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26: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教学手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淘汰,开始把目标转移到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上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潜在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仍以 “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座右铭,由此导致了英语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应试教学的倾向。
一、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 建立专业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媒体开发体系
当前多媒体课件质量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乃是课件的研发者并非都是精英教师和计算机专家,课件设计形式和内容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开发者与使用者缺乏沟通互动途径,这一方面使开发者难以全面精准预测。师生对于课件的有益建议或意见也很难反馈给开发者。最后,开发者个人能力有限,即便是精英教师或专家,要想独自开发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必须要将多方面的开发者联合起来,建立一支专业、科学的多媒体开发队伍。同时,密切开发者和广大师生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一个立体交织、互动反馈的开发体系。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源共享性英语教学网站体系
英语教学网站为英语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与优势。互联网的便捷性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广大师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学与学习。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在学习内容上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涉及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包括学习材料,而且包括测试材料。在资料形式上则有视频、音频、文档等多种样式。因此,应该有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全国各大高校合作建立一个统一、权威、共享的英语教学网站。同时,在学校内,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建立“学校―院系―班级”的英语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体系。广大师生可以自由交流、共享信息,从而使教学一体化、细致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其最终还要教师去实施、检验、补充、完善。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在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能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并能够对现代化设备进行功能开发与软件再设计,努力实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套化和系列化,不断更新与改良多媒体教学环境,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一)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教师培训工作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又必须依靠教师培训来完成。因此,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二)教育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如聘请教育专家和计算机专家进行专职培训;购置培训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等等。
(三)中央教育部门与地方教育部门、各教育部门与各大高校之间应通力合作,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作用,共同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四)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将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到教育事业整体框架,正确处理与其它教育工作的关系,制定详尽的规划,并逐步实施。
2.坚持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原则。对即将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及考核,考核成功后才能进入教师队伍。而对那些尚未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在职老师则需要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应对现代教学挑战的能力。
3.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原则。培训工作的内容应与教学工作的需要相一致。同时,教师要注意培训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让其发挥实效。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具有同等的地位,缺一不可。然而,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往往以老师讲解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教师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课堂上及时的沟通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模拟的境中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寓乐于学”。
教学手段的创新不仅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大大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学手段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我们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将语言中的语法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法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良好,但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较差。随后,我们摒弃了语法教学,转而实施语言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语言能力作为重点。然后我们意识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努力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等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语言的核心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遍的英语于外语教学领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这一教学方式有时未必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反思。上海大学的冯奇教授首先在对比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自主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成绩反而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班(冯奇,万华,2002:148)。
多媒体教学的正确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很明显,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其技术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教育技术不等于教学效果。梅家驹先生在《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一文中说:"我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位不宜提的过高,范围扩得太大,因为它决不可擅自抢占别人的位置,越俎代庖的顶替人家的工作。"(2001:16-17)
那么,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地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一定的原则。第一,要把握切入多媒体课件的时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并提出相应问题,从而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部门切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结合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进行某些枯燥抽象问题的讲解时,可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并且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课件应有的辅助教学的意义。第三,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而起过多的使用课件,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如何把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辅之以图文,声音和视频并以最佳效果表现出来。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教师的基本功能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操控力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精彩的课件并具备良好的设备操作和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这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本质和重点所在。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还应坚持中小班教学。以中小班作为授课单位,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操控,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大班教学即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也不利于师生交流,难以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考据到这一点。
建立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体系。依赖于多媒体的外语课堂尽管有诸多弊端,但是多媒体先进的硬件设备及配套的网络功能却给外语课堂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沟通渠道,作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师生交流的补充。
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应该更好地让它为教育教学服务。所以,我们既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要深入探索它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和将引发的变化,预见并降低不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思考[A].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A].余伟康.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务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孟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6).
