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29: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艺术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图形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与锤炼,将图、形、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传统图形有了艺术的缩影。(1)传统图形具有艺术对称性。现代艺术多讲求对称性,其特点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点保持一致。因此,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使得传统图形的对称性特点得以全面展现;(2)传统图形具有艺术的平中见奇性。所谓平中见奇,就是普通的传统图形经过艺术应用,能够突破主题的美,将传统图形的意表现得淋漓尽致;(3)传统图形具有艺术的唯美性。艺术的表现始终离不开唯美主义。传统图形经过数千年的变化,同样兼具了唯美特性,使得传统图形给人以唯美的视觉享受。
二、传统图形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图形,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流行趋势,也是将现代元素和古典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原版照抄,而应该深入体会传统图形的意境,对传统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当今世界的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让传统图形成为现代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有本土化,更具中国元素。传统图形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标志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海报设计中。在现代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因此我们中国的设计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不但可以吸收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而且也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征在作品中展现出来[2]。
三、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艺术应用
现代的标志艺术设计中要求体现创新、创意和创造,使得标志既不同又有新意,主题突显,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现代标志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图形,就要开发传统图形的新的意义。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艺术设计中,就采用了传统图形“祥云”来代表“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主题。火炬造型设计来源于传统的纸卷轴。引申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可见,利用传统图案吉祥寓意的特点来进行设计,这是一种既成熟又具深刻文化内涵的方法,对寓意的表达既恳切又不直白[3],更为表现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
2、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应用
产品包装设计中要求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为了更好的表现这一点,应用传统图形,在具有深远影响的荼、酒、丝绸等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多融入了传统图形设计。这些传统图形大都融合了中华古典文化底蕴,能够在消费者中产生共鸣,消费者一看到产品的包装图形,就能想起从在古至今的产品文化,并深深被吸引,进而刺激消费,为产品的利润增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应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利用传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的典范。因此,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设计空间[4],能够折射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蛋糕包装中,将传统图形福、寿等设计其中,增加了人们尊老爱幼的情怀,表达了人们对生日的祝福。
3、传统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艺术应用
海报的功能就是宣传与吸引,这就要求海报的设计既要体现艺术视觉,又要体现内容的宣传。因此,在海报的设计中融入传统图形,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海报的种类很多,如商业、影视、公益等,这些海报的受众对象都是百姓,为了能够抓住观看者的心理,在设计海报上,必须主题鲜明,视觉冲击性强,因此,在应用传统图形设计海报时,必须让传统图形来表达主题,并通过传统图形的文化底蕴来彰显海报的文化内涵。不同种类的海报,表现的主题不同,但其个性张场的艺术设计却是所有海报的最终追求,这些艺术设计的宗旨就是吸引观看者,起到宣传作用,另人一看便有参与的欲望。例如在设计影视海报时,将影视内容用传统图形如龙凤样、福寿样、剪纸样等等来表达,让观众一看便知影视内容的新颖,然后再将现代元素带入设计之中,通过古今对比,更显出传统图形的唯美与平中出奇。
4、传统图形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30-1一、 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的石缸洞,流经黔、滇、鄂、渝三省一市,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其水系呈羽状分布,流经之地皆高山、峡谷、丘陵。地势高,落差大,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著名。气候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乌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着汉、苗、土家、布依、彝、侗、仡佬等多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在这个地域分布错综复杂,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个性中融合着共性,独立着也和谐着,共同造就了乌江流域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二、 乌江流域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
一个地域的建筑风貌,是这个地域人们生活中文化的最为壮观、最为直接的物象体现,乌江流域建筑亦是如此。由于这里高山峡谷密布,地势险峻,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因此建筑多利用自然地貌特点,常常因地势而立体建造。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包括民宅、院落、祠堂、庙宇、城垣、门楼、牌坊、桥梁、墓室等。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类建筑略有差异,但同类建筑间的传承性较好。
乌江流域建筑的结构布局十分灵活,由于地势落差较大,平地较少,固建筑物很难像平原地区那样完全随心所欲的建造,常常受地形因素限制较多,除少数相对平整的地区采用对称式建造之外,多数地区建筑物造型都无固定规则,却因此巧妙而合理的利用地形特点,错落有致的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建筑物形态各异,高低错落,错乱中流露着别致,朴素中蕴含着智慧。乌江流域建筑多采用穿斗式木架结构,墙角立柱,柱上穿梁,柱下墩石,石上刻兽,柱上、梁上及门窗关键部位皆附于雕刻,所雕题材皆与人们生活向往息息相关。
