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05:10: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学毕业生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Key words】 Regional medicine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harmacy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Yueyang 41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2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这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则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1-3]。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GMP、GSP、GLP等管理规范的实施,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对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4]。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医药行业产业是一个特殊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高职院校难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药学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药学专业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三个领域,涉及职业岗位多,实践教学顾此失彼;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医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阻碍了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此,本文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对接生物医药行业,研究、设计和建设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推进药学特色专业的建设。
1 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湖南省规模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404.5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66亿元,工业增加值122.3亿元,利税42.8亿元,年均增长31.4%。目前,我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岳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药物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等为主的产业群,现有规模企业51家,总产值达60亿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县/区/镇或社区医院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全市基层医院达348家,但大多缺少专业的药学人才,通过正规学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不足30%,基层医院不足10%,很多从业人员尚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按照岳阳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全市医药企业每年将需要新增800人左右,县/区/镇/社区医院每年将新增药学服务工作人员约260人,生物医药行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培训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
2 四方联动,组建产学研联盟,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由地方政府主导,医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联盟由理事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秘书处组成,秘书处在本院。签订了联盟协议,制定了联盟章程,协议和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联盟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和项目建设为纽带,围绕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联盟内生物医药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联盟成员中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大纲的编写等,鼓励企业为联盟中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则在相关政策如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和培训项目建设,签约各方根据各自在项目合作中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项目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等利益。因此,通过组建联盟,既整合了资源又实现了互惠互利,明显提高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能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3 依托联盟,对接区域医药产业,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英国CBET(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等国外职教模式[5],依据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个体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构建的职教新模式。通过借鉴该模式,依托联盟,依据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药学专业“宽基础、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宽基础”是按现代医药行业产业职业技术岗位要求,所设课程实训不是针对药学专业单一专业方向,而是针对药品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和素养,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药学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着眼于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获得较宽厚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模块化的专项技能后,通过综合技能实训强化专项技能,在顶岗实习阶段先进行药学三领域的宽基础技能实习,再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为毕业后就业做准备;“活模块”是以药学专业某一专业方向技能训练为核心设计的适应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践教学单元。该模式结合了区域医药行业产业的特点,依据医药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兴趣及个性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拓宽专业基础,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强化训练专业专项技能。
3.1 创新“三模块、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定位[6],依据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校内专任教师与联盟内企业专家共同开展对药学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和药学专业三领域实际工作流程,遴选源于工作岗位项目,明确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三领域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任务,提炼药学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遴选试验实训内容,开发源于真实工作任务实训项目,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模块和基本技能学习、专业专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实训及顶岗实习四阶段[7]。
3.2 构建模块化师资培训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大领域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把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下分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项目)、专业教学能力模块(下分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五项目),构建“两模块、八项目”的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教学观摩、实践技术培训和实践技能竞赛等教学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交流;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专业技能课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教学等多种竞赛,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 对接区域医药产业,实施三阶段实践教学流程,强化实践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依托联盟,采用“岗位体验岗位演练岗位实战”三阶段实训教学流程实施实践教学。
