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27: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企业资质监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建筑企业资质的概念 资质是国家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准许施工企业依法进行建设工程承包与经营活动的一种资格。建筑业企业资质(以下简称“资质”)是指建筑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管理水平、资金数量、承包能力和施工业绩、技术设备等水平,是建筑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准入证,承包工程的凭证和参与竞争的依据。
(二)资质管理的特点
1、资质有了更细、更规范的分类。资质按专业性质可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资质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包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又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如施工总承包序列,按专业性质分为公路工程施工施工总承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等12项施工总承包资质;其中每一项施工总承包资质又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的级别。
2、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资质管理的核心内容,任何企业的资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通过资质升级或增项来提高自身的资质等级或增加资质覆盖范围。企业连续三年年检合格的,均可以向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质升级或资质增项。
3、资质管理有了明确的惩罚规定。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企业申报、年检、变更资质的工程中发现企业有符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第十四条规定的诸如串通投标取得施工任务、违反转包/分包工程、发生过三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等违法行为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停工、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二、建筑企业加强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一)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结构的调整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资质共有四级,划分的标准不仅仅是企业的资金和资信能力,同时也有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此外,由于资质的等级、类别和范围是直接关系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发展,必须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为有力依托,尽快达到规定中的各项标准,取得一定的资质,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奠定有力的基础。
(二)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目前,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投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局限在单一的土木工程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层面的恶性低价竞争,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属于极为相似的组织形式、相同的管理模式和同等的生产水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不惜采用低价打击对手的恶性竞争方式来达成目的。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存在着不足之处,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各项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总是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动态的平衡。但是,一些企业资质管理思想落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创新性不够,企业的发展和升级受到限制,有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发展不起来。而一些资质较高的企业却忽视采取措施提高资质管理水平,不重视创新,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二)类别划分过细
资质管理类别划分过细,使得相近专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升,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机会,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
资质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动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管理,该升级的企业应该升级,该降级的企业应该降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升级和降级都比较难。在资质管理工作中,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管理等级标准,难以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学习,员工难以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的奖励机制不健全、执业资格管理不完善,对资质管理带来不利影响;有关员工执业资格方面的培训比较少,考试难度大,过关率低,培训成本高,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四、切实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一)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国家特级资质就位工作早已拉开序幕,特级资质标准中新增的信息化管理标准让很多施工企业措手不及,预计一级资质就位也会加入信息化考核标准。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开发或引进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应用来加强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满足资质申报的需要,达到资质申报的信息化考核标准。
(二)重视工程项目竣工管理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资质申报的时候,拿不出相应的证明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忽视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对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项目竣工管理,及时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归档竣工验收报告、备案证明等,为资质申报做好准备。
(三)重视对企业资质证书的管理
资质证书正本和副本由于经营投标使用频繁,应由专人保管,建立审批、登记、注销制度,坚持“一事一用、无审批不借证”原则,在管理中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个别人非法转让、倒卖企业资质证书从中渔利。要做好资质证书年检和变更工作,证书上的信息一旦发生变更,应及时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确保资质证书正常使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四)资质管理应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感
切实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危机感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己,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提高生产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五)建立合法的工程承包制度,禁止将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凡分包工程为在承包合同约定或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单位没有自行完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分包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以及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的,均为违法分包行为。因此,建筑业企业应建立可行的工程承包制度,工程的某些部分若要分包给其他单位施工,也得确保该分包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同时应报请建设单位批准同意后再行分包。
结语
资质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质管理要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资质管理要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资质管理要给企业造成危机感,使得企业时时注意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工程质量,否则就被降级或淘汰。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对建设行业资质管理进行完善,但应注意到,搞好资质管理,必须应大力加强建设行业的其他相关制度建设,如信誉评价体系、工程担保制度、质量安全保险制度、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加规范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制度,更加有利于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归口管理工作。国务院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归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通信等有关部门配合同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质分类和分级