乌江流域建筑的建造材料选用最为原始最为普遍的石头、木头、竹子和泥土,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就墙体结构来说,不同的建筑物墙体就有泥坯、木板、竹巴加泥和砖垒石砌之分,当然同一座建筑物上也有上述材料的结合使用的情况。整体来说,寺院、庙宇、祠堂、墓室石材运用较多,民房则木材、泥土利用较多。这种天然材料的合理利用,不仅仅使建筑的建造方便、快捷,更可以使其与周围的山川、河流景色巧妙呼应,形成了一种绝美的融合。
在过去,乌江流域传统建筑,普通民居装饰较少,地方乡绅土豪之家大都会采用大量雕刻进行装饰。在雕刻形式上,有圆雕、浮雕、镂空雕之分;按雕刻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雕、木雕、砖瓦雕等,各类材料所雕题材也多有不同。石雕多用于建筑的基座和大门两侧及厅堂门外等重要部位地面,雕刻题材以麒麟、貔貅、狮子、猴子等瑞兽居多。木雕多用于建筑门楣、窗户及穿梁之上,其内容相对丰富,有人物、鸟兽、祥云等,所雕题材多数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砖瓦雕多用于房檐、屋脊等处,多为珍禽、瑞兽。在原本已十分和谐美观的建筑上加以雕刻进行修饰,绝妙的丰富了建筑物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乌江流域建筑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夹杂着诸多人文因素在其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不同民族间的建筑虽外观上大同小异,但内部装饰以及细节装饰内容上又各具特色,这正是乌江流域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和而不同”的充分体现。
三、 乌江流域建筑与其它地区建筑的艺术比较
乌江流域传统建筑与其它地区建筑不同,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北方传统建筑相比,虽没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之势,却多了几分婀娜多姿的秀色。北方建筑因近靠古代政治中心,建造方式多模仿皇家建筑,虽建筑材料也多以砖、石、土、木为主,但建造方法相对单一,形态方正,棱角分明。而乌江流域建筑多以石材、木材、泥土等多样材料的混合使用为主,建筑形式也因地貌和人文因素影响而丰富多样。与江浙平原地区传统建筑相比较,又因地貌特点所致,无法达到那么婉转、细致。江浙地区建筑也采用亭台楼阁,但因其地势平缓,固建筑的随意性更为突出,且这种随意性是可以根据建造者的先行设计并可以完全实现的。而乌江流域建筑却因地貌特点只能因地制宜,因势取形,虽无法完全达到心中之意,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四、 结论
乌江流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貌在我国各类建筑中独树一帜。结构上因地制宜、因形造势,选材上就地采选、因材致用,建造位置的选择上讲究自然风水、天人合一,建筑装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乌江流域建筑,地域特点鲜明、风格显著、造型独特、细节丰富,在山川、河谷之间展示着它特有的美,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因此,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完美的体现了我国西南地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余继平.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与集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8.
[2]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
民间剪纸是我国悠久历史与农耕文化的产物,它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精神水平,每个时期的剪纸都展现出这个阶段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水平。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来,早期历史上的石器、镂金等工艺形式已经具有了剪纸艺术的雏形。剪纸艺术是在极薄的平面上剪、刻的艺术,在商代,已经在兽皮、金银箔甚至在丝织品上镂空刻画出图案,汉代冶炼术、造纸术的发明以及人们在自然界中寻找到的各种薄片材料,为剪纸艺术的出现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物质条件。
当然剪纸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每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现象紧密的联系着,受到了其他美术技艺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步。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及巫术活动,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容,早起的艺术作品也对后世的民间剪纸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民间剪纸的产生与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植物纤维纸的大量生产跟普及使用,我国非纸类民间剪纸(贴花和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纸质类的民间剪纸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并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制作手法上,趋于成熟。
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在唐代,社会是安定的、经济也十分发达,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影响,这个时期民间剪纸得到了普及。在人们的生活中,民间剪纸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传统的节日、认识的礼仪、日常的生活、宗教的信仰等方面中。隋唐五代是我国民间剪纸的普及时期,对后来民间剪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左右。
宋代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兴旺,民间剪纸成为了一件商品来买卖,宋代造纸业十分成熟,纸的质量、种类繁多,同时剪纸的内容、社会功能及表现的形式更加丰富了,人们常用民间剪纸进行祭祀、祈福、纳祥、驱鬼、辟邪、娱乐、美化活动。“窗花”、“礼花”都作为商品、礼品作为一种装饰;宋代江西的吉州窑用剪纸作为花样上釉后烧制出精美的陶瓷。剪纸艺术也影响了皮影戏的出现。
明清时期的剪纸无论在内容上、表现形式还是功能上都走向了成熟,并达到了巅峰水平。特别是社会功能上形式非常丰富,在民间的彩灯样式、扇面纹样、刺绣的花样、皮影戏的人物上都广泛运用了剪纸艺术手段。民间艺术文化的氛围也决定了剪纸在民间的广泛运用,剪纸艺术用来装饰房间、装饰门窗。
民间剪纸的掌握者主要还是农村妇女,她们会根据自己眼中看到的社会,生活剪出不同题材、风格的剪纸作品。
三、近现代全国各地的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的分布区域,是依据的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理上,以大的河流为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民俗差异影响了剪纸在风格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综合以上跟历史因素,基本可以分为五大区域:
东北长白山地区――以吉林长白山区的满族剪纸为主,周边有黑龙江、辽宁等东北地区。满族起源于长白山东北地区,那里有着浓厚的满族文化跟民族风俗,长白山地区冬季寒冷,这一地区的剪纸作品具有东北风味的剪纸艺术。
黄河流域区――黄河流域以陕北地区的剪纸作品为中心,包括周遭各地,即黄土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由于黄河,历史久远,风格也拙朴雄健,有着浓厚的本土气息,作为北方的剪纸,具有原生态的味道,更加淳朴,是十分有代表性剪纸作品。
长江流域区――剪纸作品主要出自于川、鄂、湘、苏为主,民间的农耕文化,同时受到北方儒家文化的一定影响,粗犷中带有文静。
