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旅游企业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企业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旅游企业发展

篇1

所谓旅游文化,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广义的旅游文化指文化蕴含在旅游中的各种层次及其所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某些本质特征决定了文化具有迁移特性,其发扬及传播受旅游者的转移而传递;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追求精神文化享受,这种精神的洗礼是旅游者最终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经济因素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往往处于领先地位。当旅游者有了精神文化活跃的需求后,才会对旅游景区进行发展需求,进而驱动经济的消耗,推动了旅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针对自身建设发展需求,针对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旅游景区进行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流传,更有利于保持景区特色,创建新型同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的多特色景区,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对景区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有利于诱发旅游者对景区的旅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旅游消费的预算。旅游者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看履行景区富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娱乐文化生活,又从根本上推动了旅游企业文化强企,文化兴旅的战略步骤的迈进。

2旅游文化对推动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旅游企业,要想立足于商场,就必须拥有独立的、特有的,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这就是俗称的“旅游卖点”。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若缺少了文化的支撑,从长期发展来看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以景区特色文化为依托,以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行业。它的经济以文化为先导,以竞争为方式,以发展为平衡,即充分发挥景区特色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旅游文化在旅游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理念,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设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符合人民需求和经济预算开支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策略的设计从根本上讲与旅游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企业通过文化理念的形式,在深层次上同社会和消费者进行旅游价值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旅游者需求,使自身的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具有教导作用,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言传教育与主题宣传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引导,进一步形成文化出行、文化消费的消费行为习惯。充分挖掘文化特色,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旅游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加企业的旅游吸引力,满足客户真实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全发展。例如陕西、河南等地通过黄帝陵祭祖文化建立黄帝陵祭祖景区及相关文化建设,打造了特色旅游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企业的发展。再如山西以晋商文化著称,通过“乔家大院”系列影视剧,实现了影视带动旅游,旅游提升乔家大院文化品牌,从而形成了旅游文化推动旅游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3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体验是旅游者针对自身精神领域的需求,实现满足其欲望的最高层次愿望,这种愿望体现在旅游者对于文化的追求和欣赏的倾向上,其终极目标是通过旅游对人文在自然及其文化层次的回归及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旅游企业的旅游收益不仅仅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而在文化层次及旅游品牌、特色服务等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影响巨大,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越紧密,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其旅游企业发展模式越健全,发展速度越快。例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仅依靠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立了土著人原住地风景名胜区,而且通过主题宣传大力弘扬土著文化,提高了土著文化的影响力,保留了土著文化及其民族文化传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全世界对于土著文化的保护力度和关注视野,

2.4旅游文化对旅游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旅游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就是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特色文化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相结合其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快速状况下,只有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文化需求,才能吸引旅游者对于文化的精神层次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企业及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云南省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战略,其以民间民族歌舞为文化特色,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及《纳西古乐》等特色文化为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作阵容,不断推出新的云南特色文化品牌,使旅游文化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能够充分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提高了地方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3旅游企业对繁荣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

篇2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andWilliams,Cressyand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North,1991)。

S.J.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Page,1999)。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旅游企业经营状况,主动为旅游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和提供各类服务。深入旅游企业调查研究,结合“两桥”旅游和“世博旅游”的机遇,积极为旅游企业编制旅游建设发展规划,设计有市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产品交易会,开展各类旅游产品推介会,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大力开展旅游企业培训服务工作,培养旅游人才,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加强行业指导,提高全区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企业体质,提高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深化“点题服务”活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

在全区的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中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会议和座谈会等形式,主动收集整理旅游企业存在的困难。深入开展“点题服务”活动,公布服务电话、传真和网邮,出台和完善问题解决网络流转系统。完善旅游便民措施,涵盖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具体措施交由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营造全区无障碍旅游环境。

三、开展难题集中破解活动,解决旅游企业实际困难。

确定重点联系企业,找准企业的难题,主动为旅游企业排忧解难,认真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如招宝山景区的项目建设推进和“世博主题体验之旅”项目策划设计问题;九龙湖景区的旅游规划维编和项目落实问题;庄市帮文化旅游区的项目开工和开游问题;郑氏十房文化旅游区的主题定位和开游问题;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人才引进问题;旅行社的地接业务和导游人员引进问题等。其中今年即将开业的两个新景区,庄市帮文化旅游区和郑氏十房文化旅游区由局班子成员挂帅联系,以确保两景区在今年如期开游。

四、参与“民声快递”活动,解决群众和旅游企业关注的问题。

积极参与我区的“民声快递”活动,主动与旅游企业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旅游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6月份专项开展投诉受理活动,对企业和群众投诉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以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群众和旅游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和重点办理。