第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
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第六条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
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等级。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资质申请与审批
第七条建筑业企业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
中央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其所属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由中央管理的企业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同时,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方可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资质申请手续。
新设立的企业申请资质,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企业章程;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五)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身份证;
(六)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
(七)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九条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升级,除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规定第八条所列资料外,还需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
(二)企业的财务决算年报表;
(三)企业完成的具有代表性工程的合同及质量验收、安全评估资料。
第十条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和一级企业、专业承包序列一级企业(不含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所列企业)资质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初审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核部门应当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条件和申请资质提供的资料审查核实。
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同级有关部门初审同意后审批。
劳务分包序列企业资质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应当从受理建筑业企业的申请之日起日内完成。由有关部门负责初审的,初审部门应当从收到建筑业企业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初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初审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知初审部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公众媒体上公告。
第十二条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一年的暂定期。由于企业改制,或者企业分立、合并后组建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根据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按照本规定的审批程序核定。
第十三条申请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应当在总承包序列内选择一类资质作为本企业的主项资质,并可以在总承包序列内再申请其他类不高于企业主项资质级别的资质,也可以申请不高于企业主项资质级别的专业承包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承坦总承包项目范围内的专业工程可以不再申请相应专业承包资质。
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可以在本资质序列内申请类别相近的资质。
第十四条建筑业企业申请晋升资质等级或者主项资质以外的资质,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部门不予批准:
(一)与建筑单位或者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
(二)末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
(三)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四)严重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五)发生过三级以上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四级工程建设质量安
全事故的;
(六)隐瞒或者谎报、拖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破坏事故现场、阻碍对事故调查的;
(七)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技术工种的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未取得证书上岗
,情节严重的;
(八)未履行保修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情节严重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相应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得非法扣压、没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建筑业企业在领取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同时,应当将原资质证书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建筑业企业因破产、倒闭、撤销、歇业的,应当将资质证书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监督管理。
禁止任何部门采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信、许可等建筑市场准入限制。
第十九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一级企业资质、专业承包一级企业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检;其中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年检。
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资质、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检;其中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联合年检。
第二十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表》、《建筑业企业
资质证书》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交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收到企业年检资料后40日内对企业资质年检做出结论,并记录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副本的年检记录栏内。
第二十一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的内容是检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
合资质等级标准,是否存在质量、安全、市场行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筑业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第二十二条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在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合格。
第二十三条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中,净资产、人员和经营规模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但不低于资质等级标准的〖QS)〗80%〖QS(〗,其他各项均达到标准要求,
且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年检结论为不合格:
(一)资质条件中净资产、人员和经营规模任何一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的80%,或者其他任何一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的;
(二)有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已经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降低资质等级
处罚的行为,年检中不再重复追究。
第二十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新核定的资质等级应当低于原资质等级,达不到最低资质等级标准的,取消资质。
第二十六条建筑业企业连续三年年检合格,方可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
第二十七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由企业在资质年检结束后两个月内提出申请,分批集中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其他变更事项,应当随时办理。
第二十八条降级的建筑业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整改。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查确认,达到规定的资质标准,且在此期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可以按照本规定重新申请原资等级。
第二十九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参加资质年检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
第三十条建筑业企业遗失《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
