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投资与证券实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证券投资实务”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尤其实践性教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支撑。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材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
“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具有实用性的证券知识,拥有一定的证券投资技能,熟悉证券投?Y流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金融证券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学生从事实际证券投资分析、投资运作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内容应该包括证券及证券投资的概念及特征;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微观分析基本分析内容;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均线理论、K线理论及技术指标分析等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内容。然而,我们现有的证券投资实务教材只是片面地罗列这些内容,并没有一一细致讲解。特别是教材理论知识篇幅过多,知识更新较慢,没有加入最近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重大事件,选择的案例时间太早,不能真正地反映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而且还缺乏可操作性,局限于理论知识点分析,没有结合市场实际进行分析。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22重理论轻实践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一半以上的课时都是对理论进行讲解,花费太多时间讲解证券投资、证券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义及特点,力图让学生从理论学习中去掌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证券投资的交易规则及分析方法,很少讲授实践性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偏重理论化,学习就会枯燥无味。
23教学方法单一
“证券投资实务”到目前沿用的是多媒体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可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块中会涉及大量的K线图、分时图及一些市场信息,很多信息在多媒体上无法全部显示。所以导致学生听课不积极,课堂不活跃,教师达不到教学效果。随着证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是“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受制于教学资源及条件限制,难以培养学生证券投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
24课程考核不全面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及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具备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和专业技能、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现财高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考核,轻过程重结果,缺乏对学生持续考核及实践能力考核的有效方法。
3“证券投资实务”教学改革的内容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
31更改教材知识体系
“证券投资实务”教材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增加相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熟悉证券交易规则,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所以,选用的教材应该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培养的教材。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教材应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每个项目都要有学习目标、拓展阅读、过程考核、项目训练等在内;二是修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我们介绍证券投资分实务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应重点讲解技术分析部分,引导学生评论、分析推荐股票的能力;三是突出可操作性,教材中应穿插大量的图表说明技术方法的应用,要有较多的实践案例分析,以便学生在课下进行仿真学习。教材内容要满足实训室的需要,要对股票价格运行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的领悟,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将投资理论转化为投资技能。
32强化实践教学
修订授课计划,要重实践轻理论,使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2/3以上。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训,借助世华财讯模拟交易平台,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模拟买卖股票,通过基本面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查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及行业地位,分析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判断投资方向;另一部分是组织学生到当地证券公司顶岗实习或进行观摩学习,熟悉证券公司的工作流程及组织机构,感受公司文化,了解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有兴趣从事证券行业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达到公司用人标准。
33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驱动教学法,以课程项目核心,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案例教学。本课程将精选部分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并将教材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即时的解答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应用,从而掌握和运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2)模拟教学。由于学生缺乏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和多余支配的资金,学生们很难切身体会证券投资的过程,无法真正地委托买卖证券,从而使得书本理论知识与投资实践相脱离。所以本课程通过对证券投资进行仿真模拟,以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作理论指导,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利用世华财讯模拟交易系统,结合典型K线图、形态理论、均线理论等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建立模拟交易规则,利用系统的虚拟资金和撮合成交价格,实现从委托下单、过户、结算盈亏等全过程的操作。
2.实践环节比较薄弱《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目前学校在实训室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然而,课程教学环节还应思考如何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买卖股票和分析走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技能与客户沟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资理念的传递、日常业务的处理、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最后,我校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3.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高探讨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的招生体制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接受和领悟的情况,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教师觉得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掌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结局。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课程时热情很高,但在模拟亏损后,他们往往会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行为。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4.教学手段不够灵活《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难度加大,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讲授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由起初的积极热情到最后的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第三,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第四,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第一,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第二,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调研数据,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评价中,考虑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工学交替”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可采用了职业道德(20分)、出勤与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适应能力(20分)和工作表现(20分)五个项目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它综合了数学、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学院在2013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方向模块中的金融服务领域,其前导课程有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实务与管理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但缺乏财政金融方面的课程设置,这会给课程的讲授和实践带来障碍。
