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安全管理导则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0 16:0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利水电安全管理导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利水电安全管理导则

篇1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因此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为各参建单位无法回避的问题。电气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与土建等专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根据电气施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探讨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充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与交底不理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费用投入不够等。目前,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比较重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但对安全管理关注不够。一个人尽皆知的逻辑是,只要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严格也必然是有问题的。所以承包企业对安全管理抱着“只要不出事、能省尽量省”的思想,书面文件尽量做得没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仅凭文件是看不出来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可以采取挂靠方式,名单上是有资格证的人员,现场从事管理的却是另一些人员。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难以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2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人为因素失误从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变得愈来愈重要。在电气施工中,由于用电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另外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

1.3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随着科技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设备,几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场面愈来愈少见。加上南方潮湿多雨,夏季炎热,电气设备受影响较大,不少施工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绝缘性能就会下降,甚至防护能力完全失效,电气施工人员暴露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面前,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气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仪表、设备也可能校验不及时,性能达不到要求,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

1.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对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峡谷上建设,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加上建设周期长,作业环境艰苦,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尤其电气设备和线路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水溅、粉尘等不利条件影响,绝缘防护能力下降。施工人员工作时身受雨淋、水溅及潮湿环境影响,身体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触电伤害。

1.5临用电的不安全因素

工程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但是在工程现场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配电箱内放置杂物(如焊条)、配电箱无系统接线图、一闸多机、配电箱不上锁、配电箱进口处无防护措施、开关箱电源进线端采用活动连接、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同箱、配电箱无防雨防尘措施等[2]。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将作业人员暴露于触电伤害风险之中。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2.1规范安全管理,强化责任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要求,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该导则要求,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其内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目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事故隐患排查目标、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应急管理目标及人员、设备、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标。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职责部分有专门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而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5370-2007)中有专门针对施工用电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T5372-2007)中有关于各种电气设备安装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5373-2007)中有关于各类电气作业人员资格条件、操作技术方面的规定。上述文件为规范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应参照这些规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气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减少电气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2.2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过程管控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内容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安装、铁塔/构架安装、开关设备安装、母线安装、厂用电系统安装、线路/电缆安装、电气试验、接地系统测试等内容,安装过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为了保障安装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之外,还应在安装前做好安全交底,强化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重视设备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为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应选购适应工地条件的配电设备、电气机具,如满足IEC标准相关条件。其次,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如绝缘性能测试、耐压试验、漏电检测等。还应加强电气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工作,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水平。

2.4做好环境规划,减小安全风险

对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面临的环境风险,应加强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并运用PDCA循环方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辨识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可采用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观经验法又分为类比推断法和对照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指数法等,应该通过动态辨识,将环境安全风险减至最低。

2.5加强临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临用电管理,应严格执行JGJ46-2005规定,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严格按规范要求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并安排专人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工地用电安全。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管理、人员、设备、环境、用电几方面,只要认真对待,严格管理,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的内容也在变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安全水平才能水涨船高,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孙开畅,徐小峰,张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长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J].劳动保护,2013(9):48-49.

篇2

根据培训内容安排,我就三台县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1、坚持“质量第一”工作目标

质量与安全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我局历来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监理健全水务系统质量安全监督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民生水利促产业发展,围绕质量安全抓水利建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工作目标。在防洪堤、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农网改造、水电增效扩容、高效节水、“五小”水利、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确保近年来无一起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责任事故发生,促使农我县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为加快建设四川丘区文化生态强县和幸福美丽三台贡献了水务力量。

2、健全“管控结合”的监管机构

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全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范,我局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三编委发〔2009〕40号)文成立了三台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质量监督站,落实了4名专职质量监督员、聘请了13名兼职质量监督员,负全县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二是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监管工作,进一步了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群众参与监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全县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含农田水利工程)均应申报质量监督;三是强化在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对各申报质量监督的水利水电工程均制定了工程质量监督计划,并不定期对监督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巡回,对涉及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严格实行“四方”验收后方可开展下一工序施工,从内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二)、规范程序,注重质量与安全

1、明确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为规范全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我县在借鉴外省经验,于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并印发了《三台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使全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申报、监督方式、监督资料等方面做到了规范化、程序化,使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寻,规范了各参建单位与工程质量有关的质量安全行为,健全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注重了水利水电工程隐形和实体质量。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管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首先必须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必须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法人在工程开工前,均按照《三台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落实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质量负责人,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实行工程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其次要强化施工过程监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按照项目监督计划对在监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严把原材料进口关,坚决防止"豆腐渣"工程,对涉及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主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开展质量安全大检查及时排查整治隐患

