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园课堂教学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3 16:28: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课堂教学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园课堂教学建议

篇1

精彩课堂:展示风采,领略智慧

赛讲活动以幼儿园小班、大班和小班的3个年龄段的语言、科学探究、健康和社会科学等4个领域教学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的幼儿课堂教学特色,教师们以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童趣化的教学语言把幼儿带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游戏环节多、幼儿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好,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提升了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探究等方面能力。在庄浪三幼邵老师的精彩课堂上,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心中肯定乐开了花。世纪花园幼儿园于老师让他们用手中的剪刀来剪纸条,经过几次操作尝试,明白了“麦比乌斯圈”的概念。市幼儿园代老师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不仅让6岁的孩子学会统计的方法,而且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和说出结论,突破幼儿思维的局限性,进行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整个赛课过程中,14位来自不同县区的幼儿园教师,将整个生命与激情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教育已经不只是一项职业任务,而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体验,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的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不仅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温和雅致,而且能做到了“眼中有儿童,玩中有思想,教中有方法,心中有大爱”。

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平凉好课堂”的基本风貌,一批课堂教学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通过3天的激烈角逐,经评委认真仔细观课,严格公正评选,1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17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6名教师获得三等奖;12名教师获得优秀奖。本次讲赛选拔的语言、健康、科学等3个学科的第一、二名,将代表我市于6月份赴兰州参加全省第五届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观课议课: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在课赛过程中有效实现了赛课、研讨、培训“一体化”的模式。每天讲赛后开展的“说课、观课、议课”环节,讲赛选手陈述自己对目标的分析处理、教学过程的安排、教育教学效果等内容。主议评委代表评委组集中反馈对本堂课的看法,参加观摩的教师以讲赛内容为课例展开对话。市教科所主要负责人及全体教研员依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对话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并对领域目标和活动目标的理念进行渗透解读。在的观课议课活动中,真正实现了现场赛课、观摩、教学、研讨和培训“一体化”的活动目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在关于静宁一幼李老师的一节课的观课议课现场,她自己说课:设计将课堂模拟成科技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了解尽量多的高科技产品,内心萌发科学探索欲望。耿园长(评委组长)评课:本节课的最大弊端就是让孩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没有实现对生活中的具体科技产品运用的目的。今后必须在细化目标和问题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观摩教师开始激烈的即兴发言。有观摩课教师说:既然准备了望远镜和对讲机,孩子只是看了看。我建议创设这两样东西结合的情景,让一个同学用望远镜看远处的同学,只能看见,但说话听不见,这时对讲机便有了作用。又有观摩课教师说:“我提一个建议,当有孩子问教师 “考勤指纹机”的用途是,老师说这时“考勤”用的。其实,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考勤’。因此,尽量用儿童的用语授课。”另一位观摩课教师说:4个孩子面对面地在用对讲机,其实不用对讲机听得更清楚。建议一个同学拿着对讲机站在教师外,另一个在教师用对讲机。这样让孩子真正体验对讲机的用途。华亭县幼儿园马园长(评委)补充发言:“既然准备了摄像机和电脑,那么就现场使用。拍摄学生的活动,然后立即传递到电脑,孩子的视频出现在屏幕上,孩子肯定高兴极了!”

观摩教师:不虚此行,受益颇丰

来自全市各县区部分幼儿园的200多名幼儿园教师全程参加了课堂教学观摩,在课堂教学现场提升了他们的现场学习能力,尤其在目前在幼涸敖淌Χ倘焙妥型发展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前教育水平。崇信县木林中心幼儿园王慕华说:“参赛的教师都是从各县、区幼儿园推荐的佼佼者,而她们的表现确实不同凡响,坐在下面听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静宁雷大教委徐玉红说:“执教老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显示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好地专业化水平。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灵台县龙门中心幼儿园黄俊奎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和历练”。