2.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目前学校在实训室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然而,课程教学环节还应思考如何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买卖股票和分析走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技能与客户沟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资理念的传递、日常业务的处理、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最后,我校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3.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探讨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的招生体制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接受和领悟的情况,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教师觉得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掌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结局。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课程时热情很高,但在模拟亏损后,他们往往会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行为。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4.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难度加大,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讲授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由起初的积极热情到最后的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第三,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
第四,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第一,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前言
在这十数年里,我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发展到如今这样,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都要感激那些默默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所以,归根到底,最要感谢的就是高职院校课程中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学。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旨在于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而如今证券投资又作为人们理财投资主导工具,要如何更好地教育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就要不断改善证券投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财水平十分重要。
二、证券投资实务相关概念及主要学习内容
(一)投资的主要概念
经济主体为了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而对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进行资金投入,以购买形式达到增值的行为和过程就是投资。为保持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断增长,投资者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投资行为,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毫无疑问地,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是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获取预期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价值的增值。整个投资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投资者投入资金,资产增值以及投资者收回本金。
(二)证券投资的主要概念
根据投资的对象类型可以把投资的类型分为两种:证券投资和实物投资。
其中证券投资是发达国家现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也是让投资者致富时间最短的一种投资方法,但风险也是最高的。证券投资是指金融投资或间接投资的一种,也属于信用活动的一种,具体是指通过买卖或投资有价证券获得经济收益的经济活动。尽管表面上证券投资是对有价证券进行资金的投资,但实际上是对实物资产进行投资。投资者通过对有价证券的投资间接地参加了资本的积累。
(三)证券投资的基本常识
证券投资中的证券只是各种类的经济权益凭证的总称,是证明证券的持有人有权获得相应权益的一种法律凭证。根据投资证券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无价证券和有价证券。日常人们所提及到的证券一般是指有价证券。
无价证券别称凭证证券,是单纯证明事实的凭证,一般并不具备市场流通性,例如:票证、借据或收据等。
有价凭证是指标有一定金额,代表财产权或债权的整数,具有交易价格,刻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或流通,如股票或债券等。其中有价证券可按证券的用途和持有者的权益不同而分为三大类: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其中,有价证券的主要形式是资本证券,而人们所讲的证券就是指资本证券。
(四)主要学习内容
证券投资实务是投资理财有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育学生投资证券市场的基础理论技能。其中,教学内容涉及到股票、债券、基金以及“涉证”金融衍生品等证券市场投资领域。教学目的以教育学生对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作为教学主线,通过实训导向令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的的基础知识,了解和熟悉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证券投资理财的操作方法,并且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面且详尽地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的证券投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或个人理财投资活动奠定一个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三、高职证券投资实务教学概况
自2007年以来,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一直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根据证券投资实务的课程要求,要求学院的课程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累计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尽管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开设目标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到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理念,但课程开设后,并不能真正正确且全面地体现出课程应有的实训价值,反而开始回到课堂理论教育模式。这些都说明现时我国的高职证券投资实务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作者将简单地分析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符合的教材
现时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所采用的是中央电大统一编写的教材。尽管中央电大所编写的教材能够根据实际证券市场情况的改变而不断更新,但其中一些较为专业的事务性教材编写还是不够科学,实用性较弱。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要求实际操作能力强,技巧熟练,再者,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工作,假如不能够结合实际和市场的特点岁问题进行分析,那只会让全局变得更不堪。证券投资分析的相关教材中大多引用国外的理论、数据或例子。尽管教材中的理论较为先进,但是和我国的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相比起来,就会发现其实两者之间严重脱节。教材中的理论和我国的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不相符,极容易误导学生分析思考方向,导致解决问题的办法脱离实际。如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较快,变化多端,教材的更新跟不上脚步,不能及时提现出市场的特点,一味地进行理论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艰苦,学生也会因此而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
上文提到,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一般来说,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操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模拟投资操作,这需要学生在学校里的金融实验室中进行。第二个就是学校和证券公司合作,建立一个专门的证券实验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把实际投资操作还原。这些都需要学校和当地的证券公司大力支持,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都只是泛泛而谈,纸上谈兵,不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或模拟交易都形同虚设。即使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多么生动有趣,也无法把证券市场的真实情况告知同学。学生不能进行亲身体验交易中的乐趣,很同意会失去学习证券投资实务的兴趣。
