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设计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设计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设计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学技术已经日益在人们生产以及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进行渗透,是产业进步的有效动力以及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也在被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所影响着,并使得以头脑工作为主的建筑设计领域中传统的方法经历着技术革命。

一 、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当今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不同立场

当今世界仍然是科学技术驱动的世界,在近三十年中,科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以荷兰建筑业的领军和标志性人物雷姆·库哈斯来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速度、密度以及激进主义的天才,在推动世界发展中雷姆·库哈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00年的德国世界博览会上,雷姆·库哈斯设计的荷兰的会馆“大汉堡”就是一个拥有多层构造的建筑,顶部铺满了泥土,有水池和草木,还有两三台利用风能发电的风车在不停的旋转,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土地、能源以及池塘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大汉堡”下面一层有非常多的树木,但这些树木都是砍下来直接去,像插花一样。建筑顶棚上密密麻麻的挂着各式各样的荧光灯,荧光灯照射着森林,森林靠着这些人工光源而存活下来,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森林也可以通过人类的手创造出来。在下面是盛开黄花的花田,小型监视器在花丛中若隐若现,监视器发出蜜蜂的嗡嗡声,连蜜蜂都是人类自己创造了呢!库哈斯通过这种方式明确的向人们传达人类可以驾驭自然的这一信息。荷兰适应着当今技术驱动的潮流,在填海后形成的陆地上建立的国家,显然不怀疑科技的立场。

三、当今科技影响下建筑设计渗透着低碳生活

越是具有高科技化的设计,越是能够急速的降低人类文化和环境的自然特质。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设计的指标进行重新定义,并积极对建筑总体的价值观进行检讨,建筑设计思考所要考虑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特质的维系,此特质是社会文化原性保持的根源。从建筑设计、建筑生产、建筑制造以及生产消费到丢弃回收,设计师必须以一种维持生命力的观念去考量设计的需求。

从现代建筑上来看,科学技术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具有关键性的问题,低碳的设计理念无处不在。如鹿特丹市议会大楼方案,新建筑位于老建筑之间,它是模块化的,可以适应多种用途。同时空出下层的公共空间。从地面能够感受到它回馈给城市的空间。可以依照不同的使用要求,添加甚至移除模块化结构中的单元,可以用于办公或居住。高层上的绿色台阶为鹿特丹市中心的公寓提供了花园。该建筑不是作为城市未来的最终形态,这个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也是设计城市的天际线。建筑试图关联相邻的市政厅和邮局,通过刻意模糊的设计手法,吸收周围建筑的尺度和风格,以此融入城市不同时期的建筑中。该建筑不仅结构特殊,还有独特的调节温度的手段,它可以存储夏季热量,冬季释放;反之亦然,并采用高科技的透明隔热建筑玻璃幕墙。它的目标是成为荷兰最可持续的建筑。北欧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最新的项目:哥本哈根码头的“bryghusgrunden”它将成为丹麦建筑中心和Realdania基地。该大楼的所在地曾是丹麦城市港口的一个老啤酒厂遗址,它按照丹麦最新的严格的能源法规设计,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利用海水冷却。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每天诞生一件智慧与科技的杰作不是稀罕事。一些个人或团体免不了将其研究成果迫不及待地推向大众,有的甚至仅仅是存在于概念,但诱人的草图会让人的联想天马行空。确实带给我们许多便利和新鲜感,但我们常常忍不住反问:“这个东西我能用上吗?”

四、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

(一)虚拟建造

虚拟建造是由虚拟企业转变而来,它针对的是工程项目,1996年美国发明者协会第一个提出了虚拟建造的概念,包括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处理、对人体器官位置进行跟踪、网络通讯以及影响处理和交互传感在内的高新信息技术,它为人机交互对话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三维界面,并能在多维信息空间中创设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让用户能够有一种切身体会的感觉。SAD技术是虚拟建造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运用三维辅助来进行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AD技术的综合性能越来越高,仿真的模拟性也越来越逼真,从而增强了建筑设计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建筑体量的操控以及展示的能力。

(二)功能仿真

功能仿真又称为前仿真,它主要是确定一个设计是否实现了预定的功能,是证明设计功能正确性的过程。前仿真也叫RTL级行为仿真,功能仿真,目的是分析电路的逻辑关系的正确性,仿真速度快,可以根据需要观察电路输入输出端口和电路内部任一信号和寄存器的波形。当前,建筑的功能仿真包含有对日照环境进行模拟、对人工照明环境进行模拟、对热环境进行模拟以及对能耗进行模拟等,这些基本上可以使建筑的综合功能模拟得到满足。

(三)柔性设计

在当今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制造领域中,柔性设计是比较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对传统设计的一种扬弃,依照柔性员工系统进行具有灵活性的设计。设计人员的需要随着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工作性质以及家庭生活条件的不同而趋于不同。柔性设计出来的柔性产品可以适应不确定性的功能变化,其升级端口具有开放性,经过合理的技术改造可以确保在长时间下进行运转,从而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长期使用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要借鉴柔性设计的理念,让建筑设计成为一种柔性设计。例如,把建筑空间从功能上分为服务区域以及被服务区域,在服务区域内设置一些管线以及交通系统;而在被服务区域就可以对一些大的空间进行自由阻隔,这样既实现了柔性的空间,又实现了柔性的设备。

结束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建筑设计方法论出现了虚拟建造、功能仿真以及柔性设计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建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科学设计有着现实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影响了建筑设计科学技术的推广,因此,我们要转变设计观念,迎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先觉. 现代建筑设计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11-523.

