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篇1

条锈病主要是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叶片发病初期病害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为椭圆形、橘红色,排列比较散乱。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病害为褐黄色,常连成大斑,散发锈褐色粉末。3种锈病的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措施:用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或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拌种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2 000倍液,或80%多菌灵1.2 kg/hm2。

二、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1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并伴有许多黑色小点。

该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现,4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病害加重。种植易感病品种,过早、过量播种,偏施氮肥,田间植株密度大利于发病;冬季气温过高,田间湿度偏大发病早且严重。

防治措施:控制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的使用量。播种时用15%三唑酮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2%立克秀(国外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5%三唑酮750~1 050 g/hm2,或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

三、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症状为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在后期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用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喷雾。

四、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预防。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1次药,间隔5~7 d,喷第2次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 kg/hm2。

五、小麦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枪杆、乌麦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1层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坏,种皮、颖片、子房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抽出前,膜已破裂。病穗抽出后,黑粉被风雨吹冲散,只剩的穗轴,在穗轴节部可见到残余的黑粉。

防治措施: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 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 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腥黑穗病的侵染机会。

六、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危害处初始呈现黄色小斑,后变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70%吡虫啉、25%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喷施。

七、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防治方法:种子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按10∶1的比例浸种10 min。

八、小麦吸浆虫

篇2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41-01

根据病虫测报数据、当前小麦长势、气象预报、作物品种等因素预测,2013年商水县小麦生长中后期赤霉病、吸浆虫、穗期蚜虫等将中等至偏重发生。抓好主要病虫害防控是夺取小麦丰收的重要措施,为此制定如下技术规程。

1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1 小麦赤霉病

该病害流行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性大,重发年份减产3成,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且受害病粒含有毒素,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根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下旬雨水较多,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蔓延[1]。防治适期:应重点掌握在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时施药预防最佳(4月底)。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 d以上阴雨,应赶在雨停间隙迅速喷药防治1次。防治药剂:可用36%粉霉灵乳油1 500 mL/hm2,或40%多菌灵悬浮剂2 250 mL/hm2,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或25%脒酰胺乳油900 mL/hm2,或36%多菌灵悬浮剂2.1 kg/hm2 [2-3]。防治部位:防治时,机动喷雾器对水225 k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此外,白粉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在防治赤霉病时,应同时兼治白粉病,防治药剂选用粉锈宁等[4]。

1.2 小麦穗期蚜虫

2013年小麦穗蚜的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麦蚜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为害,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造成小麦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5]。防治指标:穗期500头/百穗。防治适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防治药剂:可选用有效成分吡虫啉75 g/hm2,或啶虫脒30 g/hm2,或抗蚜吡虫啉54~72 g/hm2,或毒死蜱480 g/hm2 [6]。防治部位:按上述用药量,机动喷雾器对水225 k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1.3 小麦穗期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商水县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为害可造成小麦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7]。防治适期:成虫盛期防治。具体时间:当前至5月初。防治指标:淘土调查虫口基数5头/m2以上的田块或一拨麦见成虫3头以上的田块均需防治。防治药剂:用敌敌畏1.8 kg/hm2拌毒土撒施,或用高氯·辛乳油600 mL/hm2进行喷雾防治[8]。防治部位:成虫盛期防治机动喷雾器对水225 k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对准穗部均匀喷细雾。

2 麦田管理对策

2013年,商水县小麦种植面积8.27万hm2,由于播种基础较好,技术落实到位,因此当前小麦长势良好,一类苗7.33万hm2,占麦播面积的88.8%;二类苗6 666.67 hm2,占麦播面积的8.0%;三类苗2 666.67 hm2,占麦播面积的3.2%。县委、县政府把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目前,共落实中耕、追肥、化除化控、防治病虫害等各项措施18.67万公顷次。

