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篇1

创造力是一种潜在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形一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内容、创作思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二、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升华创造性想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介绍给学生,这种做法往往使得学生的感知局限在教师所讲的范围内,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地联想。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欣赏》这一课,本人选用了十多种乐器的图片及相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欣赏,加深对各种独奏乐器音色的记忆。如介绍笛子选用了《早晨》、《脚踏水车唱丰收》、《牧民新歌》,还有打击乐合奏《渔舟凯歌》等,学生通过介绍欣赏不但了解了各种乐器,同时又浏览了许多中国名曲,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情感,而且陶冶了情操。

三、重视交往合作效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器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有所不同。如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优势,共同创造?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交往、合作。

篇2

现如今,音乐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脱离出来,而更加注重对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角色的审视与管理。从目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更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与技能训练。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到对授课备案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只有在掌握了大体上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在每一节具体的课程中,为学生教授哪些知识和能力;并且,评判教师教学水平也应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作为最终标准。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主动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实践,脱离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这一授课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最后,应该将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来认识。应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教授学生学会唱歌,更应在音乐鉴赏与其相应人文背景等多方面来进行解读,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理解了这首歌的时代与创作背景后,从本质上感受到音乐为身心带来的愉悦。在现今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多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整堂课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从旁起协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才能从基本掌握的音乐技能中感受到音乐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赏析水平。

2.对点拨启发的把握不够

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必须加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播放音乐来让学生用各种相关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音乐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奇妙的地方,更要结合学生所感受到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带领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课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3.对课堂教学经常性反思不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反思是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这门课程时,不仅注重课前的备课和研究工作,更应该对课堂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只有时时反思,才能发现哪些授课行为对学生有利,而哪些授课行为还亟待改善,而教师也能从这种师生互动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准。

三、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1.树立起音乐课堂的教学新观念,以加强对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在这一教学改革措施中,必须以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作为整堂课程的主线,且在这一主线教学中,必须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快速和精准地掌握整堂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与把握了课程内容,才能在身心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从而影响自身的情感世界及思想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这一教学改革新观念的提出,必然会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利用现有知识水平而不断探求新的知识领域,做到学以致用和发散思维,最终使新课改形式与实质达到高度统一。

2.通过营造意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改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这就要求在课堂意境的创设上,首先需要教师做到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连接,为学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程的学习环境。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开展资料的搜集工作,这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程背景知识和音乐的搜集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加强小组评比与学习制度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通过评比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凸显出了自身的强项和薄弱点,这无疑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提供了参考方向。而教师也可根据这一学习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综合性考量,通过总结提炼,从而能更好地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自己音乐能力的提升,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一、把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出流畅的教学设计,拥有扎实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在每一堂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导教学,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获得深度的感知。如在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和情绪,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初步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此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很难很快进入情境,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学校要适应新环境,从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从视频播放的歌曲《上学》中感知到歌曲的节奏和情绪,顺利地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明确的音乐指向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准备课堂的教学环节,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高效参与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并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及节奏创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三年级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拍读《春天》的儿歌,在击拍、口读节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当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学唱《嘀哩嘀哩》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唱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出错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实效,更能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用合作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音乐训练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中,教师务必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级“秋天的联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秋天,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推荐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小组成员们心目中的秋天。这样引导学生联想到乐器的色彩,即从视觉感受牵引到听觉感受。通过欣赏、辨别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分析人声的区别,让学生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分别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且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其他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提升音乐学系及音乐创作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慢慢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系中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一、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放在了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许多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学会了多少歌谱。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以一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我们站在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使其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虽然培养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技能训练活动虽然是必须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成为唯一而绝对的课程目标。我们应站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角度,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四、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五、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首歌曲学生能否完全接受、学会,与教师的范唱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我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学生情感上的共识,而这是无法用乐器、高科技设备等音乐器材来代替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

1、范唱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篇5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7-01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比如说,音乐教学还是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程结构过于死板,学科的本位要求过高,而没有综合性与选择性。教科书的中的内容过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而且知识偏重,过于机械化,不能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主人上过于死板,还是只是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学生的心理、创造性、审美情趣等没有涉及,导致评价过于单一。所以说,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对音乐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把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从多视角看音乐教学

新时代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应该不拘泥于形式,从视角来看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重在生活中的动作,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审能力的人,会在生活中用音乐来调节自己。所以音乐教学与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在社会生活中用音乐来解决问题,所以,音乐教学就查转变观察,重审音乐的价值,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音乐在社会中的动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广场舞、礼仪等。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有关系,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音乐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此入手,把社会生活与音乐现象联系在一起,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对于人的影响,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而又具体的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感兴趣的事,我把学生带到电脑房上了一节音乐课,先让学生欣赏flash,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里面的人物配音或者重放声音,学生对这个很好奇,因而学习操作时也有极高的兴趣,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了。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让学生接受受到限制的知识,而如果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解放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就会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获取知识。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经过让学生在课堂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搜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当然也鼓励把课堂上的音乐知识运用到课外。例如:在《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回家在网络上查找与之有关的知识,并到大自然去中寻找与本课有关的素材,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音乐语汇与自己的生活遇到的音乐想联系展开联想。所以说,我们对于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有着很多的方式,老师要从自身做起,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起来,挖掘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的音乐学习。在课外,经常举行音乐活动,制造一定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下熏陶,这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音乐教育要关注重点性与人文性

