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4 16:24: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篇1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篇3

家长参与教育可以分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两种类型。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就学校及学习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直接进行的资源投资。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家长主动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对子女教育的一切活动。本文中的家长参与主要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二、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往,家长一直未被视为是子女在学校受教育过程的有效支持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经过不断地发展才到了今日较受重视的程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中,广泛的家长参与是必要的。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家长参与,同样十分重要。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长参与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不断增强的体现,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家长行使教育权利和承担教育责任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互动日益频繁和深化的必然产物,是全社会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的必然结果。[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是单薄的、有限的,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性格发展、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家长参与,把学校教育力量和家长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社会合作程度,形成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互动,营造家校合作的教育氛围,形成关心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构建“大德育”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对被教育对象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具针对性、更为深入地开展工作。相对而言,家长对学生的在家表现以及入学以前的学习兴趣、生活特点、思想状况等情况比学校了解得更全面和具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家长参与,有利于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增加家长表达意见与对话的机会,将家长的意见适度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之中,能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学校与家庭彼此的了解,从而降低家长的误解与阻力,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满意度,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家长行使教育权利和承担教育责任的体现。家长的教育权,不仅指家长在家庭中享有的对子女的教育权,还包括家长对学校教育所享有的权利。家长教育权主要有三种:一是知情权,即了解学校有关信息的权利。这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权利,是确保家长与学校、公共教育运行必不可少的权利;二是提案、发言权,即家长有权利要求学校就某项决定、措施做出说明,且家长有权对该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共同决定权,指父母与学校处于同权的立场上,保障其共同参与、决定的权利。[3]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家长对学生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家长有意规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责任时,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难以内化到行为之中,可能对学生今后的思想政治观念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也要担负部分责任。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家长参与多数是偶发性的。通常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才会介入,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较多针对学生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更多是单向支配的关系。学校把握教育的主导方向,家长处于从属地位,家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4]因而,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家长参与的偶发性和从属性,是家长行使自身教育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体现。

三、提升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家长等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从而进行全面的互助合作;而教育部门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主动规划提高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推动家长参与;学校则应结合传统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不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家长参与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转变认为家长只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观念,承认家长参与的平等地位,提高对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家长也应认识到自身的参与对子女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及参与程度,构建育人新格局,不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建立制度,积极推动。教育部门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动规划提高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积极推动家长参与。西方国家的家长参与之所以如此发达,除了学术界的重视以外,政府的立法推动举足轻重。英国在1967年的普劳登报告书(Plowden Report)及之后的《教育先区》计划中,强调学校、家庭结合的教育政策。1988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亦强调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甚至将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列入方案计划中。美国的教育方针一直非常重视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所要负起的责任,于1994年颁布《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方案》(Parent―involvement Initiative)。联邦教育部长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该方案,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以协助家长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5]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加强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程序程度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和管理调控系统,使家长参与常态化、制度化,为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主动引导,双向沟通。学校应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传统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与方法。学校应针对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期望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甚至信件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参与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对家长进行教育,提供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相关资讯或建议,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参与教育的具体方法,提升其参与的能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主动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家长单方面接受学校讯息的情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其子女的在校表现并告知学校的教育计划与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等,并及时获得家长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同时改进自身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方平.美国的教师、家长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50-53.

[2]骆郁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1-4.

[3]尹力.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11):11-1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29-01

引言

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现今很多高校都正向“综合性”进行发展,相应的艺术专业也在逐渐增多,众所周知,对于艺术生来说,他们的专业和思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特殊性。在这个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时代,音乐、美术以及播音主持等艺术专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艺术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在高校的学生中,艺术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仅是在思想、行为还是在心理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灵活应变,对艺术生开展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高校艺术生来说,专业的特殊性也导致了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艺术生特殊性的一个方面,表现在他们比较感性而不是理性,对于情感方面比较重视,大量的经验表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往往要比“晓之以理”来的更有效果。所以,对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冷”局面,教师应该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只有有了和学生相互了解的辅助,才能在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教育。但是,现在的教师对这个方面不够重视。

其次,在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大多数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会有诸如学生会的组织,在这些组织进行活动的时候,没有良好的意识形态来进行引导。在一个活动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被表达出来,这些思想被表达出来之后,对周围的环境和人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一个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很多的高校并不完善。