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以浙、闽、粤的剪纸为主,剪纸创作,尤其以浙江金华、广东佛山为代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们也比较富足,在历史文化发展上,脉络十分清晰,文化环境比较优异,审美的情趣,也更倾向于雅俗共赏。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剪纸作品以云、贵少数民族为主,内容形式主要是服饰的剪样。许多作品都是剪纸与刺绣纹样相结合,这一地区的民族多,文化多元化,宗教信仰普遍,明显地渗透到剪纸艺术的制作中。
根据以上各个地域剪纸的特点风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剪纸依旧保持着本土的原生态气息,也体会到了民间剪纸透出的民俗气息,同时让我们了解到,我国农耕文化的气息与审美的情操。北方的剪纸风格比较粗放,与北方剪纸不同的是,南方的剪纸更加清秀。其实黄河流域的剪纸跟陕西、山西不同,陕西的剪纸作品,概括性更强一些,剪得干脆利落,而且题材多种多样;山西的剪纸作品,更加重视细节的表达,制作手法更加细腻,剪纸作品的韵味足。而山东地区剪纸抓情节,调合情意。江南地区的细纹剪纸,精细巧密是其他地区剪纸无法比拟的。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剪纸,本土原生态的味道更浓,有不少剪纸作品,显得粗犷中带有细致。
四、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一种平面造型艺术门类,平面造型根据不同的社会与艺术意义可以分为:绘画、符号、记号;任何一种造型艺术都会兼具至少两种属性。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绘画与符号两种属性。
“图腾”和“象形文字”都人民大众通过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创作出来造型效果,同时具备了符号与绘画两种特性,符号的特性更为突出,从人类的出现,发展开始,就出现了群体的几何标志以及动植物图腾纹样。传统的民间剪纸在造型内涵上有着图腾与象形文字的效果,反应出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传统民间剪纸的特殊的意象性创作思维方式与形象概括造型方法,体现着一种理性化的观念;民间剪纸的造型特色及内涵存在于自然形与自我生命之外,又不可分割的融于“自我”与群体的感性空间之中;剪纸的创作主题主要有古老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文化;素材大部分是人们观察到的自然物,或者社会发生的事情作为创作素材,通常以物寄情,表达一种对事物、信仰的寄托。
剪纸的色彩表现方法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中根据技法不同可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剪纸、剪影、套色剪纸、点色剪纸、填塞剪纸、分色剪纸等。阳刻剪纸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掉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线条都连接的。阴刻剪纸,就是剪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以块状的形式出现。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影响,一副剪纸作品中会根据创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出现多个透视焦点,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积累通过回忆来表现出来,而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不同的是在一个场景中的某一时刻看到的与看不到的都会表现出来。
五、传统剪纸艺术的现实应用
剪纸艺术是中国本土应运而生的艺术,剪纸艺术蕴含了中国各朝各代几千年积累的民俗文化和群众的审美爱好。而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剪纸艺术也不能单单独立的作为一门只看而不用的艺术存在,它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的墙中剥离出来,投入到百姓日常的生活的怀抱中去。假设能从从事剪纸艺术活动中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吸引民间艺人回归,社会资本增加投入以及扩大生产,使这一传统副业的存在形式逐渐占据小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在取得良性循环后,剪纸的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促使传统手工艺人们逐渐放弃农作生产,产生开厂专业规模化经营的念头。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为什么许多走向了消亡,大多都是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终被时代所抛弃,由于时代变迁和生活环境的剧变,传统手工艺品怎样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物质功能和审美情趣上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有品质的生活,这一点尤为体现在家居装饰手法上。人们关心的点不再是实体装饰,还有文化性质的软装潢,例如整体房间的家装主题。在家装软文化的追求上许多人已经从盲目的崇尚欧美的油画、雕塑中觉醒,更加关注起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产生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例如剪纸、花灯等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装饰潮流逐渐散布开来。剪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艺人们纯手工打造蕴含着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一张传统手工剪纸的存在就可说是独一无二。一张制作精细而又别出心裁的传统剪纸需要民间艺术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故一幅好的剪纸艺术作品经常是可遇不可求,而市场的价格往往随着对作品的需求水涨船高,尽管如此,喜欢用剪纸艺术装饰的人数还是不断的增加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为了追求高质量,大产量、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效益,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剪纸生产也和工业化大生产趋于相同呈现出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序化的特点。从目前的文化市场上来看,从事传统剪纸的艺人们为了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增加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匹配,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开发新产品,相继推出剪纸台历、剪纸贺卡、剪纸礼品册页等产品,并以匾、画轴、家居饰品等形式出现,实现了剪纸的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剪纸艺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女子们绣花的花样子、年节时贴窗户的窗花。一方面,剪纸工艺品提供了如台历、礼品等具有生活实际功用的消费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引起精神生活的变化,相应的就有了用以满足这种需要的工艺产品。现代剪纸艺术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在中国的传统的故事,还广泛的吸取了现代社会的因素,创作了一系列颇具现实性的剪纸作品,这样的作品更符合现代生活的时尚要求。但是无论形式内容怎样变换,剪纸的刀味与纸感、玲珑剔透、强调装饰的高标准是决不会改变的。虽然有良好的范本,但整个剪纸产业的发展依然非常艰难。
第一,剪纸艺术难以获得金融业的支持,限制了其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
第二,缺乏专业人才,剪纸艺术没有进入当下教育领域,剪纸企业同时要承担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剪纸的市场认可度不高,要打破人们固有认识中对剪纸的“窗花”定义需要时间。
