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26: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回归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贯彻这一理念多年来,已经使学生的课堂、生活、考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股改革之风也吹到了职业教育的课堂,教材的革新、课堂结构的转变均以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向导产生了变化,但更多的改革还是停留在教材和公开课上。深究原因,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语文考试不行,并不证明他们在生活上也是低能;“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技能和专业知识,语文教学改不改影响不大。”我们培养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技能人才。对于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来说,生源质量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一系列的外归因正说明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内化为教师的理念。在这里,对于职教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笔者认为无需赘述,想就这一理念对教师的要求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专业扎实。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生活更是语文教学的鲜活教材。与以往填鸭式教学比,生活化教学对语文老师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语文老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老师,更是学生们生活的老师,人生的老师,语文知识从书本中来怎样回到生活中去应该不再靠学生个人悟性。这就要求我们职校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爱生活、爱思考的人,学会用语文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文人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语文老师的身上领略文学的魅力。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很难把自古文人的价值观强加给每位语文老师,但生活化语文教学要求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功底。知识面广。对于现代的语文老师来说,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地指导,例如魏书生的“六部课堂教学法,知识树”,于漪的情感教育法等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模式。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从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都为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心理学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容易流向通俗,目标散乱。教学技能过硬。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发展,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语文课堂可以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展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教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字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多维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语文老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运用,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所用,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本与生活对接。
二、对学生全新的认识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把语文教学带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学生的生活带到课堂上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笔者感到每一届的学生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普遍存在早熟、自我意识强、知识面宽而毅力薄弱等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半是被中考抛弃的学生,成功的学生有很多的相似处而失败的学生却各有各的失败。职业教育面临的学生种类繁多,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深入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兴趣点,社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等。没有高考的压力,语文教学可以更易做到贴近生活,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生命的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
给任课班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制定梯度标尺。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地的普通高中学生中考分数都在六百到七百这个区间,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分数则是从二百到六百的区间。为了制定贴合学生的教学,首先得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制定梯度标尺,制定多维度的考察方式,更好地实行分层教学,分组自主学习。新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老师对学生付出比以往多数倍的精力,全方位的备课,看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实际极大地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
三、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
掌握、驾驭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目前职业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拷贝自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的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别。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下,作为语文课堂主导的语文老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以笔者所教的人社版第二版高技《语文》为例,第六单元以说话艺术为主题,由《沟通,认清目标和底线》、《我有三个梦想》、《选手董冰赛场答辩实录》等课文组成。对于这一单元,我们可以灵活改变课堂的组织模式,把语言交际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辩论,进行课堂点评,小组总结等。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运用于语文新课堂,使语文新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告别语文课堂“闷课”,成了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呼声。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闷课”
所谓的语文课堂“闷课”,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包讲,学生包听、包记,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学生的声音。语文老师没有提问,即便有,也是自问自答。或是语文老师只叫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大多数学生没有发言权,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成了语文老师“一言堂”或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课堂的课型。
语文课堂“闷课”,严重地挫伤了语文课堂上广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时间长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利,会导致学生养成惰性的情形。
在新课改前提下,语文课堂“闷课”是最让学生讨厌的课型,是最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动口动脑能力的课型,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型。
有学生坦言:上语文课堂“闷课”,感觉就像坐闷罐车,看不到外面的景物,不知道到了何处,不知走向何方。课堂上,无兴趣,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不知西东。
语文课堂“闷课”,着实让学生难度过一节课。因为“闷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无兴趣,无思维碰撞,无启迪,无扩展,无见解,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抑制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闷课”的表现
语文课堂教学“闷课”,有什么表现呢?根据麻栗坡县民族中学30多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新课改上语文课表现出来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一言堂。一些语文老师上课,占据了课堂教学话语的绝对时空,扮演课堂教学话语的绝对权威,大多数学生更多地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以及达成老师统一的教学目标而服务。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记,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2、照本宣科。新课改倡导老师上课要用新方法、新手段,但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还是讲得比较多,学生发表自己真知灼见的机会很少。老师的设问质疑只是把教材内容演化成问题,单向拷问学生,老师成为教材话语的代言人。上课内容,老师根据课前备好的教案(问题)一一展示,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跟着老师走,跟着书本走。