篇2

幼儿的教学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实施主题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从隐含了教育价值的偶发事件中,及时发现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使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通过一般的集体活动所无法代替的。这样的偶发事件,只有通过教师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只有通过教师深入科学地分析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教师的记录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实施探究主题式的学习,还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2.实施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和生动的特点,可以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完成知识的传递。通过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加以声音播放,具体、直观地展示给幼儿,使他们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幼儿在愉快的观赏动画的过程中也就学会了日常的自我保护措施,原本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直观易懂。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范读、领读等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古诗或诗歌等,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帮助幼儿及时审视自己的表演、朗诵等,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朗读、想象、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方法也灵活多样,能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促使幼儿发散想象,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拓展了幼儿的表达和想象的空间。但是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同、教师选择多媒体课件的局限等。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因此它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不断实践,形成教学技能,才能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

3.探索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

如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教师还应尽可能让课程生活化,让幼儿回归生活情景自主探究;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为幼儿提供各种体验机会。不同课程既可独立,又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生活、游戏与课程之间有了关联,这种交融有时可由教师预设,有时可在活动进程中由幼儿自然生成,生活、游戏和课程无明显界线。

4.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幼儿的内容进行删减,还要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起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即选择的教材或作品一定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周围社会世界,幼儿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教学结构的优化,是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优化的通道和保证,是实现优质课堂的第二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幼儿后学,或者教师讲一步,幼儿学一步,教师包办代替,幼儿死搬硬套。课堂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主体,幼儿成为被灌输的容器,教师教得累,幼儿也学得苦,且枯燥乏味。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必须加以改正。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纠正,提高幼儿的兴趣。二是课堂开始可开展回顾式学习,帮助幼儿记忆,减少遗忘。三是增加幼儿活动环节,让幼儿有充分的与材料、同伴、教师个别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四是重视课堂结束部分的经典安排,变单一的评价为互评、赏析与欣赏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幼儿参与下次活动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课堂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催化剂,是实现优质课堂的关键因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开放互动,应尽量避免枯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六条基本准则:一是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原则;二是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三是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四是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五是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六是教学方法必须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方式授课。

5.从实践中探索幼儿园教研的管理方式、方法

首先,明确教研工作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说,教研工作管理要管理什么内容,只有确定了教研管理的内容,教研管理才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这也是幼儿园在面对教研工作管理时首先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其次,结合具体的教研工作内容确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参与教研人员的管理上,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在对教研时间的管理上,该如何做;具体到教研资料的管理上,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同时,在确定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片面和狭隘的思维,做到通盘考虑和分清主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6.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可以采取改革培养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提高综合素质要求,优化幼教师资素质结构、建立多元的幼教师资培养体系、发展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储朝晖.直面幼儿教育十大观念冲突[J].中国教育报,2008.9.18,第005版.

[2]徐群.关于浙江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篇3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57-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由此可见我国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幼小衔接是在幼教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概念。单从字面上看,顾名思义,所谓“幼”就是指“幼儿”、“幼儿园”,“小”就是指“小学”;而“衔接”就是指两者之间的链接联系。具体来说,幼小学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二、幼小衔接的作用

幼小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理得当,就会促进幼儿以后的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阻碍幼儿日后的健康发展。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重要事件,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即将开始正规学习的起点。但由于处理不当,许多儿童存在入学适应困难。要让幼儿进入小学能快速并顺利适应环境,做好幼小衔接是很好的助推力,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并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有很大的帮助。据我们观察发现,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幼儿对小学生活常常存在不同的畏惧心理。幼小衔接工作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这个人生道路的第一个转折。

三、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周口市某幼儿园及某小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如下。

1.衔接教育方式上的问题。①将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学习”或者是“小学化教育”,在很多幼儿园当中,幼儿教师为了迎合幼小衔接的方针政策及家长的口味,就在大班的时候把小学的知识教授给孩子,让孩子“提前学习”。在很多幼儿园大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幼儿教师都把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学习”。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大量的文化课知识,以便使学前教育真正与小学教育联系起来。②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死板,在周口市某幼儿园,笔者观察发现,幼儿上课2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接着再继续上课。老师每天都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在该幼儿园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幼儿呆板的眼神和忧郁的表情,看不到幼儿应有的天真快乐。而且,教师教学也基本按照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采用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故事引入、音乐引入、图片引入等,导致幼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充满“小学化”气息。

