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护理基础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学护理基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学护理基础

篇1

关键词:中医; 整体护理; 基础护理教学; 辨证施护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这对护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方面,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在中国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1]。因此,作为护校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这些理论维护自我健康和病人的健康,并不断实践上升至高层次的中医护理理论,使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发扬光大。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它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两大方面[2]。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影响的,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另一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辨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2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护教学的必要性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特征,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1],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辨证理论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其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两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因此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巩固,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转贴于

3 具体方法

3.1 学习和交流教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加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到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可与中医系或中药系教师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利用学校中医康复系从事过中医诊疗技术的老师来参与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教学,从中学习不同教师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探讨在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在基础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整体护理。可以在理论课讲授时先进行中医方面知识的穿插,先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认识,再在基护实验操作课中具体讲解中医学的知识的运用。如在褥疮护理教学中,结合中医护理的特点,重点讲解褥疮的分期和各期护理的要点;运用中医知识讲解褥疮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持续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在具体操作实验课中,可结合中医的穴位知识,进行按摩,从而完成褥疮护理的实验课教学,既讲解了它的原因,又具体操作了它的预防方法,这样把中医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既好懂也好学,效果不错[3]。又如在讲给药法实验时,指导学生根据病情和医嘱用药,不要自己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用药中还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气候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基础,也就是新的护理观,即对人、环境、健康、护理要领的认识。又再例如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当热入营血时,护理上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上应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这些也是运用了中医护理的知识。

3.2 基护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基护操作中“灌肠法”与中医的“导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肠中,学习运用中药灌肠治疗某些疾病,重点讲解各种不同的灌肠液及浓度与温度等,使学生掌握灌肠的技术。又如按摩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在基护操作教学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如发热、咳嗽、疼痛等,通过布置护生这些疾病的护理操作,使同学们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中医护理理论对医学事业的贡献。针对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在基础护理操作实验课中,除了要练习基本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操作的步骤和要领及实践的运用。运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到基护操作实验中,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提问及讨论外,还可以留置课后习题,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中医的护理诊断这个方法,具体体现在写实验报告中,规定学生要写出中医的一项护理诊断,既可完善护理诊断计划,又可复习中医护理的知识,也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它不仅发扬祖国医学的长处,又促进了基础护理学实践的发展,使中西医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并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医用化学基础是医学基础课,为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提供基本教学。该课程专业知识性强,内容丰富。由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且总教学里时程紧,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程,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实现与相关课程教学的有效连结,根据笔者十多年的医用化学教学经验,做如下探讨:

一、从专业目的出发,制订教学计划

长期以来,中专护理教学沿用了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得较好,但不足的是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只有将这种传统的教学跟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来,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才能提高,上岗就能胜任,就业能力强,适合对现代中专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现阶段中专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全面、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护理人才。由此带来的中专护理医用化学教学特点为重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将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在医学学习中找到用武之地。

二、从学生特点出发,寻找教学突破口

中专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中专护理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成绩相对落后,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科学这门功课基础相对较弱,对化学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更有部分学生在进入护校以前,面对每个人对医院的日常生活印象,总认为是跟化学没有关系的,一旦进入学校,开学的第一门课就是化学,在心理上不认同,甚至有害怕、恐惧心理。对化学学习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我校的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的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老师提得最多的是学生对化学听不懂的问题;在第一次学生的教学座谈会上,学生说得最多的还是化学的问题。但是,作为化学任课老师,当我深入学生中间,具体询问有哪些问题难以听懂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说一些什么公式记不住啊,分子式记不住啊等等问题。事实上在医用化学基础课上对计算公式和分子式的要求是极少的。第二方面原因,首先来自现行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医学缺乏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导致医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白了就是不明白学习的化学跟临床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在临床哪些知识中有化学的影子。教师唯有将临床知识中化学的内容加强提炼出来,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的化学教师又往往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授课常与医学基础、临床课脱节,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课老师要将收集到的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如何恰当地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三、用学科前瞻性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思路

