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调查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理论学习调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理论学习调查

篇1

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各项业务工作的首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学习,及时督促指导各业务股室开展学习,有效促进和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坚持把政治理论与财政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与财政工作实际相结合,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种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的风气在全系统蔚然形成,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增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二、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达到“四有三落实”

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设立了图书室、制定理论学习计划、灵活学习方法、加强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修订完善了《彬县财政局学习制度》,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列入个人全年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评选先进、考察选拔的重要依据,并将学习情况与个人津贴挂钩,形成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理财水平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搞好财政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用政治理论指导财政工作实践,解决财政工作中的问题,努力提高理财水平。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大力推行财政改革,通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有效解决了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卓有成效地提高了理财水平。

篇2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该项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自编问卷调查来自南通、苏州等地的小学学生及学生家长,调查结果用spss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共计发放并回收学生问卷135份,家长问卷78份。

2 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2.1 调查结果

2.1.1 教师职业道德整体状况良好

该项调查,发现我们调查的城市小学教师伦理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绝大多数家长对当今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表示满意,而且也重点关心孩子的品德修养;90%以上的家长坦言与老师平时并无礼尚往来的情况,除却平时逢年过节的短信问候。

2.1.2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好

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老师能够对学生做到不偏不袒、一视同仁;老师们基本上能够做到经常关心学生的睡眠、闲暇等情况,87%的家长反映孩子的老师经常关心学生的性格、脾气等心理健康状况;老师基本能够做到很少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教师们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2.1.3 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良好

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家长表示自己愿意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同时,老师也重视学生家长的意见,经常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时的表现状况;对于教学课堂上的伦理状况,超过70%的学生表示满意;78%的学生表示老师在策划班级集体活动时能够以自己的意见为主,适当参考学生积极有效的意见;67%的学生表示老师们较少拖堂。

2.1.4 师生关系融洽

超过70%的同学表示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关系是比较融洽的;89%的学生认为老师还是很喜欢自己。我们对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担任班干部以及不担任班干部老师是否能够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及觉得老师对自己喜爱与否进行spss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并无太大差异。6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师,其次是班级同学。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对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关注不够

在调查中,当问及“孩子的老师主动与自己沟通主要是因为哪种情况”时,89%的家长均表示老师是为了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仅有11%的老师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几乎没有老师告知。

2.2.2 “家长”型教师大量存在

6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像家长,只有17%左右的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姐妹;甚至还有10%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像领导。

2.2.3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不够

超过50%的同学表示在学校遇到困难时会向老师以及班级好友同学求助,但是还有比部分同学选择谁都不说,体现出对教师的信任度还不够。

2.2.4 不能稳妥帮处理业余爱好与学习的关系

在分析担任班干部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老师是否支持你的业余爱好”这一问题的结果时发现:成绩一般或者不好的学生基本上是“不确定”,而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对此回答则是“完全支持”或者是“比较支持”。

2.3 原因浅析

2.3.1 缺乏合理的教师伦理规范

中国传统的教师伦理规范由于受到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推崇的一直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育伦理规范。作为一种非理性的存在,他要求学生对教师有一种说一不二的服从,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缺乏一定的教师伦理规范。

2.3.2 缺乏清晰的教师伦理知识

篇3

一、课程设置

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按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分类设置的,例如声乐、钢琴、舞蹈、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些课程看似非常丰富,学生们应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但是“这些独立设置的课程注重的是各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联系,但却忽略了专业和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及相互渗透,使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课程成为零散的学科与内容的拼盘,整体性的知识变得比较破碎。这在一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理论体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差、学术水平低,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教育部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如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注重学习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这表明当下教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略有不足。在学术研究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也就是学科“跨界”,声乐、器乐相互渗透,理论课程包含其中,从而达到知识的贯通和融合,使理论课程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些课程设置时间太短,比如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在大学期间基本上只开设一年,显然是不够的。就本人专业视唱练耳来说,其本身就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其框架应在音乐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上构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涵盖视唱、练耳及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和声学知识、对位学的知识、曲式学的知识以及音乐史、作品鉴赏的知识。视唱练耳的学习有助于音乐鉴赏力的良好形成,促使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音乐总和素质全面提高。”仅视唱练耳专业就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教授过程中,甚至有心理学知识介入,涵盖诸多方面。所以说专业独立性太强的课程设置方式不适合现今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探索。