2.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上的问题。笔者对周口市某幼儿园观察发现,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上的问题表现为:第一,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片面的、局部的衔接;第二,家长盲目追求孩子“学习好”或者学校“智育”。幼儿家长跟老师沟通时,不是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如今天是不是快乐,是不是跟小朋友相处融洽等),而是更多关心的是“今天孩子认真学习没有?作业完成没有”等问题。

3.幼小衔接管理上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仅跟教师、家长有关系,也跟幼儿园管理有关。很多幼儿园为了追求生源,丢弃了自己应有的办学宗旨,不但明文规定幼儿教师要灌输给学生小学的知识,而且置国家方针政策于不顾,使幼儿园管理模式趋同小学管理模式,管理严重“小学化”。

四、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建议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等。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家长共同努力。为此,笔者提出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幼小衔接,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强调的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教育结果。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阶段;而不要向幼儿灌输大量的学科知识。所以,正确理解幼小衔接,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2.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5~7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引导。在幼儿园和小学中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增强体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在同一幼儿园内可能有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所以,他们对教育理念理解是不一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针对他们开展的幼小衔接培训工作也应该是有层次、有区别的。

4.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幼小衔接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幼儿家长的访谈发现,幼儿家长往往重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轻视幼儿园的服务质量,因此,要通过各种有效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严格贯彻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幼儿园被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很多活动都与幼儿园有很大关系,所以,幼儿园要明确宗旨,不能一味追求所谓“办学质量”而丢掉本该给孩子的快乐。一个优秀的幼儿园会真正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篇4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特别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无论课程模式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方式的运用,幼儿活动的安排,一切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胜任新课程的教师。

二、园本教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确保每个幼儿教师具备幼儿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全面完成幼儿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成长。幼儿园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尽可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开阔幼儿教师的视野,丰富幼儿教师的思维,使幼儿教师学习借鉴别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改革创新,取得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给全园幼儿教师上示范课,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对新教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要求新教师多听课,多向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学习,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尽快掌握教学技能,能够胜任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现代教育形势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在创新中工作,会学、会思,才能取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和良好的教学成绩。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要求幼儿教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研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三、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做法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具体化,使之能够实施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以下是三种基本做法。

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预期的幼儿学习结果。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该堂课是否符合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否表述得准确具体,是否能取得预定目标。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中,全体幼儿教师要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清楚地了解这节课需要把握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达到课堂教学要求。

篇5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改革的方向。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又被称为幼儿心理化指导,通过游戏设计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幼儿,是教师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发幼儿身心的重要活动。在实际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活动中要多创立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增加内容综合化、组织多样化,更好的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能力。在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发展中,多数幼儿老师存在对教学活动游戏化理解性错误,出现诸多问题。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内容分化

教学内容分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较为单一的学科或知识进行授课,内容缺乏综合性。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严重存在教师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例如在以儿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独的授以“唱”,对儿歌的内容,含义以及动作的内容等都忽略讲解和学习,缺乏对幼儿各种经验的的教学。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为寻求快、简单的课堂形式,缺乏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本质认识,没有起到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这样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学习以及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更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2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现在还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既: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上的教学,更没有思维上的引导和沟通。在教学途中也没有考虑幼儿的理解程度,以及缺乏跟孩子们进行互动性游戏和动手操作的环节。这种教学状态会造成幼儿间接成为被动的听课工具,严重缺乏主动性和教学课堂的参与性。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不同地区尝试教育改革,但在大部分地区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还是以老师为主,一味的以知识为课堂重点,很少进行沟通互动和肢体言Z的教学辅助。长期这种的教学方式会严重禁锢幼儿的思维扩散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培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学方式缺乏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学内容一部分,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营造直接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便是教学情境生活化,它更有利于提高幼儿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自主性。但在现实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以生硬的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忽略了幼儿兴趣的开发以及在课堂上的反应能力的锻炼。一味的以教学内容进行枯燥的灌输,长期下去会造成幼儿对课堂的厌恶以及失去兴趣。情境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加幼儿对课堂的兴趣,还有利于降低幼儿对课堂的心里压力。