2.1 提高思想认识,突出目标任务

一是统一思想。利用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性,以此鼓舞、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营造重视春季麦田管理夺取夏粮丰收的良好氛围。同时,及时召开“四个班子”联席会,集中听取当前麦情汇报,研究解决麦田管理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具体部署全县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二是明确责任。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春季麦田管理领导小组,县“四个班子”成员分别负责督促指导所包乡镇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同时,乡镇班子成员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严肃纪律。春季麦田管理期间,要求乡镇(场、办)干部必须吃住在乡村,确定值班名单,明确带班领导,确保24 h值班。同时,密切关注苗情、墒情变化,及时做好统计和上报。

2.2 坚持部门联动,突出科学管理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百名农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等农技服务组织的作用,利用农技人员贴近农民、了解农民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和墒情变化,分品种、分苗情、分地块,为当地制定针对性强、措施实、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方案,手把手、面对面地搞好技术指导,重点抓好促弱转壮、增蘖长根、防旱保墒等方面科学指导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同时,县农业局专家在电视台开展知识讲座29期,宣传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领,引导群众科学管理。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通过24 h滚动电视字幕、增播天气预报次数等形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减少不利天气因素对麦苗造成的损害。三是紧急启动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实行周报制度,每星期一组织植保人员深入田间开展调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提前分析发展趋势,及时预报和警报,为指导大面积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审核,对证照齐全的认真审核把关;对无证经营和手续不健全的,或补办手续,或限期整改;对违法经营户,立即取缔。至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63台(次),发放技术和识假资料45 000份,检查农资经营户314户,查获不合格化肥、农药200件。

2.3 搞好督促检查,突出责任落实

一是县领导上阵重点督查。县主要领导坚持定期深入乡镇明察暗访、督促检查和指导春季麦田管理。县“四个班子”成员对所包乡镇实行重点实地督导。二是成立督导组全面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抽调农业、水利、农办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4个督查组,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对各乡镇(场、办)实行分组督导,督查乡镇(场、办)干部到岗情况,督促检查麦田管理进度,确保各项春季麦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严格验收落实奖惩。对麦田管理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通报表彰;对行动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

3 参考文献

[1] 季士生,李岩.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2):25-27.

[2] 宋玉立,何文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0(4):14.

[3] 孙本栋,罗巨方,李志苹.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J].种业导刊,2007(3):23.

[4] 陈松莲,付荣耀.鲁山县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21.

[5] 赵文先,李子钦.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4):9-10.

篇3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38-02

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时,就会受到多种病虫害所影响,进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应用打药的方式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可是大多数农户都没有科学的进行大药,从浪费掉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与物力,同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1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1.1病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一旦小麦染病就会出现苗期病株下部叶会变黄、植株特别矮小,地中茎与种子根会变黑,最为严重的时候整株麦苗都会枯死,或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而进入拔节时期的冬小麦病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1]。这时将麦苗,应用清水将麦根冲洗干净,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呈现黑褐色。

1.1.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应用13.6%的唏唑醇26到38克溶液,然后兑32到47千克的清水,使之变成唏唑醇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2.1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致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其中穗腐这种症状发生的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经常会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发生,当病变刚刚出现时,会发现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之后会慢慢扩大到整个小穗,最后发病小穗就会枯黄。而当田间气候比较潮湿的时候,病部就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也就是子囊壳出现在穗部[2]。

1.2.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地可以选择75%的甲基托布津42到53克,或25.6%的多菌灵155到210克,兑34到48千克的清水,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进行喷洒,通常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病害症状

条锈病会小麦叶片造成危害,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造成危害。一旦发病夏孢子堆会以虚线状排列,由于孢子堆非常小并成椭圆形状,所以在孢子堆破碎之后就会散发出大量的粉末状孢子。一般叶锈会危害小麦叶片,很少危害小麦茎秆与叶鞘,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大小不等,呈橘红色,夏孢子通常不会穿透叶片,且叶片背部的孢子堆也没有正面的多[3]。而秆锈会对穗部以及叶鞘与茎秆造成危害,夏孢子堆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能够穿透叶片,会侵染叶片正面和反面,并且叶背面会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1.3.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1.4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4.1危害症状

小麦红蜘蛛会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一般幼虫以及成虫会附在叶面上靠吸食汁液生活,这时被破害的麦叶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进而使小麦植株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就会导致小麦干枯死掉。

