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9-0073-03

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可以看出,“数字校园”首先是对教学资源的加工和应用数字化,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搭建了一很好的平台。

一、现行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出现的困惑

近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学校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应用问题,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小学的重视。在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认识、途径、意义等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也有很多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应用研究。但是,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也出现了不少困惑。

(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等同于网上的上传下载,而深入到校本建设与开发制度、机制缺乏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应用与发展,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各不相同,“应试教育”环境下时间也不充裕,在备课上课中需教学资料时,只能从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教学资源上下载素材、试题、课件等。而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致使《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是毫无用处的“信息垃圾”,甚至于还有不少错误和有害的信息。所以,下载而来的教学资源大部分不能直接利用,也不符合学校实际,需要再加工才能利用。于是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下,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是一种负担、累赘。

(二)教师各自为阵,协作开发、共建共享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出现无序化管理和重复性建设,处在封闭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状态。在开发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时,教师之间基本上是处于独立的、各自为阵的状态,没有统一规范,无法实现合作交流,协作开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只被少数人掌握,不能被全校师生共享使用,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这种封闭的开发模式不打破,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三)素材类资源滞后于课程类资源要求,教学资源的管理被忽视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虽然明确规定了课程类资源与素材资源之间的关系,但现实情况是素材资源建设滞后于课程类资源要求,造成严重脱节、互不关联,导致资源冗余,浪费存储空间,难以实现同步更新造成管理混乱。

二、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与后台管理设计

通过分析,利用学校现有的硬软件条件,将教学资源库集成于数字化校园服务平台,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探索促进校本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管理的策略。

(一)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与管理模式

参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结合校本教学资源实际,以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为依托,搭建全校教师共建共享的网络资源库(如图1),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平台——专家”互动的数字化教研平台,促进校本教研开发与利用。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有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然后,依托网络资源库,以库促教,以教促库,以库促研,以研促库,建构共享教学资源。

随着资源库优质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一方面,教师只需根据自身的实际“照单抓药”,较快地完成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组织、选取及呈现,大大节约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积极地在资源库里寻找教学资源下载下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添加新的教学元素,进行二次开发或修改,使用再上传加入资源库。如此循环,有的资源使用率高,多次被进行开发与修改,资源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越发适合教材的使用,符合本校教学实际。

(二)制定校本的教学资源规范,构建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模块体系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 2001年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学资源范围的界定,可以把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①媒体素材(包括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②试题库;③试卷;④课件与网络课件;⑤案例;⑥文献资料;⑦常见问题解答;⑧资源目录索引;⑨网络课程,等等。基于我校校本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把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教案、课件(与网络课件)、网络课程、问题解答六类(如表1)。

根据我校校本教研的需求,依据我校制定的校本教学资源规范,围绕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来设计各个内容模块(如图2所示)。

(三)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后台管理设计

1.构建学科组长后台管理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

由于学科资源专业性强,管理员不可能有效地管理,而学科组长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避免目前教学资源开发的无序化管理和重复性建设,使学科组教师之间不再独立、各自为阵。由于资源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或将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是为教学而创建的,与课程资源同步。为此,我们构建的后台管理模块有:管理员后台、学科组长后台、学科教师后台等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学资源库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管理机制(如图3所示)。

2.构建管理助手功能,落实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

由于教师共建共享意识淡薄,各大高校、中小学校耗巨资构建教学资源库,平时几乎无人问津,形同虚设。采用管理助手功能(如图4),如登录QQ后一样,自动弹出后台管理助手,把要做的事情都一一列举出来,如金牌管理者、最新学科资源、热门学科资源等信息展示在管理助手页,让系统提醒教师去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主动管理自己的资源,唤醒教师的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打破教师各自为阵的封闭式开发模式,真正落实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手段。

由于用户权限的不同,后台管理助手页分为管理员助手页、学科组长助手页、学科教师助手页等,按权限(学科)弹出管理助手页,犹如登录QQ后弹出自已好友的留言或群信息一样。当有人上传资源到平台后,也会自动弹出一个提示小窗口和发出铃声,提醒有最新学科资源需要查看。

通过“金牌管理者”,展示上传资源最多、最好、访问量最大等用户。学校对“金牌管理者”给予表彰,与教师职称的评聘、薪金等关联,激励教师登录系统,管理资源。

3.构建合理的操作流程,强化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

采用自启动的用户登录功能,用户只要一开机,就会弹出用户登录窗口,提醒用户登录系统,用户登录后随即弹出管理助手页,提醒用户浏览并管理资源,进一步强化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如图5)。

三、结束语

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后台管理助手的应用,使教学资源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传统教学资源库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将校本教学资源规范化,通过共建、共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带动弱势教师,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破了封闭式的各自为阵的教学局面,强化了全校教师共建共享意识,避免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无序化管理和重复建设,提高了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效益。

