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

篇1

讯:摘要:我们经常认为社交媒体主要盛行于西方国家,但自上周我的亚洲和东欧之行后发现,它已经走向全球化,且在不同地方,它的平台、商业模式和前景也有很大不同。

虽然以西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在过去四年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它最近在亚洲的兴起更加引人关注。然而,就像MySpace、Facebook、Twitter以及正在起步的Pinterest(目前正呈指数发展)的发展轨迹一样,一旦用户数接近于实际的极限值,该社交媒体的发展将变得非常缓慢,而这一现象目前在亚洲尤其明显。

/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篇2

[4]中文国际.全球十大社交网排名QQ空间第3人人网第9[EB/OL].,2015-03-25.

[5]Yong K.,Hye KK.,Ee-gyeong K..Archiv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in a mobile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South Korea[J].Library Hi Tech,2014,32(1):28-49.

[6]Ahmedin MA.,Qiu Tie,Feng Xia.Event-Based Mobile Social Networks:Services,Technologies,and Applications[J].IEEE Access,2014,(2):500-513.

[7]周佳骏.Web30的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及访问控制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71-74.

[8]Tella A.,Oyedokun TT..An Evaluation of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s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Selected Nigerian University Libraries[J].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4,55(4):343-367.

[9]Basilisa M.,Mizuho I.Associations between privacy,risk awareness,and interactive motivations of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users,and motivation prediction from observable featur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4(5):20-34.

[10]Abdul MK.,Aslam A.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India:a case study of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J].Library Hi Tech News,2014,31(5):11-13.

[11]Haynes D.,Robinson L..Defining user risk i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J].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5,67(1):94-115.

[12]Yoonmo K.,Sesil L.,Kayoung K.Analysis of user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in South Korea using the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4,88:232-240.

[13]杨建永.关于图书馆社交网络(LIB-SNS)构建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8):27-31.

[14]王鹏程,胡媛.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3,(4):16-27.

[15]黄浩波,何卫华.SNS在区域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22):23-24.

[16]肖宇,许炜,张晨,等.社交网络中用户区域影响力评估算法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7):58-63.

篇3

据了解,腾讯网络媒体变革战略已全面启动,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也随之展开,通过对旗下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微博、QQ空间等平台的社交化改造以及平台融合,进而增强了腾讯的社交价值,提升了腾讯网络媒体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实效。

目前,腾讯微博与QQ空间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融合,完成后将形成全网最大最活跃的社交网络。各媒体产品也将在战略指导下进行升级,比如:腾讯网将着力于向社交集成、产品智能、资讯交互三个方向发展,腾讯微博将朝着展现智能化、内容简约化等方向发展,腾讯视频则将朝着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

第二步是推出社会化营销平台,这是广告产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级后的聚合平台。目前已有精准广告系统投入了使用,初步在多个社交平台展开投放,更多的社会化营销广告产品会在后续推出。

最后,腾讯网络媒体变革将带来营销方法论的提升,新的方法论是基于社交化、人性化和便携化的思考,将会在4月下旬出炉。升级后的腾讯智慧营销方法论将以影响人的内心和价值观为核心的营销3.0时代为背景,体现了互联网眼球经济向互动经济演进。

篇4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社交媒体在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世界绝对是最热话题之一。随着Facebook、Twitter、Youtube、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但改变了信息分享和传递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品牌的认知过程,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直接越来越迅速。

登录主流社交媒体,诸如微博和SNS(社交网站)早已经成为很多中国网民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社交媒体目前早已超出“社交”功能,在领先商业组织的利用和影响下,具有诸多广告、营销、公关等特征。企业对社交媒体营销的投入毫无疑问正在迅猛增长,但许多人对这些投入的是否值得和效用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很多企业都知道什么是社交媒体。毕竟,若把Facebook看成一个网络国家,那么它的人口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很多企业老板和高管还可能了解社交媒体如此强大的原因——能够放大口碑效应。但谈到如何驾驭社交媒体影响力,他们就显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尽管企业纷纷积极开设官方微博,但真正了解社交媒体究竟是如何与消费者互动,并借此拓展产品和品牌认知度、提升销售和盈利、激发顾客忠诚度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对许多企业老板和高管而言,社交媒体仍然一团迷雾?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原因。首先,源自社交媒体的朦胧本性,尽管谁都知道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线讨论产品和品牌、寻求并分享相关建议,但企业究竟可以在何处及如何影响这些对话却不清楚。毕竟这些对话横跨各式各样、不断增加的平台,出现在多元且分散的群体之间,可能是以极快的速度发生,也可能花好几个月酝酿。其次,没有一个适合且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其对营销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大量资源(不管是财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投在一项收效尚不明确的项目上,实在很难说得过去。