五、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镇海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全区开业、开游、开工的项目多,要重点抓好这些项目的跟踪服务,十个开业和开游的项目要提前做好活动策划,对在建的重点旅游项目要建立月报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项目的进度情况,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要主动牵头联系有关部门共同破解难题。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国民休闲旅游计划”。

按照国家、省、市旅游局的部署,深入实施“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开展“镇海人游镇海”活动,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在今年的3月、6月、9月分三次开展“镇海人游镇海”专项活动,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的形式,促进旅游消费。

七、积极拓展市场,为大桥旅游的全面到来做好准备。

在舟山大桥开通前,组织全区的旅游企业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为企业保增促调做好实际的服务。3月份举行上海旅游资源推介会,6-9月份拓展温州、台州佛教旅游市场。为最终实现“住在镇海”的目标打好市场基础。主动对接舟山旅游部门,共同做好大桥旅游共同营销、客源共享的方案。

八、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强化现责任追究制度。

篇4

1引言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是指依靠景区而生存、规模小、投资额和营业额也较小的旅游企业。风景区因为旅游服务的需要,促生了众多的旅游商品销售、土特产销售、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附风景区旅游业而生存,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我们称之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1]。旅游小企业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不断繁荣。2002年,在第二届旅游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旅游小企业研究小组,标志着旅游小企业研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研究领域,研究地域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地域[2]。国外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范围较为全面,各种文献表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在欧洲,中小企业在就业、创新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如何促进和帮助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小企业发展是该类研究的主要内容[3]。对于这类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更多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已有文献,借鉴前人研究理论,将着重对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积累新的案例,为我国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研究作出贡献,为当地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过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过程与金刀峡景区发展历程息息相关,随着金刀峡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998-1999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开始出现。1998年5月1日,金刀峡景区对外开放,外来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增多,当地居民发现了商机,部分居民将自己的房屋开辟出空间供游客居住,接待水平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设施设备简陋,一些率先从事这项工作的居民从中得到了收益,收入显著增加。也有部分社区居民,挑担游动销售,出现旅游商店、特色餐馆的雏形。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景区游客数量少,收入低,收入稳定程度也相对较差[4]。2000-2004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纷纷发展起来。随着景区各项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大量涌入,大批农家乐应运而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农家乐规模和档次受到限制,在旅游旺季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社区居民通过和景区合作,租赁景区竹楼从事旅游商店的经营。2005-2009年,农家乐建设出现,出现争夺客源、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体验,政府开始通过严格审批程序限制农家乐无序经营、盲目建设[5]。随着金刀峡景区客流量的增加,特色餐馆通过和旅行社签订用餐协议进行经营活动。2010年至今,农家乐数量保持在30多家,2014年政府组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通过评星定级鼓励农家乐提高服务质量。特色餐馆和旅游商店分别保持在4家,分布于景区入口附近、景区内和景区出口处,满足游客旅游活动前、中、后的用餐和购物需求。

3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及经营模式

3.1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要是利用住宅开展观光和销售地方特色工艺品、土特产,一些距离游览线路较远的房屋通过一定的内部改造,开展餐饮、住宿以及其他娱乐设施项目。从事旅游商店和特色餐馆经营的均为零雇工企业或微小型企业。旅游小企业早期为满足过夜游客需求而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休闲度假市场比例增加,以体验农家风情的农家乐数量急速增加。根据调查,旅游商店、特色餐馆、农家乐旅游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0%、10%、80%[6]。

3.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经营模式

3.2.1“公司+经营户”模式旅游商店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店、金刀峡土特产店以及售卖水枪、太阳帽、雨衣等外出旅行用品的购物商店。本地人主要从事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的经营,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刀峡景区公司通过统一规划、包装、建设与景区外观相匹配的特色竹楼,将房屋租赁给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商店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纳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居民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本土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规范居民的经营活动,避免不良竞争,推动景区旅游的健康发展,形成“公司+经营户”的经营模式。

3.2.2“旅行社+经营户”模式特色餐馆与农家乐提供的餐饮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者均为游客提供农家菜、农家味儿,但特色餐馆经营主要针对团队游客,一般与旅行社签订协议,主要接受团餐预订,偶尔接受散客用餐,形成“旅行社+经营户”经营模式[7]。

3.2.3“个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是当地旅游小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均为私营企业,家庭独立经营,且多为夫妻经营,雇佣少量当地居民,经营者既参与管理工作又参与一线劳动工作。当地居民将自家房屋按照农家乐标准进行修建,由政府审批,获得农家乐经营资格。居民是经营实体,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8]。在农家乐中,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不提取任何费用,形成“个体经营”的独立经营模式。