第三十一条建筑业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当在变更后的一个月内,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其中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企业除企业名称变更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外,企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的变更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办理结果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涂改、伪造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三条未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予以取缔,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四条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五条转让、出借《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六条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资质变更手续的,责令其限期办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l%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
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
(二)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
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摆脱这种窘境,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营利能力,加强资金的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将资金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资金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血液”,如果企业资金缺乏,会致使企业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不能及时支付购买施工设备和材料的价款,从而降低了该企业的信誉,带来了许多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盈利能力。
(一)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可以说,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内容,加强资金控制和管理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换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价值可以分为资金流和物质流,加强资金流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整体经营进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如果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会引起财务风险的产生,作为企业“血液”的资金出现“断流”,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会遭受罚款、影响企业的信用。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
(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资金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价值基础。合理分配资金可以提高企业价值,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提高经营获利能力,只能从自身努力提高。然而,在施工企业中,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代表其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对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企业资金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
二、施工企业实施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涉及到的项目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同时又因为施工企业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管理,没有形成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项目施工资金管理分散。并且没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资金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推卸责任的现象屡有发生。使用效率低下是资金分散管理的直接后果,从而无法合理地分配资金的使用,不能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二)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对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手段与方式落实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信息管理体系,也就不可能对资金管理进行主动监管。并且,采用分散的资金管理方法,资金的内部审计制度落后,资金出现账外循环,开户多并且分散的现象,没有对资金进行动态的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几个程序:第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需要自下而上逐级进行;第二,审批预算时同样需要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第三,预算调整程序需要严密执行;第四,建立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制度。通过反复审核的各种预算,最终应当提交到上级机关进行审核,预算一经审定并下发后,各单位必须执行。在没有遇到特殊情况时,原则上是每半年调整一次,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用款及筹资计划。
(二)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结算中心。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应当按照企业自身管理层的设置以及项目的分布情况来设置,其将作为专门的负责管理资金的部门。在该部门中,需要设立统一的风险预警机制、资金预算机制、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资金划拨审批机制。通过这种途径,施工企业可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整体的评价,并及时做出调配。
(三)强化对投标项目的审查。在建筑施工企业,设备和工程物资占据大量的资金量,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将导致项目进度无法保障、设备难以撤出、资金无法周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选择时,应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对工程项目进行详尽的调查,防止出现不垫资无法施工的情况。在施工项目正常进行过程中也必须对资金的划拨进行及时的审查,在发现问题后,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尽量消除非理性的盲目投入。
(四)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企业资产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将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钱流到哪里,管理、监控就紧跟到哪里”,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监控的重点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应收款项是否缓收或应收未收等。二是资金支付方面,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之,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降低材料损耗。及时清理备用金,以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项目资金在非生产性消费方面的支出。贯彻落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流量为核心,以项目成本为重点,以会计核算监控考核为基础,以信息网络电算化为手段”的财务管理总体要求,在资金管理上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规避资金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开发建设单位:北京华建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业务管理平台
一、业务需求背景
为认真贯彻江西省建设厅关于信息化“资源整合、综合利用、机制创新、市场运作”的精神,加快江西省建设行业信息化的步伐,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该省的行业监管能力,有效改善行业管理质量和效率,2005年7月中旬省建设厅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和北京华建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江西省建设行业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书》。2007年初,信息中心对厅机关、部分地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业务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就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等内容和北京华建公司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拟开发的江西省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作了可行性分析,并拟立即实施。
二、项目设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能通过该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年检,审批企业的信息变更,对资质申请、年检、变更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查询。