二、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

关于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本人专门对所在学校音乐学院本科大一到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68%的学生喜欢学习理论课程;83%的学生认为视唱练耳是其最感兴趣的课程;9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自己专业的提高;75%的学生希望老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时进行延展。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喜欢理论课程,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自己的专业,对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有帮助。如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对于弦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助于音准方面的提高;和声曲式的学习对于音乐肢体的理解就会有进一步的看法,对作品的处理能达到更高的层面,结合自身对曲子的理解和曲子结构的分析进行演奏;音乐史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所处环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调查中发现喜欢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是由于笔者所调查的学校有老师进行了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现学习成果,总结经验。)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家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中视唱练耳课程学习最感兴趣。这说明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自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调查中发现学生们还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中能够进行课程的延展,通过延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另外本人还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学生们对于这些理论课程的困惑:17%的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程的用途;10%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无关紧要;42%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听不懂;30%的学生认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太少;37%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开设时间太短。通过此问题调查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存在听不懂,不清楚课程的用途,开设时间短等困惑。通过上述调查得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课程是有认知的,了解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希望把理论课程学好。但是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不统一,意识到理论课程难懂,没有兴趣,进而不愿学习理论课程。一方面,老师在授课时应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上文中我提到的翻转课堂授课就是一个不错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们在学生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一些现代作品的完成也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不仅促进了他们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翻转课堂授课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运用到其它理论课程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学生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难的知识点应及时解决,课下查阅相关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上方面是经过调查后,分析得出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建议。

综上所述,理论课程是我们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对于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升音乐综合能力。目前,一些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更加适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相关方法。经过不断努力,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学习兴趣高涨,进而推动学生的专业水平,切实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七所高职院校2011~2012级的文、理科103名学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学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认识,共设计了22个选择题,每一选题都设有3~5个选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当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勤奋、品德,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以及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为对自己的成长相对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理想与信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利益选择上基本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上课、舆论媒体宣传占多数,并且有60.4%的学生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5.6%,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2%,说明课堂仍然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只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三)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比较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说明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并且有46.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学生自己,要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课程。

(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重教有余,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43.6%的学生认为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就要选出更加实用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7%的学生则认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28.7%的学生则希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市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基本持认可态度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有19.8%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

(六)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看出我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着重从加强专题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

篇5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湖北电大鄂州校区从2006级一20o9级计算机、机电、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共1949人,其中男生:1109人,女生:840人,以男生占多数。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它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然后评分。

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从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直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它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

量表内容scl.90的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出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其他

1.3评定注意事项

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教师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待清楚。然后,让他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学生心理障碍突出,仅患神经症比率就有lo%,且一年比一年比率高。其中以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为主。

3.思考

3.1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

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疾病比率较大,究其根源可能是:

①客观原因:中职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很大。当今社会,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许多人未上岗已下岗,看见已毕业几年的师兄和师姐都找不到工作,引起情绪波动大、压力大,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失落。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许多同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学校住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加上中职上课不同中学的保姆式的教学,学生很易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方面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在家庭中,许多父母期望值过高,给子女造成压力很大,加上许多中职学生来这里读书并非是自愿,而是按父母的愿望被迫无奈来到这儿,理想的天空并不在中职,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加上中职学生不如高中生吃香,不如他们有前途,这些心事、家事、校事等搅得他们心神不安,苦恼不堪,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②主观原因:中职学生正是人生中的过渡期,过渡期是一个心理学的操作性概念,孩子在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走过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怖、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这是个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与懒惰依赖,他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他们突然变得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好像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却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事实上,与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也越依赖父母,冲突是为了挣脱依赖。

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尤其多见的是强迫性倾向: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类无解的问题穷根穷底。要么为求准确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做事毛焦火躁,丢三落四。

他们突然对家庭问题敏感,甘愿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孩子热心做父母之间的调节人,在父母之间玩跷跷板,耍平衡。当“阴谋”难以得逞时,他们变得容易激动,愤世嫉俗,仿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有的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向自己,头疼、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逃学出走,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些“行为非法”的孩子,原本活得不轻松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苦不堪言。