再次,艺术生有着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性,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于艺术生了解不够,或者了解比较少,进行教学时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我们知道,教材知识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参考,教师不针对艺术生改变教学方式,这种态度同样会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身上,艺术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反感,但是却又无力进行改变,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也逐渐麻木。很多的高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内,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不够重视,严重阻碍了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最后,理论课内容在艺术生的课程中比重不大,他们对理论知识兴趣也不高,他们更重视的是“应用型”的培养。例如,他们学习音乐就是为了能够唱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乏味的,他们对于自己思想政治觉悟的水平也并不重视。高校往往不了解这一点,进行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素质的抽象性也是他们忽视的一个因素。

二、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高校艺术生行为和思想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于包括艺术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和必要的。要培养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觉悟,坚持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全体教师、家长甚至社会在内,都有教育的责任,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了解,教师才能够有动力进行教育,学生也能够培养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意识。艺术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性的教育,还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校园的环境和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力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如果学生能够在艺术气息高雅的校园中学习,环境就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教师和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学校的艺术活动,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演唱会、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充实自己的课余时光,推动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对于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情况不同进行灵活改变,根据艺术生的思想和个性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学校教学作为主要力量,辅以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完善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人为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防止教育过程中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艺术生。

篇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5-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的学者将重点放在了教师因素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时效性的影响方面,较少研究非教师因素对此时效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非教师因素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影响为研究重点,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非教师影响因素分析,以求为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思想导向。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打出的招生旗号也全部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得高职院校成为为国家、为企业生产大批操作工的地方。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一味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使得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缺乏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

2.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与高职院校相脱离。

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较少将目光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资也比较少,由此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不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工作的展开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特色。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随大流式的开设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简单的照抄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3.学生自身缺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处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以及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听一些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难免会失去兴趣,缺乏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非教师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家长的教育观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家长如果过分追求只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使得学生来学校读书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或者是一项赚钱的技能。

2.当前社会环境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并且在如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许多公司招聘员工仅仅关注学历的高低、职业技能证书的多少,很少人去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教育状况。针对社会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许多学生逐渐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考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方面。

3.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技能人才,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展开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技能,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培训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时间自然是少时又少。在这种强调技能的培养模式下,不仅仅是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上课的老师也相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

四、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1.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项教育的实施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庭以及企业的共同参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提高。

同时,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要求学生放弃自身合理的利益和要求,但也不能随意剥夺和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实践之余,切身体会思政治教育课程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

2.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优先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在同学之间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改善高职院校传统的培养模式,技能与思想教育并重。

高职院校应该改善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不能一味的追求技能的培养,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时,使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最终在行动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结束语

篇6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5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课堂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理论难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践,并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也较少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获取理论上的指导,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日常教育实践,两者的脱节从而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知、情、意、行的不统一。对两者进行融通,是当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统一关系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各有侧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一)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以何种方式开展, 它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保持特定的性质与方向,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课堂”,是主渠道,主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由专业教师来实现对学生的政治思维和道德思维的培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应用的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教育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2],是“第二课堂”, 通过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自主活动等方式为载体,通常由辅导员或者相关活动组织者,通过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方面的渗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做为培育基础,深入弘扬民族精神,使之作为文化心理成为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进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培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上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方式具有互补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一种文化心理或者是社会心理,是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外部成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交往环境、学校环境等等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逐步形成心理认同影响自己当下以及今后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自己的独立认知和价值判断,在一定环境中,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法则去评价周围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此,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正确的理论的指引,需要对正确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规范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习系统、全面、准确理解的科学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个体间客观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统一的规范性教育未必能够产生同样有效的效果。“思想政治品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和贯穿,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无法做到的”。[3]因此,学校教育要抓住机会善于营造和利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促使正面的“心理连锁反应”效果在教学中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优化教育过程 , 通过社团、参观历史遗迹等现场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统分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发展。

(一)建立统一领导体制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打破两者各自独立的僵局,两支队伍的协调配合也要从学校领导体制上寻找出路和思路。要在学校的层面统一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一个长期而有效的机制,进一步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形成一套班子,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级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都要在委员会之列,真正做到组织系统化,工作一体化,统筹安排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工作,对重大理论学习,重大活动部署,要在两个阵地上同时进行,努力营造课堂内部和课堂外部相互呼应、协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育效果。

(二)实现教育机制协调配合

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两个课堂”要建立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完善协调配合机制。“两个课堂”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各自的框架内彼此延伸。作为专职教学人员,不但是要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多予以关注和了解,时刻主动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增强。同样,辅导员也要对课程设置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积极对课程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向理论课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配合理论课教师维护好教学秩序、完成对学生的课程评价。