针对以上中专护理教学的特点和化学教学的困难,除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外,作为教师,我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定向思维,迅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在如何在教学中将医学知识天衣无缝地引入化学的教学便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学科意识,注意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例如,在“溶液”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正常成人体内的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正常成人血浆中Ca2+的浓度以及缺Ca2+的话会带来怎么样的表现等等。同样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特质的运输和转化、代谢废物的排泄等都离不开溶液。让学生能从宏观的感观上觉得原来化学就在我们体内,跟原来学习过程中最害怕的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些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量出为入的观点,实施无缝联结

虽然化学教学避免不了要讲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这些也是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但是作为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知识点时引入一些医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在溶液浓度的学习过程中引入酒精的相关知识。酒精的化学名叫乙醇,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医药卫生方面的用途很广。比如,体积分数φ≥0.995的主要用作化学试剂;而体积分数φ=0.95的在医药上主要用于配制碘酊,浸制药酒、配制消毒酒精和擦浴酒精等;又因为体积分数φ=0.75的乙醇溶液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变性,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繁殖,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临床也可利用酒精挥发时能吸收热量,用含量为φ=0.25~0.50的酒精溶液给高热病人擦浴,从而达到退热、降温的目的。这样在教学中能将比较生硬的纯理论知识渗透医学知识的教学,并且是日常学生接触到的医学知识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真正的教学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总之,化学是一门理论为主的课程,但是,可以将化学教学的目标在医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其理论的实用价值。从实践出发,通过理论跟医学知识的结合学习,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强化这些知识在医学中所适用的理论,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医学知识的引入,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通过医学知识的引入,可以促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

篇3

(一)课堂任务的准备与布置。融入护理与礼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中职学生已经对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扎实地掌握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交往礼仪。这就需要老师先对于护理礼仪的书本知识首先进行讲解,然后再向中职学生布置实际演练的任务。总之中职学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可以进行实际的课堂演练。由于护理人员会接触到不同的患者,会遇到性格暴躁的人、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等。老师可以依照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不同的情境与不同类型的患者向中职学生布置课堂演练任务,这样可以使得中职学生可以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状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总之,在课堂任务演练之前,中职学生需要对护理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老师也要根据班级中职学生情况进行小组与任务的分配,保障实际任务演练的顺利进行。

(二)实际的任务演练。一般来说,每个小组都会有4~5个人,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在实际任务演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进行真实情况的模拟,例如患者在医院突发疾病、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情等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场景。同时任务演练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一些医疗仪器,这都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可以对中职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实际的检验。除此之外, 由于是课堂的场景模拟,很多中职学生在课堂任务演练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中职学生端正思想,将课堂演练当作真正的工作实践,对于自身的一些专业行为,如听诊器的使用、手持病历夹的方式、站姿等都要进行重视,并且要善于从其他小组的观察中学习,这样才可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2]。在任务演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影像的录制,使得中职学生可以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观看,便于课后的交流、学习。

(三)针对录像表现进行课堂评价。实际上,集体进行演练影像的观看无论是对于中职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十分必要。首先影像资料可以反复观看,老师可以对每一组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中职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有效避免了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同样的失误,同时还可以将这些影像资料保留作为今后的教学资料。其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时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在演练中出现了错误,因此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其他小组的评价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行为。最后,演练影像也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纪念,具有一定的留念价值。

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

(一)锻炼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护理学基础实验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可以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3]。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实际护理情境的模拟演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水平,保障中职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在面对各类状况时可以有效应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给中职学生充分的实践锻炼更加有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上进行实景演练和表现分析可以使得中职学生认识到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总之,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在学校学习中如果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二)深化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实际上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很多中职学生对于护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感情的认识之上,但是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得中职学生对护理工作形成一个理性的认知,进而深化了中职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远要比书本上描述的复杂得多,需要中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中职学生对于护理情境进行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中职学生进一步对护理工作进行了解。只有对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才可以指导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的选择,很多中职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较为片面,因此情境体验为中职学生走进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利于中职学生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流程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

篇4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衔接的实施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衔接,实现教学内容衔接根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根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按照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配合教学计划完成。(2)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强基础医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研究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奥秘,掌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2)结合临床知识,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知识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去寻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察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学生喜欢。(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许多知识来自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搞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很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实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实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讨论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在高职中重复出现,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采用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学生在高职中重复出现的部分知识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但中职院校对学生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长。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篇5

