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2 16:2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交安全论文

篇1

2解决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及控制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的解决在交通设施安全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秉承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从各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2.1做好安全知识普及工作

为了有效的提升公路交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进行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并对施工技术人员普及顾家的相关法律知识,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杜绝松懈意识的产生,保证公路交通设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高效运行。

2.2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实施的高质量施工,就要求成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将整个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管理人员推举成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有效的督促好各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履行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该机构要负责好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的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该机构内部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并对整个施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2.3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高效的完成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工作,就需要完善施工责任制度。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承包单位要和相关的责任公司签订好《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这个责任书之中应该尽可能的明确好各方的施工责任,将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明确的标注出来,形成一套严密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4确保安全管理资金有效的投入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之中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施工,就要求按照施工设计书之中规定的安全管理资金的数目,进行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安全管理资金的有效保管。具体的来说,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开始之前,就要投入相应的专有资金进行为施工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并购买好相应的安全施工防护衣物,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之中免受安全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还要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牌,防止有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区域,危害到施工人员和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尽可能的提升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系数。

2.5做好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

由于施工的交通公路很有可能处于半交通运输的状态,因此,在公路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防止交通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场地情况的产生。具体的来说,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正确的分配施工工序,并安排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对现场交通打个梳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篇2

与普通计算机程序相比,计算机病毒也是一段小程序,这段程序能够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甚至破坏数据信息,另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以下特点:①破坏性:凡是通过软件手段能触及到计算机资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具有进行自我复制的能力,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通常情况下都会隐藏在合法程序的内部,并且随着操作进行自我复制,不断蔓延。②隐蔽性:病毒程序大多夹在正常程序之中,很难发现。③潜伏性:感染病毒后,一般情况会潜藏在系统中,不会立即发作,当计算机病毒因某些事件被激发而发作,进一步破坏用户的计算机系统。④人为编制:计算机病毒不会凭空产生,是个人或组织为了获取某种资源,进而编写出来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代码。⑤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往往通过拷贝进行传播。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都是附着在正常程序上,当该程序的某个事件被激发时,就会激活潜在的计算机病毒,在这些病毒中,一部分进行自我复制,向其他程序不断蔓延;另一部分执行特定的破坏行为。

1.2计算机病毒分类

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依据的准则不同,其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①根据存在的媒体,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②传染的方法,根据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式,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驻留型病毒、非驻留型病毒。③破坏能力,根据病毒的破坏能力可以将其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④算法,计算机病毒根据算法可以分为伴随型病毒、“蠕虫”型病毒、寄生型病毒、练习型病毒、诡秘型病毒、变型病毒等。

1.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虽然病毒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破坏程序的完整性,篡改文件,破坏数据,是计算机失去服务功效:①破对文件的分配表,进一步导致用户丢失计算机磁盘上的信息。②恶意篡改磁盘的分配情况,造成数据错误。③删除磁盘上特定的文件,破坏文件的数据信息。④内存的常驻程序受到影响。⑤自我繁殖,占据存储空间。⑥篡改正常的运行程序。⑦盗用用户的重要数据。

2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通过外界被感染的软盘;通过外界被感染的硬盘;通过网络很短的时间在网络上传播。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3.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一般情况下,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包括:一是软件防治,对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进行检测。二是在工作站上设置防病毒卡。通过防病毒卡进一步实施检测病毒感染情况,防病毒卡的缺陷就是升级不方便,进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影响工作站的运行速度。三是将防病病毒芯片安装在网络接口卡上。

3.2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服务器是支柱,一旦病毒击垮网络服务器,给整个网络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其损失难以估量,并且无法挽回。目前,为了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主要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

3.3对计算机网络加强管理

首先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进行监管,对网络系统管理员及用户加大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依据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从事非法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其次,通过设置专人负责具体事务,及时检查系统中出现的病毒症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病毒检测工作,同时将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等进行及时的汇报。

3.4预防计算机病毒的途径

①对于外单位或他人的软盘不要随便借用。如果确实需要借用,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查杀计算机病毒;②在计算机病毒传播方面,游戏软件是主要媒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③对于新计算机,先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查、杀灭处理,然后再进行使用;④通过写保护措施对所有系统磁盘和重要文件进行处理;⑤对重要的文件和数据随时进行复制和备份;⑥如果计算机装有硬盘,通过硬盘启动计算机;⑦不非法复制软件;⑧安装防病毒卡。如果发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清除病源,同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目前杀病毒软件较为方便。计算机是否感染了病毒通过杀病毒软件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防治。