岗位体验主要是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模拟生产和在联盟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生产场景进行参观学习,了解药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以便了解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岗位演练是让学生在校内外基地中轮岗实训,通过职业岗位的模拟和真实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学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了解药学专业三领域不同行业企业文化,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岗位实战是让学生学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依据药学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试行“3331”(三阶段、三导师、三领域和一定向)式顶岗实习模式。三阶段即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在实习前校企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先分别在三领域(药品生产领域、药品流通领域、药学服务领域)实习10周,在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兴趣选择一领域进行定向实习10周即一定向(职业选择定向),以备在实习完后选择该领域就业。在实习过程中实施三导师(学校专业老师、企业现场指导老师、学生辅导员)制管理[8],全过程监控,优化顶岗实习教学计划、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和文件,形成高效、规范的高职教育药学专业“3331”式顶岗实习模式。
5 对接区域医药产业,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做合一
随着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尝试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文献较多[9-11]。本院药学专业借助联盟内企业的师资和场地,实习实训教学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先按课程实训项目进行单项实训,再将同一模块中不同课程的项目实训任务进行整合,开展综合实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D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I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wWw.133229.cOM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pharmacy major; advanced mathematics; reform in education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工具。[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1.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1.3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2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建立与药学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思维能力和科?W素养的培养,而不仅是解题能力的训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提高素质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一些艰深难懂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的概念和定理,少讲或不讲。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教师并无必要也没有时间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2 根据学生情况组织教材、改革配套练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低。为补充生源,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面向中职学校招收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应选择通俗易懂、例题与药学专业尽量相结合的教材,教材最好附有配套电子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源。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教材,也可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力争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的教材不仅易于教师开展教学,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材课后习题题量过多,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材配套习题宜精不宜多,教师应选购习题量不大但是题目典型的教材。教师还可利用“考试酷”等在线测试网站设计练习题,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测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根据测试情况主动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可以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唯一决定的,这种方式只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考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注重解题能力,还应注重考查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教师可将最后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两者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可使平时成绩占50分,笔试成绩占50分。平时成绩可由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在线测试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和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组建实验小组的时候,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平时成绩部分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由此方式得到的学生成绩比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将传统的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可选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其中最常用的是Microsoft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和Adobe公司的Flash软件。PowerPoint软件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技术门槛低,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课件制作软件。而Flash软件则可用于制作更加复杂的动画或是交互性更强的课件。它的缺点是学习难度比PowerPoint软件要大,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尤其是制作交互性较强的课件需要掌握必要的编程知识。普通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一般难以掌握,可请信息技术中心的教师代为制作。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PowerPoint软件或是Flash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的时候,可制作Flash动画逐渐增加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则其面积越接近圆的面积。通过观察动画演示过程,学生对极限的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还可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一次制作,可反复使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5 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公共网络空间延伸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倾向于增加专业课课时而压缩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时。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2]为延伸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碎片时间,教师可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免费公共网络空间课件、教案、课后习题答案、电子书籍等教学资源。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查看教学资源。这样就使高等数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缓解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可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