虽然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涉及到教师观念、学校政策、资金、技术及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如何,构建共享型校本教学资源库平台,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加强对教育教学支持服务、规范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提供多样化的跨时空的协同学习与研究空间,为“促进每个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服务;有利于素材类资源与课程类资源的同步更新,提升校本教研开发与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图书馆主要用光盘、软盘等电子载体来收集信息,因此人们称其为电子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使得图书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使人们无论什么时间与地点都可以查询和访问图书馆的信息,因此有些人就称其为无墙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甚至可以是无形的,不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于是又被称为虚拟图书馆。这些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所以就随之诞生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呢?其定义也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地,信息在此集中并被整理。然后通过电子手段被人们获取。而一些人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强调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手段.而传统图书馆则强调对馆藏的拥有。还有人认为,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信息供应者,它含有大量的信息,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条网络线即可对之进行访问。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化图书馆所下的定义,但又都还不够全面。随着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目前大家比较认同这样一种定义,即数字化图书馆是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过整序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信息的机构,要求满足以下几点:首先,它具有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其次,它具有处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其信息是经过整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第三,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数字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资源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一个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具有广泛辐射作用的网络学习中心。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中心,为网络学习提供各类信息检索、教学科研信息、学科门户导航、用户教育等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是知识资源中心,为网络学习提供基本的资源保障,使学习者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后,学习者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资源平台或浏览数字图书馆的网页,获取所需信息,或技术人员对相关教学课程完成资源构建后,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课程。从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来看。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是,图书馆管理与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网络学习资源中的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建设。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朝“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期。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主要精神有: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心和信息资源集散地的高校图书馆.需要开发和利用好馆藏外语教学资源,为培养大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外语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开发网上英语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技能。因此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构建.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3

1甘肃省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级综合博物馆,汇集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文化遗存约35万余件,[1]构成了一套集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陇右文化展示体系,集中展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珍贵文物,其中东汉铜奔马、魏晋墓“驿使图”画像砖已被确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黄河古剑齿象、三趾马化石群、巨齿兰州龙、甘肃鸟等在世界古生物化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都[2]反映了甘肃博物馆厚重的地理历史文化根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美术教育价值。

1.1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冠—甘肃彩陶文化资源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彩陶的地区。彩陶制作经历了仰韶、马家窑、齐家、辛店、沙井等文化时期,构成了长达5000年的完整发展史。因彩陶起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广、出土数量多以及造型独特、色彩艳丽、发展脉络清晰,达到了世界“彩陶艺术的巅峰”。[3]“甘肃彩陶”馆陈列分为大地湾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和远古雕塑艺术五个单元,展出近400件彩陶精品,为我们重现了人类早期的智慧之光,也为在美术教育中了解古人文化脉络及艺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1.2丝路明珠—甘肃丝路文化资源

甘肃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丝路古道不仅是物质文化交流的窗口,还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先秦至近代先后有西戎、匈奴、鲜卑、吐蕃、党项及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长时间生活于陇原大地,[4]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丝路文化的发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陈列分为四个单元,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前奏、开拓、繁荣到绵延发展的历程,展出珍贵文物420余件(组),主要有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魏晋墓“驿使图”画像砖、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等汉代简牍等,重现了古丝路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脉络,有助于从美术教育视角解析多民族美术文化特点。

1.3佛教艺术粹宝—佛造像、壁画文化资源

甘肃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原的重要窗口。两千多年前,佛教僧侣修筑的宏伟塔寺、雕琢的庄严石窟佛像、绘制的绚丽多彩壁画,成了人类不朽的艺术经典。《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通过对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大佛等代表性石窟进行再造,展示了洞窟、佛造像、壁画等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美术角度直观了解佛造像、壁画的视觉造型艺术特色,还使美术教育比传统使用课本的教育方式更加丰富和直观。1.4传递远古文化信息—古生物化石文化资源甘肃有近20亿年的古生物发展史,古生物化石埋藏资源丰富。《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采用主题单元陈列的方式,通过序厅(地球厅)、远古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单元,促使我们系统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从美术角度出发,结合地理、生物、历史等相关知识,以动漫艺术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将支离破碎的化石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5甘肃红色文化资源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汇集了陕甘边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等一批纪念性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甘肃—走向1949》展览由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和曙光篇五个单元组成,系统展示了甘肃不同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对于培养学生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审美,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2甘肃省博物馆资源融入现代艺术教育的探究

2.1挖掘甘肃博物馆美术文化资源的潜力

博物馆美术教育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梳理、筛选与整合博物馆美术文化资源,[5]挖掘其潜力。由于甘肃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多样性,挖掘美术教育资源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1)按美术视觉教育特征及学生接受特点,探究文化元素和教育特征。通过对甘肃博物馆资源进行梳理、筛选与整合,按照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画像砖艺术、汉简牍艺术、丝绸技艺、佛造像与壁画艺术、化石文化艺术、红色文化艺术等美术主题元素系列开发相应的本土美术教育课程,挖掘博物馆文化的艺术潜力。(2)探究博物馆美术教育以欣赏为导向和以体验为导向的利用方式。根据博物馆美术资源主要有以欣赏为导向和以体验为导向的两种利用方式[6]的特点,将彩陶艺术、画像砖艺术、青铜艺术、化石文化艺术列入以体验为导向的博物馆资源利用,将其他列入以欣赏为导向的博物馆美术资源利用,探究运用相关技法表达博物馆艺术中的美术元素和教育特征,实现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探索构建甘肃博物馆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篇4