新时期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功能,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深化大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1]。
一、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我国理工科院校的教学中,成为部分院系的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化学教育必须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提高素质。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繁多,比如《无机化学》包括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等章节。教科书的内容不断作出修订,增补了许多知识点,使得大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增多,而化学课程学时数从以前的一百多个学时减少到五十多学时,从而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矛盾。所以,化学教师要少而精地讲授每一课,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将图像、文字、声音三者融为一体,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减少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知识点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二、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字输入为主线,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有限。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幻灯片、投影、摄像、录音、光盘等多种功能,比传统的教育方式丰富得多,而且可以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2]。计算机的文字输出速度比教师的板书快很多,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化学课堂的教学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减轻了教师要大量板书的负担。在复习课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大量的复习题,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大大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在备课时,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学习、筛选、整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无疑加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必然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的与知识点相关的实例和图片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对化学原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给学生,显得没有说服力。将实验内容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元素化合物部分,学生很难记住枯燥的方程式,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就能够非常容易地对化学反应加以理解。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分子等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深刻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使用化学软件可以画出晶体结构以及配合物的结构,这样就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比如原子轨道部分,通过制作彩色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将s,p,d轨道的角度部分展示给学生,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一些典型分子构型如NH3(空间构型)、环己烷的船式、椅式构象,在以往的教学中只能用简单的球棒模型来示意,或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现在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分析分子的结构,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分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纳米结构与物质表面的原子堆积情况,既加深了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又激发了学生探索高新科技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信息成为单向传递,而且不够直观和形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交互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挥者、促进者、咨询者。教师是导演,使学生在各自的舞台上都能有精彩的演出。学生既是学习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个性化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生动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和认知水平,适当地增加知识点的深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个别学生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通过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引导,使学生融合在课堂气氛中。
三、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式,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选择同一种模式。课件的制作要注意最优化原则,哪个模式和方法能最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选择哪个,并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互补互助[3]。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编写教案,务必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分子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基本理论、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其重点是:(1)构成分子时的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键的类型与稳定性的关系。(2)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3)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明确了本章的重点有助于对课件的设计。
(二)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当前教育理念的主流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地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导演者”。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在大学化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正确的把握多媒体教学的过程,探索适合当今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考虑知识内容的讲解深度和广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提高和发展[4]。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其可以使教学重点由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
关键词:文化素质;现代教育手段;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是学学英语的基本要求之一,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将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口群体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这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知识结晶,是人本身逐步形成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口文化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教育与培训,教育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2.2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以电化教育,电教媒体正在走向课堂,新技术、新媒体也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实际上的应用,它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情、声、色、艺俱在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而这一特点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我们今天的大学英语学习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独到的功能,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3.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3.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辅助以声音录制和图片应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能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会使教学内容更充实,课时容量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以教师的富有情感的讲解感染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3.2网络学习平台
现在,在许多高校都有网络学习平台,英语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课和掌握知识。
3.3因特网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我们可以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毫无疑问计算机网络——因特网是外语学习的有用工具,通过环球网和电子邮件我们能获得大量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新信息和许多网上交流机会。 如果你想访问更多的网页,可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查寻,如:雅虎(Yahoo),你可以键入像:"TESL", "ESL", "TEFL", "EFL",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Study", "Distance learning"等单词和短语进行搜索,你会找到你想要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信息和资料。
3.4微博英语学习
作为新兴媒体型态,微博诞生于2009年,于2010年大热,2011更是掀起了一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革命,“全民微博时代”已然到来。国内的微博门户发展时间并不长,但速度增长之快,让人不得不称奇,微博是一个共享的大平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透过评论,往往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清事物,做出更为理智的评判。只要是你有一部手机在手里,无论你身处何方、何时,都可以使用手机登陆英语微博学习英语,其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影响,更没有在课堂学习时的那种压力和束缚感。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发私信和评论的方式与其他人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既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课堂上没有的互动。此外,有的英语微博还会附上发音链接,让大家在欣赏佳句的同时还能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通过这些内容丰富有趣的英文信息的分享,拉近了很多英语学习爱好者的距离,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提高文化素质的结合