按照"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局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项目法人是建设质量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我局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防洪度汛、抗旱减灾等方面相结合,一是对工程建设实体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施工各项措施安全,制定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预案执行的保障措施,提高质量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二是将工程建设管理与外部因素相结合,对防洪度汛、抗旱减灾、生产发展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工程防洪度汛方案、抗旱保安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近年来我局分别于春季开复工、汛前、汛中等重点时段对水库大坝安全质量管理、水利行业重点工程和重要水利设施安全生产、在建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地等方面进行全县水利系统安全质量大检查、专项督查整治活动,检查后及时下发通报要求整改。通过检查,使各有关单位认识到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了对危险源的监控力度,防洪预警系统的监测力度,有效防范和遏止了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质量安全意识

近年来,我局进一步夯实水利水电质量与安全知识的贯宣工作,努力培养系统职工、参建水利水电工程各方质量与安全意识,夯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人”的保障因素。一是认真领会、学习上级部门关于质量与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不断贯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水利行业质量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二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各项发展纲要制定实施方案,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展及建设管理等方面检查,积极宣传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制定并印发了《三台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三水局[2012]27号)、《三台县水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三水局[2012]27号)《三台县水务局关于印发三台县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的通知》(三水局[2016]75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办法,进一步提升了职工、各工程参与方的质量安全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出了项目增多、越来越规范化实施的趋势,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申办不及时。

按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程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申办应在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备齐项目建设相关资料主动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如房建行业及时,特别是一些引资、PPP项目“未报先建”“违规开建”现象突出。

(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依据不完善

我县实施的水利水电工程多为小型水利工程,在质量监督中缺乏制度性保障,对于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只能采取整改、停工等方式,无逗硬惩罚措施,严重损害质量监督的执行效力,导致屡禁不止的现象频频发生。

(三)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力量不足

篇3

一、水利水电施工建设安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有些企业领导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增长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虽然这些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和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但由于领导层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致使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个人和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由于安监部门和技术部门工作的疏漏,使得有些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体系存在缺陷,同时由于个别项目部的安全员为兼职,或者尽管为专职,但仍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致使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3.对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监管

个别项目部的安监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落实到位,工作做的不细致,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或督促有关责任部门整改以及对整改结果轻松放行等,使隐患最终演变成事故。

4.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教育不够,劳动纪律松弛,违章作业。这些职工由于思想上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一些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习以为常,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导致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人员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从事安全专职工作的管理人员数量非常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由于这些安全管理人员中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课程,其专业素质无法达到在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劳动力的用工方面,由于绝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是招来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职业操作技能都是比较差的,而招聘企业对这些农民工作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又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执行困难。

2、监督缺失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督管理工作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突击安全检查的程度,缺少对施工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和强有力的惩处措施。而且很多省市存在地方保护、区域保护的现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难以落实、对施工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监管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甚者瞒报或者拖延报告所发生的安全事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人员与财产的巨大损失。

三、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1、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行,作为企业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承担着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工作,水利水电施工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设立施工安全职能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安全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是体现工程施工的高效性,既要有较强的施工安全责任心,又必须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是实现企业制度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制定应该参照相关国家及行业施工安全标准,内容上必须齐全。

2、提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

作为做好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的前提,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保证安全施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各级部门应该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它,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识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增强他们对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的责任感。施工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调度每个工程,分管领导则要严格抓实每个工程,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借助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各项需求,为全面做好安全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员工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施工意识

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的提升,不仅需要正确的企业管理措施作为指引,而且需要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作为保障,使每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工程安全施工问题,从根本上杜绝施工安全隐患。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开展岗前安全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的安全施工意识以及他们遇到危险时的逃生策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许多员工缺乏危险意识,即便意识到危险性,也很难临时做出科学的逃生策略。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施工教育非常重要。

4、明确安全责任,做好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确定各级施工系统中的负责人,明确各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尤其要明确各级施工单位对相应区域内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责任。定期检责任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每天自查、企业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以及企业领导的不定期抽查等,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时采取应多措施,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全方位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所制定的策略能否得到全方位的落实。事物的发生一般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做好提前预防工作;此外,事物的发生也具有随机性,为保障施工安全,就必须加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四.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中,要防止事故发生,不仅要排除环境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排除人的不安全因素。要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安全技能,自觉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判断事故隐患能力,企业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70%以上都是由于安全意识簿弱、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低、违章作业、劳动纪律松驰所造成。因此,抓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五.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六.加强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制度有着话语权,这就严重阻碍了施工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进程。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级主管理部门必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利工程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重要原则,严抓狠抓安全生产教育,认真落实每一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强化队伍建设,重视安全监理,力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Yin Jiang Ji han engineering channel 3 standard safety hazar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s well as the " hydro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jor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guideline "(DL/T 5274-5274) of evaluation content. Using AHP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hazar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threshold, analyzed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nalysi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hazards, the control of sensitive indicators, and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The conclusion is: the hazard value G= 0.92,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a controllable st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Hazards;Security control;evaluation index;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1. 概述

南水北{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工程区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等市。渠道全长67.23Km,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其中渠道3标段长5.19Km,渠道穿越纵多的河流、湖泊、公路及铁路等,沿线经济比较发达,其施工具有建筑物分布较多、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2.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1)危险源辨识。采用系统安全分析及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等方法对危险源辨识。主要是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上的缺陷等分析识别危险源。