篇3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篇4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可以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重要参数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对城市进行合理而健康的规划和管理极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及其广大设计人员,应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概念

1.1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1.2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1.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3.1火灾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1.3.2撞击

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1.3.3电击

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1.3.4踩踏

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1.3.5人为袭击等

爆炸、纵火、毒气等。

1.3.6建筑物垮塌

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1.3.7其他灾害

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1.4施工期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1.5设计期间

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

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火源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3.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3.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

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3.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

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3.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篇5

(2)学生主动性不强。由于学生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一下子让他们炒股票不知道如何参与。可把参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在模拟的股票市场中,从事上市公司包装上市、证券公司包销股票和机构投资者买卖二级市场股票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模拟炒股票与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达到体验股票市场博弈、应用证券市场理论、培养创新炒股票思维和提高炒股票操作技能的目的。

(3)教学效果不明显。证券投资模拟如何为学生设想,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心理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呢?经过比较,发现案例设计教学法能够比任何其他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必须担负主要的学习责任,因此能够训练学生担当责任的能力。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案例设计教学法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教学法。此外,案例设计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2案例设计在证券投资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程及其理论。可以简单地把设计教学法分为5步:安排真实的情境;根据情境设定刺激思维的课题;查找资料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以活动去证验假定;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

(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动态案例替代和验证教材中的静态案例。我在运用证券投资学模拟炒股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股票实战与模拟交易的区别。模拟抄股,你买卖股票,无论买卖多少都对股票的价格没有影响。模拟股票的价格是由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价格而决定的。也就是说,也许你在模拟中赚了很多钱。但是如果你真把等同于模拟股票的钱投入到现实股票当中,你赚的钱可能要比模拟中的钱要少。因为现实股票中你的介入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而模拟股票中无论你买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因为模拟的股票价格是由现实股票价格决定的。炒股对于散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模拟炒股因为没有资金上的投入,所以在操作中往往比实战中更放得开,更准确。二是模拟炒股战绩只是大学生一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模拟炒股票对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很大,不过,由于大学生模拟炒股票的赚钱的多少存在运气的成分,考核的时间也比较短,有一些学生可能很认真,可是模拟炒股不但没有赚钱,还可能亏钱。因此,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做区别对待,不要让学生丧失后续学习的信心;三是对于比较好的学生实时进行点评。在一个学期证券投资的授课时间里,证券市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闻和热点个股及板块轮动,在提示学生关注这些信息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模拟炒股票进行实时的点评。

(2)基本分析。一是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上升,证券市场市值自然上涨。宏观经济趋好对公司效益及自身收入水平预期上升,人气上升,证券市场平均股价走高。财政政策对证券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证券投资风险的评价和管理由于投资债券可能遭遇到各种风险,造成损失,投资者需要对所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估,以减少可能的损失。证券的风险管理对于债券、基金、期货、股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去理解风险、辨别风险,探寻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去回避风险,减少炒股票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效益。证券的评级企业债券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后,会对投资者的炒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带来意外的收益或承受更多的风险,因而学生们要密切注意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推测债券、基金、期货、股票等级的变化方向,进而分析其价格变化趋势,学会从中获利。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则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二是行业分析。行业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有些行业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而有些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行业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从而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三是小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运用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在今后的炒股票时终身受益。通过同学们互相讨论,观点日益成熟,最终形成成熟的思路。

篇6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篇7

网络安全协议这门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的安全隐患、在不同协议层次上的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不同层次安全协议之间的比较、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基本方法等。网络安全协议无论从教学设计、验证,还是如何有效地应用来看都非常复杂。即使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很强大,协议依然有可能受到攻击。网络上的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能够绕过对密码算法的攻击,非常难以防范,此外,攻击者还有可能利用安全协议的消息格式进行“类型缺陷(typeflaw)”攻击。由于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由老师空洞的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跟上讲课的进度,进而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PPTP/L2TP、IPSec、SSL/TSL、HTTPS、SSH、SNMPv3、S/MIME、、PGP、Kerberos、PKI、无线网安全协议(IEEE802.11i,WTLS)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安全协议的理论及应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体验阶段、应用阶段及总结提高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由用到创,全面掌握各主要协议的原理、应用及教学设计;同时,通过对4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用的更顺、更广,其创新思路也更易被激发和实现。