一、理解社交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信息、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是社会化的沟通方式。社会媒体推动了人们发现、阅读并分享新闻、信息和内容的方式的变革。社交媒体将人们从内容的阅读者转化为内容的者,将单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化为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将个体从受众变成了媒体。

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概念,是一个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在线生活平台,更是一个足以代替真实感知的超级媒体。社会化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

社会化媒体创造了新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赋予了每个人创作并传播内容的能力,一般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参与。社会化媒体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献和反馈,模糊了媒体和受众的界限。

2.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均可免费参与,鼓励大家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参与和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受保护或隐私内容除外)。

3.交流。传统的媒体采取“广播”形式,内容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单向流动。而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播,形成互动交流。信息传播的效率成倍提高。

4.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大家可以很快形成一个社区,并以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交流。

5.连通性。社会化媒体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快速融合到一起。

6.多平台。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媒体不受平台限制,任何能够连接网络的终端都可以作为服务平台。

二、中国是新兴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用户大国

全球社交媒体正在爆炸式增长,中国无疑引领着这一潮流。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扩张速度堪称全球之最。到2011年12月,中国共有5.13亿名互联网用户,而德国只有6700万人,印度1.21亿人,美国2.45亿人(图1)。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是年龄不到35岁的群体,其中25-34岁的用户群占40%;中国约有2.5亿名互联网用户集中于一二三线城市;超过一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周上网12个小时以上。其中社交媒体用户数量达到2.35亿,年增长率达到33.7%。

麦肯锡一项针对57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调研发现,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此外,中国也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高达91%的受访者表示,最近六个月曾登入社交媒体。这一比例远高于日本的30%、美国的67%、韩国的70%。中国互联网用户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也比日本、美国来得长。例如,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花46分钟在这类网站上,日本消费者仅为7分钟,美国消费者37分钟。随着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增加,消费者花在其他网站的时间减少了,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篇5

除了对股市的影响外,Facebook的IPO也激发了国内社交网站上市的劲头。在社交网站兼并重组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过上市谋求资本注入,成为当前众多社交网站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Facebook的崛起对于国内的社交网站的发展有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由其带来的关于社交广告、社会化营销等话题的探讨也十分的火热。

但日前,职业社交网站天际网CEO林廷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市值有被高估的嫌疑,加之盈利能力则相对有限,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Facebook上市对其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交网络的影响还是未知数。在Facebook热潮下,国内的社交网站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理性对待。

据林廷翰介绍,虽然天际网及其母公司Viadeo集团日前获得了新一轮高达3200万美元的融资,创下非英语国家职业社交网站融资的记录,天际网发展势头也正猛,但集团当前仍然将重心放在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上,暂时不考虑上市。“上市一直在我们的计划中,但公司的发展不会单单以其作为最终的目标。我们一直致力于的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社交平台,打造人脉圈,为我们近1000万用户创造切实的利益。”(来源:艾瑞)

篇6

CDN加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关注要点。85%的受访者认为,CND应用于移动社交网络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CDN能否成功应用,取决于该市场自身的发展情况。小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市场规模难以支撑CDN的大规模应用。

移动社交网络现况及隐患

就移动社交的传播形式看,8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社交平台所传播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决定该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受访者表示,视频作为移动化分享的传播形式与前三种形式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对于网络及硬件的高要求,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此领域发展持乐观态度。

根据访谈,多位移动社交网络从业者已经认识到,社交平台在追求用户扩张的同时,用户体验的提高不容小觑。进一步突出服务差异化,提高访问相应速度,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2012年,一些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经历了注册用户流失的情况。其中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社交网站内容缺乏新意、服务同质化是造成用户流失重要原因;另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访问响应速度慢,用户体验差是客户流失的另一原因。

在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输方面,终端用户访问迟缓、运营商复杂性带来的网络平台压力、网间结算成本高,是受访者谈到的关键几点问题。易观国际在前年了移动互联网的七大问题,包括网页页面载入速度过慢、网页没有针对智能手机设备进行优化、加载错误频繁、与网页进行互动十分困难、移动端网页内导航不易使用、无法在移动设备上轻松阅读网页内容、移动端网页功能没有达到用户期望值,涉及到移动互联网网络速度的相关问题占到半数以上。时过两年,网络速度慢的问题依旧困扰整个移动互联行业。由于手机终端的单页面操作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的忍耐度更低一些,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速度要求更加迫切。