篇2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体量增大、建筑复杂性提高,传统的凭经验、直觉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如何改进设计方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已经成为摆在建筑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特征

1、柔性设计

由于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因而柔性可做为物品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此外还可经过不断的改良,换代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这也符合资源环保的理念。建筑材料在所有物品中算是比较符合上述所说特点的物品,也深受大众的欢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因为它是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成为一种柔性产品。

2、虚拟建造

如今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更新,新功能层出不穷,计算机软件在建筑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CAD便是其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常大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构建自己所想像的空间立体结果,即所谓的虚拟构建。这种新的软件应用可有交效提高人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编程思想等特点使虚拟建造技术快速发展。

3、功能仿真

其实也可以事先设定一些边界值,再利用CAE技术来实现功能的实现或研究,从不确定到确定,从抽象到具体,这些都是新时期计算机技术与设计方法的融合产生的特点。由于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好,在机器上进行模拟或仿真越来越容易实现,功能与容易完善,特别是PC机平台下就能较好的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或仿真。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秉持环保科学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努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力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积极发掘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设计,减少建筑资源消耗。

2、不断追求建筑物功能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多重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师应该积极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与先进的建筑理念,满足人们日趋增加的多功能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智能技术的进步,更是带来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革命。

3、探索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方法

建筑物的建造是工人使用的,虽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异,但是多数建筑物都有着相同的命运,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老化与损伤,据统计传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五十到七十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断使用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摸索建设建筑物损失的建筑技术,来增强建筑物的耐用性与坚固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积极追求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普遍使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快速、高效地利用质量较高、材质轻盈的建筑材料,设计出抗震性强、耐久性高的新型建筑机构。这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保证整体建筑设计的科学与合理。

三、建筑设计的方法

1、平面功能法

平面功能法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重要方法,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建筑平面进行具体分析,平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功能法主要使用方法是:先分析用地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使用的性质,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出发进行平面的合理组合,并且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

2、结构法

结构法是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表达的宗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的设计。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诠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式。

3、构图法

搞清楚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是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建筑设计通过构图的几个重要因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主从、比例、对比、均衡、韵律等形式美的具体规律。

4、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主要是通过我们要系统的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从中研究和提炼自然的法则、历史、文化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及思想,以这些来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极力想通过设计的建筑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这个方法对于建筑师是非常难掌握的。

5、符号象征法

符号象征法是我们把约定俗成的符号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内部的装饰部位,或是用符号来演绎建筑平面和空间体量。虽然很多的建筑在设计时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的文化,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大量的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中,例如企业可能想通过企业符号在建筑设计时很好的融入其中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6、综合法

这个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在很多的群体建筑设计中,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来作为总体设计的一个大方向,使每个建筑单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手法通常是运用到大型的综合建筑设计中。

四、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1、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众所周知,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 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 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 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2、加强逻辑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运用

所谓加强逻辑思维的运用是指积极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来说逻辑思维设计两个方面:

2.1 归纳方法主要是指建筑师对于个别建筑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从而上升为一般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理念。运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将不同时间或者空间的个别建筑设计方式总结成可以普遍适用的建筑设计林与方法。

2.2 演绎方法就是指建筑师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检验与改进,并实事求是地利用到个别的建筑设计中。运用演绎的方法,可以减少建筑师的工作量,帮助建筑师之间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水平。

3、加强现代建筑科技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与建筑设备两个方面。一方面,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新型、节能材料,谋求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设备技术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积极引进与考虑先进建筑设备的使用,从而推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结束语

建筑设计涉及到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建筑设计师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把握,遵循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设计出舒适实用的建筑,满足人们的居住物质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华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01-01

[2]许启洪.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篇3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的众多活动都离不开建筑的存在,所谓建筑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建筑设计师依照最终建设目标,将施工整个过程做事先设想,并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建筑蓝图、施工手册等一系列问题以图纸和文件的形式呈现。

一、当代建筑设计构成内容 

1、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作为满足建筑群体用途以及使用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居民建造房屋的核心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建筑作为供人类居住、使用的基础设施,主要由木材、钢材、钢筋、混凝土、石材等相关建筑材料建设而成;例如:体育馆、桥梁、住房、寺庙、学校、医院等。广义的建筑物还包括园林艺术、金石雕刻等,建筑物在使用规定年限内,满足耐久、安全、经济、适用等特定功能。 

建筑技术工艺作为历代建筑房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物理构造、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各种技术措施。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类型,根据具体建筑物理护理学要求以及相关设计规范,在建筑群体设备以及施工方面进行精细规划,从整体以及细节中进行设计整理。 

2、建筑物艺术形象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艺术形象作为当今人类房屋建筑的重要目的,主要包括建筑物群体、单个体型、内外空间组合、细部处理、建筑物立面构图、建筑材料色彩、建筑材料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因素造成了综合艺术形式。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居民在建筑物外部设计追求新奇、奇特的同时,要求以自我特色、环境特色、文化特色为核心,突出建筑物设计特点;在亲切、温馨的同时,杜绝建筑工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受。在建筑物内部设计过程中,根据空间利用的目标,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保障建筑物创新设计。 