2.6 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42-02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享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重中之重。1977年,由于“”的因素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这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的大部队中去。由此以后的很多代大学生都分外珍惜求学机会,他们寒窗苦读,掌握了真材实料的文化知识,进入大学殿堂,进而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的建设挥洒热血。而今,自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原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储蓄精英的好机会,但网上却出现了“浮躁的一代”这样的词组来形容当代大学生,“月光族”、“租房族”、“网络族”这些大学生的专属代名词越来越普及,“浮躁”、“迷茫”、“纠纷”等词经常从大学生嘴中蹦出。大学生的现状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容乐观的程度,高校领导以及大学教师不禁感叹: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这种现状又是为什么?而我们如何能够给予帮助?下面结合近几年管理工作的经历,就抓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大学新生思想教育的管理
从学生将进入大学时来分析,现今几乎所有的学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因为大人们都说,只有努力学习上了大学才有出路,上了大学才能轻松,上了大学就没人管了……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大学新生像脱缰的野马,伴随着高考成功的喜悦,他们怀着激动、盼望的心情从高中走进大学殿堂,准备开始悠闲的大学生活,但大学新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特点、所遇到需要相处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衔接得好,对整个大学甚至以后更长时间的成长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否则,其消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是否能在转变和过渡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那么此时,高校的管理工作所饰演的角色就比较重要了,需要当好大学新生的引导者、约束者和促进者。我们要在这三个层面上做好大学新生的管理工作,第一个层面即引导工作。大学新生刚入学,对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不了解,失去了高考这个方向后,突然变得无所适从,这是最常见的。因此,从高校领导层到各专业的辅导员都应当提出完备的管理方案,从住宿、吃饭到上课、自习,应该面面俱到,告诉新生们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至于怎么去做,可以适当地让新生自己去琢磨。第二个层面即约束工作。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学习仍然是现阶段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绝不能够整天宅宿舍、打游戏,因此,应该通过上课点名或者其他方式对大学新生的上课率进行管理和约束。同时要及时与新生们沟通,不能让他们对于上课点名等措施产生负面情绪,点名只是一种方法,目的是让新生们的学习生活更规范,有更严谨的纪律性。第三个层面即促进工作。大学生活毕竟是精彩而与众不同的,各个社团各种活动都充分地吸引大学新生的眼球,应该对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的招聘工作以及其他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地促进和推动大学新生们在这个新环境里去寻找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还可以有一定的奖励措施,让新生们觉得,大学生活的确很美好,同时也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
我们的管理工作还应该着重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对于大学生十分重要,而很多大学生甚至对此没有概念,这不得不说,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盲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爱情规划和职业规划。是否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严重影响到择业、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好坏。狭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阶段主要是就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发展做好准备。客观来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而此时,高校应该聘请那些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并且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的老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教育和指导。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绝对是最根本的保障。在做出规划前,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生涯活动将与学生一同渡过大学生活并且伴随他们今后的很长一段人生旅途,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走出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挖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提升大学生面对竞争时的能力与技巧。在其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保持高度关注,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帮助学生顺利且成功地作出学习、生活、爱情以及职业规划,使其在大学阶段取得更大的提高与进步。
三、加强大学生毕业实习纪律的管理
针对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管理,我们依然需要下苦工夫。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实习不但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文化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更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进而直观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医务工作、医疗过程和医患关系的认识。实习让大学生更广泛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和能力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还能够帮助医学毕业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构成和职能所在,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从而认清本专业的职业范围。更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讨论与研究,制定出系统的实习制度,首先就必须让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提高重视程度。校内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有关实习的规章制度,服从专业老师的领导,做好记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校外实习期间遵守各实习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有严格的工作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且主动地完成各科室分配的任务,与科室同事和谐相处。每天都应该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并且还应该撰写实习心得体会。只有这样认真对待实习工作,实习才能真正起到它的作用,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当我们真正抓住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大学生的现状必定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刚入学时,就能够对大学环境和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给自己找到奋斗与前进的方向,就不会“纠结”;大学生在校期间,协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学习、生活、情感以及最后的职业安排都井井有条,就不会“浮躁”;大学生毕业实习时,让其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地对待实习,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角色的转换,就不会“迷茫”。当然,大学生现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高校付诸长期的行动与努力,与大学生一起改进。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学生来推动,而大学生的进步需要高校狠抓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管理层面做出更完善更优质的安排,要真正使他们从浮躁的一代转变为有文化,更有人文精神的一代。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光,梅清华.论大学生的幸福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2).
[2] 宁俊波,王涛,郭春花,杨金香,郑王巧.药学专业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2,(34).
染整技术属于大化学类学科,同样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学科,实践(实验)能力是染整工作者的看家本领。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染整技术的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近化学类专业(生命、医学、药学、环境、化工、材料等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着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院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培养染整技术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四模块”(实验、实训、创新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教学改革。[1]