篇7

讯:campalyst的数据显示,社会化网络营销几乎被美国前250零售网站所采用,其中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的采用比例最高,在90%以上,而google+和Pinterest的采用率也高达67%和61%。

从社交网络为这些零售网站带来的粉丝量来看,Facebook也是高居榜首。平均粉丝量为93.6万。而从TOP10品牌在这几大社交网络的平均粉丝量等指标来看,差异也是很大。从粉丝量的分布来看,在Facebook上粉丝量过百万的品牌有43个,Twitter上只有1个。

从行业差异来看,Facebook上粉丝量最高的行业分别是大型零售商、玩具、服装服饰、电脑电子,体育产品。Twitter上则是服装服饰,玩具,大型零售商,健康美容,电脑电子产品;YouTube上则是电脑电子产品,玩具,服装服饰,家居装饰,健康美容;google+上面则是电脑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大型零售等;Pinterest上则是家居装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等最热门。

/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篇8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来,社会化媒体对民众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社交网站的发展极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概念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一、社会媒体营销及其对NGO组织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助平台和媒体通过传播、资讯的方式处理公共关系和维护开拓客户服务。一般社会化媒体包括工具包括论坛、微博、豆瓣、人人这样的社交平台,还包括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的高度数字化信息,使得人们能通过数据分析较快且准确定位于目标群体集中的传媒平台。

通过转发日志、分享图片或上传视频音频,使网民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大众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监督都变得简单可行。这一方面将加剧NGO组织财务、项目透明化的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NGO组织在媒体平台上将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其公信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NGO组织如果合理和创造性的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对组织本身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二、NGO组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NGO组织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认识和利用较早,且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一般情况下,国外的NGO组织在网络上都有自己较为完备的主页,且有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定期活动资讯,更新活动介绍。开拓自己的公益社交渠道,促进有公益心的人群线上线下互动。同时他们还有效的利用twie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推广宣传自己的公益理念和公益活动活动、进行志愿者招募。同时提高财务透明度,在网站将其公益项目账务公开,接受大众监督,获得公众对其公信力的支持。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使得许多国际性NGO组织得到高速发展。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NGO组织发展属于晚发外生型,受国情的限制,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国都与国外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资源的匮乏、规模的有限,专业人才、专业教育不足的问题,使得整体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频发的公益资金挪用,空壳公益项目,与商业相勾结的公益活动,更使得公益机构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发挥NGO组织的社会功能对国家、机构、工作者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部分组织意识到了传播营销的重要性,但传统传媒领域中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资源使用上等多方面都与NGO存在不兼容状况。

目前我国的NGO组织已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方式去运营,然而除了一部分时效性特点较强的受到广泛关注的微博活动外,众多NGO组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低成本、全球化以及潜在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社会化媒体成为NGO组织达到并实现较高目标的理想渠道。如何使理想渠道成为现实成为目前NGO组织研究发展的重点。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在我国草根NGO组织组织发展中的运用

(一)我国草根NGO组织组织的发展困境

我国的草根NGO组织在汶川地震后日趋活跃,发展迅速,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利益诉求、提供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舒缓就业压力和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整体而言,我国草根NGO组织的发展仍十分脆弱,存在着普遍规模小,能力弱,社会公信度不足等问题。而制约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受外部环境的挑战与草根NGO组织自身的挑战两方面共同影响的。

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对NGO的了解与认知程度还非常有限,且公众对于NGO的认识和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媒体、网络的渠道所实现,而新闻媒体则是一种时效性强,更新率非常高的传播方式,因此公众通过这一渠道来认识了解NGO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随着新闻热点的迅速转移而缺乏持续的关注。

从其草根NGO组织自身上来看,由于其本身存在规模有限,资源匮乏,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使得这些组织也无暇顾及到营销传播的问题,而即使其意识到了营销传播的重要性,它们也会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资源使用上依赖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而与这些传统的媒体合作则具有比较高的难度和不可控性。