(三)教学资源落后
在授课证券投资分析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图表,教师通过图表把交易中任意两个因素的关系简明易懂地表达出来。这些图表是不可能单单依靠授课老师单独完成的。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简单的幻灯片已经不能满足证券投资分析的专业需求,严重的还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积累的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足以可见,我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极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项目式教育法
根据证券投资实务的专业要求和相关的特点,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选择项目式教育法教授学生。项目式教育法是指通过进行完整的“项目”工作达到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活动培训方法,十分适合专业性职业技术的教育工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前,授课老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期间还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以及学员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引导学员从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
以下是项目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老师把项目布置下去以后,由学生自己亲手实施这个项目。学生期间遇到问题时需要自己查找有关的书籍或资料解决,从而达到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计划,而且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不高。因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是最根本的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关键。项目式教育方法的中心是学生自身。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就无形地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施项目所需要的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或选择方案,每个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参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心理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查找资料和书记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的终身有益。
尽管项目式教学法符合了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的专业要求,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教师注意的地方:
(一)把好项目设机关
教师在设计项目式要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作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握好项目的难度,力求做到既能包含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之余,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
在布置项目时,教师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思路,项目的相关资料也要准备详细。在学生实施项目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否则难题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给予适当的评价
对于学生完成的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定,并给予适当的建议,让学生从中得益,在下一次的实施中做得更好。也可以把三级评定的平均分作为总分,所谓的三级评定是指首先是老师对项目小组的王城项目情况进行总体评定,再而就是小组成员根据各同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和态度进行互评,最后就是由学生自己对本人进行自评。这三个评定的平均值将会是每一位学生的最终学习评价。
五、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学优化
综上所述,现在我国的高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优劣并存,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进行反思,优化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得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应有的实训价值。针对上文提出的不足及优势,以下是作者总结得出的几点优化建议:
(一)更改教材内容
证券投资分析教育应该把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者要平衡,结合实际。因此,对于教材内容应该同时收录与证券投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用经典的案例简要说明现时我国的交易制度及要求。另外,还要及时因应证券交易市场的改变而更新教材中对于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公司财务以及证券价值的分析。其次,校方要加大对相关设备的资金投入,让学生可以多进行证券模拟交易训练或模拟交易竞赛等相关的比赛和训练,闲时还可以接受投资风险教育和投资监督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样双重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实务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
除了运用项目式教育法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重要知识点利用图标和文字相结合,化繁为简,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但由于证券投资实务的专业性,相关的课件基层办学单位很难完成的。因此,建议可由当地有关专业单位统一完成开发。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各地方高职学院的教学成本,还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三)课程设置改革
如今我国的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学也开始发展为较为独立的金融类专业。因此,课程的类型必须进行优化。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三部分教学:基础课程、实务课程以及相关的辅修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教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日后进行投资分析打好理论的基础。实务课程则包括证券投资的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综合教授,作为专业知识的扩展,和我国的证券市场实际相互结合,与时俱进。最后,与证券投资实务相关的辅修课程则包括法学、财会、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等多种专业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日后工作时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
通过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之前课堂式教育不足和缺陷。因此,校方要加大对相关设备的资金投入,让学生可以有优质的设备进行训练,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以便学生日后在工作时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投资者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间接地训练学生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运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五)考试评价优化
一旦专业的课程发生改变,那么期末考试的评价也要相应地更改。过去的考试评价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却轻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考试的评价标准应减轻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的比例,这样可以无意地激发了学生钻研理论的学习热情。
不管是证券投资还是投机,都一定要遵循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对学生们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科学地对证券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成功地运用证券投资的技巧和策略。这些不仅对学生或以后的投资者有好处,还可以让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科学规范的不断发展,让我国的经济更加繁荣。
六、结言
证券投资不仅仅关系着理财者的业绩,更关乎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证券投资行业来说,更需要一些有着职业道德、责任心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加入。碰巧的是,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和宗旨,因此,高职院校的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必须要不改优化,这不仅仅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更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利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9.
