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全面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4 16:24: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教学全面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02485(2-13)05-041-02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目前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模式在湖北省黄石市、重庆市等地正在开展试点,我校电子技术专业也积极投入这种创新的职教办学模式中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是有利于推动该专业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二是有利于加快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为电子企业培养出更多满足技术升级需要的员工,满足电子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地缓解电子企业用人压力;三是有利于缓解电子企业生产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矛盾,调动电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提高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员的专业技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正在探究提高专业技能的措施。

1 明确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对学员加以评价

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电子设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明确应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评价学员,这种以技能评价学员的方法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

2 重视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础理论在教材上都讲得清楚明白,学员自己自学就可以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不仅不能淡化,还必须重视、必须加强。理由如下:

首先,要分析学员的特点。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职工,均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恰恰就是在基础理论存在不足,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的瓶颈就在基础理论上。这就要求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就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个基点。忽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学习就是建设一栋没有地基的楼房。

其二,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学员通过电子技术应用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技能,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在技术更新迅猛的电子行业中,想完全靠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电子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分析电子产品的原理、故障,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学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台1kw的空调按照理论计算额定电流大约是5A,但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配置10A的保险?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牵涉到电工技术课程的功率因数知识,只有明白了功率因数的理论后才会清楚不能用5A保险的原因。

还有学员在处理家属楼顶层水箱的电路故障时,总是无法解决微电控制电路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搞清楚用三极管做开关电路的原理,这需要从电子技术理论入手,明白了开关电路的运行情况,从而能准确地排除这类故障。

3 建设学校实训室,确保技能训练的高效。

我校从1988年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到现在,已经建立了电工电子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技能操作实训室、SMT焊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EDA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奠定了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保障。

学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掌握的技能一般来说相对单一。比如说在流水线上的学员往往对焊接技能很熟悉,但对电路及PCB板的设计不了解,对电子产品的调试不精通;而电子产品调试学员又对焊接不熟悉。这就会造成学员技能单一,不能胜任新技术的发展。

在学校的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有助于他们兼顾其他工作岗位、有助于他们容易接受新技术的岗位,当他们提升了技能后,能够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篇2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及措施。沈阳市也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深度融合,其中重点就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据了解,数字校园即是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学校,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沈阳市均完成300多所数字校园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公办中小学和各区县职教中心完成一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二星级;市属10所中职学校(含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达到数字校园二星级标准。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全部市属学校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三星级;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完成20所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含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区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不少于100所学校建成三星级数字校园,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自有园舍)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沈阳市正式推出“公益学堂”项目,通过教育网络本年度完成8大类2000节网络课程。至2016年,将丰富“公益学堂”课程,打造“沈阳公益学堂”品牌;推出网上家长学校。2017年,还将开发离线学习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全覆盖;推出沈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此外,还将重点建设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统筹规划电子学生证融合平台、终端建设,建好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市级层面的基本架构;建立电子学生证市级融合平台;区域建成功能齐全的教育门户网站;建立电子学生证区域中心,发放电子学生证,构建基础应用等。

至2016年,将实现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教育远程跟踪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二期建设;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应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号一证,完善成长轨迹、综合素质评价等拓展应用;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评价机制等。

建名师空间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网络培训、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师培训任务;全部教师和城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个人学习空间;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2万名教师网上晒课;创建30个“名师空间”;评选3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建立10个智慧课堂试点。

至2016年,将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师培训任务;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3万名教师网上晒课;总结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和优秀成果;累计创建50个“名师空间”;评选6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扩大智慧课堂的试点数量;全部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学习空间。

2017年,将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与学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全部教师的网上晒课;累计建成100个名师空间;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累计建成50个智慧课堂。

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数字化展示板实时全区教育信息、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沈阳大东区数字校园应用巡展呈现了“数字化”、“互联网+”这些时下热词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灵活多变的各式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东区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级和有效应用为重点,以区域特色资源和微课程建设应用为突破口,以大东区教育网为传播平台,以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支撑,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远程网络培训及资源建设等领域的问题。