这体现在一方面大众传媒对于新闻的曝光与支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那些不具有独特新闻性的信息很难获得媒体的关注,而一般草根NGO组织参与的事件的新闻很难获得媒体的青睐。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虽然也提供了广告这类形式的信息传播渠道,但是面对高额的广告费用,也使得草根NGO组织们望而却步,且NGO本身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采用这种高额广告投放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很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与诟病。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运用可以带来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形式,本身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社区性和低成本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为这些草根NGO组织提供一个较低门槛的传播基地,以及一个相对便利的沟通渠道、和更精准的目标人群。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参与性方面,与传统媒介由其自身掌握话语权不同的是,社会化媒体能够使更多的用户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传播当中,能够自己创造内容,既是自己的受众也是内容制造者。

因此草根NGO组织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这个渠道来宣传组织的宗旨,树立组织的品牌同时还能招募和吸纳更多的志愿者或是组织成员。目前,已有许多的NGO组织在社会化媒体上建立了站点。它们利用这些站点传播组织信息、更新项目进展、开展网络活动。一些先行者,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在社会化媒体上获得了为数不少的拥戴者。

其次在公开性方面,一方面为公众们自由的使用参与社会化媒体提供了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与公开也恰恰成为公众监督NGO组织的一种手段和方式,NGO组织也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及时的信息、分享、反馈等与公众在社会化媒体上展开深度的交流与互动,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再次社会化媒体实质上为NGO组织与公众之间提供了一个长期沟通与互动的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介方式,去掉了广告包装背后的那种隔阂感。通过这种直接和长期的交流互动,双方之间也会逐步由陌生走向熟悉,同时也拉近了与受众间的距离,更易获得支持。

最后社会化媒体的社区性和低成本,又能帮助NGO组织找到网络中的公益“圈子”,从而找到合适的目标受众。并且即使是在NGO组织运营费用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数字网络等形式进行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一方面这减少了营销所涉及到的实体费用,如广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大众在网络上的互动反馈,帮助NGO组织进行评估改善。

四、策略探讨和建议

NGO组织的营销传播与企业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为其自身宗旨的传播而服务的。在营销方面,NGO组织可以借鉴企业的传播与管理方法,去推动自身品牌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手段的作用,一个好的营销策略的建立能偶帮助NGO组织更加有效率的实现自身的组织使命,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需要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内容。以往传统程式化的新闻语言或是口号在当下不易获得受众们的关注,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新闻形式来向受众宣传NGO组织的理念,如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言之有理的观点;幽默搞笑的段子、图片或视频;具有艺术性的视听文件;测试、游戏等有趣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形式来使受众产生共鸣或认同感。

其次也要注重对于线上网络形式的管理与宣传,这表现为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消息,并及时的回复用户的反馈、提问等,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设置一些便于参与的线上网络活动,如“随手拍公益”、或是有趣的小测试等,让用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参与公益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再传播的目的。

最后要注重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营销,借助企业、或是大众媒体、网络媒体的资源优势,通过以电子商务、自主创办SNS 社区和客户端与应用软件的形式,进一步建立组织的品牌形象,推动组织的价值使命传播。

参考文献

篇9

讯:本报北京4月24日电(张意轩、王燕)腾讯公司在今日举行的智慧峰会上,正式了其酝酿已久的社会化营销平台,旨在通过整合腾讯旗下的各类资源和渠道,为广告主打造一个基于用户社交网络的数字营销服务解决方案。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的社会化营销平台是对腾讯旗下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微博、QQ空间等平台产品的打通和融合。未来腾讯将开放API给广告主和第三方,为其提供自助广告管理平台。(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社会化媒体营销市场火热发展。美国的Facebook估值千亿,即将上市也令其愈发抢手。国内无论是腾讯的QQ空间,还是人人网 ,或者微博,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电子商务与社会化媒体的合作加强。未来社会化营销市场一定是个趋势,它激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的研究与探索。

为深入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数位分析师历经数月撰写了《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详见:/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篇10

社交媒体融合了Web2.0和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最新理念,使用户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传播、分享、交流的自由。学术领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方便地进行学术信息转发、交流分享思想观点、获取文献原文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来参与学术活动,学术信息交流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一、社交媒体及其发展现状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虚拟化W络通讯工具和信息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已成为人们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

国外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有Faeebook、YouTube、Twitter、Linkedln等。在国内,社交媒体经历了BBS时代、社交网站时代、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垂直社交网络应用时代,发展至目前主要以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为代表,另有百度贴吧、人人网、朋友网、豆瓣、知乎、美拍、天涯社区等,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网络社交应用平台。按照社交媒体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归为创作发表型、协同编辑型、资源共享型、社交服务型、即时通讯型五大类型。