1.4.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如果平均每个病斑出有200多头幼虫,且上部叶片近25%的面积都是白色的病斑,这时就应该应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通常选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或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把23.5%的哒螨灵稀释成1100到130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5.1危害病状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幼虫会在籽粒内部靠吸食小麦浆液生活,致使小麦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1.5.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每公顷可以使用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5到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115毫升的敌敌畏,兑3千克清水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到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

其次,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42%的乐果乳油或52%的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能应用那些毒性非常高的农药进行防治。

1.6 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6.1危害病状

当小麦生长到拔节和抽穗以后,蚜虫就会集中在小麦的穗部以及叶部和茎不靠吸取汁液生存,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如果未能得到合理治疗,整片叶子都会变黄或枯萎。当蚜虫危害小麦穗部时,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灌浆不也会重组,千粒重量也会下降等现象。除此之外,蚜虫还会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其中传播黄矮病最严重,并且危害性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进而提升小麦长势和质量

1.6.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当每公顷地有500多只蚜虫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常每公顷田地可以把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或应用23到34毫升12%的氯氰菊酯乳油,兑45到53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施;还可以应用11到13克12%的吡虫啉,兑32到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一旦染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应用上述方法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进而在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汤小民.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2013(16):51,54.

篇4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41-01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常年种植小麦面积达4万hm2以上,通过近几年来的监测,大丰地区小麦上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虫害主要有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黏虫等。如果这些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必将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大丰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小麦白粉病

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秆、叶鞘和穗部[1]。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5%~10%,重病田减产达20%以上。种植易感病品种[2],偏施氮肥,过早、过量播种,田间植株密度大,湿度高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一是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二是种植抗病品种。秋种时要适期、适量播种。三是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15%三唑酮750~1 050 g/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四是播种时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3]。

2 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严重地块可达30%~40%以上,一般减产10%左右。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多雨潮湿、播种过密、过早,施用氮肥过多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一是药剂拌种。用3%戊唑醇湿拌剂或20%三唑酮乳油拌种,用量为干种子量的0.02%~0.03%(有效成分)。二是喷雾。在小麦拔节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600~700 mL/hm2,或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对水喷雾,同时可兼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4]。

3 小麦赤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造成穗腐。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病菌侵染并引起发病的最适时期,这时一旦雨湿条件满足,小麦赤霉病便暴发。

防治方法:一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可以避免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及流行。二是把握关键防治时期,赤霉病防治效果不取决于施药次数,而取决于首次施药的时间。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扬花期。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药,用40%多菌灵胶悬剂600~900 mL/hm2,或50%甲基硫菌灵450~750 mL/hm2进行喷雾,间隔5~7 d,喷第2次药[5]。

4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6],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方法:用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或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然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80%多菌灵1.2 kg/hm2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7]。

5 麦蚜

麦蚜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8]。麦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害。麦蚜分泌的蜜露黏在小麦叶片上能影响小麦的光合、呼吸作用。麦蚜还能传播黄矮病。麦蚜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通常,冬暖、春旱有猖獗发生的可能。

防治方法:用40%乐果750~1 125 g/hm2或5%蚜虱净6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在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升迅速时防治,应提倡适期早治。

6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其中以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最为严重。一般情况下,雨水多常会引起该虫的大发生,土壤团粒结构好,土质松软,也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卵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或毒死蜱颗粒剂30.0~37.5 kg/hm2喷施地表;成虫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喷施[9]。

7 小麦黏虫

黏虫是迁飞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黏虫取食小麦叶片,产量损失达4%~20%,若咬断穗子,则损失更重。黏虫幼虫在每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暴食期,此时正值小麦抽穗之后。若温度较常年偏高,多阴雨则有利于黏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600~900 mL/hm2,或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对水喷施。幼虫数高于225万头/hm2的条田列为防治对象,防治适期应掌握在2~3龄幼虫盛期[10]。

8 参考文献

[1] 崔春华,杨济蔚.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311.

[2] 崔晓卉,赵艳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97-99.

[3] 盛宝钦,周益林.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4,9(1):101-107.

[4] 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华北农学报,2007,22(S1):230-234.

