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2: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而历数千年不衰。千年来,中医学充分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性和价值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号召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基础》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内容较深奥,鉴于这门课程涉及到临床、护理等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医学的认识比较粗浅。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中医理论特色,并不断扩展其内涵,以便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理论感兴趣,并能较好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一、调整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对教学内容进行三级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每章内容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全面讲授,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并要求同学们熟悉其中的医学道理;而了解的内容,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整个教学过程要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不同,修订了教学大纲并随之调整了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这三门课程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将这三门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思路,力求通过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这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已完成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坚持对于集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多年来,我们中医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教学研究,尤其是近年学生班次、专业的转变频繁,教材的更新,学术的不断发展,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教研室每周集体备课一至二次。坚持学术讨论、相互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各种教学工作制度、教学档案,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已经成为习惯。
二、教学思维的拓展
近几年,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术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二者孰优孰劣的讨论相当的激烈。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阐述中医理论知识之外,可适当拓展开来,比较中医西医学在医学理论、疾病诊断和用药治疗中的差异。不回避差异,正视各自的优缺点,科学的对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的方式方法。
三、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临床医疗诊治工作,认真收集病例及症状资料,以照片、影像等形式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将临床病案充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实际理解中医理论知识,改变对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印象。
四、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传统的一讲到底的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在多年教学方法积累基础上,总结“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启发式、讨论式、归纳式、联系式、自学式、寓教于乐式、中西医参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将教学方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新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在过去,中医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教研室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多门辅助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课程包括:《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食疗学》等。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5-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于这些新生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带领学生迈入培养学生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中医学科的基础[1]。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与各学科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是否能学好全部中医课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和病证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形成判断决策,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2]。目前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没有跟上,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开始[3]。
1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也无法很好的为后几年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因为中医学临床思维的方法这个必须要重视的环节被忽视了。这门课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的,而这些新生还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感性认识事物,通过记忆和背诵来积累知识。中医学的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理性认知事物,通过思考来积累知识[4]。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会让新生无所适从,造成学习时困惑较多,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中医学临床思维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5]。整体观念就是看待世界时用一种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还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且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6]。这跟西方医学,把人体视为各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来看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辨证思维就是在面对病人时,不光着眼于病人的“病”和“症”,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当时病人的“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把病人各种症状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做出综合性的概括,并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7]。
3临床思维的培养方式
3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想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中前进,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的掌握,只有教师自身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进行讲授[8]。在教学时,除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要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形象生动的比喻,还要寻找到其和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这样就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培养起临床思维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医临床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临证学习,边观察,边思考。
32多采用案例和讨论医案是最能直接反映医生临床思维的实录。通过学习案例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有效模拟直观场景,能够克服课堂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的弊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能把学生代入到临床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兴趣[9]。在对案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分析案例,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并得出中医初步诊断、给出治法、方药、针刺、推拿,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负责对学生点评与总结。通过实践能够证明,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但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整个辨证论治过程进行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深入思考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3多临床见习中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早一点临床见习机会,多一些临床经验。在见习之前,教师应对病例有所选择,虽然多接触不同病例有利于学生开阔见识,增加知识面,但是选择病情简单但又能突出体现某一中医理论的病例更加能够符合大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并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让学生实地感受医院的诊疗氛围,自己动手收集病人的四诊信息,亲身参与辨证施治过程的讨论与决策能够让其对中医诊疗全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并巩固中医临床思维。
新生入学后,就要培养,不断建立中医思维的方式,掌握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独特思维方式。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授课和实际训练当中经常加以引导。另外,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广博的人文哲学知识,这是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中医感悟能力大有裨益。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聂娅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4(72):134
[2]周立美,刘艳娇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1):1291-1294
[3]刘玉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兴趣和信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03):19-20
[4]韩善夯,朱蓓蓓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8,12(04):25-26
[5]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6,09(03):33-34
[6]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04(04):112-113
[7]段安中医外科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2(02):132-133
