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与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4 16:24: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院建筑与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院建筑与设计

篇1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建筑的要求也不断地增加,而作为与人们最为切身的公共配套设施――“医院”更作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对象。而作为医院建筑设计更是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如此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考虑到许多人们日后的日常使用,所以,医院建筑设计的考虑需要十分周详与细致,既要考虑现在的使用要求,也要考虑日后扩建或加建的技术需要。本文以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南宝医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对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

1 场地及建筑概况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在原来的卫生院内,场地东边是南兴路,南边是卫生路。场地地处南宝镇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发达,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地块地势平坦,设计结合地形的特性,尽量减少土方量。

南宝镇位于临高县西南部,距县城30km,毗邻儋州市,与西联、西流、新盈、加来四个国营农场接壤,是边远偏僻的革命老区镇。全镇有3065户人家,总人口13019人。拟建的临高县南宝卫生院项目包括1幢3层门诊主楼、1幢1层发热、肠道门诊楼、1幢3层宿舍、1幢2层宿舍、1幢1层电房和1个污物处理点。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总用地面积为28755.83m2,总建筑面积为5011.88m2。门诊主楼建筑面积3252.72m2,发热、肠道门诊楼建筑面积164.85m2,宿舍建筑面积1381.91m2,电房建筑面积162.40m2,污物处理建筑面积50m2。

医院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结。

2 建筑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条件

南宝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2.2℃。年均降雨量1733mm,最多年份2274.2mm,最少年份822.2mm,受海洋季风影响,降雨量多而集中,气候湿热。

2.2 用地现状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

2.3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稳定性良好,场地未见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3 设计指导思想

建筑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特色及景观条件,创造相得益彰的生态环境,规划布局运用了城市设计的手法,创造优质的人文景观。

由于医院建筑为公共性建筑,对于地区的设施配套相当重要,所以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风、抗震、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4 总平面布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4.1 规划布局

4.1.1 确定总体规划中医院区出入口

(1)门急诊出入口:位于南兴路中,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方便交通出入,疏散及人流交汇。

(2)宿舍出入口:有相对安静的室外环境,并且单独出入口设置,与医院院区相对独立分开设置。

(3)后勤货物出入口及污物出入口:布置适当的集散场地,同时做到隐蔽、易清洁,与医院主入口相隔较远,不影响日常人流交通。

4.1.2 院内交通环境是就诊环境的保障

(1)机动车流:设计合理地考虑了外部车流,内部车流与货流之间的交通流线,做到车流线之间互不干扰而又有效运输。

(2)人流:建筑单体考虑各种人流性质:①医护、后勤人员;②病人(急诊、急救、门诊、住院、传染病);③陪同人员;以满足人流之间有导,有序的集散。

(3)货流:医院总体考虑、清洁品及污物的运输,做到隐蔽而方便,易清洁。

4.1.3 功能分区划分直接影响医院合理运行。

(1)医疗功能分区:诊断、护理、检验、放射、治疗、理疗、取药等用房。

(2)交通空间功能分区:门厅、走廊、楼梯间等。

(3)候诊空间功能分区::候诊厅、候诊廊等。

(4)等候空间功能分区:休息厅、小卖部、餐饮部、交费厅、共享空间等。

(5)卫生空间功能分区:公共卫生间、医护人员专用卫生间、浴室、清洁间等。

(6)辅助空间功能分区:各种设备机房、电器用房、管道井等。

4.2 医院与周边城市规划环境的关系

本医院建筑规划设计遵守城市规划中的条件,并且满足城市规划中的日照间距及卫生间距(视觉和防护)。同时,医院建设也考虑了为城市公共交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充分重视与其紧密联系。

4.3 绿地系统规划

本项目中的绿地系统有医院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公共绿地是医院前广场、公共停车场,和门诊主楼后的庭院绿地成为该区的一大主轴,充分体现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的设计概念。绿地采用了铺植自然草地、种植灌木乔木,保留原有的绿化等全自然的景观手法,在不失其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可亲近自然,体现环境自然化的构思。

(1)门诊楼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5m;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20m;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发热/肠道门诊楼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电房和水泵房房间内任一点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1#,2#宿舍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门诊楼设有两座封闭楼梯,楼梯可以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其窗扇可开启面积三层加起来大于2.0m2。楼梯开向走道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65m,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小于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m,宽度不小于0.28m。首层疏散外门净宽不小于1.4m。疏散楼梯间的门净宽不小于1.4m,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各疏散楼梯间可直通室外进行疏散。走道和楼梯均设明显的防火疏散标志。

(3)1#宿舍属于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第二层使用人数不超过100人,设有一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4)2#宿舍设有二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5)电房和水泵房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发热/肠道门诊楼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篇2

关键词: 医院 建筑设计 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在,我国每年有近三成的医院进行改扩建,医院建筑能耗已占医院总能耗27%左右,而建筑能耗中,中央空调系统占60%左右,并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不少医院仅空调、电梯运行电费每小时就可达万元,开始出现“造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综合性医院作为医疗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绿色医院、如何建设绿色医疗建筑,成为医院管理者和医院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建筑节能在医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传统的设计模式中,设计人员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委托单位要求,对拟建现场进行场地条件分析后,依据功能要求进行初步平面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造型和外立面设计,直至施下图的最终完成。在这种传统的设计指导思想中,设计图纸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委托单位的功能目标和使用要求,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传统设计指导思想对医疗建筑的能源设计和建筑寿命缺乏思考,特别是对能源的利用和节约缺乏足够重视。比如,某综合性医院在对建筑群的重新规划和改扩建过程中,2012年的能源使用费开支为8757万元,两年内就相当于新建一幢12万平方米医疗建筑的全部费用。因此,现代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由“功能设计”模式向“能源设计”理念转变,将“能源设计”作为进行建设规划和衡量、评价建筑成果的首要标准。

“能源设计”的理念将能源的利用与节约作为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即:要求设计单位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以建筑具有可持续性和降低能源运作费用为设计准则,把最大限度降低能量损耗的方法论运用到所有设计阶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始至终都能贯彻能源意识,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减少能源浪费,确保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

二、在医院建筑中广泛运用建筑节能方法和技术

医院建筑实现绿色环保,除采用常规节能措施外,目前还采取主要包括热回收技术、冰蓄冷技术、智能化综合管理、垃圾自动回收等新方式在内的综合节能措施。

(一)在建筑“第五立面”运用节能设计

屋顶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屋顶设计也被称作建筑的“第五立面”设计。利用现有建筑物进行屋顶绿化,是拓宽狭小的绿化空间,增加绿化量和绿化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生态环境,提升整体环境绿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屋顶绿化节能环保的作用非常明显,夏天黑色沥青屋面温度高达83度,表面光细石混凝土屋面温度高达480度,而有植物栽培的屋面温度仅为300度,因此种植屋面极有利于调节温度和减缓大气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经实验测算,在绿化覆盖下的屋顶平均寿命是40-50年,而屋顶寿命只有25年。