3、建筑设计经济合理

经济合理作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经济情况以及历史情况,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在保障资金成本的同时,降低建筑施工设计经费。在这个过程中,建筑构造设计每个环节都必须充分结合合理经济的原则,在建筑过程中就地取材,时刻注重建筑工程木料、水泥、钢材、混凝土等材料选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造价。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建筑方案平面设置外廊式、内廊式、时间确定、立体形式设置、层数、层高确定、结构形式选择以及基础类型选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技术差异;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必须根据功能条件,在保障经济技术合理的同时,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秉持环保科学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努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力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积极发掘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设计,减少建筑资源消耗。 

2、不断追求建筑物功能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多重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师应该积极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与先进的建筑理念,满足人们日趋增加的多功能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智能技术的进步,更是带来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革命。 

3、探索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方法

建筑物的建造是工人使用的,虽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异,但是多数建筑物都有着相同的命运,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老化与损伤,据统计传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五十到七十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断使用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摸索建设建筑物损失的建筑技术,来增强建筑物的耐用性与坚固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积极追求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普遍使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快速、高效地利用质量较高、材质轻盈的建筑材料,设计出抗震性强、耐久性高的新型建筑机构。这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保证整体建筑设计的科学与合理。 

5、努力探索建筑新型能源的循环使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努力探索新型、可持续、可循环能源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灯新型能源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使用,提高空气质量指数;同时,可以促进人们生活的节能意识,促进人们节能习惯的培养;此外,可以减少人们生活能耗,真正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当代建筑设计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整体性设计原则是将建筑物从细小部分进行整理规划,通过明确发展规律和构成,在部分和整体中形成相互结合、依赖以及制约的关系,从而正确展示建筑工程设计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特征。建筑设计综合性原则,从建筑设计要素、功能、结构组成、发展历史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整体考察,在建筑设计综合考虑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性综合分析;将每个层次的分析结果具体的的反映到整体以及综合考虑过程中;通过严格对照比较结果,从新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分析修改、整合完善,从根本上保障建筑设计整体和部分的高度统一。 

2、动态联系设计原则 

联系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是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将考察对象具体的融入到建筑系统和建筑环境中。环境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外界条件,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维持、发展,它与建筑工程设计外界系统相互影响、作用;通过体系从而增强建筑工程设计资源压力、系统功能。动态原则,主要是指探究内外联系、系统变化、系统发展方向以及活动方式、速度时,不断探索建筑体系发展应用、动力以及相关运作规律。 

3、有序性以及结构性设计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根据系统的层次性、有序性,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的系统关系。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正确区分环节使用功能,以及各个环节的关系特点,通过合理组织建筑工程设计空间序列、流线,保障设计合理性。另外,结构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结合方式,不仅广泛存在于建筑事物中,同时也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载体,系统形成过程直接关系建筑设计整合差异。 

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1、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众所周知,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 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 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 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2、加强逻辑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运用

所谓加强逻辑思维的运用是指积极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来说逻辑思维设计两个方面:

2.1 归纳方法主要是指建筑师对于个别建筑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从而上升为一般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理念。运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将不同时间或者空间的个别建筑设计方式总结成可以普遍适用的建筑设计林与方法。

2.2 演绎方法就是指建筑师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检验与改进,并实事求是地利用到个别的建筑设计中。运用演绎的方法,可以减少建筑师的工作量,帮助建筑师之间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水平。 

3、加强现代建筑科技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与建筑设备两个方面。一方面,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新型、节能材料,谋求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设备技术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积极引进与考虑先进建筑设备的使用,从而推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结束语

建筑设计涉及到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建筑设计师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基础上, 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把握, 遵循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 设计出舒适实用的建筑, 满足人们的居住物质和心理需求。

篇4

前言

建筑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的众多活动都离不开建筑的存在,所谓建筑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建筑设计师依照最终建设目标,将施工整个过程做事先设想,并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建筑蓝图、施工手册等一系列问题以图纸和文件的形式呈现。本文将对建筑设计的方法做探讨。

1、建筑设计的涵义

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设计, 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将它们有机协调。建筑设计的涵义是,通过建筑物建造前的精心设计,使建筑物的投入成本和施工过程按照预定设计方案合理、有序、顺利的进行,并且完工的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各种功能要求。

2、建筑设计过程

建筑设计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设计阶段;是设计师着手设计之前进行准备工作的阶段,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了解与建筑相关的各内外部因素,充分掌握建造的目的、建造内容和规模、建造的技术要求、经济要求、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情况;

(2)方案设计阶段;依据准备阶段掌握的内容,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个大体的布局,设计空间与整体造型、制作模型、编写任务书与施工说明文件;

(3)扩初设计阶段;充分听取规划部门和业主的意见,处理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之间的问题,如采暖、排水、用电、结构等;

(4)施工图设计阶段;将建筑蓝图设计为施工所参照的图纸,施工图的设计要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详细、精准。

3、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是一门关于空间构成的艺术,其最终目标是建造设想的空间环境。建筑设计上常采用的设计方法从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平面功能法、构图法、结构法、符号象征法、建筑沿革法、综合法。