传统的中国瓷雕佛像以佛教人物为题材,多为纪念其功绩。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瓷雕佛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细节上可能有诸多差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都寄托了时代精神和工匠艺人的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甚至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弘扬了中华文化,因此影响深远。我国瓷雕佛像艺术留下的不仅有实物,还有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魅力所在。
1、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特点
(1)中国传统瓷雕佛像造型比较简洁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多追求平实简约的美感,传统瓷雕佛像正如中国画一般,注重传神写意。如瓷雕佛像头部往往寥寥数笔即已完成刻画,而并不细细勾勒。以线条艺术为基础,既体现了东方美,又直截了当表达出了工匠艺人的情感,兼顾人性化,佛像因此栩栩如生,可谓一举多得。时至今日,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古代瓷雕佛像过于粗略,不够细致;这虽然是事实,但我们更应以历史的眼光予以正确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2)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极具开放性、世俗性中华民族秉性谦虚好学,中华文明也因此海纳百川。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漫长的融合孕育了本土化的佛教文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佛教与大众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佛教艺术作品。在中国,四大菩萨尤为善男信女广泛虔诚信奉,有事无事辄奉香顶礼膜拜,以求得菩萨的保佑。
(3)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与当今时代精神相契合传统瓷雕佛像艺术所表现出的情怀契合了现今大力弘扬的价值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弘扬。
2、中国传统瓷雕佛像的内涵
佛像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很多美丽动人而引人向善的故事。如,仔细观察观音塑像,会发现无论其举止还是表情都表现出祥和、平静的特征。莲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美名,观音的莲座象征了纯洁、美好和善良。又如,活佛济公的事迹经塑像而传扬深远,他诙谐的风格受到大众的欢迎,有助劝世从善。
3、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佛教文化因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处,必然会受到重视;而瓷雕佛像艺术也必然焕发新的光彩。瓷雕佛像艺术历史悠久,在大众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济上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清瓷雕佛像制作精良,价格不菲,潜力仍大,就非常值得收藏。从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出相应时代佛教的发展,这很好理解。随着新时期社会各界对瓷雕佛像艺术的不断看重,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将再次主动走向世界,这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4、如何发展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
佛教在中国影响深远,进一步传播佛教文化,将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乃至世界的和平,从而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和谐社会。
(1)我国瓷雕佛像造型的创新我国烧制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瓷雕佛像艺术也应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自由女神像闻名世界,至少部分要归功于其人物造型上的大胆设计。瓷雕佛像艺术也应在不失庄重的前提下进行造型上的创新,广泛听取意见,加入更多动作,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有助于大众更深刻地了解佛教人物,最终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
(2)我国瓷雕佛像艺术中手法的改进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瓷雕佛像艺术是各种文化糅合的产物,它拉近了佛教人物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佛教人物因此而不再神秘;工艺的成熟赋予了佛像浓重的生活气息,生动有趣。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要继续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上的支持和经营上的规范。从业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瓷雕佛像艺术实践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以实现工艺进步,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弘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我国瓷雕佛像艺术中颜色及其他方面的改变瓷雕佛像艺术不仅需要考虑到人物表情动作上的细微变化,还需要统筹颜色、材料、具体工艺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为佛教人物塑像原本就是出于长久纪念的目的,因此其颜料也必须稳定持久,而不会经常掉色;如果经常掉色,显然会增加一大笔维护费用。这方面可试用国外的先进色料,效果或有较大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瓷雕佛像的材质也不断改进。胎质细腻光滑,色料明丽浓郁,无疑会加分不少。
5、结 语
从前,社会对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传承不足,这方面资料寥寥,导致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必将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参 考 文 献
[1]马世长.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文集[M].商务印书馆.2001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若追溯扎染的历史,其在秦汉时期就普遍流行起来了,那时称之为“绞缬”。晋代陶潜的《搜神后记》中记载过,有一青年妇女着“紫缬襦”,远看似梅花鹿的斑点。这种紫裙襦正是紫色扎染的布料所做的衣裙,而梅花鹿的斑点即是鹿胎缬的手法,东晋时期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量生产。南北朝时期,扎染更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贵贱通服之”。盛唐为扎染的鼎盛时期,白居易记载“成都新夹缬,带缬紫葡萄。”薛涛《海棠溪》中也提到“人世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宋代因为费时费力,朝廷一度明令禁止扎染,使其发展逐渐衰退。元代《碎金》中记载有檀缬、蜀缬、锦缬等花色品种。纵观整个绞缬历史,虽然由盛转衰,但绞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逐代相传,一直延绵不绝。
蜀缬的传统工艺技法
四川扎染继承了传统的扎染技法,可以分为串叠塔绞四大类,而其中的绞是四川扎染的一大特色工艺,绞主要是画面上线条的表现手法,因为手法复杂且繁琐。如今还有蜀缬还在继续运用这一工艺,成为了其扎染的一大特色,注重于表现线条,然后进行点线面的结合。
撮:将面料需要印花的地方,用手指抓起一撮来,用线缠绕3-7七圈即可。也可包入玉米或者小石子进行撮扎。例如方胜、连胜、鹿胎缬等。