由于音乐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而且还具有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所以这也正是培养人们的想象力的最好学科,带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现去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宽阔的空间飞翔。因此,音乐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音乐更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学习中,音乐的创造性是一种很独立的学问,应该单独进行教学不能与其他的音乐教学内容混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创作学习,应该成为中学生一项重要的内容独立的教学,这是体现以人文本的表现,也是突出重点的体现。不仅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还要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探索精神。

音乐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精神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使用精神。比如:合唱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在排练时,要把学生的声部明确清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声部所处的地位,在这一位置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而要把握自己声部在什么时间进入与退出最为合适,在合唱时要把握力度等等。所以,在合唱活动中,学生要有一个集体的观念,能力合作,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把歌唱好。另外,在合唱的组织、服装、化装等一些琐碎的小事上都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之后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评价,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于评价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对学生学习音乐要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主要评价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就不能单纯以学生的“成绩考核”为主要内容,而在评价内容更为广泛。不仅有学生的学习音乐成绩,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新课程标准,把其中的理念进行深入的钻研,理解内涵,有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实践,课后不断反思,认识到,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应该是与时代的进步相一致的,而且要做到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要灵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生.互动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篇7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在这一门教学科目中,教师通常都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必备的准备工作,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1、要求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所明确。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利用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独有的艺术之美有所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教师还应大力鼓舞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所帮助,使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将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族音乐鉴赏,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文化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2、要求教师对新课改高中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为:教学的重点为音乐审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有所理解,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训练和音乐活动参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音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性。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代高中教学主要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鼓舞学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所改变,教师还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参与性音乐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所显现,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当中。由于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方式要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由于音乐是一种直觉体验所获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知识上,例如过去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符号,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音乐符号默写下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特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特点对音乐进行正确的欣赏。如中国古典音乐中具备较强的非语义性,多半都是靠韵味的理解能力来实现音乐的欣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3、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谓参与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音乐的演奏、演唱和创作中来,使学生与音乐艺术无限的接近,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音乐前奏作为课堂的主要素材,组织学生根据前奏自行编排舞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概念我国实施新课改教学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设定教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特点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使学生通过自身喜好来进行自觉音乐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使高中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应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向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

篇8

1.教师要根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典音乐的兴趣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过程"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2.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2教师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成功感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并能使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2.3关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有效地参与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体验音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篇9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教学思想:要么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么就采取“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明确自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篇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音乐是一门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质量。在此,笔者以歌曲《丢丢铜仔》教学为例,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一节好的音乐课,新课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歌曲《丢丢铜仔》导入,我让同学们屏住呼吸,然后播放背景音响材料,接着让同学们模仿火车汽笛声音,这样,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同时我加大了模仿难度,让同学们模仿火车行进中有节奏的声音,看谁模仿的最好,结果同学们模仿的都很好,最后我深情地地对同学们说:“我感受到你们的火车开动得既欢快又有气势。可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台湾山区,山里的孩子们迎接第一辆火车进山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重发手段之一。说话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人,不可否认,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其中,所以生动的语言可以让人兴奋自如,而枯燥的语言会让人了无生气,毫无活力。在音乐教学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丢丢铜仔》的意境,我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更美妙的音乐世界吧!”,“同学们能很好的把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带进我们的课堂,春风得意,笑容满面。同学们要是把课堂学习难度再加大一点你愿意吗?你有信心吗?好,我们一起走进二部轮唱的学习!”过渡环节时,“练低声部的同学非常来劲,剩下的同学你们甘于示弱吗?那好,我们来学习高音部吧!”“同学们,大家学得真棒。快乐吗?好玩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学习的部分,希望大家快乐投入吧!”

三、通过小组合作以加深理解深度

初中音乐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倡导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例如,在本堂课的第三个环节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曲伴奏时,我设计了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另一小组合作,这样一小组寻找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手铃和铃鼓)或自己创编的声势动作为另一小组二声部演唱做伴奏,另一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唱二声部,再让其他小组根据轮唱的音准、节奏、音色的统一和打击乐器的编配及伴奏进行评比打分,使我们知道哪儿做的好,哪还有不足,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究,使我们音乐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云枫初中的特色之: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

四、重视课堂小结以渗透德育教育

如今许多的音乐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开始,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其实,音乐教学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之外,德育教育是音乐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的小结,点出在本节课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有哪些还做的不够好?得到了哪些教育?今后我们应如何做等。对于这堂课我们可以这样小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乐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可以反复吟诵,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老师同学分享,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