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化学常见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4 16:24: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常见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常见知识

篇1

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一个人记忆的强弱固然与天赋有关,与生理上大脑的生化机制有关,但后天的训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以便记住更多东西。初中要记的化学知识繁多,就记忆而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常见记忆方法。

一、理解记忆

这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记忆时,学生要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要结合生活实践和直观形象理解知识的内涵,然后定向地加以复习记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牢固,例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的记忆。m表示什么?(溶质的质量)M表示什么?(溶液的质量即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W表示什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尝试记忆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记忆方法,就是对要记忆的知识,在理解了但还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就尝试记忆和背诵,从而逼着自己开动脑筋记住该记忆的东西。这种记忆方法可分成这样几步完成,第一步,对刚学过的化学知识,主动在头脑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使其再现;第二步,对再现过程“卡壳”的地方,再看看书,做温习补课工作;第三步,全面尝试背诵一遍,请同学们检查或看书对照。例如笔者在上课中讲到“物理性质”时,让学生都自由地说一遍,看到不少学生用尝试记忆法记住这一性质。坐在前面的一位同学离我很近,她将书合上将物理性质记为“颜、态、味、熔、沸点、延展性、导电、导热性、溶解性、稳定性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紧接着翻书发现自己刚“过电影”时,“挥发性”记成了“稳定性”,这样一对照更正,这个学生很快就牢固地记住了“物理性质”。

三、脉络记忆

在记忆时,从整体入手,先抓主干骨架,再抓枝节和单叶,此种方法常用于复习课。在整个一块知识学完后将学过的知识以这种脉络的样式展示和记忆,能够增强记忆的广度,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也大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衔接。例如在复习物质类别时,只要记住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等主干和骨架的概念,便可记住其他的枝节和单叶的概念。

四、口诀、顺口溜、谐音记忆

化学内容繁多,将要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都喜欢用,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所以笔者搜集不少化学这方面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顺序记忆,制取氧气时,把制取的步骤总结为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移、熄”,并且告诉学生记忆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记忆学生感觉特别有意思,很容易就记住了。在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时可用这几字概括: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要低于漏斗口,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边缘,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五、联想记忆

记忆新内容时,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记住新知识。这种记忆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例如,在记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可提示学生联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制取过程。学生不但很好地记住了新知识,而且很好地将旧知识复习了一遍。

六、字谜记忆

把要记住的化学术语编成字谜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记住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爱学化学,更爱记化学知识。例如,为了记住“分子”,就可以编成字谜:老两口争儿郎。为了记住“干冰”的特点,就可以编成字谜:似血没有雪花,叫冰没有冰碴,无冰可以制冷,细菌休想安家。

七、比较记忆

用确定思维对象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发现物质的本质属性,然后记忆。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忆,如:分子和原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等。例如,从记忆“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要素入手,使用“同异综合比较”。

能够比较的知识像这样让学生记忆效果好,学生理解较透彻,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点。

篇2

解析策略对于选用化学实验仪器的问题,针对此题突破口在于仪器的精确度.用量筒取溶液的体积不可能精确到0.01 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又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所以选C.案例中的知识考查比较常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仪器精准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应对此类试题,在学习或者联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强化记忆.

解析策略对这个案例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从托盘天平的使用规范性角度去考虑.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刻度为0.1 g,精确度为0.1 g.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腐蚀性药品及易潮解药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即使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放在一张洁净的纸上.故叙述不正确的有C、D.学生必须掌握托盘天平中的质量关系为: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77-01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掌握、理解化学知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帮助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特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使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和改进的,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

1 探究实验―教学新思路

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充满了假设预期。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是教师引导的活动搜集各种证据,并对证据、假设、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解释和推理,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都匹配自洽的时候,学生会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通过改进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改进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化学实验趣味化改进,为化学课堂增加教学容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例如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认识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要打破学生实验“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就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增加学生自选试剂、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的实践机会。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化学实验教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才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 合作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学中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1)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为了增加学生观察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又带领学生去快乐地学习化学这门科目。

4 以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充分挖掘趣味因素,创造轻松的教学情境,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情景教学中,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为之动情,即集中了注意力、乐于求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的知识。

5 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课堂手段。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有利于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和进行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采用层次化的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又需要借助必要的教具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义。任重而道远,需要化学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 周胜师.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33).