(三)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其产生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进行方式,都是针对一定的问题而产生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其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在逻辑上具有可迁移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育形式也要采用多种方式,逐步体现时代气息。两种教育形式要在新的形势下,遵循的方向性原则,相互借鉴和吸取,共生发展。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吸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自觉将红色遗迹、英烈人物等吸纳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官震撼,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方式

在当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满足大学生丰富的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的教育多渠道进行。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 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对自身生活的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4]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多元化的教育下,其独立自主意识逐步增强,更多的关注个体的存在意识,而不是一如既往的把自我湮没在群体的无意识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既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教育需求和个性需求,探究他们的个体心理,多一些人文关怀,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教师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一方面,W校可以利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历史景观,文化遗址,历史上建立的名人纪念堂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历史遗迹都是历经多年沧桑保留下来的,所留存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不具有再生的可能;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是现代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来的,如历史纪念馆等,虽然数目也不在少数,但相比巨大的社会需求数量则明显不足。另外,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教育资源,如果使用恰当,能够产生巨大的增值效应,学校教育就是要采用各种渠道多角度挖掘教育资源,使用统分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以此,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迫在眉睫。要建立“两个阵地”的统一评价体系,课堂内外统一起来,形成总体评价结果;要把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不能以个别随机抽查作为评估结论;同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作用,有计划的开展自我评估和互评。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对评估结果予以及时的反馈。最后,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评估报告,以此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现状述评[J]. 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封希德.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 对策探讨[J].与现实,2009,(1).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的成就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不断结合学生的需要,不断与时代的要求同步,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实践练习,并且采取精品课程等先进性教学方法;

第三,专业教师人数逐渐增多,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按国家一比三百五的比例配置,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一线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的热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四,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完整。新课程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减少重复课程,精炼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更加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上的不足

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揭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合理。关于“两课”的内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不理解其内涵,学校领导不重视,“两课”的内容门类过多导致教学课时紧张,并且也与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存在大量的重复。学校领导在本学科的科研和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二)高校所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滞后。目前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大多偏重与理论的介绍和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的实践性和生活价值,加之,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种类较少,各教材的编制又采用同样的模式,相同内容的相同方法介绍,使得学生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中产生视觉疲劳,似乎在不断的接受相同的内容,学习兴趣不高。

(三)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仍表现为灌输式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中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理论研究成果。这种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需求。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必须坚持服务学生和以学生为本,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注重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中遇到的困难,服务于血红色呢个的生活和成长,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做到在服务中育人,通过改变教学改革相关人员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教育,变为关爱学生成长的教育,成为吸引学生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改”、“二突”、“三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改”指的是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浅显单调的不足,具体指改变以往关于学生思想发展和生存方式的教育不够完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单薄的地方,在教学中既要用科学的精神又要同时采用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二突”指的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用的观点对学生思想的指导,将会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专业过硬的人。

(三)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多”、“二新”和“四式”的教学方法体系。“一多”指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扬弃,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形式。“二新”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采用新的教学工具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恰当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技术为对教学起到恰当的补充作用。“四式”指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开展不同的教育模式

(四)师资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保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的榜样。培养一批坚信、具有深厚的理论和认真践行马克思理论的教师队伍,是成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坚定的信仰是首要保证,只有坚定的信仰才会认真学习理论,才能灵活准确地传授理论知识,认真践行理论的教师其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教材。因此,在新时代,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专任教师的素质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质和专业知识,培养一批了解中国国情而学贯中西的理论家,开展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发展专业素质优秀积极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才能突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瓶颈,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建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 俞玲,雷儒金.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理论月刊,2006(02).