[5] 宋凤仙,张匀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伯与防治指标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3,8(2):21-27.

[6] 高应奇,张建立,袁智兴,等.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85-86.

[7]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篇5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68-01

小麦是太和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吸浆虫、锈病、蚜虫、麦蜘蛛、黏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是制约该县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生物灾害。抓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对于确保该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确保小麦高产攻关目标的实现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意义十分重大。近几年来,太和县推行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受生产水平、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太和县主要病虫害发生呈现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常发性病虫发生有下降趋势,如纹枯病。②偶发性病虫仍有局部重发区域。如吸浆虫于近几年在该县局部区发生较重,有些年份可达大发生程度;2003年小麦赤霉病全县大流行。

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小麦主要病虫害:以纹枯病为主,吸浆虫在常发区近年仍有不同程度发生,小麦穗期蚜虫2009年淮北部分地区大暴发。小麦次要病虫害:沿淮地区麦蜘蛛、感病品种的白粉病和锈病(叶锈为主)。条锈病仅2007、2009、2010年在太和县麦区零星发生。

2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措施

2.1.1 药剂拌种。①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用辛硫磷25 g,或吡虫啉20 g拌小麦种子50 kg;②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推行杀菌剂拌种技术,用戊唑醇湿拌剂2 g,或三唑酮20 g拌小麦种子50 kg;③病虫害普防地区,药剂拌种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 mL,也可任选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使用,拌种时将药剂对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 cm。为防止产生药害,药剂拌种时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按规定药量使用。

2.1.2 种植抗(耐)病品种。豫麦70、泛麦5号、新麦18等品种宜种植在白粉病重发区;扬麦13、扬麦14、扬麦15、皖麦43、泛麦5号等品种宜种植在赤霉病常发区;邯6172、新麦18、豫麦70等品种宜种植在纹枯病重发区。

2.1.3 适期播种,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重发地区,为减轻其冬前侵染和危害,春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中旬播种。同时播种要适量,并进行扩行播种(行距22 cm以上),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1]。

2.2 化学防治

2.2.1 小麦白粉病。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于小麦倒三叶展开时,对病叶率达15%的田块,用三唑酮150 g/hm2、烯唑醇120 g/hm2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防2~3次,

2.2.2 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和利用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用吡蚜酮90 g/hm2、啶虫脒30 g/hm2、吡虫啉60 g/hm2、毒死蜱480 g/hm2,或抗蚜·吡虫啉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不必施药防治[2]。

2.2.3 小麦锈病。大田叶锈病病叶率达10%、条锈病病叶率达0.5%时要立即进行普防,防治药剂品种、用量同小麦白粉病,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10 d后再喷1次。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防治,控制其蔓延;当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单片病叶,应立即摘除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3]。

2.2.4 小麦纹枯病。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同时加强重病田春季药剂防治。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用丙环唑135 g/hm2,或井冈霉素150 g/hm2,或烯唑醇90~105 g/hm2,或井·蜡芽375 g/hm2防治。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隔10 d再喷1次[4]。

2.2.5 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常发区,在中蛹盛期选用辛硫磷1 125 g/hm2拌细土300 kg/hm2均匀撒到麦田,杀死虫蛹;为保证药效持久,可在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成虫盛期用敌敌畏1 800 g/hm2拌毒土撒施,或用倍硫磷562.5 g/hm2、高效氯氰菊酯30~45 g/hm2喷雾防治。如田间虫量大,需在中蛹期和成虫盛期实行2次防治,若田间虫量小,仅需在成虫盛期实行1次防治即可。

2.3 总体防治技术(3次防治)

着力抓好小麦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播种期3次病虫总体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以防治吸浆虫、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为主,兼治叶枯病、锈病、黏虫、白粉病等;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麦蜘蛛、苗蚜等;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药剂拌种。

2.3.1 选准对路药剂。尽量选择特效药,这样可以降低用药量,降低对天敌的杀伤作用,降低环境污染。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井·蜡芽等,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不能选择一些低含量的复配制剂(如多硫合剂等)和高毒农药[5]。