篇4

中图分类号:X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周围的环境污染控制越来越严格。而化学实验室作为大量各种化学物品使用和反应的场所,其在实验过程可能产生许多污染物,包括一些有剧毒或能致癌的有机和无机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就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化学实验室废气主要来源

由于化学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的特殊性,化学实验室空气中含有常用HCL、H2SO4、HNO3等强酸所散发的酸雾溶液,碘化钠、碘化钾等碘盐造成的碘蒸气污染,有机溶剂如苯、醚、酮、氯化烷烃等挥发性有毒蒸气等。

2.2 化学实验室废液主要来源

根据废液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可以分为有机、无机、及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液三大类。无机废液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液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等。

2.3 化学实验室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残留固体试剂、沉淀絮凝所产生的沉淀残渣、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另外,还有实验室常用滤纸等。这些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

3.化学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3.1 废气的处理

由于各类化学实验室的工作性质不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类型也不同。目前针对无机类化学物产生的废气处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处理方法的原理相同,主要靠水雾或水幕来捕捉含微粒,气液分离后所排放的气体中有害物的含量降到国家环保允许排放标准,对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气体,用适当的碱或酸进行吸收。对于含酸或碱类物质的废液,如浓度较大时,可利用废酸或废碱相互中和,再用pH试纸检验,若废液的pH值在5.8~8.6之间,如此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可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下排出。第二类处理方法的原理为干式吸收法,主要靠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吸附介质在与废气接触的过程中,利用其强大的吸附功能截住废气中的各种有害物,使排放气体中的有害物的含量降到国家环保允许排放标准。

3.2 废液的处理

3.2.1 废液的收集和存放

各实验室可根据废液的化学特性,将废液分类贮存在统一规定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定期收集起来,统一进行处理。在收集废液时注意以下事项:(1)下面所列的废液不能互相混合

①过氧化物与有机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③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④浓硫酸、磺酸、羟基酸、聚磷酸等酸类与其它的酸;⑤铵盐、挥发性胺与碱。

(2)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将所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其要十分注意。(3)对硫醇、胺等会发出臭味的废液和会发生氰、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之类废液,要先做适当的防止泄漏处理,并应尽快进行消焚。

3.2.2 实验室废夜处理的具体方法

首先谈一下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实验室中经常有大量的废酸液。废液可先过滤,滤液加碱中和,调至pH=6—8后就可排出,少量滤渣可埋于地下。较多的废铬酸洗液,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还可使用。少量的废铬酸洗液可加入废碱液或石灰使其生Cr(OH)3沉淀,埋于地下即可。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加入NaOH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废液碱液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CO2和N2。含汞盐废液应先调pH至8—10后加适当过量的Na2S,使生成HgS沉淀,并加FeSO4与过量S2—生成FeS沉淀,从而吸附HgS共沉淀下来。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大量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积下来。

对于有机类的实验废液总的来说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具体的处理方法:(1)焚烧法,将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置于燃烧炉中燃烧。如果数量很少,可把它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的地方把它燃烧。并且,必须监视至烧完为止。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可把它与可燃性物质混合燃烧,产生NO2、SO2或HCl之类有害气体的废液,必须用配备有洗涤器的焚烧炉燃烧。(2)溶剂萃取法,对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用与水不相混合的正已烷之类挥发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出溶剂层后,把它进行焚烧。(3)氧化分解法,在含水的低浓度有机类废液中,对其易氧化分解的废液,用H2O2、KMnO4、NaOCl、H2SO4+HNO3、HNO3+HClO4、H2SO4+HClO4及废铬酸混合液等物质,将其氧化分解。然后,按上述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加以处理。