许多家长早把孩子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不能容忍孩子的“异化”,潜意识里把孩子的癫狂视为反叛,引发自身的分离焦虑。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能识别自身的焦虑,调整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反以为要对孩子加强教育,使他回到正轨。如果家长找医生治疗这些“行为障碍”,会是成长的“自然过程”变成孩子的“病态过程,为了矫治孩子而使孩子发展为病态,形成治疗学的悖论情景。用系统眼光看,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建构”了孩子的“病”,好心帮了倒忙。

3.2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2,1师资队伍多数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兼任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师是自己边学边教。这些教师虽有医学知识,但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基本技能知识相对薄弱,期待参加系统培训。另外,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部分心理教师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任务,因为其它教师的态度方式、个性情绪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如有些教师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学生,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学生心理需要。

3.2.2教研室建设由于心理学教学在中职中职起步较晚,故很少学校建立独立教研室,对于“兼职教师”来讲,由于“名不正”心理学教学也只能算是“副产品”。更突出的问题是实验课开出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有的连最基本的注意分配测试仪、记忆广度测试仪都没有,这直接影响到心理教学的效果。

3.2.3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人格发展进程,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限制在神经症,更多的是学生自我概念欠佳、人际关系不良、性偏差行为、性格与行为习惯不良,学习障碍(一般性学业不良、学业不能)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严重到变态人格、心身疾病,极个别出现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面对这些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帮助十分必要。首先,这对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也是心理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再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3.3建议

3.3.1各级领导,尤其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处。尽可能配置心理实验仪器,提供各种机会使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使其他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高,让他们正确、科学的掌握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方案,其中以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专门渠道,以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各科教学为非专门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效的进行团体与个体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3.3.2本专业教师争取参加各类学习,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基本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首先,教师应根据中职中职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精选精讲,确定教育的主题方向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组织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尊重性、启发自觉性、积极适应性、艺术性为原则。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活动和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设立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经验交流,彼此受益,互相提高。

篇6

一、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开放教育

为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体现开放大学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个性化的助学支持服务体系,笔者设置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对象为江苏武进开放大学成人教育在籍学生。

二、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于2013年9月初进行,由辅导员协助学员完成填写,并于一周内收回,本次问卷采用不记名、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学生300名,共收到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满意度”平均数及标准差统计表,从平均数来看,其中入学指南、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教学环境的学生满意度比较高。教学形式和学习成果,学生基本满意。从调查来看,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高,学生对教师表示认可。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等选项的标准差大于1,可见,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满意程度存在不同的观点。

调查分析表明,在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满意度,必须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服务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

三、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对策

1.开展实用性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的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担负着工作、家庭的责任和压力,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进修。从调查来看,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有以下方面:(1)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当单位要提职或者评职称进升时,他们因学历不达标而不能进岗,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进修,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2)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开放教育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3)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再次充电,提高自身价值和个人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个人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4)兴趣爱好。参加开放大学进修,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更加充实自己。(5)其他需要。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加薪等。

2.菜单式学习,体现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通过对在读学生的调查,发现开放教育的学生入学时的层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从事的职业也是各行各业,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采用菜单式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评价考核方面,为了能够更加灵活,目前,开放教育考试考核形式多样,比如通过在线作业考核、论文考核、形成性考核、机考等形式,更加方便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开放教育模式,以面授为主,学生更多依赖教师的面授讲解。近年来,开放教育融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除了周末到校参加面授课之外,平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加网上学习小组、网上互动答疑、学习经验交流论坛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调查发现,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选项得分不高。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教师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习评价集中在对知识是否掌握、技能是否熟练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探索能力的评价。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与学是否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应采用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提炼出评价分析结果,能更好地指导开放教育的教学。

研究表明,开放教育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并且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理念,他们对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式要求不一,特别重视学习成效。给学员提供满意的教学环境、优质的导学服务,要求开放教育工作者从多维度出发进行综合研究与论证。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真正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与反馈,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管理是否满意,对教学服务体系是否认可,都是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因此,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是做好开放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篇7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 调查和研究

为了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学习、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以及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课题组选取江西省有代表性的三所高职院校(一所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一所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一所为江西省普通高职)随机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1%。课题组编制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对江西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期望能针对性的采取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对思政课的认知。