篇5

工业旅游是指工业企业以工厂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工人工作场景、先进管理方法为旅游吸引物,使游客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从而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旅游形式。工业旅游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洲,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一些企业的工业旅游生意非常红火。我国工业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前景非常看好,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陆续启动了工业旅游项目。四川长虹集团公司率先利用其电器生产流水线,开发了工业旅游产品。随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型工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等,也纷纷加入到工业旅游的行列。

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加以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开展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工业旅游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旅游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众多知名大企业陆续进入到这一行业中来。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收入:一是从开展产品直销,扩大主营产品销量中获得收入;二是从门票、纪念品销售中获得收入;三是可以从饮食、住宿、娱乐、交通、购物等服务环节获得收入。法国雪铁龙公司、美国造币厂、德国奔驰公司都利用工业旅游为自己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宝钢、一汽、海尔也依靠工业旅游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工业旅游能够提高企业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就是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客观价值,可以由产品的功能、耐用度、技术含量等指标来衡量;二是产品的主观价值,这是由顾客主观判断的,主要来自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对产品和企业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高预期、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可等方面。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有助于紧跟市场发展趋向,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完善售前和售后服务,从而使产品的适用性更强,客观价值更高。同时,在工业旅游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顾客的各种感官刺激,提高了企业和产品形象,增强了顾客购买信心,减少了顾客购买成本,降低了购买风险,缩短了顾客接受企业产品创新的周期,产品的主观价值相应得到提高。

3.工业旅游有利于树立和展示企业形象。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封闭式的,由于顾客不参与生产过程,所以对企业的了解不多,感觉神秘而生硬,有很大的距离感。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向游客展示企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的企业历史和企业文化……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与企业亲密接触的平台,使游客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企业,对企业有了正面的认知,通过他们的口碑传播,为企业做了不花钱的广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企业亲和力。尤其是当消费者对企业有不正确或负面印象时,如何树立企业的市场形象,光靠干巴巴的文字、生硬的广告宣传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开展工业旅游,顾客通过直观的感受,在亲身体验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企业有新的认识,全新的企业形象逐渐就树立起来。

4.工业旅游有利于稳定和培育客户。消费者在购买企业产品前,都希望看看这件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卫生、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这种需求是潜在的。开展工业旅游就是对这种潜在需求的满足。游客在参观游览工业企业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对企业有了全新的感受,产生信任感,增加了认可度,逐渐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通过这些客户的宣传作用,又可以引来了一批感兴趣的客户。更为重要的是前来参观的小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企业未来的客户,从小培养他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企业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未来市场。另外,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可以接触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通过与游客的交谈、或设置留言薄、意见箱、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了解游客需求,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有助于企业改进产品和进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篇6

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并保持高度的发展,但资源环境状况却在日益恶化。目前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数量和质量都呈现日益增长趋势,深入探索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在绿色环境下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我国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特点

由于各国发展角度不同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界定也不相同,国际一般采取"企业人数+资产总额"作为衡量标准,我国一般根据"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税收指标"三个标准来确定政府具体的税收扶持对象。

由于我国产业链中各个专业市场都有乡村旅游小微企业,但是由于资金等因素受限,普遍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占据较小,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利润较小,流动资金补充能力不足,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差,所以在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时,常常未能考虑企业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的社会责任。虽然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目前我国没有形成一个针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完整绿色税收体系,没有针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形成政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政策过多的从短期考虑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生存,而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关注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2.基于绿色税收的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发展瓶颈

2.1 企业自身角度。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但随着原材料等物资的价格上涨,企业经营容易陷入资金短缺的危机;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处于生产链底端的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往往忽视对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的社会责任,在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水体污染和碳排放等废气污染都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隐患。乡村旅游小微企业需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从长远考虑,增强不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危害的意识,并制定环境破坏程度最低的生产加工经营策略。企业采用综合考虑效益的经营方式,不仅会提升自身的环保形象,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带来更大的收益。

2.2 国家税收政策方面。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绿色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从环保角度看,这些税种的调节力度是不够的。资源税征税范围较窄,项目不全。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在规定之外的非矿产品资源以及水、草场等可再生资源未在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之内。非矿产品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能?^好地被保护会导致森林过度采伐、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计税依据不完善。现行的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指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的应税产品销售或者自用的,以销售数量或者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未考虑生产后未消或者自用而积压的资源,导致生产者无节制的开采资源,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积压。