1 提高课程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教学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大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一味地采用老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听这种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课就象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令人昏昏欲睡,容易使学生觉得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令人厌烦。成功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教师讲解全面、准确,而是看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应将提高兴趣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切入点。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的需要。由于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专业特点和必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有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帮助学生认识功课的重要性,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一门课与其他课程有什么关系等。教师要将所教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这些知识对临床上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自己现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解决今后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2 重视课堂引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心理,这种心理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难得的良机,重视绪论部分的备课,以精彩的导言吸引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展开预备良好的气氛,为正文开讲铺平道路。在绪论部分注重介绍中医学在历史上和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等,使学生对中医学建立初步的信任。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我国著名医学家治病救人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介绍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例如现在国际上掀起的中医、中药、针灸热潮,中医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禽流感等新发疾病方面的优势等,说明中医并没有衰落,相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医学的信心。
在讲授具体章节时,要力求课堂生动幽默,情趣盎然,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注意转变思维方法,提示学生学好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是转变思维方式的重点和关键。在阴阳学说的讲授中,结合成语中有关“阴阳”的条目如阳奉阴违、阴差阳错等说明阴阳的含义,以太极图阴阳鱼的运动说明阴阳的关系;在整体观念、五行学说的讲授中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使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掌握比较、演绎、类比、反证等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
在讲解脏象时,为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一些常用的成语、俗语来解释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如以心想事成、心怀鬼胎、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说明中医心主神明理论,以胆大妄为、胆小如鼠说明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在六章节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实例,例如以放风筝的过程来说明风性浮越、主动,以台风的速度、变化说明风的善行数变;以热胀冷缩说明寒性收引。在七情章节教学中,利用一些文学典故,如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这些方法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减少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深奥理论的困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于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的强烈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有张有弛,有有低谷,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
3 合理使用设备,刺激感官产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设备也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已普遍应用于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去精心准备、合理使用。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需要教师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素材、制作课件,准备得越充分、越细致、越周到,效果越好。课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既要避免大段文字的简单堆砌,令听者索然无味,也要避免过于繁杂,动画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往往在一节课中,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交叉和综合运用,未必自始至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互动式讨论型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穿插运用讲授法、情景法、研讨法、问题法、案例法以及辅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也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如问题讨论式、布置小课题作业、合作辩论式和学生讲课式等。我们通过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该方法,发现其优势和劣势如下:
1.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中的优势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它从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哲学原理的整合。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诸多学科内容。课程开设在大一阶段,而大一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中医学文化的有关知识,对于中医学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础,又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学习到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章节时,感觉抽象、模糊、深奥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感觉乏味、缺乏对中医学基础内容的体会和认识。
而在中医学基础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比如课堂提问引起互动,可以设问:精气的含义是什么?由于学生们对自然界的气体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往往能联系身边的实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将会给后面进行更深人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出带有创新性的穿插提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互动讨论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就会联系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讨论,除了强调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辩证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弊端
1)在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运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点必须在原有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但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组织难度加大;2)大一学生缺少活动经验,思路不够开阔,容易在选题上出现从众的现象,需要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可包办代替,这样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归纳互动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3)精选案例式互动虽然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但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讨论性教学法量较小;4)多维思辨式互动,能够使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一个理论问题,学生事前也要查阅很多资料,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学院专业资料室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习的图书资料、教学手段设备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其教学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07级本校统招的中医专业本科学生40人。
1.2 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3 教学方法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不同章节的特点,在以课堂教授为主的前提下,对相应章节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3.1 PBL教学法
本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本法强调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观念。在脏腑关系、精气血津液神关系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2 案例教学法
本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藏象、病因、病机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5学时。
1.3.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在藏象、经络、病因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4 寓教于乐教学法
本法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在期中测验进行,由课代表、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学生按宿舍分成8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形式进行,既可以复习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课时为2学时。
1.4 教学法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评价。调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等,每位学生写出学习体会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对反馈信息分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
2.1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①对中医是否感兴趣(70%很感兴趣,30%较感兴趣);②专业思想是否巩固(37.5%很巩固,60.0%较巩固,2.5%不巩固);③愿意学好中医吗(90.0%很愿意,10.0%愿意);④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吗(15.0%很适应,77.5%较适应,7.5%不适应);⑤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7.5%提高很大,70.0%有所提高,2.5%没有提高);⑥对多元化教学法的满意度(60%很满意,40%较满意)。
2.2 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
各种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PBL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案例教学法(100%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75.0%促进作用,17.5%不知道,7.5%没有作用);寓教于乐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