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81.75%)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重要性,并且有14.35%的学生对思政课很感兴趣,接近31%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只有不到11%的学生不感兴趣。有一半以上(57.93%)的学生认可学习学习思政课的目的是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近20%的学生趋向于“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反映了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追求实用性的心理。

从表二可以看出有83%以上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持肯定意见,反映了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上得到学生的认可。有17.09%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很有收获,45.00%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但是,有接近38%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收获或没有收获。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否定态度,学习后没有受益,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较差。这反应了思政课教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效果差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是影响思政课学习效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面。

(二)思政课教学评价。

表二

(三) 教师要求。

表三

表三说明,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沟通的老师比较受学生欢迎,其次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具有良好师德和勇于创新的老师。有38.6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方法死板、照本宣科;有38.5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过于严肃,不喜欢和学生沟通。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守旧和缺乏与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三、对策与建议

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呢?通过调研,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关键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的方法有:

1.刺激学生对思政课的求知欲。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和理论的激励。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心理,巧妙地预设疑问,布置学习探讨课题,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了解、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找准教育目标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结合点。思政课教学应该在学生追求事业成功、探索社会问题、理性知识完型三个方面努力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3.创设思政课的乐学情境。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处于欢乐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兴趣会油然而生。思政课欢乐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

(二)尊重学生、保持教学主体的平等关系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要加大“尊重”教育的力度。尊重是交流的基础,是情感渗透的基本要求。对待学生要改变原有的“居高临下”的高压式教育。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要实现思政课“课堂公平”。教师公平的分配知识、机会、时间和空间等教学资源,多维度的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科学公正、综合的评价。这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三)优化教学内容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1.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要求教师教学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回避难点、不回避矛盾,灵活运用理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删减一些与社会现实和学生自身情况联系不密切的内容,补充一些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迫切需要的内容,如审美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新意识、自主意识教育等。

2.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思政课教学活动时,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改变“教学内容等于教材”等等传统理念,在确立理论课教学内容时把教材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

3.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补充时代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补充一些时代性的内容,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但事实上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学生从教材和教师口中都得不到对现实情况的合理解释,很容易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无用论”思想,从而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手段。

1.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互动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专题教学和学生自主参与的师生互动式的动态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双向交互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改变学生认知过程,丰富学习资源,增大教学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优势,使教学效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思政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在理论教学中,为充分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认知能力,训练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考核方式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着力点。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针对单一的知识性考试知行分离、不全面、不客观的问题,采取综合性考核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把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学生通过写体会、调研、演讲、辩论、讨论交流、听教师指点等自主学习过程,不但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可采取演讲、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这样考核公开、公平,促进“知行合一”,深受学生欢迎,这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编号:JXJG-10-43-7)“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篇8

抽样调查是体育社会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实施便利和成本低廉。使用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的主要手段和基本特点,但在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被调查者拒绝配合,不响应调查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随着抽样调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拒绝率节节攀升,“拒答”现象已成为阻碍调查正常进行、影响调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对河南省7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本文拟就调查过程中出现的“拒答”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体育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水平和精度有所帮助。

1“拒答”现象

1. 1涵义

“拒答”现象是指在抽样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不配合或不愿意参与抽样调查的现象,其主要包括拒绝参加调查和调查中断两种形式。拒答是任何类型社会调查中都会遇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缺少对“拒答”现象和拒绝率的研究是抽样调查效率和信度降低的重要原因。遗憾的是,在国内的体育社会学抽样调查研究中,焦点多集中在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上,对“拒答”现象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在调查后的统计和分析中,还没有针对“拒答”现象的成果出现,更谈不到如何减少拒绝率,以及对“拒答”现象的量化研究。

1.2影响

“拒答”现象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实地调查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549份,有效率为85.8%,表面看来问卷发放和回收是令人满意的,也达到了统计要求。但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调查员多次反映被调查者的“拒答”现象。起初,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把被拒绝的问卷交给其他大学生重新进行调查。但随着类似现象的增多,“拒答”现象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不但打击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调查效率,而且,由于被拒绝问卷的重复发放,实际发放问卷要远多于2000份,导致问卷的发放数量和回收率发生变化,难以准确控制调查。