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11月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该规则是对2007年的旧规则的修订。新规则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等6个项目。虽然关于新规则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确定已被理论界、实务界所谙熟,但是鲜有文献对于新规则中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本质作出分析。以上分析对于理论界加深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以及实务界对现实中非经常性损益交易事项的会计确认都非常重要。
一、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
在2008年非经常性损益新规则增加的6个项目中,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在企业的现实经济事项中,对企业会计利润影响较大的是上市公司持有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吴战篪等人(2009)、王伟(20lO)的研究均表明,在2007年度及2008年度有近半数的上市公司参与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且所取得的证券投资收益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一些上市公司出现剔除证券投资收益后“转赢为亏”的现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收益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较大,证监会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一项,必将对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现在及潜在股东对上市公司定价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诸如。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配股时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同时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EPS,以此提醒投资者进行理性定价。
二、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盈余持续性
监管者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实施。非经常性损益的新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会计准则的呼应。但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监管层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基础在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
一般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分为暂时性盈余与永久性盈余,暂时性盈余是由公司的偶发、边缘交易带来的,本期盈余的获取与下期盈余的获取不具有相关性。永久性盈余是由公司经常性的、主业经营所带来的,本期盈余的获取对下期盈余的获取带有预测性,即本期获得的盈余项目,下期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中能够获取大体相当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是否具有持续性一般预示着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高低,永久性盈余的比重较高,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质量就高;反之,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质量较低。因此,上市公司会计收益的不同项目组成,则预示着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盈余质量,而投资者是否能够区分这种盈余质量,对于其给予利润总额相同但盈余组成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区别性定价至关重要。
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证券投资,与其主业经营相比,只能算是一种辅业,因为上市公司不具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详尽分析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王伟,2010)。因此,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对于其主营业务收益来说不具有持续性,即本期上市公司获取的证券投资收益在下期不一定能够获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此,监管层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
三、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交易性质、交易频率与交易本质
中国证监会给出的非经常性损益定义为: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
首先,交易或事项的性质。上市公司证券投资交易的发生比较反常,明显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不相关,或仅仅是偶然相关,说明该交易或事项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其次,交易或事项的发生频率。上市公司证券投资交易不经常发生,只是偶然发生。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证据显示该交易或事项一定要发生,则说明该交易或事项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最后,交易或事项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影响。上市公司证券投资交易与主营业务不相关。且偶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影响了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作出正常的判断,则说明该交易或事项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很好地呼应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在更深层次上,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收益相比不具有持续性,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活动在交易性质、交易频率与交易本质与非经常性损益概念内涵的契合,都决定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本质。
[参考文献]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1.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1.3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1.4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
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
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2.2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2.3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
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
2.4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