就学生个体而言,“粗心”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

1、受以往知识的干扰、形成思维定势的“粗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些习惯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学生却误以为是真理,在头脑中留下不易消除的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生经常在电台等地方听到某地的气温为多少度、汽车时速是多少码、教室中没有回声等说法,在物理中,他们也会拿来应用,而与物理学中的准确叙述相抵触。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和经验的累积,各种知识、尤其是相近、相似的知识之间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干扰,从而容易混淆不清。例如,在学习了质量和重力以后,学生会对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后的质量不变,错误的理解为重力而变小。

2、学生认知的偏面性、解题不注意条件造成的“粗心”

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理解不深,或者对问题考虑不周,就会出现乱套公式的毛病。例如一重10牛的物体底面积为10厘米2,把它放在面积为100厘米2的物体上,它对物体产生的最小压强是多少?有的学生答:p=F/S=10牛/100厘米2=0。1帕。这里,学生没有分析物体的受力面积究竟是哪部分。

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存在往往有它的条件,有的同学只注意结论而忘记了它们成立的条件。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汽车在匀速上坡的过程中,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而此题中有外力对汽车做功,因此,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还有一些学生对一些事物尽管已有一定的体验,但往往是建立在直观知觉的基础上的,甚至有时仅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臆断,从而产生错误。例如:子弹离开枪膛后能继续向前飞行,以为它受到的力除了重力以外,还有一个推力的作用。在讨论电流时,认为导体就是金属导体,电流就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等等。

3、审题不清、脱离实际造成的“粗心”

不认真审题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没弄清楚题目意图的情况下就给出答案,例,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往往答: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这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而题目要问的是加快蒸发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坚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题时,结合图形阅读

图形是将物理语言转化为图形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形象性强、生动、简单明了等特点,故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现在级的物理题,多数是图文并茂的题。学生做题时,易忽略题的意义,只注重题目的条件,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错。故先让学生阅读题,要边看图,边了解题意。使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弄清图的意义,找出同一状态下的物理量,进行分析问题,

二、阅读题时,找出重点字、词以及物理量

一个字,一个词以及一个句子都饱含着重要的信息,我们只有通过阅读将这些重要的信息挖掘出来,才能认清它本来的面目。阅读主要依靠语言,是一边想象具体情况,一边往下读的。然而初二,初三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很容易将“不”,“增大”,或“缩小”等一些字、词阅读漏,就会导致在分析问题时出错。故在教学中应采取让学生边阅读题,边画出重点的字、词以及重要的物理量和条件。让他们通过画图出来增加对题目的理解和认识。若此题有图的,根据题目条件,把已知量标注在图形上,并根据题目的条件,整理,分析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分析,解答。

三、阅读题时,将题目信息转化为物理术语

学生读懂题后,勾画出重点的字、词、句以后,将这些文字叙述转化成为物理术语,即:物理符号。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定律、公式等来进行分析、理解。应用题目中告诉的物理量,通过分析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再分析这些物理看一下,能否求出最终的结果。

篇6

关键词 内科护理;教学方法;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0

内科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该课程的任务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要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广泛应用[2-3],并已得到认可。笔者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现将其应用及体会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8个班共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235名,男生5名,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3年。我校将《内科护理》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TBL教学法应用于大二第一学期《内科护理》部分章节(以“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章节为例)。

2教学实施

2.1组建小组TBL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内部分组,每班分为5组,每组5~7人。分组时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成绩和平时表现,将好、中、差的学生分到各组中,并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及最后的考评工作,组建小组的总体要求是组内差异,组间无差异。

2.2确定教学要点,并将要点提前1周发给学生提前1周将教学资料发给学生,并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同时告知学生课上将进行个人和小组测试。学生根据教学要点进行课前自学及小组讨论。

2.3个人测试(约15 min)“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共3个学时,120 min。开课后先进行个人测试,时间10 min。试题相对简单,主要为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重点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测试结束,由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并解释(5 min),个人相互交换评分。

2.4小组测试(约25 min)在个人测试结束后立即进行小组测试,时间约15 min。题目形式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以病例分析为主的选择题,难度较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小组成员间可以进行讨论,但不能翻阅参考资料,最后确定答案。测试结束,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利用10 min时间进行组间互换评分,同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组间的辩论。