屋顶绿化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屋顶草坪,荷载轻,适合种植管理粗放的景天科、多年生地被植物;另一类是空中花园,将乔灌花草搭配,亭榭花架、小桥流水、体育设施综合在一起。先进的屋顶绿化系统应该包括4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过滤层,其确保土壤微细颗粒不会进入蓄排水盘内;二是蓄排水盘,既可大量保存雨水。又能快速排走过剩雨水;三是保湿保护毯,既可以蓄水,也可保护防水层和隔根层;四是隔根层,可以有效地阻止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结构和防水卷材的破坏。

(二)在建筑外观上运用节能设计

建筑的综合节能不单单是靠外墙的保温是否良好,以及设备的节能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来实现的,而是规划设计之初的建筑体形就决定着今后使用当中的能耗情况。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因此,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多呈圆塔形,可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从而减少耗能。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我们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不但要从建筑与医院环境的协调性和建筑自身的美观性出发,也应该从节能的观念考虑,尽量减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

(三)建筑外立面应选择节能材料

建筑的内部能量与外部能量的交换有一大部分是通过外立面,因此,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下面就两种近几年开始大面积应用的材料进行分析。一是“陶板”幕墙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幕墙面板的选材已经由以前的单一追求现代化,逐渐转向追求人文艺术气息、天然环保、节能降噪的趋势。“陶板”作为世界建筑学史上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材料环保、易洁功能显著、热传导系数小、降噪效应好以及自重轻的特点,因此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中,选用“陶板”的幕墙形式,既可保持传统风格,又能体现出现代的时尚设计。二是遮阳系统的设计。遮阳对防止室内温度上升具有明显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当建筑物采用室外电动遮阳百页时,如果没有空调,遮阳将使室内温度下降最大值为8.4度;如果安装空调,遮阳将降低空调电能耗约45%;当使用室内遮阳系统时,节能是室外遮阳节能作用的60%。从天然采光的观点看,遮阳措施会阻档直射阳光,防止眩光,使室内照度分布均匀,有助于视觉的正常工作。对于室外环境说,遮阳可分散玻璃幕墙的反射光,避免了大面积玻璃反光造成的“光污染”。

(四)在建筑室内环境中运用节能设计

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病患人员住院期间,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环境,更加渴望与自然、绿色环境的接触,更希望体验到一个生机盎然的具有生命力的空间环境。传统医疗建筑中,室内空间远离绿色,使得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含量低,需要大量人为方式从室外环境吸取能量,而恰当的室内绿化正是改善空间微循环的有效因素。例如在重庆新桥医院病房楼的建设中,每4层设置一个空中生态园林,在与室外环境相连的“灰空间”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盆栽植物。此种设置,一方面柔化了建筑与大自然的界限,使得“生命线”在病房楼内水平、垂直贯通;另一方面增大了室内氧气含量,降低了新风系统的换气量,大大节约了空调能耗。

(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现有医院规模化发展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地下空间受土地及地面植被的影响,具有冬暖夏凉的天然节能优势,为丰富医院空间的构成形式创造了条件。因此,医院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必须从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出发,把医院的地面、高空和地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建设,树立立体化观念,反对把空间开发利用局限于地面和高空,排除地下空间的片面观点。在医院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可用性,利用地下空间连廊,解决楼宇室外管线的走向,为医院内部人流、物流设置遮风避雨的长期使用环境;将地下设施建成一物多用、一物多能综合体,使地下设施不仅具有综合防灾功能,还应充当城

市功能的载体,为医院的行政、生产、生活、消费、服务提供适宜的场所。

结语

总之,医院节能设计,要充分调研,精心设计,设计建造出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化化医院。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用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手段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欣. 浅析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 城市建筑,2012,(11):11+20.

篇3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通过医院环境和建筑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现代化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二.整体规划:

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建筑师应该对医院建筑的功能、布局十分了解。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正确划分医疗区和后勤保障区等,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车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整个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医院出入口的设置对医院的规划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做为一个综合医院,门诊、急诊出入口,病房探视入口,后勤供应入口,污物出口的设置,对医院流线组织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医院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不便,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规划布局,给医院造成混乱。因此,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出入口设置,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可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

抚矿总医院是全国煤炭系统中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与一九九二年全国首批进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的辽宁省卫生厅直属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它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周围有居住区及办公建筑,人群密度高总医院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总体规划阶段不仅考虑到单体建筑设计,还考虑到良好的流线组织,优雅的环境设计以及医院出入口的合理设置等,收到良好的效果。内科病房楼设计中,与3#病房楼相联,新建内科病房楼既是独立个体,又是老楼的一部分,这样方便病患,也减少了因会诊要求医务人员的劳动量。新建内科病房楼共设四个出入口,各部分出入口与医院的道路系统自然衔接、互不交叉。北入口前设置入口广场,供停泊车辆用;南入口是中心广场;东入口是医院大门。广场以铺地为主,雕塑,石桌石椅加以点缀,既丰富了医院空间环境,又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广场也缓冲了医院大量的人流、车流对城市道路的压力。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单体设计:

内科病房楼设计应重点处理各科室的平面布局、候诊方式、交通流线组织、环境塑造等几个方面。合理的功能分区,良好的流线组织,优美的空间环境是搞好病房楼设计的关键。

平面布局:

病房楼采用内环走廊式布置,把朝向好、采光和通风好的位置设为病房,值班室,卫生间等次采光的房间。护士站、医生工作间等工作辅助用房设于内区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每层设一个科一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病房构成以二人间为主,其它为单人间和四人、多人间,护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员工的行走路线缩短以及便于观察,同时利用内区设置完整的物资供应药品管理的工作区域——护士角(NC),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另设一角,减少污染和干扰,值班室、临床教学室设于本科病室同层有利于医疗抢救和教学但必须另设一角,以减少病人、家属的干扰,以利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病房内设独立卫生间,既方便了患者及家属使用,又符合人的私隐性要求。在卫生间内设计吊瓶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候诊方式:

一层射线科,统一在候诊大厅候诊,由医护人员统一安排进行看诊,这样即可控制候诊大厅的人流,又加快医生看诊。

十层透析室,设独立候诊大厅,候诊卫生间。方便透析家属等候,可见设计人员不仅仅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同时在设计中也把患者家属考虑在内。

交通流线组织:

楼内共设五部电梯,三部疏散楼梯,两部消防电梯,其中一部(平时作尸梯、污梯),污洗间,污被服车、污物车存放处组合一区设置于护理单元的终端,以消防门与病室相隔,既符合消防、卫生要求,又使洁污分流,使尸体、污物不致冲着病区迎面而出,避免人员不良心理反应。两部消防楼梯,可做医护人员上下致用。

标准层平面图

环境塑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人为本”、康复保健、环境美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医院除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病人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精神治疗。现代医学提出重视环境功能,从而使环境功能的价值提高了。优化环境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的环境形象引发人们不同的直觉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人们对于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已经不仅满足于它的使用和一般概念的“建筑的艺术性”,而特别强调建筑空间环境过程中的精神感受。所谓“建筑艺术性”的内部潜在因素便是人们心理上得到的满足。只有人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愉悦和美感。优美的环境可以调整人的病苦情绪,创造良好的、亲切的气氛,对病人的治疗、预防、以及恢复健康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现代医学特别注重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医院建筑空间环境包括室内与室外两个方面。如何为病人提供优雅的室外空间,温馨的室内环境,便成为目前医院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力求在医院的室外与室内环境中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愿望。在最初的医院总体规划中,就注重环境的塑造。建筑总体布局不能因用地面积小、环境条件不好,就放弃对病人的关怀,甚至影响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要创造和利用环境,以满足病人的希望。在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首先从创造医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入手,对现状进行了合理规划和空间环境的改造。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车就医的人逐渐增多。设计中将新建内科病房楼门前,形成一个楼前停车场。院内花园植树栽花,小品、雕塑、休憩椅点缀其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医院的绿化覆盖率,又为病人创造了亲切、纯朴的空间氛围。在内科病房楼外部造型上,大胆利用现代建筑语言,采用凹凸的建筑造型,线条细腻的窗台,宜人的顶部处理,以及现代建筑流行的“格”的构成来塑造建筑的外部形象,使它有现代美感。以上这些都为医院外部环境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医院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中,把阳光、生命做为内部环境设计的主题。首先,温馨自然的大厅,生动活泼的环境,提示人们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大厅设计由此围绕阳光、生命的主题展开。进入门诊大厅,可以看到墙面、地面在享受阳光。米黄色的大理石石柱,白色大理石地面,都是体现光感的最佳选择。这种透明的、光洁的、温馨自然的大厅形象,正是我们精心营造的效果。每层病房设阳光室,患者们可在阳光室聊天,享受阳光,接近自然,缓解患者的紧张、烦燥、不安等情绪,同时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好办法。每个病房设卫生间,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

四.结束语 医院设计是特殊的公共建筑设计,特别需要体现对病人的体贴和关怀。我们在设计 过程中应力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空间环境优美,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多为病人考虑,多为医院管理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医院建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医院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148 314. 64 m2 ,建筑总高度42. 6 m,室内外高差0. 5 m。医院分为门诊、医技、住院楼。住院楼11 层,地下1 层。门诊楼、医技楼地上3 层,地下1 层; 医技楼3 层上部局部设设备层。本设计分为了三个区域,Ⅰ区为门急诊楼,Ⅱ区为医技楼,Ⅲ区为住院楼。

2 系统设计

2. 1 生活给水系统

1) 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甲方提供该区域城市供水管网压力为0. 15 MPa。

2) 本工程生活给水分为高区、中区、低区,低区为地下1 层,由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中区为1 层~ 4 层,由地下1 层水泵房内的中区给水加压泵由室外生活水池吸水加压供给; 高区为5 层~ 10 层,由地下1 层水泵房内的高区给水加压泵由室外生活水池吸水加压供给。生活给水系统均为下行上给枝状供水。水泵房内的中区给水泵还供给行政科研楼、后勤楼等附属建筑。

3)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 435 m3 /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130. 27 m3 /h。

4) 各层支干管装设水表进行计量,水表设在各层管道井内。

2. 2 卫生热水系统

1) 热源: 新医院集中热水供应主要服务于门急诊、医技、住院楼,热媒采用太阳能和蒸汽。考虑到该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保证率在50%以上。在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设置集中式太阳能间接加热系统,蒸汽作为生活热水供应的辅助热源(考虑冬季最冷时和连续阴雨天) ,蒸汽由锅炉房提供,表压为0. 4 MPa。

2) 热水量: 设计小时热水量按统一时间内出现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门(住院楼) 的最大小时用水量加其他部门的平均小时用水量计算,设计小时热水量为42. 57 m3 /h,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 800 kW。

3) 卫生热水系统: a. 热水系统竖向分区同生活热水系统,热水水源由相应的各区生活给水变频泵供给。b. 热水供水温度定为60 ℃,热水系统管路为同程设置,各区循环泵由各区回水管上的温控阀控制起停。c. 系统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按10 ℃ 设计,分区设循环泵,每区2 台,1 用1 备,保证各系统正常工作温度。d. 各病区供水枝干管及回水枝干管在管井内设热水水表计量。e. 婴儿房之洗婴池上设置恒压水箱,设温度计显示水温,出水设恒温龙头(35 ℃ ~ 37 ℃) 供应洗婴使用,手术室刷手池设冷热水恒温阀,自动调节刷手池水龙头出水水温,水温控制在35 ℃ ~37 ℃之间。f. 卫生热水机房布置: 热水供水系统分为4 个机房分别供给,住院楼内地下1 层设2 个机房,供给住院楼高区和低区热水系统。每个机房内设高区和低区热交换器各2 台。医技和门急诊楼内地下1 层各设一机房,内设热交换器2 台,供给医技和门急诊部卫生热水系统。g. 住院楼内高低区热水系统、门急诊及医技楼内的热水系统,分别由住院楼屋顶和医技楼屋顶集中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板式换热器,热水储水箱,循环泵及地下1 层导流型半容积式汽—水热交换器联合供给。住院楼屋顶热水储水箱容积为100 m3,由4 座热水箱储存。医技楼屋顶热水储水箱为2 座,容积各为20 m3 (分别储存门急诊和医技楼热水用量) 。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热水储水箱均按一天热水用量考虑。h. 生活冷水经位于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集中式太阳能的热水储水箱,通过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泵加热后储存于热水储水箱内,屋顶热水储水箱出水经位于地下1 层各机房内汽—水半容积式热交换器加热至60 ℃供给各区热水系统。i. 为保证太阳能集热性能的稳定性,避免水垢沉积在集热管内降低集热器性能,采用间接换热方式。j.太阳能系统的供热能力按照生活冷水由4 ℃加热到45 ℃ ~ 60 ℃设计,当热水储水箱的水温达到60 ℃时,热水储水箱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循环泵停泵,太阳能系统停止供热。储水箱的水温低于60 ℃时重新启动循环泵。k. 当连续阴雨天和冬季最冷时太阳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可由位于各区机房内的汽—水半容积式换热器由蒸汽直接加热至60 ℃供应各区热水系统。l. 太阳能热水系统本次设计仅提供水量、水温、工艺流程,屋顶部分均由太阳能专业厂家负责设计、安装、调试。