3.绿色税收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

3.1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发展的启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显示出环境质量与收入呈倒U型关系,即在低收入时,环境质量随着收入增加而降低,当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一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呈现反方向变动,经济增长投入较多资源,从而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加;二是高效率的环保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三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国家政策调节从能源密集型重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改善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投入产出结构,从而实施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若使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国家需通过制订"绿色税收"政策给予环保税收优惠、违规处罚和补贴,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在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使环境的退化水平不高于生态不可逆阀值水平(环境容量),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税收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政府应该提出强制性要求,以"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让企业负担起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相应责任。对于有良好素质的企业会从长远出发,在做好基本的信息质量要求后会主动向社会披露环境信息,更多关于他们环境活动的内容在国家鼓励支持下遵循自愿原则。

4.绿色税收对乡村微型旅游企业政策选择的要求

税收体系不完善,导致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政策选择无法全面有效的落实国家环保节能的目的。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包括20多个税种在内的税收体系,但仍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税收体系,与绿色经济有关的税种广泛分布于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等广义的绿色税收政中,这些税种本身只是一种政策导向,而并不能真正发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且各税种之间不没有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体系,从而导致了调控不力甚至是逆向调控的结果。比如,增值税作为一种"中性"税种是以提高资源的流转速率为目的,并不能够限制企业和居民的"三高行为",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石油和石油的上下游领域,而并未包含煤炭等高碳排放的领域,造成其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消费品限制作用不明显,所得税方面,支持绿色环保技术发展的税收优惠力度严重不足,再加上研发的风险过高使得绿色环保技术和设备的发展非常滞后。其他诸如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由于在总税收中占据的比例较小,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是有限,而且有些税种比如车船使用税并不能反映车船的碳排放水平和能源消耗情况。在通过优惠税收支持企业发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方面,更多地是事后的直接减免,这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企业和居民的多种优惠政策相比,不仅缺乏系统和针对性,而且在优惠的力度方面也远远不足。因此,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并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纠正和调节厂商与消费者的行为,有时甚至还会出现逆向激励的问题。

篇7

一、民营旅游企业的SWOT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民营旅游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方面的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所面临机会和挑战,最终提出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S――STRENGTH(内部优势)

1.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

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旅游业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利益直接、机制灵活等机制优势,能够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消费者偏好的变动来调整、改变企业经营方向、战略战术,这意味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和先机。

2.民营企业家强烈的发展和市场意识

民营企业领导层有着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和自己的财产、信誉、事业等个人利益紧密联系的。此外,民营企业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市场反应快、决策效率高。民营企业家注重市场,善于在营销上狠下功夫,同时强化旅游创新,以创新来求生存求发展。

(二)W――WEAKNESS(内部劣势)

1.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存在着局限性。在企业发展初期实行的家族式管理确实存在一定优势,如企业凝聚力强、成本较低等。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想要不断扩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时,就会显现出它的不足。对民营旅游企业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是决定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成败的关键所在,也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民营企业投资任何一个实业,包括旅游业,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利。民营企业出于纯商业目的,一旦获得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权,就会拼命开发而不采取任何保护资源的措施,这就可能对珍贵的旅游资源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形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恶性循环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一般都会与当地政府签了几十年的开发协议,在这几十年中,民营企业会尽最大的努力对本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成可获得的商业利益。

3.投资的主观盲目性。不少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只看到投资旅游业成本低、见效快、产生效益高的优势,而没有做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一窝蜂地涌入旅游项目,导致投资行为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民营企业尽管经商有道,但对开发旅游如何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生态规律却很陌生,开发经营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低水平、铺摊和重复建设。

4.融资难度大。长期以来,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造成融资难纵然有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其自身的缺陷和问题也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一是许多民营企业的高负债率和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二是不少民营企业盲目扩张,或是关联企业较多、主业偏离度大,银行对这些企业资金活动的监控难度很大;三是一些民营企业失信严重,有的企业长期拖欠债务和贷款甚至骗取贷款;四是民营企业担保能力普遍不足,抵押物有限,质押品少。

(三)O――OPPORTUNITY(外部机会)

1.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从开始时的补充角色,到逐步占据半壁江山,已经一跃而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民营化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敏锐的决策、执行体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产权安排和法人治理结构;最重要的市场导向机制,有利于旅游企业避免走入短期行为的误区,使旅游开发保持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3.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政府的积极引导是促使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重要原因。国家将旅游业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实行“政府主导战略”,各部门大力扶持;各地方政府纷纷为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并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一部分民营资本将从原来所在行业中退出,向新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的领域投资。