大东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基础硬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建设,区内所有41所学校实施了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原有1252个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来的“三机一幕”模式升级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触摸一体机模式。录播教室、IPAD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篇3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将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将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代接着一代保留下去。从古代的孔子教学、古希腊思想家传学到学堂、学校的出现扩展,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到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的融入。教育始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跟随着时代一起进步与改革。数字校园,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并开始被广泛讨论与接受。

1 发展背景及现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催化教育的改革与飞跃

1.1 何谓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作为核心技术,将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作为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选择多种媒体匹配组合的学习资源,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应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

数字校园具备当下数字互联网时代所呈现的交互、开放、融合等特性。

1.2 数字校园的诞生和发展

数字校园的发展历史源于上个世纪,起源于国外,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一位教授发起了一个项目,项目名为“信息化数字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数字校园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发展开来。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网,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一员,同时我国开始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我国的高校也是在此时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大力提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开放的教育网络,促建终身学习体系。我国的高校数字校园在政策和时代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着。

1.3 发展现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仍需构建

我国的高校早就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数字校园的建设之路,走在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以高校作为代表,形成了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之路。从诞生到发展,到进入校园进行实践与推广,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初现。

通过数字校园构建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社团管理、机构管理、学生服务等,并且通过网络教学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共用,并将数字校园容纳于服务中去,如现在高校基本都有的校园一卡通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但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仍需继续推进,除了高校之外,要对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也进行数字校园的尝试与建设,将覆盖面推到更广,而不仅仅停留在高校层面。

2 内涵与特征:数字与智慧融合,带来教育新时代的全新体验

2.1 以技术为支撑,搭建信息平台

数字校园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需将计算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统统融入到数字校园的搭建中来,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学校的综合管理,如现在高校的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识别、课堂多媒体都属于数字校园建设的体现。

因此数字校园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技术为支撑,搭建校园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管理。

2.2 以管理为核心,实现民主化

数字校园虽然以技术为支撑,但其终极核心仍然是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学生、校园、社团的多方面管理,实现文化、生活、学习等多方位的服务,真正地通过数字校园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民主化进程的实现与推进。

2.3 以服务为宗旨,提升教育品质

数字校园的宗旨是服务学校、服务学校、服务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化,改变传统教育意识的僵局,把教育与现代信息化进行联系,进行融合,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更高品质的教育环境,从而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3 发展趋势:技术化、信息化、智慧化,打造全方位数字校园

3.1 提升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校园

新一代的数字校园要在传统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新一代信息基础支撑,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教育信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最大化地优化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打造一个更完善、更现代化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学校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建立如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确保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再用。此外,要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通过双向互动与多方联合来全面检测教学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 统筹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一方面考验了我们对于信息的检索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建立更完备的信息平台,以应对在海量化信息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有效便捷的信息。高校需要促进数字化的技术与学校相关的系统融合,将网络信息服务与学校相关的业务领域互通,实现信息的“四通八达”,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领域的联合与协作。

在着重服务信息以外,也要加强学习的信息化程度,贯通数字校园学习的两方面,即正式与非正式,满足广大学生及有关人员的各种学习需求。

3.3 多方面推进,扩大覆盖面

数字校园的发展,应该多向纵横,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覆盖面扩大,除了快速发展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培训学校等等多种形式样态的教育机构都应该着重搭建数字校园,将数字校园推广到更高、更大的层面。

(2)教育应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教学、课程、学校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转型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突破传统的教育固有模式,打造全新的数字智慧校园,让教育焕然一新。

(3)明确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培养全面的人才。无论数字校园如何发展,最终服务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要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数字校园的发展中,切莫舍本逐利,忘却初心,单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忽略了人本。

4 结语

时代仍旧在发展,在进步,数字校园也依旧在建设,在成长,智慧的校园让大众有着期待也有着担忧,因此,需要各方进行协调,进行构建,为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成长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突破与转型:数字校园及其智慧化发展趋势[J].中小学管理,2015(05).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1年6月,温江区制定了《成都市温江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整体战略,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全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到2015年,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实现学校、学科、内容全覆盖,建成一批网络课程。支持学校立足传统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的效益。