我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主要是这样树立自己的园长威信的:

一、不断的地进行自我提高,真正无愧于榜样作用

作为园长,只有首先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才能够让所有教职工都信服地好好完成自已的工作。世界是不断变化,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做每一样工作都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现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之中。只有不断地学进步,我们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做好每天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不断地从社会中学习,又不断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努力保证这个良性循环跟着时代潮流向前运行着。我自己的素质提高,又能带动全园的员工一起进步。在我们幼儿园,每周都有由我组织的全体员工学习探研会,我们一起学习指导纲要、一起学习工作规程、一起学习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一起学习布鲁纳的课堂教学“发现法”……在我和员工一起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欣喜于自己素质的提升,同时我的领导力也渗潜入她们心中。

2004年,教委为我提供了到南宁深造的宝贵机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如醍醐灌顶,受益非浅,有种眼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后我很激动,条件充许的话,我也要让我们园里的老师能够得到这样的学习,让他们享有和我一样的学习机会。

二、用”沟通”真正架起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灵桥梁

作为一个在幼儿园中处于管理者地位的人,我其实更希望和其他人象朋友一样融洽起来,而不希望自己在他们心中,是以领导者的形象存在。我在处理园中各种事务的时候,首先对自己从严要求,但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对一些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会是每个人的观点都百分百持赞同的态度的,毕竟在一个集体里,会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就成了我在每个人之间协调的好工具。比如有的新老师初加入到幼教这个行业中,由于没有过社会上其它工作的经历,会以为实际工作中与在学校的学习与实践差别很大,会觉得工作很累,压力很大。这时候,一次真诚的谈话就会变得很必要了。在跟这样的新老师谈心时,我经常是告诉她我自己从事幼教工作的经历,告诉她我们这种工作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起点,有伟大的意义,跟她说当自己的劳动付出收到回报后的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受。这样能让新老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她的使命感,解除了她心中的一个小小的结,她的工作就会变得热情努力,很有负责任了。同时我也拉近了同这样的老师的距离,把她们于游离于状态下凝聚回到了集体来。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规章制度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我们日常的生活、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在一定的规矩的约束和

促进下进行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幼儿园也一样,除了要在精神上靠近和关心员工外,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好的规章制度可以让幼儿园的每个人即使没有层层上级的指指点点,都按部就班地合理、优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整个幼儿园的活动都以有效的规律来运行。比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是高度地概述了幼儿园的一些工作精神,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但在具体的细节上,我们各个园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自己的规章制度,如老师工作十诫规定不能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制定”后勤人员要求”规定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等等。合理的奖励制度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我们幼儿园最初的时候所有老师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既没有奖励金也没有对一些过失行为有相应的惩罚,这样老师们的收入就没能体现他们工作的优劣,会消磨积极性很高的老师的热情,时间长了,整个园的老师总体上积极性都有些下降,后来我们就实行”固定工资+奖金+提成”的工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工资方式能极其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制度合理了,每个人都按制度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即使管理者离开了团体,也不会影响团体活动的良好运作,这次我来南宁学习近一个月,幼儿园的事情还是那么顺利就是一个证明。所以我觉得管理者制定好一个好制度,是一个更大的责任。

四、对家长热情真诚守信,代表幼儿园树立美好形象。

篇5

同时,该标准还专门指出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所具有的特征,即:“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所谓结构化信息一般是指可以自描述并能够完全揭示语义的信息;而所谓的半结构化信息就是指可以自描述但不能完全揭示语义的信息。这里所说的可以自描述的信息是指能够完整表达元数据的元素名称和元素值的信息,能够完全揭示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同时从置标标识符和元数据内容两方面揭示语义的信息。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是一种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这就是说它可以是可自描述并能够完全揭示语义的元数据,也可以是可自描述但不能完全揭示语义的元数据。那么为什么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会有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特征呢?这主要与电子文件元数据所使用的置标语言有关。

目前在国际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用于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置标的语言主要有三种: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可扩展置标语言(XML)和文本语言(TEXT)。所谓元数据的“置标”,作动词时就是指给元数据加标识符号的意思,作名词时就是指元数据的标识符号。如以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题名元素――元素值为“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的置标为例,示意如图1――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题名元素的置标: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标识符号“、”对“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文件的题名进行置标,清楚地表达了该文件的题名为“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语义,使题名元数据达到了自描述并完全揭示语义的目的。因此,我们又将其称之为结构化的元数据。由此可知,置标是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取得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特征的关键,没有置标就没有元数据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

2.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置标语言的比较研究

2.1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置标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特点