4.旅游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在良好的投资经营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从不同渠道投资旅游业。一方面,旅游业有其积极经济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差异、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于当前我国各地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以及缓解大中专生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投资旅游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投资旅游业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还为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资本良性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

(四)T――THEATHS(外部威胁)

1.政策限制。199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景区土地”,但并未提及经营权问题,从而给地方政府出让景区经营权提供了机会。2002年8月有关部门召开的城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发景区,但同时又提出管理与经营分离。政策的不明朗对实践中民营企业开发景区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是让民营企业觉得摸不到政策的底线;二是使其没有长远打算。

2.法律制约。我国旅游立法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目前还没有正式立法,已有的《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或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或由于修改程序滞后于现实情况的发展,对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尤其在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障,同时也使其开发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3.具体操作障碍。由于有关部门在民营企业开发景区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民营企业开发景区一直属于“自发”行为,因此对景区出让经营权没有明确规定,出让方式和出让程序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目前景区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主要有租赁经营、委托经营以及买断、拍卖等,具体操作没有统一范本或标准,由各地自行界定,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4.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1)缺乏支持生态资源保护的大量资金

民营企业开发景区时,往往面临当地居民为生活所迫对景区资源进行破坏以及各利益主体部门对景区的破坏性建设等问题,需要企业额外加大投入去维护景区安全;为了更好地营造景区氛围,企业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心保护、长期培育。因此,开发企业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必须具备相当实力,并需要企业做长期决策,并拥有长远发展眼光。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约旅游活动的开展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收入,最大限度地接待旅游者,会对资源环境造成显性或隐形破坏,但由于许多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在短期内不会反映出来,因此民营企业必然充分考虑景区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各种旅游活动对景区资源环境的长期影响,否则将使自身的利益受损。

二、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行政监督,建立约束机制

为了确保国有资源得到保护以及旅游业民营化的顺畅发展,应强化行政监管,建立起政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管机制。首先,政府重在转变职能,树立服务的理念。其次,建立具有国家标准的评估体系,对旅游景区进行资产评估。再次,设立国家级监督机构并制定检查和监管制度。最后,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出台对民营企业各项权益的保障要有更具体的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信贷上的支持要调整为公平的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旅游产品给予推介,支持树立国家的旅游品牌。

(二)规范化运作,建立相关法律体系

从立法上充分保障民营旅游企业的法律与经济地位。一方面,国家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民营企业进入旅游景区开发进行规范,采用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手段吸纳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防止不法行为、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将对景区开发行为予以规范,制定开发条例和实施细则,对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和做法给予严惩。

(三)强化民营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

1.制订企业长远战略规划,避免短期行为。民营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管理机制灵活、投资决策果断、筹资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原本闲置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2.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滚动式”投资策略。融资方式一般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有三种形式:股份制改造、吸收股东参股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组织旅游发展基金,进行资产重组。间接融资是采用各种间接的方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3.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民营旅游企业为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积极引进各类专业包括旅游的人才,并把独资或合伙企业逐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逐步做到筹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风险社会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塑造旅游投资项目的主题形象,加强宣传促销。主题与形象是旅游项目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纵观成功的旅游项目,无论是饭店、度假区、旅行社无一不具独特魅力。将文化作为旅游业经营,以经营旅游的方式多方位展示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在投资开发经营旅游业时,虽然道路比较坎坷,但前途非常光明。未来几年,我国正在迎来一个大众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中国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商业机会,而随着政策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扶持,有关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旅游企业自身管理的不断完善,我们坚信民营旅游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依绍华.私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5.

[2]周成俊.民营企业与旅游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2,(2):20-21.

[3]刘宝巍,杨明飞.民营资本与旅游业的发展[J].学术交流,2003,(5):69-71.

[4]袁姝、徐维祥、郑胜华.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驱动机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5,(1):77-80.

[5]方芳,梁建.民营企业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87-90.

