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初级基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万元。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即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废品损失”科目,同时收回的残料价值以及应收的赔款要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同时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所以本题中的生产成本14万元,不需要考虑。故此时的废品损失净额是1+2+3-0.5=5.5 (万 元)。故答案选A。
【该题针对“废品损失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下列各项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B 、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计算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D 、 计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润率
答案: D
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对比分析法;选项B、C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选项D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该题针对“产品总成本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下列各项中,不通过财务费用核算的是 (
)。
A 、 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B 、 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C 、 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D 、 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选项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选项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该冲减财务费用;选项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该计入财务费用。
【该题针对“财务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某企业2013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30万元;因收发差错造成的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机器设备日常维修支出40万元;办公楼应摊销的土地使用权300万元。该企业11月份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 (
)万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费用=10+40+300=350 (万元),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该题针对“管理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是 (
)。
A 、 固定资产盘盈
B 、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D 、 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 C
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选项D,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
【该题针对“营业利润”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 (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2018年5月12日至2018年5月20日,由2017年的4天增加至9天。具体考试安排如下:
1、2018年5月12日至20日,上午8点半至12点考试科目为《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下午2点半到6点考试科目为《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
2、其中《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时长为1个半小时,《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来源:文章屋网 )
1、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一共涉及两部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关于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机考地区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不定项选择题,并有部分地区试点机考,笔试和机考只是考试的形式不一样,考试题型都是一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1、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
2、《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小时,《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3、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二、会计基础理论按照性质分型概述
(一)会计一般基础理论探究
主要有会计系统理论、会计对象理论、会计本质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会计智能理论、会计资金理论、会计方法理论、会计特色理论、会计结构理论以及会计国际化理论。
(二)会计核算基础理论
会计核算基础理论主要分为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会计信息理论、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准则理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理论、会计确认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会计资产核算理论、权益核算理论、负债核算理论、费用核算理论、收入核算理论、利润核算理论以及成本核算理论。
(三)会计管理基础理论
会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有会计现代管理理论、会计管理体系理论、会计管理系统理论、资本经营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成本管理理论、资金管理理论、利润管理理论。
(四)会计体制基础理论
会计体制基础理论主要有会计机构理论、会计体制理论、会计人员理论、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以及会计机制理论。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功能与表现
会计基础理论主要表现在认识作用上,依据会计理论客观认识会计事物,依据会计基础理论结合相应的法规认识,提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着各种会计事物的认识。根据会计性质和不同事物的区别来研究会计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分析会计事物的总体特征、性质、发展趋势、结构以及规律。会计基础理论具有基础作用,表现在对于会计的学科和会计研究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根据会计基础理论进行会计研究,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研究会计的核算职能从核算的一般概念来深入的研究核算模式、方法和原则。会计基础理论可以扩宽范围,从原有的研究范围不断进行扩展,扩展到新的内容,依据会计的职能研究一般理论,实现对会计职能一一核算研究,扩张研究会计功能时,对于所具有的服务职能进行研究,确保基础理论建立起新的会计学科。会计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学》、《会计准则》可以将会计核算的一般理论转化为负债、资产、收入、所有者权益、利润等核算。会计基础理论具有指导作用,根据会计基础理论的指导效果,会计基础理论对于客观会计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基础,通过对会计的实践进行指导实际工作,从根本上实现会计基础理论的实际工作核算认识,从根本上指导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体制工作。会计基础理论还具有规范作用,因为它可以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来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而会计基础通常是经过会计实践检验,可以作为会计人员的行为标准,同时对于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性检验。会计核算过程需要对会计的信息真实性、会计完整性理论,可以实现对单位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得的检测。