现代的文化习得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教育也越来越依靠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文化素质提高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例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又如,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学习平台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要想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背道而驰的教学手段。
3.5结束语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教育质量,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思想层面上充分认识其联系并在实际中付诸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入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现状是: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其实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点。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去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的基本特点。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与高效率的统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与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论文写作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考核,采用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问题式教学法。强化求疑意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提升为问题把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拿到问题后则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学习目的,教师根据问题类型、难易程度等决定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了的总结,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建立,使学生能自主、充分和有效地学习。(2)作业式教学法。强化参与意识,实行师生互动,注重知识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教师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就某部影视剧申报发言主题,然后,学生进行广泛的观赏。组织好书面分析材料,届时在课堂上作专题发言,课堂中60%以上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师生角色互补互换,学生报告,教师和学生点评,及时展开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3)话题教学法。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知识的建构性。“话题”指的是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等。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主讲。然后提问,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谈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对当下影视界热点话题的讨论,比如影视制作的特技;港台影视和大陆影视以及其他地区华语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等等。(4)综合方法论教学法。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做法是,对于影视发展史中的现象和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和比较法、还原法等进行阐释。(5)学术研究法。由学习到实践,强化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课题活动中,比如。影视剧欣赏写作,DV拍摄,撰写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论文,支持学生组合申报校、院级课题,甚至吸收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的规划课题研究或教改课题等。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影视欣赏室。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教室。它的基本配备是:有一间能容纳一个大班的学生上课的专用室,有陈列橱窗,有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电视机、电脑,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资料软件;影视欣赏室大体可归纳为几种类型:影视剧历史图片、资料展示室(复制的即可)影视音像及文字资料、教具陈列室;影视多媒体专用室等。影视欣赏室的出现对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有着功不可抹的作用,特点是:它的整体环境能够给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方便大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效能,不仅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能利用,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历史专业的文献课,甚至思想政治课等都可以利用,既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也能成为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影视欣赏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能够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它能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现在常用的影视欣赏课件有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和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是一种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的能配上一些图像、声音、动画等,它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图文并茂,既生动又形象,又可以免去上课时的粉笔书写的麻烦;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主要通过网络表现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等。此外,现在不少电视台的影视艺术专题、专栏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同期声”等,可以作为特殊的影视欣赏课件,复制下来,供大学生学习用,这种课件可称之谓“影视欣赏电视课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53-02
自从四、六级改革之后,听力在测试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因此在教学中加大听力的训练也势在必行。而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学生“聋子英语”的现状已远不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已成为大学教师必须突破的一个难关。以下是笔者在课上采取的一些手段与方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关怀大一新生,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依“情感过滤假说”,语言的学习还要考虑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态度及自信心和情绪等。这些“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有过滤作用,影响接受输入的多少。若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很大,自信心强,态度积极,情绪稳定,那么,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因而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大,获得的输入就少。如果在大一初始,就告诉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尤其是听力学习的必要性,可以让学生加强认识,从而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听力教学。如果一开始就传授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提高听力能力的方法,也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听力学习。
二、从基础做起,过好语音关
许多学生在听单词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听不懂,或者反应不过来,但是一旦把这个单词的拼写给出来,学生立刻知道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他们不是没有学过这个单词,是对这个单词的读音不熟悉。而之所以不熟悉读音,除了平时听的少,更多的是因为读的少,或者说读不准,大脑没有形成对正确读音的强化记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首先要在语音上下功夫,从音标开始,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不仅要熟悉单个单词的读音,还包括词与词之间的连读等。而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材料简短易上口的朗读材料,培养他们养成晨读的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
三、丰富听力教学材料,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以前的听力课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上面把鼠标一点,学生开始听材料做题,反复几遍,然后老师讲解答案,最后再把听力材料复听一遍。这样的过程持续两节课的结果就是学生从一开始的精神奕奕到后来的昏昏欲睡卧倒一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听力过程单一,听力材料不丰富,让学生产生乏味感,难以持续学习,因此也达不到好的听力效果。
要让学生觉得听力有意思,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学生消除畏难焦虑心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听力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的方法有:
(一)把听英文歌曲作为听力热身
英文歌曲由于其旋律的优美、歌词的通俗易懂,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朗朗上口的歌曲,还可以鼓励学生跟唱,培养英语语感。
(二)听故事,讲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记下要点,或者是做成复合式听写的形式,这样既增长了知识,也检验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三)看原版电影,最好是语速适中的,能与听力教材的内容相关的
比如在上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的unit 11时,part B text 2中提到了由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主演的Mission Impossible,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其中一段,并模仿里面的对话。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结合每次不同的材料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电影或连续剧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在课堂上讨论或者表达个人感想等。
(四)排练英文短剧
短剧可以是经典重现,也可以是学生自创,重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演练的快乐中听懂并掌握一些口语表达。
四、针对四、六级考试题型,训练学生预测、推理和联想能力
依据O’Malley & Charmot的观点(1990),认知策略与具体的语言任务相关,就是获取知识的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已有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复述所听句子以及利用关键词、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归纳、联想、推理等等。
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预测能力主要体现在:听录音之前,要快速预览每个小题的各个选项,根据选项预测可能出的问题(重点预测)和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比如说学生在听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的第12题时,四个选项的内容是:
A.The woman does her own housework. B.The woman needs a housekeeper.