3.1 平面功能法

建筑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对其分析时不可能只从某一平面来研究,这从理论上来讲是不科学的,但是为了建筑物建成后被更好的使用,单独将平面功能分析抽出来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最终使用功能。比如,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常需考虑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隐私设计等,将这些问题利用平面功能法进行组合,就可设计出一个安全、稳定的公共空间。平面功能法是目前建筑设计师常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对用地关系的分析和对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了解,以实现建筑物功能为目标进行平面功能科学、合理的组合,同时兼顾建筑的空间设计等要素。

3.2 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体量、空间等要素,都可设计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组合,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球形、半球形等,来实现我们所需创造的建筑空间形态。采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依据建筑的功能、特点来合理划分各个几何形状的比例和主次关系。建筑设计人员如何对建筑定位,是构图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构图法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构图法就已被广泛应用。构图法的典型实例是巴西国会大厦。

3.3 结构法

建筑的结构及形式可以将建筑设计的理念完美的演绎出来,这是结构法的主要宗旨。显而易见,结构与建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建筑的属性可以通过其结构来展示,曾几何时,诸多现代建筑大师也会将结构与装饰当成一个要素来处理,然而,建筑结构本身在建筑艺术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鸟巢就是结构法设计的一个实例。

3.4 符号象征法

符号的概念比较复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随着人们对抽象事物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符号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结构中。许多特定的符号被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比如传统大屋顶常被当做历史文脉延续的符号。符号象征法在建筑设计中颇为流行,国内外的很多建筑都有应用,美国利华大厦设计是符号象征法的典型代表。

3.5 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是所有方法中最难掌握的,原因是此法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以往的建筑设计做系统的分析,并将文化、历史、人们的审美观点、生活习惯从中提炼出来,作为今后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进行建筑设计,这对众多建筑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也是建筑设计发展的未来。

3.6 综合法

在设计师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往往并不是采用上述某种单一的设计方法,而是将其中几种方法有机结合,因为很多建筑设计并不是针对单一的建筑,而是针对一个建筑群。建筑群中每个单体的研究和设计会采用某种特定的设计方法,但整体建筑是各个单体的集合,每个单体建筑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简单、清晰、固定。设计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设计出大型的、综合的建筑。

4、结束语

建筑设计,狭义的讲就是设计出一栋理想的建筑物,而广义的讲,就是要综合考虑各种会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比如城市规划、现代技术、科技发展等,从而设计出美观、低碳、经济、适合社会发展的理想建筑。热爱并深刻体验生活是能够掌握建筑设计这门学问的前提。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建筑设计又是建筑的根基,由此可见科学的设计方法对于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入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9

[2]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

[3]贾新年,徐飞.建筑设计方法入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1

[4]张红友.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投资成本[J]. 陕西建筑.2008(11)

篇5

2创新思维和实践协调发展

2.1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维,用创新思维指导建筑设计的实践工作,将创新作为建筑设计的追求,通过自身对创新思维的刻意的培养,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将建筑师自身的灵性融入到建筑之中,让本无生命的建筑因建筑师的缘故而获得新的生命,让模式化的建筑变得更赋有个性化,让建筑不只是建筑,更是一份具有美学价值的工艺品。2.2以实践丰富创新思维用创新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很多的设计经验、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同时,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处理各种设计因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创新思维,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汇总、分析、完善这些设计经验、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将可以大大地丰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更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培养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提高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水平。2.3科学专业进行教学,加强理论知识分析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即要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领悟,更要给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规律性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设计出的方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要注重内在功能技术的含量。要加强建筑构造、结构、材料的选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关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全面开发的原则

应当运用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的方式,运用尽可能少地材料以及资源消耗,从而得到最为理想的开发效果。在如今人类的发展与资源趋向枯竭的状况下,全民开发还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该原则还体现为建筑在空间组织之中"这就应当妥善地对现代建筑的所有面积实施充分而有效之利用。

2、集约设计的原则

如今,建筑的不断建设、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矛盾正在变成一个愈来愈显著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通过集约设计,拓展立体化开发用地所需要的空间,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发城市的地上空间以及地下空间,从而更好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因此,要充分结合本地实施旧城改造的大好契机,更加积极地进行拆旧和建新,从而持续提高城市所具有的实际容量。在建筑设立的空间结果上,还要更加积极稳妥地运用具有轻和薄等特点的新型材料,做到利用尽可能小的建筑空间来实施建筑设计。在如今全世界都在全面推动可持续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实施建筑设计节能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新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实状况,持续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集约化程度。

3、合理设计的原则

在如今各类技术标准长期并存的新情况下,必须让现代建筑设计和本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同步性。因此,要紧密结合实际,让现代建筑设计真正得融入当地发展大局之中。为此,就要实施更为合理的设计,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从本地实际经济条件加以考虑,和本地具体消费状况以及市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一致。在此基础上,现代建筑设计还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地形状况和地质状况等诸多因素加以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建筑设计取得事半而功倍之成效。

二、现代建筑创新设计的条件

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时在自身的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应将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创新性是提高建筑设计理念的一条光明之路"以下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设计的条件即新思路来源"

1、创新设计心理条件

现代的建筑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创新心理是设计师投入工作中的意识和心理暗示。只有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够完成创造性的活动。在建筑的设计创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真实的情感和创作的激情也就不会出现创新的作品。创新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条件,勇于创新,激发潜力。启动创造性的动机,将创新因素融入到整个作品中,才能确保创新设计的产生。