其次,“拒答”现象使调查偏离了随机选择的原则。根据调查主题,本次调查总体是河南省大学生,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男性(39. 7% )、四年级(9. 87% )以及理科( 20.4%)大学生的比例偏小,这与河南省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不尽相同。这样的样本选择以及由此所得来的统计数据,与原先的调查假设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拒绝,调查员在发放问卷时被迫“以貌取人”和“察颜观色”,即在发放问卷之前就预先判断该被访者能否配合,把“拒答”可能性大的大学生排除在调查之外,而选择那些“看起来”能够配合调查的人群,比如衣着得体,或文质彬彬,甚至“主攻”那些在操场或草地上休憩的大学生,人为减小了调查总体的范围。

可见,“拒答”现象迫使调查员违背了抽样调查基本的随机原则。如果不是随机(而是根据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与调查)来抽取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就很难保证,由这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也难以反映出总体的情况。既然“拒答”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现在需要考虑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拒答”现象,以及“拒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抽样调查的效果。

1.3量化指标一拒绝率

拒绝率是指拒绝的人数占预期被调查者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即为:拒绝率=拒绝调查的人数/预期被调查者。一定的拒绝率是抽样调查允许的,但过高的拒绝率会造成信息失真,甚至导致调查的失败。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与调查员沟通,发现拒绝率在5%一35%之间,而且随时空有规律地波动。

2“拒答”原因

2. 1主观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拒答者,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A.“我没时间”(或许是真的,但被调查者就在旁边坐着休息);B.“我对这类调查没兴趣”;C“让别人填吧”。从这些理由可以看出,“拒答”现象的原因以主观为主。有学者认为,调查时间过长、调查方式的单一、调查员素质低下、缺乏物质补偿等都会影响整个调查的拒绝!。为此,本文结合调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拒答”的客观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2. 2客观原因

2. 2. 1调查地点

寻找被调查对象最多的地方,这是抽样调查的一般认识,即认为被调查对象越多的地方,调查的样本也越大。诚然,大学生越多的地点,完成问卷的数量可能比较多,但这些地方也是拒绝率最高和调查效率最低的地方,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结论。在本次调查中,自习室和寝室(大学生主要的集散地)的拒绝率一般在25%一35%,而在其他调查点的拒绝率则只有5% -10%。如果考虑到完成抽样调查的质量,自习室和教室无疑是最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只看到大学生的数量,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在自习室或寝室的大学生主要由这样几类构成:刚刚到达,准备学习;正在学习;已经学习完毕,准备离开;忙于上网、聊天等活动的大学生;放松休息的大学生。很显然,只有最后一类大学生才最有可能配合完成调查,即只有那些在寝室休息的或在自习室门口、走廊放松的大学生,才是拒绝率最低的群体。这种现象也为我们选择调查提供了思路,几天下来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

此外,人流速度快的地方,拒绝率也较高。这些地方多是食堂或校门口,大学生急于离开或去吃饭,对打断其行程的调查比较反感,即使出于礼貌,偶有配合调查,也是极不情愿,敷衍了事。

2. 2. 2调查时间

整体来看,上午的拒绝率

2. 2. 3校园类型

一般而言,大学校园可划分为理工科院校、文科院校、医、科类、综合类、农学类以及艺术类等,不同类型的校园,其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学生的生活规律都自成体系,也会对调查产生影响。从调查中发现,文科类大学的拒绝率最低,而农科类大学的拒绝率最高。

尽管校园类型不同,但上述时间段和地点的拒绝率变化规律在每个大学校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在抽样调查中要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充分准备,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试调查。本次抽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试调查,即使如此 ,拒绝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更需要对拒绝现象和拒绝率进行深人研究,在对“拒答”问卷科学处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拒答”现象,降低拒绝率。

3相关措施的制定

3. 1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调查员是实地调查的核心,其素质由两方面构成:首先应当具备体育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经过专门培训,对大学生抽样调查的过程、目的地情况和调查主体有充分的了解。调查员的搭配应以老带新,一方面可以培养新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新调查员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调查。其次要具有责任心,具备优秀的沟通和随机应变能力,热情而不失稳重,只有这样才具有亲和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除此之外,调查员的仪容、仪表,甚至表情和动作都要有相应的规范约束,避免因细节考虑不足而提高拒绝率。在本次调查中,有部分调查员佩带了胸卡,就是这一个细节,使这部分调查员的拒绝率低于其他调查员。一个小小的胸卡使被调查者感觉到专业,能使他们很快消除顾虑。