C.The woman’s house is in a mess. D.The woman works as a housekeeper.
根据这几个选项中的housework和housekeeper,学生可以预测出听力的内容应该与家务活、管家之类的有关。又根据四个选项的主语woman,学生可以预测出听力的重点应该是与女士有关的内容或者她所说的话。有了这样的预测能力,便可有选择地关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信息和要点,为及时做完题、做对题赢得宝贵时间。
推理则是运用从材料中获得的已知信息推论结果,在做听力练习或单词填空题时,借助听懂的或题目中给出的部分进行推断;还可借助背景声音、说话者的态度、语气语调等非语言信息来判断谈话发生的地点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同样是上述的第12题,由于A、B、D三个选项的内容都是跟女士做家务活或者管家有关,只有C选项是跟房间情况有关,因此C可初步排除。
发挥联想就是要求学生能联系已有的亲身经历,先验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生活常识等),或从文中得到的相关信息来理解文章。同样是以2006年6月四级真题为例,第15题的四个选项内容是:
A.At a clinic.B.In a supermarket.C.At a restaurant.D.In an ice cream shop.
根据选项都是地点场景,学生不难推断出听力的问题应该是问对话发生的地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能力,想想自己在上述场景中通常会做出什么样的对话,有哪些词是最能反映上述场景特点的,这样在听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笔下得分了。
五、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力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手段上多创新,在听力材料上多费心,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下功夫,结合学生的耐心与配合,一定能够使他们突破自己的听力瓶颈,达到大纲要求的水平。
【参考文献】
[1]O’Malley J.M & A.U.Char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39-02
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用于课堂的实践,首先要对任务的概念进行界定。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而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任务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某些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活动过程的再现。任务应是有头有尾的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一个结果。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一个任务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做这样的活动时,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法知识去表达意义上,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的形式。凡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都是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即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是在交际教学理论框架之内的一种教学途径。从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历程来看,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有Prabhu,Nunan,Willis,Skehan等。Willis(1996)将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逻辑发展并指出:涉及实际交流的活动是语言教学的必要条件;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可促进语言教学。Fees(1998)对任务型教学做出了以下假设:任务型教学注重的是过程,习得者通过参与交际活动或任务习得语言;任务必须是实际的并且有方法论指导;活动与任务必须是按语言自然习得顺序来安排。
二 优化师生课前教学任务研究
教师只有课前针对所要上课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大学英语课,才能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网络媒体辅助备课随时可以收集整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信息。例如,2006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笔者在浙江海洋学院教授C06级学生《新编大学英语》,当时海洋学院C班大多数班级没有多媒体教室,平时学生上网机会较少。2007上半学期笔者担任C06电信1班和C06储运1班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前一个班级是多媒体教室,后一个班级是普通教室。笔者在备课时,首先深入地考虑如何引导大学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单元课文题目是说着不同的语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笔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阅了几家兄弟院校网上共享教学信息和资源,有效地充实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但两个班级真正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别很大。C06电信1班是多媒体教室,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课前在网上下载了一个8分钟左右的小短片,内容是关于男性和女性在对待同样事情时的不同态度。虽然是一个小短片,但同C06储运1班相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小学到高中,大多数学生基本是在考试分数决定成败的学习氛围中成长的,主要是从教师或书本那里被动地接受知识,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每个学生都以一定的身份参与讨论、协商、探究等活动,这就需要每位学生查阅大量相关知识,
教师备课工作准备充分只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则大大降低了听课效果。如果学生能有效地准备课前学习任务,那么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明显地提高,接受新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同样会有大的改善。有效地借助于现代网络媒体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前面提及的C06电信1班和C06储运1班,每次上新课前笔者都会布置学生查阅与下次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等一些学习任务。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两个班级平时接触网络的机会不同,在作业的完成质量方面和课堂参与活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C06电信1班68%的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完善作业质量。90%的大部分课前准备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展示。而C06储运1班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总体信息量少,不全面,非常有限地重复以前积累的知识信息。通过教师提醒及讲解,接受的新知识点没有自身实践过程。每次上新课时两个班级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及课堂效果有极大的差异。
三 优化课堂教与学效果