(2)危险源分类。按照我国危险源分类[1],引江济汉工程渠道3标施工中主要有:坍塌,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等危险源。具有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火灾、爆炸、中毒等风险。

(3)危险源辨识范围。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危险源辨识范围主要有:施工区域平面布局总图、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与装置、有害作业现场、劳动保护、应急抢救设施、办公生活区域、危险物质储存区域等。

(4)危险源风险分析。对办公生活区域、施工过程、脚手架、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机械设备、起重吊装、建筑物基础、穿湖泊段施工围堰等存在的危险源逐一进行统计,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其他等),风险级别,危险程度以及预防控制措施[2]。

(5)危险源教育培训。所有进场人员都要接受危险源、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2.2 危险源的控制。

2.2.1 危险源控制体系。在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专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分工、职责落实、制度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符合规范要求。

2.2.2 危险源控制目标。无重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现场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坍塌事故;无触电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杜绝发生损坏地下管线事故;杜绝损坏机电设备事故等。

2.2.3 危险源控制步骤。(1)已辨识的危险源向有关方面申报。(2)划分作业活动区域,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建筑物、人员和施工工序等,并收集有关信息。(3)辨识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受伤害的范围以及受到伤害的程度。(4)在现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3]。(5)确定现有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并符合法律的要求。(6)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并组织专家对措施计划进行评审。(7)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4]。(8)按规范与制度要求做好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2.2.4 危险源存贮控制。仓库与生产区贮存的危险源临界量(见表1)。

2.3 危险源的管理。

(1)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了安全部具体负责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项目负责任人为第一责任人,配备的专职人员安全生产合格证书符合国家规定。

(2)危险源管理制度。编制了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危险源安全控制管理方案,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定期检查、落实。

(3)制定应急计划。根据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编制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即现场应急计划和场外应急计划[5],并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4)危险源安全管理。主要是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程序操作,不带“病”作业,加强维修保养,作业与保养资料齐全;做好施工管理。安全标志醒目,上岗前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开展安全活动,防护设施佩戴规范[6];做好材料管理。材料采购、运输、检验、仓储、保管等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做好人员管理。施工作业时,其人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劳动技能、安全意识等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并持证上岗。做好危险源控制与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存档等工作。

(5)施工环境。在危险源附近施工作业时,安全专职人员在场监督;平时施工时,有专人负责周边施工环境、天气、地质、安全防护等变化情况,确保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6)危险源选址。危险源与居民区、工作场所、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的距离及存贮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7)危险源监察。积极配合由政府主管部门派出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7]。对检查意见立即整改。

(8)危险源管理投入。按投标书承诺,安全生产管理与危险源控制费用到位率100%。从工程开始到结束,没有出现任何等级的安全事故,也无人员伤亡。

3. 控制与管理效果评价

3.1 评价方法。

依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 5274-2012) 规定的评价评价方法, 以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渠道3标段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3.2 建立层次结构。

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3个层次[8]。目标层 A为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准则层中 B1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B2为危险源的控制、 B3为危险源的管理;指标层 Cij (i,j=1,2,…,n)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见图1。

3.3 指标系数。

指标系数采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 5274-2012)的规定,以及招、投标文件,监理质量、危险源安全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用等间距分级法确定,见表2。

3.4 权重分析。

(1)建立矩阵。对列举的每个评价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到一个评价矩阵 A

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B1-C1i 0.001, CRB2-C2i 0.002,CRB3-C3i 0.0001,总 CRBi-Cji =0,各CR 值均小于0.1,说明权重计算结果符合一致性,判断矩阵成功。

3.5 评价。

(1)综合评价模型。

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为[9]:

式中: G为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Wi 为各项指标权重(见表5); Ki 为各指标相应的评定分值(见表2)。

按式(7)计算: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 G=0.92,下一层次的评价指数分别为: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G1=0.91、危险源的控制 G2=0.92、危险源的管理 G3=0.92。

(2)评价指标。

将评价指标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阈值见表6。

(3)评价与分析。

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 G=0.92,处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的状况。准则层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G1=0.91、危险源的控制 G2=0.92、危险源的管理 G3=0.92,均处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的状态。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4. 结语

对危险源安全的评价,主要是依据目前的控制与管理现状而评价的,不是对后续工程建设进程中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评价。因而,不论评价结果再好,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危险源安全的控制c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程序,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确保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10],确保各项安全监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DL/T 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S].2012.

[2] 李芬花.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95-97.

[3] 李东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26-30.

[4] JGJ/T 77-20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2010.

[5] 肖玲.基于+FAHP+的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1:7~10.

[6] 刘伟.火电企业危险源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95~97.2~4.

[7] 姚爱生.高层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浙江建筑,2013,30(8):48~51.

