)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是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如在集中量数中将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在差异量数中将离均差进行平均,在相关量数中将积差进行平均等。通过描述统计的工作,我们可以把大量零散的、杂乱无章的资料加以简化、概括,从而更加清晰明确地显示出这些数据的分布特征。
(二)推断统计(inferencial statistics)
又称抽样统计(sampling statistics),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的总体。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的情况。推断统计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单一样本得到的统计量去推断较大总体的有关特征,我们称之为统计估计或参数估计。二是比较多个样本或总体的差别情况,评价一项实验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假设检验。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均是针对数据进行计算的分析方法,因此,只要有数字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和分析。然而,要使这些数据真实、可靠地反映客观现实,首先要保证其本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仅靠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获得准确数据的理论与方法,即实验设计。
(三)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
是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怎样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实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怎样选择被试,控制那些无关因素,提出什么样的假设,观察哪些实验内容,如何安排实验步骤,采取何种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实验设计时,每一项调查、测量和实验事先都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施。有人曾说,假如给我三天的时间做研究,我会用两天的时间进行设计,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实施,可见实验设计在整个统计学中的地位。
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学的内容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从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先有描述统计,后有推断统计,再有实验设计,因此描述统计为前驱,推断统计为核心,实验设计为后衍。但是从实验研究进程来说,则应先进行实验设计,再进行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二、几种基本的统计思想
统计要认识的对象是一个总体,按统计总体的定义,它必须是许多事物的集合。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形成了大量观察方法和一系列认识规律。既然统计学是通用的数量认识模式,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模式进行总结。这既是学科内的必需,也有利于弄清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统计思想包括平均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平均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算术平均数是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思想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所谓变异指的是个别对一般的偏离程度,个体变异在宏观上看就是方差。可以说,算术平均数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估计的本质是类比,把已知的事物特征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相关概念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度量对象是“关系”,是多维现象,是前述统计思想的重要扩展;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是保证判断可靠的逻辑要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266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商学院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之一,统计学跟其他经济管理类的理论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学是一门有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一元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于一体的核心基础课程,并且是一套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的方法工具。因此,商学院统计学课程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授课,更注重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及实践指引。
笔者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商学院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特点,对泉城学院商学院经管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新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
1统计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统计学教学内容与先导后续课程不衔接,授课课时不够
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基础先导课程主要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续课程主要是计量经济学、社会(市场营销)调查理论与方法。由于不同学院的划分,不同学科任教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因而,统计学课程中的有关推断统计的部分内容与概率论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造成一部分课程学时的浪费,就会导致另一部分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统计推断的内容适应了大数据时展的要求,但在有限学时要结合案例讲述这么多内容并要讲透彻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么少的学时要掌握这么多内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1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众多高等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着重讲述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本模型和方法,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系统的掌握,但对于学生自主W习的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并未有效。
13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实践缺乏
大数据背景下,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不会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统计学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在平时的授课中,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软件(Eviews、SPSS、Stata)的操作和演示,鉴于学校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就导致学生对于统计相关理论、概念方法掌握得非常熟练,而对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方法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
2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21重视案例教学
在讲授统计学概念、理论、公式和方法的时候,应结合实际问题、实际案例阐述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及思想,不应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给出的概念、理论和公式抽象地讲解。
22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
学习统计学最终目的是对最后输出的结果进行解释,通过学习各种统计分析软件,掌握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进而对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才能体现统计学的真正的实用价值。
23重视实践训练