3、情绪低落。语文课堂上,由于老师讲得多,学生没有发言权,只能接受知识,造成课堂学生情绪不高。有时,老师提问,只会盯着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大多数中差生,造成课堂上大多数中差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忠实的听客。
4、无欢声笑语。曾听两三位语文老师说,去听别人的语文课,看到别人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配合得很好你一言我一语,很是活跃,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真是羡慕极了。可是自己上课,往往课堂沉闷。提问,学生呆若木鸡,不作回答。有几位老师感叹:上课如上坟——十分痛苦。
三、语文课堂“闷课”的原因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上课形成“闷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麻栗坡县民族中学30多位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情况表现总结出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老师讲课声音太小。有的语文老师上课,无激情无表情无感情,加之声音又小,又温柔,让学生昏昏欲睡。见过不少语文老师上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下面学生倒成一片,老师好像没看见。
2、老师太高傲威严。一些语文老师上课,好像太高傲,不喜欢和学生交流,不喜欢蹲下身子来问学生,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加之声音又大,有点吓学生。上起课来,由于学生怕老师,则像“犯人”一样,生怕答错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时候,非常小心,整个课堂里,只有老师和回答学生的声音。
3、老师讲得太简单。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只是随便读课文,写几个生字,归纳一下段落大意,讨论一两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学生照着答案读、背、记。
4、老师教学太无序。不少高中语文老师,不遵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如一开学教学新课文,不是遵照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不遵照教材编排的规律顺序,而是一来就上文言文单元,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说都是有一点难度的。但不少语文老师一上新课,先把文言文上了,再上现代文。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上?他们说,先上文言文,好让学生背。其实,这样上,老师上完了,学生也差不多就忘完了。因为一来就上文言文,学生感觉很难,造成了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人的声音。因为学生不懂,就只有老师一人讲,一人自问自答了。
四、怎样告别语文课堂“闷课”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全面深入,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告别“闷课”,让语文课堂成为了充满活力的“活课”。
1、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自然。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老师可以人情入境慷慨激昂地表达、低缓慢慢地诉说、抑扬顿挫地读、和风细雨地讲、欢快激动地说、悲壮激越地念;或是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和境或是进入课文的情与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情感彭湃。如教学《荷塘月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联系景物描写阐述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即把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三句作为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作品的开头先写“我”的心情,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第三段写一个人独处的好处:“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苍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从这个自我剖白中,可以体察出当时作者的身心并不自由、并不舒畅,而是带着淡淡的忧愁情绪。在对“月下荷塘”以及“塘中月色”等诸多“景色”描写中引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点题之语。惦着江南的什么呢?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本文所抒发的情感自然也就领悟了。
2、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应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诱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老师要设置好一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孔雀东南飞》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结局?这样,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想“他们会私奔”,有的学生想“他们会起来反抗”。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
3、教学要有个性。
个性是一位老师成熟的标志。语文老师教学具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熏陶、愉悦、审美、思维、启迪作用的最大化。如从老师讲课特点看,有幽默风趣的“小说型”,有机智灵活的“说客型”,有风度翩翩的“体语型”等。老师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有的老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美,擅长朗读,小说、诗歌、散文,娓娓诵来,使人终日不倦;有的老师喜欢古典文学,教材所选古诗文均倒背如流,学生自然亲而近之,感而化之;有的老师熟悉时事新闻,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栏目十分关注,每遇好的节目就及时介绍,学生也喜之乐之。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老师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让课堂充满激情,气氛热闹非凡。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老师的作用更多应体现于引导者、对话者,语文课堂不能成为老师展示个人才能的秀场。师生在互动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信赖的关系。教学中要善于改变自身的话语,采用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谈话,为对话的展开提供平台。从侧重于一般提问转化为释难的提问,从简单的“是什么”提问转化为“为什么”的启发性、发散性提问。改变老师评价上的“一言堂”,转而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课堂话语交往中,重视情感沟通,让课堂充满灵动与感动,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
5、创设宽松课堂气氛。
语文老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人的声音,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语文课堂上,老师不能只让优秀学生操作了有限的学生话语权,让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不自信、反应较慢的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更不允许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
6、引入竞争机制。
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往往能涌现。课堂上,老师有效利用,课堂气氛一定会活跃。如采用分组竞争办法,学生为了给小组争光,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不呈现“闷课”。
7、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
书声琅琅的课堂、议论纷纷的课堂、充满质疑声的课堂等课堂,即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朗读朗诵,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同时,要让学生纷纷扬扬议论,畅所欲言。还有就是要充满质疑,学生对文本、同学、老师应有所质疑,老师对学生、课本、参考资料也应有所质疑,不能人云亦云。
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想些办法,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会沉闷。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主动、高效率地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意识、告别“闷课”,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刘建云,如何应对高中语文课堂沉闷现象[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期,2011年09期
[2]张冠中,怎样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乏味[J],快乐阅读,2012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8-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遵循这一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把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赏析当成中心工作来做。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无论是哪种体裁,在语言上都是意韵优美、各具特色的。比如,诗歌的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散文的言近旨远、语言优美;小说的情节动人、语言流畅……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就一定能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获得极大的美的享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章节,语言赏析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段选择相应的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那么,小学语文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都有哪些呢?