3.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在废液收集桶的桶口部位都放置了一个小的塑料篮,当学生把废液带着废渣倒入收集桶时,这个小塑料篮就会把一些废纸和废渣拦在篮上。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验室也会提供专门的回收杯等用来回收实验废渣或多余产品等。玻璃废渣、废瓶、或有毒废渣集中存放后由学校统一收集。有些回收产品等可以再利用。

参考文献

[1]宗汉兴.十年化学实验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化学.1999,1(44):26

[2]甘礼华,陈龙武,钱君律.多层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再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8~9

篇5

(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药品纯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原电池实验时,除了观察到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外,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气泡生成。这种现象是由于锌片不纯,含有碳、铁等杂质且金属表面粗糙,容易形成许多微小原电池,最终使得少部分氢气在锌片表面上析出。

(2)因试剂添加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添加顺序颠倒之后,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Cu(OH)2的制备实验,如果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上述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我建议将实验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3)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由于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

例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32- 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稀盐酸用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32-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a2SO4,所以我们能看到有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由于学生自身习惯的问题,取用药品时用量随意,很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支洗净的试管中注入1 mL 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用量没有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例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之后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积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NO+H2O === 2HNO2,实际水面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的2/3 。

(6)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进行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若不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外,试剂浓度大小,试剂选用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选用是否合理,及实验操作者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2. 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是允许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采取搪塞或回避的方法,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能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2)利用异常现象,进行反思性实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教师应见缝插针积极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失败的原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篇6

孤儿院里面分为男生组,女生组,特儿组。走进善恩园会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而且他们的教育一点也不会比我们差,有专业的老师上课。孩子见到陌生人他们会很有礼貌的问声:“你好!”善恩园的孩子都很独立,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还能帮助阿姨打扫卫生。

善恩园农场里有果园,花圃,烧烤场……善恩园是对外经营的,他们将赚来的钱用于提供孤儿的生活费和学习费。

事实上,本支部最初计划是给园内的孩子上课,但是善恩园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同意本支部的支教活动,于是园内的工作人员向本支部推荐了善恩园农场。

一、 活动主题:

挥洒汗水,传递爱心

二、活动目的、意义:

本次支部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善恩园的孩子,还可以让本支部志愿者学习如何做农活。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不会做家务,更不要说做农活,借这次机会可以让本支部志愿者得到锻炼,了解做农活的辛苦,回到家里以后可以多帮助父母干家务。让本支部志愿者知道成果是要靠汗水换来的。

三、活动负责人:

林霞

四、活动对象:

2010级数本二支部90%志愿者

五、活动时间、地点:

地点:福州市闽侯县溪源村善恩园农场

六、活动形式:

果园管理,烧烤场卫生管理,花圃管理

七、活动内容:

因为本支部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人数为班级志愿者人数的80%,即23人,故根据农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届时会将本支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分为两大组,由各组负责人安排该组具体活动。主要包括果园管理,花圃管理,烧烤场卫生管理等方面。本支部志愿者会根据农场工作人员的调配,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本次志愿服务活动。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策划准备:

1、踩点工作:前往善恩园,和善恩园工作人员交流协商本支部的服务内容。

2、前期分组:根据在农场农活和本支部志愿者的情况对本支部志愿者进行分组;

3、前期宣传:联系本支部宣传委员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前期宣传;

4、组织班会,让本支部志愿者了解善恩园的背景,在善恩园的注意事项,以及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所要做的工作。

(二)、中期进程:

1、由总负责人带领本支部志愿者前往善恩园;

2、按照预先安排的小组分工,再由各小组负责人组织该小组志愿者配合农场工作人员进行分组活动;

(三)、后期宣传:

1、召开班会 :

(1)回顾活动过程;