串:以串线来完成花型,一般将串扎称为平针针法。串的针距越短,轮廓越清晰,反之轮廓越模糊。根据针法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单线、双线、多线、错针等。
叠:将面料用各种方法折叠起来,利用线缝制或麻绳捆起来或捆在木棒上染色。此法主要用于边角的晕染也可用于整块面料的染制。
塔:塔扎是撮扎与串扎相结合的一种扎法。因扎后外形形似下大上尖的宝塔状而得名。用于表达较大的块面为主。根据扎线的松紧,出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越紧留白的效果越好,而松紧相结合会出现晕染的润色效果。
绞:绞这一技法能够在画面形成线条的效果。另一种是把织物绞呈条状,再以线缠缚,或打结入染起到皱褶和条纹效果,套色染花布多用此法。
蜀缬的传统染色技法
1.源自天然的染料
蜀缬的染色原料是从使用天然染料慢慢变为运用化学染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四川位于雨水丰盈的地区,利于多种天然原料的生产,取自天然的染料具有其天生天化的特点,色彩清淡雅致,不具有刺激性。其中黄色来源于栀子和黄栌,红色来自于茜草和苏木,蓝色来自于板蓝根和菘蓝,这只是原料的一小部分,同一个色系的不同原料呈现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形成了多样的色彩体系。而且天然染料需要依靠媒染剂来进行上色,而媒染剂的多种形式也决定着每一种染料的色彩多样性,同样的原料运用不同的媒染剂,例如运用重铬酸盐和铝盐出来的色彩效果肯定是有所差异的,色彩的不确定性和无污染也成为了天然染料的两大优势。由于化学染料具有上色快和颜色丰富等优点,似乎同社会的快节奏步伐相和谐,满足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2.独特的套染技法
为达到色彩丰富绚丽且丰富的目的,自贡扎染的染色方法喜好多色套染,将布面分几次渗入染料中,运用不同的染色技法会达到不同的染色效果,《考工记》中说道:“ 三入为c, 五入为j, 七入为缁”,就是解释的多色套染的这一方法。这与云南地区的扎染不同,云南扎染喜好单色,主要是单色靛蓝为主,蓝底百花。四川扎染多色套染的染色技法主要分为三种。首先为提染,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染色技法,将布折叠或扭转之后,用手或绳子提起一端,另一端进行染色,同时利用水蒸气使布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晕染效果。其次是夹染,这是利用夹子或筷子等块状物而完成作品的一种染色方法,利用夹子防染,出来的效果工整有秩序性,最后是破染,主要用于作品的背景染色,呈现大气磅礴的染色效果,然后在之上再继续进行染色完成作品。这几种只是蜀缬的一部分染色技法,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颜色丰富俏丽。
3.蜀缬传统纹样特点
蜀缬主要分布于四川自贡地区,自贡具有悠久的产盐历史与丰富的盐业文化,扎染的纹样也与之息息相关,多偏向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作为纹样的设计基础,这与云南和江苏的纹样特点大不相同。云南作为少数名族聚集地,扎染纹样以自然元素和美好寓意的元素为主,例如花鸟虫鱼或四方连续图案等,而且画面的总体效果以块面为主。而江苏的扎染主要是在80年代与日本加工和服而发展起来的,延续了日本的纹样特点,反复印染突出主体物,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画面特色。
结论
导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社会环境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十分全面,人民对于通信网络运输的需求以及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对于数据的传输质量以及效率上要求也日益增高。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利用信号发射基站来制造出如同蜂窝状的分格区域,将移动通信的范围变成多个区块,当用户移动时,移动终端将自动对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跟踪,从区块到区块的移动中自动更换,以此做到移动信号不中断。在第二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当中使用到了WLAN以及无线本地网络,WLAN能做到在较小区域内提供低移动性的数据通信服务,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600kbit/s~900kbit/s,最快甚至可以达到20Mbid/s,但是缺陷在于范围的限制,一般多用于大型写字楼或是企业单位建筑物内,其网络结构由分布控制网络以及中心控制网络组成。而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业务中,最受到重视便是无线应用,提供给用户像网络手游、移动购票应用、网上银行、电子邮件、移动股票教育应用、移动交通信息、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移动网络购物等各式各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已然十分普及,用户以及通信市场的需求量和要求日益增加,推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
二、移动通信传输工程的特点
2.1移动设备越发轻便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大力发展,智能移动设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日益提高了传输技术产品的性能,现在的移动设备产品越发的轻便且智能,这也催生了许多的特定传输技术产品的研究出产,光纤信号发射器这类产品也出现了外形越做越小而精致的形势,外观设计上也主要以简约轻便为主。这类设计不但节约成本且减少了能源的无辜耗损。这对于传输技术产品是相当大的革新,同时显示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已十分快捷。
2.2传输设备功能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样一来便催生了产品的功能多样化以及传输多种数据的能力。传输技术在目前已然十分的发达,大部分问题早已解决,传输多种数据的能力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更加高端的产品也已经面世,现代传输技术已经足以面对很多难题。而传输技术的完善也使得传输技术设备在传输多个数据时毫不费力,功能的多样化便由此而来,一个移动终端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信息且保持高速。这种能力保障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多样且效率极高,同时多种分散的传输线路由于这类技术的整合利用,数据传输的成本被压低,传输效率显著提高。
三、移动通信传输工程技术分析
3.1EPON技术
EPON主要利用固定的光纤系统来传输语言和数据。由于EPON运用的是单纤波分复用技术,其只需要使用一台OLT机器以及一根主光纤线,便可以运行。EPON利用光分路器将信号传输给多个ONU,ONU接收到信号后再自行分配。EPON不仅仅可以传输TDM,在IP数据的传输上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使用的是电信等级的网络管理系统,采用IEEESO23以太网的格式进行传输故障,其传输质量有着极好的保障。
3.2GPON技术
GPON技术则是一种无源光综合传输新技术,带宽相对较宽,覆盖范围也更大。该技术能做到在承载ATM信元以及GEM帧的同时,确保业务的传输性能不受到影响。
四、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电子科技的发达普及,民众的生活也便捷了许多,同时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对于移动通信的质量以及数据传输的效率都十分重视,现在的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和大众的生活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所以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质量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很多的移动通信公司已经推出了4G网络技术,并开始普及,相信4G移动网络技术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占据移动通信市场,成为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杨.移动通信传输工程设计与新技术[J].通讯世界,2014,10:15-17.