2. 3 排水系统

1)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室内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合流排出,首层以上(含首层) 生活排水靠重力由管道直接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后排入医院区域内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核医学等废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现行国家标准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规定的浓度限值时,应单独排至室外,经衰减池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1 291. 5 m3,最大时排水量117. 24 m3。

2) 透气系统: 住院楼卫生间部分采用专用通气系统,其余均采用单立管伸顶透气系统。

3) 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按照建筑专业在屋面设置的雨水斗,由本专业用管道内排至室外散水。选用87 型雨水斗,本工程设计重现期为2 年。

2. 4 医用气体系统

1) 医用气体种类: 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手术室内设置5 种医用气体,其中手术室墙壁式设双氧气、双真空吸引、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 塔吊设单氧气、单真空吸引、单笑气; 其余用气点均设置3 种气体,为氧气、真空吸引、压缩空气。

2) 医用气体气源及敷设: 本工程所用氧气的气源由室外起源站供给,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的气源分别由住院楼地下室内的压缩空气站、真空吸引站供给。各种气体进入新建门诊、医技楼、住院楼内的医用气体管井内,引至各层护办处集中管理,经二次稳压箱调压至使用压力后再分送到各用气终端。在各种气体终端设维修阀、调节装置和指示设施,终端面板根据气体种类注明显示标志,各种终端接头不具有互换性,选用插拔式自封快接头。气体管道均做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氮气及笑气设于手术室旁的设备间内,经管道送至各手术室。

3) 楼层发生火灾时,本层及其上下层的氧气管道应有自动关闭设施。

2. 5 开水供应

开水供应在楼内各层设电开水器,供应工作人员和病人饮用开水。电开水器应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

2. 6 蒸汽系统

1) 蒸汽供应范围: 蒸汽主要供给中心供应、换热站。

2) 蒸汽用量: 换热站共需蒸汽量为4 t /h,中心供应需蒸汽量为0. 5 t /h。

3) 供汽方式: 蒸汽由室外锅炉房供至门诊医技的管道层,然后再供至换热站、中心供应,蒸汽凝结水收集后再回至锅炉房。

3 人防部分

本设计为战时施工图设计,要求给水引入管和排水系统(包括防爆地漏) 一次施工完成,战时给水系统内战时水箱、战时旱厕仅预留位置,管道穿墙时预留孔洞。

1) 人防工程简介: a. 此次人防工程为12 个防护单元,为核6 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其中住院楼地下室西侧平时为核医学科、肿瘤科,战时为2 个防护单元,层高为6. 0 m; 门诊、医技楼地下室平时为地下车库,战时为10 个防护单元,层高为4. 8 m; b. 此次人防工程的功能设置: 防护单元平时为戊类库房,战时为常6 级乙类人员掩蔽所; c. 地下人防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临空墙为钢筋混凝土墙。

2) 给排水人防工程: a. 防护工程水量及水箱: 住院楼地下防护工程:战时人员饮用水标准3 L/(人•d) ,贮水时间15 d,生活用水标准4 L/(人•d) ,贮水时间7 d。b. 当管道穿防护密闭门或人防围护结构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侧或围护结构内侧设闸阀,人防围护结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不宜大于200 mm,闸阀应设置在便于操作处,并应有明显启闭标志,闸阀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 0 MPa。并应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给水管采用衬塑焊接钢管,螺纹连接。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压力排水管采用衬塑焊接钢管,法兰连接; 人防围护结构内的重力排水管采用离心铸铁管,管箍连接。所有穿越人防的管道其工作压力不小于1. 0 MPa。c. 管道穿人防围护结构时采用刚性防水套管,详见05S2 /194。d. 人防主要出入口设集水坑,集水坑污水用手摇泵排水,手摇泵型号SH-38(Q = 3. 53 m3 /h,H = 30 m) 。e. 人防口部设冲洗用水水箱。管道泵和手摇泵对人防口部染毒区墙面、地面进行冲洗。供水压力不小于0. 2 MPa。f. 防护单元自动喷水系统伸入人防口部外管道上设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工作压力不小于1. 0 MPa 的明杆闸阀,此阀战时关闭。

篇5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按照功能、任务不同,我国医院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础医院、卫生院;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各级医院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10等。一般性综合医院均设有急诊、门诊、手术、医技、康复、体检、住院、行政办公及服务性用房。下面本人就综合性医院医技楼建筑电气的设计与安装浅谈几点意见。

1.负荷等级

医技综合楼中的医技设备:血液透析、病理切片分析、核磁共振、介入检查与治疗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X光机扫描、血库、高压氧仓、加速器机房、培养箱、冰箱、恒温箱、洁净度空调、通风等用电负荷均为一级负荷。

2.供电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且对用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供电安全、可靠,根据医院的规模,可采用以下几种供电方式。

a.对二级以上医院,应采用两路10KV双重电源供电,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增设自备柴油发电机,重要设备的末端应采用UPS(不断电源)供电。

b.对于一级医院,应采用一路10KV供电,重要设备末端应采用UPS供电。

c.收治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医院空调、易感染区应采用专用风道,空调应设专用变压器,与动力、照明变压器分开。

d.敏感电子医疗设备对电源质量有较高要求,特殊医疗设备对电压要求更高,同时瞬时压降较大,如医用影像系统设备等,大型医院此类设备宜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低压配电系统

根据医疗建筑,特别是医技设备负荷的特殊性,并考虑到以后可持续发展,参考相关规定、规程要求,确定不同医疗场所、医疗设备的低压配电系统。

根据国标(GB50333-2002)的要求,医院洁净手术部包括重要医技体内介入、值入、透析检查治疗,主要选用TN-S系统和IT系统两种方式,并且规定心脏外科手术必须设置有隔离变压器的功能性接地系统,即IT接地系统,也称医疗隔离电源系统。因此类设备正常泄漏电流不得大于10μA(微安);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泄漏电流不得大于50μA。TN-S和IT系统的原理在此不再单独表述。下面单就医技医疗设备的低压配电系统作简单阐述:

医疗场所按使用接触部件所接触的部位及场所分为:0、1、2三类。各类应符合下列规定:0类为不使用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1类为接触部件只接触躯体外部的场所;2类为将接触部件介入躯体内部,如心内诊疗术、各类体腔镜、介入、值入手术等,一旦发生泄电、断电将危及生命安全和重要医疗场所设备。