在系统地讲述了统计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熟练地收集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对于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泉城学院商学院经管专业的学生,本着突出学生统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到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本着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应用性知识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31加强授课内容前后的衔接,优化教学内容
统计是以数据表达事实,统计学是研究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图表或报表分析报告为研究结果,目的是寻找统计数据内在规律性,从而认识客观事物。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开始至今,约有三分之二获奖与统计有关,说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仅要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根据数据去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找出内在规律,这就是统计分析的作用。“金融就是数据”,经济分析很大部分也是对数据的处理,因此《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一方面教同学如何分析遇到的财经问题,应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并利用统计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有很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提问方式,这种方式是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能够认真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问题设置得当,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还有项目教学法,该方法是以项目为中心,学生根据项目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合作完成项目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并能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该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实践性教学,该教学方式将同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例如参观实地教学基地,工厂等,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同学的实践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统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但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案例教学方式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在财经类《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举例说明,同时指出在应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 Boehrer 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对现实问题或者某一特定事实由同学和教师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式的探索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同学的评述性、分析性、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演绎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说服力等各种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同学认知经验、分享经验,能够促进同学增加社会认知面以及提高同学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学教学中还是侧重于统计知识的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习应用,教师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学,这样就将教学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了,因此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总结案例教学在统计教学中的作用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统计学的难点在于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方差/偏度、峰度等。以往的教学总是将这些概念“填鸭式”的灌输给同学,同学听起来很费劲,不能理解其博大精深的含义和用处,虽然老师占了课堂的主体,但是收效甚微。而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主体”的矛盾,在课堂上的不再是教师为主题,而是学生为主体,根据同学的需求来设置课堂的教学方式和节奏,可以通过一些案例的形式来讲解这些统计学上的抽象概念,使同学明白统计学的课本中为什么要保留这些经典的概念,以及这些经典的概念在经济金融等学科中的应用,从而可以制作一个教学案例,加深同学的了解,将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有助于同学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基本都是来自于经济生活中,在课堂上打开些统计或者经济网站,如国家统计局,人大经济论坛等网站,可以找到很多统计学案例的素材和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提高了同学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这些往往是同学感兴趣的,也是同学在未来工作中遇到的经济金融问题,调动了同学去了解统计知识和经济知识,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举例,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如我们在讲授统计指数的时候,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找出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加以详细讲解,并结合目前的实际,讲解一些与上证指数相关的知识,如股指期货等等,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统计学的案例相对比较难,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这种过程中,小组同学之间要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查找所要的资料。只有团队之间的进度合理,才可能达到目标,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这样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统计学教学不应仅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讲去做,让他们在交流实践中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讨论与交流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讨论和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围绕自己的观点认真组织好发言,以便清晰地表达意见和看法,同时也注意保持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这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五)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要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就必须事先收集整理一些有意义的实际案例,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要选择既要体现统计学理论知识,又要与现实的经济和金融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然而统计学教师往往是数学系或者统计系转过来的,对经济和金融知识有所欠缺,因此要做好一个案例,要求统计教师要学习很多相关的经济知识,无疑这将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选取教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案例教学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之所以较难,是因为存在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偏度、峰度和方差等,在讲授这些概念的时候必须要将这些概念形象化,易于被同学接受,因此编写了如下的案例教学方案。
(一)案例教学目标
统计学中的偏度和峰度等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将峰度和偏度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并给出它们在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应用,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具体情况来讲解峰度和偏度的应用,从而使得同学易于接受这些概念。