篇8

一、“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联网+”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职能。“互联网+”利用自身优势与特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突出新亮点,使高校在原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利用互联网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最大化,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其次,“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作为新的发展平台,既具有目前广泛使用的及时通信手段,又拥有许多新的互联网技术及工作思维和模式。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将跨行业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打破了教育行业的局限性,使之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互联网+”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转变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同时,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入师生互动机制,转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而是师生间就理论热点、自身问题、学习生活事件等进行的平等交流和讨论。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些西方势力利用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等特点,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侵略,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征,为达到一己私利进行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或精神损失。网络监管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在一些高校是盲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三、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本文引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重新构建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1.辅导员的任选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这一工作的主力军。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明确,每位辅导员教师都有对应负责的任务或年级,做到每位学生都适应教师、教师要适应每位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位辅导员的年龄、专业、特长等信息公布在网上,或利用二维码技术在系部学工办及网站上公布,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所遇到事件的种类选择符合的自身的教师,以此为自己解疑答惑。这能避免学生想要找教师倾诉却不知道找哪位教师的尴尬,既尊重了学生的隐私,也节省了辅导员教师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一些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统一规范的网络平台,依靠各个高校的学工部门网站各种信息和资讯,缺乏针对性。高校要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板块专项信息,区分明显,专栏专用,以此使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平台可以设置留言板,学生将理论问题、疑惑留言给平台管理员,由专业辅导员给予解答。平台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区,教师针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平台可以建立学工领导网上接待日(周)机制,便于学生网上反映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工作者可以在此反映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P2P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互联网+商贸”的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评价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P2P模式。整个模式以“提出需求需求响应解决问题效果评估”为内核,学生可以在学工平台上自己的个人需求(理论学习、问题解决等),由管理员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响应并给各个辅导员、班主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接受响应,并对学生提出的需求给予解决。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感到不满意,可以继续提出需求,由其他教师负责解决,直至学生提出的需求在学生和校方都认可的状态下得到解决。学生根据教师解决问题的满意程度给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最终折算成相应分数列入辅导员、班主任年底考核加分项中。

4.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如心理、就业、人格培养、学业指导、贫困生资助等。主要工作应由系部辅导员、班主任完成,这有利于保护学生隐私、工作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操作的可控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会承担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所以,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把这部分工作外包给其他单位,既可以外包给学校其他部门,也可以外包给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经学院评估认为可以外包的工作项目通过互联网外包信息,经招、投标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审。这些工作项目外包给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人员完成,能减轻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近些年来,微信、微博、BBS等社交网络服务不断涌现,它们可以统称为新媒体形式。总书记也曾提出“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这一重要课题。所以,如果高校可以将新媒体开发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一定能有所提高。

1 可行性分析

1.1 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我国拥有6.3亿互联网用户,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所以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各类信息。其次,新媒体有便利性和时效性。不论是校内寝室、办公室、图书馆还是校外店铺商场,几乎都安装了无线网络,所以大学生随时随地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社交或浏览网页,大大节省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并避免了误传和信息缺失等情况。另外,新媒体有时代性,它符合当今时展的特征,是大学生和教师共同的选择。

1.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弊端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率低,常常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很多时候大学生根本无法全神贯注。同时,传统方式主要是集体学习、会议讨论、发放纸质版的宣传资料或教师讲、学生听等方法,渴望新颖、生动方法大学生,排斥这些传统方式(汪E2010)。

1.3 网络违法、不道德行为的促使

新媒体在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弊端,包括网络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很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行为的受害者甚至是实施者。既然这些违法或不道德行为起源于网络,就要从网络着手来解决,即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地,而非不道德、违法行为的泛滥场所。

综上所述,鉴于新媒体的自身优势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弊端,若是加以合理利用,必定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蔡沂2009)。

2 问题及现状

近些年,已经有很多学校尝试利用新媒体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

2.1 相关监管法律缺失

我国有关新媒体的法律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校方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尚不明确(郑元景2011),这便导致了大学生自身权益被侵害和大学生侵害他人权益两种现象。其中,大学生自身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是更为常见的。例如,很多新媒体平台在注册名称时并不需要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所以很多不法分子冒充他人姓名、甚至是各类机构来注册账号,并借此虚假信息以欺骗大学生。

2.2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不受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对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并不认为这是一条可行的渠道。很多学校虽然有意识尝试并建立了各种新媒体教育平台,但常常半途而废,并没有充分利用。

3 关于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3.1 对教育理念的建议

教师以及校方应该正确认识新媒体平台,在教育理念上要做出相应转变。当今时代要求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模式(王焕成2011),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利用新媒体与沉迷网络的学生加强沟通,便能找到有效办法帮他们摆脱沉迷网络的恶习(钱文彬2008)。同时,要转换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设定。传统方式下,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但在新媒体方式下,二者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教师或校方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听取大学生的见解,与大学生一同虚心学习党的最新思想和决策。