在优化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同时,大力强化信息化作为行业管理重要手段建设,加快实现省建设厅主要行业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公示公告、网上评优评先等工作进程。企业在网上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供社会监督。
三、CIO的作用和贡献
通过项目CIO的工作,推动了整个项目的进程,保障了该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推广。
――深入挖掘业务需求,整理业务流程,制定系统上线前的相关规范制度。
――结合多年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为管理系统提供了系统建设思路、设计思路和项目开发的指导,帮助提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积极寻求解决建设成本与财政预算之间的矛盾,负责项目的按时实施、交付、启用。
――组织基础数据的上报、录入工作,对系统中各项数据进行监控,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积极主动、努力做好系统应用推广和技术保障工作,加大系统应用培训工作力度。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积极完善业务流程,及时发现系统使用中的问题,并积极与工程师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
――利用该系统和网站结合为建设厅信息中心创造了效益。
四、项目效益评估
⒈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江西省建设行业的监管能力,有效改善行业管理质量和效率,防止企业和管理部门弄虚作假;通过该信息系统对建设行业企业实行资质管理,把网上资质作为企业参加招投标活动的必要条件,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接受社会监督,方便群众查询企业信息。
⒉经济效益分析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资金分散管理。由于工程项目分散,财务网点众多,多数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多头开户的现象依然存在,资金很难有效集中使用。
缺乏预算控制管理。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没有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也很少进行相互沟通。
风险管控薄弱。近年来,各类建筑材料波动较大,由于不可能一次性投入所有的原材料满足日后生产的需求,因此,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项目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不健全。形成原因是施工合同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管理脱节;企业没有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签订施工合同;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签订施工合同;“私下合同”屡禁不止,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缺乏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就目前建筑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好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普遍认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是会计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没有相互合作和配合,导致了建筑企业资金的使用和预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建筑企业的会计普遍认为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单纯的针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而忽略了资金的前期的预算工作和项目开展到运作的整个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工作。
(三)资金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
在现代的信息时代,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财务工作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细致和全面,而建筑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会接触更多更复杂的项目,相应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也就变得更加复杂,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好多建筑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方式,依靠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所以就容易导致信息失真,财务报表编制与实际信息不符等现象。
(四)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
现代好多建筑企业都会建立很多账户来管理资金,不同的项目会由不同的账户资金分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建筑企业工程完成的效率,能够实现资金的专一化,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种资金管理和运用方式容易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现象,即有些账户上的资金比较充足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及内部控制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人是一个企业正常运作和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是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的基本保障,所以要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积极的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企业应用和发展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还要加强宣传工作,强化个人的责任感,共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进步而努力。
(二)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
虽然现在好多建筑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就容易由于规范和实际状况不符而影响资金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根据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以及自身的发展水平,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制度规范,让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有据可依,有充足的保障,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相关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这就要求鼓励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积极的学习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严格相关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四)提高内控体系的定期系统评估工作
提高内控体系的定期系统评估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创建汇报项目和机构组织,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系统评估工作,降低潜在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资金损失,还能够从,从风险认知、评价、应对管理和预防等方面出发,提高企业预防风险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项目及其他工作开展和运作过程中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完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的努力。
一、资质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
资质即资格与素质。资质制度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施工、勘察、设计和监理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发相应的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企业资质管理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性审查,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是一种准入性的行政许可制度,属于政府管制行为。
(一)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变革时代,作为建筑业企业,若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如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财务状况、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等。
(二)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
目前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综合实力较弱。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板型的,仅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大家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式及相近的生产水平,仅是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 企业可以通过资质管理,按不同的资质类别设立分公司或专业公司或区域公司或子公司,理顺母子公司关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组织优势单位、优质资产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突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多角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战略化经营。