2.3.2 抓准防治适期。防治病害要求以预防为主,施药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如防治赤霉病要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在发病初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防治虫害要掌握在发生高峰期或3龄之前,同时要做到达标防治,不能盲目采取措施。

2.3.3 对足水量。防治病虫害时一定要对足水量,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机动喷雾器喷药量为300 kg/hm2;卫士牌0.7 mm孔径喷片手动喷雾器喷药量为375~450 kg/hm2;常规1.5 mm孔径喷片喷雾器喷药量为750 kg/hm2,对于小麦根茎部发生的病虫害要加大药液量,喷淋到小麦根茎部与病虫发生部位接触,提高防治效果。

2.3.4 喷雾要均匀。喷雾时一定要使用喷头,雾滴越细,喷雾越均匀周到,防治效果越好,喷雾时切不可去掉喷头进行粗喷。

3 参考文献

[1] 袁虹霞,李锁平.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的抗性鉴定[J].华北农学报,1998,13(4):26-29.

[2] 檀根甲,季伯衡.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1):70-75.

篇6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37

小麦属于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据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我国有24186.5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共计收获12885万吨小麦。但是,我国小麦的病虫害种类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小麦生产。本文就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合理防治进行分析。

1小麦锈病

1.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又称“麦疸”、“黄疸”,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危害程度最重以及发生面积最广的一类病害。

1.2防治对策

“推迟锈病流行期、消灭早期菌源”是小麦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迹象,就要尽早进行施药控制,并且对小麦锈病的蔓延予以有效控制。全田普治的时机选择在大田内病叶率达0.5%~1.0%时。

1.2.1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二是适时浇水;三是增施氮肥、磷肥、有机肥等。

1.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切记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二是大田喷药。喷晒的药剂既可为烯唑醇+三唑酮,也可榉坌饽乳油+丙环唑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看,其防治效果可高达95%。

2小麦纹枯病

2.1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小麦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小麦的茎秆与叶鞘等部位。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初期,会有大量的菱形病斑(灰白色、中央淡褐色、褐色等),最早出现在叶鞘,而后发展到茎秆,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较易导致出现后期小麦倒伏的情况。

2.2防治对策

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是小麦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务必要注意在3月底前进行防治。

2.2.1农业防治 为了让植株的抗病能力得以提高,并且促进麦苗实现健壮生长,务必在早春时节及时中耕。

2.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纹霉清、立克秀等药剂,以此防止对种子发芽造成影响;二是大田喷药。喷洒的药剂既可为多菌灵胶悬剂+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也可为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药时间选择在小麦分蘖末期。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要施加足够的水分,以让植株的中下部充分着药。

3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

3.1发生特点

小麦散黑穗病不会影响麦株其他部位的生长发育,只会对穗部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坏。与健株相比,小麦腥黑穗病株的分蘖较多、个头稍矮。小麦腥黑穗每年会浸染1次,主要出现在苗期,属于一种典型的系统浸染型病害。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的主要辨识标志为:小麦腥黑穗病有腥味,但不会出现黑粉;小麦散黑穗病没有腥味,但会散发出黑粉。

3.2防治对策

一是加强小麦植株的检疫力度;二是种植抗病良种;三是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

4小麦叶枯病

4.1发生特点

小麦叶枯病大多出现在小麦植株的叶鞘与叶片位置。刚出现小麦叶枯病时,会有菱梭形淡绿色病斑或卵圆形淡绿色病斑出现在叶片位置,而后再逐步形成淡褐色斑块(有规则形),待逐步干燥之后就会呈现出灰黄色。小麦叶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往往是在变化较大的气候条件及多雨潮湿天气等。

4.2防治对策

一是加大田间施药力度;二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三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值得注意的是,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四是加大栽培管理力度。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药剂,都要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施叶面为宜。

5麦蚜

5.1发生特点

麦蚜又被称为“腻虫”,麦蚜往往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为害。在苗期阶段,麦蚜多为害心叶、叶鞘、麦叶背面等处;在拔节抽穗后,麦蚜多为害穗部、茎叶等处。无论是为害何处,植株受害部位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斑点(浅黄色),甚至还有可能会枯死,并且所排出的蜜露会对小麦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5.2防治对策