一、改革的背景
通过前期走访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调研结果显示,染整技术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有明显差距。譬如:通过对本院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环节认可度不够高,主要反映在认为实验教学过于偏重基础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和探索求新的愿望,使得实验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难以一致;项目组在社会调研过程中发现社会上的仪器设备较之学校先进,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甚满意,导致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处境比较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以实验室和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环境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就实践教学而言,学生按照指定步骤,采取确定的手段,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自始至终,学生很少会独立思考,甚至都不可能问为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很不相符合。[2]
二、改革的目标
针对现有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我们进一步明确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贯穿教学主线,在课程体系上彻底打破学科体系,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积极探索和开展工学交替、项目驱动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探索并实践“三实”、“四岗”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产品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真实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开展教学、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实践完成习岗、轮岗、顶岗、定岗的四阶段实践教学)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和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严格实践教学管理,建立科学评估与激励机制,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
实践教学方法从“灌输式”向“引导式”和“启发式”转变,体现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实践的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工程意识、实验技能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三、改革的内容
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实践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分模块的创新性改革,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如图l所示。
1.实验类
将实验类教学体系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能力提高性实验、探索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基础验证性实验为相关理论课程中经典的基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低年级的实验侧重在这一层次;能力提高性实验则打破课程的体系,按知识模块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加大这一层次的实验项目比重;探索创新性实验则选择实验基础条件好、具备优秀师资力量、具有一定特色的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时,根据印染、化工两大行业背景有效地开发这一层次的实验项目。整个实验类体系不仅增加了原来依附于相关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数量,而且在实验内容和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4]
2.实训类
依托印染、化工两大行业背景以及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有一定特色的以工程技能训练、专业实习、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一体的平台,其教学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其训练的重点放在基础层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训练的重点放在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上。
3.创新类
创新类包括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创新团队。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进行以启发探索和创新性实验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逐步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重在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夯实专业基础。在学生创新团队中,学生可以到相关实验室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形式,参与社会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6]
4.职业技能培训类
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在职业技能培训类教学体系中,构建了包括中、高级染色师培训,高级化学分析工、检验工培训,跟单员培训等项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学生参加至少一项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7]
四、改革的措施与效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不定期派现任实验室专职人员到其他高校相关实验室进行调研和进修学习,加强对新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对现任专业教师通过实践教学研讨、集中实践技能培训、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等方式,逐步提升专业师资队伍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没有工作经历的新进专业教师,要求其在见习期间全面熟悉并独立完成染整专业实验室相关专业方向的各项实验,到纺织印染企业等参与工程实践至少3个月,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针对行业、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不同内容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校内染整实验室实行全开放式教学机制,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通过相关实验室信息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在校内网站详细了解各实验室功能基本介绍、仪器设备信息、所有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与视频模拟教学等;在能力提高性实验和探索创新性实验中,采用讨论互动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对主要用于科研的高档仪器设备进行网上视频演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学科发展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实验还需加强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实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受益于此,学生在“挑战杯” 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技能大赛、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等屡屡获奖。[8]
3.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共享实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分层次、分模块地逐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引进实验室管理系统,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取实践经验、形成应用能力的基地;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企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从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兼职教授、副教授,定期承担专题学术报告、讲座以及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将实验(实训)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构建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9]