超文本置标语言英文全称是HyperText MarkupLanguage(简称HTML)。它是万维网联盟(W3C)为网页设计而制定的一种语言,是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简称SGML)的一个子集,它通过规定一种简单的结构和一个标识集合解决了标准通用置标语过于复杂不利广泛使用的问题,且这种应用是着重在如何将信息显示出来,而不是如何将文件数据结构化。

利用超文本置标语言对元数据进行置标的语法主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国际都柏林元数据项目组织(DCMI)制定的。下面我们就以“湖南省环保局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文件为实例,使用超文本置标语言,并引用国际标准《IS015836:2003(E)信息和文件――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对其进行著录,示例如图2――超文本置标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进行置标的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关于《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电子文件,根据国际标准《IS015836:2003(E)信息和文件――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共著录六个元数据,即“类型、题名、责任者、其他责任者、时间、主题词”。在超文本置标语言中,专门有一个名称为“meta”的元素用于对元数据进行置标,其置标标识符为“”。所以上述这六个元数据元素前面都加了一个“”的置标标识符。如果将其列成表格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楚,示例如图3――超文本置标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置标结果的分析:

从图3中的“超本文置标语言的标识符”栏中可以看出,凡是元数据,都是以“”为标识符,这是不变的,而其中的元数据内容根据则视具体情况变化,

如:或是题名,或是责任者等等。或者说,在"”中的元数据内容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置标标识符"”是不变的。超本文置标语言的这种置标特点说明了其对元数据的置标结果在自描述能力方面较强,但在语义揭示能力方面还不是很强,即其不能随着元数据的内容变化,而变化置标标识符。而且由于在超文本置标语言国际标准(HTML 4.01Specification)中对“”没有定义一个规范化的属性集合,属性的含义和值域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另外的文档中定义,即没有对元数据进行置标的控制机制,所以用户可以将任意名称和个数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以“”元素属性的形式置标在“”标识符中。因此,这又容易造成了超本文置标语言对其所置标的元数据缺少控制,难以做到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对相同内容的元数据作出规范一致的置标。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超本文置标语言主要用于对一些简单的、核心的元数据进行置标,也就是对所谓的轻型元数据进行置标,因为,这类元数据数量少,而且能够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都得到公认,标准化程度高,在使用上比较规范。

2.2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置标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特点

可扩展置标语言英文全称是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简称XML)。它是万维网联盟W3C为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将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简称SGML)中许多较复杂且不常用的特征去掉,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而形成的置标语言。它作为一种可用来制定具体应用语言的元语言,既具有强大的自我描述能力,又具有适合网络应用的可扩展性。

下面仍以《湖南省环保局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文件为实例,使用可扩展置标语言,并引用国际标准《IS015836:2003(E)信息和文件――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对其进行著录,示例如图4――可扩展置标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进行置标的结果:

从图4可以看出,关于《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电子文件,根据国际标准《IS015836:2003(E)信息和文件――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也是著录六个元数据,即“类型、题名、责任者、其他责任者、时间、主题词”,但是它的置标标识符与超文本置标语言中置标标识符不同,它是具有语义的标识符,同样如将其列成表格也可以看得更清楚,示例如图5――可扩展置标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置标结果的分析:

从图5中的“可扩展置标语言的起始标识符”栏中可以看出,凡是元数据,都使用了具有自描述能力的语

义标识符,如“、、《责任者>、、、等,也就是说,可扩展置标语言的标识符是随着其后面的元数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后面的元数据内容是题名,它的标识符就是“”,如果其后的元数据内容是责任者,它的标识符就是“”,等等。可扩展置标语言的这种置标特点说明了其对元数据的置标结果在自描述能力和语义的揭示能力方面是很强的,而这主要有赖于可扩展置标语言的可扩展能力,即它可以随着元数据的内容变化而扩展出不同的置标标识符,从而具体应用到各个不同的元数据的置标中。并且由于根据可扩展置标语言国际标准(XML 1.0(Third Editiion))对其置标标识符的使用都可定义一个规范化的置标规则体系,即具有对元数据进行置标的控制机制,所以用户在根据需要扩展置标标识符的同时,还可以对其所置标的元数据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对相同内容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作出规范一致置标的目的。

由于上述原因,可扩展置标语言可以对任何类型的元数据进行置标,而且在置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上都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

2.3文本(TEXT)语言置标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特点

采用文本语言(简称TEXT)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进行置标是一种特例,在这里所谓的文本语言置标是指以文本字符作为标识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进行置标。采用文本语言置标,一般是依据国际元数据标准化机构(DCMI)所定义的语法规则来进行的,其格式为“文本语言元数据标识=元数据内容”,示例如图6――文本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进行置标的结果:

从图6可以看出,关于《关于加强感染性“三废”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这一电子文件,其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著录是采用了文本语言进行置标的,同样也可以将其列成表格来加以分析,示例如表7――文本语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置标结果的分析:

从图7中的“文本语言标识符”栏中可以看出,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是以文本中的字符作为标识,然后用分隔符“:”隔开进行置标的。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置标,优势在于文本语言的标识符是可以随着其后元数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其对元数据的置标结果在自描述能力和语义的揭示能力方面是较强的,这主要是由于文本语言具有类似于可扩展语言的可扩展能力,但是文本语言却不能像可扩展语言那样定义一个规范化的置标规则体系来对元数据置标进行控制,所以用户在根据需要扩展置标标识符的同时,却无法对其所置标的元数据进行控制,因此就可能导致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对相同内容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做出不一致的置标。

由于上述原因,采用文本语言对元数据进行置标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过渡措施,所以目前在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置标中很少单独使用,往往是结合超文本置标语言一起运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22-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更加确定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获取资料的最佳场所,但图书馆所存放的大量图书资料、文献等使得人们在目标书籍的寻找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图书馆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电子查询、电子资料共享等电子管理系统,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其决定着这一系统能否真正发挥其方便、快捷的作用。

为了,使得人们向图书馆借阅图书时,更为方便、省时,从而发挥图书资料电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接受再教育。

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低

人们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认识大都不太清晰,认为其只是对图书资料进行保管工作而已,其实不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图书资料进行的是日常管理工作,图书资料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任务,从录入新书信息,宣传到登记人们的借书、还书以及人员在馆借阅登记等等事项,这些事项环环紧扣,容不得一点疏忽。另一方面是现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较低,由于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繁杂的任务,长期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很容易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失去工作的热情,导致对读者的服务态度较差。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方便读者对图书的借阅,读者是图书馆发挥其真正作用、意义的必要因素,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这一观念还不能明确。

2.缺乏专业人才

据笔者调查,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比率不到4%,而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使得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还处于收集、整理的初级层面。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电子查询、电子资料共享等电子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及时改变自身工作模式、工作理念等。但是因为其自身的限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工作模式、工作理念的转换不能完全地接受、适应。

二、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的必要性

1.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像上文所说的,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方便读者对图书的借阅,读者是图书馆发挥其真正作用、意义的必要因素,而现今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于读者的服务意识却普遍较低,所以为了更好地位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由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就必须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

2.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对于图书借阅的便利性、快捷性的要求,使得图书馆必须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电子查询、电子资料共享等电子管理系统。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克服自身因素的制约,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模式、工作理念的转换,就必须进行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再教育。

三、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的内容

1.服务意识教育

是否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能否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所以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是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服务意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才能克服图书管理工作所带了的负面情绪,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专业技能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馆建立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电子查询、电子资料共享等电子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和完善,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在信息时代下,图书资料不再只是使用传统的纸质材料来发行,更多的是作为电子出版物来进行资源的共享,只有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从容、有效地对这种电子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和整理等工作。所以,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时,不能忽略其专业技能的加强。

四、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方式

1.图书馆内部进行定期工作培训

图书馆可以定期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馆内的集中工作培训,请馆内或其他图书馆优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本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基本、常规的培训,像是职业道德、服务理念、计算机操作等。图书馆要提前通知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是要保证出席率,二是可以让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身日常工作中的困惑,提出问题,以便在培训中进行交流讨论。

2.鼓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职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普遍都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更应对这一观念做出实际行动。图书馆可以实行激励制度,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在职学习中获得的荣誉等要进行奖励,激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于自身文化水平、素质能力等的提高。而且,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自身文化水平、素质能力等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其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等的强化和掌握。

3.图书馆选择优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外出进修

在图书馆自主进行馆内定期工作培训后,可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地考核,综合其考核成绩和日常工作表现,选出部分优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让其外出进修。而且图书馆正由传统型图书馆向信息技术化的图书馆转变,让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外出进行学习、培训,可以使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强化其服务意识。

图书馆在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时,要注意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像是竞争与评比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给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的工作压力和积极性,激发其对于工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读者的服务水平、工作积极性等。

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40-0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探索新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校园的建设正是高校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而制定的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重要平台。

一、数字校园建设现状

从发展历程来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校园网的连通问题;在第二阶段,主要是应用平台建设,解决数字化办公的问题;第三阶段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规划与建设阶段,主要是深化各业务系统在学校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最终构建信息化的、高效的服务型学校。目前全国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建设工作,先后步入第三个阶段,有些高校甚至已经在第三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1]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全国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为实现学校的发展、服务师生、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及实际调查发现,当前的数字校园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的一些突出问题:[2-5]

1.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数字校园发展规划

科学的、实践层面可操作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起着一种方向和指引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在实际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盲目地将数字校园建设当作一种潮流,不加以严格的论证,不切实际地投入建设。

2.条块分割、数据分散,信息难以有效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设的应用系统各自独立,分散在各单位、各部门,数据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和充分共享,造成“数据孤岛”的存在,不能实时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与资源调配。

3.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许多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中,主要依靠处于教辅地位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致使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工作停滞不前,问题不能及时顺畅地解决。在建设中也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制度,导致各个部门对自己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定位与职责认识不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章可循,各部门缺乏统一协作,彼此相互推诿,严重影响数字校园的建设。