2 以区域为核心,率先实现“三通两平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教育城域网,实现区域“校校通” 早在1997年,温江区教育局以区域为核心,就已建成了覆盖公民办学校和幼儿园的“校校通”网络。后来根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分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原则,在区教育局建成了管理全区教育系统的标准化中心机房,实现了“千兆骨干,百兆到校”的高速宽带互联的教育城域网。2014年6月,温江区又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启动了无线校园网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所有公办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高标准实现了高速宽带“校校通”。

共建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温江区陆续为学校班级配备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到2014年,又加大投入,为全区所有公办学校的教室配备了液晶交互式书写屏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并联通了高速宽带网络。同时,利用四川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数字校园云平台,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使区域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各校资源库无缝连接,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区的教育资源网,满足了教师备授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全区范围内优质资源“班班通”。

面向用户需求,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目前,为全区师生提供服务的平台有“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四川省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平台提供的“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融合了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讯网、IPTV、数字阅读、流媒体等多项技术, 具有鲜明的技术整合和应用创新特点。通过“两号一名”(教师资格证编号或学生学籍号,身份证号码,姓名)进行实名认证,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公众等不同角色的教育网络关系,为他们营造了网上工作、学习、交流的个性化环境,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通”。

3 以科研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了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温江区组织了多个信息技术应用性活动和项目,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技术前沿领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进而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强化措施,深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温江区开展了“温江教育大讲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活动。培训会邀请教育技术领域知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新技术、新课堂、新资源、新教法四方面全面介绍了时代变革与课堂教学变革,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翻转课堂及微课程等新教育资源。

以新技术为手段,推动“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 为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温江区邀请各校校长充当学生,体验“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体验课上,“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老师可谓一目了然。数字化教室里,三块电子白板,全程摄像设备,将“学生们”的做题进度、得分率一一呈现。平均分、最高分、难度系数等教学评价体系在作业提交后便当即呈现,教学过程还可全程回放。“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创新授课模式,效果反馈及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带来教学新变化,使教师感到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篇5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6

我校充分利用“数字经纶”平台的信息与网络优势,先后实施了三期工程,构建起了为教育教学充分服务的超时空网络通讯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学校办公及教学的现代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创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工作项目。目前,陈经纶中学的数字网络平台能够跨越陈经纶教育集团的五个校区,自动集成陈经纶中学的有效教学资源,覆盖并支撑现代校园方方面面的办公与学习,已经成为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渠道和师生学习的重要支撑平台,并且是学校必不可少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经过数字校园潜移默化的反复培训,我们的师生能够完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我校围绕“丰富师生的学习方式和拓展师生的学习空间”的建设主题,着手建设个性化的数字学习系统,大力促进了陈经纶中学教学特色,即“追求教与学的民主性,学科之间的和谐性,课程设置的多元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这不仅落实了学校提出的“减负提质”和“常态优质”的工作要求,开创了陈经纶中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局面,而且这种新局面展现在“数字经纶”里,就成为了系统的数字化学校建设工程。

首先,我校千方百计为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陈经纶中学的师生可以充分体验数字化环境下的工作、学习和活动,系统平台上具备网络教学、研学探究、教学互动、虚拟翻书、信息展示、媒体等功能,数字化大厅还可开展网上的影视授课、网络教学和社团活动。作为校园的媒体前沿,发展学生能力、展现校园风采、贴近大师、研讨时事的校园电视台和数字影院,包括适合现代师生使用的图书和适合网络阅读的数字图书馆,为新课程环境下师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广阔的体验空间。

其次,我校为师生在校园中的反思提升创设了新的工具。学校通过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丰富了师生的学习方式。比如iTeach课堂互动教学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方便了资源传递,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整记录成果,有利于教师即时诊断、分析、评估学习效果,促进师生互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调节和学习反思。再如以网络和iPad终端组成的听评课系统是对传统听评课的重大改革,推送信息、全面点评、过程反思、分享讨论,使听评课教师也能进行有效对话,共同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再加上电子书包和教师掌上备课系统大大方便了教师备课、统计,学生解题、答疑等,促进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更是对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创新。