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3.1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3.2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行业调研数据,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评价中,考虑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工学交替”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可采用了职业道德(20分)、出勤与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适应能力(20分)和工作表现(20分)五个项目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再对各个模块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该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后来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探索,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模块化教学具有显著的优点:第一,可以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位教师要从头到尾完成本门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在模块化教学中,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研究专长,精心准备一个模块,再对该模块施教学。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模块合成了整个课程的教学,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第二,有利于凝聚教学团队。模块化教学依靠整个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博采众长进行模块设计和课堂教学,从而可以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第三,可以让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模块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老师的上课风格,而且每个模块都是教师精心准备的,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模块化教学实践
作为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行业,投资银行被誉为金融体系的轻骑兵、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工程师。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参与资本市场配置,成为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的市场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行业作用日益凸显。要继续推进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更需要一大批熟悉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专业人才。因此探讨“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投资技巧,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是课程自我完善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课程特点使之非常适合开展模块化教学实践。“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课题脉络为“概述-业务-管理”。概论主要介绍投资银行的内涵、基本功能、行业模式、类型和发展历程,回答什么是投资银行,为什么需要投资银行这两个问题。业务模块主要介绍投资银行各类业务的开展。按业务类型划分,投资银行业务可分为承销、交易、并购、证券化和金融工程业务。投资银行管理主要介绍投资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风险防范和监管,回答了如何管理投资银行这个问题。从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相互独立,哪个内容先讲哪个内容后讲,并不影响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第二,课程重点是投资银行各类业务开展,课程的实务性和技能性非常强。如何将课程内容实务化,是该门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第三,课程内容要求不断地与时俱进。金融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投资银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因此该课程的内容不应该只限于教材,应该介绍当前投资银行业的最新发展。换句话,该课程具有较大的课堂教学灵活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该课程分成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介绍介绍投资银行的内涵、基本功能、行业模式、类型和发展历程,这一模块着重于让学生了解投资银行。第二个模块是业务模块,是该课程的核心,业务模块根据具体投行业务实施,又可以分为以下子模块:(1)如投资银行一级市场模块,主要介绍证券发行制度、股票IPO业务和债券发行业务;(2)投资银行二级市场模块,主要介绍投行的证券交易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做市商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3)并购业务模块,主要介绍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4)资金管理模块,主要介绍风险资本、投资基金、资产管理等业务;(5)证券证券化模块,主要介绍证券化流程,以及投行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个模块是投资银行管理块,介绍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等。
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一课程模块都是一个能力培养单元,对应于一些能力要素的培养。因此,在模块化教学中,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的教学活动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报告、课后阅读、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课程交予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根据我们在实际课程中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以了解模块化教学效果。研究发现:近八成的同学认为模块化教学模式非常有趣,相比其它课程,对本课程的学习最为深入,而且情境化的学习方式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对将来求职很有帮助。这些都说明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白平.国贸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3(21):123-124.
作者:王文宇等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8.00元
《公司理财》
该书以公司基本理财问题、公司特殊理财问题和公司前瞻性理财问题为主线, 阐述了公司理财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该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十七章,第一至第十章讨论了公司理财目标、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理财理论与实务,主要包括项目投资与风险投资管理、证券投资。长期筹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营运资本管理和公司财务分析等内容;第十一章对公司重组、并购、公司财务困境与清算等公司特殊理财问题展开了研究;第十二至十七章主要阐述的是公司财务预警、公司理财信息化、人力资源战略与激励机制、公司财务控制――战略预算管理。
作者:刘爱东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54.00元
《新企业战略》
新生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现代创业者如何才能成为21世纪经济的终结者?
该书分为“创业者的实践”、“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两大部分,除了详细介绍企业精英在想像力、事业规划、市场营销、数字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技能之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它提供了诸多成功创业家的真实案例。
作者:(日)大前研一等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38.00元
《战略管理精要》
本书对当前管理领域的核心主题和热点问题均有所论述,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战略管理的精华内容和最新进展。该书不仅很好地概括了经典的战略管理过程,而且还结合企业资源、交易费用、理论、战略联盟等新理念,对战略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创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包括: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部门?在这些行业部门中的哪些岗位是本专业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这些目标岗位的行业标准是什么?适应这些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用什么来培养这些能力?最终达到怎样的目标?等等。自2006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学院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本院特点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七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实际,针对金融行业三大部门的三种岗位人才需求,融入三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三步实践教学,培养三种能力,建设三大支撑条件,最终实现三大目标。本文就这些问题的具体操作作一分析。