篇5

The safety appraisal of small reservoirs

ZHAO Baoping1 LI Xiaoyun1 GUO Jianping2

(1.The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Graduate School of Guangzhou Guangdong,510220,China;2.Public Util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Baotou National Race Earth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aotou,014030)

[Abstract] Through summarizing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reservoir dam safety appraisa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size of the reservoir, function, advances some views o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flood control standard, for later for small reservoirs safety appraisal of relevant technical personnel reference.

[Key words] Small reservoirs; Safety appraisal; Dam; Problem

0 前言

据了解,在我国已建成的8.7万多座水库中,小型水库近8.3万座,约占96%。这些小型水库在确保区域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多种原因造成小型水库病险率高[1]。有40%存在病险隐患,病险水库如“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垮坝失事就是“灭顶之灾”。

随着国家、各省对小型水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的不断加大,大坝安全鉴定前期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立项、工程设计和投资,甚至关系到水库的安全运行。

1小型水库安全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1.1原始资料缺乏

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水库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部分水库没有溢洪道等应急泄水措施,保存到现在的设计、施工和竣工资料很少,且资料的准确度很低。

1.2运行管理差

许多小型水库没有管理房,到现在连电话、交通工具都没有,水库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部分小型水库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1.3施工质量不高

在五六十年代时,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乏专门的勘察和设计,施工时也没有专门的施工规范,且大部分为均质土坝,缺乏碾压设施,大量水库甚至采用水坠坝的形式施工,坝体密实度不高,坝体单薄、大坝渗漏、防洪标准低、管理设施陈旧。

1.4缺乏安全检测设施

在安全鉴定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乏安全检测设施,没有相应的沉降、位移、高程观测点,不能检测大坝可能存在的各种险情。

2安全鉴定中水库定级的考量

2.1鉴定定级难以完全按照《大坝安全鉴定导则》进行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以下简称《导则》)[2]第1.0.2条“本导则适用于已建大、中型及特别重要小型水库的1、2、3级大坝(以下简称大坝)。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大坝安全有关的泄水、输水和过船建筑物及金属结构等。一般小型水库4级以下的坝可参照本导则执行”、第9.1.3条“在对大坝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时,应以国家现行规范为标准。当复核计算结果与规范规定接近而难以确定安危时,可结合工程现状,并考虑溃坝后果及大坝的运行管理情况综合评定”、第9.1.4条“工程现状主要由现场安全检查报告及当前的大坝质量评价及安全监测结果体现;溃坝后果取决于工程规模及给下游带来的人民生命和经济损失及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规定,小型水库的安全鉴定不能完全适用于《导则》,而在实际鉴定中也发现小型水库的设备、建筑物、安全监测设施往往很难完全具备,施工质量普遍偏低,多数水库库容减少,功能改变,所以在鉴定过程中只能参照《导则》进行,而难以完全按照《导则》的标准进行水库定级。

2.2安全鉴定中水库防洪标准的确定

防洪标准不应完全按照原来的设计标准,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6.2.1条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0-2000)3.1.2条的规定“当山区、丘陵区的水库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的挡水高度低于15m,上下游水头差小于10m时,其防洪标准可按平原区、滨海区栏的规定确定”执行。

2.3鉴定中水库规模的确定

在安全鉴定中发现,小型水库登记在册的规模与安全鉴定中复核的规模不符,规模普遍减小,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小型水库原有的设计功能已经丧失或部分丧失,及随着河道径流的改变或变迁,来水量逐渐减小。这就需要在实际鉴定中对水库现在的规模进行认真复测,根据现有的库容按照现行规范分等指标,确定水库的等级,复核中不足10万m3的水库,按照塘坝或山塘处置,建议降级,并向水库上级主管部门申请。

2.4鉴定中水库功能的确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小型水库的功能已经发生改变,如防洪功能随着上下游河道径流的改变,或者防洪对象的变迁,水库的防洪功能已经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灌溉功能随着农田用途的改变已经没有了灌溉对象,所以在实际鉴定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功能有所改变的或丧失的需要在鉴定中进行论述、确定,已永久丧失部分功能的,建议管理单位变更水库登记资料。

2.5鉴定中水库综合定级的考量

小型水库鉴定中不能完全按照《导则》进行评价,而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应更符合实际情况,应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同时应根据水库建设年代、目的,及目前的功能、作用、效益、现状、运行管理状态,并考虑泄洪和溃坝后果进行综合定级。

3结语

小型水库的安全鉴定是水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下一步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报废或保持原状等措施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管理单位对安全鉴定引起足够的重视。鉴定单位也要根据水库现有的功能、规模作出合情、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定级;同时对对大坝维修加固的措施、建议不能脱离现实情况,应根据水库现有的功能、作用提出建议,建议应客观、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小型水库的功能普遍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后怎么定位、如何管理是新时期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从新的理念、从小水库调节雨洪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面貌来定位是值得考虑的。

篇6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肩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任务。工程建设的质量高低,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在各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在各阶段施工过程中监管到位,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实现建设目标,取得良好效益。