篇7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普通高中示范校。学校本着“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坚持“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形成“人文教育”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特色。在60年的办学中,北京师大二附中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校园数字化进程中,学校成为教育部评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北京市教委评定的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并多次在全国及市级学术交流会上展示建设成果、分享成功经验。

在不断发展中,北京师大二附中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在制度上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机制,开创项目式团队管理模式。2009年,借助北京市教委启动数字校园建设的契机,学校设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组”,常务副校长阮国杰担任组长,统筹规划,在扁平化项目式管理中群策群力,高效运作。作为领航者和促进者,阮校长带领项目组本着探究的精神,认真开展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拓宽视野,邀请专家指导,派专业团队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组建数字校园项目建设档案资料库;面对挑战,不断总结,研究策略,创新思路,有条不紊地推进数字校园的发展。

阮国杰校长认为:领导学校,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关键是文化建设。在“人本和谐?师生共同发展”理念的传承下,阮校长积极建构“数字文化”,以文化引领发展。北京师大二附中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维发展视角,全面搭建“五个中心”网络平台(数据资源中心、服务中心、课程中心、指导中心、发展中心),形成以“网络硬件与应用支撑系统为基础、运行服务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为保障、数据资源中心为核心、服务中心为支撑、课程中心与指导中心为主轴、发展中心为目标”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全面展现数字文化内涵与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促使信息技术快速深入学校的核心业务,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数字化学习特色班”应运而生。北京师大二附中以数字课堂建设为切入点,围绕“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通过理念引领、师资培训、学校管理、课堂实践和技术支撑,经历数字课堂互动入门、摸索数字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数字课堂互动教学的课程结构等阶段,全面构建数字课堂互动教学护航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学生在数字课堂上可以即时查找信息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更直观具体地观察并理解科学现象,在生成性的课堂中高效地与教师同学完成互动。

从2009年至今,北京师大二附中已完成三大阶段共九期工程的建设任务,逐步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再聚焦到数字课堂,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成效显著。数字校园提升了学校现代化水平,促进了教与学的变革,带来了丰富多元的数字空间。“数字文化”已扎根师大二附中人的心底,这种隐性的文化有效地帮助了师生数字习惯的养成和数字素养的提升。在教育探索的征途上,北京师大二附中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篇8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教育教学的运作效率,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从而扩展传统校园网的功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数字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可以说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提高自身内涵发展的基础。

2、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它必将把学校中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教师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作为21世纪学校的概念模型,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校园的数字化过程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以及交流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数字化校园立足于传统校园,是对传统校园的教学、学术交流、校务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活动的效率提升;数字化校园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拓宽了传统校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整合与改造学校中人的信息流,使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由此实现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实现传统校园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巨大拓展,以提高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率”。

二、数字化校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广泛推广,各学校都更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并进行了促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实践研究。数字化校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博客、电子备课、网络课堂教学和长期作业、方便的评价、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方式等,有针对性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育博客

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教育博客为一线教师构架了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地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它不但是一个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而且还是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的新载体,也是教育宣传的新阵地。它既发挥了资料库知识存储与分类的功能,又发挥了论坛交流的功能。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利用博客网站中、更新、分类、上传下载、链接、搜索、更换模板等功能,记录和个人的工作进展、生活故事、心路历程,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教学理念、内心感悟,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美化和装扮自己温馨的个性化网络家园。有些教师还开始尝试直接利用博客备课、记录案例、反思教学、讨论问题。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促进专业品质的提高。

通过数字化校园也可以开展基于博客的“新教师之友”,帮助新教师走好教育生涯第一步。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工作环境,愉快顺利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可以通过数字化校园专门开辟了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在上面记录教学随想、听课心得、读书笔记、采访个案等,师徒结对的老师可以随时传道授业,其他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老教师也可以与他们交流谈心,这种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切充满了人文情怀,这样的温暖让每一位新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由教师个体行为转向教师的群体行为,协作和交流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电子备课