一、面向“三个部门”的“三种岗位”
随着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加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广州与周边地区的金融合作与交流十分密切,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初就提出了建设金融强省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广州金融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联通港澳、面向东南亚、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20年,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水平,初步形成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互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一构想的实施形成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金融类的专业主要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等,在实际执行中有些院校还开设有农村合作金融、信用管理等专业。对于专业性的金融职业学院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来说,由于专业开设比较细,其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面向的部门往往比较集中、单一。而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或多学科性的职业院校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其经济类专业院系往往只开设一个金融类专业。这个专业面对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这类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要面向“大金融”,也就是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三个金融部门,这是由学院性质和教学资源决定的。同时,由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职员卖保险、基金、证券业务或相反的已经越来越普遍,理财业务越来越多地成为金融行业各部门共同的主业,因而面向大金融也是行业发展的要求。
在银行、保险、证券三个部门中,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是什么,这需要根据高职的层次和用人单位需求两方面的对接来决定。通过广泛的行业调研,确定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是:毕业时以柜员为主,经过一段时间后更多的人将从事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等营销服务工作,经过更长时间的锻炼部分人将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因此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义为:柜台服务――营销服务――基层管理三种岗位。柜台服务是入门和基础,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较强的技能和最佳的态度,是锻炼能力,熟悉业务的基础环节;营销服务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缺少具备现代营销意识和金融营销能力的专业人才,因而这一岗位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点数量快速增加,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望走上基层管理岗位,这是学生职业发展的中期目标。
二、融入三种证书培养三种能力
行业证书是行业标准的体现,是行业专家对岗位任职要求经过长期调研和反复论证的结果,行业证书的考试要求是借鉴行业标准最直接、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行业证书的要求。因此,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考虑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证书的要求,把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公共基础、风险管理、个人理财、公司信贷、个人贷款等科目的内容,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等科目的内容和保险人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保险基础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所列的专业课程之中。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又为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毕业提供了条件。
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从根本上讲是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对数十次调研结果的归纳,并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行业专家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学院确定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等三种能力,具体包括170项能力要求。职业通用能力是进入金融行业的最基本的入门能力,是金融行业各岗位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的金融理论和人文社科知识、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会计信息的解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职业专门能力是指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业务工作能力,是保证学生就业时“上手快”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处理柜面业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是对上述单项业务能力的综合运用和提升,主要包括理财规划的能力、投资运作的能力等。
根据这些能力要求,学院开设了下列几个类型的课程(图1):
三、通过三步实践教学实现与岗位对接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实践课程,分三步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使教学逐步接近岗位实际。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
所谓一体化课程是指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课程。这类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作引领,以移植的岗位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模拟岗位操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教学练相结合,是仿真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一步模拟的训练,学生能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但此时学生尚未从事过真实的业务。
(二)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
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开发的课程。这类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实际业务操作作为教学内容,按真实的业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广阔的市场作为上课场所,是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面向社会进行的真实工作项目训练。通过这一步训练,学生具备从事单项业务工作的能力,但此时学生尚不具备完成一个完整工作岗位的能力。
(三)顶岗实习课程教学
顶岗实习是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教学活动以学生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作引领,以所在岗位业务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场所作为教学场所,是在真实的岗位作为准员工进行真实的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履行岗位职责并走向正式就业的能力。