目前,现代环境艺术作为一种交叉性较强的文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在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下,现代环境艺术创意依托于传统民间文化,呈现出本土化、传统化、民间化的特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理念,依托于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能力,集审美和实际功能为一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获得现代人们一致的好评和喜爱。
一、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环境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是众多环境系统的融合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环境艺术是以设计符合民众精神和生活双重需要的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方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贴近自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人民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贴近自然风格,力求为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要有整体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宽广,现如今,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呈现出整体性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要趋向民族化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发展具有个性和共性。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渐渐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内设计全部显示出日本民族特色。总之,传统环境艺术中欠缺的元素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从民间艺术入手,发挥民间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将传统艺术按照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如诗词等的艺术创造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内。传统民间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为社会底层的百姓服务的,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再发展并不仅仅是以审美价值为主要生存支柱,期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离不开以下两种类别:
1.生活服务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可以归纳到生活服务类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为底层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劳动等一般生活物质资料服务的艺术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创造的不同厨具等;服务于生产劳作用的,如纺织车;服务于穿戴方面的民间艺术种类最多且发展最为繁荣,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绣图案;服务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头、木材、土等材质使用和各种家具的样式和摆设等。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活服务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民间文化氛围,体现了社会底层对于生存质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主要为底层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务的主要有为祭祀祈福所用的贡品,如各种纸扎供具。第二种服务于精神类的是娱乐所使用的,如民间传统中的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种戏曲种类和游戏,如各种面具、玩偶,灯谜等。第三种是表达情感和内心需求的,如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总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实用性、传承性、工艺性。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代,其在现代文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点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传统民间艺术带有地域性导致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区域内的人民拥有不同的民族归属感,其所创造的民间艺术也因此带有地域个性的标志。如北方的服饰特点以皮、毛材质为主;南方的服饰特点以布、丝等材质为主。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会将年画等粘贴艺术品运用到北方建筑室内设计中,将其发展成壁纸等艺术品,而南方应多潮湿天气,较少使用到这些民间艺术品。
(二)装饰性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在历史中主要发挥其实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实用性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中主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装饰。如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产业结构链。而许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中喜欢用到民间艺术品,如蓑衣、中国结等成为装饰品。
(三)情感性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国民间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品种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使用,白蛇传故事中的断桥、油纸伞等元素的使用,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中带有民间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百姓生存的哲学,反应了百姓的审美特点。总之,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具有独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运用的几大特点,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可以总结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审美作用和非审美作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普通民众上千年的精神艺术。首先,民间艺术具有质朴简练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其次,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具有和谐对称性,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到这种形式美感,形成现代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特点,如上海“新天地”商业休闲街区中对民间建筑材质的保存和应用,使得上海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第三,传统民间艺术中内容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现了精彩纷呈的审美感受,如北京民间文化习俗在王府井环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场所、灯柱等富含了民间文化内容,糖人制作的铜像、糖葫芦铜像等的规划设计,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实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浓厚的传统韵味,拉近了国内外民众同王府井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丰厚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共鸣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对家人的情感、对时代的情感等。人们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情感交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文化运用其情感特点,为一些建筑设计、装饰品等赋予情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归属感。如民间文化中运用五颜六色的布条来制作幼儿的衣物,表达对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爱之情。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五彩的布条设计成室内装饰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达对屋主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屋主对来客的欢迎之情。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祥和氛围,起到缓解现代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如民间元宵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市会在商业主街道上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从而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气氛,增添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惊喜。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化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现代人们的作用。如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剪纸等图案,往往带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义。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二十四孝”的铜像,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教化民众的作用。
四、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传统民间艺术起着独特作用。因此今后环境艺术的设计构建,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实现环境艺术又好又快地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长久发展。
作者:侯俊宇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4:226-227.
[2]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1,(04):131-132.
[3]刘昕.传统民间美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4,(16):72.
[4]王晓玲.论传统民间剪纸对民族特征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2,(09):160-162.