2、设计灵感和顿悟

现代建筑是智慧和思维的统一体,需要设计灵感,即建筑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构思时能够打开思路,贯通思想灵感闪动。设计的灵感常常从生活阅历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生活体验中来。设计师会从积累的理论知识和以往经验中培养出创新的思维,在设计时会触类旁通甚至是豁然开朗。

3、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通过理性判断和直觉的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联想。凭借想象力,我们可以提出设想,想象力是现代建筑的出纳新的核心力。想象力的培养取决于外部条件也在于设计者对于想象力的融入是积极认同的,但要尽力排除主观臆想。建筑设计的想象力的培养包含设计者对问题的理解、观察和发现实质的训练,想象力必不可少。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策略

1、现代建筑设计城市发展趋势

建筑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物的外部环境等对建筑设计的构思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筑形式、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因素等。这些因素都难以具体形象的体现,这些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想结合的,这种结合充分的体现了建筑内在的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将建筑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结合,并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这既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建筑对城市规划与环境的认同的表现。

2、建筑设计人文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所呈现的作品是与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和转换。因此在设计时,建筑中的艺术应体现人文精神,应符合人们的审美,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引起共鸣。在市政项目的建设中更应体现人文精神,更需要设计师对此种因素加以运用。市政工程是为人们服务的,所呈现的建筑更是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所规划的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精神趋向是能够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这些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但更需要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这是反应建筑美学的关键所在。

3、现代建筑智能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是在设计时,应考虑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以及现代的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设计相融合。另外,信息资源以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都能通过自动化监控设备与建筑优化进行组合,让建筑的使用投资物有所值。这种优化组合一方面能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拥有舒适、灵活、高效、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代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能够符合人们居住环境高要求的表现之一。建筑设计师应将智能化运用于设计作品中,要充分考虑利用智能化设备自动调节建筑物的温度、照度以及湿度等。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冷、热、光、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环境等,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创造出节能环保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4、现代建筑数字化技术趋势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则依赖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适用于信息存储与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而越来越应用广泛。现代建筑设计是需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代住宅一项必备的功能,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在家中实现购物、工作、学习和休闲等,这都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建筑现代化。同时数字化的住宅除了能够给人带来学习、工作的便捷以外还能够有效的节约城市的建筑面积,减少环境的污染等。

5、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的有限致使现代建筑也要趋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需要有新型的材料、新的能源以及新技术来改变现在存在的建筑资源的浪费。新型节能型材料是建筑材料的首选,这种材料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本身关系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应趋向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但是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技术集成体涉及到很多技术的问题,而这些技术的问题如果单只靠建筑专业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建筑设计师与其他专业的工程师进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加大对生态建筑的关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法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设计的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有视觉的美感,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等。这就需要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设计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全面的掌握才能不断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卢绍军.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探讨[J].江西建材,2014,15:17.

篇7

引言

为了减小建筑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设计人员依照绿色环保的设计思路开展不同方面的设计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1生态建筑优化设计原则

1.1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基于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必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在设计工作中没有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则工程在施工阶段以及投入使用之后,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不利于建筑的长期使用,还会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加倍恶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必须在各个环节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合理的利用。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本身的能源利用与消耗,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降低能耗和环保方面的要求。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太阳能,则降低了照明设备的使用频率;如果采用喷水装置达到降温的目的,则减少了建筑内部空调以及制冷装置的使用频率;如果在建筑中合理设置通风孔洞,则能够保证建筑内环境与外部的空气正常循环与流通。

1.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最终都是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也就是说,生态建筑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否提供了一个有益于人们开展社会交流的社交环境,满足人们生活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是生态建筑在人文方面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生态建筑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其人文属性,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生态建设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不仅仅涉及到普通建筑工程的全部工作,还必须对社会、人文以及施工和自然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融合,是一个涉及问题较多的系统性工程。

2生态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法

2.1整体设计方法

只有从建筑的整体出发,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建筑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把握,从全局的角度开展设计工作。整体的设计方法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本身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和建筑本身的协调关系。由于较好的自然环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调节心情,缓解疲劳,所以在对建筑区位进行选择的时候,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状况优越的地点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由于自然环境的缺陷需要通过对建筑物的改进来弥补,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建筑物对土壤的损坏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程度。在确定好建筑地点以后,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对于已有的生态组成部分和因素,要尽可能的保留,不做改动,使自然环境保持其固有的特色和状态,尽可能降低人为修饰的程度。其次,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需要满足确定的要求,包括: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地貌特点;保护植被不受损坏;对地质状况和水文条件有全面的把握,并且不进行改动;保护土壤不被损坏。社会环境和建筑协调的设计方法,即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施工的全过程中,要有效把握几个方面,包括:对于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建筑的名胜古迹、古建筑等,要重点保护,具有不同时代气息的景观和景点、建筑,要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要受到合理保护,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适当、合理的建设城市新景观,适度使用城市中的能源和资源,比如:土地。不允许过度使用资源。尊重地方居民的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不允许扰乱当地居民生活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和施工中,适当引用当地的施工技术和手段,使生态建筑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使居民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当中。

2.2高效节能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高效率;第二方面:节约能耗。建设投入使用以后,会利用大量的能源,如果对不同环节的设计工作中进行适当的节能考虑,将会节约大量的能源,也就是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低能耗。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尽量减少浪费,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能源。比如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材料的选择方面,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合理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和优化。设计人员在很多建筑设计当中对太阳能进行了合理的利用,不仅节约了能耗,也积极响应了国家新能源建设的号召。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太阳能已经承担了多项工作,包括:取暖、干燥、加热、降温等。另外,基于物理学中的原理,也可以通过适当控制温度差和压力差的方式来减少建筑本身的能量消耗。