会计基础理论具有预见性,因为会计基础理论对于以后的一些会计事物做出推测,会计的基础理论反映出了客观会计事物发展特征、性质、规律和趋势等,可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可判断出会计事物的发展趋势。会计基础理论还反映出了其教育作用,会计基础理论通常可以对会计专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清楚、全面、正确的对会计基础理论认识。另外会计基础理论还反映了促进作用,可以促进会计工作、会计研究以及会计科学性建设、教育发展。还可以促进会计学的突破性发展,通过对重大改革实施,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知识经济的特色就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通才教育,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日益普及,使会计人员对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适应性较差。当前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及其模式,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会计学历教育、会计继续教育以及会计职称、资格等考试培训构成了会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知识经济逐步渗入经济生活,培养会计人才要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和未来的需要,未来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应从初级会计基础教育抓起,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则应使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这里就重点阐述对社会初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的变革创新的思考。
一、社会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的应试教育弊端及改革创新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会计教育中对初级会计人员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的会计学历教育,二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对社会人员的会计培训。但不管是哪个途径,我国《会计法》都明确规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课程就成了培训初级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程。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前两门是笔试理论考试,后两门是实务操作考试,从考核结构来看,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确实是考试的最优结构,然而就在这种最优结构考试后,很多通过考试并取得会计证的人员对现实的会计工作无从入手,根本不能运用考试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来胜任会计职务。这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这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首先,两门理论考试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理论基础概念知识及法律条文,虽然包括实务知识,但却限于纸上谈兵,为了通过考试,不管是培训教师和还是应试学生都只会注重考试内容的讲述和学习,而不会花时间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其次,初入门的应试学生仅靠对这几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范围非常有限,尤其是对非会计专业的社会人员,根本不能对会计工作有详细的认识,即使通过考试也只停留在对会计入门概念的理解上,无法进行实际的会计工作。所以切实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对人才的束缚,转向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会计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会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1、对初级会计人员的培养层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记账、算账、报账,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对初入门的会计人员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外,还应增加手工会计实务操作和电算化会计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加强对初级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实操知识的培养和提高。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2、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有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感知、认识和交流信息。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3、针对社会初学会计的人员,应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经验的训练。可以设计模拟现场业务范例,购置供实习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在会计实验室里模仿从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会计案例知识,进行会计核算模拟实习,以此验证从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在我国,会计继续教育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财政部发了明确的规定。会计继续教育是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以及为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教育、再培训。我国现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去参加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而是为了财政局年审会计证的需要才参加继续教育的,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教育的影响,不仅要在会计学历教育上进行变革和创新,而且还要在会计继续教育上进行变革和创新,要求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1、树立会计人员终身继续教育理念,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在知识经济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非常重要,大力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竞争意识,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形势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我必学”,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做到自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
2、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效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将重点内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会计理论与业务知识更新、会计法规条例变更修订、技能训练补充、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在具体继续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还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7-02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许多学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等等。
1.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由于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 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
3.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
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能上手工作。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识别凭证的真伪、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特别是在供大于求的就业现实状况下更是突出了。