二、路径依赖理论简介

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某事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正确或错误),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6]

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或技术的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或技术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7]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等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继续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而停滞。而事物发展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抽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路径依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8]

(1)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现在的选择决定了将来可能的选择。

(2)偶然性因素对路径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路径依赖暗示了一个事件序列构成一个自增强的过程,最终被选择的路径是在多种潜在的状态中发展而成的。因此,一个小差别的稳定的积累可能导致技术锁定到一个轨迹上。

(3)人们一旦迫于实际或自主需要做出新的选择时,其前期投入就会因为新选择而变得没有价值或价值下降,理论上表述为“沉没成本”或“转轨成本”。

三、数字校园建设中的“路径依赖”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同样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有关政策与决策制定者的制度路径依赖、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系统管理员的技术路径依赖、广大师生与所有数字校园潜在受益者的思维和行为路径依赖。

1.制度路径依赖

篇8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18-02

1 引言

教室资源管理系统由公共信息、预约登记、进程、校历查询、管理员模块四部分组成,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更快捷、安全的教室资源查询和预定服务,同时也便于管理员进行管理。传统的方法来预定和使用教室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进行教室资源预定的时间和地点受限;

(2)预定的纸张若发生丢失,则无法查询已有的预定情况;

(3)教师无法随时随地查询相关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

(4)若遇大型活动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教室,则无法及时通知教师;

(5)资源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教师使用相关教室的变化情况。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目标及系统优点

该系统的目标是至少提供以下功能:教师可及时查询校内各教学楼相关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可查看相关的通知(如某次讲座等地点的安排、临时更改教室的通知);教师可以查看校历表、进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可对未使用可申请的教室提出使用申请;系统管理员可进入后台管理界面,对教室信息进行更新修改、通知、审批申请。

该系统基于RIA技术进行开发,这种技术有如下优点: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数据模型肥瘦适中,用户在使用的同时可以体验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读取数据库和前台显示可以分开,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团队开发的配合;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系统安全性,另外各子系统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可移植性好。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

本系统开发以公共信息、预约登记、进程,校历,作息时间表查询、管理员模块四个子系统为主要内容,以下是各个子模块的主要内容:

(1)公共信息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教务办在线各类资源使用信息,可以是一般通知、资源使用临时改动、资源统一固定安排等,信息维护管理员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操作,也可以对信息的分类进行维护。

(2)预约登记主模块,该模块可以查询具体周次、具体类型教室资源的使用情况,即可以查询各种查询单,该查询单提供了详细的预约信息(星期、节次、教师、班级、课程),预约后系统会自动生成预订单。

(3)进程、校历、进程表的查询模块,用户在进行相关教室预订的时候,如果需要查询具体的周次、进程,则进入该模块就会查询到详细的安排。

(4)管理员模块,在该模块可以对资源进行删除、添加、修改,用户的权限、密码、系部所属,可以实现批量的多种方式的预约查询,用户的预约单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维护。

2.3 数据库设计(表1-表5)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 5张表的结构设计如下:

(2)如何使教师在预定教室资源的时候有比较友好的操作?这里我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两个一维数组,生成跟传统纸质预定时一样的二维课表。因此,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准确控制好构成该二维课表每个影片剪辑单元的X、Y坐标;

(3)如何在教师在下订单的时候,自动地显示教师的相关课务?这里使用了comboBox的onChange()事件,当选中某个教师时,自动在相应的comboBox组件上显示对应的数据库记录字段值(譬如,课程名称,班级名称等),因此,技术的关键是将对应的数据库记录字段值传送给某个comboBox组件;

(4)在将预定信息写进数据库时,需要注意写入数据的变量类型,特别是整数型和字符型的区别,否则,写入时便发生错误。

篇9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44-02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文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南通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于2012年开始对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推行自主管理方式,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者以“参与者”或“协助者”身份引导实习生,使实习生从“被动”完成实习任务,变成学会“自主管理”实习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激发了实习生自立、自创精神,达到了提高医学教育培养质量和提升医院临床教学管理水平的良好效果。

1 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1.1 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式管理的弊端。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既是教学工作,更是管理工作。在医院传统教学模式下,医院的教学管理是采取行政式或称单向性的管理模式,即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实习生,实习生担任“被管”角色,被动地完成实习工作和学习任务。在过了实习“新鲜”期之后,实习生翘班、逃课、被临床老师投诉等情况时有发生,外加就业、考研、医患沟通困难等社会环境压力,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越来越难管”。(2)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高。近十年来,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从单技能到复合型、从专业人才到德才兼备,这对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下滑。实习生工作和学习的消极被动状态直接影响到临床老师实习带教工作,临床老师自身有繁重的业务工作,还要疲于兼顾临床教学工作,临床老师经常反映在病区里“根本看不到实习生”,久而久之,临床教学质量下滑也是必然趋势。