(二)案例的组织实施
课前布置好任务,教师通过E-Mail将该案例教学课的讲义发给同学,要同学去预习案例的统计知识和相关的应用,并结合同学的意愿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组成一个6—8人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在课上发言,将该组在讨论中遇到的统计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上课时,教师先将案例中的统计原理讲清楚,并解决同学反馈上来的问题,然后开始进行统计实证和分析。怎么样搜寻数据,整理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最后分析统计结果,教师列出一些问题,要同学加以讨论和操作,然后选出各小组代表全班发言,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内容和统计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做一定的评论,根据讨论情况,发现同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要求同学写小结,总结或者编写案例教学并分享在案例教学中的体会。
(三)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统计原理和问题
1.偏度和峰度概念
峰度和偏度概念抽象,但是可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引入,通过数据的矩来认识峰度和偏度概念,这样容易被同学接受。
2.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峰度和偏度
有多种方法。可以直接按照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EXCEL中的“描述性统计”工具计算,或者通过Eviews等统计软件计算。
3.峰度和偏度的用处
峰度和偏度有很多用处,如描述人口的变化、财富结构的变化,结合相关金融知识,选取其在统计中的Jarque-Bera统计量的应用。Jarque-Bera统计量是基于峰度和偏度建立起来的,用来检验一组样本是否能够认为来自正态总体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Eviews等统计软件直接得到。虽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在金融有很重要的应用,因为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中就假设股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如果这个假设不满足,那么Black-Scholes公式在中国市场上就会有偏差。
4.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
从国内的股票行情软件中,找到曾经发行过权证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股票行情,求出其收益率时间序列,导入统计软件中Eviews,利用Eviews中的“Histogram and Stats”工具栏,可以得到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Jarque-Bera统计量,利用Jarque-Bera统计量来判断这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发现上证指数和很多发行过权证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而国外成熟市场上的公司股票价格大多服从正态分布。
5.为什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不服从正态分布
存在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羊群效应的统计基础是破坏了大数定理,从而股票价格不服从正态分布。
(四)案例教学总结
通过本案例能够较好地加深同学对于偏度和峰度的理解,同时使同学能够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通过同学的课后小结可以看出,同学对本案例的教学还是肯定的,同学要求教师以后多安排这样的案例教学的过程,同时激发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同学还撰写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研究等相关的论文。当然本案例要求同学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特别是非金融专业的同学。
三、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尽管案例教学方法有很多好处,特别适合于统计学这种比较抽象的课程,但是由于案例教学相对还是比较新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因此要取得好效果还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建立和编写好的案例库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根本,要求教师编写出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这种统计学案例编写是持续的、长期的。案例编写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分别编写,既要满足该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又能够反映该专业知识,让同学真正体会到案例的用处,体现出统计学如何解决该专业的具体问题,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和编写统计学案例主要大概有三种途径:第一可以到相关的统计学网站上找写素材,如国家统计局,统计之都,人大经济论坛等;第二种途径是到CNKI等文献系统中找相关的文献素材;第三种查阅该专业的专业书籍,找出适合本专业的案例素材。开始编写教学案例时要精,要由少逐渐增多,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也可以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来完成编写某个案例。学生在编写统计学案例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熟悉了统计案例的基本过程,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对相关统计知识和理论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学生的自主发现上。但是统计学本身特点是比较抽象,因此案例课程的学习和平时的课程有所不同,在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做好充足准备,认真阅读教师发下来的讲义和素材,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这样课上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要控制好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统计学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大学同学发言的积极性相对中学生较差,因此要营造同学积极发言的气氛,甚至可以事先安排些同学在课堂上发言,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过冷的气氛,如果课堂上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候教师就要出来引导大家识别两种意见的正确性,由教师和同学相互配合顺利完成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同学都是考验,教师和同学在此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四)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
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都有一定的要求,要获得较好的成效,学校要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可以选派教师到专门的统计部门去实习和考查并参与到统计调查和调研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到专门的部门单位实习和调研,丰富和补充统计学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写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课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程,要花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要区分对待,并适当加以奖励,或者适当变成一种奖励的制度;加快推进与案例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教学设备。要从教学设备、班级编排、教室布置等方面,逐步完善统计学案例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参考文献
[1]林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2]田爱国,田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比较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02).
[3]吴艳丽,徐阳.统计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04).
[4]朱喜安.《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及其实现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5]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统计教育,2006(02).