(三)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目前企业要承揽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就要到建设项目交易中心,既“有形”建筑市场去收集信息、去展示企业的形象、去参与投标竞争活动。资质成为竞标活动的入场券,只有拥有它,才能在其允许的行业、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进行项目竞标。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企业经营开发、生产产值、营业利润等指标,就要针对企业实力(如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注册资本金、技术装备、经营业绩、科技进步、项目实战能力等)和社会需求(如水利水电、电力、装饰装修、城市轨道交通等)等方面加强资质管理。
二、掌握资质准入性搞好企业经营活动
(一)提高生产能力
在资质管理中,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工程都规定了最低标准,企业施工生产能力是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生产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资质的等级。对生产能力较强,达到一定业绩的资质等级标准,可以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而在施工中发生质量、安全等事故的,企业就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投标或资质降级等的处罚。资质管理给企业在生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企业要努力提升生产实战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要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与专业特长,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水平,掌握国内外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企业还要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以及管理制度,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有硬底牌,才能打败对手,才能发展壮大。
(二)加强财务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组织,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必须集合资金这一最基本的优势,才能有效参与竞争。在资质管理中,对企业的注册资金、净资产、营业税、银行授信额度、现金流量、资金周转率、赢利水平、融资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企业财务能力、资信情况直接决定资质等级的高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有更新转变观念,尽快建立起一套补充、积累管理流动资金的长效稳定机制,提高自筹资金的能力。加强风险意识和成本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向节约型经济,将成本优势战略转向技术优势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自身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效率。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拓新型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做好人力资源工作
人是组成企业的最基本单元,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人的活力,无人则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在资质管理中,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业绩、执业资格及其数量、级别等均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达到这些指标,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资质等级。资质管理中对人的要求促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坚持把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持。目前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本质是人才机制的竞争。企业人才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与储备机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形成稳定的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人才培养与引进以高、中、低相结合,企业要造就一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以及引进与培养生产一线操作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提高企业诚信度
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对一个企业来讲,其经营宗旨和管理法则必须遵循“诚信”两个字,如果失去了商业道德基础上的责任感和美誉度,这家企业无疑是短命的。资质管理规定中对企业的诚信情况(如工程质量、安全、业绩、被投诉举报和合同履行等)均做了详细要求。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不能为社会创造出优质的工程、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就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就不能给资质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的资质水平正是企业诚信度的良好体现。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就要对信誉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在信誉的创立、保护、提高上下功夫。要切实抓好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确保信誉的创立。要积极开展宣传报道,促进信誉的提高。要充分重视企业人文建设,扩大信誉的内涵基础。
三、依据社会需求做好资质扩充与晋升
企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规划,进行资质增项与晋升,促进企业扩大经营,真正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 申报资质的具备条件
1、 综合指标:电子文档、办公场所、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章程、注册资金、技术装备、统计报表、财务报表、验资报告等。若晋升特级资质的,还应具备授信额度和上缴营业税等。
2、人员指标:企业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以及财务负责人,专业技术和经济人员、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等。若晋升特级资质的,还应具备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等。
3、 业绩指标:代表工程的合同、中标通知书、施工图纸、结算书、工程照片、竣工验收备案表等业绩。
4、 诚信记录:安全、质量情况,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是否串通招投标和行贿现象,是否越级承包、转包或违法分包,是否涂改与伪造资质证书行为等。
5、 科技进步水平:晋升特级资质的应具备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国家级工法、发明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或主编行业标准、管理信息平台等。
(二) 申报资质的工作要点
1、 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企业主要领导及资质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资质对企业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理解国家政策对建筑业企业的引导方向,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实现企业质的飞跃。
2、 准确定位,仔细策划。资质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准确定位,仔细策划,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资质申报计划。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产业规模也在不断的增长。为了有效规范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国家对施工企业设定相应条件,达到不同条件的即授予不同级别的资质,未授予资质的不准许进入建筑市场。因此,建筑业企业资质成为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准入通行证”,一个建筑业企业只有具备了“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这两个硬件,才可以参与投标及承揽工程。而且建筑企业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还要不断的将各类资质升级,拥有较高的资质等级,才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在发展和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重要性
环境、施工能力、以往业绩、企业信誉、人员状况、管理水平、报价水平、财务能力等都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而资质是衡量这些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资质等级的高低、类别,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资质管理带给企业的危机感,让企业时刻注意提高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工程质量等综合实力,如果企业资质被降级,企业也将面临生存危机。
1.2 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重要性