篇8

双阳城区距长春市中心区4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有长清、双蒋公路连接长春主城区,长双烟铁路纵贯双阳南北,连接沈吉铁路和京哈线路的主要干线。构筑由北鹿乡、奢岭、中部中心城区,到南部吊水壶区域快速发展的旅游格局,形成长春东南部重要的旅游业发展区域。

篇9

一、黑龙江省在资源型城市旅游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发展因素分析

(1)机遇与优势

先说存在的优势,首先,在黑龙江省中的众多资源型城市中有非常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对矿产的集中开发,能够很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比如,大庆市,以油田作为产业主导的企业一般有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为城市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如果可以将城市中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形成工业旅游;其次,因为资源型城市会集中性的进行矿产的开发,所以优秀人才比较丰富,为素质旅游提供了人员方面的保障。不仅如此,在鹤岗与鸡西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污染较重、经济前景也相对较差,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积极性较高;再次,想要开发旅游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位于我国北疆的黑龙江,就蕴含着无数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同时工业旅游资源也有不可被取代的优势,冶炼厂、采油区、天然煤场,这些都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不仅如此,文化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因为城市少数民族众多,多元性极强,这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基础。

再来说机遇,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更加追求于精神上的享受。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根据多方面的预测,我国在未来十年中,每年会以10%的速度成倍增长,并高于世界水平。像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这种资源丰富的地区,经过合理转型一定会在旅游业完成合理飞速发展;还有就是政府与政策的扶持,黑龙江省已经将旅游业的发展最为全省的先导产业,目标就是完成黑龙江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不仅如此,黑龙江省交通道路的进一步发达、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旅游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在这些条件下,黑龙江省中对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2)威胁与劣势

在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中,城市产业结构不具备多样性,让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就用鹤岗举例,每年的过度放牧就都会对产生不同程度的城市破坏,进而造成的永久性生态环境破坏也越来越多,这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然后是区位条件的不合理,黑龙江省地处最北端,和我国中心城市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制约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地域的偏远就会流失很多的目标游客。除此之外,城市建立时间较短而没有形成深厚的文化背景、城市形象不佳、相对较差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造成城市旅游发展基础较差的主要原因。

而发展旅游业中,国内外早已经有很多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度假、商务、休闲等一体化的旅游模式,旅游区域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为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

2.资源型城市旅游企业的发展意义

(1)对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

在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中,支柱产业都是以资源型为主导,结构相对单一。而旅游业则是一个带动性强、关联性高的综合产业。对于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将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加大,更能逐渐摆脱城市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让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找到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让城市能够顺利完成转型。

(2)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资源型城市在最初被开发的时候,发展属于粗放式,目的就是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城市规划是相当不合理的。长期的发展会让生态环境被破坏,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无法完成。但是在进行旅游项目发展时这种情况就会被加以改善,开发旅游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所以想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必须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这就是对资源型城市中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

二、黑龙江省中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企业发展出现的问题

1.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对工业旅游认识不到位

在黑龙江的各个资源型城市中,有许多老工业区,但是因为对这些老工业区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在进行工业旅游开发时,对于工业区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造成了大量的闲置和浪费。其实发电厂、废弃矿坑都是可以成为工业旅游的重要资源,关键就是看企业能不能进行合理的利用。

2.缺乏整合的营销与开发

虽然在黑龙江中资源型城市都有较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对于资源的整合利用却稍有欠缺。比如铁力市与伊春市,这两个城市都有丰富的生态森林资源,。但是两个城市的景区却存在相似之处,这就会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两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二者之间也存在互补的地方,两个城市一个是以湖泊资源为主,一个是以山水资源为主,有着天然的优势,进行整合开发,一定会得到1+l>2的效果。

3.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

现在各地资源型城市政府的主导力度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各企业在开发旅游项目的时候都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抛去国家重点扶持的景区,剩下的都存在重复性强、项目小的特点,这样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营规模,就不会出现好的经济效益。

三、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

1.开发原则

关于黑龙江地区资源型城市在旅游项目发展中要遵守的原则有8个:(1)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突出特色的原则;(2)要将城市的规划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原则;(3)在产品开发中要注意产异化的原则;(4)联合开发、互补有无的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进行结构方面的优化原则;(7)对于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实现的原则;(8)注重旅游城市形象以及旅游品牌的原则。

2.开发目标

在进行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时,要注重的不仅是城市结构的转变和经济的增长,还要进行城市对于形象的塑造,黑龙江省要一直要将生态保护作为一切行动的基础、关键在于发展,特色是关键,谨记这三点的同时,将其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的发展目标。以省内的旅游资源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构建一个以度假为核心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争取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四、黑龙江省中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企业的发展对策

1.关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1)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黑龙江的石油城市与四大煤炭城市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对较多的工业遗产与废弃矿井,但是对于利用也不能照单全收,要首先进行价值评估,不能盲目的进行破坏和开发,如果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必须做到物尽其用,适当的改造为自然博物馆或者风景区,如果有矿坑较深的设施,可以开发冒险活动等。

对这些工业遗产的开发,不仅要具备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要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工业制造的快乐和乐趣,体会其中的魅力。对于旅游矿区产品的开发时,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要想着游客想要得到什么。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开展“一日矿工”项目,让游客亲自体验,亲自感受。