2.3灵活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状况以及外部的自然环境,合理、灵活的选取设计方法和手段,设计中遵照适度、合理、高效、科学的原则。对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环节,生态设计者根据建筑的状况,提出所需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然后进行节能、环保方面的考虑。建筑材料首先要保证工程质量、性能以及安全性;其次,绿色环保,对环境低污染或者零污染;最后,减少能源的损耗,节约材料和自然资源。国家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战略,将这一原则应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为设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更加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与比较。设计和施工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可能都与其他环节有所联系,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包括:选择材料、合理加工、功能特性、维护保养以及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等。每一处都体现着生态功能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2.4循环利用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中需要合理开展通风、空调以及采暖系统的设计工作。建筑外表面的设计中,要全面考虑不同的细节,注重保证围护结构的热效率;不同的用电电器、使用设备和照明设备需要从节能的角度进行合理设计。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避免或者降低微生物的肆意生长和繁殖。控制建筑材料的采购渠道,降低材料挥发性气体挥发的概率,使建筑中照明设备的光线与阳光光线相近,营造一个适合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光照条件。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能够二次利用的材料,做好回收工作,不仅降低了污染,而且节约了资金投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铝、钢等金属材料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再次加工成产品进行使用。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再次利用,屋面、门窗、地板等部位均需进行绝热处理;为了节约水资源,在建筑中合理安装可循环利用的设备。

3结语

生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该在确定建筑地点以后,针对施工地点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设计工作,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满足建筑绿色化、节能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宵.生态建筑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4(19):22-23.

篇8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69-1

0 引言

目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关注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目前发现导致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大约50%的有害物质产生于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当中。因此,建筑师们应该重新思考人、建筑和环境之间应该一种怎么样的和谐关系,因此应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1 外墙设计

在外墙上主要是要构建“可呼吸外墙”,其主要是通过架空地板、吸音材料、风扇、过滤材料等来构建,这样就通过可以墙上的孔洞来使室内外的空气和水分进行交换,这样既有利于调节温度和湿度,也有利于过滤灰尘和噪音。例如,近年来近年来许多高层建筑在外墙材料的构造上作文章,如采用新型复合墙体、中空玻璃“可控双壁体”系统等等,也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者制冷管道进入室内,这样就能达到室外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目的,这样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同时也会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

这种自然被动的空调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其优点是,在创造健康自然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浪费。

2 外窗设计

一般来说,外窗一般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的玻璃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约能源。通过与普通单层窗的比较,其隔热性能高高2-3倍,费用仅仅只多15-50%。此外,还有众多的优点,如隔音效果提高、采光好、视野开阔等。如果在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则要认真考虑外窗是采用密闭还是可开启的形式。如果采用可开启的方式,则容易导致室内受外界干扰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空气污染、湿气、灰尘、噪音等,同时也会造成热冷流失情况的出现,降低隔热效果,带来安全隐患。

3 遮阳系统设计

遮阳系统主要是向阳的外立面或者采光屋顶上,具有可控性、可调节的特点,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新玻璃技术与室内外遮阳系统的有机结合,就可以综合获得环境适应性、自然光控制以及热舒适性了。例如,卡雷尔艺术中心坐落于法国尼姆,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设计,其体现出的优雅而直白地运用自然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于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高性能透明或者半透明窗体,这样就可以对自然光进行漫射或者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然光的设计要求。例如,百叶窗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自然光进行遮挡或者漫射。在实际中,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百叶窗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照明和采暖要求相适应。通常就百叶窗的位置来说,水平百叶窗常用于遮阳中庭或者屋顶咖啡厅;可调节性百叶窗通常安在屋顶下部与天窗之间。在实践中,百叶窗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进行不断的调节,但必须与各种自然光条件、立面朝向和活动相适应,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它会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巧妙地将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众所周知,简洁的百叶窗遮阳系统具有传统窗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与场地之间的关联性、灵活性及透明性等。在这里,因为加入了遮阳和窗体技术,建筑设计手段得到拓宽,包括一座中庭(带有一个优雅的玻璃楼梯间)和丰富的室内窗体形式,来获得侧窗和天窗射入的自然光。

约瑟夫・加特纳父子公司是一家设计玻璃幕墙的事务所,坐落在德国贡德尔芬根的新办公楼被作为该公司对建筑外维护结构整体性理解的一个示范项目。该建筑采用了一种照明和热工需求的成熟方式,其得益于将窗体设计与各种遮阳设施的设计整合起来。该建筑为两层,沿一条东西向的轴线设计,这样南北向有光射入,从而解决了早晨和午后的自然光问题。门厅和中央天窗的设计减小了建筑物的进深。由于采用了优秀的自然光设计方法,该建筑外维护结构所承担的采光负担被减小。