(2)和支部志愿者讨论活动的不足和优点;

(3)志愿者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感想以及收获。

九:活动人员安排:

第一组:林霞、林志鹏、蔡曾曦、叶晨嘉、苏雯雯、蔡海梅、李玥、黄俊堃、李雅萍、郑寒秀、李景涛

负责人:李雅萍

第二组 :吴彩珍、陈俐宏、陈丽斌、裴岩峰、黄志鹏、杨晓红、陈晓霞、练琼莺、李娜、陈雅伶、姚丹、朱婷婷、周航

负责人:周航

活动内容根据具体安排而定

篇7

二、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三、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四、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七、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物质,不可避免的有的有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仪器易碎等因素。教师演示实验的安全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实验,甚至化学科学的心理因素。所以演示实验一定要安全第一。对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周密准备、严格按操作规程实验。有毒气体实验要进行尾气处理或在通风厨中进行;点燃气体时先验纯;用纸筒代替玻璃筒做爆鸣气实验等,都应熟悉预防事故和急救措施方面的知识。

总之,化学演示实验绝非简单的表演。

篇8

坚持面向市场化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得以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山西省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主要围绕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工作、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一、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市场化

在办学过程中,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始终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相结合,根据企业工作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更新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衔接的人才。

1.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校级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工作岗位,标准科学设置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内容。

2.课程体系市场化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校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选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市场化,从而达到培养市场所需相关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市场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学校作为第三产业的职业教育,逐步在教学大楼、师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实习、实验条件、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围绕学校环境、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校园教学网络等内容进行升级,以此来将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1.实训场所市场化

学校加大实施场所和设施投入,将传统的教室布置成为“工学一体化”实训室,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内容市场化

在开设教学内容过程中,学校重点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授课,并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开发适合本校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此外,学校积极聘请企业技术员工来参与课堂教学,把企业的技术与专业学习接轨。

3.评价模式市场化

学校推行多元人才评价模式,弱化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指标,形成以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改革;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技能大赛等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师资队伍市场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实行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来校担任兼职教师的途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为基础,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四梯级师资队伍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提升

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采取定期选送培训、下厂实践、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要。

2.聘请能工巧匠来校任教

针对部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指定专职教师一对一跟班学习。这种“学徒制”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定向培养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校企合作市场化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联合开展招生工作,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牵头,招生就业部门为主的招生小组,赴忻州市及周边地区组织宣讲,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学校还定期组织报名学生赴校企合作单位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全面了解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

学生入学前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市场化办学的订单培养模式,不仅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证,让学生进校就有岗位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与岗位接轨,让专业与企业接轨,以此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减少人才培养成本,学校影响力显著提升。

篇9

中图分类号:T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太平湾发电厂网络概况

我厂企业网络覆盖了丹东综合办公及生活基地(丹东综合办公楼、泰鑫办公楼、多经办公楼、谊江佳园和新世纪花园两个生活区等)、太平湾电站(副厂房、水调楼、综合楼、基地管理处办公楼及生活区其它办公场所)、长甸电站(厂房、通讯楼、综合楼等)的“两站三地”,网络核心及汇聚设备集中在丹东综合办公楼、太站副厂房、长站通讯楼等三个网络机房内,联网信息点总数约1500个,是东北电网公司系统中网络覆盖面积最大、联网用户最多、网络结构最复杂的局域网,也是业务应用系统最多、实用化程度最高、日常维护工作量最大的单位。

2 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现状

我厂在2001年就已建成了自己的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工作,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厂信息系统不断充实、完善,信息中心工作量日益增加,但信息中心负责日常安全运维的工作人员却相对较少。据我粗略统计,全厂仅日常计算机维护工作每天就不少于20台·次,如果再发生一些新病毒爆发、电源不稳定、应用软件升级、硬件换代、上级检查等临时事件,那么整个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都要连续多日甚至数周加班加点逐个终端进行调整。而且,由于我厂信息化工作进程的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的最终实现,厂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已经从企业运行管理的辅手段变为核心手段。同时,各类黑客手段迅猛发展、新的网络病毒不断出现,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变得更加隐蔽,攻击工具的学习应用变得更加简单,新的攻击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迅速,攻击危害变得更加复杂。信息中心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与日俱增,技术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安维,很难有时间进行网络架构、应用系统优化改造的研究与规划。