目前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综合实力薄弱。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原因,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呈平板型,仅在简单的土建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因此,即使其经营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优化其组织结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工程建设,这样既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提高其综合实力。
1.3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重要性
企业承揽施工任务要到建筑市场去收集信息、展示企业形象、参与投标竞争活动。而资质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投标活动的基本,如果企业的资质不够,就不能参与到很多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程当中。只有拥有了相应的资质,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业内进行相关的活动,参与招投标工作,参与市场竞争,承揽项目工程。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企业经营开发、生产产值、利润等经营指标,就要针对企业实力、社会需求等方面加强资质管理。
1.4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要性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施工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引进和吸收高素质人员,提高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周围环境对施工的影响等等。而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并注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资质。而加强资质管理,做好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检查,使施工企业明确自己的资质,给企业以一定的危机感,从而使得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工程质量等,使建筑施工企业得到更多业主的认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提高自己的生产竞争力。
2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存在着不足之处,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各项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观念落后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总是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动态的平衡。但是,一些企业资质管理思想落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创新性不够,企业的发展和升级受到限制,有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发展不起来。而一些资质较高的企业却忽视采取措施提高资质管理水平,不重视创新,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2.2类别划分过细
资质管理类别划分过细,使得相近专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升,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机会,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3管理措施不到位
资质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动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管理,该升级的企业应该升级,该降低的企业应该降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升级和降低都比较难。在资质管理工作中,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管理等级标准,难以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2.4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学习,员工难以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的奖励机制不健全、执业资格管理不完善,对资质管理带来不利影响;有关员工执业资格方面的培训比较少,考试难度大,过关率低,培训成本高,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3切实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3.1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国家特级资质就位工作早已拉开序幕,特级资质标准中新增的信息化管理标准让很多施工企业措手不及,预计一级资质就位也会加入信息化考核标准。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开发或引进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应用来加强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满足资质申报的需要,达到资质申报的信息化考核标准。
3.2 重视工程项目竣工管理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资质申报的时候,拿不出相应的证明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忽视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对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项目竣工管理,及时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归档竣工验收报告、备案证明等,为资质申报做好准备。
3.3 重视对企业资质证书的管理
资质证书正本和副本由于经营投标使用频繁,应由专人保管,建立审批、登记、注销制度,坚持“一事一用、无审批不借证”原则,在管理中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个别人非法转让、倒卖企业资质证书从中渔利。要做好资质证书年检和变更工作,证书上的信息一旦发生变更,应及时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确保资质证书正常使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3.4资质管理应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感
切实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危机感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己,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提高生产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1 引言
建筑行业的资质管理是指政府对建筑市场实行的一项准入制度,其最终目的在于根据市场需要以及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划定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范围,以此保证市场运作的主体,完全胜任其承担的建筑活动,从而保证市场的秩序[1]。基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质,我国规定:任何建筑施工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要想承包施工任务,必须首先取得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这一规定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资质不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资质管理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2 资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作用
2.1 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21世纪可以说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特殊竞争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运行机制。资质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力和有效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企业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如盈利能力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竞争地位等。
2.2 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