一、指导学生赏析优美的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神奇的。有时候,看似平常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能够传递深远的意义,造就奇妙的意境。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时光积淀的文质兼美的短文。这些短文大都是一些大家的佳作,文章里往往寄寓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更是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课文、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可以确定的说,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词语优美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绝不能轻易地放过这些绝佳的教学机会。从文学体裁看,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根据其表现主题的形式、方法的不同,优美词语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是不管文学的样式如何,在赏析词语的时候都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都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仅以诗歌为例,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取的古代诗歌都是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这些诗歌在词语使用的技巧上自是不必多说的。在诗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些活用词语的范例的赏析。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的时候,我就抓住“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中的“铺”字,引导学生赏析这个词形象地把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赏析了诗人一改前人的悲秋之气,尽情抒发了对江景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学生赏析巧妙的句式
我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很讲究句式的变化的,这是许多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就有骈文和散文之分。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文章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都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诗歌,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那么相对讲究音韵的和谐、句式的整齐;如果是现代诗歌的话,则在这方面的要求要弱些。再比如说散文,散文通常会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所以相对小说而言,散文可能更加注重句式的选择与运用。有的散文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散文句式则参差不齐,体现了一种错落美。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并以此来指导赏析,这样才能做到指导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就特地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拿出来引导学生做赏析。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只是感觉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要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经过指导,同学们明白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正是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句显得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气势强烈。
三、指导学生赏析传神的修辞
所谓修辞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修饰,也就是在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利用多种修饰手段,使语言文字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的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修辞都各具特色,起到了很好地修饰作用。因为有了修辞方法的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因此而生色不少。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这样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对于这些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应该把它特别地指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关于修辞方法的教学,语文老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上的讲解。因为这样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比手段去进行赏析。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应该坚决避免凡是赏析都由老师包办,或是让学生把教学参考里的赏析范例抄下来苦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学习新的修辞时,先由老师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再由老师示范赏析。等到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有了逐步的了解后,再由同学们自行赏析,而老师只是进行补充、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时候,我经常引导学生先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改写,把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改写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办法,同学们往往会很容易的发现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不同之处,也因此更好地领会了修辞手法之于语言优美、传神的妙处。
四、指导学生赏析表现的方法
如果说修辞手法是使句子变得更加优美的话,那么,文章的表现手法就能使文段乃至整篇课文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的紧凑、合理。这些结构谋篇的手法是应该为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们好好地借鉴、模仿的。关于这些结构谋篇的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注意得不够,尤其是那些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对于结构谋篇往往没办法顾及。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地帮学生指出来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赏析。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久而久之就会对文章的结构谋篇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话,他们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与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方法相同,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的。比如说记叙的顺序,我们知道记叙的顺序通常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时,我们就可以把不同记叙的顺序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本文赘述的只是其中常用的几种。随着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但是不论如何,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践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定的话,就必须认真研究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宜的策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大家上午好!夏夜雨后的清晨,空气分外清新,阳光格外耀眼,我们全体师生借助升旗仪式的机会,隆重集会在充满希望的小广场上,举行__中心小学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写字大赛、广播操大赛的总结表彰会,让我们对授奖的写字之星及先进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
写字特色是我校从20__年一直坚持到2013年长达四年的办校特色,在区级教学视导及各上级部门的检查督查中,写字特色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同学们在习字中学会了硬笔写字的技巧,更加重要的是一笔一画中同学们学会了写字和做人,只有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与前程。
在此感谢各位语文老师辛勤无私的付出,四年的时光,语文老师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我校写字教学的肥沃土壤,在全体语文老师的不断耕耘下,这肥沃的土壤终于结出了欣喜的果实,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最敬意的掌声送给可亲可敬的老师们!