二、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建议

1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肢体语言

活动化、灵活性是教学语言游戏化中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增加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更加生动的促进幼儿 的思维和身体活动,进而增加对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来说,既,以幼儿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多促进他们进行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减少甚至不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强行灌输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和意见,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孩子们来进行支配,促进他们兴趣的开发和培养。作为幼儿园来说,应该讲教学活动游戏化设为课堂的教学制度,强调以孩子们为主体,多增加肢体语言的运用,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和探究。

2 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化,更有利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提升和发展。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中,要多增加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联系和环境,间接增加幼儿对课堂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前在我过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采用教学活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画画教学中:让不同的幼儿带不同颜色的帽子,来促进孩子们对颜色的辨识。情境教学在课堂上应用不仅调动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等。

3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化的内容

篇6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41位专职教师、744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执行情况。教师对与自主学习的认可度较低。80%以上的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尚小,自主学习没有必要,直接教给学生方法,“学生照样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自评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感觉到满意的仅占一成,75%的教师不尊重幼儿学习的自,幼儿在游戏中,教师能根据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点评与帮助的,不足50%。

(2)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外显情况。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自主学习环节预设和设计不成熟,幼儿自主学习时的兴趣不高,学习缺乏积极性,小班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高达30.5%,教师在传达指令时没有说清楚要求,幼儿就会出现盲目跟着同伴照抄,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从大班到年龄越小的小班,呈上升趋势。

(3)家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情况。有60%以上家长认为培养幼儿的能力比较迫切与重要,但只有20%的家长,重视并落实的家庭培养措施,让幼儿自力更生。对家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90%以上的家长很茫然,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常识。

2.分析

(1)教师对自主学习理解不清、认识不透。新课程要求把自还给幼儿,教师对自主学习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明白自主学习是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恨的是对自主学习理解不清、认识不透,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比如,有的教师不了解自主学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盲目地把课堂完全交给幼儿,过分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幼儿在体育课堂中自由地自学自练,对整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学到了什么浑然不知,现场呈现了“放羊式”的自由玩耍的局面。

(2)对自主学习评价不健全。目前我园对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自主学习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自主学习没有形成多元的评价体制。具体表现在:对于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自主学习的表现没有统一的观察量表,没有评价的依据。对教师在预设自主学习时没有标准的参照模式,具体如何介入指导自主学习,也没有标准可依。这些都导致了对幼儿和教师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上无法评价的局面,也就无法使自主学习这个教学模式真正融入活动,体现它的价值,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3)家庭缺乏对孩子自主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占多,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作为家长对孩子更容易过于溺爱,事事迁就,事事代劳。近70%的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法,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有30%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置若罔闻,有40%多的家长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工作清闲时,稍加顾问孩子的学习,只有不过20%的家长,重视并把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到位,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幼儿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到位,自我评价满意度不高。

2.建议

(1)利用家园合作,教给家长办 法。加快建立家园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由教师向家长传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家长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幼儿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修订教学评价,务实自主研 究。建议课题组组织骨干力量,明确幼儿三年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并将总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形成总目标统领下的年段分目标,同时再细化各年段自主学习要求,尽可能量化各种指标,每次研究课运用“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观察与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评价杠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增强教师的研究角色意识。

篇7

为了解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观现状,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扬州市8所幼儿园15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任教年级、教龄、所在幼儿园级别和教师对幼儿的期望等都会影响他们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观。