目前社交媒体已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占比分别为46%和40%。据2017年1月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依然作为最典型的网络社交应用排名前三,应用率分别为85.8%、67.8%、37.1%。可见,具有即时通信功能的社交媒体最易成为社群型网络媒体。

二、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交流典型模式

(一) 博客、微博:学术知识转移模式

博客(Blogger)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可随时张贴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的网站。目前,有许多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专家学者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随时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会议信息、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思想观点等,通常被称为学术博客。学术博客使学术交流不再局限于基于著作、学术期刊、专家报告等传统型学术交流模式,进而转向开放、随时随地、泛在化的交流模式。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学术博客平台既可以是知识的生产源,也可以是知识的传播源;既可以是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后的正式出版类学术信息,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存储于专家大脑中经过显性化处理的隐性知识。学术博客相互之间通过博主的转载分享、评价交流,实现各知识节点的相互转移。

微博(Microblog),即微型博客,与博客相比,更突出信息的即时性、快捷性。微博用户群因拥有大量专家学者、学术机构,使关注用户能够及时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的知识信息。此外,微博信息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各层次学者的跨界交流,碰撞出个人创新观点。

(二)维基百科:学术知识协同生产与共享模式

维基百科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在Wiki支持的协作式写作中,每个人都可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修改、扩展甚至探讨,是一个最大、最知名的网络知识社区。所以Wiki帮助我们在一个社会网络(SNS)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与其他社交媒体相比,维基百科能够针对特定的领域知识或主题概念汇集大众智慧,构成网络“合作实验室”,互联各方面的专家发挥个体学科特长,形成个人能力与智慧的相互叠加,使产生的知识信息更权威可靠、更受广泛认同。通过参与维基百科的知识信息编发共享,个人的传播行为和掌握的知识、观点通过在wiki平台上共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共识”性概念或经典性论述。

(三)腾讯QQ、微信:学术信息传播与互助分享模式

QQ、微信同属腾讯公司旗下的社交产品,具有极其相似的功能特点,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也可以群聊、发表评论、撰写日志文章,已成为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的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使用用户规模达到6.66亿。79.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应用是微信,其次为QQ,占比60.0%。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

由于QQ、微信强大、易用的信息交互功能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已成为学术交流领域重要的虚拟平台。通过QQ或微信朋友圈、QQ群进行学术信息分享或文献原文、会议资料互助传送的优越性已被大众广泛认可。网友通过建立QQ、微信学术群,使学术信息的交流共享和知识生产传播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三、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

(一)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由具有50余年媒体经验的中国科学报社主办,是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2007年正式上线。网站设有博客、会议、论文、项目基金、实验室等频道,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和多样实用的学术信息。尤其是备受学者们欢迎的科学网博客目前已在各个学科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学术会议资讯、专家报告观点、权威论文转发等学术信息极大地吸引研究人员积极加入,成为更多的信息传播“节点”,高效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10年来,科学网博客已经成为上百家新闻媒体,特别是国内严肃媒体和境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源泉,大大促进了科学传播。

(二)网络问答社区――知乎

知乎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知乎凭借其认真、专业和友善的社区氛围和独特的产品机制,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将高质量的内容透过人的节点来成规模地生产和分享,构建高价值人际关系网络。其发展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2017年1月,知乎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预计完成融资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7年知乎将面向广泛的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大型知识平台。截至2017年1月,知乎已拥有超过6500万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1850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2016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撰写了逾2300万篇回答和151f篇文章。

(三)学术类微信公众号

微信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生活方式。目前许多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进行视频直播。学术刊物每期的出版论文目录、论文全文、重要学术会议信息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推送至用户的智能手机上。大型学术研讨会可以将会议通知、日程安排、著名专家的报告演示文稿、报告录音、学术讨论信息等通过微信平台即时。《中国科学报》、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科学网、现代大学周刊、爱思想网、唧唧堂、博士圈及MOOC成为首批10个最具影响力的、高品质的、最具学术精神的微信公众号,其中MOOC公众号位列榜首。

四、结语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与获取模式代表了“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的思想理念,这种去中心化的理念赋予用户平等而个性化的地位,充分刺激用户参与互动交流的热情,更有效地挖掘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使得互联网社交媒体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机体。同时,开放自由的和转载会很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信息冗余、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相信随着互联网管理政策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2]李娜,胡泳.社交媒体的中国道路:现状、特色与未来[J].新闻爱好者,2014,(12).

[3]张h,朱庆华.Web 2.0环境下学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博客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