世间最难拥有的魔法与能力是什么?那就是持之以恒!在坚守习惯的道路上,总会有困难相伴,克服的人会率先到达理想的彼岸,半途而废的人往往一事无成。透过第九届写字大赛,暴露出一部分同学写字不重视,习字不认真,对待写字他们显得十分浮躁不安,不能静心写好字,写字课上不能聚精会神,对待老师的指导熟视无睹,这样的态度如何才能练好写字质量呢?
希望授奖的写字之星,继续努力加油,把自己的字练出特色、个性和水平,更加希望未授奖的同学能够汲取经验与教训,真正重视老师的写字教学,把写字当作学习中的一大乐趣来对待。高考阅卷已经做了调整,学生的试卷将通过大型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上进行阅卷,此时,学生的书写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明天的成功和希望,让我们努力写好每个汉字,这会让你终生受益!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触:学生刚升入初中还能够主酉蚶鲜ξ饰侍猓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将自己的观点向全部同学进行分享。但随着学习的逐步升入,升入到初中二年级三年级在这方面就远远的不如初中一年级时候的状态了。绝对多数情况下,有大部分同学,老师不提问是不会主动去回答问题的,课堂上经常时那几个声音在配合老师的提问。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师们已经将课堂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扭转朝向理想的状态发展了。但是课堂当中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去说。一方面,老师要向学生阐明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积极意义,告诉学生,只有主动去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才能够加深对课文或问题的理解;只有主动去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你在小组中的地位才能更加巩固,大家对你的认可度才会更高。另一方面,老师要营造学生主动表达的氛围。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小组长将首先阐明观点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加分,可以将每位同学的主动发言作为加分项目,也可以将讨论交流之后申请主动发言的同学积分予以翻倍。相信只要语文课堂当中语文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去进行表达,主动去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较之以前有更明显的进步。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去说
课堂当中总有一些学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他们大胆发言,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口齿伶俐,发音标准,老师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但是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面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则是老师不请回答则不会张嘴说话,老师请回答问题则是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表情慌乱,词不达意,最严重的则是一言不发,沉默以对。其实,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来说最应该关心的恰恰是不能够主动进行“说”的这部分同学。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来说要引导他们积极去说。其一,语文老师要积极创造说的氛围、给予学生说的契机。课堂当中说话的机会非常多,解释文题是要学生说出课文题目的主要意思,介绍作者是要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某个人进行介绍,阐述文章背景时要学生说出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复述段落内容是考察学生说出段落大意的主要手段。总之,课堂当中随处都有说的机会,语文老师只要有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对能够得偿所愿。另外,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说的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只要开口说话就是进步,只要条理清楚一二三四各条阐述清楚就是及格,只要逻辑清晰、用词准确、发音标准就能够给优秀。相信语文老师的积极引导一定能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有飞跃的进步。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往好去说
学生在课堂上不说话不等于学生在课堂之外不说话,学生在课堂上说得不好也不等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说得不好。很多老师都知道,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不怎么在课堂上主动表达的话题,很多家长很是诧异,往往会强调“他在家很能说啊”“他和某某在一起的时候说得可好了”。究其原因,其实是语文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将需要表达的内容往完整去表达,往“好”去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把话说好。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技巧,互联网时代这方面的技巧铺天盖地,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其次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和逻辑去说,语文课堂当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让学生牢记其中表达内容时候的“套路”。比如介绍作者时该怎么说,总结文章主旨时该怎么说,阐述写作特色时该怎么组织语言,这些都是语文老师能够教给学生的。学生说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只要语文老师注重从各个方面去关注孩子,主动去分析和帮助他们,孩子一定能够越说越好的。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示范学生完美表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电教可用于微机娱乐和教学娱乐。微机娱乐活动是用来学习微机知识的;教学娱乐则是用微机来促进生成竞赛的学习气氛,从而把知识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孩子们利用微机系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完善。该方式方法在培养优秀生和辅导落后生的教学中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初中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性、集合性和实战性特点,给电化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初中语文电化教学,实践证明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初中语文课文里存在许多难以表述定义、表象和规律,远远超出孩子们理解能力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阻力和教师辅导上的难题。比如名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里关于月色的刻画,初中孩子理解时有一定难度,语文老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视频方法,把这种难以理解的月下美景播放出来,让孩子们实际感受一下,比老师生硬的讲解要生动许多,便于孩子掌握知识要点。
电化教学的突出特色其实就是生动形象,初中学生的思维又是普遍以形象思维作为平时思考的主体,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特殊性,提高孩子们的情商,创设极好的教学氛围。③古今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东西的时空变幻性极强,而电化手段则可以体现独到的特色。比如,语文课堂上,出现涉及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点的物象,孩子们不能正面感受其特殊性,电化手段教学就可实现跨越古今时空的大挪移,再现当时的情景,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不可回避的问题
电化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有“不怕乱用,就怕不去用”的思想,造成在工作中强硬使用不当电化方式,将微机授课这样的全新模式生硬带入语文课堂,使原本很有秩序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的原有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往往存在人物差异、地方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等,因此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绝对不可盲目引进,简单模仿。