X射线诊断机、CT、ECT(核医学显像)机为断续工作用电设备;X射线治疗机、电子加速器及NMR-CT机(核磁共振)为连续工作用电设备,在计算负荷选择配变时应使变压器在合理负载率下运行。

大型医疗设备的供电应从变电所内引出单独的回路,其电源系统应满足设备对电源的内阻要求。大型医疗设备瞬时压降较大,其独立回路一方面要保证压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减小对其它设备的影响。设计及安装时要考虑满足电源压降指标及电源内阻指标。对于压降指标可合理确定选择配电回路电缆型号截面解决;而对于内阻指标则要综合考虑供电回路阻抗,使其与大型医疗设备所要求的电源内阻指标匹配。

上述医疗设备容量大小不一,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总开关,在停止使用时宜切断电源。

a.X射线管电源大于或等于400mA的射线机,应采用专用回路供电,切不应与其它电力负荷共用同一回路。

b.CT机电子加速器应不少于两个回路供电,其中主机部分应采用专用回路供电。

c.多台单相、两相医用射线机应接于不同的相导体上,并宜三相负荷平衡,供电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电缆;电源开关箱应设在便于操作处,不得安装在射线防护墙上。

d.NMR-CT室内的电气管线、器具及其支持构件不得使用铁磁物质或铁磁制品;进入室内的电源电线、电缆必须进行滤波。核磁室照明应选择白炽灯,并应对灯具作屏蔽处理。

e.从安全考虑,同位素治疗室、电子加速器治疗室、CT机室的入口处,应设置红色工作标志灯,标志灯应由设备操纵台控制;同位素治疗室、电子加速器治疗室应设置门机联锁控制装置。

4.接地与安全防护

在建筑电气接地系统中,综合性医院的接地尤为重要,在设计与安装中应严格按规程要求执行,其接地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防雷接地、配电系统接地、建筑设备接地(如消防、结构化布线、监控、楼控等系统)、保护接地、总等电位联结。综合性医院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各医疗设备机房应设专用接地端子箱,并通过接地干线引至基础接地网。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大型医疗设备,应预留单独接地条件。

医院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技术要求确定,正常情况下宜采用共同接地方式,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如需采用单独接地,一般不大于4Ω,两接地网的距离不小于10m。

为降低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装置外露部分的接触电压,降低或消除从建筑物外部窜入电气装置外部上的危险电压,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必须在建筑物内作等电位联结及辅助导电位联结。

5.谐波治理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综合性医院装备了许多电子医技设备,这些设备共同的特点是: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医疗设备所在配电系统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谐波,会使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影响系统供电质量。同时还对其它供电及用电设备造成危害: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干扰重要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医院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已成为医院和设计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

医院中核磁共振设备和加速器等医技设备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是主要的谐波源;电子检测设备也是典型的谐波源,其典型谐波频谱集中在3次、5次.7次、9次、11次、13次,频谱范围大约在3~49次,频谱宽,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电流畸变率THDI高,大约在50%~60%。

对于在建医院建筑,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预估谐波电源,选取相应的滤波设备。

a.就地补偿:按设备工作电流乘以谐波畸变率,即可得出谐波电流有效值,可选择相应电流的三线滤波器。

b.集中补偿:考虑到主母线或配电干线上可能含有照明、动力、空调等负载,应选用相应容量的四线滤波器。集中补偿滤波设备的谐波电流有效值可按计算电流乘以谐波畸变率,畸变率按15%考虑。

篇6

安全是医疗建筑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患者的安全问题,如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使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得到保证是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设计者研究的问题。尽管我国现行规范及有关规定对此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在目前医疗建筑高速发展建设的今天,这些规定的针对性、防御技术还不完善,对该类建筑的认识、对使用者特殊性的认识程度和设计水平还都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一些已建成的医疗建筑的安全措施远没有达到对这类特殊人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能提供的必要保证。

现今,医疗建筑高速发展是建国以来空前的时期。同时,我国经济的迅猛飞跃,使得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就医问题报以高度的重视,力求向人民提供一个透明的、高效服务的医疗体系。因此地方官员对该类建筑的建设更为关注。

在急于建设,突显地方政绩而经济投资不足的前提下,对安全措施的重视并没有放在重要位置上。出现诸多如选地不合理,用地过小等问题。强调住院或门诊楼的高度以为该地区标志性(医院应为标示性建筑)。用于规范对该类建筑的针对性条款不全面,各地执法水平的不一致等诸多因素,给设计带来了很多困惑。一些以垂直交通模式为主的一层一个护理单元的高层住院楼拔地而起,给安全疏散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形成了越来越多体积庞大的医院建筑,这给消防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自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了建筑预防和控制火灾设计以及火灾发生后的紧急预案上。那么牵系着万千人身安全的医院建筑,该如何在设计上控制火灾发展势头以及疏散人群。在我们设计的医院建筑中,如何在遇到火情而消防人员没有及时到达之前,通过完善消防设施能够让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自身不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去帮助那些没有自救能力者或自救能力非常差的患者助救逃生,是一个当前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不可否认,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设计陷入误区。设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医院的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开设计思路,敢于尝试新的医院格局,才能设计出能顺利运行的医院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在前期策划阶段必须完成的几项任务

1.1 在项目的开始建筑师就应该参与可行性研究过程,对建设项目的必需性及可实现性进行分析。医院建筑相对投资大、要求专业全面,一旦某方面考虑不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应全面了解(或协助院方分析)医院对建设项目的规模、档次的实际定位,以及建成后要达到的目标。

1.2 在选址程序之前,应对建设项目的构成与面积分配有一个大概分析估算,获得确定建筑物(群)大致体量、高度、占地面积等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一步信息;在选定建设用地后,应针对医院建设项目特点提出对医院用地基础设施现状的要求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了解医院用地和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现状条件,获得确定建筑物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二步信息。

1.3 设计前期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分析和决定项目建设的阶段目标,即确定医院建设发展的近期远期目标。这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工作具备前瞻性,使近期建设在建筑、设备设施等各方面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 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当代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3 医院建筑设计应克服我国 现代化医院发展的盲目性

回顾我国医院建筑设计发展的历程,虽然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医院建设急剧发展亦带来规划建设上相当的盲目性。如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追求高标准、高层数、大气派等现象,建设观念上的误区需要辨清。

4 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化医院应表现在医院医疗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素质的高层次,以及医疗服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缺一不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医院是我国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片面追求高标准,医院养不起,病人住不起。现代化医院应加强医疗装备的先进性;洁净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更新设计概念;社会化,紧跟发展需求。医院建筑设计概念更新体现在功能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环境、人际环境的设计,如:

4.1 总体布置适当集中,以利于发展、节能、交通与管理;

4.2 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能采取自然环境的,不取人工环境),避免暗室出现,建设新时代的绿色医院;

4.3 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环境雅致,空间宜人,营造家庭气氛;

4.4 选用适当的建筑模数,护理单元、规模化,建筑设计具有通用性,为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准备。

5 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医院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6 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6.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一是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二是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三是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四是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

6.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7 结束语

步入21世纪,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但医院建设如何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医疗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值得建筑师以及相关人士深入探讨。通过几个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防止设计中走弯路,利于医院建筑的实施和使用。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Hospital is a special kind of architectur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of hospital buildings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many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color and light environment is not very full. Hospital buildings now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design concept, design more humane, more and mor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architect of light and color.