教师工作的实质是不断创造适合教学目标的课程教案和教学资源。教师需要系统提供一种统一而且功能强大的工具来完成日常的各种教学工作。这种工具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最基本的备课任务,还能够帮助教师编写各种教学和工作中的标准化电子文档,如编制教学计划和考试试卷,教师还能直接在这个工具中与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这种面向内容的协作式工作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电子备课是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和个性设计的统一,是教师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革命。教师通过数字化校园自己的最新教学内容,查询其他教师的有关教学知识和经验,共同成长共同提高。校园网提供了各种工具帮助教师完成各种任务,编写各种教学和工作中的标准化电子文档,如编写教学计划和考试试卷,教师还能直接在这个工具中与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3、网络课堂教学和长期作业

①实现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浏览教师提供的种类繁多的视频配合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传统教学无法“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方便了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分层问题,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在网络回答或者提问,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②满足个别教学需要

传统的班级教学中,老师对所有学生只能采用一种教学进度,时常采用答疑、重复讲解的办法照顾差生,优秀学生的时间白白浪费了,差生还是跟不上。数字化校园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因材施教,学生将通过校园网调出不同进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主页,而主页上又都有最新的教学内容以及自测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或者自测,也可以通过社区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③更好的利用校内和城域网资源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各种数据库、图书资料、电子读物、课件可归类存放,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

4、电子档案袋

建立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电子档案袋,注重档案袋内容形成是数学化校园的又一亮点。在电子档案袋中,学校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搜索,寻求到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在这个发展轨迹上,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对教案的认识、听课评课技能的提高、课后反思的深化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而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辅有其他教师的建议和看法。

5、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传统与现代、定性与定量、结果与过程、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综合,是肯定方式、激励机制和榜样模式的结合。传统教学中各种考核的统计,花费了大量时间,还不准确,利用计算机网络能瞬间得到确认。各学科的考试,从出卷、答卷到阅卷、统计,完全能够在校园网上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率,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的建立,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交互性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成也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有力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工程,认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将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永无止境。数字化校园在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阮滢: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69-0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曾指出,信息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几乎遍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在逐步走向数字化。当然,数字化的技术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从而出现了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学习方式,即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技术改变了教学传统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其中教师要面对的挑战不仅要从新技术运用中获取新的技能和素养,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这些挑战与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同时出现,给职业学校学生、教师、学校都带来了大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 数字化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的要素

1.1 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承载教学内容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转化为一种数字信号,存储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中,容易对其进行处理和纠错。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便于学生的使用和查询。

1.2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起源于美国企业培训,按照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的定义,e-Learning是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体验。数字化学习借助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通俗地说,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1.3 数字化学习的要素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随着3G、4G网络的兴起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数字化学习还可以用移动设备进行开展。

2 目前职业学校数字化学习的使用的现状(以我校为例)

2.1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投入

我校有专门的网络信息中心,引入安全认证、负载均衡等的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主干网络带宽达到了100~1000M之间,出口带宽为200M。

我校的计算机资源比较充沛,计算机工程系电脑实验室12个,其中供教学使用的网络机房5个,机电工程系电脑实验室2个,植物工程系电脑实验2个,经济贸易系会计电算化实验实1个,共有电脑实验室17个,教学岗位的教师每人配置笔记本电脑,配置的软、硬件均能满足教学使用,其中去年改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数目共82个,配置有投影仪、投影屏幕、录放机、音响、话筒等,可供教学过程中多种媒体的播放、演示等要求。

另外,我校建立了独立网站(外网),并实现版本的定期升级和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中提供通过教务管理、学籍管理等系统实现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后勤管理。能实现网上资料查找、精品课程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互动咨询;建有校园广播系统,视频直播系统等。总的来说,就目前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投入较大,在同类学校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学校也正在迎创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2.2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数字化的使用

我校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数字化的使用较为普遍,学籍管理和成绩登录都已经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完成,学校的各类教务通知、行政通知都在校园网中公布,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也建立数字档案。

在日常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使用率高,专业课教师比基础课教师使用率高,其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对信息化处理的熟悉度和学科之间的差异。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主要应用有:自制图形文本、自制幻灯片、自制Flash课件、自制学科网站、仿真软件、在线考试等。

在自制教学资源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幻灯片是多数人唯一能够熟练使用的制作软件方法,单调的课件类型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科网站更不能凭一人之力完成,学校购买的现成多媒体教学光盘总体数量较少;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把各种类型、各种学科的教学资源联系在一起,有效的利用就能减轻教师们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但学校暂时在这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实施。