1.2 推行实习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1)自主管理是管理的终极追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自主管理是管理的终级目标追求[1]。自主管理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以人的自身为主导的自我设计、自预、自我调整的自我实现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重视人性,保护人权,展现自我,发掘个人潜能,尊重和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2)自主管理是实习期青年成长的内在需求,适应了青年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整个成长锻炼过程都需要有效的自主管理。医学生的实习期是从学生身份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医生,实习期结束即意味着毕业参加工作,这关键的一年要完成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2],要求临床实习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从生理上来看,身体已经趋于成熟,精力充沛,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对未来的工作有设想和憧憬,自我意识强烈,渴望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3)自主管理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在世界医学领域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只有动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当前我国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生除了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更需具备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医院临床教学实施实习生自主管理,是对实习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综合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2 管理目标

自主管理目标是要把实习生工作、学习及生活的自真正回归学生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习中去。而与此同时,医院教学管理者也要转换角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由“台前”变为“幕后”,以引导或协助的方式帮助并融入实习生自主管理过程。

3 实习生自主管理的实施

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已经历过十多年的被动“填入式”学习,若要引导他们接受并适应自主管理,临床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实习生沟通交流,通过科学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宿舍主题活动等,搭建学生自我激发潜力、创造力、自主发挥平台,充分给予实习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3.1 科学划分实习生小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保证实习生自主管理得以实施的前提。由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生们的学习和交流往往以学校为界限,不同院校的学生之间很少交往,有的甚至相互产生冲突。因此,打破原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建立新团体是实习生来医院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更有利于实习同学实习期间的成长。实习生分组既然保留各学校指定的实组长,但在按排轮转表时,将各院校的同学打散平均分配到各轮转大组中,大组还分成几个中组,中组中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人数一般在8~12人,各大组、中组、小组自行推选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负责本组的管理和联络工作。

3.2 沟通方式-主题会议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工作、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有些困难需要医院管理部门来解决,有些困惑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还有很多问题可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得获得答案。自2012年6月份以来,临床教学管理科开始实行实习生主题例会制度。每两周1次组长主题例会、每月1次学生主题座谈会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每次组长例会都将会有一个主题,如进入临床时的主题为“我如何与实习同学相处”、“我的实习计划是什么”,实习中期的主题为“实习周记应该怎么记”、“我想学习哪些技能”,考研复习时主题为“我怎么协调考研与实习矛盾”,主题一般由临床教学管理科老师确定,除了院部有特殊事项需要布置传达之外,老师负责倾听和记录,大部分的会议时间留给学生,各组长(包括大组长、中组长、小组长)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组长还要在会后向本组组员传达例会内容,组员之间的交流及反馈记录须交到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科备案。每月座谈会的参加对像是组长会以外的学生,这样能确保每个实习生都能得到相互交流的机会。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了充分发掘实习生的自我潜力,搭建学生自主发挥的平台,展示实习同学的个人风采,同时培养团队荣誉感,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科、医务处、门诊部、党办、团委等职能部门共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内容有院外的义务献血及宣传、义诊和院内的导诊、健康咨询等。技能操作比武和PBL教学活动是所有临床专业实习同学以小组团队形式参加的一项活动,活动现场会有专家进行当面点评,点评的同时可以向专家提问与互动。病历书写比赛是抽取活动当月实习同学书写病历由病案专家进行打分评比。文明宿舍互评活动每月开展1次,是由实习同学组成的“宿管委”(宿舍管理委员会)自行组织的互评活动,老师全程参与记录,这项活动每月中旬互评1次,每次评分同学由各宿舍派代表参加,互评结果按高分到低分排序,连续3次排名靠后的宿舍将会被“红牌”警告并进行限期整改。

4 实习生自主管理的实施体会

4.1 实习生自律、自立能力增强

自主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实习生的自律、自立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临床老师过去和现在的对实习生评价变化很大,详见表1。实习生良好的学习风貌也同时感染了临床老师的教学热情,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比以往更多了,临床老师经常为学生开展小讲座。由于主题会议沟通让实习同学之间有了更多了解机会,因此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往年新实习生来院报到后,会发生的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因为洗澡排队等问题而引发的打架斗殴等冲突现象,近两年来没有一例发生,而出现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互助、尊重和理解。

4.2 老师投诉学生情况明显好转

2011-2012年度实习生人数为272人,投诉人数为79人,投诉比率29%;2012-2013年度实习生人数为273人,投诉人数为33人,投诉比率为12%。老师投诉实习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工作态度等,投诉比率的变化说明2012-2013年度实习生的出勤率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明显好于2011-2012年度。

4.3 实习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实习生“技能操作比武”、“PBL教学”、“宿舍文明互评”等活动,需要实习生既要展示自已,超越自我,又要学会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了实习生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2012年操作比武和PBL教学活动点评的专家认为,实习同学在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临床思维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尤其在一些案例分析上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实习生宿舍也一改过去“脏、乱、臭”的现状,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参加过他们互评活动的年级老师感叹“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走进他们的宿舍,能感觉到他们活泼而温馨的生活气息,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每月一次的宿舍文明互评活动给了实习同学既展示自我风采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的机会。