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课堂上。如何使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最大化,是每个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从教师或书本那里接受知识,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把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放到头等地位。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单纯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样变被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为主动的,从而从整体上优化了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真实而又全方位地展示所学语言背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形象化、有序化、趣味化,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讲授大学英语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难点。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例如,在学习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我是怎样识字的》时,笔者先把Helen Keller和她的老师Ann Mansfield Sullivan的照片及生平介绍给同学们。然后根据课文设置了一些问题。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但他们还是无法设身处地想象Helen Keller是如何识字的。C06电信1班是多媒体教室,课前笔者在网上下载了Helen Keller10分钟左右的电影片段。当电影片段中感人情景真实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时,其中几位女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男同学们的表情很严肃。观看后,班上所有学生很长时间无法平静。他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他们深深体会到了为什么Helen Keller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快要结束时,已很难找到一个比我更加幸福的孩子了。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回味着这一天所给予我的欣喜,渴望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期盼。”通过借用电影片段展示Helen Keller识字的过程,使学生有感而发,发表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C06储运1班是普通教室,笔者只能口述一些场景。看着同学们一脸漠然的表情,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笔者深深感到差距太大了,同时真正体会到了在一个班上课是一种快乐享受,而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是一种沉闷压抑的滋味。
四 优化师生课上复结
如果课后学生不及时巩固复习课上所学语言知识点,学生会很快淡忘。课后复习应该是一个归纳总结过程,同时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通常是在讲新课前用20分钟左右时间在课上回顾前一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的难重点,教师布置复习任务。通常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相互提问并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随时解答各小组成员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同时会把典型疑难问题共同讨论。对于C06电信1班,课前笔者会将复习内容拷贝到电脑上,复习时一边讲解,一边通过点击鼠标把复习内容系统地显示出来。90%左右的学生参与到复习任务中来。而对于C06储运1班,笔者只能用板书结合口述讲解,80%左右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S.Fees, Text-based Syllabus Design [M]. Sydney: 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8
[2]J.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In Longman,1996
[3]JaneWillis,D. Willis,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Heinemann. 1996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91
1 音乐教育在国内高校开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设置音乐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选修课,开设时间仅限于第一至第二学期,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均非常有限。另外,根据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94名学生中,9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其中,喜欢通俗歌曲的占78.53%,认识简谱的占48.5%,认识五线谱的仅占3.5%。可见,国内普通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对大学生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音乐教育迫在眉睫。
2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作用
2.1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更能促进大学生道德体系的建构。音乐的陶冶对于人们道德素质的养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曲《国际歌》,激励着战争年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一曲《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新一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革命献身。欣赏与聆听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他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由此可见,在大学生道德体系构建中,音乐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2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情意素质的培养
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每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与生活写照,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独立变幻的节奏、美妙悦耳的和声,把欣赏者带入另一个世界。学生可以在音乐的旋律中洗涤心灵,感受责任,坚定对未来的信念。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情意素质的良好媒介,无论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还是自身综合素质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当美妙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刺激大脑神经中枢时,人体便会产生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起到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情绪状态等作用。如,在演奏器乐的过程中,当学生因为不熟悉谱子、动作练习太少而导致乐曲的演奏得断断续续时,如果老师能够多鼓励学生,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为其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扎实基础。此外,在类似“大合唱、乐队”等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特长和技能进行分工,使他们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通过活动中的不断调整与配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3 在大学生素质养成过程中实施音乐教育的途径
3.1 教育理念多元化
在教育理念方面,在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概念,随着“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推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渗入多元文化为其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学校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要转变传统的单一音乐教学目标,将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教学目标中去,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独立、终身地进行音乐学习,能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3.2 教学内容丰富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精选富有欣赏价值和教育作用的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世界各族文化的介绍、内容健康且水准高的流行音乐等纳入教学内容中,把音乐教育当成文化普及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引导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另外,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通过即兴创作和指导性命题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内涵。总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以提高学生在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音乐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3.3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国内大学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一味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上采取讨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此外,还可以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育手段的突破口,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协作、探索和创新能力,并使之个性得以全面发展。总之,音乐教育要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4 教学成效实践化