大田喷药。用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浓度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浓度为50%)、吡虫啉(1000倍液、浓度为10%)、菊酯类农药进行喷雾。穗期可混用“灭幼脲+抗蚜威+粉锈”,与此同时,还可对黏虫、白粉病、小麦锈病等进行治疗,防效可达85%~90%。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34-02

小麦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7万hm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小麦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但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给小麦高产稳产造成直接影响。现将赣榆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B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 病害

1.1 赤霉病

1.1.1 发生特点。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及小麦生育进程和品种抗性。每年赣榆区山区小麦扬花早,错过降雨期,没有发生赤霉病;其他区域由于预测预报及时、宣传力度加大、省小麦“一喷三防”政策好、防治措施得力,统防统治面积加大;加上全区大面积种植烟农19(种植面积占75%以上),故全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

1.1.2 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赣榆区小麦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适期防治,见花喷药”,首次施药应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防治后,间隔5 d(盛花期)再用药防治1次。坚持用药2次,如施药后6 h内遇雨要重喷[1]。使用50%多・ 酮1 875~2 250 g/hm2(或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兴安利素叶面肥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 kg/hm2弥雾防治。

1.2 纹枯病

1.2.1 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越夏,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播种以后,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轻则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小麦拔节期是纹枯病侵染高峰期,小麦孕穗抽穗期是病情快速发展期;扬花灌浆期是危害高峰期,这时病斑扩大,相互连成一片,形成典型的云纹状花斑,后期侵入茎秆造成烂茎,形成枯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2]。在赣榆区播种过早、群体密度大、氮肥偏多、麦苗徒长地块发生重;春季低温、多雨潮湿和麦苗受冻害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

1.2.2 防治方法。预防小麦纹枯病主要以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发病重的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同时采取药剂拌种和喷药防治。①药剂拌种。选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 mL兑水100~150 mL,拌麦种10~15 kg;或6%戊唑醇(立克秀)种衣剂10 mL加300 mL水拌25 kg麦种,搅拌均匀堆闷3~5 h,晾干后播种。也可用专用种衣剂拌种。②喷药防治。在春季小麦返青后,对于发病比较重的地块,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到15%时,开始第1次用药防治。要强调喷匀喷透,药液尽量喷洒到麦苗基部病斑上。用12.5%烯唑醇225~450 g/hm2+50%多菌灵1 200~1 500 g/hm2,或20%三唑酮750 mL/hm2+50%多菌灵1 200~1 500 g/hm2,或5%井冈霉素1 500~2 250 g/hm2,兑水675~750 kg/hm2,喷雾防治。

1.3 白粉病

1.3.1 发生特点。该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小麦叶片为主要危害部位,严重时可危及叶茎、叶鞘。以稻茬麦为主,见病早,中后期发展快,后期局部田块发病较重。赣榆区在3月上中旬开始点片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流行盛期。发病部位首先在底部叶片,然后升至上部叶片和旗叶甚至穗部。在群体密度较大、品种抗性差、小麦播种较迟的田块发病重[3]。

1.3.2 防治方法。达标田块的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0%~20%或病叶率达5%~10%。防治白粉病,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900~1 200 mL/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对白粉病、蚜虫混发田块,可用以上药剂加上25%吡呀酮悬浮剂300 mL/hm2或20%烯啶虫胺水剂375 mL/hm2防治。

2 虫害

2.1 麦蚜虫

2.1.1 发生特点。麦蚜是赣榆区麦区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是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麦长管蚜主要危害穗部,苗期蚜量少,以成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春暖后向上移动,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种群数量最大,扩散到上部叶片危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为穗蚜[4]。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茎部叶鞘内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

2.1.2 防治方法。重点是小麦穗期防治。防治指标:苗期平均每株有蚜4~5头;扬花至灌浆初期有蚜穗率10%左右或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75 g/hm2或20%烯啶虫胺可溶性水剂375~450 mL/hm2或+兴安利素叶面肥750 g/hm2,有粘虫的田块另加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5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 kg/hm2弥雾防治。