3.2 对教育平台建设的建议

首先,全校应该形成具有不同分支等级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具体说来,要形成从学校到各个学院、各个系的等级网络,但又同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这样,每个等级之间互相学习经验,可以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同时,多等级的同时运行,可以保证其互相监督和可持续性发展。下设的分支平台可以具体到不同的学院、系、专业方向、班级、甚至寝室或者社团和活动小组。其次,每个新媒体平台、以及每个教育模块都应该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员。在基本的建设之外,安全监督人员以及严谨的监管制度也是极其必要的。具体说来,必须有专门人员对交流平台的日常运营、的内容进行及时、仔细地监督和管理。例如,负责人员要保证所的信息的准确、健康和安全,能够避免不良信息或资源对本校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冯刚2009)。

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也需要精心编排。分类细致,主次标题明显,结构安排合理,阐述简明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使教育内容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颜色和字体、以及多层级链接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呈现形式生动,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吸引大学生。

另外,在保证不遗漏、不误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一重要前提下,教育内容的传播方法要新颖。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开地话题讨论、知识竞猜、投票发表意见、演讲及视频呈现等不同方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说教,可以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固定时间一条状态,即用比较委婉的语言提示学生就寝或提示他们认真听课、保护眼睛等。这样的做法比传统课堂上千叮咛万嘱咐式的说辞教育更为有效。

3.3 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建议

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体现在工作能力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新媒体,掌握基本的新媒体技术,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网络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能力,以便将教育内容和新媒体平台的特征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工作人员要有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要有明确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态度变化中发现隐患的问题发现能力,要有关注时事热点的媒体敏觉力,以及不断地创新探索的创新能力。

3.4 对明确教育目的和方向的建议

在具体实践中如果只是利用新媒体一味地迎合大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教育内容,那么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相关负责人要保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能一直顺利地朝正确方向发展,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等情况(付红霞,刘潇2013)。

3.5 对处理网络违法、不道德行为的建议

日常的学生工作也应该包含法律知识、维权意识的教育。如果发现有学生的权益被侵害,学校应该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及时指导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隐忍放纵不法分子。同时,对于有网络违法、不道德行为的学生,也应该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

4 小结

新媒体,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具有普遍性、时效性、便利性和时代性等优点,因此备受大学生青睐。鉴于此,如果我们能避免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做到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和监管,选择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明确本项工作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将是一项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性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导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

[3]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

[4]俞树彪.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34-03

一、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7年开始,山西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陆续开展了扶贫实习支教、顶岗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功证明了实习支教实习模式的实效性、科学性,也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实习教学教育新模式[1-3]。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吸取各兄弟省份院校成功经验,在南北疆广泛开展了高师院校的实习支教,涉及多个学校和几乎所有的文理术科专业,效果显著。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义、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等内容。

为期一个学期近四个月的实习支教,让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远离校园,远离家庭,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接触的是相对以往更为复杂的环境、境遇、人群、习俗、思想与文化,面对的可能是更为多变的挫折、彷徨、困惑、诱惑,甚至侵蚀、渗透等恶劣影响,脱离了校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年轻气盛、尚未成熟和容易接受外界影响的他们而言,决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此外,以实习支教为契机,将其作为落实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效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领域,从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具有极强的价值诉求。

相对“实习支教”创新模式的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效跟进略显不足。一方面是实习支教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原有高校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实习支教模式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不足日益凸显。

实习支教模式具有如下与传统大学生实习模式不同的特殊性[4]:首先是实习人数多、规模大、周期长、地域广、布点散。其次是由于受援学校条件参差不齐,指导教师覆盖实习点的有限性,实习支教学生需要逐渐培养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再次是因为实习支教具有义务性质,而市场经济中有偿劳动的价值观点与义务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学生对实习支教的工作性质还未能深入理解和认识到位,需要学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最后是鉴于实习支教受援学校所处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差,实习支教学生的物质生活相对是艰苦的,精神生活相对是贫乏的,因此也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为时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活对学生而言必将是严峻的考验。上述的特殊性也就赋予了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和难点:诸如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对象特殊、教育途径有限、教育内容复杂等。随着实习支教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入各支教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支教学校,但是发生的变化则为:单一形式变为多元化,整体统一变为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的不同具体情况而呈现小范围、多形式、复杂化、分散化的倾向。