[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and Color; Design

引 言

医院是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恢复劳动机能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阵地。医院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且与医疗技术和其他各方面技术息息相关。

医院由医疗部分、后勤生活服务部分和行政管理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医疗部分是医院的主体。医疗部分又可以再分为三部分:门(急)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由于各自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这三部分对于光环境和色彩的运用也大不相同。

一、医院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

像多数建筑一样,医院建筑中的大部分房间需要充足的采光。眼科门诊要求照度均匀,视力检查要求光线明亮。医院护理单元的主要功能空间是病房,作为病人调养休息的功能空间,病房对采光的要求并没有特殊的要求,窗地比达到1/7就可以。但是,为了更好地给住院病人提供良好的住院条件,实际上,往往在设计病房楼的时候将最好的朝向让给了病房,而辅助房间,如医护值班室、配药室、污洗间问会设于较差的朝向,甚至根本就是黑房间。

医院的门(急)诊部和医技部往往体形庞大。这两个部门各自的面积动辄就是数千平米,甚至上万平米。因此,建筑的进深尺寸很大,这样大的进深,对很多房间的采光是十分不利的。对这类房间光环境的处理,经常采用两种方法:

l、整栋建筑设计成分散的,由多个肢端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空间;

2、整栋建筑设计成一个大的体块,在体块中央开天井(采光庭)采光。

除了可见光外,医院建筑中由于各种医疗仪器工作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不可见光。在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普通的民用建筑设计中,对于房间的设计往往要求有良好的采光。而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结合医院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不仅仅要合理安排光通道,还要适当地设置光屏障以形成暗室(黑房间),这在医院设计中是一个应该被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医院设计中,镜检室、解剖室、药库、药剂制配室等房间要求采光,但不宜受到阳光的直射,应采用间接采光。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等房间,应该设置有效的遮光屏障,以保证仪器的观察。X―Rav诊断室要求有更加严格、有效的遮光屏障,以隔断对观测有影响的杂光和对人体有伤害的辐射。而cT室和MRI(磁共振扫描)室、X―Ray诊断室、钴60、加速器治疗室等房间,由于其放射性强,因而对这些房间的限制也更为严格。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做成暗室,甚至将这些房间布置在地下楼层,既节约空间,又满足使用要求。此外,在眼科和耳鼻喉科的门诊检查房间,也要设置一些用于检查的暗室。因为,在这些科室的检查中有一些检查是要求避光的。

二、医院建筑中的色彩的运用

1、医院建筑中色彩的效果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在建筑中的使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概括说来,色彩可分为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等。在建筑设计方面主要应用色彩的心理效应和生理效应。

a、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是通过生理效应产生的,也就是通过眼睛感知,再由大脑得到。人受到色彩的刺激以后,产生对色彩的反应,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例如在红色的环境中,由于红色的刺激,能使人的心跳、脉搏加快,从而产生热感。相反,在蓝色环境中,会给人以安静、寂寞感,使人的心脏跳动减弱,脉搏减缓。这是色彩从生理到心理给人造成的影响。

b、色彩的生理效应

色彩更为直接的是引起人和动植物生理上的反应,这一点对有生命的动植物都有影响。如,赭石可以使血压升高,黄色则相反,可以使血压降低。浅蓝色有利于高烧病人的体温下降,粉红色有补血、养心宁神的作用,淡紫和淡绿都有镇静、安定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

有关色彩生理效应的研究表明,光谱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与人的色彩兴奋到消沉的刺激程度完全一致。处于光谱中段的绿色因此被称为“生理平衡色”。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和眼睛需要中间的灰色,如果缺乏这种灰色就会变得不稳定,无法获得平衡和休息。这一事实也是视觉残留现象的根源所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色彩专家率先将“色彩调节”技术应用在医院的手术室中,将白墙刷成绿色,不但稳定医生的情绪,还可消除医生久视血红色产生的视觉疲劳。这一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c、 应用

了解了色彩的功能特性,如能正确的加以运用,就会有助于缓解疲劳,抑制烦躁,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美国色彩学专家吉伯尔(w.Ger-ber)认为色彩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手段,可用于治病。温和欢愉的黄色能适度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对肌肉、皮肤和太阳神经系统疾患有疗效。因此,在现代医院设计中,浅色调的米黄、乳黄成为了医院室内色彩的基调,而不是以前人们通常认为的白色。紫色可以松弛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和精神紊乱可起一定调节作用。紫色还能让孕妇安静,在产科病房中可以选用浅紫罗兰色调。平静的蓝色能舒缓肌肉的紧张,松弛神经,适于五官科选用。

2、医院建筑中色彩的应用

医院建筑中,除医疗的专用空间以外,一般大面积的色彩宜淡雅,适于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调和色,建筑群体色彩应统一协调形成基调。住院病房的色彩,对于北方地区,病房可选择使用暖色调,而南方地区宜选用冷色调。儿童病房的环境色彩应选用色彩亮丽、明快的饰物、家具,以活跃气氛。不过,即使在儿童病房中,大面积的背景色还是应该选择沉着淡雅的颜色。

作为诊断使用的房问不能安装彩色玻璃窗和深色面砖,以免透射光和反射光改变病人皮肤和体内组织器官的颜色,干扰医生的正确判断。

结 语

篇9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094-03

1 前言

医院是一座连续运转的综合系统,医院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概念向小细节推进和演化的过程。医院建筑因其组成复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各有不同,在设计中要做到全面掌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要素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流程组合法”是我们针对医院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提出的一种方法。在确定了总体布局之后,设计者需要根据医疗流程对医院各功能模块进行编排,使内部流线合理,空间组织有序。在医院设计的三大分级系统(总体布局、科室间、科室内)中,属于第二级的内容,是决定一座医院是否好用的最重要部分。然而这部分的工作容易在设计过程中反复,甚至有的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因为功能不合理而面临调整,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支出实属浪费。“流程组合法”的提出,可以帮助设计者在进行科室布置时能够用综合、可持续的眼光审视全局,把握主要矛盾,减少因为功能不合理而引起的重大调整,提高医院品质,降低工程造价。