现实环境督促信息中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厂有关领导、产品供应商和信息中心同事共同对简化日常安维工作进行了初步实践。

3 对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分析与实践

3.1 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分析

3.1.1 服务器安全维护,工作量比较小;

3.1.2 网络设备安全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3.1.3 终端安全维护,这方面工作量极大,占信息中心日常工作量80%以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信息中心绝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消耗在了终端维护上,如果我们能通过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手段,将尽量多的终端维护工作集中在网关节点上,那么网络终端的安全维护工作量就必然大大降低,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内容就能得到极大简化,工作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2 对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信息中心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以各类安全功能与安全运维向单一网关设备集中为原则,对简化日常安维工作进行了积极实践,其中主要包括:

3.2.1 强制要求安装终端管理软件

终端管理软件的安装在以下五方面简化了安维工作:

一是其他安全软件的部署简化。一些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安装的软件,原来需要一台台计算机去部署,现在可通过终端管理软件直接推送并安装。

二是及时进行补丁升级,降低病毒事件发生频率。原来由于员工个人电脑知识参差不齐,使操作系统补丁无法及时升级,频繁引发病毒事件,现统一进行补丁推送,可大幅度减少此类事件。

三是远程维护减少了去现场时间。很多计算机问题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量时间都消耗在去现场的路上。通过远程维护,节约了去现场的时间,而且终端管理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统计与报表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共性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四是带宽控制限制网络滥用。当一台电脑中病毒或进行P2P下载时,会严重占用全网资源,安装终端管理软件前,我们采用通过对程序特征识别来阻断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起来既复杂准确率又低,并且容易造成员工反感。安装软件后,通过带宽限制,很好的预先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是安全基线应用。通过评估,我们预先制定了各部门的安全基线规则,不满足安全基线的计算机将被内网管理程序断开,有效避免了高危主机的问题向全网泛滥。

3.2.2.通过准入控制杜绝部署漏洞

网络与终端的双重限制简化了安维工作,但是推广中又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员工计算机出现问题时,自己重装系统,经常不安装终端管理软件客户端;个别员工认为终端管理软件破坏了自己的正常使用习惯和隐私,不愿安装或私自卸载管理软件;外来人员临时将自己未安装终端管理软件的便携电脑连入我厂网络。目前,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交换机终端准入来解决。

一是网络准入。对于没有安装终端管理客户端的机器,通过交换机的硬件端口的起、宕,进行控制。通过802.1X协议和EOU协议,可以有效的在交换机上进行控制,使没有安装终端管理客户端的机器被禁止连入网络。

二是应用准入。网络准入对于既不支持802.1X协议又不支持EOU协议的交换机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这时可通过对应用的访问限制进行准入控制。即:在运行应用和访问应用的必经之路上部署准入组件,使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在访问这些应用时,会被准入组件检查到并阻断。

三是客户端准入。一台未安装客户端的机器,如不能连接到任何应用服务器,那么他就只能访问网内的其他计算机了,这时,如果其他计算机安装了内网管理客户端,那么也会阻断没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的访问。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保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无法在网内行动,其不安全的因素也就不会影响网络其他部分。

3.2.3 大规模部署的简化

一套有效的手段,会在更广的范围进行部署,另一方面,如果有大范围计算机更新的时候,也需要重新部署,这时部署客户端软件对人员消耗极大,因此就需要从全网的角度对内网管理软进行改进:在准入组件上增加客户端自动下载安装功能,这样没有安装客户端的员工在使用时都会得到提示:“需要安装客户端”,只要点击“同意”,即可自动下载安装,不需技术人员安装。