目前,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效果有限。由于实习支教点学生的众多、实习支教点的分散、当地交通网络的局限,使得原有的教育师资队伍发挥的作用有限。二是校本教育在时空上的错位。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际上很难在第一时间便有效地作用于学生主体,时间、空间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三是教育途径方式较为局限。实习支教点的分散及多处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条件难以满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便更多地依赖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校缺乏整体统一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四是监管略显薄弱。由于人数有限,学校方面的指导教师很难全面覆盖所有的实习支教点,只是巡回进行分散式的监管,因此在实习支教日常活动中,不仅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实时了解,而且对教育管理的回应也就不够及时,还有就是委托监管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与分析[5]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分配至和田地区各实习学校的新疆师范大学第十三批实习支教学生,涵盖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中文、体育、音乐等理科、文科和文体类专业。随机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回收率为96.9%,有效率为94.4%。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基本信息、国情知识和区情知识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学习汇报的渠道和途径。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在实习支教前后,学生对国情、区情、乡情、民情及实习支教意义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特别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艰苦奋斗精神的认知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对其专业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与信念、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意识及师德师能提高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习支教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支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实习支教让学生在这次特殊的校本外实践教学中更为客观地清楚地意识到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养的层次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结束实习支教返校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这次特殊的实践教学经历,让学生透过基础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一窗口,对区情和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进一步提升了对国情和国家方正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感。此外,在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更为牢固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得以针对性提升。不仅如此,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现实的是非辨别与诠释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力增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会反馈至教师,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成就感,也使得教学变得不再枯燥,而变成师生沟通的桥梁。

第二,实习支教的环境特殊性和条件艰苦性为实学生提供了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实践机会,而这些恰恰是当代青少年、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便是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塑造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的意志品格。在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实习支教发挥了强有力的实践育人以及推进固化作用。学生在较为艰苦的支教环境中,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洗礼,渡过了初期的难关并适应后,他们对如何在艰苦环境中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知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和从事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切实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一点则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思想情操得到了熏陶、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得到了巩固,锤炼了意志,培养了爱心,陶冶了情操,磨砺了品格,在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无形中实现了思想道德方面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化。尽管为时仅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这种弥足珍贵的基层锻炼,却实现了大学课堂难以真正实现的教育目标,即由真切感悟上升至理性升华。

第三,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实习支教不仅实现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模式突破,还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教师―教材―教室”展开,以理论教育为主。实习支教则借助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优势,形成了实习支教前中后不断线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第四,实习支教使大学生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社会责任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树立了决心。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从基层农村学生上课时期盼的眼神里,实习教师读懂了他们对知识的那份渴望;从学生们恋恋不舍为他们送行留下的热泪和哽咽的哭声中,实习教师体验到了自身存在的那份价值;从学生家长和当地教育部门工作者的嘘寒问暖与亲切关怀中,实习教师感受到了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大学生们在亲身感受这一份份浓情的同时,也增进了基层教育的感情、对贫困农村的感情,并能够进一步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大学生在实践洗礼后,回到母校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无形中也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校风改善。通过实习支教,师范生不仅增强了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在基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实习支教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意见[6]

1.积极构建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通过加强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平台与资讯传播渠道,以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网络教育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的构建,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做出有益的尝试。

2.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一方面,实习支教前,采用动员大会、经验介绍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加强对支教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引导与就业指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实习支教,他们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能够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要做好实习支教期间的思想指导,在实习支教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当地管理部门和班干部、实习组组长,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的动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帮助其进一步巩固教学技能。不容忽视的是,在实习支教结束后,非常有必要针对实习支教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召开实习支教汇报会、实习点经验交流座谈会、优秀实习生表彰展示汇报会、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习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3.充分发挥实习支教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兼具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非常了解学生和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因此,在实习支教前要通过思想谈话、组织生活,帮助并促使学生党员进一步认识到他们所肩负的责任,能够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情况,影响身边的同学,引导身边的伙伴,并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树立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同时,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努力做好指导教师的帮手和助手,积极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为实习支教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确定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评价指标。目前,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指标尚未确定,有待完善,设计合理、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实习支教过程中,务必注重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和品德表现,在当地实习学校的配合和监督下,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学生间开展自我教育和监督管理,力求构建出动态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的就业观和乐观的人生观。

5.加强思想导师在管理队伍中的关键作用。实习支教实践中,不仅需要实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还应该适度地增添和配置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导师。思想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突破常规,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可以是忘年交形式的朋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学们遇到问题会更愿意找思想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也更易接受导师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不仅如此,通过与学生长时间接触,这些导师还可以从专业学习角度出发,给予深层次的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也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思殿.实习支教:一举双赢得教师教育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9,(25):22-24.

[2]杨挺,覃学健.基于合作教学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改革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197-200.

[3]戴建兵,程浩.探索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模式[J].河北师范的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