2SSL协议的实践教学实施

2.1认知阶段

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通过利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具软件,获取SSL/TSL协议通信流量,直观地观看SSL/TSL协议的结构、分析SSL/TSL协议的建立过程。在访问222.249.130.131时,采用Wireshark抓取的部分通信流量,如图1所示。第7~9条消息,完成TCP的连接。客户端首先在某端口向服务器端的443端口发出连接请求,完成三次握手。第10~12条消息,客户端首先发送Client-Hello等消息,请求建立SSL/TSL会话连接;然后,服务器端发送Server-Hello、证书等消息;接着客户端发送ClientKeyExchange、ChangeCipherSpec等消息。第13~15条消息,服务器端发出的响应和ChangeCipherSpec消息,以及客户端发出应答响应消息。至此表明连接已准备好,可以进行应用数据的传输。第16条消息是由客户端发出的与另外一个服务器端的连接请求消息,与所讨论内容无关。这种情形,在抓包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不必受此干扰。第17~18条消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关闭连接。以后再进行SSL/TSL连接时,不必产生新的会话ID,也不必交换证书、预主密钥、密码规格(cipher-spec)等会话参数。每一条消息都可以进一步打开,观看更细节的内容。ClientHello消息的内容是对相应的二进制的内容的一个分析解释,如图2所示。其他消息的格式和内容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对SSL/TSL流量的抓取分析,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点:(1)SSL/TLS协议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的安全协议。(2)SSL/TSL连接和会话的概念,以及连接和会话的建立过程。(3)握手协议的执行过程,各消息的先后次序,及消息的格式和内容。(4)重要的消息参数及其作用,如sessionID、数字证书、加密组件(Ciphersuite)、加密预主密钥(Premaster)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没有涉及客户端发送的证书消息,只能通过证书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认证,没有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事实上,SSL/TSL是可以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双向认证的。

2.2体验阶段

经过认知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后,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SL协议应用在哪里?如何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哪些安全威胁?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配置IIS服务器中的SSL/TSL,为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SSL在Web的应用中的配置和作用,从而对SSL协议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完成IIS服务器中的SSL/TLS配置,首先需要完成CA的安装与配置[3],用于数字证书的生成、发放和管理;然后,分别为IIS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申请、安装证书;最后在服务器上配置SSL,使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SSL/TSL连接,如图3所示。该阶段的实践教学,除加深学生对SSL/TSL的理解,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CA服务器的图3建立https协议的访问配置、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证书的申请,以及CA服务器对证书的颁发、安装管理等。

2.3应用阶段

通过前2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很好地配合了SSL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SSL/TSL协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将通过利用OpenSSL,实现一个简单的SSL服务器端和客户端[4],使学生具备利用SSL/TLS协议进行通信的编程能力。OpenSSL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SSL协议实现,具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函数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密码算法库、SSL协议库和OpenSSL应用程序。OpenSSL提供了一系列的封装函数,可以方便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SSL通信。该阶段的工作量较大,通常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1)OpenSSL的编译安装。这一步骤涉及下载和安装多个软件,版本也各不相同。包括不同版本的Openssl、Perl、VC++等。一般建议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系统和开发平台,安装新版的OpenSSL。(2)VC++编译环境的设置。目前的参考资料大都基于VC++6.0,我们采用的是VisualC++2010开发环境。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源代码,但一般很难编译、调试或执行通过。我们建议学生可以参考已有的源代码,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编译、调试、改正,得到满意的运行结果。(3)生成服务器和客户端数字证书。SSL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认证。我们建议学生利用OpenSSL的证书生成命令行工具,自行完成一遍。这一步骤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以后程序的顺利执行。(4)SSL/TLS编程。首先建议学生采用OpenSSL的BIO连接库,建立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仅能完成简单的TCP握手连接和通讯;然后,再加入SSL握手功能,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简单的SSL服务器和客户端。SSL/TLS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结果,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该阶段的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如何利用OpenSSL工具编程,实现基于SSL的安全通信;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OpenSSL在安全方面的广泛应用,最终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和实现应用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