推行实习生自主管理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工作、学习和生活,这种管理方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自律、自立、自创的能力,培养了医院毕生综合素质,而且促使临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也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

参考文献

篇10

1 概述

网络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在中职院校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建立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 。按照传统手工操作的方式管理教材资源,工作量大,既耗时,又耗力,工作效率低下。而基于数字校园应用平台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科技技术将复杂的工作彻底简化,省时高效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出错率。从这点来看,构建一套功能健全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促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需求分析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必须以完善的需求分析为前提。若缺少充分的需求分析,不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则信息系统便只徒有华丽的功能,而无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必须辅以必要的需求分析。

设计和开发适合中职院校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促成教材管理由手工式的实务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过渡,使教材管理工作流程化,且更加规范合理。笔者参考市场调研,结合教材管理实际,对这套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

2.1 教材信息维护功能:维护教材信息、学生信息和用户信息,管理者通过系统的操作权限,在系统管理界面上调用或修改以上信息。

2.2 教材需求管理功能:需求管理涉及师生两个群体的需求。根据课程设计和班级人数确定教材数量。

2.3 采购/入库管理功能: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教材类别,并计算教材数量,由此得到需要采购的数量。教材入库的同时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

2.4 出库管理功能:出库管理涉及教师领用、个人领用和班级领用三部分。不同的领用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出库管理方式。

2.5 书费管理功能:该模块涉及书费的收缴、退还和结算三个功能模块。书费的收缴和退还不必多说。结算是根据学生书费的收缴和教材领用数量计算其书费结余。

2.6 学生查询功能:学生凭借各自的账号、密码登录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各自书费的缴、退情况,以及教材领用情况。

3 系统规划设计

3.1 体系结构。基于数字校园应用平台的教材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源于B/S(Brower/Server)三层构架,三层架构分别为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服务器端设置前两层架构,客户端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操作,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和物力进行客户端的维护,真正实现了“瘦客户”。

3.2 功能模块。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除了服务与广大师生之外,同时包揽了教材管理人员和教材费管理人员的操作,对应不同的角色,可将系统功能细化为教材基本信息管理、教材任务信息管理、教材费用管理以及教材出入库管理四大功能模块。

3.2.1 教材基本信息管理。教材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维护教材的基本信息,包括教材版本、出版社、作者和刊号等信息。实现对教材信息的增、删、改、查。

3.2.2 教材任务信息管理。教材任务需求是通过教学任务中所需教材和教学班级人数自动计算出所需教材的数量。在教材任务信息管理模块,教材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仅限于查询和处理教材需求信息,数据录入和数据修改不同通过此模块实现。

3.2.3 教材费用管理。教材费用管理实现教材费用的收取,配合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学生书费的收取,通过教材的发放实现对教材费用的自动结余,如果学生教材费用不足则完成教材费的补收功能。在学生毕业、转学和退学等情况实现对学生教材费用的退费功能。

3.2.4 教材出入库管理。包括采购/入库管理功能和出库管理功能。

3.3 数据库设计。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始终是核心部件。一套科学地管理信息系统必定有一个规范合理、良性运作的数据库作支撑。同样,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也需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包括系统内部涉及的信息交互和各模块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数据库来完成。

数据库设计始于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绘制ER图,继而完成数据库的初步设计。第二步,采用3NF(第三范式)的规范级别进一步规范数据库的功能模块。但是需要明确一点,数据库规范化并非规范化的程度越高越贴近规范化的要求。通常达到3NF(第三范式)的级别即可。

4 系统实现

该系统是基于ASP+SQL Server开发环境,应用ASP三层架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设计的。这套系统基本涵盖了教材管理系统的四大功能模块。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基于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通过ASP可衍生出一个Web 服务应用程序,该程序性能优越,且是动态的互动程序。ASP 的脚本语言浅显易懂,基于脚本语言和HTML 代码,它能在不依靠脚本编译的情况下,通过服务端直接完成网站应用程序。与浏览器无关(Browser Independence),只需通过可执行HTML 码的浏览器,即可在客户端直接浏览Active Server Pages所设计的网页内容。Active Server Pages 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pt、Jscript)均在Web 服务器端执行,客户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在我国,普通用户均使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均出自同一研发平台,因而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都能满足应用要求。因此该系统选择ASP技术开发B/S架构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SP技术开发设计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三层架构,将Browser/Server模式的应用特点融入操作系统,建立起基本信息维护、教材需求管理、采购/入库管理和零售/出库管理等功能模块,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而且系统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以此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省工省时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消耗,无论从社会效益来分析,还是考虑其经济效益,该系统的应用价值都毋庸置疑。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的网络科技,正以其强大的应用优势迅速征服全球。它是新时代的产物。为实现数据共享、防止信息孤岛,基于ASP开发环境研发的基于数字校园应用平台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必将以其强大的应用优势快速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的信息管理模式,成为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得力新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