2.2 麦蜘蛛

2.2.1 发生特点。麦蜘蛛在赣榆区主要有麦园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山区旱查麦以麦长腿蜘蛛为主,中午活动强,早、晚活动少;在稻麦轮作区以麦园蜘蛛为主,多在早晚出来活动。中午活动少,一般在4月上中旬危害重,4月中旬后随温度升高,虫量减少。

2.2.2 防治方法。每33.3 cm长麦垄有虫200头,上部叶片10%以上有被害斑点时进行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 mL/hm2,或25%达螨酮乳油600 mL/hm2防治。

3 杂草

3.1 发生特点

稻茬麦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旱茬麦以猪殃殃、牛繁缕、荠菜、播娘蒿、野老鹳、泥胡菜、大巢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

3.2 防治方法

麦田化W除草分为麦田冬前化学除草和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个时期。

3.2.1 麦田冬前化学除草。①农业措施。抓好秋播种子关,狠抓麦种精选工作;提高耕种水平,优化农田生态,促进小麦壮苗早发,发挥以苗压草,以苗控草的作用[5]。②化学防治。以看麦娘、硬草、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50 g/L大能唑啉草酯・炔草酸900~1 200 mL/hm2兑水600 kg/hm2于杂草齐苗后均匀喷雾,或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兑水600 kg/hm2于杂草一叶一心期均匀喷雾,或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1 350~1 650 mL/hm2于冬前杂草齐苗后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以荠菜、播娘蒿、麦家公、猪殃殃、婆婆纳、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m2于冬前杂草出齐后兑水450~600 kg/hm2均匀喷雾,或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与2-甲-4-氯混配或苯达松与2-甲-4-氯混配防治。杂草混生田块,可按以上方法分2次进行。于秋播前后防除禾本科杂草,初冬或早春再防除阔叶杂草,或将以上有关药剂进行混配使用,达到一次性防除2类杂草的效果。

3.2.2 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月下旬至3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以上用药。小麦拔节后要慎重用药,以防出现药害。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野燕麦等为主的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1 500~1 800 mL/hm2或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以泽漆、猪殃殃、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0%氟氯吡氧乙酸(使它隆)750 mL/hm2或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112.5~15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对于单双子叶混生田块,可用精恶唑禾草灵+氟氯吡氧乙酸防除。

4 参考文献

[1] 牛秀芹,马会利.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47-148.

[2] 蒋山,孙友武,高矿.小麦病虫草害全程防控技术示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14-115.

篇8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35-01

根据河南省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在对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充分对本地区的气候温度以及土壤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病虫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在选择各种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慎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

在小麦选种过程中,要根据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的类型以及其后环境,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将选择出来的优质小麦品种与具体的防治措施相结合,从根本上保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随着河南地区小麦种植的经验不断的积累和应用成熟,抗病品种的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地扩大。但是就目前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情况来说,优质小麦的产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抗病小麦为例,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小麦锈病发生的优质品种太少,而易感病的小麦品种占了绝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减少易感病品种的种植,选育优良的品种,进一步的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在河南地区种百农矮抗58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区域种植相品种相同的小麦。在小麦种植比较大的区域内应该选择种植不同的良种,并合理的进行布局,进而减少小麦病虫害爆发的面积。除此之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应该对病虫害的多发区和重发区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套种绿肥。而采用多种小麦品种混合种植的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二、合理用药、综合防治

1.播种期的防治

通常情况下,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关键应该在播种的期间进行重点的防治。在播种过程中,主要防治的对象就是土壤中的害虫。在种植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处理,在种子中掺加一定量的农药 进行防治。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可以将种子与三锉酮按照500:1的比例进行拌种。而对于金针虫的防治,可以使用浓度大小为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兑水拌种。比例的大小在1:800:900,拌种三个小时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对于蛴螬重灾区,则可以使用浓度大小在50%的辛硫磷乳油与种子兑水拌种,其比例一般维持在1:70:600。通常情况下,这种拌种方法也对金针虫和蝼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最近几年,纹枯病和小麦红蜘蛛是小麦这个时期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在保证了田间水肥合理管理的基础下,应该对田间的病虫害进行及时的防治和控制。将麦田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在这个时期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在充分的重视小麦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施肥对策和灌溉方式,加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一般情况下,小麦返青拔节期,应该重点防治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病,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和产量比较有保证的地区应该在两周之内喷药两次。在防治过程中使用浓度大小为15%三锉酮兑水田间均匀的喷洒。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锈病,同时对于其让他的害虫也有着显著的防治作用。