4.落实实践教学管理,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才能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首先,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系部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第二,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六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第三,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5.重视实践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个人评价体系。[10]
五、结束语
通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规范的实施,学生得以在连续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达到训练应用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逐渐树立创新意识的目的,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择业竞争力。我校染整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将为我校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使我校染整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学有所用,满足染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福兴.对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74-75,79.
[2]王柏华,陈英等.高校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探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3(2):73-75.
[3]侯翠芳,姜生等.高职纺织染整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008(1):33-36.
[4]刘德驹,封怀兵.高职高专染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时刊,2008(10):74-75.
[5]张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丝绸,2012(1):34-36.
[6]姚舒林,刘晓华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以染整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76-178.
[7]周芬.浅谈纺织实验教学改革[J].管理教育,2008(12):83-84.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实在难管,一个班级学生差异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笔者刚带班时,非常崇拜那些手段强硬的班主任,因为学生在他们严厉的目光下变得很听话。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坚持以“制度为标准,纪律为保障,奖罚为手段”来治理班级,成效确实不错,也曾一度认为刚性是最有效的管理风格,柔性则意味着犹豫和软弱。但随着笔者带班年限越来越长,渐渐感觉到刚性管理也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强硬”常常代表着“高压”,“听话”往往是表面的“屈服”而不是真正的“心服”。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莫过于水,但水又是至刚之物,它既可以柔软到无形,又可以刚强到穿山破岭,水的柔是可以克刚的。在中职学生管理中,“刚性”虽不可少,但“柔性”更需要。
下面结合笔者20多年工作经验,从班主任角度谈谈“柔性”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一些思考和运用。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强调遵守与服从。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行为。
这个概念的主题词是“规律”“非强制”“潜在”和“自觉”。其体现了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四个基本方面:依据是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方法是非强制性的,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最终目标是让人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的本质既体现了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又体现了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而且是在顺应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柔性管理的几个特点
1.模糊性和开放性
在质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模糊性。此时,二值逻辑失效,非此即彼被视为柔性管理的对立物。因为我们面对的管理对象是人,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来是模糊的,在处理人的问题(诸如分析、评价、批评、表扬)中,应该立足于多种选择。坚持开放性,就能尽可能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时可能会慢一些。但是,经过这样一个广泛的比较和整合过程,可能使结果趋向更为完善。
2.感应性和信任性
在方法上,柔性管理强调感应性。此时,权力影响失效,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被淡化。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必须通过坦诚、关注、理解和尊重等来赢得学生的信任。有了信任,学生才会真正尊其师,信其道。在柔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畏惧无奈的应付,有的是老师与学生双方的信任和感应。
3.滞后性和持久性
在效果上,柔性管理表现为滞后性。滞后性是指从开始工作到发挥作用,在时间上出现的落差。在刚性管理中,规章制度一经颁布便立即生效,它不允许因为不理解而拒不执行,更不允许以不理解为借口而公开对抗,其作用的发挥没有滞后性。在刚性管理中虽然对制度的执行也希望自觉,但决不以自觉为前提,它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有序统一。柔性管理则不然,它要求人们对事物要理解、行为要自觉。显然,在完成“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的转化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滞后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认清了这一规律后,对柔性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就不能急于求成。
三、中职学生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1.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薄弱,加上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对老师的训诫有抵触情绪,对常规的约束性条例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在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兴趣和爱好、尊重和理解等精神需要。他们反感居高临下、简单强制的管理方式,更期待民主、和谐、宽松、柔性的学习生活环境。
2.更好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当前,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宗旨,决定了中职学校要在学生学习、就业要求、社会需求几方面中寻找平衡点,努力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这样原有简单的、刚性的教育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需求。
在社会发展的牵引下,中职学生个体对管理的“柔性”需求和社会对服务型人才的客观需求促使教育方式的改革,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也不得不由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
四、柔性管理下班级变化的规律
在柔性管理的理论指导下,笔者在班级管理具体实施中已坚持了2届6年,渐渐总结出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的变化。
高一,少部分学生由于感受不到强制和高压,似乎还有点不适应。甚至有个别学生和家长感觉班主任的管理偏软弱,担心会压不住学生。班级看上去有点散,班级评分(如教室卫生、住宿纪律)总体偏低。
高二,绝大部分学生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温和绝不是软弱,而是包容,其中还透露出自信和坚韧。班级走上正轨,渐渐形成平和稍带热情的班级气氛。班级评分开始挤进中等。
高三,大部分学生喜欢上这个班集体,对班主任既尊重又亲近。学生犯了错,会主动来承认,而且还会提出解决或弥补的方案。任课老师对这个班的感受是“学生善良、亲切,学习氛围好”。班级评分提升到中等偏上。
毕业生返校看望班主任时,他们的反馈常常有:
“高中三年,感觉很温暖”。
“犹豫时,会问自己:内心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改变了一些想法:如,轻声有时比大声更有威力,说话态度比内容更重要。”
“ 什么是内心的力量,现在有一点点明白。”
在这些变化和反馈中,笔者感受到柔性管理的美好和影响的深远。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真切感受到坚持的不容易。要实施柔性管理,除了理论指导,对班主任个体的性格、信念等还有一定的要求。
五、实施柔性管理,对班主任的几点要求
1.积极的学生观
积极的学生观是实施柔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的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
班主任要坚持相信学生内心始终渴望“向上”和“向善”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着眼点要放到学生自身优势和资源上,积极给予开发和利用,弱化、淡化他们身上不良品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优势,重塑自我。
2.懂一些心理学并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
“带人如带兵,带兵要带心”。作为一名班主任,“爱学生”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爱”。新时代的中职班主任更需要琢磨:
“怎么说,学生才会听?”
“怎么听,学生才会说?”
“我给的是不是学生想要的?”