关键词:
生物统计;教学改革
统计学可以分为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大范畴。生物统计学就是应用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生物信息分析和超级计算机平台上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国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不论从政府,企业还是高等学府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相关课程。通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讲授,笔者发现了一些生物统计学课程讲授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校教学安排中通常将理论课的讲授和实践操作分割开来
举个例子来说,在高校的生物统计学课程通常是先进行基础理论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描述统计,常用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以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的理论课程讲完以后,一般情况下就过去10个教学周了。之后是安排一整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的安排通常是一种统计学软件(如SAS)的操作,以SAS软件为例,主要教授如下内容:SAS软件的基本操作,SAS程序结构、程序的输入、修改调试和运行,常用生物统计方法的SAS程序(描述性统计、资料的正态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分析等)[1]。这里有几个小问题值得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去思考。首先,学生的记忆能否再10周以后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依旧清晰。在微机课程开始的时候,所学的知识已经是几周以前讲授的内容了,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当我提出一个指令让学生输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还可以马上跟上教师的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在线面瞪着眼睛茫然不知所措。其次就是实践操作的部分内容和理论课程脱节。这样讲授的后果就是不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操作,学生学习结果都是半桶水,而生物统计学课程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难点课程。
2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公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例如: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性,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等[2]。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虽然我院的学生在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对于理工口的学生而言,农科口的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而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
3统计学课程的数理属性导致了课堂交流开放性的欠缺
和管理或文法课程不同的是,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讲述例题的结果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下做出的结论。比如说:当计算出的试验参数小于或超过试验阈值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或否定预先建立的零假设,而否定或接受备择假设,从而对试验结果做出统计学上的判断[3]。而管理学课程往往可以是多元开放的结果。比如:请用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法来讨论一家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同学在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解给出开放多元的答案。根据以上三点在生物统计学讲授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我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有如下思考:1)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结合讲授。首选的方案是在机房里讲授统计学课程,2个标准学时的大课可以一堂课程讲授理论课程,一堂课讲授相关的微机操作。次选方案是在多媒体教室讲课时,老师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连接多媒体平台,切换理论和操作课程的讲授,每节课程结束后,下次课带学生进机房实操。2)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学生,在每节课的讲授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概念回顾,将本节课程所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几分钟的短时间review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3)加强和学生的课堂沟通。尽管无法做到象文科类课程那样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课堂交流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上仍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我会选择上一堂课结束前讲授过的习题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温故而知新,对自己已经听过的课程同学们进行解答和回顾往往更有信心,也能更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4总结
生物统计是一门农业口重要的核心课程,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困扰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也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2002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确立了九门课程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就包括统计学。统计学应用性很强,其不仅仅被应用于经济、管理等学科,现阶段在教育、工程、体育、心里、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学习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统计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且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对课程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本文针对统计学本身的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的缺点,改进现有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使非统计专业的学生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工具,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应用。
一、统计学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概念多、公式多。有许多概念往往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不容易分辨,正因为如此,很多针对概念的公式也有着其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计算中很容易混淆。二是内容抽象性。统计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抽象,如果不和实践相联系,往往很难理解,如置信区间等。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强调以理解和实践为核心进行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顺应很多非统计学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的。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教学方式单调,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困难,制约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学生记笔记、背笔记,理解记忆很有限,自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二是课程学习静态,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讲,接受静态的理论知识,很少接触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就将背过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无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待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更谈不上能结合统计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了。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
统计学课程学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般认为前两个阶段所占比重较小,真正的难点在第三阶段,其实不然,这三个阶段在重要性上不分伯仲。许多行业都涉及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许多国家都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因此这两个部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对其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意义。而且在学习统计分析前,也必须弄清相关基础概念。统计分析的过程在实际中往往能够用软件实现,但是由于统计分析放的多样性,实践中涉及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因此对于统计分析的基础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本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进。
1、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特点与实际结合组织教学内容