2.4总结

提高阶段通过前3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再结合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对SSL/TSL协议的原理、实现和应用都有了较深的认识。由于有许多研究和实践活动受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列入教学实践的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他人对SSL/TSL协议的研究和应用,了解SSL/TSL协议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具备通过别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个看似成熟的协议,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协议本身存在的,有些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我们通过提出3方面问题,让学生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总结。①SSL/TSL协议的存在哪些不足?②将SSL/TSL协议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安会协议进行比较,有哪些优劣?③通过一个实际的SSL/TSL协议的应用案例,说明SSL/TSL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局限,应如何进行解决?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参考文献[5-6]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查询更多有价值的文献。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业内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2014曝出的Heartbleed漏洞,涉及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而该软件包被网银、在线支付、电商网站、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重要网站广泛使用,所以漏洞影响范围广大。学生们对此漏洞非常有兴趣,作为教师要尽快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此漏洞的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补救等。此漏洞虽然是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程度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与SSL/TSL协议本身无关,但是该漏洞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协议本身是安全的,在实现协议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方案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和有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该实践教学方案是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而教学设计的,并已在2013和2014年度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实施。我们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对方案的内容、难度以及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对所布置的作业认真检查,关注并统计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努力,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改善,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从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该实践教学方案比较认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几位学生还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了相关的毕测试。上述文档将整个测试过程显性化,实现了对缺陷解决过程的监控,有助于学生明确缺陷状态,评估所报缺陷的准确性,完善现有图式,促成自我反思与实践反馈。测试所涉及的文档和源码都将编号归档,统一存放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归档的文档被冻结,不允许修改。这些文件记录了缺陷的整个解决过程,为后期分析问题、完善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流程、反思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篇8

1.2信息交互模型应用方法。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设计时必须采取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是解决现代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而言,交互式设计理念的运用在设计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偏重相应的设计方法,本文按照时间维度对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分成3个阶段。

(1)前期设计构思——以“特殊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在前期的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过程中,了解针对性设计的特殊用户群体成为前期设计研究的主要工作。通过对特殊用户环境和需求的综合分析,得知用户的安全需求是以看护为主要目的。因此以用户需求为目的的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前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目标人群、安全隐患环境以及喜好方式进行具体、系统分析研究。因此,在设计初始阶段,摒弃最初款式的程式化设计,进而通过对用户的分析、田野式咨询,以及看护活动、交往活动来确定用户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求以及期望,进一步明确所要设计的智能化看护系统。例如,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思维方式与青壮年人之间的交流、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交流的非明确性和活动过程中喜怒的倾向性,由此,活动中存在的安全威胁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与方式受到极大限制。这样以“特殊用户需求”为关注点,把用户的实际需求转移到设计重心上,多角度分析观察用户在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

(2)中期设计实践——以“用户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特殊用户需求和安全活动环境分析是中期设计实践阶段推进的重要前提。这一阶段所关注的是寻找解决设计问题的框架和全面定义完备的设计细节。现代产品的设计大多通过“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完成。在进行智能化安全防护服装设计时,更多的是对穿着主体活动的考虑,从而对服装进行局部和细节创新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会更多地以人体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服装材料为设计中心。由此,这种设计方式对满足特殊人群活动的功能性需求具有格外功效。为了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促进看护人员与被看护者之间的交流,并有效地反馈看护信息。在该设计阶段中,对看护对象的各个活动目标的分析研究,均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为前提。在智能安全看护服装设计中,由于设计目标功能性明确,在设计时会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纺织材料技术等科技手段来消除对特殊人群在活动时产生的交流障碍。但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人作为设计本体,其活动具有不可估量因素,由此针对产生各种特定的活动以及行为,其情感和乐趣可能会随着现代智能科技的引入而逐渐褪去,所以,智能安全看护服装更应该考虑穿着者的情感满足。

(3)设计验证阶段——系统设计方法。结构明确,逻辑严密。这一阶段的设计是让用户在测试方案上继续完善设计。在设计中,偏重于系统设计的阶段,从整体上反思和验证设计的最终产品。需要勾画出智能化安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目标主体、感应器、传输装置、控制器、终端显示器以及客观环境,最终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由此整个系统设计方法为整个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的最终完成可穿性验证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步骤。以智能化安全系统来说明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的组成部分,见图2。基于交互模型的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的不同阶段虽然侧重不同的设计方法,但其中的任何一种设计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对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而言,人一环境一安全需求是整个服装智能化安全设计的关键,毕竟智能化设计是灵活多变的,而且是用户与系统硬件环境之间相互动态的交往。

2信息交互模型下的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

2.1目标消费人群分析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是基于智能元件、安全因子以及用户需求的结合设计,对不同消费人群而言,其实现智能化方法不同。因此,在进行设计前,首先要分析目标消费人群及其所需的期望。由于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的特殊性,以看护功能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从而针对性分析消费群体。