色彩是装饰艺术作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艺术起一种装饰作用,有助于促进作品的真正完美,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色彩之美。分析装饰色彩有利于我们创作出具有时代、民族感的优秀作品。
一、装饰色彩的发展
装饰色彩的起源是从装饰艺术的出现为标志的,它是构成装饰艺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组成部分。装饰色彩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万至一万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晚期。至今,装饰色彩主要经历了三个的时期:原始装饰色彩、传统装饰色彩、现代装饰色彩。
1、原始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原始装饰色彩以红、黑、白、橙黄几种色彩作为原始装饰艺术的专用色,它以朴拙清新的艺术特点在彩陶纹饰的图腾符号中体现的十分充足。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及图腾纹饰的陶器艺术,它是原始人类利用泥土烧炙的生活器物或供奉品,这种装饰艺术的由来,也是与原始人对图腾崇拜密不可分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由于思想的愚昧,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和文化现象。
2、传统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传统装饰色彩是指传统艺术中普遍使用的色彩,它主要继承了古代贵族艺术华丽的色彩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服装、工艺品、宗教艺术的形式上。传统装饰色彩的发展是建立在原始装饰色彩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华丽的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而逐渐形成的。其色彩的应用较以往更丰富多彩,再也不是原始装饰色彩单一性的体现。在文化方面,传统装饰色彩也是一名优秀的“文化大使”,它在传承中很好体现了商周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使我们现代人找到了一条了解古代艺术的捷径。
3、现代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装饰色彩发展至今,融入了古时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很好的将它们各自的色彩特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综合性的艺术元素,使装饰艺术在艺术设计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审美性的需求。
二、装饰色彩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沿着艺术发展的轨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装饰色彩风格各异的时代流变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色彩特点,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普遍的采用装饰壁画作为装饰。其富丽堂皇的艺术形式,为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从汉、唐至明、清这段文化艺术鼎盛时期来说,涌现出了数以千计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大致分布于我国的山东、南阳及四川等地,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山东画像石艺术的风格古朴深厚,在技法上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只见大略外形,具有剪纸般的装饰效果。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艺术作品以泼辣豪放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作品造型简洁,神态生动,构思大胆奇巧。四川画像砖艺术的艺术风格清新明朗,有全用阴线刻画的作品,也有以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的作品,手法灵活多变。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虽然分布于不同地域,受不同风格的影响,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黑、白两种装饰色彩的面貌出现的。汉代人之所以将黑、白两色应用在画像石、画像砖上,由于当时人们对阴阳学的痴迷,认为黑、白两色已经超越色彩本身而具有强烈的情感象征意义。由此可以进一步领悟到,汉代装饰画的色彩结构运用黑、白重复,反转形式的空间关系和“求平、求满、求稳”简约的形象特征,所显示的淳朴、深沉、厚重的艺术特点里蕴涵着神秘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组成元素当中,不得不说敦煌莫高窟的装饰壁画。它大约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历经一千余年,在现存近五百个洞窟里有壁画四万多平方米,其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壁画精品构成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长廊,为后人很好的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色彩的风格流变和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敦煌壁画含概了从南北朝一直到晚唐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显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画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色,利用中间灰色和冷暖对比的手法突出当时时代的严肃保守。如北朝描写佛教题材的《萨琳那王子本身故事》、《鹿王本身的故事》的两幅作品边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到了隋唐时期确立了华丽丰腴为主流的装饰艺术新风格,其装饰用色除了石绿、石青、藤黄外,开创了金色作为画面分割色的使用方法,使画面更加富丽堂皇,艺术审美性更有张力。除了这些装饰壁画外,在唐代的装饰艺术中,还有例如牙雕的“拔镂”,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再刻以花纹;木雕的“木画”,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等等。这些不同艺术形式的出现,为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营造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装饰色彩的应用在这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装饰用色比以往显的更加成熟,色调大多采用温暖浓郁的金橙色调,使其焕发出一种绚丽多彩的活力。宋代的装饰艺术题材涉及的方面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如宗教、宫廷、市井小民生活方面等。可见当时艺术文化环境的宽松,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宋代的装饰壁画《西度母》的艺术特点突出,其造型柔美俊秀,色彩浓郁稳重,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装饰用色与造型追求统一和谐优美的艺术风格。元代时期的艺术受到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再融入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使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当时主要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创作出大量与道教相关联的装饰壁画,如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最具特色。在表现宏大场景的画面中,色彩强烈对比,主次分明,绿色主调中穿插红、白、蓝各色覆盖于整个画面,互相衬托,冷暖相映,使得装饰色彩既丰富又不失其和谐统一的美感。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衰弱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孕育了民间装饰艺术的勃然兴起,其中版画装饰艺术最能体现明清时期民间艺术的水平和当时的文艺思潮以及人们的审美趣味,用色丰富多彩,如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潍坊年画等装饰版画之间,在画面中大红大绿及各种纯色对比应用比较频繁,这种特殊的色彩关系创造了明清时期灿烂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充分反映了当时装饰艺术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我们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不盲目追求西化,才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既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精髓,能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精气所在。而装饰作为将传统装饰艺术和现代设计穿针引线结合在一起的重要角色,必将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无比巨大的能量。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歌舞性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的歌舞性特征源于古代祭祀过程中的传统歌舞,为原始民对神仙图腾、生殖的敬重,凸显出原始民族“凭借可见的外在特点,让大家对人体外在与音乐的鉴赏水平有所上升,彰显出人的天然性与社会融联系的初期艺术状态”。此类最初的、模糊的审美理念,是促进原始歌舞进步的源泉。原始民祭奠之际,“巫士”借助多种多样饰物装扮自身,用可怕、吓人的圣器装祭品,吟诵着特别的曲调,拿着道具,舞动着简单却带有神秘特点的原始舞蹈,旨在借助这类巫术动作与大自然沟通,以求受到大自然的庇护,达成某种愿望。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传统戏曲里仍具有原始歌舞的表达特点,如在表演时,演员脸上佩戴可怕吓人的鬼脸面具,伴随沉重的乐曲,舞动原始舞蹈,让观众具有神秘感。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性