此部分的难点在于:此功能暂时只能在提供WEB服务的应用系统上实现,而且对于一般员工,开机后并不是一定要使用某个内部应用,这样,最佳的方式是将升级的准入组件与客户端程序部署在网关设备上,而对于网关厂商来说,更改硬件系统成本巨大,今后我们将继续与合作厂商沟通、协商,早日进行硬件改造,满足以上要求。

4 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影响

应用新的安全技术与流程,简化日常安维工作,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中心的工作效率,使得技术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整体架构设计、系统优化和新技术的学习上来,对全厂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明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丽叶,王乃迁,刘振生.浅谈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

篇10

《市场营销学》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一门课程好教但难教好,好学但难学好的怪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与实践模糊、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等,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以系统论思想为依托,构建了“431”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立体化教学法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系统论是建立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二)实践依据

1.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也就意味着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决定着我们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时展要求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2.培养“全人发展”职业教育观

全人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人能力与素质的系统培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信息处理、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包容力等。

3.课程特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企业如何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二、立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构建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得到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本着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基点,依据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课程目标体系,旨在提升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营销素养与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以立体化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建立了立体化的“431”模式,即四种手段、三条取向、一个目标。

四种手段是:以营销知识为立足点、以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以营销实践为驱动力、以营销技能训练为落脚点;

三条取向是:营销思维、营销方法、营销策略;

一个目标是:以提高学生营销素养与技能为最终目标。从开始初学的“4=3+1”变成学成后的“4-3=1”,初学营销时学生无从下手凭借四种手段形成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及一定的营销素养与技能;到经过系统学习后最终达到满足职业需要的营销素养与技能,到这一阶段,职业要求已变成了学习者的涵养,就不再需要依靠四种手段与三条取向了。整体设计思路见下图:

图1 《市场营销学》立体化教学的“431”模式图

以营销知识为立足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被动记忆、缺乏实践参与、难以提高学生营销技能的缺陷。我们通过教师提出营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纯粹的理论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服务者。

以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非常多,杂乱无章且各课程间重叠现象严重,案例缺乏针对性、实践性、时代性,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借助各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在每一章选取一个行业的一个典型企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而带动对整个行业的认识与分析,能有效解决案例重叠、针对性不强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通过对营销的系统学习学生深入分析的行业就会特别多,从而为就业的选择多了一份把握。

以营销实践为驱动力:以解决现实营销问题来构建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理论讲授以“适用、够用”为原则。通过理论讲授和营销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培养学生对营销理论的感悟和理论应用能力有切实帮助。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为应付考试,通过死记硬背只记住了某些基本的概念,但因缺乏必要的理论应用的过程训练,所以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没有真正领会,对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并没有切实帮助的诸多弊端。

以营销技能训练为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构建职业能力分析表。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总目标,以对应职责的综合能力要求来设置模拟职业情景和确定现场考核标准的依据,以专项能力中的各技能或技术指标为教学着力点,从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和实施模块式教学。

营销思维: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善于运用管理的思维来解决营销的问题,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分析营销问题等,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市场营销思维。

营销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找到捕捉市场机会的方法,主要方法有:对市场环境的整体分析、对市场调查的方法来有效作出分析与预测、对ANSOFF产品市场矩阵的分析、对市场进行细分、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等。

营销策略:通过学习掌握如何进行行业的市场定位、如何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的制定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营销思维习惯、找到捕捉市场机会的方法、善于灵活运用营销策略解决处理问题。

以营销素养与技能提升为目标: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确立能力目标――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将这些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过程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考虑了教与学中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众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多层次多渠道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31”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打破传统《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并重,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修相结合,把各知识点以载体联结成知识串并加以提炼成理念层的知识面最后内化成学生的修养,成功地将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了理念、方法与策略的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宏森.系统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