2.5病例讨论(约50 min)病例讨论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病例与本次课密切相关,在1周前已经布置给学生,要求每组学生课前对所有病例都要进行讨论。课堂上每组随机抽取病例中的一个,小组选择1名代表进行总结陈述小组观点,本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适时进行补充,持有异议的其他小组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说服对方,仍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让学生共同探讨,寻找答案。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各小组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和正确性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

2.6教师分析、总结(约30 min)对所讲疾病进行简单系统的讲解,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所给病例及所附的问题给予分析、解答,针对讨论过程中没有明确结论或有分歧的问题给予解释。

2.7教学评价TBL教学的评价系统由4部分组成,即个人测试成绩(20%)、团队测试成绩(30%)、团队课堂表现(30%)和个人对团队的贡献(20%)。个人测试成绩和团队测试成绩在每次测试结束后直接打分,团队课堂表现由教师和团队组长在课堂结束时根据该团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给予评分,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由小组组长评分,组内成员监督。评分标准:学习积极主动性、参加团队会议出勤率、对团队讨论作出正面贡献、鼓励成员积极建言、与同伴关系融洽[4]。每项内容设定“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级,分别赋予值为4,3,2,1分。所有成绩在课堂当场打出。TBL所有课的总成绩占学生期末成绩的20%。

3教学效果

3个学时TBL教学结束后,利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TBL教学法的认同度调查、TBL教学反馈及开放性问题。问卷由研究者亲自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剔除漏项、错填问卷后,有效问卷237份。

3.1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认同度调查结果表明,有86.07%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有88.61%的学生支持TBL教学法,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5]。学生认为TBL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7.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85.65%),增强团队协作意识(91.14%),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93.25%),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0.72%),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2TBL教学法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有77.22%的学生表现出对TBL教学法不适应,76.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不易抓住重点,51.48%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时间不适合TBL教学。通过开放式问题笔者也了解到:学生课前预习花费的时间较多,课堂测试和病例讨论的压力有点大,课堂时间太紧张,老师讲解的也不够透彻。

4讨论

4.1借鉴TBL教法学,提高教学效果TBL教学法是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的不足。但不是所有的内容和所有的学生都适合TBL教学法。笔者所面对的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较弱,对于一些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可能更合适,而对于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或者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则可以采用TBL教学法,以利于学生思考和发挥。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4.2授课章节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经过一学期的TBL教学尝试和探索,深刻体会到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TBL教学法章节的选择非常重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和上课时间点的选择。应用TBL教学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最好放在系统结束,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所交叉,如消化系统可以选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作为TBL教学内容,因为该章节与前面的内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和“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有部分交叉,这几种疾病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但出血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只有以之前的疾病作铺垫,学生们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同时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强化。

4.3TBL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T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院校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4.3.1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有超过3/4的学生表示不是很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感觉学习压力很大。这可能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研究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该教学模式,如讲课前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参考资料,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也可以建议学生前期分工合作,后期大家一起讨论和总结,以利于节约课前的时间。对学生的发言,更多的给予肯定和表扬,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4.3.2团队建设的问题TBL教学以建立小组为开始,在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他们彼此信任,彼此合作,从而成为了团队。如果一开始分组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降低教学效果。因此,研究者在分组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安排同一寝室或者临近寝室的学生在一组,如果成员之间关系不融洽,也尽量避免安排在一组,以免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4.3.3教学评价问题TBL教学评价包括4部分内容,其中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由小组组长评分,组内成员监督,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基本不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笔者发现学生的这一部分成绩非常接近,经了解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按实际情况打分。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还值得进一步探究。教师在TBL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重点和难点讲透讲清楚,如何与学生密切的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完善。

综上所述,TBL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的初步应用效果良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真实评价护生的能力,避免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但在教学过程中需及时处理和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arry K,Sweet Michael,Parmel Dean 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9:1-99.

[2]Zgheib NK,Simaan JA,Sabra R.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teach pharmacology to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J].Med Teach,2010,32(2):130-135.

[3]Vasan NS,DeFouw DO,Compton S.Team-based learning in anatomy:an efficient,effective,and economical strategy[J].Anat sci Educ,2011,4(6):333-339.