1.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力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过多,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1.2 质量监督问题严重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州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1.3 工程招投标亟待规范

招投标单位资质审核把关不严,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承建单位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致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策略

2.1加强招投标管理

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实行“一条龙”服务。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由多个部门负责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发挥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管理方面的长处,但也造成了多头管理难以避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基层单位难以适从,容易造成部门垄断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精干高效的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将所有水利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都纳入这个机构来管理。对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标等中介服务机构,要实行政企分开,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法人实体,避免各级行政领导垄断和干预,彻底改变目前多部门管理格局和行政垄断、行政干预的现象。

推广无标底招标,实行低价中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借鉴国外,沿海部分城市的经验以及个别地方的经验,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中推行无标底招标,实行低价中标。

2.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控制的重点,是工程的生命线。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只有加强从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到竣工评审至合格,才能建设出高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实现投资者的预期目标。

2.3管理理念的创新

2.3.1 确立与时俱进、全面创一流的管理思路,消除安于现状、盲目自满的思想。新工程在施工之前,首先,要认真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深刻的反思与科学的总结,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好思想基础。其次,要告诫领导和职工,必须持严格、审慎的态度,倡导“全面创一流”、“精细管理”以及“不优则退,不精则败”的理念,实现管理理念的自我超越。

2.3.2 依法治企,确立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威性地位。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实际,修订并完善关于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遵规律实施、按制度办事”的理念逐渐融入、渗透到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施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3 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制度必须依靠严格的检查与考核才能落实, 需要全体员工和领导自觉地进行维护、执行。务必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消除主观随意性;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消除主观片面性;实施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方式相统一,从而营造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

2.3.4 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是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一流施工队伍的有效途径。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引导员工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2.4 体制管理与运行的创新

2.4.1 创新管理体制。按照“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实行机构人员的调整与分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管理体制,为企业注入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2.4.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与施工的设计规划,编制各种“工艺导则”和“作业指导书”来规范施工的管理活动。在质量的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须不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在安全生产方面,施工单位应将职业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到每个施工项目与工作岗位,各个项目、管理部门、以及作业班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的控制策划,建立重大安全事故的预警、紧急处理机制,制定紧急救援预案,为水利工程施工实现“创一流、安全、无事故”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安全管理的措施

“工程质量是生存之本,安全责任则重于泰山”。施工单位或项目经理部不能为了追求高利润、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问题。一个项目即使有丰厚的利润, 一旦管理不力出现大的人身、机械安全事故, 利润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安全管理必须把好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遵从以下四点要求:

3.1建立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组建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和安全监督小组。按照“目标绩效管理”方法,对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分解,细化落实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 实施全员安全制, 达到人人注意安全、人人实现安全的目的。

3.2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开始前对整个工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 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方法加以消除和控制, 并形成安全记录或文件, 文件和记录对整个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强有力的安全指导作用。

3.3加强安全教育。对制订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要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不经培训不准上岗, 上岗就要注重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使他们牢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7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5-01

1 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市场开发也发展迅速,同时在我们施工中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质量工作。因此,抓好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极其重要。某水电站规划建设4台压水堆水电机组,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65万千电机组。工程遵循“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的建设方针,在设计、设备制造、采购、建设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贯彻“以我为主”的原则。在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实行总承包管理模式,由中国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技术与环境控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完成从前期准备、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移交运行、建成投产并通过竣工验收等全过程。项目部进场一年多来,在业主、监理单位和各施工承包单位及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水电站工程现场施工质量良好。

2 施工生产要素控制

2.1 施工人员的控制

1)人是生产过程的活动主体,其总体素质和个体能力,将决定着一切质量活动的成果。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是最重要,项目部可通过合同、培训、经济等手段来实现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的目的。

2)严格实行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资质审查,控制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整体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服务态度和社会信誉等。

3)坚持施工单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别是重要技术工种、特殊工种、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4)加强对项目部现场管理的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除了上岗前的安全和质保培训外,还要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例如:水电基础知识培训、工程测量知识培训、工程爆破知识培训、总承包管理知识培训、FCD前土建工作培训等。

2.2 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1)材料采购。水电站现场项目部对施工单位的采购过程中的关键质量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施工单位质保部组织相关单位(业主和水电站现场项目部)和内部部门的人员对具有潜在能力的供应商进行资格评价,从生产资质、质保体系的建立、人员素质、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以往业绩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经各方讨论后,满足评价要求的供应商,由施工单位发给合格供应商证书。

2)材料检验。材料进场后,由施工单位材料员首先对其规格、数量,包括材质保单进行检验、核对。然后组织质检部、监理公司和水电站现场项目部对材料进行验收,对必须进行复验方可认定合格的材料,应共同取样,封样后委托由CNPE认可的试验机构进行试化验。