在教学成效上,高校可以把音乐教育的成效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把文艺活动深入到学生所在的系部、班级、寝室,通过广泛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使音乐教育达到普及化的目的。学校可以组建艺术团、合唱团、器乐团等社团,由音乐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合唱比赛、歌手大赛等,为热爱音乐、有艺术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文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拥有音乐美感的素质教育环境,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庆权.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于应用型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我校作为一所商科类的高等院校,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如今,国内商务英语教学已经初成体系,已有600多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课程,教育部也于2009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扬州大学等7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数年的摸索和积累,中国高等院校也已培养出了一大批成功的商务英语人才。本文旨在对以往商务英语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的基础上,在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和商务英语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一些笔者的看法。
1 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商务英语词汇从普通英语中区别出来,形成专门的商务英语词汇和句型;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商务英语教学开始侧重“功能教学”,侧重教育学生在商务环境下采用“公式化的商务英语语言”;第三阶段在9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开始关注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阶段,注重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开始引入案例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商务环境下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商务英语教学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现在很多大学的商务英语教学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的英语课程、甚至大学英语课程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在分析分章、段落翻译、句型语法上下工夫。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现也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参与度不高而组成的。这种“语法+翻译+商务知识”的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商务英语学习初期所遇到的语言障碍,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际,对真实的商务环境缺乏认知和实践。
2)当前商务英语教材也大多是知识介绍型的,重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偏少,练习一般从语法、词汇和翻译出发,停留在强化语言点的组织安排上。而没有体现ESBP的特殊性和应用性。商务英语课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在国内兴起的,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直处于改革、发展、分类中。举例而言,国内商务英语课程包括:商务口语、外贸函电、商务写作、商务翻译、金融英语、外贸英语等。关于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相应缺少权威性教材。
3)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笔者发现,大学商务英语改革的步伐,跟不上外界商务英语需求的新变化,大学商务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在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授课、实践、商务环境等的各个要素结合。
2 商务英语教学手段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教学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交际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会对两种教学法做一一介绍。
1)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中心是英国。70年代,欧洲各国为了加快欧共体各国的发展步伐,迫切需要加强相互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而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则是语言问题。所以欧洲100多位语言学家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交际法应运而生。Jillkerper Mora 曾经将交际教学法归纳为以下的步骤:(1)引出话题,借用能引起学生兴趣或相关经验的例子;(2)归纳讨论话题需要的词汇和句型表达法;(3)基于话题提出问题;(4)总结学习过程中的表达句型或者结构;(5)找出这些表达法或者结构背后的理论基础;(6)针对话题进行扩展际活动;(7)提供相关话题阅读材料,加强对该话题的理解;(8)口头提问、总结、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相关知识点重申,加深印象;(9)提出相似话题或者场景,让学生使用已总结知识解决问题。
在商务英语课堂使用交际法教学时,应该明确学生是主体,尽量摆脱课堂对于教学的束缚。使学生明白自己一进入教室,即进入“商人”的角色。刘润清教授曾经说过:“语言是载体,知识是内涵”。他曾经预测大学英语高年级教育,必将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忽略这是一堂英语课,而以一种商人的语言去交流和传递商业信息。使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用中学”的状态中。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材料的选择者和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以后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大部分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商务沟通中的报价、询盘、索赔、接待等。利用真实场景的演练,更能培养学习者在特定场合的交际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中的使用。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初首创。由于没有第一手的教学材料,教师们亲自采访企业经理,记录其商务活动,“通过在课堂上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的是一种“在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商务交际过程中的反馈,不论是正面的反馈还是负面的反馈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巨大影响,正面的反馈能加深使用的印象,负面的反馈能使学生在错误之后不再犯。所以在案例教学法中,第一个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积极反馈原则”。而“积极反馈原则”的目标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语言规范。