3 迎接数字化学习,抓住机遇,走在行业前端

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申报中针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对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职业学校要想在这次变革浪潮中脱颖而出,走在行业前端,就应该抓住这次教育改革的机遇,做好迎接准备。

3.1 学校要加大“数字化校园”的投入,更要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投入中,除了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外,不能忽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创建中应该拿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库。

要想为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提高优质、丰富、实用的数字化资源,学校应该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来优秀资源,充分开拓资源的获取渠道,进而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开发;其次,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外来资源,例如:通过购买优秀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来扩充优化本校的资源结构;通过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来获取更多的资源等。多方面结合,将这些资源放入学校的资源库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的资源库,教师之间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人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总之,建立适合本校优质的、实用的、丰富的和开放的数字化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的数字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

3.2 学校要重视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对于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的现状,很多教师感觉到力不从心,不论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教师都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培训。教师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建设者,是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他们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化培训机会,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这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只有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把数字化学习落到实处。

3.3 职校教师在数字化学习变革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数字化学习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因为数字化的应用普及得还不够深入,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效果仍然只停留在作为辅助手段的层面上,还没有对资源更深远的作用进行挖掘。由于教师对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效果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由此影响了教师使用资源的频率及效率。因此,面对这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引领者。

3.4 在数字化学习变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同样要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要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去选择这些资源,怎样去运用资源以及使用之后对资源的评价,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进而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在数字化环境中,只有培养学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才能够把握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促进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

数字化学习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化学习还将给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便利条件,从而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应该抓住这次机遇,让职业教育在这次变革中脱颖而出,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更加蓬勃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篇10

数字化校园是指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大数据理念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与整合,拓宽延伸现实校园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通过数字数校园提供的各项功能,实现教育科研环境全面信息化,提高科研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进而提高整个校园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1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滞后

从总体看,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还比较滞后。一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念较为落后。同时,仍有少数领导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足轻重,对学生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工的全面实施。

1.2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许多高校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时,主要是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大量公共信息资源得不到实质性共享,比如同样的学生信息会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各自系统中重复输入,这样就可能出现各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整个系统也面临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和越建越乱的风险。

1.3 忽视教学系统的建设

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无疑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1.4 缺乏监测评价体系

在校园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只重视数字化建设的表面工程,比如花大价钱购买计算机,教学仪器等,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具体的表现是:校园中对信息平台进行管理的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会使一些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能产生较大的积极性,造成整个校园的建设出现漏洞。

2 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

2.1 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先锋,是信息化社会前进的重要条件,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建设更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保障。数字化校园完工后可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各项业务流程实现统一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工作失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后将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和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进展。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关系重大。各级人员要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下一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应认真对待,科学部署,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总体规划,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2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各阶段建设目标

科学规划是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可以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一个好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可以保证在理念上、技术上和应用上的先进性与超前性,可以保证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发挥出最佳效益,可以综合考虑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为避免重复一些高校的老路,即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来进行各个系统的整合,而且效果又不好,因此一定要在前期就从整个学校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规划。首先,必须组织人员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较高的院校和承建过此类项目的公司进行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们建设的经验。其次,要充分分析学校的需求,包括发展的需求,只有在建设前期充分做好各个部门的需求分析,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最后,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交换数据格式、统一安全管理技术和模块接口标准,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和个性化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部实施各个建设目标。

2.3 加快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了教学资源数字化;教案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虚拟化教学等。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和教学积件库建设。教案电子化建设就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一套网上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在这套备课系统中,教师能方便地共享和调用各种教育资源、教学积件来组织教学课件,或调用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件。突破传统教案的局限性,制作出集声、画、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创造出一个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数字化建设就是创造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的全新教学氛围,在这个充满以个性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2.4 完善校园监测评价体系

由于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环境,在上面的老师与同学都是利用数字身份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的效率怎么样,就需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数字化业务实施部门等,对校园的信息平台以及各项数字化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找出发展中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例如:要建设一个能为全校提供服务的信息数据中心,建立学校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健全全校的计算机运用监督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