4.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使用财务软件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刚入门的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则很少。如果具备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实验资料、模拟软件,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提早接触会计电算化,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
二、“2-3制”模式的构建
“2-3制”模式中的“2”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拟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模式。而“3”指的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融合了会计电算化的全方位式实践。“2-3制”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第一层次第一关”即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层次为“第二层次第一关”即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层次为“第三层次第三关”即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1.第一阶段:围绕部分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2-3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2-3制”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2-3”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2-3”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2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3.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
(2)采取“分组轮岗制”,固定岗位。
“2-3制”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三、构建“2-3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2-3”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在五十至六十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1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更离不开硬件的配置。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45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2-3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不需要太复杂的配置,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笼统、空洞、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难以“入门”,为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为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努力探索《基础会计》入门教学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上好第一课是关键
《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和专业概念的笼统性,课程内容超强的系统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常会使学生发生枯燥乏味、不易入门的感觉。所以会计入门的第一节课,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要大胆尝试,利用第一课,帮助学生跨过学习会计的第一道门槛。
1、走出课堂,让学生认识会计这个职业
如果第一堂课按照教材传统地给学生讲会计的概念、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抽象的理论,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上好第一节课,唤醒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所以,第一堂课我不讲授课本笼统难懂的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观赏学校财务科和校内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翻阅会计资料,学生边看,教师边解说。通过看“账”,使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对“账”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对什么是账户,账户的借栏、贷栏、余额栏等结构有所了解,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就有了“账”的初步认识,以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2、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向学生介绍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的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相当于为学生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这些一讲完,学生对会计的兴趣马上就被提了起来。接下来可以向学生介绍取得会计一系列资格证书应学习哪些课程,通过哪些考试。学生对会计学习就能做到事先有数,最起码愿意接受这些课程。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情绪饱满、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没有效率的学习。
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中职学生需求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整合《基础会计》知识体系结构。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如果在开课时首先讲解这部分内容,势必造成学生稀里糊涂,像听“天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不影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将这部分内容调整到课程最后讲。首先,本着实用、适用和快速入门的原则,将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作为基础会计的主要重点内容讲解。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最新研究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大信息量。最后,将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考证内容等纳入课堂教学。
课时分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新的课程体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以岗位技能要求来组成教学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要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并根据学科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局部内容进行精简。提高实践技能的比例。
三、加强实践教学,精讲多练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提高其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能很快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四、语言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用身边的事例增加学生对会计的亲切感,会计起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会计不是遥遥不可及的而且就在身边,唾手可得。
贴近生活的举例或比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学生经常会发生一种恍然所悟的感觉,确立自信,变畏惧为兴趣。基础会计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都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兴趣。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随时可将生活引入教学,将教学引入生活。通过会计问题生活化,不只做到教学通俗易懂,快学快会之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基础会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目前,电大开放教育的会计教学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学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脱离实际等等。