[4]钱荣,苏琳,叶红,等.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篇7

一、有利于护士独特“美”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就是知书达理。护士作为白衣天使,更应该容貌服饰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得体,这样才能显示出护士的独特韵味。护士的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容貌服饰美

护士应该淡妆上岗,化妆是为了彰显自己相貌的优点,遮掩相貌的瑕疵。在服饰方面,燕式帽是护士职业的标志,授帽仪式的庄重程度一点也不比入党仪式和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差。护士必须衣帽整洁,头发不宜过肩,前面露发3~5公分,后面的长发可用发网套住。夏日必须穿长连,颜色只可是白色或者肤色,禁忌裙子与鞋子之间的隔断,鞋子建议白色坡跟软底鞋,无论冬夏都是如此。至于衣服,“宁可露,不可透,”露也要露得适中,千万不可穿那些可以看出里面内衣、内裤颜色的衣服。裙子的长度应高于白大褂的下摆,穿短裙时更要注意。

2.行为举止美

(1)站立姿势:训练有素的护士在街上行走,应该追求那种于千百人之中,单凭背后走姿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护士职业的效果。护士的站姿要求:头正颈直,嘴角微微上翘,双眼平视,两肩外展,双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收臀并膝,两脚脚尖距离10~15公分,脚跟距离3~5公分。两手交叉于腹部,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食指。这是规范的站立姿势,主要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平时可以采用自然站姿,即在规范站姿的基础上,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2)端坐姿势:坐姿显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护士坐在椅子上,应该左进左出,从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分五步,然后,将右脚后移半步,稍微侧头,顺左眼余光,抬左手从腰间往后下挪动,理顺白大褂下摆,缓缓落座,臀部占椅面的1/2~2/3。

(3)行走姿势:在站立姿势的基础上,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30度左右,双脚落在一条直线上,不要扭动臀部。要求抬足有力,柔步无声。

(4)下蹲姿势:要求侧身顿下,先后移右脚半步,左手整理衣服,缓缓下蹲,挺胸收腹,调整中心,收回右脚。注意不面对他人蹲下,也不要背对他人蹲下。

(5)护士端盘的时候,应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掌住盘的两侧,其余三指分开托于盘的底部,原则上要求双手不能触及盘的内缘,需要开门时不要用脚踹门,可用后背开门。

总之,基本要求就是挺拔、自然、优雅、美观。大家应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所有有健康需求的个人和集体服务。

二、有利于形体塑造

芭蕾基训对学习者塑造优美体形具有重要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正确而规范的把杆练习,能够刺激腿部肌肉与胸背部的肌肉,从而使学习者的腿部、臀部肌肉上收、下肢拉长、重心升高,使腿部及臀部线条优美,以及增加胸背部肌肉线条的拉长感,使学习者上身挺拔。

芭蕾基础训练在进行各种把上把下小组合的训练过程中,达到协调全身肌肉、端正体态的目的,对改善学习者身体形态有着重要作用。其动作组合能把上手臂和腿部、腹部和背部、头部动作充分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形体的目的。以芭蕾形体基训中的把一位蹲为例。首先做到脚底外开一位站好,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腹部肌肉收紧上提,同时上半身保持直立。在进行下蹲制造动力时,以膝盖为动力带动胯部朝脚底一位的位置呈一字缓缓外开,注意肌肉的收紧,当下蹲达到极限的时候,再缓缓膝盖外开收回一位直立,全程肌肉都处于紧张与收紧状态。此训练对学习者塑造优形和增加腿部肌肉延伸感和力度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芭蕾基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反应判断能力,塑造优美体态,提高动作美、韵律美的表现能力。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舞蹈动作时,从始至终都贯穿动作的正确空间方位、韵律幅度、反应速度等要求。在完成规定动作时,只有动作准确、节奏合理,才能体现出美感。各种优雅的静态姿势和各种敏捷协调的动态动作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贯穿在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中,达到举手投足规范化的目的。