3. 2精心推敲,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

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也是降低调查中断率的重要因素。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的可行性。特别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深度,可以把确切数据转换为定类或定序数据,减少回答的难度,提高效率。在本次调查中,把学生接受过的相关健康课程的课时数占全部课程的比例用0,5%以下、5一10% ,10 -20%和20%以上5个区间表示,结果显示本项目拒绝率很低,仅有2. 1%问卷缺失该项。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调查员要熟谙相关内容,能够明白无误地解释、回答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特别要让大学生知道:调查的目的是什么,是商业性的调查还是科学研究,需要署名还是不署名等等。

3. 3合理分工,有针对性的调查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22-04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增强体育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从2014年开始积极探索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于2015―2016年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各个班级中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延伸为平台的互动教学模式。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各种教学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在本课题中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施分为五个环节。

(一)结合学生特点,挖掘互动主题。在多维互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必须结合本门课程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把握好课程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挖掘互动教学的主题。其次,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进行问卷调查摸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认知水平,切实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期望及学生关注的话题。再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互动教学环节,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教师在认真钻研本门课程教材的基础之上,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入学适应教育模块(绪论章节);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块(第一章至第三章);三是道德法制模块(第四章至第七章)。在不同的模块,课题组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专业特点设计了不同的互动主题,同时通过对各模块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各模块的教育目标,让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既井然有序又有机联系的整体。如在第一模块设计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规划互动主题,在第二模块设计了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互动主题,第三模块设计了“小悦悦事件”的道德与法律之争等互动主题。这些互动主题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布置互动主题,做好启动准备。教师制定出互动主题之后,要根据互动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在充分掌握该主题的基础之上,制作出课堂上所使用的课件,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用到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文件及相关教具。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互动教学效果,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准备时间,那就是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分析整理相关资料来达到对互动主题的认识,从而结合自身实际及社会热点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制订学习计划,怎样在网上及图书馆搜索查阅相关资料,怎样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怎样凝练自己的观点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关于“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辩论。在进行辩论的前一周课上,课题组把全班同学分成了正方和反方,要正方和反方分别推选出5名同学来担任辩手,同时,将辩论主题、辩论程序、辩论时间告诉学生,还选出两名同学担任计时员。在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教师通过QQ、微信等方式跟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辩论当天,参与辩论的学生表现出色,整个辩论过程精彩而激烈,时不时引发场下学生的阵阵掌声。通过布置互动主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次辩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实施互动教学,进行合作探究。这一阶段是多维互动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经过酝酿环节及启动环节的准备,已经对课程进行了合理的互动教学设计,同时也把相关的任务交给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灵活采用情境体验互动、角色扮演互动、案例讨论互动、团队合作互动、问题探究互动、辩题争论互动、对话互动等互动方式,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表达思辨能力等。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上课特点及上课优势,在班级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互动的形式可分为多种,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多媒体设备之间的互动。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在第一章“理论的两大成果”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从而进一步明确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课题组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迹介绍的视频。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敬仰之情。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困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产生于160多年前的呢?是不是已经过时了?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教师提出问题:“在当今坚持有没有其必要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开始进行讨论,他们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不一,各持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次次思想的碰撞。

(四)进行相互点评,实现反思提升。相互点评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阶段,要通过点评对课程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对课程知识进行引申、迁移及拓展,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科学思维方式。点评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教师点评学生、学生点评教师与学生相互点评。这三种点评方式都必须在平等的环境与氛围中进行,双方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点评,切不可轻易地进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尤其是教师点评学生是最有权威性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掌握好点评的艺术,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表现,在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时必须以理服人,而非教师所说的一切就是真理的高高在上姿态。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在当今坚持有没有其必要性?”这一问题为例,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双方观点进行相互点评的过程。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请各组代表与同学们分享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拿出一本《资本论》的书,说道:“之所以能成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及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直到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读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这并不仅仅只是中国人在读,还包括很多外国人,其中有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国人在读这本书。这是由于,是深刻察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方法,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让大家在全球再一次看到马克思思想的光芒。我们应当把作为引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坚持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师通过点评,来对课堂讨论问题进行总结,既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具有说服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实现学生对思想及情感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字面上的表述。