(2)对旅游城市形象的重塑

想要将黑龙江省中资源城市的“工业城市”标签删除掉,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规避政策,对于一些关于工业特色较重的信息尽量不给游客做过深的渗透。除此之外,利用足以城市,进行结构和经济的调整,将战略高度调高也是资源型城市应该大力着手进行的。对于城市中污水横行、机器轰鸣的城市现象必须进行转变,加大对伊春等城市的森林生态的旅游形象大力加强。争取改善大众心中对资源型城市的不良印象。

(3)树立精品意识,丰富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对于“娱、购、游、行、住、吃”一项都不能少,从中衍生的周边产品也会有较大的市场。但是这些资源或产品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失去特色的旅游产业就不具备任何生命力。比如在伊春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就要以观光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的景区开发,形成合理的产品体系。其中要具备特色风情较重的观光旅游,还有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替代性旅游,开展农家乐等项目,让旅游的发展更具优势。

(4)联合营销,将旅游客源市场加以拓展

我国对老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政策已经出台,这就为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对于这次机会务必要好好利用,积极实施营销战略。首先,要针对市场,依靠政府的扶持进行大力宣传;其次,对客源市场的科学划分,不同的市场环境要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最后就是进行各个渠道的整体促销,与媒体、报刊进行合作,进行旅游宣传片的播放,在网络上开发资源型城市的旅游相关网站,让人们了解各类项目等。

(5)开发利用其他旅游活动

可以在旅游中增加农业观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以及节庆旅游等等。因为黑龙江自身具备多民族的特点,几十个少数民族汇聚一地,民主风情势必尽显。不仅如此,黑龙江作为农业经济的大声,黑土地文化也是一个特有文化,如果能够进行合理开发,比如,大庆农场、双鸭山农场等,进行一个合理的宣传后,势必成为游客周密度假的好地方。

2.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篇10

目前,旅游行业竞争者众多,消费者要求复杂,市场份额被瓜分,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等客观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突出企业品牌效应,不断增加自身实力。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企业品牌成本在价格战中能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通过促销手段抢占的市场份额与品牌成本孰高孰低,如何通过品牌效应快速占有市场份额,如何利用购置品牌实际资本原始积累,品牌价值怎样才能成倍甚至数十倍乃至百倍的增长?这是众多企业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某旅游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行业经营策略与阶段发展特点,总结了部分认识与看法,以暇庇玉,供大家批鉴。

一、品牌效应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品牌效应的定义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品牌是个专有的名称、名词、标记、标志设计或是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与服务并且使之与其他竞争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这个定义目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品牌效应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它实际上已演变成为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精心培养核心品牌产品,再利用核心产品创立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种战略,是企业用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竞争手段的综合。品牌的生命在于市场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品牌经济。消费者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偏好明显变化,消费品位明显提高为品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二)品牌直接关系企业发展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状态下的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消费者主导的市场)全面形成,其中旅游行业特别突出。目前,各种旅游服务层出不穷,各个旅行公司百花齐放,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同时旅游业是典型的买方消费,旅游者出于对旅游企业品牌、资质和经验的认同,基于对企业的信任而委托企业自己的旅游事务。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各种服务良莠不齐,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品牌更加看重。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面前,企业要想成为“适者”并决胜于市场,必须拥有适合当前市场或潜在市场需要的,质量、性能、价格、服务全优并有高品质和文化附加值的品牌,才能让旅游者放心消费,取得市场占有率,获得市场地位。

(三)品牌效应与促销手段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促销是一种抢占市场份额的最有效手段。如果一家独立注册成立的新的公司,在没有品牌效应的庇护下,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依靠促销手段。但是促销是要付出成本的,有时促销成本可能血本无归。促销手段有时因行业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与方式也不一样,旅游行业的促销手段中,旅游产品组团广告在旺季阶段,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开发出来的产品提供给游客,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即使只有一个人报名,也要兑现广告中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承诺,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企业在做出旅游产品组团广告时,总是慎之又慎。这也是前面所说的促销成本。促销成本如果小于品牌成本,且效益大于品牌成本,那么促销手段是值得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好的促销手段配合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品牌的创建,这时的品牌原始成本就是等于促销成本。当企业走向良性发展阶段时,能够以良好的服务质量、较有竞争优势的价格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有一影响力,对社会的贡献足够引起地区主管部门重视时,企业就等于初创了自己的品牌。