四、有利于形体动作要领的掌握

芭蕾基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反应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培养肌肉的延伸感,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芭蕾训练过程中,学生站立的某个舞姿,不论全脚掌还是半脚尖,老师都需要提醒学生做到脚趾平放,整个脚或半脚尖紧紧吸附在地面上,用力往下踩。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好比一棵大树,而学生自己的脚好比大树的根,寻找一种深深向下扎根的感觉,半脚尖直立时要把重心放在前脚掌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要收紧向上提起,感觉头顶有一根绳子把自己用力提起。使脊椎一节节向上拉开,感觉空气可以从中穿过。身体的中段位置向上提,而两侧下沉,让学生感觉到有一种上提下拉的对抗力把自己拉长。

由此可见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护理礼仪挺拔姿态的练习意义尤为突出,对于学生改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和加强舞蹈修养都有极大的作用。无论学生展现怎样的舞姿,表演什么风格的舞蹈,没有一定的专业舞蹈基础训练是不行的,而芭蕾基础训练会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一套形体动作组合,以及表演舞蹈成套动作时,芭蕾基础训练有利于针对成套动作中的难点进行强化练习,在较好掌握并规范完成动作组合后,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动作组合中的动作规格及演练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成套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芭蕾基础训练是最严谨和完善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无数学习者的身体潜能和内在表现能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影响深远,承前启后,具有重要作用。学院领导对护理礼仪形体训练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形体训练室的配置,如把杆、墙镜、垫子、音响设备等。通过训练,同学们认识到了形体美的重要性,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渐培养起好的习惯,如行走、站立时自觉挺胸、收腹、立腰,空闲时间经常进行形体训练,学生的形象、气质逐渐提升,健康状况大有改善。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芭蕾舞形体训练深受学生欢迎,训练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考试,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61-02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是专科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护理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求其具备娴熟的技能[1]。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直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护理学者的普遍关注。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有助于培养其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2]。本文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介绍我校中职护理专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一个集皮内注射和药物过敏于一体的三基内容,在《基础护理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复杂,信息量多,理解难度大,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充满风险,操作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乃至生命安危。该部分内容在《基础护理学》第七章,课题分两个学时完成。根据以“技能”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和教学大纲,确定本次课的重点是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评估、皮试方法、皮试结果的判断,过敏反应的预防,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难点是过敏反应的原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2级中专护理1班的学生,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初中毕业,基础薄弱,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但是动手的能力很强。学生已经学会了皮内注射的操作,完成了部分知识的储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视,对教学充满期待。

三、教学目标

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课程目标,体现基本知识够用,强调动手能力,重视素质培养,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①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②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和临床表现;③记住青霉素皮试的剂量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能力目标:①能够准确地配制皮试液;②规范地进行皮试操作;③正确地判断过敏试验结果;④能熟练地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

3.素质目标:①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操作作风;③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体贴的人文情怀。

四、教法设计

在进行教法设计的时候,要始终贯穿目标引领、教做一体、动静结合、重点鲜明,中心突出。基本知识采取讲授法、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技能操作则采取演示法、视频观摩、角色扮演来进行。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则采取精讲、归纳、图片展示、观看录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回示后的评价等,全方位的刺激,以加深理解。

五、学法指导

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督促指导学生多观察、善归纳、多模仿、勤动手。记不住的、理解不了的先做,在做中去领悟,在做中去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六、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网络、多媒体设施、课件、理实一体化教室、基础护理多功能操作系统、教材、教案、皮内注射的所有用物、摄像机、照相机。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7分钟)。①设置问题,提问学生,检查自主学习的情况。置问题:青霉素有什么不良反应?在药疗原则中,对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我们在使用之前要做什么?让学生从已知的领域平稳地过渡到未知的领域,慢慢接近主题。③接下来播放一段骇人听闻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视频,提问学生刚才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新内容的学习上来,从而拉开新课的序幕。④陈述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2.讲授新课(27分钟)。①用10分钟时间讲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反应的预防,配合形象的幻灯图片和不断地板书刺激。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护士的身份,按照临床治疗护士的工作过程,从评估、计划到实施、评价的步骤,用20分钟的时间边讲边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对于皮试结果的判断,除了清晰地讲述、形象的图片和板书刺激以外,为了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在自己前臂掌侧下段画直径是1cm、1.5cm、大小的皮丘。让学生把这些大小的皮丘牢牢记在脑子里,因为在临床上观察皮丘大小护士不是用量具而是用眼睛。③板书,进行课中小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3.第二节课(45分钟)。①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述教师在临床上亲身经历的一个典型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案例,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这个案例用23分钟精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并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步骤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以击鼓传花、盲人摸象、或者抛绣球等方式请学生按抢救的顺序一一说出抢救的步骤,或者描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说错不扣分,说对奖励一次平时成绩,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②板书,再次进行小结,强化重点和难点。然后请学生提问,教师答疑。③对于基本技能的练习则采取课堂做一做(15分钟):出示一个典型案例:患者:男,11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pnc80万,im,q12h。你作为一个治疗护士怎样用160万u一支的青霉素配制一管皮试液?皮试前你怎么去完成评估?皮试后你怎么去和患儿沟通交流?设计三个临床小情景,分别请4个同学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其余学生在下面关注或者做场外指导,然后师生共同点评。④对于基本知识的练习则采取课中练一练、考一考:做6道和资格考试有关的题,检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⑤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网上作业。思考一个问题:还有哪些药物要做皮试?引出下次课题,布置预习内容。本次课到此结束。