【关键词】

教育公平观;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一、问题提出

当前,促进教育公平受到了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很多研究都将目光聚焦在政府作为上,希望从政府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来解决诸多矛盾,但教育资源配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幼儿一日生活中教育公平这样的微观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育理念出发,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观现状。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扬州市8所幼儿园共计152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M=33.15;平均教龄M=8.85)。问卷采用自编问卷《课堂中幼儿园教师教育公平观问卷》,以考察当前幼儿园教师对涉及教育公平若干教育观点和策略所持的态度,分析在日常课堂中不同职务、学历、教龄、年龄、所带班级、所在幼儿园级别、专业背景及有无子女等因素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观之间的关系。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占总数的98.1%。问卷编制主要参考了EmmaSmith和StephenGorard 以及WiebeBerry的相关研究,确立了从教师期望、教学评价和师生互动三个方面考察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观:教师期望(包括认为幼儿“有多大可能完成”和“完成得怎么样”)、教学评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师生互动(互动机会和对象、互动方式、互动内容)。[1][2]问卷共40题。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按照认可程度从低到高,分别为“完全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比较赞同”“完全赞同”。运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担任职务、是否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及是否有子女等因素对幼儿园教师课堂中教育公平观并无显著性差异;在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

(一)任教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在师幼互动方式和互动对象上存在差异对执教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后发现,在互动方式上,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中班教师的得分水平更高,这表明中班教师对幼儿互动方式中涉及的教育公平问题有着更高水平的理解;在互动对象上,托班和中班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中班教师的得分水平更高(见表2、表3),表明中班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存在的教育公平有着高水平的认识。虽然不同年龄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方式和互动对象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整体来说,教师们普遍注意到对象差异性也会影响他们的互动方式。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应该为不同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总体上教师应该以积极、支持的态度给予在学习和个性发展上处于弱势的幼儿更多地支持与帮助。如对“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认为应该给他们更多地鼓励和表扬”“我认为,应该常常叫那些发言不积极主动的孩子来回答问题”和“我认为,应给那些不够积极主动的孩子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等观点,分别有91%、85.1%和62.3%的幼儿园教师表示赞成。

(二)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观存在显著差异按照BurdenP.R.对教师发展的阶段的划分,幼儿园教师按照教龄的长短将3年以及以下为入职期,3~5年教龄为调整期,5年以上为成熟期。在对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得分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处于调整期和成熟期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幼儿园教师得分水平更高,对互动方式中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有着更高水平的认识(见表4、表5)。这表明,教师个人的经验可能对他们的教育公平观有着重要影响。而对于入职初期的教师与调整期的教师而言,教师期望、教学评价和师幼互动等各项水平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对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来说,他们在师生互动上需要积极向成熟期教师学习,这样可以尽快缩短因为教龄原因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三)不同级别幼儿园的教师教育公平观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显示,一般幼儿园的教师在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上,同示范园和优质园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示范园和优质园教师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园的教师同示范园和优质园的教师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认识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另外,就不同园所教师的学历情况看,示范园和优质园教师的受教育 水平普遍较高。示范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的比例高达71.9%,优质园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也有47.3%,而一般园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仅为34.2%。由此我们推测,由于受教师本身素质、园所文化氛围等影响,他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

(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对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观有着直接的影响性别歧视被认为是社会公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人们常常会因为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而产生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偏见。此外,人们对不同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发展持有偏见也是构成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能对不同性别幼儿保持适当的发展期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许多幼儿园教师能够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幼儿的发展同样保持相对积极的发展期望。

四、思考与建议

由于整体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教育公平一时难以实现的背景下,教师有责任在微观系统中追求教育公平。正确对待主客观原因,积极创造条件,相信教育公平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应通过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尝试与探索,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系统学习与更新,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层面的教育公平。一方面,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注重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做好教师教学的服务工作和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把握,让教师主动回避因幼儿家庭背景对教师教学等观念和行为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第三,幼儿园也需注重打造系统内部的公平与正义的氛围,让教师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公平的,自己生活的环境是积极向上的。

【参考文献】

篇8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是为幼儿园培养全能型的幼儿教师。为增强学生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是必要的。但一些任课老师不注重该问题,教学策略不当,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的意义

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将中职体育教学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联系起来,实现二者对接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1激发体育课堂活力教学中采取措施将课程内容与幼儿园体育活动实现对接,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并掌握奔跑、跳跃、爬行、攀登、投掷、运载、保持平衡等运动技巧。有利于激发体育课堂活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组织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推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1.2提高学生适应能力课堂教学中采取措施将教学内容与幼儿园体育活动对接,能深化中职学生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进而增强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1.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中职体育教学采取有效措施,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让学生有效融入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掌握中职体育技能,还能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将来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时,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有效引导幼儿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2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的不足