笔者通过某旅行社2002年参与国资改制进行品牌竞拍的历史档案的重翻回顾,发现对于通过初期竞拍成功国资改制的企业品牌,如果不存在当时行业准入机制的限定,且竞拍价格如果大大高于其改制企业的净资产,那么它的竞拍成本就显得太高,除非其改制前的企业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对于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国资品牌企业其改制手段可能就不是竞拍成私企那么简单了。当然,任何参与竞拍的对手或商家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与商机理解,从形式上来说,对于竞拍成功,一方面有利于国资改制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国资企业搞活。虽然如今已经鲜见竞拍的国资改制了,但就当时地区旅游行业状况而言,因旅游市场准入机制的某些限定,小的私营企业难以注资成功,这就可以使得竞拍成功的企业在竞拍后立即呈现投入的效益,且效果相当明显。如今,随着市场准入机制的放开,当前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都相对茁壮成长,原先竞拍的品牌效应越来越不明显,游客对各种旅游产品的价格越来越挑剔,使得国内市场非常难以开拓。眼下旅游行业经营范围中,出入境旅游还有投入保证金方式的准入限制,企业品牌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不了真实的效应,只有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然后借助品牌效应,到市场中去抢占有相关的份额。现今有资金实力的私营业主已经相当的多了,这种准入机制实际上不存在任何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市场利润率与投入成本率的相比较,如今各行各业都商家对决的时代,只要利润率大于成本率时,任何一家有实力的企业都会迅速占领这块市场的。强者生存,适者生存,一家企业如果在拥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不继续进行市场扩展,这对公司的未来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行业企业品牌理想发展模式

旅游行业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有含金量的品牌,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理想化的旅游行业品牌企业发展增值模式是:公司通过品牌竞拍,以相对优势的价格占领品牌席位后,首先应当迅速利用当时的市场准入机制,结合广告等促销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本地区的市场占领,毕竟地区市场准入机制的时间效应会很快过去,时间就是金钱,机会一旦错失就不再来。然后在市场份额达到相对高度的时候,加速企业原始资本积累,使企业的资本足以引起行业内合作企业的注视,例如酒店,景区等,企业以灵活经营的方式,在初期可以联合其它较有实力的旅行社同行,酒店,景区等进行纵向合作,例如以更多的游客输送换取同行更低的接团成本、酒店成本、景区成本等;在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资金有足够的投资空间时,可以用参股的方式甚至投资的方式与酒店,景区等进行合作,以达到最低成本,最大利润的目的;还可以与省一级的旅行总社合作,以提高自身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资本及影响力,此时的公司品牌已经不是当初竞拍品牌的价值了,如果此时进行品牌转让,其品牌价值已经大幅增加为原先品牌的几倍或几十倍,实现品牌价值的飞跃。

要重视品牌的持续维护。品牌建立之后,品牌的维护更为重要。品牌维护不能单纯依靠公关,因为企业的公关资源总有匮竭的时候,新品推介会也不是每季度都会有。因此,在利用企业内外公关活动维护品牌的同时,还要注重广告媒体方面的宣传投入。在广告宣传上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在形式上可以创新,但广告的创意不能脱离企业品牌的核心主张 ,品牌主张的唯一性是整个品牌至始至终的不变原则。广告所创造出“谈论价值”,对于品牌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不断积累品牌资产,强化消费者品牌认知的过程。

三、劣势中旅游企业发展品牌的建议

如果企业并未按照理想化的发展增值模式进行,则首先需要确定企业之前的品牌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企业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企业本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的大小;本地区及扩展区域未来的市场前景;同行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状况等。

要不断拓展业务,吸引消费者消费企业业务。若企业已经失去有利的品牌发展模式,同时所在地区的旅游行业的发展机遇很明朗很有挑战性,面对同业竞争状况,企业要想夺回或抢占更多市场不容乐观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目前的市场形势,如:国内游的利润已经非常不高,同时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没有低成本实力,低价格的产品,普通旅行社很难自行组团,同时虽然出入境游是目前利润率较高的板块,但其也是同行间众相争抢的对象。随着本地区与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时间越来越短,很多游客很有可能在将来跳过本地区的出境旅行社,直接找到更具影响力,更有价格优势辐射的上海旅行社出境游。因此本地区的旅行社所存的优势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这种情况下本地旅行社企业应当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企业只有放下品牌心态,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去进行拼抢,利用尚存的品牌优势或影响力,争得相对市场份额;也可联合其它同行进行密切合作,利用品牌的表面价值吸引注资,或进行相对资产重组,来实现原先竞拍品牌时的成本价值回归。

四、结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必须不断随着市场的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拓展经营思路与模式,建立良好的品牌,维护企业的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的发展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