四、建设三大配套提升教学支撑条件
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条件:一是实训设施;二是师资队伍;三是课程建设。
三步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适应三步实践教学的设施作为支撑。为适应第一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等实训设施,配置与工作场所业务场景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为适应第二步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建设能够开展真实业务的项目中心,把金融企业真实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进学校,并以项目中心为平台,通过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把这些产品和服务推向社会。大部分院校习惯于建设模拟实训室,对建设项目中心以及项目中心的运作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金苑华尔街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项目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适应第三步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对固定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演员、演说家,而是导演、操作示范者、教学工作任务推进者和组织者。课程改革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往往与其理论水平一样重要。一般采取两个办法:一是从金融部门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将专业教师派往金融行业锻炼。改变唯学历是从的招聘教师的思路,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25-03
笔者于2013年下半年赴台湾东海大学财金系进修访学一个学期,听了金融学本科相关课程,拜访了台湾东海大学管理学院詹院长和财金系张主任,受到一些启发,结合福建江夏学院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谈谈自己看法。
一、台湾东海大学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特色
1.课程设计多元化。本科金融课程规划分为一般必修28学分,占比21.87%(其中基础必修17学分,占比13.28%;通识必修11分,占比8.59%);专业必修72学分,占比56.26%;选修28学分,占比21.87%;毕业学分128。核心课程有:银行实务、金融营销、金融市场学、保险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实务、衍生产品、公司治理、财务报表分析、应用统计、理财规划和金融风险管理等,更着眼于微观金融方面。课程设计循序渐进,重视学生适性与多元发展,并强调国际化、信息化与专业化的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专业技能是以公司理财、金融市场、投资决策及财务工程等四项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及其选修为设计主轴;另外,鼓励学生跨院系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环境。
2.重视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针对本科金融专业学生,台湾东海大学财金系在2013―2014年第二学期请实务部门如台湾金融研训院、证唤灰姿、银行公会杨、证券暨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集中保管结算所、期货交易所、寿险公会、产物保险商业同业公会、信托公会、证券期货局、花旗保险公司等负责人,举办了12场金融讲座,内容覆盖面广,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银行、证券、期货、寿险、产险、信托、投信投顾、保经保代、金融服务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等内容。通过一系列金融讲座,使学生对金融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金融专业的认知。
3.鼓励学生参加金融专业证照考试。为了本科金融学生的财金实务发展着想,财金系特别设计了“证照就业学程”的专业学群主题提供给同学们选择,并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财金专业证照,达到理论与实务兼备的理念,增加自身竞争力。台湾地区金融主要技能证书考试科目包括:初阶授信人员专业能力测验、初阶外汇人员专业能力测验、进阶授信人员专业能力测验、信托业业务人员信托业务专业能力测验、理财规划人员专业能力测验、银行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测验(一般金融)、银行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测验(消费金融)、金融市场常识与职业道德、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测验、金融人员风险管理专业能力测验、外汇交易专业能力测验、债权委外催收人员专业能力测验、金融人员授信担保品估价专业能力测验、BULATS剑桥博思职场英语检测和中小企业财务主管测验。
4.高起点的教师队伍。师资遍及英、美、法与本国,且大部分为财金专业博士。师资平均年纪小于40岁,充满年轻与活力,便于与学生间交流互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台湾东海大学财金系教师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专任教师都是博士,兼任教师一般是由实务部门的高管或其他大学专业人士担任。如《银行实务》课程由花旗银行徐协理担任、《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由宝来证券集团白副总裁担任、《理财规划》课程由南山人寿处唐经理担任、《理财规划人员证照培训》由宏观财务顾问公司邱总经理担任、《金融营销》由台湾彩券黄总经理担任等等。截至2013年12月底,财金系共有专任教师13名,占比41.94%;兼任教师18名,占比58.06%。专任教师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助理教授(参考美国职称系列,介于副教授与讲师之间)4名,占比分别为30.77%、38.46%和30.77%。专、兼任教师学历高,博士21名,占比67.74%;硕士10名,占比32.26%。
5.灵活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台湾东海大学进修访学期间,重点听了《财金概论》、《货币银行学》、《银行实务》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就以公共基础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银行实务》为例。《货币银行学》由廖恩爱教授主讲。其主要教学内容:引言、货币和金融系统的介绍、货币和支付系统、金融系统的概述、利率、利率和利率的回报、资产配置理论、市场利率确定、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和汇率、衍生证券和衍生工具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机构、银行的业务、银行业监管、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供给过程和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教学主要特点:(1)偏重于西方理论与公式的推导与计算,注重实际,如各种收益率计算、套利等;(2)自编讲义里有相当部分是公式、符号、图表。《银行实务》由徐慧敏(台湾花旗银行的业务主管)主讲。其主要教学内容:银行概论、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银行的出纳业务、商业银行的票据、票据交换与退票实务、国内票据托收业务与汇兑业务、商业银行的授信通论、商业银行的短期授信业务、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概论、出口外汇业务概况、进口外汇业务概况。教学主要特点:银行业务非常熟悉,用流程图说明;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高;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英语水平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时出现英语词汇。
在课堂教学上,除了讲授外,还通过时事心得报告与学生上台报告方式,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时事心得报告,要求学生关注一周金融时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发言,老师逐一点评,最后总结。学生上台报告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安排某一章节内容,由学生制作ppt上台讲课,老师对学生上台讲课进行点评,强调该章节知识点,通过学生上台讲课,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与掌握。