要真正把握这些,就要求班主任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要求自身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感受学生的感受,体会学生情绪背后的真实需要。
3.以身作则,营造柔性氛围
在柔性管理中,有一项原则: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能否言行统一,起好身教模范作用,对学生是一种强大而潜在的影响。这类以身作则,在刚性管理中也是一直提倡的,但刚性管理更多的是指在执行制度中的榜样,如时间观念、纪律性强等先进典型。在柔性管理中提的身教更多的是指营造柔性文化氛围,如班主任自身那种平和、尊重、坚韧、好学等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强大内心,看淡分数,静待花开
在具体实施中,尽管对柔性管理效果的滞后性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班主任精心实施了一段时间,班级却没有什么起色,那时内心难免会急躁甚至是沮丧。有的中职学校还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以分数的形式给班级评出ABC不同等级,偏低的分数可能还会受到同行或领导的质疑,那时,内心可能会动摇甚至想放弃。
实施柔性管理的班主任,对自己需要强大的自信,对学生需要足够的耐心,对教育需要坚定的信念,对分数和名利还需看淡或放弃。
笔者怀着对柔性管理的美好期待和不懈的坚持,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和措施。
六、柔性管理在中职班级中的具体实施
1.教室的“柔性”布置,增加期待感
班主任要想实现对班级的柔性管理,需要一个和谐班级文化作支撑。新接手一个班级后,在学生进校门前,首先要注重打造教室的“柔性”文化。如教室的布置除了净化美化外,更要突出班级的文化特色。如笔者所带的药学专业班,教室布置主要突出二个主题:一是带班思想“制度遵守,内心自由”;二是专业特色;一面墙全部布置为相关药学标本和药学专业各阶段目标和要求。这样新生一进入教室就会感受到与初中阶段完全不同的强烈冲击感,他的内心不知不觉就会有一种好奇和期待,为接下来的柔性管理做好铺垫。
2.文学阅读,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阅读,那他肯定坏不到哪里去”。阅读能够愉悦性情,净化内心,拓展视野。
班主任的教育除了教授知识,还有见识。要增长见识,可以行万里路,还有读万卷书。笔者所在学校建造了市区一流的图书馆,而且全部向学生开放。为了给学生更好更系统的引领,笔者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个专题“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进行一系列的文字阅读介绍。
旅游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走近最初的自己》……
心理篇:《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很重要》……
人文篇:……
爱情篇:……
一开始开展这项活动,学生很奇怪,他们会说:“老师,你怎么变成语文老师了?”渐渐地,他们会追问:“老师,接下来,会给我们介绍什么书呀?”
慢慢地,笔者发现课余时间学生进图书馆的多了,打闹的现象少了;学生课桌内零食少了,课外书多了。
3.感受学生的感受,肯定重于否定
肯定是柔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当然柔性管理不排斥否定,但肯定重于否定。在刚性管理中,更注重的是规范的制约和执行的统一,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运用更多的是“禁止、不允许”。但现实中,一个学生做一件事时,不会刚好是完全符合哪个标准。就人的心理趋向来看,人的心与言、言与行常常会表现出不一致性,但人心趋于美好,希望个人的表现得到承认。尤其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肯定和赏识。他们内心深处并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违反制度。那种心与行的不统一,他们常常意识不到或是一时控制不了。
如何把握肯定和否定,不单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管理艺术的问题。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有较好的共情感受能力,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阳光的一面,更要看到学生消极的、错误的、甚至阴暗的那一面所隐含的东西,去感受它真正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4.以退为进,攻破管理难点
一个班中,总有几位学生是比较棘手、难搞定的,他们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很大,但他们讲义气,愿意替别人出头,在同学中威信较高。降服这几位学生,是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关键。对这些学生,刚性的号召,制度的制约肯定是很难奏效的。比如,某位男生经常旷课出去打篮球,如果硬对硬按制度办事,学生一般就甩你这样的话:“大不了处分,退学也无所谓”。这时候班主任除了理解尊重外,在具体的面对面“较量”中还要讲究策略,比如“示弱”“妥协”,这时的“妥协”并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等待目标结果的出现。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反叛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挑战权威,渴望得到肯定,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柔性管理中的“柔”原则、“软”控制更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是中职学生,中考的失利对他们的内心有较大影响,他们更需要温和的、渐进的管理方式。
笔者一直认为,班主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让学生真正明白“外在的形式遵守是为了内心更多的自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班主任要坚信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积极、阳光、美好的种子。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缺风吹雨打,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青岛: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