3)材料的标识、装卸、运输、贮存、发放的管理。水电站现场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对材料的标识做出统一规定,标识要清晰、牢固和贯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标识和材料所需要的文件,必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能随时查阅。并做好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的移交工作。对材料文件的管理,从计划文件开始至材料流通各环节中发生的各类资料要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2.3 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集中反映在为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检测手段、施工程序安排等。CNPE水电站现场项目部对施工单位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抓以下几点:1)审查施工单位用于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的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反映了施工单位在承接本项工程时的总体规划。包括人员、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2)审查施工单位用于指导施工的工作程序。这些用于指导施工的工作程序是施工单位根据海南昌江水电工程的特点和以往核岛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出来的。3)审查施工单位根据不同单位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出的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和部位(如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等),做好充分准备。

2.4 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并加强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多采用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可靠的新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参与方要加大科技创新。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1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3.1.1 施工前编制质量计划,明确各道工序的施工流程。

3.1.2 在质量计划中设置工序控制点。工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如下: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2)质量不稳定的施工工序和环节;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3.1.3 根据CNPE水电站现场项目部《质量计划的编制与管理》程序的要求,施工单位针对不同工序设置不同类型的工序控制点(H点、R点、W点)。H点:停工待检点。R点:审查文件记录点。W点:见证点。

对H点在自检、互检、交接点合格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质检人员书面通知设点单位(监理单位/CNPE水电站现场项目部)进行检查验证,监理单位/CNPE水电站现场项目部检查人员验证,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项目部质量保证大纲和程序

4.1 组织原则

现场项目部以满足现场急需为原则,组织质量安全部、施工管理部、设计管理部、控制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进行第3层次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现已编制完成 54 份。程序编制进度基本能够满足现场管理的需要, 使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随着工程的进展,项目部还将逐步完善程序编制工作。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16-01

0.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运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分析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障信息资源采集、交换、传输中信息的安全,制定相关的标准,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信息化标准建设概述

信息化标准主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秩序,根据结果或者活动规定重复的和共同的使用导则、规则或者特征的制度。这种制度需要经过协商制定并且由公认的结构进行审批。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的利用和获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交换等。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使用的范围是各个流域相关的信息系统,并且这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水利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我国当前的水利信息环境下,主要的信息标准的建设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水利信息安全体系标准。加强对信息化标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保证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对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

2.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中,工作的贯穿水利工程活动的全过程,信息化标准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并且对水利工程的运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编制标准人员由于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水利信息化编制人员是当前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改善的方向。

2.2缺乏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

在我国水利系统中没有对水利信息化标准设置专业的制定部门,大多数是水利系统管理者或者是信息化部门进行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推脱、落实情况问题比较突出。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水利系统信息化标准制定,从而使得水利信息化安全防范手段和解决措施比较缺乏。水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职责和流程不够了解,相关的标准的落实,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关的责任承担人不够明确,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自身的发展。

2.3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在当前水利系统中,对于信息资源应用不合理,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资源共享制造了困难。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够明确,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够,标准制定顺序存在冲突现象,水利应用部门标准化意识不强。

3.加强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策

3.1 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中,对于任何体系构建、标准制度构建都是一项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内部工程,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对充足的工作人员参与才能很好的进行[1]。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的特点应该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2]。在构建中应该要包括制定机构、审计机构、调查机构和审计委员会,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依存,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而奋斗,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要保证相对的独立性,避免受到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限制,有效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有效的进行。对于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成员,应该要具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以及对突况应对的能力,并且能够对工作负责,这样才能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的有效实施。

3.2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更应该对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编制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标准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一些水利机构应该要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开展,能够让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误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培训形式,对相关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有效进行,满足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3.3 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中,应该加强科学发展观意识的培养,从水利信息化标准中进行分析与识别,进而根据信息化标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内容和工作形式确定和完善不同的标准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的自身的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方式进行,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保障信息化标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加强水利信息应用,对信息的采集、交换、处理以及共享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水利信息化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上设立预防性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确保能够将信息安全管理和突发性解决有效发挥,提升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风险的应对解决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 引言

我国大多数水库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因时间长久和管理不当等原因,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安全隐患,再加上管理维护不善,工程老化严重等影响,造成了病险水库大量存在的局面。病险水库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并成为防洪保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威胁到了下游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刻不容缓。也只有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维修改造,才能消除工程的安全隐患,提高水库的防洪减灾能力,同时也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增强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和抗旱的供水保障能力,从而巩固水库的质量安全和保障下游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水库进行的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并结合全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调研,三类坝现场核查工作,总结得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问题存在于:管理及除险加固制度,大坝安全鉴定、初步设计、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管理与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6个薄弱环节,具体见图1。

图1 我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薄弱环节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

3.1 法律法规层面

3.1.1 以法律、法规形式进一步合理化业主制

加固工程的责任主体往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担任,而项目管理制度由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即项目管理者往往作为被动的执行者角色,责任却由其承担。

3.1.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制度化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制度化。病险水库众多,伴随坝龄增长,外界环境变化,病险水库必然长期存在,一些原正常水库会演变为新的险库,这就需要在战略上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做出通盘、动态的考虑。