八、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书面知识[3]。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遵循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原则,摒弃单纯灌输、枯燥填鸭,采用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舞台留给学生。从教学设计、备课到实施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相得益彰。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网络、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和数码器材搭建课堂教学平台,营造立体、丰满、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用强大的气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大胆地整合教学内容,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技能操作的教学融会贯通。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在课堂设病床,在床边学操作,做到教中做、做中学,也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理念。

这两节课由于教师和学生精心准备,积极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护士生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种非技术能力,对提高护士生的综合能力及在今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大有帮助[4]。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下有一些学生反应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认为搜集的信息量大、耗时多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5]。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学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等因素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杭丽,夏秋蓉,邱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效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93-95.

[2]赵志清,陈先华,刘以娟,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对培养护生创新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752-753.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3B):1-4.

篇9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往往在一节课中,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交叉和综合运用,未必自始至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互动式讨论型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穿插运用讲授法、情景法、研讨法、问题法、案例法以及辅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也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如问题讨论式、布置小课题作业、合作辩论式和学生讲课式等。我们通过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该方法,发现其优势和劣势如下:

1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中的优势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它从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哲学原理的整合。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诸多学科内容。课程开设在大一阶段,而大一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中医学文化的有关知识,对于中医学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础I又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学习到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章节时,感觉抽象、模糊、深奥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感觉乏味、缺乏对中医学基础内容的体会和认识。

而在中医学基础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比如课堂提问引起互动,可以设问:精气的含义是什么?由于学生们对自然界的气体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往往能联系身边的实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将会给后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出带有创新性的穿插提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互动讨论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就会联系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讨论,除了强调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辩证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弊端

(1)在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运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点必须在原有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但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组织难度加大;(2)大一学生缺少活动经验,思路不够开阔,容易在选题上出现从众的现象,需要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可包办代替,这样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归纳互动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3)精选案例式互动虽然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但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讨论性教学法量较小。(4)多维思辨式互动,能够使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一个理论问题,学生事前也要査阅很多资料,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学院专业资料室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习的图书资料、教学手段设备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中,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实践对医护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护理带教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性格不相同,教学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有很多种带教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选取2014~2015年护理实习学生60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2015年在我校在校的60例护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代交方法。实验组学生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5±1.4)岁。对照组学生年龄在17~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7)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学历和成绩方面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实验组带教。为实验组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老师先备课,将课程中的病例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得出结论的小组可以向老师进行汇报,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例如脑卒患者,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脑卒的概念,发病率、致残率,发病因素等问题[1]。老师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老师将不同小组的知识进行汇总后,给予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和补充以及纠正。(2)对照组带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学生在课上听讲,例如老师讲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护理等等,护理病历的书写,讲解其具体格式,如何提出护理问题,找到依据,制定计划等。

3、评价标准[2]。实习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护理知识和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的调查问卷。

4、统计学标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实习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护理知识和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满意27例,满意率90%,是否主张推广教学为24例,占80% 。

三、讨论

老师将课程中的病例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得出结论的小组可以向老师进行汇报,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例如脑卒患者,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脑卒的概念,发病率、致残率,发病因素等问题。老师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优势,值得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