第二条原则是“意义原则”。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部应该只局限于语言规范的练习和培养。而应该强调一个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其中“意义”体现在两点,一为有实践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不能脱离市场,脱离商场而言。二为有“适度饥饿感”、有可操作性。对于学生来说,取材的难度和使用程度,都不能脱离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太远,在体现实用性的同时,也必须给大学生造成适度的饥饿感,刺激其学习的动力。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可分为: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案例总结、语言规范总结和语言技能拓展、相关案例模仿演示。
第一步:教师可播放一段商务视频录像,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记录并且摘下自己认为在待会儿讨论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第二步:分发印有商务视频录像听力原文的中英文材料,要求学生与自己记录的英文材料做一对比。
第三步:与学生一起讨论案例要求的各种内容:如商务沟通时的技巧、谈判的准备、语言采用的词汇、语气、语篇特点等。
第四步:教师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包括团队配合、个人表现、学术评价等。参与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
第五步:教师总结完毕后,利用本案例作为范例,引出同类型的其他案例。指导学术举一反三、熟练应用相似案例的语言技能和应用技巧。
对于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来说,也存在着以下的难点:1)真实案例的收集并不是一两位老师可以解决的难题。需要的是一个良好配合的团队;2)由于中国大学生长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和理论教学,所以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的课堂氛围也是他们所不适应的。
综上所述,案例法和交际法都能适用于商务英语教学,这与商务英语类课程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商务英语类课程因为与商务潮流发展紧密相关,本身需要教学方法上的不断革新和与时俱进,其培养复合型和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也决定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但是两种方法各有不足,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尚需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Ellis. M. Jg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摘 要:只有熟读成诵,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文中的情景、布局谋篇才能铭记在心,形成各种意境,在语言表达中才会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只有“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培养,阅读习惯才能养成,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只有多“读”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请“读”走向讲台,加大朗读训练的比重和密度。忽略读书法一味追求新异教学方法是舍本取末,源流不分,一些教学目标就无法体现。
关键词:教学目标;阅读习惯;朗读训练
一位教育专家说:“阅读课上要把大量时间用于读书,使阅读课真正成为读书课,读书训练课。”为什么如此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能培养学生对言语的敏锐感受力;只有“读”,才能达到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的境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熟习其语乃能深味其意义”,只有熟读成诵,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文中的情景、布局谋篇才能铭记在心,形成各种意境,在语言表达中才会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只有“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培养,阅读习惯才能养成,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只有多“读”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请“读”走向讲台,加大朗读训练的比重和密度。忽略读书法一味追求新异教学方法是舍本取末,源流不分,一些教学目标就无法体现。
语文科最基本的达标方法就是读书法。“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有花。”强调大量读写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听过一位教师给一年级的学生教诗《画》,反反复复地解释,讲述背景,抄写,学生就是达不到“能说出诗怎样写山水花鸟”这个教学目标。我建议这位教师把诗的顺序调一下让学生多读几遍:山远看有色,水近听无声。花春去还在,鸟人多不惊。结果学生都能说出山是怎样的山,水是怎样的水,花是怎样的花,鸟是怎样的鸟,也知道了画是好画,画中有诗,诗是好诗,诗中有画。特别是一些情感目标,我想是非读书不能达到的。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目标要求学生体会“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种情感,如果不读书,思想渗透只能达到“知”这个层次上,无法达到“情、意、行”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情动人。老师摆上总理遗像,放着音乐,反复让学生读课文,结果学生读得泪流满面,有了这样的境界,达标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1)换词换句比较品读。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谁”和“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茂盛,叶子色泽光润,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用换词句的方法品词析句、品读,既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绝妙和祖国语言文学的音韵美、理性美、情感美,从而掀起情感的。(2)荐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形象地描写了这株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采用自荐和推荐“明星”的形式品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打擂台读。在荐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用最高水平朗读,让读得更好的学生把“明星”读下“领奖台”,优胜者轮番为“主”,最后以齐读的方式把最后一个“王”打下擂台,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胜利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竞读课文的积极性,此时,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课文,获得了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共同频率、心灵呼唤的同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4)手势导读。课文十二自然段描写了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非常传神,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挥动手势,像指挥合唱团的指挥家一样引导学生朗读,融入景中,促使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了。(5)分合读。在学生理解课文,领悟情感的基础上采用先分后合的方式再次品读写大榕树奇特茂盛的段落及鸟多鸟欢的段落,即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全班齐读,加强了语势,之后又分小组读,再全班合起来齐读。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自然得到了升华。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与规律,科学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情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