(五)课后交流联系,延续教学互动。课后的交流与互动是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延续与深入,是对所学课本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最为生动的实践环节。在此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拓展式的作业,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去分析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学生遵守公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对本校的总体评价及原因分析、优秀学生访谈录等实践作业,同时,还组织学生参与清明祭扫革命先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等。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拓展作业的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畅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

二、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2015级体育专业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对象,涉及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及民族传统体育6个体育类专业。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同时,在开学初及学期末对同班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调查问卷352份,问卷有效率为97.8%。通过对教学改革前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专业学生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增强。在教学改革实施之前,课题组成员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9.8%的学生认为在体育专业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有必要或有一点必要,有60.2%的学生认为体育专业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没必要(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专业学生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许多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并没有真正从心理上重视并认同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贴近体育生专业实际的教学设计,融入微课、慕课等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让学生从“要我学”主动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改革实施之后,当再次问及这一问题时,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并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如表1所示,82.4%的学生认识到在体育专业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必要性。同时,如表2所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感兴趣的从8.0%提升至32.4%,一般感兴趣的从35.2%提升至59.7%,表示反感的从56.8%降至7.9%。由此可见,教学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有了进一步增强。

表1 学生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统计表

您认为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 有一点必要 完全没必要

教改前 9.7% 30.1% 60.2%

教改后 38.1% 44.3% 17.6%

表2 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统计表

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如何? 非常感兴趣 一般感兴趣 反感

教改前 8.0% 35.2% 56.8%

教改后 32.4% 59.7% 7.9%

(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在教学改革实施之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一直很低,学生迟到、旷课、早退的现象较为常见,在课上聊天、睡觉或玩手机的学生也大面积存在。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课并不关注,对于老师课堂上的提问或布置的作业也不关心。通过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发言情况及在课后与老师交流情况进行调查,课题组发现高达89.1%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没有回答过问题或者进行发言(见表3),高达91.5%的学生在课后没有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见表4)。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专题讨论教学、辩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体育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内外的积极性。在教学改革实施之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回答问题或发言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表3所示,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由教改前的10.9%上升为59.7%。此外,在课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行沟通的学生人数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课后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学生由教改前的8.5%上升为33.0%(见表4)。

表3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发言情况统计表

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发言的次数有多少? 没有 1-2次 3-4次 5次以上

教改前 89.1% 8.0% 2.3% 0.6%

教改后 40.3% 46.6% 6.8% 6.3%

表4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与老师交流情况统计表

在课外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沟通的次数有多少? 没有 1-2次 3-4次 5次以上

教改前 91.5% 7.4% 1.1% 0%

教改后 67.0% 23.4% 8.5% 1.1%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影响力扩大。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学改革之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十分差。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没有太大收获,学过就忘记或者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帮助。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入了“弘扬奥运精神 做一名诚信的体育人”、“我为体育竞赛添光彩”等专题教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实践活动、参观企业、革命老区活动及社会调查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中的影响力得以逐步扩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有了新的体会,有61.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加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法治观念,53.4%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50.6%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明确了奋斗目标,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收获的学生也从60%降至15.3%。此外,课外实践活动的丰富及多样性也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教改后,学生普遍认为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68.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了见识,55.7%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了社会,49.4%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没什么用处的学生也从33.5%降至10.8%。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得以发挥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三、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增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影响力扩大。但课题组成员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学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于新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覆盖面仍不够广、课程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课题组成员从互动主体、互动管理、互动维度、互动空间、互动平台及互动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升路径。

(一)注重互动主体的参与性及互动管理的严密性。多维互动教学实施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互动主体要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教师必须提前做好专题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内容新颖、题材丰富、过程精密。要积极寻找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切入点,将学生充分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具有高度的严密性。课前的设计准备、课中的分工协调及课后的完善总结都必须严格进行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尤其在大班教学之中,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严密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注重互动维度的创新性及互动空间的灵活性。多维互动教学是多种教学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学生、课程、社会、媒体之间进行着多元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在多种教学因素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多采用辩论式、问题式、演讲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拓展课程内容知识,并通过QQ、微信、博客等工具来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紧跟时展的要求,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入一些新的教学案例。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有效资源,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及配合,拓展课堂外的实践方式与途径。