目前,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投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局限在单一的土木工程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层面的恶性低价竞争,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属于极为相似的组织形式、相同的管理模式和同等的生产水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不惜采用低价打击对手的恶性竞争方式来达成目的。这样的手段也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的竞争方式既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也很难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但是,通过资质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的发展瓶颈。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可以使企业依据不同的类别设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进而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优化,并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3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良好宏观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无法在综合实力上与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相抗衡,为了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往往会借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或者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一些施工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行业内部的正常竞争,也无法有效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但是随着资质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完善,无论施工企业规模的大小,也无论其竞争实力有多么雄厚,要想承接各类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必须到建设项目中心,借助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充分展示企业的形象,进而通过竞标、投标的方式成功获取施工任务,而这些都是以企业的资质为基本前提的。只有企业的资质符合了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在其允许的行业、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进行项目竞标。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必须以各级资质的有关条件为依托,进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力求符合各级资质等级的相关标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资质共有四级,划分的标准不仅仅是企业的资金和资信能力,同时也有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此外,由于资质的等级、类别和范围是直接关系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发展,必须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3]为有力依托,尽快达到规定中的各项标准,取得一定的资质,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奠定有力的基础。
3 结语
在社会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能否取得一定的资质是关系到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第一,在思想认识层面给予资质管理以充分的重视。对于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个体来说,尤其是上级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资质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
第二,在实践层面不仅要注重资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素。与此同时,在资质管理中,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业绩、执业资格及其数量、级别等均提出了具体要求[4],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达到这些指标,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资质等级。
综上所述,资质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为广泛和深刻,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尽快实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探析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战略理论
1.1建筑企业资源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出发建筑企业资源主要是指其运营进程中所需一切资源,是建筑企业拥有、控制运营要素总和,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人”、“物”、“材”三大类,亦可从有形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无形资源、时空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管理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企业凝聚力、企业形象、企业市场影响力等;管理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制度有效性、管理战略科学性等;品牌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服务等品牌带来的资源效益,影响建筑企业运营成效;信息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面向市场获取的竞争对手的信息、建筑市场、国家政策等信息,助力企业科学决策;技术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在管理及承建进程中普遍应用的技术,如混凝土养护技术、夯实技术、施工管理等技术;时空资源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如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等,只有建筑企业把控发展时机,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优化配置各项发展资源;无形资源主要是指技术资源、时空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及管理资源,与土地资源、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等有形资源概念相对[1]。
1.2建筑企业资源配置
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主要是指企业以发展战略为依托,立足建筑市场及所开发的承建项目,针对企业掌控各类资源进行量与质的分配,旨在助力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形成战略经营结构,完善其战略体系,顺利建筑企业完成承建任务。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采用作业组合、价值工程两种形式配置建筑企业资源。例如,建筑企业可采用BIM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技术将建筑项目所需资源录入其中,以建筑企业项目规划为导向,针对各个承建环节所需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资源配置方案,为推动建筑项目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
1.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建筑企业运营进程中涉及成本分析、核算、决策及控制等事宜的成本管控行为,主要由成本计算、规划、控制及评价等环节构成,根据建筑企业经营环境作出科学规划,其中成本计算是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基础,根据成本计算所得信息针对建筑企业运营成本进行控制,运用组织、技术及经济干预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业绩评估主要针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旨在改进建筑企业原有管理体系,优化成本管理方案,调整成本管理目标,为优化配置建筑企业各类资源提供依据。例如,建筑企业可推行财务管理理念,通过设置内控机构,定期反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情况,以会计报表为载体直观反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成果,为建筑企业科学规划、及时调整、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奠定基础。
2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战略实施要点
2.1统筹全局
在传统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战略实施进程中,企业秉持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理念开展各项工作,虽凸显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灵活性,但容易诱发企业运营风险,使企业无足够资源支持在建项目,影响企业运营成效,为此建筑企业应紧抓统筹全局要点,根据建筑企业规设战略计划制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方案,避免出现“只算小账”、“秋后算账”、“资源浪费”等问题,赋予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战略性、预见性、发展性,为建筑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奠定基础。
2.2科学计划
建筑企业受政策、市场供需关系、行业发展及自身运营等因素影响,需通过合理调配各项资源,科学制定成本管理战略稳健发展。例如,建筑企业可在明晰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前提下统筹建筑项目、战略规划、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财力等因素,制定科学、可行、高效企业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战略,确保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企业发展三位一体,达到助力建筑企业在政策导向下,立足市场经济大环境稳健发展的目的。
3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战略实施方略
3.1树立资源优化配置及成本科学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需在了解成本管理、企业资源配置等理论内涵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资源优化配置及成本科学管理战略,确保资源高效利用,成本管理得当,为建筑企业科学发展与管理奠定基础,根据建筑企业发展动态信息及时调整相关战略,达到推动建筑企业与时俱进的目的。
3.2制定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机制
首先建筑企业应设立财务管理部门用以负责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工作,其次制定市场调研机制、信息搜集机制、决策机制、评估等机制,使各项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权责,将成本管理与资源配置渗透在建筑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确保人人头上有成本管理、资源配置指标,营建开源节流、节约资源建筑企业运营氛围,助力建筑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收益。