上述案例采用看三维和多层次的独特方法来设计建筑外维护结构,这样就可以提高室内外空间的关联性,从而能够增进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此外,设计者在将玻璃技术与遮阳系统结合的时候,需要考虑建筑所需的灵活性、应变性以及使用者互动这几个影响因素。在这里,我们所考虑的自然光技术主要是指玻璃技术、对窗体中空层的利用以及将窗体和遮阳系统结合起来的方法。随着层次的增多以及实现更大的可变性,这些方法正在变得越来越与环境相适应。使用者与自然光系统和技术之间的互动越深入,他们对自然条件、气候情况以及工作生活场所的意识也就越发强烈。

4 结束语

篇9

关键字: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坡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愈发地受到欢迎,坡地建筑指的是建在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自然景观的美妙和山水的灵动气韵,为久居喧嚣的都市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同时坡地建筑特有的空间形态也给予了建筑师无限的遐想,给大自然增添了生动景观。因此,坡地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3、坡地建筑基础设计

坡地建筑基础设计首先应分析认定设计条件。即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和影响场地稳定的断层、破碎带等;在建设场地的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地基内的岩石厚度、基岩面的起伏及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有无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地面水、地下水对地基和场地的影响。

坡地的基础形式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基础受力情况、场地土层的厚度及其承载力情况,坡地基础可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有筋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桩基础等。还可以利用复合地基作为坡地建筑基础的持力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要求,坡地建筑基础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①满足上部建筑的承载能力要求;②满足上部建筑的沉降变形要求;③满足建筑整体稳定性要求。

4、挡土墙设计

坡地建筑中,设计好挡土墙的意义重大,挡土墙是影响到上部结构设计的关键。 挡土墙的设计及施工中都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从实际场地出发,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使用要求,因地制宜,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

4.1 合理确定挡土墙布置方式

在坡地上建造房屋,其建筑场地通常都需要用挡土墙将场地周边的土体支挡以进行基础施工。挡土墙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有三种:直线形、折线形和弧形。在这些形式中比较常用的是直线形挡土墙,但是在建筑工程中应根据场地地质,周边环境及地下管道的敷设情况而选择挡土墙的平面形式,其选择的原则是减少挖填土方量以及有利于增加挡土墙的整体刚度。

4.2 挡土墙结构的形式

(1)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靠自身重力平衡土体,一般型式简单、施工方便,但所需的施工场地较大。依据墙背型式不同,其种类有普通重力式挡土墙、不带衡重台的折线墙背式挡土墙和带衡重台的折线式挡土墙。

(2)锚定式挡土墙。锚定式挡土墙属于轻型挡土墙,通常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锚定式挡墙主要由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立柱和挡土板构成墙面、与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联合作用支挡土体,靠埋置土体中的钢锚杆的抗拉力拉住立柱保证土体稳定。

(3)薄壁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悬臂式和扶壁式两种主要型式。悬臂式挡土墙由立壁和底板组成,有三个悬臂,即立壁、趾板和踵板。当墙身较高时,可沿墙长一定距离立肋板(即扶壁)联结立壁板与踵板,从而形成扶壁式挡土墙。

(4)加筋土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由土体、土体中的拉筋以及墙面板等三部分组成的挡土结构。它是通过土体与拉筋间的摩擦作用把土的侧压力削减到土体中从而起到稳定土体的作用。

(5)其它挡土墙其他挡土墙还有柱板式挡土墙(沿河路堤及基坑开挖中常用);桩板式挡土墙(基坑开挖及抗洪中使用);垛式挡土墙(又称为框架式挡土墙)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4.3 挡土墙结构的设计

由于山区千变万化地形地质条件,使每个工程都不同,各有各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工程,结合工程的地质地形条件,努力实现挡土墙建筑的完美结合。 当选定挡土墙的布置形式后,即可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计算。在计算时所需要考虑的作用包括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以及填土或原坡土体可能产生的滑动推力和填土上的建筑设施荷载作用,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工程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采用的是直线形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国标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图集选用。

挡土墙的结构设计的通常做法有两种:①考虑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该做法受力明确, 并有利于室内防水及防潮, 但挡土墙单独设置会增加岩石的开挖量,延长工期并增加工程造价,而且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施工会使施工周期加长,同时由于挡土墙单独设置建筑使用空间变小,不符合业主要求。②结合主体结构布置挡土墙。该做法将挡土墙与相应部位主体结构联合设计,底板、顶板及挡土墙等组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挡土墙要有足够刚度,使墙身在土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移动或转动。

5、坡地建筑上部结构设计

在坡地建筑中,虽然挡土墙与主体结构是分开的,但是整体设计的,主体计算时应考虑侧向土压力的影响, 根据理正软件取 1m 板带宽度挡土墙按上端简支下端固定模型计算出上端的支座反力,再乘以框架柱的水平受荷宽度,得出集中力 ,以节点水平荷载的形式输入框架柱顶节点上,参与结构整体的计算分析。结构设计除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外,还需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进行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结构的抗震性能需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②由于山地建筑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设计时底部应加强,从概念设计上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避免出现短柱和上刚下柔的情况。③设置防震缝。在建筑高差变化较大处设置防震缝,在底层连廊与主体结构间设置防震缝,均可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造成的不利影响。④加强上部与基础的协调。采用墩基础的形式可减少建筑不均匀沉降的程度,在建筑底层人工挖孔墩的承台间设连系梁,将各墩、柱相互牵制连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可有效传递水平力,避免因个别墩失稳或失效而引起建筑整体破坏。⑤变形观测。加强监测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因加载的变化引起地基的变形(沉降、滑移) 情况,检查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隐患,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坡地建筑的设计也将随之不断发展,功能类型日趋多样化,规模日趋扩大,高新技术和生态观念的引入更为坡地建筑形态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相信对坡地建筑形态构成及其环境开发的深入研究,必定会为人们带来优美、舒适而又独具特色的建筑、生活环境。