小班化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老师要设计灵活的教案,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当然小班化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同时它也有缺点。本文就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一、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优势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由于人数少,这样更利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地问老师,相较于过去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的表现自己。比如: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个班级大概四五十人,当语文老师提问的时候,也许有的学生想回答,但是因为动作比较慢,或者怕回答得不够清楚就回答不了,但是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数量少,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在自己的机会。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更深层面来说,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也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人数多,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这样照顾不到的同学就会因为长期不回答问题,而失去信心,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小班化教学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人数少,语文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不足,然后帮助学生纠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初中语文的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二、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班化教学给众多学生和家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数量少,当老师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没有几个学生响应,而且也不会有人提出新的观点,与此不同的是在大班如果语文老师提出一个新观点的时候,因为学生多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同学们就会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只有通过不断的竞争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2.因为小班化教学的人数少,减少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老师进行家访的时间也减少了,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设计在课堂上的活动,避免因为人数少而出现冷清的现象,初中语文老师在上课期间讲一些关于成语的故事,这样做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由于初中生年龄多比较小,在听完故事的时候很容易回味或者进行探讨,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3.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数量少,老师对每个学生都管制得特别的严,每个学生只要犯一点的错误,老师就要纠正,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性格的养成。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阶段,正是处于灵活好动的阶段。老师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并且有的学生也许会在老师的严厉管制下出现性格扭曲的现象,当然这只是少数学生。
三、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个性
在初中语文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应该从以下的方面着手。
1.老师应该在课前仔细地分析每个学生。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适合全班同学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按照教材上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进行创造性教学,抛开课本,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以老师为主体,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所讲的知识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地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增加课堂的有效率。
2.老师的教学模式要有特色。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导。由于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数量少,老师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互相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习。还可以师生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当老师,把知识点讲给老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应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3.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学生的“个性”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还有就是初中的语文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中领略语文在生活中的意义。并且在学生参加实践之后,老师也可以在班级举办活动,让学生把在实践中领略到的事物讲出来,和其他的同学分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见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尽力提高自信心。语文老师在关注学生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同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同学,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一个同学成绩不好及忽略他,那样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有提高。老师应该注重对每一个同学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小班化教学充分地发挥其本身的优势。
一、目前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模糊
老师在对综合性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这只是一种口号,很难付诸实践当中。通过相互之间的谈话和沟通发现,不少老师对这一改革理念的评价并不高。认为语文就应该做好“本职”,促进学生理解文章,记忆字词,背诵诗词,学习习作。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有违语文教学初衷。其他方面就应该是其他老师的事情,至于综合性,学生自会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
融合。
2.教师缺乏综合性知识
语文的综合性是表现在跨学科上,但是就目前的教师资源来讲,往往存在“术业有专攻”的现象,这是必然的,也是在教育上难以避免的。这样一来使得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很难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便无法凸显其综合性。语文老师在语文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对于其他方面,却往往予以忽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开放学生的视野,了解到综合性学习的真谛。比如,《化石吟》的教学,就是一个语文和化学的结合,语文老师缺乏化学知识,就会造成对其吟诵对象的不了解,不懂得其生成原理,这是不利于文章的学习和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的。