3.穗到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病虫害发生较多的是赤霉病和蚜虫等。在河南地区,这个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是蚜虫。这种虫害的发生时间十分的快速。这个时间段内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时间,如果蚜虫控制不到位的化,将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小麦蚜虫的防治可以采用天敌防治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冬季季节是蚜虫的天敌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应该重点做好对蚜虫天敌的保护,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小麦田蚜虫的实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的药物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剂和灭虫剂交替使用,从而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以小麦颖枯病威力,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浓度大小为50%的多菌灵按照每亩75g的用量兑水进行均匀的喷施。

4.麦灌浆期的害虫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病虫害主要为蚜虫和白粉病。对于蚜虫的防治可以使用浓度大小为25%的快杀乳油按照每亩麦田21ml的量兑水进行均匀的喷洒。在小麦灌浆期,黑胚病也是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影响的一种病害。在黑胚病防治过程中,应该选择抗该种疾病的优质麦种。另外,还可以用浓度大小为12.5%的禾果利每亩使用25g兑水进行均匀喷洒。同时,使用三锉酮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志河,伊海涛,郭延习.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4)

[2]王永福,刘海鹏.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 北京农业. 2010(02)

[3]李纪华,时国超,刘小云,李晓改,武琳. 杏李主要病虫害与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林业科技. 2010(03)

篇9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4

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增加,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小麦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时间误区

时间误区主要是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导致小麦已经严重受到病虫害侵害时才发现,这样就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小麦纹枯病显现比较晚,一般在3月份应该开始防治,而许多农民在4月才发现问题,这时防治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防治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前,比如小麦蚜虫,只要它的益害比例是在1∶150就不用进行处理。而农民却见到虫害就杀死,结果虽然害虫杀死了,但是也对小麦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药剂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等其他外界条件变化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是需要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喷洒农药和施肥,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虫害,反而延误了病虫害治理的最佳时期。

1.3灌水误区

绝大多数农民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都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而在实际病虫害的防治中是要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田地的干湿程度和田地的面积来确定用水量。水量过多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水量过少会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对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前要先将田地精细耕好,并清理田地里的杂草,尽可能减少细菌基数,可每亩施用30公斤辛硫磷颗粒拌土并洒入田中,这样可对地下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 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此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生长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是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对小麦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进行喷洒。要把握好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幼苗生长情况,将甲基异流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适合的比例对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同时利用浅锄对田地进行翻土处理,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2.3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高发的一个时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在抽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调整小麦的整个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 80毫升对水35~50公斤,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进行均匀喷洒。其次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0 克对水30公斤进行每周1次,连续2~3周均匀喷洒。在使用药物之后,病虫为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顶部,因此还要对小麦的顶部进行喷雾处理,如果遇到阴雨天还要做好药物的补喷工作。

2.4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亳升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黑胚病,则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3结语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多数农民不能把握最佳时期,还增加了成本投入。农民要多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熟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小麦生长的各个过程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篇10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小麦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 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 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为翌年穗大粒多夺取丰收打好基础。小麦三叶期以后开始分蘖,次生根大量生长,需肥量随之增多。对播种时底肥不足的麦田,分蘖期结合浇水,亩施标准氮肥5~10公斤。但对底肥充足的高产麦田,分蘖肥应酌情施或不施,以免冬前生长旺盛,春季分蘖过多造成后期倒伏。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 育苗管理

1.1.2.1 旺苗管理 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1.1.2.2 弱苗管理 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1.1.2.3 壮苗管理 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 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 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 m2需追加16~24 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 m2需追加12~14 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 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 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 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 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 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 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 kg煤渣或40 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 h即可进行播种。

2.2 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 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 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 600 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 00 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