3.1.3 完善水库降等与报废的法律法规建设

以往主要采取除险加固这种工程措施来降低病险库风险,降等、报废等非工程措施也是有效方式,争取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风险降低。

3.1.4 加快小型水库及大坝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现行有关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及除险加固方面的配套法规、政策和文件,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制定的,小型水库一般参照执行,实际很难在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尽快针对加强小型水库出台诸如《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条例》、《小型水库降等报废管理办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与政策,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确保有关法规的落实,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健康道路。

3.2 管理层面

3.2.1 前期工作

(1)前期规划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以人为主观判断方法为主,尽管在判断时考虑工程情况及下游影响,但无统一的定量化原则或判别准则,影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序准确性。

(2)安全鉴定与设计。

加大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力度,按规范要求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四宗溃坝案例都存在明显设计缺陷,与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地勘工作量与深度不足有极大关系。很多病险水库为“三无”工程,不补充必要的地勘,地质与施工质量缺陷无法查清。考虑到小型水库多、经济条件差,有必要通过研究探索简易、合理与可行的技术方案,以方便获得用于除险加固基础资料。例如,现场检测含水量、密度等简易物理指标,根据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的统计关系,确定试验方式相对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的力学指标值。

3.2.2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招标设计、招投标、施工设计、合同签订及资金筹集等。

(1)招投标。

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投标。

(2)资金筹集。

很多地方已认识到要解放思想,克服单纯依靠国家投入的思想,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可考虑如下对策:在资金投放方式上,调动积极性,与后期运行效益挂钩;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竞标”投入激励机制,“谁积极,支持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采用多种合理方式,通过整合支农资金、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办法,积极筹措配套资金。

3.2.3 建设实施

(1)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建立明确的、稳定的长期除险加固规划,尊重技术自身规律,保障除险加固质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的进度、资金和质量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与指导,提高各级政府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认识,及时规避风险。

(2)加强质量控制,完善监理制度。

监理工作需及早介入,并贯穿建设工作全过程;处理好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质量控制体系之间的关系;监理要在每个环节上实施监控。

(3)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制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度汛计划和预案,严格执行调度运行方案,加强水库病险部位巡视检查及施工期大坝安全监测。必要时要空库迎汛。严格按照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保证与水库运用、安全度汛的关系。

(4)集中建设管理。

对于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多、任务重的地区,特别针对中小型水库,在除险加固过程中实行集中建设管理,可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加固效率,从而提高加固项目建设管理的质量。

(5)分步进行除险加固。

病险水库基数大,经济条件差,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也感到压力很大。因此,针对这种资金情况可分两种加固模式:一种是除险,针对性解决水库工程存在的问题;另一种是达标,不仅要除险,还要在形象面貌、管理设施、交通与通信等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该模式对经济较差地区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6)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储存与风险相关的数据并允许进行数据检索;经验教训信息系统,在项目申请完工时或在申请下一阶段开始时,经验教训审查就应是其中一部分内容;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通报和网上公示制度。

(7)规范资金使用。

资金到位、管理规范是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加固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债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建立专户专帐并专人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按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推行报帐制;中央资金主要用于大坝稳定、基础防渗、泄洪安全等主体工程建设,做到专款专用。

3.2.4 竣工验收

(1)提出用于竣工验收技术鉴定导则。

除险加固效果如何,除了让时间来检验外,应该对工程除险加固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如何进行加固效果评价,至今未有有效方法。参照安全鉴定阶段进行安全鉴定的导则形式,基于病险水库工程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相关标准、规范,横向对比参照各类工程属性,编制用于竣工验收的技术鉴定导则,确定用于竣工验收的工程指标体系和鉴定方法。

(2)严把验收关。

必须按初设批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后履行验收程序,认真把好各个阶段验收关,严格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规定进行验收,确保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坚持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相互衔接。

加强水管体制改革,将其作为竣工验收的一部分,使加固后的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水管体制改革是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根本措施,需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监督,转变“重建轻管”思想,建立长效良性运行机制。

3.2.5 项目后评估

后评价是一个“滚动式”的动态反馈过程,对已完建设项目的实施、执行和营运全过程进行系统、客观的综合分析,对项目的执行、效益、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建议今后将这一环节补足,提出以下对策:(1)建立加固项目后评价的法律保障;(2)建立健全加固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体系;(3)建立健全加固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方法;(4)建立加固项目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

3.2.6 除险加固完成后的运行管理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完成,仅代表水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初步具备,也是水库正常运行的开始,后期运行中必须始终将大坝安全放在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常备不懈。

除险加固后,安全状况总体上应该改善了,也未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等极端条件,反而垮坝了。除加固工程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外,管理者思想上麻痹、管理上疏忽是主要原因,可能认为加固后大坝就彻底安全了,抬高水位甚至超水位运行都没有关系。另外,应加强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期与蓄水初期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和采取抢险措施,避免或延缓溃坝事故的发生,确保下游公共安全。