(一)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论文大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二)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论文大全。
(三)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都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四)教学手段缺乏现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少之又少;另外,开放教育面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很少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学组织教学
(一)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训练。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学生运用会计凭证、账簿、表格和运算工具,通过写、算、做等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还可以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等掌握好某种岗位技能后,再轮换到其它岗位上去实践以便全面掌握各项业务。
(二)运用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基础会计的范围)。可以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都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要进行全面的会计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应包括会计的书写技能、会计计算的基本技能、点钞与验钞的技能、汉字录入及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电子收款机的操作技能、计算机开票及网络报税的技能、会计资料整理的技能等多方面的训练。现以点钞为例简单说明一下: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然后,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训练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实用点钞技能――手持式(竖点)和手按式(横点)点钞法、钞票的平摊整理和捆扎。论文大全。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的更新。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简易教学课件,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充分利用各级电大网络,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另外,学校要在“电大在线”上组织网上答疑,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要求学生事先拟好要提问的问题,教师答疑时要积极提问。
[参考文献]
[1] 付磊. 基础会计[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1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特质
将德勤财务机器人、用友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大量规则化应用领域被人工智能取代。原始凭证审核,依托于电子票据二维码应用,票据关键信息(如发票抬头、税号、发票内容、金额等)被人工智能识别并依照规则进行判断;根据原始凭证相关信息依照借、贷规则选择相应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也是人工智能依照既定规则完成;根据记账凭证完成记账和报表编制,在会计电算化时代即已完成,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则更是“小儿科”,仅需要依照既定规则将数据库文件以视图形式呈现。可以看到,从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再到账簿形成、报表形成,会计明晰的规则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切合的舞台,而有明确规则的领域是人工智能能够凸显其计算能力的优势领域。由此可见,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应用领域能够被人工智能“完美”替代。这也是德勤机器人、用友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最先得以应用的领域。(2)经验化应用领域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以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著称,能够通过大数据获取认知上的进步,可以从大量的图片中学习识别猫,也可以从大量的棋谱中学习对弈。会计、医生曾经被认为“越老越值钱”,即是基于经验的价值增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能够借助经验处理非常规、复杂的情形。通过学习积累经验获得认知进步,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擅长的领域。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案例学习获得“经验”,并且由于存储记忆能力的显著优势超过会计、医生的经验。因此,经验化应用领域将被人工智能取代。(3)人工智能应用推广速度受到成本的影响。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推出,随后用友财务机器人、浪潮财务机器人也相继面世,一年时间之后这些财务机器人并没有大量应用,其原因既有技术成熟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成本方面的原因。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成本,不仅包括购买财务机器人的价格,还包括企业转换成本。在ERP、财务共享中心等信息化建设之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大、实施风险高的特征使得企业对于系统切换心存顾虑,使用财务机器人是否又将成为投入高、见效慢的项目,成为企业应用财务机器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正是由于受到应用成本的影响,财务机器人在2017年推出之后只是引起了观念、认知上的“地震”,广泛的应用并未看见。
2“基础会计”课程核心
从目前国内高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所开设“基础会计”(会计学)课程的情况来看,该课程仍然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其核心内容一般包括:(1)会计核算基本方法,涉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借贷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编制等基本方法,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理解会计的基本逻辑与方法。(2)会计核算基本操作,涉及凭证填写与审核、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等内容。在会计基本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实验等方式,掌握凭证填写与审核的规范、账簿登记的规范、财务报表编制规范等操作环节的要求,通过实践体会从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的规则与过程,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3)会计视角的形成。在对会计要素、复式记账的理解中,学生将完成对经济活动的会计视角理解。例如,企业完成销售活动,从经济活动的范畴理解,更多强调客户关系管理、合同签订、履行合同等节点,而从会计视角理解,则更强调伴随销售活动产生的资金流和成本化物流,即在收入形成的同时,根据资金支付的状况选择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或者应收票据、或者预收账款进行核算,同时在物流发生后结转相应成本。将经济活动的会计本质进行识别,培养和形成会计视角成为“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基础会计”成为会计入门课程。
3人工智能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挑战