2 “流程组合法”的理论基础

2.1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关系

医院在总体上划分为医疗区、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三部分,医疗区内部包括门急诊部、医技和住院三部分。如何进行大区规划、组织科室的空间关系,是医院建筑设计与其他类型建筑设计区别开来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医院各科室联系的急切度、强度和频度来对其进行组织。一般来说,ICU、急诊、手术、血库、分娩部的紧急程度最高,检验和放射以及供应中心稍次,这些部门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应在位置选取上优先考虑。药剂、检验、放射、手术部人流、物流量大,强度和频率最高,药剂和放射的人流主要来自门诊,住院稍次,手术病人主要来自住院部,所以这些部门在位置上的选取要靠近人流量大的科室。

2.2 “流程组合法”的源起――医疗中心问题

对近期的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病种细化”成为这些医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医院以强势科室为龙头,发展出围绕该科室病种的一套完整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方式,将大内科按病种细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代谢内分泌科,肿瘤科,形成心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个中心均包含与之对应的检验,心电,B超,窥镜门诊医技,并设置了集中药房。病人在各医疗中心内可完成挂号,收费,检验,取药等行为活动,同时相关联的病房楼和大型医技也与之成组布置,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的就诊流线。

尽管有以上这些优点,“医疗中心”概念过分强调独立性所带来的缺点不容忽视:单独配置的医技和供给系统,虽然缩短了就诊流线,却容易造成医院资金在医疗设备和物流上的投入过大,如果不加以整合利用,难免会产生人员和设备上的浪费。

2.3 “流程组合法”的概念

“流程组合法”是一种建筑空间组合法,来源于医疗中心理念,以特色病种或强势科室为中心,将医院不同科室的流程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总体及科室内各流线不交叉的前提下,使功能组织更为紧凑合理。这样一来,从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中独立出来的医疗中心,与医院依然保持共生关系,人员和资源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在倡导有机和节约的当下,本方法更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

3 医院流程设计的特性

3.1 重要性

医疗工艺设计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被定义为“对医院内部医疗活动过程及程序的策划”,包括医疗系统构成、功能、医疗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条件、技术指标、参数等。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从项目开始的场地分析,梳理医院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到理顺医院内部各建筑物之间的流线关系:再到科室内部房间的排布和组织,无一不是与工艺流程相关。如果对流程没有透彻的认识,设计一定是缺乏可用性、在功能上失败的。所以,流程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否能掌握医疗流程,并对其做好优化和改进,对医院建筑设计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2 复杂性

目前因为国内医疗资源缺乏,国家需要大力扶植医疗基础建设,大型和超大型综合医院建设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大型综合医院的优点在于资源整合,能够在有限的用地里高度集中医疗设备和人员,由此所带来的缺点是人流集中,一些重点科室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度拥挤、人员交叉的问题,导致就医环境低下。随着问题日渐突出,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也在摸索和探讨,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法。有人提出“医疗街”、“一站式服务”、“医疗中心”等等先进的设计理念。总的来说,就是医院运营者和设计者合作,通过整合医院功能,优化医疗流程,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所以,在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中,合理运用“流程组合法”是解决流线过长、流线交叉等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4 大型综合医院的流程组合

4.1 主要流程

主要流程是构成医院的关键,制约总体功能分区,决定部门间的关系。大型综合医院的主要流程有门诊病人就诊流程、急诊急救病人流程,洁净物品供应流程等。主要流程牵涉的人流量大,科室多,一条流程跨越数个部门和科室,流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主要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优先考虑。

4.2 分支流程

作为主要流程的补充、完善和细化,分支流程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门诊病人就诊流程可以细分为医保病人、自费病人和感染病人等,而急诊病人内科和外科的就诊流程也不尽相同。分支流程体现了在主要流程控制下不同类型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同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在把握了主要流程正确的基础上,对分支流程进行深化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品质,使医院组织结构更清晰,更易用。

4.3 流程的组合

流程组合针对的是医院设计二级和三级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组合的实现手段多样,针对医院的不同规模、各病种对人员和设备的不同要求,应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建立各部分间的重量级关系。

如何进行流程组合,可以对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

室外交通布置应充分考虑人、车、物流的流程关系。机动车可直达多个楼层,利用电梯扶梯等组合立体交通模式引导人流。借鉴商业建筑的机动车交通组织模式,对停车场进行分区:

室内交通组织应对人流量进行计算后,设计出适合医院特色的科室布局。将人流量大的重点科室布置在建筑容易到达的位置,并围绕这些科室设置辅助检查区;

将急诊急救部、手术室和ICU的危重病人流线进行组合,通过设置绿色通道,急诊急救和手术室专用直达电梯,缩短抢救流程中的交通时间;

考虑到手术室和ICU医护人员的特殊流程以及这两个部门和住院部的紧密联系,在住院部内设置集中型的医生工作区和专用医生电梯;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信息化分诊系统提高门急诊效率,气动管道物流系统提高标本和物品的传输速度,引进先进的软件和硬件对物流流程进行组合。

5 “流程组合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是运用“流程组合法”进行设计的实例。在其设计过程中,我们将不同科室的医疗流程进行独立分析、抽出重点、穿插整合,最终形成一条高效的急诊急救链,实现了“流程组合法”对于医院功能全局把握,提升设计合理性的目的。

总医院的急诊急救部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特殊时期还会承担起重要的战地救治任务,例如在2008年“5.12地震”时,就接纳了来自地震灾区的大量伤者。我们进行医院规划设计时,对这个科室的定位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希望能寻求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考虑到本项目的诸多限制条件:在不动拆原有门诊楼的情况下建造新门诊楼;住院综合楼前用地紧张,无法设置足够的广场空间等,如何在增强急诊急救部与住院楼的联系,同时保持其与门诊楼内医技系统的便捷流线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对急诊急救流程的研究,最终决定将该科室设置在门诊楼与住院楼的连接部,与这两个大功能块的联系同样紧密。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建筑前广场,而是在连接部退让一定距离,避免主要道路的机动车和人流对急救车造成拥堵;与门诊部疏而不离的位置方便院方对其进行管理。因为门诊楼的机动车流线组织在门诊前广场和直达大厅的汽车坡道就已经解决,急诊急救部的机动车流线相对独立、顺畅,广场空间还可提供救护车的泊位。

按照救治的急缓程度,急救部设置在门诊楼的首层东南功能块内,急诊部病房和输液处设置于与之相邻的西南功能块。门诊和住院楼之间的室外空间为供急救车回转的急救广场,在造型处理上使用大雨篷进行连接,保持这部分门诊楼和住院楼外立面的连续性。雨篷下设置的医疗柱提供医疗气体和照明接入,特殊时期能够扩充急救能力,在遭遇512地震那样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室外广场可以变身为临时护理工作站。