3.容易忽视学习实践环节
学习实践是对知识的检验,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激发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式。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确很难。需要老师组织设计实践过程,又要管理学生的实践安全和纪律,还要不断调整实践方案,归总实践结果,升华实践意义。这些困难就造成了实践环节的缺失,也造成了综合性学习的障碍。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解决策略
1.培训语文老师,合作性教学课程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综合性教学更加提高了对老师学习的要求。学校可以组织讲座,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应用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的支持,能够帮助老师从理论方面获得灵感,在实践案例中找到可以模仿的对象。另外,综合性教学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新的各科知识。这个问题可以在听任课老师的课中得到解决,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听其他科目老师的课,从中找到语文的切入点。然后和任课老师讨论此切入点的正确性和意义,给学生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性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还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让语文教学质量更好。比如,学习《看云图,识天气》时,这是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在地理上也有所涉及。不如教师将文章的原理工作教给地理教师,一起去听地理教师关于这个方面的讲解。然后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讲解文章,这样教师也充当了学生的角色,在合作教学中突出语文的综合性意义。
2.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语文内涵
一直以来,老师都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对语文综合性的要求不是对语文本身的忽视,反而是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这便是老师对自己学科要进一步研修,提高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语文老师要大量阅读国内外文学著作、诗歌、新兴的小说等等。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对语文文化的吸收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讲,语文老师还要经常性地参考特技教师著作的书籍、杂谈和观点,以及他的博客等等,以此寻找最新的教育观点。
3.提倡室外语文教学,突出实践意义
语文是活的,是应用于生活当中,体现于社会实践的。教室内的基础教学只能让学生懂得语文的皮毛,或者是将语文作为一种知识学习,而非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室外的实践,这也是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所在。老师首先要做好研究工作,准备好实践需要的知识,对实践内容、实践地点以及实践方式做好调查研究,并做好第二套方案的准备。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在学校以外的地区,比如博物馆、历史遗迹、旅行社等等,组织语文的实践应用。通过调查和研究,让学生发现语文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可以调查“近年来城市的旅游方向”,从历史文化、地理特点、数学概率及语文的语言组织等方面来完成任务。这是多学科的综合,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不要仅仅让学生去想象“盲孩子”的孤独和无助,而要让他们在室外真切地去体会,组织孩子们蒙上眼睛,尝试从一个地点去往另一个地点。或者是蒙上眼睛一个小时,让他们去“听”这个世界。突然的黑暗即使短暂,也能够让学生了解那种感觉,在孤独中和自己的影子交流,这不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吗?
学生们的“偶像”不仅存在于屏幕媒体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比自己强、出色,让自己佩服的人都有一种有意无意的向往、学习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什么特色。因而,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学会成为学生的“偶像”,在学识、气质、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一种虔诚的敬佩并乐于学习、模仿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个性、情感化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为达成目标”式的学习。
二、顺应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变“叛逆”为“动力”
令老师和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叛逆。事实上,如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们的这种年龄段显现出来的青春期现象也是一种好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不盲从,有自信且自尊,不安于现状,初生牛犊不怕虎,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学生自主性心理的一种体现。因而,语文老师应将“叛逆”一词从语文课堂删除,信任学生,将课堂大胆交给学生,他们会想方设法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比如,作文批改时,敢于让他们给自己评分,给自己找优点、缺点,敢于让作文不太好的学生评改优秀生的作文;自由讨论中,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据地对传统教材说“不”。如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不是被压制的,被牵着的,而是遵循其心理特点,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地体现自己存在于课堂中的价值,使每个个体获得真正的学习的乐趣。
三、把握学生的“社会性”心理,将课堂拓得更宽
一、巧妙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堂,良好的课前导入是非常必要的。课前的巧妙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识阶段转为有意识阶段,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新词新语》这节课上,我在课前播放当前最为流行,学生最为喜欢的《伤不起》这首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时代的气息,发现新词语的妙用,再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不但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当然,我们语文课堂的课前导入还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引用诗词,借鉴优美语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宗旨在于创设情景,增加课堂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进入学习状态服务。
二、合理的教学内容
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它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教书还需育人。因此,要打造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合理,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还要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着重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对于基础知识以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教师要着重于联系现实和学生自身情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型师生关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要求也是衡量一节的语文课堂是否具有魅力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找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