(1)规则化应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修订完善规则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人工智能因其超强的运算能力,能够在既定规则的指挥下“毫无怨言”地处理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工作,并且处理效率更高。单纯地规则化应用,会计人员与人工智能相比,完全不具有优势。仅仅只有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成本还相比人工成本更好的前提下,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编表编制工作仍由会计人员完成。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本得以降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相比雇佣会计人员成本更低,会计人员无疑将面临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也是业界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会计“地震”的重要原因。虽然2017年会计人工智能出现后并没有马上带来会计人员下岗潮,但这一时刻不会太远,一旦人工智能应用成本得以降低,在人工成本逐渐上升的现实状况下,处理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编表编制的纯规则化会计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人工智能以规则为基础完成会计活动,那么谁来定义规则?战胜棋圣的人工智能以围棋规则为基础开展对弈,无人驾驶以道路交通规则为基础完成驾驶,财务机器人在完成会计活动时同样基于既定的规则。从国家层面看,“会计准则”处于不断的修订完善过程中,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会计准则往往紧随着新经济活动而修订完善。一旦会计准则变更,意味着完成会计活动的人工智能所依据的规则也需要变更。因此,规则变更与修订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人工制定规则,人工智能完成规则”可能成为未来会计活动的新形式!会计人员制定规则,是否需要从了解基本规则入手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作为制定规则的会计人员,不可能完全不了解基本的借贷规则、基本的账务处理规则,就开始着手调整规则。基于此,了解和掌握基本会计规则应当成为会计人员的必须,通过“基础会计”课程促使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规则也成为必要选择。但人工智能应用会计规则的优势,促使会计人员在学习掌握基本会计规则时必须思考,学习基本会计规则的目的是应用还是修订完善?如果仅仅将学习会计规则的目的定位于应用,这样的会计人员只能定义为初级会计人员,一旦其人力成本高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本,这种岗位人员无疑是会惨遭淘汰。因此人工智能的出现逼迫会计人员将学习会计规则的目的定位于修订会计规则的高端人才,只有在基础规则之上,跳出规则制定规则,才可能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大趋势下赢得一席之地。(2)经验积累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经验规则化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会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建立在大量案例处理的基础上,在复杂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形成隐性知识,如果这些隐性知识不能显性化、不能总结提升为规则,这些隐性知识只能藏于人员的头脑里,导致似乎“越老越值钱”。人工智能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在大数据基础上形成“经验”从而自我学习,并且其总结的经验将以“代码化”的形式显性体现,相比会计人员而言,经验形成的能力更强、经验显性化的能力也更强。但从经验到规则,人工智能还不能直接将积累的经验形成规则,规则的形成还需要人工干预。因此,会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经验规则化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面临人工智能应用,会计人员“越老越值钱”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会计人员的价值不再建立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经验知识化、并进一步规则化的基础上。会计人员要完成经验规则化过程,也需要对基本规则熟悉了解、并对经验是否作用于规则修订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基本规则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基础会计”课程仅仅是会计入门知识的介绍,不能形成会计处理经验,在经验积累方面不存在是否课程内容是否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问题,但由于会计人员需要将经验规则化,需要熟悉了解基本规则,并对经验是否推动规则变化做出判断,因此通过“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了解基本规则仍然是必要的。(3)会计视角的形成仍需通过“基础会计”课程培养。人工智能完成了从原始凭证审核到记账凭证编制、再到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的任务,使用人工智能完成这些任务得到的是凭证、账簿、报表这些结果的呈现,对于这些结果、这些信息究竟对于会计人员意味着什么,会计人员通过这些信息怎样从会计的视角去理解经济业务,人工智能并未给出答案。而“基础会计”课程则是从经济业务到会计业务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内容成为将经济语言转换为会计语言的工具,会计视角得以培养形成。因此,从会计视角培育需要来看,“基础会计”课程仍然是有必要开设的。
4“基础会计”应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适应性调整
概括起来看,面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大趋势,“基础会计”课程仍有必要开设,但应对这一趋势,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具体包括:(1)“基础会计”课程目标需要定位于会计基本规则体系建立而非操作能力。由于人工智能能够以高效率的优势完成规则应用,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目标不能再强调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应用能力,应该将“基础会计”的课程目标定位于促使学生构建会计规则体系,培育经济业务的会计视角。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再是掌握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操作,而是建立会计规则体系,掌握会计语言实现从会计角度理解经济业务。(2)“基础会计”课程内容需要强化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等基本规则体系内容,弱化凭证、账簿等操作性内容。根据前面的分析可见,“基础会计”作为基本规则介绍的入门课程,学生需要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基本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提升规则制定的能力。以往课程中,通过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填写凭证、登记账簿的操作能力,但这些操作未来将被人工智能高效替代。在人工智能在会计规则化应用领域形成趋势的当前,操作能力培养这部分内容需要弱化,而对于会计规则体系的理解、会计视角的培养应当强化。(3)“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中需要适当增加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趋势,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发生的变革,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会计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生活而存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对会计提出了变革要求,应对这一要求,“基础会计”应当不回避,主动做出调整和适应。例如,对于会计总论的阐述中,介绍会计的发展趋势,不能还停留将会计电算化作为发展前沿,电算化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大数据、人工智能才是未来的发展前沿;在会计的发展阶段中,古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电算化会计阶段的划分也值得商榷,复式记账、计算机的出现作为阶段划分的关键节点,但在2017年人工智能推出后,是否在电算化会计阶段之后已经需要重新再切分出人工智能会计应用阶段,值得学术界探讨。
5结语
财务机器人诞生后会计岗位可能面临失业潮,“基础会计”课程似乎也已经没有必要开设。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特质、“基础会计”课程的核心,指出在人工智能应用趋势到来的当前,规则化应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修订完善规则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经验积累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经验规则化为会计人员留出了空间;会计视角的形成仍需通过“基础会计”课程培养。因此“基础会计”课程仍然有必要开设,其课程目标需要定位于会计基本规则体系建立而非操作能力,其课程内容需要强化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等基本规则体系内容,弱化凭证、账簿等操作性内容,同时课程内容中需要适当增加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婷蔚.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以德勤财务机器人为例[J].商业会计,2018,5(10):77-78.
[2]王加灿,苏阳.人工智能与会计模式变革[J].财会通讯,2017(22):41-43.
[3]任世赢.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8(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