最喜欢的教学法(67.5%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5.0%PBL教学法;5.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认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85.0%多元化教学法,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2.5%PBL教学法)。
2.3 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没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一致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很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尤其是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有的同学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学习完《中医基础理论》,极大提高了我对中医学的兴趣,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因为我的兴趣是从无到有的。”另有同学这样写道:“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对中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对中医的未来坚定了信心。”
3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又是一门理解性、记忆性要求较高的学科。限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较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上,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通向临床等实践课程的桥梁,如何针对其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发展中医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在实践中所碰到的疑问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巩固专业思想
多元化教学法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中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活跃课堂氛围
多元化教学法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多媒体、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3.4 提高学习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教学相长,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督促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自1969年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经应用便展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PBL模式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真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结合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PBL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PBL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教学模式[2,3]。我国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PBL”这一教学理念。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论文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临床护理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有效课堂教学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以前教师教授如何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经常是教师先示范,然后给学生看视频,视频看完后教师再讲授口腔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后,我们改变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十分钟,然后随机派两名同学,一位当病人,一位当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刚才学生操作的失误之处在哪,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此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如,教师在教授输液不良反应肺水肿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对肺水肿的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建构,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血液循环的过程,再让学生理解如果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或超过患者的可代偿量时会出现什么反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建构。
3.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强调规范和纪律,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如教师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当某一位同学练习时,组内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并进行点评。下课前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对比赛进行观察和评审,发现问题并进行打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尤其是教授基本技能操作时,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可充分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困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教师在教授铺床法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往左铺,不能从左往右铺吗?”“老师,一定要一个人铺吗,两个人一起铺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能或不能这样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让他们尝试解决困惑。而教师就负责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铺床法的步骤,还学会了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和学习这对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运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相融合,这对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学习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就像我们每天的饮食一样,我们饮食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是享受美食,只有在目的的驱使下才会产生内动力.数学的学习也一样,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就目前的初中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目的可言,他们不清楚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准,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这样的学习即使应付了考试,却达不到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众所周知,一个人是否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学习数学的注意力,与其学习目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一方面教师应该从长远的学习目的着手,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不妨将时间拿来帮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的.教师可以将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会涉及到哪些方面,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准,这样学生才能带着目的去学习,自然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眼前的学习目的.几乎在每节数学课都会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带着重点去学习.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清楚本节课需要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结合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学生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其学习的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地集中起来.当然,除此之外每一个学生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建立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并在此目标的促使下,刻苦努力地学习,从而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导入多样化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中很多学生孩子的心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学习注意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尽可能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仍旧采取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一节课进行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学生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达到长时间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听讲的目的,更不用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多样化,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惊喜”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言就会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一般来说,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故事法、幽默法、游戏法、比赛法等,这些课堂导入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在这里就以游戏法为例进行简单的讲解.比如在学习“平面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以一个三角板为教学工具,然后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这个三角板,并使其保持水平呢?”紧接着再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两个手指顶着这个三角板,并使其保持水平呢?”最后再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三个手指顶着这个三角板,并使其保持水平呢?”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的次数也随之增加起来,最后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用三个手指可以将三角板顶起,并使其保持水平.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那三个手指在哪种情况下不能使三角板保持平衡呢?”学生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和思考得出了“当三个手指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能使三角板保持平衡.”如此的教学方式没有知识点的强行灌输,没有受到枯燥乏味的氛围影响,学生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主动地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是投入的,学生在探索欲望的促使下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分散,学生要做的就是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来探求未知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