住院楼一层西南是中心药房和静脉配液,为急诊急救中心保证了药品的供应。由于其特殊性,急救部相对急诊部,与住院楼的距离更近,在救治流程上更顺畅。通过设在住院楼西单元的一套直通屋顶的急救电梯,将急救部手术病人、直升机运送来的需直接进行手术的病人直接送往三层的手术中心。这种布局以抢救病人的流程为核心,缩短交通流线,为伤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急诊部与地下一层的影像中心同样有快捷的流线,便于为病人开展辅助检查工作。可以说整个急诊急救部与院区其他与其相关的功能科室的关系是紧密而且有机的,能够大大提升部门间的合作,增加工作效率。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在进行了流程组合设计后,有别于其他医院同类型科室的布置,使“效率”这个词更为突出。这只是建筑设计上的一些操作方法,再加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和网络管理,必定能让其医疗功能发挥得更为出色。

6 结语

实践证明,简单套用单一流程已经难以满足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设计师应该在熟悉医学、建筑学、医疗设备工程学等领域知识的同时,通过融会贯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功能完善、流程合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好医院。“流程组合法”是综合了建筑设计和医疗工艺的设计方法,如果能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加以广泛应用,应该可为提升医院品质尽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杭元凤,于泓.医用建筑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高枫.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第10期.

篇10

引言

医院设计应考虑到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与它相关的人不仅仅是狭义意义上的患者,还包括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医院管理者,以及与它的业务相关的各类人群。而目前,很多时候,由于各项条件的制约,设计时往往把医务人员的需要放在首位。有些忽略了患者及其它人员的需求。故给普通大众的印象是冰冷的。

1.工程概况

珠海市平沙医院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平沙医院新建住院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位于珠海市平沙镇,总建筑面积:10709.73平方米,地上8层, 一层地下室,为医院分期建设的住院楼,其中一至三层裙房为门诊和医技,四至八层塔楼为住院部。

2.总体设计

平沙医院新建住院楼与原门诊大楼通过楼梯间相连,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功能既独立又不失联系。南北向设计,采光通风好。路网大体呈方形形态,将主楼围合其中,形成环行车道,实现人车有机分流。用地内设有2个出入口,均设于用地南侧,通过主出入口车辆可直达门诊大厅主入口雨蓬,与次出入口形成环路,住院楼前后均设有出入口,方便各个方向人流的使用,避免人流过多交叉。东北侧分布有一栋2层的门诊楼及停车场、草坪等,整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场地现状自然环境俱佳。

3.主体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3.1医院每个出入口大坡道的设置,方便了车辆、人员、抢救病床的出入。主楼裙房,分区清晰的门诊部,集中设置在裙房中部的医技部门,使门急诊、住院部均能方便地联系,治疗流程清晰、便捷、合理、集中。入口大堂设置导医台,方便明确,另外,首层统一设置收费及发药窗口,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患者和家属。

3.2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设计跳出传统医院模式,多处采用“共享空间”,门诊大厅四层高,即到裙房屋面,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医院冷峻、严肃的环境,开阔的大厅,使患者一进医院没有压抑的感觉(如图1)。

第四层裙房屋面,设计成为公共活动区域,在景观方面,设置为种植屋面布置绿化及一些硬地来作为路径,使不方便下楼的病人可以来走走休息放松。在门诊各层,走廊两侧墙面均在0.9米高处设置了扶手,方便不方便者扶靠。

3.3在职能科室的设计上,采用二次候诊方式,通过电子叫号方式通知患者去相应诊室就诊。采用单人诊室,减少了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诸多不便,避免了一些尴尬,病人的隐私权得到了有效保护。

3.4在儿科门诊处,专门设计了儿童乐园,减少了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建立一个活泼、浪漫、温馨的儿童就医环境,无疑可以加快小儿的康复进程。

3.5病房均有良好的视野和采光通风条件,朝向南,卫生间按无障碍要求设计,安全方便(如图2)。病房均配备闭路电视和音响,以及个人专用的储物柜,并有全天候的热水供应。

病房门全为无开窗木门,让患者有一个安心的 图2病房效果图

治疗环境,更好地维护病人的隐私。病房内的床位一般按每间病房二、三个床位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在一米以上,这样使得陪护人员能晚上在病房过夜,方便贴身照顾病人,解决病人的孤寂感。并合理配备单人病房,可充分满足男女患者分室的需要,也可避免病房内人员拥挤、相互干扰的矛盾。

3.6在公共标识的设计方面,各入口处详尽明确的指示标志和说明,并在地面上配以不同颜色标线和图示进行直接的指引,可使患者迅速直接地到达各功能科室,对缩短就诊流程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3.7对于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于过去医院病人、医护人员共用卫生设备的状况,平沙医院每个功能科室均设计有独立的医务人员休息区、更衣区、卫浴区,为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及让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每层均设置示教室,方便医务人员交流和学习。

3.7医院室内环境,在色彩、灯光、装饰及音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降低室内紧张气氛。

室内大部分选用淡色系列,让人感觉心境平和。

3.8医院保证探病人员同病人有一定的私密空间进行交谈,能够为探病人员提供停留休息的场所,方便需要昼夜陪伴的病人。医院为探病人员配有餐饮设施为探病人员的用餐提供方便,探病人员同病人间交往空间环境舒适,安静,改变了以往医院冷漠枯燥的形象。

创建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要表现在对病患、医疗人员和探病人员的同等对待上。只有在这样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以及探视人员之间才能够根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却又能够做到互不干扰,方便快捷。医院已经不再仅仅是只为病人治疗的机器,而是成为一个不光要病人服务还要具有人情味的地方。我们要更为的重视医院的建筑环境以及病人间的交流和互动,尽可能的使病人能够更快的康复。

4.医院建筑未来的人性化理念

医院建筑人性化的设计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同以前的医院建筑设计仅仅考虑室外的绿化不同,变得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以及处理称谓的重视,为患者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缓解病患看病前的紧张情绪,对于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是永无止境,对医疗环境的人性化要求也在日益增加。正是因为这种渴望和追求才加快了医学的进步,而医院建筑上的人性化设计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因此,从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去理解和设计医疗环境,会是未来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方面的热点问题。

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不断地追求理想化的完美的生活方式。而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也一定会随着自身认识的不断提高而迈向更高的境界。

5.总结

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医疗建筑,其设计应体现人文、环境和技术上的进步,我们力求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我们对于这些元素的理解诠释医疗建筑内在需求的理念,努力将需求与创新融为一体,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