2.1.1儿童(学龄前)群体特征分析学龄前儿童年龄在3~5岁,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和正常学龄儿童存在明显差异。(1)身体特征。学龄前儿童一般身高为93~107cm,有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活泼好动。日常生活中好奇心强,敢于探索活动。身体发育快,拥有较强的表现欲。(2)认知特征。与其他年龄段儿童相比,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强,对事物存在一定疑问,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事物逻辑判断能力差。(3)需求能力。3~4岁的孩子已喜欢与相仿儿童交朋友,因此户外结伴玩耍时间增多,并常常脱离看护人员视线范围。由于该阶段儿童喜欢不断对社会环境中事物的模仿,并形成自己的倾向性。看护人员应提供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环境5j。因此,学龄前儿童这一群体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潜在危险不能分辨,需要专人看护,防止外界环境对儿童造成危害。

2.1.2老年群体特征分析老年人年龄的界定延长至65岁以上,在身体机能的变化下,各生理器官逐步开始衰减,主要存在以下特征的变化。(1)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器官退化,使得老年人感觉功能下降,体型缩减,行动不便;大脑皮层开始萎缩,大脑对事物的控制能力骤减,造成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抽象思维能力低。(2)认知能力变化。老年人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弱,同时智力下降。对外界事物敏感度不高,由此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构成老年人活动的威胁。

2.2具体设计应用在交互设计理念下,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不仅体现在服装与环境的交互上,更为重要的是服装穿着和与看护人员之间的交互。利用交互模型,在服装设计上突破传统“点对点”设计形式,通过服装这种生活必需品来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儿童与老年人的看护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2.2.1婴幼儿尿湿感应短裤一款婴幼儿尿湿感应短裤(见图3),其涉及智能系统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短裤裆部尿湿感应器,应易于拆卸;二是连接裆部尿湿感应传感器(见图4)的终端控制器和提示器;三是手持终端控制器的口袋设计。婴幼儿短裤裆部采用双层开袋结构,避免了婴幼儿长时间穿着裆部具有尿湿感应器的短裤而影响舒适性。裆部中尿湿感应器通过感应芯片的设计,在达到一定湿度便会发出相应感应的功能,以此连接的终端控制器可根据看护人员的需要以及婴幼儿入眠程度进行声音大小调节,必要时可以设置成震动装置,及时掌握婴幼儿尿湿情况,以便看护人员很好的护理,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环境安全。此外,在智能系统终端放置口袋上设计有婴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由此分散婴幼儿注意力,使其终端控制器在发生尿湿报警感应时,避免唐突的响声对婴幼儿在神智清醒状态下造成恐吓,另外,当孩子在哭闹时,也可以通过卡通形象来安抚孩子,从而达到看护目的。

2.2.2防老年人走失服装一款基于智能安全GPS定位系统的防老年人防走失的服装将GPS定位系统嵌入服装中,并将终端控制器设计于智能手机上,使其可视性、操作性和触觉体验性增强,同时充分考虑设计安全性和实效性,以便准确获知老年人身穿智能防走失服装的方位,避免走失。

3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交互实现的技术路径

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交互智能系统的具体技术实现如下:(1)交互信息智能处理系统。交互信息处理系统由微单片机和声光(震动)报警系统组成。信息处理作为整体的核心处理器和Processing程序建构了智能安全看护服装的感应与显示系统]。例如,在儿童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中,系统根据儿童所处的位置,采集人体周围环境数据和信号,并通过核心处理器对汇集信息进行处理,以此系统中的Processing程序对信息数据分析与转化,产生信息传递通道的载体,最终由处理完成的数据启动声光(震动)报警子系统。看护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报警系统对处理信息进行控制与反馈,从而进一步促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与交流。(2)交互信息显示系统。交互信息显示系统由发射系统和液晶显示系统组成,满足被看护者不同环境需要和看护者自身看护需求。整个交互显示系统采用LCD作为显示装置,以便接人多种传输信号,使用串行接口与核心处理器通信,信息接口线少,同时满足各种串行通信协议,其整体传输率可高达4X10Byte/s,且传输速度极快,可全速写入显示数据。此外,整个LCD显示装置通过电胶连接模块与印制板,达到体积小、安装方便且易拆卸更换的性能特征。在整体显示系统中,采用低电压,配置掉电模式设计,显示器根据终端控制器与用户看护环境的需要采用液晶显示与LED设计。这些交互信息显示系统的特点适合智能安全看护服装设计,并可通过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完美的视觉效果。(3)收发装置系统。在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终端上建立一个信息收发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接受用户端传感器的相关信息,掌握看护对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通过在Arduino平台之上建立一个信息收发装置系统,利用终端无线传输系统,接受设计于服装上的应用传感端信号以及相关环境安全信息,以便看护人员提前预防看护者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儿童智能化交通安全服装中,当儿童行穿马路或在路边玩耍时,看护人员可以通过声音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得知声音分贝以及光照强度,并通过附着在服装之上的无线传输控制服装上的LED显示装置,起到提醒儿童自身交通安全以及路边行人和车辆旦旦:堕竺堂:塑塑Vo1.42No.9,2014司机的作用,从而增强儿童交通安全性。