篇10

众所周知,经济的快速发展间接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进而导致生态遭受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因此,生态环境污染是全球各国均面临着的一个问题。我国有不少城市甚至还由于受雾霾影响而长时间看不到蓝天及太阳。但是最近几年,伴随人们树立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建筑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实施绿色建筑,扩大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方法的使用范围,并且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另外一层意思来说,也就是指未来建筑也发展主流方向以生态建筑设计为主,且生态建筑设计还是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一个措施。因此,对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仅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且还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1、提倡健康舒适理念

生态建筑需要将建筑物的功能性以及实用性充分体现出来,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也就是指,建筑师需要将顾客的人文关怀表现出来,并且在建筑物的帮助下,将顾客与自然环境两者间的交流不断强化,进而使人们在建筑物中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均可以享受到舒适及健康。设计者需要设计出优秀的通风对流环境,不断强化建筑的采光系,因此,生态建筑必须得给住户建设一个适当的室内温度及湿度,同时还需要确保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及通风均不存在缺点,给住户提供优秀的视野、声音及心理等方面的感受。

2、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

生态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会选择保护环境的材料与无污染洁净的对策进行施工,进而使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能源的循环利用不断被提升,最终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所以,在生态建筑施工时应该应用安全没有污染且可循环利用的能源,而有效的施工对策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影响的措施。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主要以日照强弱程度当做依据,并且对室内蓄热与照明系统进行自动的调节,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二次能源的使用率,并且扩大节能水资源系统的应用范围,按照合适的水温及水压实施回收水资源,同时采购材料时应该选择耐久性大、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容易的建筑材料[1]。当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应用通过安全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坚持不损害再生系统原则,在最大程度上应用自然材料,积极提倡工厂化作业生产,努力降低现场作业量,预防对患者造成污染,使建筑工程的施工以及材料使用两者的效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积极预防出现浪费的现象,从而达到生态建筑的效果。

3、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保护世界生态系统以及建筑物体附近生态系统两者的平衡是有效保护以及利用自然患者的最佳方法。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比如水能、太阳能以及风能。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附近的自然环境情况,对建筑视野、阴影以及风等有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建筑绿化规划的设计需要与建筑附近的绿化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网络。建筑物应该从窗户来自然采光,所以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计一个开口,目标在于通风,同时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详细考虑绿化配置,适当减少人工化的建筑环境。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建设喷泉或者观赏水池等亲水设施来将环境温度降低,且对气候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建筑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

4、节约能源

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应该以建筑物的功能性为基础进行施工,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物质的使用量,努力避免出现能源物质超量使用的现象,进而预防产生能源浪费的状况,或者是构建从建筑整体结构来说不实用的东西。同时,建筑企业不必要求建筑物显得奢华、贵气、宏伟以及奇特等,也就是说建筑风格理念以实用为主。对感性空间进行建造时,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及非结构的部分,企业应该对能源物质的损耗以及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以小于必要消耗的能量物质标准为主。同时还应该积极推广应用自然材料或者人工制品将建筑的人文情怀以及艺术性体现出来。尽最大的努力在生态建筑施工工程中坚持使用材料和能源科学设计、建造的价值,进而达到节约能源,进行生态建筑的效果。

二、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方法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而在最大程度上将建筑物中具有价值的生态元素保存下来,且维持生态的完整性不被人为破坏,使建筑物体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时生态建筑设计方法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建造行为需要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且适当修复与保护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生态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其内容可以被分为整体设计以及单体设计两种,具体如下:

1、整体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需要进行建设的建筑物纳入到整体的城市中,究其原因在于不管何种建筑物均是城市大建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建筑物是城市整体建筑的一个内容,对其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将需要建设的建筑物附近区域当做设计目标,对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基本条件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且综合分析自然因素后,再设计出一个可以具体落实的经济高效方案,这也就是本文所提到生态建筑设计方法中的整体设计。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生态建筑需要具备城市及地域的传统景色本土化特点,且设计出可以提现城市新面貌的新景观。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对原有不合理的布局模式进行改变、对区域进行再次划分、健全资源配置,且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历史文脉进行传承,并且对其自然地理进行保护。(2)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还需要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使生态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2]。在生态建筑过程中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将各种元素有机结合,从而开展系统、高效的施工,达到生态建筑的效果。

2、单体设计方法

从构建成建筑物的要素进行分类,可以将生态建筑物分为屋顶、内墙、地面、外墙、楼梯以及门窗等多个部分;如果从建筑物的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则可以将生态建筑分为主要空间、次要空间、结构以及秩序等多个方面;从建筑设计图纸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总平面、立面、平面以及剖面这五个部分;而从建筑应该达到的实用功能及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思考,则建筑物的牢固性、承重程度、隔热、采光以及保温等则是首先思考的问题。上述提到的各种因素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均会出现单体问题,而整体则是由单体构成的,因此设计者对各单体进行合理的设计后,才可以设计出一个高质量的生态建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息息相关,并且还对建筑的环保性影响重大。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而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保证我国建筑行业能大大节能环保施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