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没有充分认识二者对接的意义,教学策略不当,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2.1教学理念缺失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活动时,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方面。但忽视对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的考虑,即对课程教学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对接认识存在不足,理念缺失,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2活动形式单一一些任课老师虽然认识到促进课程教学与体育活动对接的重要性,但课堂对接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育活动对接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2.3经费投入不足实现课程教学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离不开经费投入,需要健全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普遍对此不重视,场地器材不足,一些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体育课堂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教学内容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对接。2.4监督管理忽视虽然中职学校普遍建立监督管理体制,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制度措施没有严格落实。监督管理人员的巡视不到位,制约教学效果提升,也没有认真考察课堂教学与幼儿园体育活动对接实施的效果,难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3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的策略

为弥补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可以采取以下对接策略。3.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任课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中职体育教学与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的意义。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对接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中职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并让教学活动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现有效对接,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为中职学生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任课老师要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对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借助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对接的机会,促进体育课堂活动更好发挥作用,增强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3.2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能营造健康、愉快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深化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实现课堂教学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对接。可以利用校园广播、互联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宣传活动,让体育老师和学生明确实现二者对接的重要作用,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掌握相关技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3.3创新课堂活动形式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教学活动对接,例如,采用合作学习法、项目驱动法、游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和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掌握体育运动技巧以及活动对接技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3.4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中职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配置,注重场馆建设,购置活动对接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满足教学活动需要。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待遇,引进体育运动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任课老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教学活动对接准备师资队伍。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合理安排经费支出,让学生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更为直观、全面的了解,在课外活动中加强锻炼,努力提升教学活动对接的实效性。3.5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目前教学监督体制不完善,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未能及时监督和检查教学活动对接的实效性,对存在的不足也没有及时改进。因此,应该强化现有监督管理体制,合理配备监督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改进课程教学和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对接存在的不足,让任课老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另外,还要对任课老师进行考核和监督,让他们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教学规范要求,掌握课堂教学对接技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对接,不仅能激发体育课堂活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和教学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到其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者对接,让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别玉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建议[J].潍坊学院学报,2015(6):101-103.

[2]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133-140.

[3]王道斌.高职院校体育课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5-38.

篇9

二、工作目标

(一)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围绕课程目标的建构与落实,加强研讨,强化幼儿一日活动管理,提高幼儿来园活动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提高他们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我园教师的良好形象。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明显地提高。

(三)以保教并重为前提,在丰富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强化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科学规范的开展好区域活动。

(四)广泛听取家长建议,努力探索家教指导的途径与方法,不断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办好家长学校,争创优秀家长学校。

(五)有计划地改进园舍设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幼儿园硬件设施的质量,努力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

(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强健康教育,保证幼儿安全。

(七)在园内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积极争取参加市区级各类竞赛。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利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真正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将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2、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提高学历,给自己充电。建议教师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幼儿杂志,加强对园本课程的研究。鼓励教师经常上教育网,不断吸收新信息。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创园本特色教学

1、加强园内一日活动管理,培养幼儿生活、学习、户外活动好常规。根据常规目标研讨常规训练的措施与方法,班级开展常规竞赛评比。

2、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评、家园联系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

3、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不断摸索与研发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针对教师在特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指导、引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4、科学规范的开展区域活动。

5、开展教师专业能力竞赛活动。(弹、唱、跳、画、讲)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构建园本课程

1、教科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保证。本学期将扎扎实实抓课题教研,在“研“字上下功夫,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

2、继续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积极构建体现园本特色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人人参加教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交流教改经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

3、教研活动要有实效性,要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反思教研活动过程等,在内容上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在形式上要推动全员参与和全员轮流主讲制。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有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争取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先进幼儿园,扩大教师的视野,抓住到外地及本市各园的听课机会,加强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省、市、区幼儿园教师优质课、优秀教育活动案例等评比活动。平时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并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要求班班创建平安班级,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1、期初,做好新生和插班生的体检工作及《预防接种证》的验印上收工作。做好感冒的预防工作,幼儿的毛巾、杯子、碗筷等日用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园内整洁,室内经常通风,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做好晨间检查和幼儿服药等各种相关表册记录。