中国传统戏曲借助赋意于象的办法,将生活物体、动作通过精神化提取,让它幻象、大众化,构成某种层次的非具体化的艺术形式,具备超凡脱俗的形态魅力。其不但抽象而且具象,不但藏匿于艺术形式中,还超脱形象物体的外在,挣脱生活天然形式的限制,使用辩护的方式渲染、拓展物体,进而构建一种超脱生活、宏伟壮观、怡人融洽的创作格局和美学特点,如戏曲讲究的唱念坐打、手眼身法步,每一项均为生活里提取,但是没有一项和生活中的物体、动作相类似,此为戏曲的程式性。中国传统戏曲程式性与“观物取象”的美学理论,让戏曲具备“程式意象美”的特色——借助简单虚幻或浓笔重墨的样式,描画生活起初的特点以及内在韵味,清楚但是却不直接,内敛但是并不隐晦,不寻求生活自然状态的相同,只追寻舞台艺术状态的真切、韵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具有藕断丝连的审美距离,此为中国艺术与审美体会的某种契合。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
中国传统戏曲追求内敛的表达、细微的情趣、长远的意愿、纯粹的格局。在艺术格调方面,“意境”大过体会,在物化的根本中追寻传达情义的感受,重视艺术家情绪的传达,并不太注重物体外部的标准,虚实结合,简繁得当,以弱胜强。“意境”来源于中国佛教的“静”,此类“静”借助“空”来表达,虚空里蕴含宇宙万物,将有限变成无限,如古诗中的“野旷山野静,天高秋月明”。唐代刘禹锡描绘“境”来自“象”之外;司空图叙述出“意境为味以外、景外的景、象外的象,一定要超脱象外,连接无限的本质。”宋朝,欧阳修叙述“画意”的美学理念,要求“画意不画形”,将艺术的目标归纳在“达意”。此类写意美学理念讲究用物表意,以景表情,注重“意境”的建设,要求“像与不像”间的作用,为观众创设无限的遐想空间,给予艺术深远的意味。中国传统戏曲由于遭到此类写意美学的影响,在舞台中使用了大部分虚幻的表现方式,如挥鞭马就走、摇桨便行舟、抬手门自开、提腿进门来。同时给予戏曲虚幻的舞台空间,让戏曲具备轻盈灵动的舞台表现环境。如“一圈圆场万里路,两排跟头万重山。三声更鼓四时过,六句唱腔一夜天。”四个龙套代表雄狮百万;四个靠旗代表队列里面有很多军旗等。
(一)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影响
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构图的形式、色彩安排上更倾向于传统的搭配习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构图语言注重对于情感艺术的体现,在油画的内容上也是以写实记录日常生活习惯的构图为主,在创作技巧上油画的创作着重在感受恢弘浑厚的笔法,以清晰明显的空间性体现创作风格。中国传统油画创作特点是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思想,一段时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油画创作脱离了社会现实,油画的内容空泛缺乏内涵明,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油画创作才回归到自然,回归生活,将文化的积淀和文化情感真实的展现在作品创作中。
(二)西方油画创作思潮的冲击
西方油画创作追求的自由奔放的创作风格,这与中国的传统油画创作思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在构图上以抽象的空间画面感展现创作思维,色彩上绚丽和谐,追求精致独特的创作风格。油画艺术是西方的代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境能够带动人的情感思维。西方的油画创作多以情感表达来展现艺术特色,重视与人的情感共鸣,带领人们去探寻生命的真谛,感受生活的意义。
(三)多元文化创新趋势的选择
随着西方油画艺术的传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多元化的文化思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趋势。文化创新是要来源于生活,依托于现实的事物和情感,社会环境、价值观念都能够影响油画创作的风格,展现出的思维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中西方的油画创作艺术形式有各自的特点,相互借鉴和吸收、取长补短,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创新和突破。
二、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油画有多重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在统一的创作思想上有一个标准,就是注重艺术情感的表达,油画的构图作为油画的基本框架,对于整体的艺术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当代油画的构图特点上,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的风格可以将油画的构图特点划分不同的类别。中国的油画发展历史并没有的西方的深厚,因此当代的油画创作还应该积淀更多的经验,实现油画创作的稳步发展。
(一)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特点
中国当代油画构图体现的是多元化创作特点,在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创作。在表现形式上以写实型和抽象型为主要的类型。在创作风格上追求的表现力、象征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1.不同表现形式:写实型、抽象型
在写诗型的油画创作中,注重对人物景物的形象刻画,整体的画面布局体现的稳重坚实的特点,通过对实物的刻画展示内在的精神表现。在构图的色彩上形成鲜亮明艳的特点,善于把握最自然的原始色彩。而抽象型的表现形式则注重对于刻画对象的意境的展示,在形式上和构成要素上善于多点线面的细节进行刻画,在整体的构图中凸显个性化的特点。
2.不同创作风格:表现性、象征性、艺术性
表现性的创作风格更加直观的展示所要刻画的对象,油画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非常强,带来的视觉效果非常的震撼。象征性的油画创作在构图上追寻的意念形象上的视觉语言,以抽象的美感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艺术性的构图特点更强调艺术的构思,将客观的形象信息创造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将富有装饰性的手法通过艺术构思进行加工创作。
(二)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油画想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在油画的创作技法上和艺术表现上下功夫,由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影响,中国当代油画的构图上仍旧遵循着一定的传统,在意境的表现上需要寻求突破。油画艺术崇尚的是视觉上体验,通过色彩和构图表现实现与观赏者的心灵上的震撼沟通,并且将这种影响力长久的保持下去,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应该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作道路,形成中国油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需要走国家化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油画发展的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更好地去探索和发现,结合时代创新思维去拓展油画创作的思路,实现中国油画的全球化发展。
三、结论
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应该敢于大胆地创新,通过构图表现实现情感的传递效果,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中国文化的张力,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展现在油画创作当中,丰富油画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体现油画作品的现实价值,将情感的表达和价值展现融合在一起,积极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实现中国油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苑仁莹,赵俊学.浅谈水墨画构图对现代插图的影响.美与时代(上),2011,(06).
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