6.进行金融仿真交易,提供实习机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已建立财金数字仿真实验室,包括虚拟交易所与操盘家策略分析系统,提供同学计算机仿真与数据分析的平台。加强与各家金融机构联系,邀请实务专业人士,以讲座方式教授课程,并提供校外实习参访机会,培养理论与实务应用能力。
二、对我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借鉴
1.调整金融本科教学课程设置。就以2014年金融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为例:课程规划分为必修课119分,占比72.12%(其中公共必修课42分,占比25.45%;学科必修课39分,占比23.64%;专业必修课42分,占比23.03%);选修课46分,占比27.88%(其中公共选修课16分,占比9.70%;专业选修课30分,占比18.18%);毕业学分165分。核心课程有: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大一、大二进行公共必修课、学科必修课学习,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目前金融本科专业分金融学方向、国际金融方向和互联网金融方向,进入各自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课程设置主要存在问题:一是比例不合理。公共必修课占比过高,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占比偏低。二是金融学方向选修课课程定位不够明确,宏观课程偏多,微观课程偏少。如中央银行学、行为金融学、银行监管学。三是专业实验教学学分低,占比小。就以金融学方向为例,实验教学课程主有:银行信贷综合实验1.5分;外汇交易综合实验1分;保险业务综合实验1.5分;模拟银行综合实验1.5分;银行柜台业务1分;证券投资模拟交易1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战沙盘1分;合计8.5分,占比5.15%。四是所有课程都是专任教师承担,没有聘请实务部门人员。调整金融本科教学课程设置:首先是压缩公共必修课的课时与分值,增加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课时与分值。其次是明确金融学方向选修课课程定位,增添微观课程,如信用评估、理财规划、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公司治理与企业兼并等课程。再次是增加专业实验教学课程课时与分值,占比达到15%以上。最后是利用与金融业密切联系的关系,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管担任金融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如银行信贷、金融营销、银行柜台业务等课程。
2.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目前从整体来看,教与学方式单调,学生缺乏实践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课程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班级(或合班)为单位,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集中讲授,辅之课堂提问、作业讲评和课堂讨论,偶尔还会放映有关金融方面的教学短片。在课堂教学中也主要是理论描述,缺乏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和推导。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无非就是课堂听课、做笔记、拷贝PPT、课后做复习思考题,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缺乏实践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的主要环节:课前布置内容、学生自主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指定学生发言,然后全班讨论;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课后学生进行书面归纳。要求答出分析案例时所用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充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2)仿真教学。如模拟证券交易、外汇交易和银行信贷操作等,如模拟股票交易,每个学生开立帐户,虚拟资金10万人民币,以一学期为期限,按照收益率排名,进行奖励,并记入学生平常考核成绩,提高学生职业技能。(3)课堂讨论。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单元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结合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问题,给学生留出若干讨论题,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把每个讨论题落实到人,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也允许学生结合本单元课程内容,自己拟定论题参加讨论,如重大财经新闻。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发言的学生围绕论题组织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启大家的思维。教师则对小组主旨的发言进行点评,或进行必要的纠正。通过课堂讨论,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金融核心课程教学中,增加金融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教学模块。目前,我国普遍金融业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必须取得相应证书,才能从业。如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等,要取得这些证书,必须通过考试。在课程教学、作业方面理应部分体现金融专业各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而大部分教学实际上就教材而论教材,与资格证书考试严重脱节。金融核心课程在教学安排上,针对性增加金融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教学模块。
4.引入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截至2014年12月底,金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7人。从学历来看,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合计占比10.45%;硕士39人,占比58.21%。从职称来看,教授3人,占比4.48%;副教授25人,占比37.31%。从年龄来看,50岁(含)以上有10人,占比14.93%;40岁(含)~50岁(不含)有22人,占比32.84%,两项合计占比47.77%。反映目前金融学院高学历教师少,正高职称教师少,教师年龄偏大。为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改善师资结构;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选派教师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进行短期进修,出台教授扶持计划,使一些基本符合条件的副教授尽快上教授。
5.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社会调查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与经济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社会调查能够很好地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其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安排的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原则上全学程安排一次,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如银行、保险、证券和典当机构调查业务、营销等内容。或要求学生参与工商银行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训练和金融产品设计比赛活动。
6.充分发挥行业紧密联系优势,切实发挥实践基地作用。福建江夏学院是由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原金融学院是行属院校,为金融系统培养2万多名人才,其中支行长以上就有1000多人,在福建省金融系统,各金融机构骨干力量基本上毕业于金融学院。目前与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光大银行、国信证券福州营业部、英大证券福州营业部、东兴证券福州营业部、福州中大期货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福州分公司、民生人寿保险公司福州分公司为合作对象建立实训基地,签订实习协议书。要充分发挥行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利用原有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管理,安排学生实习与教师调研,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晓燕.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
[2]廖斌.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