2、组织教师重温《幼儿教师职责》、《保育员职责》、《幼儿园安全制度》、《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例》等制度,强化教工的工作责任心,严格做到上岗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认真做好早、晚班的护导工作,巡视幼儿安全,确保幼儿在园和接送的安全。

3、严格按照幼教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规范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健全完善卫生保健制度、迎接市妇幼保健所对我园卫生保健检查验收。

4、制订科学合理、营养丰富的幼儿食谱,督促炊事人员遵章办事,严把食品卫生关。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继续做好午餐24小时留样工作,严防餐饮事故的发生。

(四)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切切实实做好家长工作。

1、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在工作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使幼儿园与家庭融为一体。

2、开学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家长会。十月份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及区角活动,展示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各班设立“家长信箱”,积极采纳家长的好建议。以电话联系、家访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好家访活动。

3、每周据实填写《家园联系本》,办好“家长园地”,及时跟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做到家园共育。

四、具体安排

八月份

1、整理幼儿园内外环境,各班重新布置幼儿室内活动环境。

2、完成园务工作计划,班级、部门工作计划及各班教育教学阶段计划。

3、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考核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

4、报名工作。

九月份

1、热情接待幼儿,稳定幼儿情绪,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严格执行《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强化常规训练,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

2、建好幼儿的个人档案袋。

3、召开新学期家长会,重组家长委员会。

4、组织教师、幼儿学习新操。

十月份

1、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2、各班进行区角环境布置的更新,创设良好的教学辅助学习环境。

3、半日活动开放周暨区域活动展示活动活动。

4、幼儿园秋季体检。

十一月

1、秋季亲子趣味运动会。

2、开展家长学校学习科学育儿交流会。

3、组织教师围绕“园本课程的主题”进行讨论探索。

十二月

1、“迎新年”亲子游艺活动

2、教师专业能力竞赛(弹、唱、跳、画、讲)

3、幼儿学期末体检。

20xx年元月

1、期末教学展示活动。

2、进行教师“教育工作反思”笔记交流会。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44-01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作为一线工作者,我无时不在关心和思考这个问题,结合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就幼儿园课堂“小学化”谈谈我的看法。

一、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存在问题。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与国家的主导方向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是分不开的,英美等国不要求上课坐端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自由,孩子可以吃,可以走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的教学环境并不影响幼儿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和发展。但在国内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教师要反复规范幼儿上课的坐姿,要求“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惟恐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坐的习惯。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也取决于幼儿园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要求。管理者的要求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努力方向。要求各班必须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教师们便努力要求幼儿。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师的行动。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兴趣、注意力的了解等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盲目要求。目前教育的“功利性”也波及到幼儿家长,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会不会说英语等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知识的传授。

二、对幼儿园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趣味性贯穿始终。要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光靠语言的强调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幼儿兴趣,近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但同时又受到教学内容的局限,所以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富有趣味、融入游戏是幼儿教师课前预设时需要突破的难点。课堂中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二)内容选材贴近生活。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所见和幼儿的学习活动联系,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联系生活幼儿才会有更多话想说,更多的兴趣去了解,才会变枯燥为快乐。比如某教师要让幼儿感受数字的重要性和有趣,她组织了《生活中的数字》教学活动。让幼儿先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数字?然后让幼儿相互看看课前准备的一件带数字的物体并说说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再让幼儿看课件生活中带数字的物体“公交车、菜单、验钞机、超市的货架、食品袋……”最后再让幼儿讨论没有这些数字会怎么样?活动中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紧联系,使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极大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还会去探究,活动的选材意味深长。

目标的制定简单、清晰、准确。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决定一堂课的中心要素。很多教师在确定目标时有些盲目,目标太多、太大、模糊,反而使课堂环节松散、内容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