篇9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篇10

今年6月28日凌晨6点多钟,104国道宜兴段,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当场造成两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中一死一伤的夫妻两人是笔者的亲戚。这一不幸的事件,引发了笔者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深入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汽车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高效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苦恼,车祸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幸福的最大障碍。自1987年起,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一直高居世界各国第一位,宣传交通安全,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笔者试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宜兴实际,对预防交通事故提一些对策建议。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四项最基本需求,而“行”又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民群众对“出行”没有安全感,那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不仅仅导致了个体生命的灭失,往往直接改变多个家庭的生活状态,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和引发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大局。

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秩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建设又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前提与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确保群众的平安出行,使人、车、路处于一种比较理想与合理的状态,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既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全社会的一项共同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发展大局的根本要求。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

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

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也随之急剧增长。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999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8.4万人,20__年为9.2万人,20__年为10.4万人,之后几年一直在10万一线波动,20__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__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20__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从上述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的交通环境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事故发生率明显偏高,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因此,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其成因,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__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86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接近2亿人。特别是20__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也相应大幅增长,其中机动车增加1669万多辆,驾驶人增加1910多万人。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和驾驶人队伍的几何式扩大,人类社会交通活动的日益频繁,但道路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管理仍然十分滞后,人与车、车与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将会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加大矛盾和冲突的机会。当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无外乎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

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到交通事故。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骑自行车人、行人等所有道路参与者。

机动车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不遵守交通法规,超速行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酒后驾车、注意力分散、不按规定让行以及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非机动驾驶人,主要指电动车驾驶人,他们很少主动走非机动车道,而是和其他机动车一样,大部分都在机动车道行驶,由于大多没有受过道路交通法规学习和技能训练,这部分人往往交通意识比较淡漠,交通违规现象司空见惯,但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很难监管,是目前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隐患。

相当一部分行人的道路交通法规意识较差,闯红灯现象也十分普遍,无视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不愿意走地下通道、天桥,随意翻越护栏、横穿马路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四、我市控减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市以“压事故、保畅通、保安全、促和谐”为中心,全面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全方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治安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研判、把握规律,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成效。坚持将事故预防工作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强对道路交通交通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落实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工作措施,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强化分析研判。健全完善大队、中队两级交通安全态势动态研判机制,加强对事故发生特点、规律的分析研究,切实找准事故下降点,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秩序整治、源头监管等针对性预防措施,有效预防事故周期性多发。二是强化源头监管。以客运、危化品运输单位为重点,加强安全监管。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管理,严防施工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完善重点驾驶人“黑名单”管理制度,及时通报驾驶人所在单位,要求落实管理措施。三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按照“还清旧帐、不增新帐”的思路,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行滚动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及时提出治理意见,督促协调责任部门落实治理措施,并全程配合指导,确保治理实效。

(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有效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在研判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警力,不间断、强力度地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营造浓厚的严管严治氛围。一是重点交通违法常态管理。以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酒后驾驶、机动车涉牌涉证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形成严管不放松的管理效应。突出治理酒驾,坚持每周开展1-2次集中整治,有效压降涉酒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重点区域秩序持续整治。针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的情况,将管理触角向农村道路延伸,适时组织优势警力,深入镇、村道路,集中整治无牌无证、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报废车、未检车上路等重点交通违法,有效改善农村道路通行环境。三是涉车涉路犯罪动态管控。利用交巡民警屯兵路面的有利条件,坚持纠违与查嫌相结合,加大对违法查处中以及路面巡查中发现的疑人、疑车、疑物的检查盘查力度,有效地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攻坚力度,组织开展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专项行动,有力地震慑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四)完善机制,科学组织,有效提升城区排堵保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