3.3完善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战略实施制度
建筑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分权制,也就是相对独立的项目管理班组的组建和管理,这种办法解决了单个项目管理的问题,但使资金分散,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减弱,企业总部的融资功能受到限制,企业资金不能及时融资、有效地调度,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力度不够
一些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无规无序,使企业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还贷压力增大,资金周转慢,加上建筑企业从事行业的特点,使企业本身的造血功能低,企业的资金状况越发令人担忧,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
一些建筑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人为管理上的漏洞,没有完善的制度,企业运作也没有程序,甚至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经营的要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忽视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规定相应新情况和资金管理程序的要求,运行时随意操作,管理制度没有和市场要求同步。再者是建筑企业没有合理稳定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资金的使用、审批和回笼等运作的控力度不够,在建筑行业利润透明化的前提下,更加使企业效益降低,资金风险增大。
2.因资金分散而流动性不好
建筑企业因工程项目分散和银行网点多等特点,多头开户的现象还是存在,资金很难集中起来,管理也不规范,资金闲置,周转缓慢,资金的占用不合理,回收的工程款因没有及时汇入总部,资金不能统一管理。
另外是低价中标现象还是大量存在,没有规范的招投标市场。建筑企业因低价中标使得资金满足不了施工的需要,工程项目资金一开始就资金不足;第三种情况是部分工程项目因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都是由施工企业长期垫资,施工企业的资金状况越来越紧张;第四种情况是工程项目在边远山区的,资金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当地缺乏顺畅的通讯设施,入网条件不成熟所引起。
3.没有完善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财务风险性大
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这都是由资金不足引起的,集团公司向银行贷款、二级单位或工程项目向集团公司贷款的集团公司贷款链逐渐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经常是依靠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
商业银行的程序审批没有被集团公司引进借鉴用来对项目贷款进行审批,没有规范的内部贷款程序,贷款与否主要是靠主管领导根据项目来决定,项目的真实评估进行,担保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履行,如项目最后亏损的话,责任都是由集团公司承担,容易形成不良贷款。项目分散的客观条件影响了内部控制,约束手段也不强,个别项目的集中只是在名义上,很难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的风险监控集团公司也很难实施。
4.没有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
集团公司通过对分公司等下属单位的控制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监控,下属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主要是由于利益关系和权限引起的,项目资金管理都是由项目经理说了算,没有集体决策、上报审批和备案制度,也是只停留了在“一支笔”的观念上,问题不容易在事前发现,集团公司的监督也没落到实处,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对重大事项的资金进行管理,处于的还是从属地位,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走的现象出现。
二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1.对资金的计划管理要加强,资金占用量科学核定
建筑企业在确定合理资金占用量时,采用的计算方法要先进合理,要兼顾需要和节约的原则,这是资金管理的基础。解决资金管理问题较好的方法是编制资金计划,这是以建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为前提,结合财务会计稳健性的原则考虑的。
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可以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对应收账款和备用金等其他应收款项也可以加强管理,费用支出减少,企业成本也相应地降低,企业的资金计划可以通过下属各个单位的资金计划再编制,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和物资供需的平衡进行。在资金计划在管理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资金动态及时跟踪分析,做到合理调度资金,最大量地优化资金使用和管理。
2.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首先要保证施工生产资金的需要,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重要途径是合理使用资金和降低资金成本。
第一方面建筑企业从宏观上制定决策和从微观上管理资金,为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到权限明确、责任明确、使用原则规范和实施过程控制。
第二方面是改变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角色,从出纳转变为领导的参谋,直接参与决策,自己的意见能充分发表出来,可行性得到了提高,降低了盲目性,以事理说明和抵制错误的决策。
第三方面是建筑企业的资产配置要进行优化,资金的占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当过大地占用了企业的固定资金时,要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严格控制设备购置,为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生产设备可采用租赁的方式,加强对设备的调度。这样可以减少总量资金的占用,资金不足的压力能得到缓解,资金占用日趋合理,资产配置得到优化,资金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资金成本能降低。
3.融资额度有效控制,自有资金充分使用
自有资金、收回的工程款和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建筑企业资金主要来源的三个方面。企业生产规模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而扩大。企业的自有资金很有限,而施工项目则在不断地增加,国家没有任何资金的注入,建筑企业满足不了施工生产资金的需要,本来施工资金是企业垫付的,工程款被业主拖欠的利息由建筑企业承担,使得企业债台高筑,负债经营。
三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1、合理使用建筑企业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在企业实践活动中,为方便进行资金结算,企业都会在下属机构设立之初开设银行账户,为供企业开展业务之需,下属企业的银行账号总会有一些留存。如果这种账号比较多,把每个账号里的款项集中起来,也有可能是一笔巨款。在某些时候、某个方面上,这些资金可能会满足企业的需求。用好企业的调控手段,统一分配管理全部的存量资金,建筑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得到缓解。
2.完善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建立。为奠定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人员有章可循,可建立会计核算、内部审计、财产清查、内部牵制、岗位交接和会计组织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使管理成本降低,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得到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提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作用
实行信息化管理手段,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作用。①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的推进,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一方面资金短缺和富裕并存的矛盾得到解决,存量资金被盘活,使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是对下级单位资金的监控管理能加强,资金运营确保安全。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能使资金的集中和支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结算中心的运作能力大大提高。
4.加强建筑企业资金的考核和监督
加强考核和监督企业资金预算和资金计划,能使预算和计划真正执行,落到实处,获得效益,对如工程款回收率、资金上交、资金使用等资金考核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资金监督的两个重要方面,以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的变化和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来检查,综合评价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5、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要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制度制定后,有一批高度的责任心、依法办事、熟悉法规和客观公正的财务人员能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也很重要,也保证了会计信息能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向企业领导提供。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财务人员的培养,是建筑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