3.3 技术层面

(1)要善于在加固中使用综合技术。我国病险水库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复杂,特点较为突出,以土坝为例,很多水库大坝坝体填土压实度、渗透性等指标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这些指标通过除险加固的方式难以达标,而综合技术则是根据一个大坝出险的原因、部位、病险程度、主客观条件等,以实际存在的工程问题为前提,采用不同技术组合的最优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以最终达到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工程能够安全运行的目的。

(2)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和加固技术。小型水库的特点是基本上无设计、施工、运用管理资料,经济能力有限,按规范要求实施安全鉴定存在困难。若借助一批坝工专家经验,不难对小型水库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评价。如能借助基于专家经验的专家诊断系统,对于小型水库病险的评价与处理是非常有价值的。

(3)建立健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应按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完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情雨情观测项目、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项目应齐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了法律法规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等层面的相关知识要点。为了保证每一座病险水库都真正做到除险加固,就必须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严把质量关,同时还要加强建设与运行管理,从而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确保下游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 影响因素多变, 只有找出工程施工管理特性, 才能在实践中做出科学的工作计划, 完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涉及范围广; 涉及学科广; 涉及法律法规多; 地区差异大; 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具体说来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 管理涉及面广、涉及学科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工业、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诸多领域,同时还将涉及到地质、法律、经济、管理等不同门类的学科;

② 涉及的法律、法规种类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将涉及到《合同法》《经济法》及其他与水利、交通、土地、城建等有关部门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行业性法律法规;

③ 不确定性强:对于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诸多因素,如地震、洪水灾害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战争等社会灾害等影响因素,都将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④ 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国家对水利基建工程建设投资不断扩大, 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 大大改善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和经营收入, 使各类施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准入门坎低, 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施工技术手段等良莠不齐, 致使水利施工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2.1 安全问题

1) 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 造成施工企业政令不通和施工现场管理失控。

2) 水利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安全经费投入少, 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2.2 质量问题

1) 市场竞争激烈, 施工企业低于成本价中标, 为节约成本, 降低原合同的质量要求。

2) 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如管理职责不落实, 资源配置不充分。

3) 企业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许多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不具体进行量化。

3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3.1 重视安全生产

1) 建章立制, 完善体系,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并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2)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的公布制度和档案库; 建立考核制度, 加强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考核; 建立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2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 增强企业的全员质量意识。建立一套从项目第一管理者到具体工人的质量保证体系, 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这句话深入人心。

2)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 落实到人, 严格奖惩制度, 运用经济杠杆提高项目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保护, 从施工工序到单元工程的验收, 再到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规程、规范及标准。

4)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一是与监理单位密切配合, 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是对需要提供公证数据的质量检验检测,委托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

3.3 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1)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的目标成本。工程开工前, 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成本进行测算, 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科学合理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并分解到各作业队, 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 以利全员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 认真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 分项工程开工前, 对关键项目及关键工艺进行经济对比分析, 以优化方案、降低成本; 并编制详细的与工程进度计划相适应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与工程进度计划不合理, 将造成窝工、材料积压及浪费、设备效率降低、现场管理费增大进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3)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工作。实行项目成本分析月例会制, 结合工程进度、工程结算、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费用控制等进行检查监控, 分析问题, 制定相关措施及时给予纠正, 及时反馈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

4) 认真分析施工合同, 做好工程变更、索赔资料的收集及对业主的结算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一要及时按合同进行工程结算; 二要认真、准确地做好设计变更和索赔项目的资料收集和现场签证工作, 保存好原始资料, 及时向监理、业主上报费用报告并及时督促批复, 以加快资金的回收, 防止成本的流失, 从而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水利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工作。要实现工程创一流的目标, 必须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全面创新。

4.1 管理理念创新观念

1) 确立与时俱进和全面创一流的新思路, 破除安于现状、盲目自满的思想。在新的工程施工前, 一方面认真总结、吸取以往工程的经验教训, 通过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 干好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告诫干部职工要有严格审慎态度,大力倡导 全面创一流、 精细管理和不优则退,不精则败的管理理念, 从而实现管理理念的升华和自我超越。

2) 依法治企, 确立制度在管理中的法律地位。结合工程实际, 修订、完善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将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断融入和渗透到施工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及每个环节中,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严而有据, 严而有信。

3) 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要靠检查考核来落实, 更要靠大家自觉地维护和执行。坚持制度的严肃性, 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反对主观片面性; 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统一, 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 是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也是培养一流施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企业要为职工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营造浓厚的氛围, 引导职工积极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 使职工学有所用, 学有所为。

4.2 体制管理与运行创新

1) 调整管理机构, 为体制创新奠定基础。按照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 实施机构调整和人员分流。

2) 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在施工管理中,指挥部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各类工艺导则和作业指导书, 以此规范施工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上, 应不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完善各项制度, 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

5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施工单位要生存和发展, 只有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服务质量, 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建设一支技术全面、精通管理、运作规范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