现行的教科书基本是采用先介绍理论,即概念、意义、作用、特点、公式等,再举实例对理论进行解释。对于统计学的实际教学,如果全部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解,有一些章节学生会出现看完例子才明白前面讲的概念和公式的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先举例,后理论”的方法。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尽可能多的包含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解例子的同时,对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进而引出理论部分。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统计学学习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学生要死记硬背概念的苦恼,而且使得学生感觉到统计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管理学方向经常用到的调查问卷,即统计学中的调查表时,里面有关于调查问卷问题的格式较多,特别是限定式问题,其包括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等,同学记忆很麻烦。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在同学普遍使用较多的网上购物为例进行举例讲解。例如利用某网站的购物过程及其评价机制来简单讲解什么是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简单易懂,也方便记忆,如图1。
结合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学教学,能使得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记忆水到渠成。这种“先举例,后理论”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由消极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余学习压力,并且能让同学们觉得统计学的内容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作用。
2、适时采用形象式教学方式
统计学原理课程具有连贯性,而且课程内容涉及概念较多,有些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相差甚远,例如“时期数列”、“时点数列”,那么相应的对于涉及这些概念的计算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学生前面的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就很难深入的学习下去。因此为了给学生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区分上,本文利用了形象教学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时期数列”、“时点数列”涉及的计算,利用学生在高中就很熟知的线段来形象描诉,计算公式也更加好理解,如图2。
3、积极运用图表进行教学归纳
利用图表和表格将各个知识点进新区分成体系或系统化,具有形象具体一目了然的特点。特别是在章节开始时,利用图标的形式对章节的内容进行划分和归纳,并在章节教学中对开始的图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细化,章节结束后,得到详细表格,使得同学能对比较生硬的章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便于系统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缩短认知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用自己的方法记忆。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同时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授统计指数这个章节时,可以根据教材小节的安排,将整章内容按小节进行了图形的归纳,并在章节内容结束后,对归纳的图形进行完善,填入各类指数的计算公式,得到一个很直观的整章内容总结,如图3。该图便于学生学习及记忆各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类指数的类别层次有清楚的界定,不易混淆。在此基础上,授课过程中提议让学生自建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自己对各个章节的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小结与展望
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期望达到“宽知识、厚基础、实践型与创新型”要求,本研究通过实例教学,期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实际的能力。而且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学习认知,学生走向社会后有许多知识需要他们自己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现今教师的主要职责,本研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融入了教学过程。本研究针对统计学教学在非统计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还有较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将围绕教学案例的选取、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将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3] 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 陈福军:经营模拟对生产计划教学的促进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2004(1).
[5] 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6] 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生物统计学课程是此领域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但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计算公式繁多。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由于受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较难接受和理解生物统计学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课堂调查显示学生在心理上对本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随着近年来本科教育目标及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生物统计学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但与此同时,生物统计学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出现,学生由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对生物统计学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也必须不断增加和调整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不断膨胀和发展需求与教学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是摆在国内众多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学生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摆在每位从事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教师面前的巨大挑战。
不同于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对统计理论的过多强调,现代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对计算机技术在统计计算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现在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好且有兴趣的特点,在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教学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运用计算机教学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与常用的Excel和SAS软件相比,R语言既是一款更适合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进行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R语言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R语言早期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ss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开发,现在则由“R开发核心团队”负责开发。R语言免费的软件,可从R网站(http://)及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镜像网站上自由下载,具有丰富的统计函数及强大的画图功能,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安装新的套件(Packages)进一步增强其功能。R语言的代码是公开的,用户既可以查看函数的源代码学习统计编程,也可以通过修改源代码实现新的功能。鉴于其强大的统计计算与图形展示功能,且完全免费和源代码开放的特点,其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外众多大学统计相关课程及笔者较为了解的动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都将R作为教学工具软件。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相关课程教学中统计软件的使用虽种类繁多,有SPSS,SAS,Matlab,Minitab,Stata,Origin,MS xcel等,据笔者了解将R软件运用于大学统计教学的案例还非常少。因此,如何将R软件应用于大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还需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二、R语言的基本功能
R语言在统计描述、统计作图、统计分布及统计检验等方面丰富的函数为生物统计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这些函数可分类总结如下:
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描述函数有算术平均数mean,标准差sd,方差var,极差range,中位数median,和sum,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同时,还可以用summary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简单统计描述,用table对多变量分类数据进行统计,用frequency对频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作图:简单统计作图函数包括柱状图barplot、饼图pie、直方图hist、茎叶图stem、箱线图boxplot、散点图plot等图示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lattice程序包制作更为复杂的多变量、多数据集的组合图形,及3D图形。统计分布:在统计教学中统计分布是重要的一部分函数,R中常用的统计分布有正态分布normal,二项式分布binom,卡方分布chisq,指数分布exp,F分布f,泊松分布pois,t分布t,及均匀分布unif。将这些统计分布名称前面分别加上字母d、q和p即可获得这些统计分布的分布密度density,分位数quantile,概率函数probability。如dnorm(),即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统计检验:R中常见的统计检验函数有t检验t.test,方差分析aov,卡方检验chisq.test,及相关检验cor.test。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用相关函数时,需提供正确的数据变量及参数选项。