(三)注重互动平台的时代性及互动评价的多元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程的互动平台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微课及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多媒体技术。此外,简单的课件制作、图片编辑、影像处理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之一。实践表明,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课堂教学更为学生所喜爱,也更容易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评价方面,必须引入多元评价机制,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主要评定依据,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有学生在价值观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通过调查显示,62.5%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是比较合适的成绩评定方式,这也表明学生对课程考核的一个新的要求。在进行课程成绩评价的时候,必须充分借助评教评学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点评,力求做到考核过程科学,考核群体普及面广,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开及公正,通过考核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欧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班教学环境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6)

[2]张梅花.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6)

[3]程恩富.的当代意义[N].人民日报,2013-03-19

篇10

二,理论如何与工作结合,指导实践。69.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感到困惑。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很多党政干部表示,他们最需要看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理论。如果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通老百姓的工作,要上下沟通意见,要争取财政等支持。我们经常碰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出来,真着急!”一位从事干部培训多年的党校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基层干部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觉得老师泛泛地讲授理论知识,不解渴、不过瘾,他们最想探讨现实热点问题,最想实现理论与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理论学习重形式轻实质,为学习而学习,缺乏效果。55.1%的受调查干部有这方面的困惑。一些党政干部指出,当前理论学习不少是流于形式,真正有需求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少,以致造成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学习的心理疲劳。在一些地方,党政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计划欠科学,结合实际少;形式较单调,成效不明显;学习理论喊得多,做得少,往往是文件来了传达学习一阵,求新不求深,过后就放下,并没有认真学进去。

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有待创新。51.6%的受调查干部对此存在困惑。理论学习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没有深入实践,学习的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应当改进理论学习的形式,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广大干部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使学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可以把学习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评定体系,从利益上促使领导干部学习兴趣的增加;有干部建议,可以寓教于乐,把理论用新的形式来承载,比如说举行辩论会、播放主流电影等等。学习效果不是简单学习多少小时或者写多少心得体会就可以衡量的,必须以工作成效为检验的唯一标准,要看是否推进了实际工作的发展;评估的主体也不能仅仅是上级组织,而更多的应该是下级组织、学习者个人、广大人民群众等。要把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思想引进党政干部对党的理论学习的评估中。

五,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重视不够。50.4%的受调查干部有此困惑。尤其是一些部门领导同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或者误区,认为理论宣传是说教,只是为了上级要求而学习,为了宣传而宣传,主动性不够。还有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可以说是“论理色变”。有的党政干部认为,搞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高层领导和专家们的事,自己人微言轻,阅历浅薄,轻易放弃理论思考;还有的党政干部有“三怕”的顾虑:一怕自己思维浅薄出“洋相”;二怕“班门弄斧”、自讨没趣;三怕结论错误贻误工作。对此,有专家指出,党政干部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妄自菲薄。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

责编/(见习)袁静 美编/李祥峰

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

湖南省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新平:在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理论学习还存在着从本本到本本的现象,还有的脱离实际,拘泥于个别词句,不能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理论创新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才是我们理论创新、理论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否则,简单地做政策的注释,只会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说不到群众心里去,就发挥不了理论应有的功能。

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宣传部副部长张雪珊:各级党政干部要带头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不学理论、不学技术、忙于应酬、忙于打牌的干部可以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我们需要的不是高超的牌技而是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理论和创新理论,亲自做笔记、亲自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做些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北京房山区政策研究室张斌:当前理论宣传有时候不注意互动交流,只是以教训的口气进行宣讲,看不到群众思想活跃、掌握信息多的事实。形式上文章太长、文风呆板,不吸引人。现实中,理论研究队伍严重老化,许多掌握重要课题的同志虽然水平高,但早已脱离教学、科研第一线,知识结构老化;甚至有的老师只是挂名,并不研究;有些老师理论课讲得很沉闷;有些老师自己知识视野不开阔,理论更新不充分,论证不严密,讲起理论来缺乏底气。这样的宣传大概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

后勤指挥学院张晓侠:目前对于党的理论的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充足的。问题在于,从内容上看,理论创新不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明显;从传播途径来看,理论本身太严肃,高高在上,没有和普通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不易读、不好读,老百姓自然就不读。如何增强全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最核心的是要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从理论宣传的角度来讲,媒体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它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但现在党报离高端太近,离群众太远,自然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建议把理论学习成绩纳入职称等评定体系,增加大家理论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