三、生物统计教学实例分析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
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着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统计学一直以来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具有比较显著推动作用的,当前市场经济管理活动同样离不开有关的统计学原理,笔者将在下文对于统计学在市场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市场经济管理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发展成熟,并且迈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简单说就是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原先的高速发展转换为平稳、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更多的大型企业同样需要及时进行转型调整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劣对于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借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管理指导,帮助工作人员对于经济管理工作做出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市场虽然是一张无形的手,但是如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必然会引发很多方面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监督和调整,如若不然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统计学有关概念介绍
(一)统计学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对于测定的对象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门学科已经具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后期,这门学科在西方比较先进的国家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很多比较优秀的测试方法同样被研发出来。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21世纪初期,统计学的发展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被大大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统计学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于高层的管理作用非常显著,很多企业生产运营的大小环节需要该学科的帮助支撑。统计学的全面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研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大部分的数据研究分析工作都是源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统计学为市场的经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市场经济管理概念市场经济管理主要由经济和管理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组成。首先对于经济而言,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究价值在生产环节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基础的概念解释,进一步讲就是在整个生产的行业中任何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生产价值,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而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这种生产活动找到这个生产规律。其次管理学的主要工作就是集合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主要研究社会上各种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市场经济就是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管理活动中主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于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比较高效的分配和应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统计学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上文已经简单介绍了关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概念,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进入21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将这门学科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统计学能够体现的作用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能够通过足够多的数据分析直接解决管理中的收入报酬问题。自从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来,体制的变革直接影响并且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各类经济活动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发展,这个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比较突出明显,参与市场工作的个体薪酬问题也就越显突出。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场上的任何个体部分都是属于市场生产参与人员,达到国企老板,私企管理人员,小至生产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在不断劳动和制造的过程中生产的价值和薪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每一个人员都在关注的主要问题。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搭建一个比较公正的平台。统计学能够利用计算机搜集的数据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指标,保护所有生产者的自身利益,或者将利益受到的伤害相对降低,在很多的大型企业中通常都是直接采用数学统计公式和信息数据对于员工的薪酬进行计算,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遵循制定的原则。统计学的引入能够对于市场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数学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有关公司解决员工的薪酬分配问题,对于社会的运营,市场经济的管理同样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量在不断增长,因此很多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够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数理统计工作人员为了能够迎合市场的发展方向正在结合科学技术在统计学方面做出更加多元化的拓展工作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关的事业单位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时需要统计学的帮助建立一定的指标和变量,借助部分的统计学知识和分析软件能够很大地做到这一点。目前比较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市场面都是可以直接获取的,并且应用比较方便,对于大部分的统计学家而言能够帮助他们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统计软件必然会更加高效便捷。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正如上文所描述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具有比较广泛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实际性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业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统计学原理能够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起到比较良好的作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信息搜集,处理,分析等不同方面,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一个比较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应用统计学的知识能够帮助业务销售部门更加深刻详细地分析市场中客户的满足度和忠诚度,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比较精确的数值,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仅如此统计学知识能够对于销售市场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按照数据模型中因子和基数的变化去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对于营销群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其次统计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同样可以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科技与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高低将是直接决定人才的应用程度。企业无论在进行内部的制造工作还是进行外部的业务处理工作都是在人为的控制模型下进行的,究其根本还是以人的活动为根本运行单位的,如何能够对于企业的各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当前的统计学原理能够有效完成这个任务,但是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立足整体,对于各个部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策划工作,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充分协调配合。统计学有关原理在企业的事业审计业务中同样能够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算法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的数学模型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被不断更改和推进,这些模型的使用都是在推进统计学原理的发展。有关企业单位可以借助这些原理处于审计的业务,在进行业务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抽样方法,但是一种结果往往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工作人员强化数学模型和统计学之间的关联从而制定出比较灵活实用的分析方法。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