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24: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考化学有机化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以测量学生高级思维为目的的新兴的质性评价方法。文章将探讨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于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该理论进行教学过程性诊断及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有机化学信息题;高考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79-02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价理论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该理论的五种思维结构,具体内容如下:(1)前结构水平:学习者不具有回答该问题的能力。(2)单一结构水平:学习者只能联系与该问题相关的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得出结论。(3)多元结构水平:学习者采用越来越多与问题相关的事件,但事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能将它们整合起来。(4)关联水平:学习者能将答案的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统一的结构和意义。(5)进一步抽象水平:学习者把前面得到的整体概念化到更高的抽象水平,或推广这个结构到一个新的主题或领域。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备考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在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界定中提出: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010-2014连续五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都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考查。每次知识点的呈现均以信息题的形式,用崭新的有机物作为载体进行考察,考察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更考察学生的推理逻辑及归纳抽象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确定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SOLO分类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SOLO分类通过对现有反应水平和目标水平的诊断, 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具体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并改进教学。本文试图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有机化学高考信息题的设计与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思维分层,进一步用于高考有机化学的复习。
例1烃与氧气反应
环节1
【教师活动】求1mol乙烯完全氧化可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根据乙烯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算出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思考1mol丙烷、1mol丁炔分别完全与氧气反应的消耗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分别算出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进行多个物质相关的物质的量的计算,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一下问题:
1、所生成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受烃中什么元素的影响;
2、1mol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生成二氧化碳、水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二氧化碳、水作为中介,找出烃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氧气的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求1mol某烃CxHy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得出 CxHy ~(x+y/4)O2的规律。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数字,结论具有开放性,学生必须形成逻辑归纳,形成烃类完全燃烧的通式,对该问题的理解发展到质变的飞跃,此时学生达到进一步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0年广东卷30(节选)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 O2。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化合物Ⅰ属于烃,根据碳四个价键,可以推出分子式为C8H8,运用环节4得出的关系式,求得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10molO2。
例2《卤代烃――水解反应》复习
环节1
【教师活动】请写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请写出氯丙烷、溴丁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写出对应方程式,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以下问题:
找出断键部分;
2、比较断键前后的改变。
【学生活动】通过找出断键部分及前后变化,找到卤代烃水解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请总结书写卤代烃水解方程式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卤原子找到断键部位,按照水解的原理,用羟基进行取代。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物质论,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逻辑推理与归纳能力,才能对问题的理解上升到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3年广东卷30(节选) 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2)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可以推断出
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是。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反应属于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发生的水解反应,根据环节4所得结论推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NaCl
三、小结
《有机化学基础》是历年高考选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等,考生历来把这一模块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然而这些知识大多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连,还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加强训练并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一、备考复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联系有机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有机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最后,优选习题,综合处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讲评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极为重要。
二、备考复习策略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
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掌握知识网络。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各类有机典型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⑥有机实验;⑦有机计算。
(2)抓住物质结构主线。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并理解一些概念;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不能忽视物理性质。重点关注状态、密度和溶解性。
①常温下呈气态: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CHCl;HCHO等。
②与水分层比水轻:烃(己烷、苯、甲苯和汽油等)、酯(CHCOOCHCH和油脂等)。
③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CCl、溴乙烷和溴苯等)、液态苯酚等。
2.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以“结构决定性质与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只有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才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知识再次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将STS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生产有关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使用STS路线,情景素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再结合图像、图表、数据、化学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在对信息的阅读、分析、整理、重组、再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将已学的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可以以书本上的生活常识为背景,也可以联系一些现代科技,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促进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一、备考复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联系有机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有机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最后,优选习题,综合处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讲评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极为重要。
二、备考复习策略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
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掌握知识网络。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各类有机典型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⑥有机实验;⑦有机计算。
(2)抓住物质结构主线。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并理解一些概念;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不能忽视物理性质。重点关注状态、密度和溶解性。
①常温下呈气态: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CHCl;HCHO等。
②与水分层比水轻:烃(己烷、苯、甲苯和汽油等)、酯(CHCOOCHCH和油脂等)。
③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CCl、溴乙烷和溴苯等)、液态苯酚等。
2.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以“结构决定性质与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只有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才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知识再次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将STS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生产有关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使用STS路线,情景素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再结合图像、图表、数据、化学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在对信息的阅读、分析、整理、重组、再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将已学的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可以以书本上的生活常识为背景,也可以联系一些现代科技,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促进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1.(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模)下列有机物命名及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命名 一氯代物 A 2-甲基-2-乙基丙烷 4 B 1,3-二甲基苯 3 C 2,2,3-三甲基戊烷 6 D 2,3 -二甲基-4-乙基己烷 7
解析:A项,正确的命名为2,2-二甲基丁烷,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为3种;B项,1,3-二甲基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项,2,2,3-三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D项正确。
答案:D
2.(2015·甘肃张掖4月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B.(NH4)2SO4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C.醋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C6H14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D.迷迭香酸的结构为,它可以发生酯化、水解、加成等反应
解析: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或,故A错误;(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析出,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析出,B正确;醋酸和硬脂酸均为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系物,C6H14和C9H20均为烷烃,也一定互为同系物,C正确;迷迭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A
3.(2015·江西六校3月联考)已知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10H10O6
B.X在一定条件下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4 mol、1 mol
D.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
解析:C项,1个X分子中含有1个醇羟基、1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酯基水解又得到1个酚羟基,所以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4 mol、1 mol;D项,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D
4.(2015·浙江嘉兴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9O4N2
B.CH3(CH2)2CH3与CH(CH3)3具有不同数目的一氯代物
C.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
D.石油的裂化、裂解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则属于物理变化
解析:A项,分子式应为C13H10O4N2;B项,CH3(CH3)2CH3和CH(CH3)3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C项,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中均含有羧基,所以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D项,煤的气化、液化也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5(2015·河南开封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酯类的有4种
B.属于羧酸类的有2种
C.存在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
D.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醛基的有3种
解析:A项,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与丙醇形成的酯,甲酸只有1种结构,丙醇有2种,形成的酯有2种;若为乙酸与乙醇形成的酯,乙酸只有1种结构,乙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酯有1种;若为丙酸与甲醇形成的酯,丙酸只有1种结构,甲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酯有1种,所以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A正确。B项,C4H8O2属于羧酸时,可以是丁酸或2-甲基丙酸,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项,存在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项,C4H8O2属于羟基醛时,可以是
,共5种,D项错误。
答案:D
6(2015·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下列分子式表示的有机物中,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A.C4H10O B.C4H10
C.C3H6O D.C4H7Cl
解析:A项,C4H10O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属于醚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7种;B项,C4H10是丁烷,其同分异构体有2种,但其不含官能团;C项,C3H6O是醛或酮,属于醛的结构只有1种,属于酮的结构也只有1种,则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种;分子式为C4H7Cl且含单官能团的物质为,只有1种结构。
答案:A
二、填空题
7.(2015·合肥一模)物质H俗称农康酸,是制备高效黏合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
C4H8C4H8Cl2C4H7Cl
回答下列问题:
(1)C4H8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4H7Cl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衣康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衣康酸属于同类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
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反应
d.1 mol H完全燃烧消耗5 mol O2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和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反应③,可以推出C4H7Cl为,根据反应①、②可知C4H8Cl2为,则C4H8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1-丙烯。C4H7Cl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氯原子。(2)反应⑥的实质为羟基被催化氧化为醛基,这属于氧化反应。(3)衣康酸的结构简式为,根据提供信息,其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则有5种类型的氢原子,又与衣康酸属于同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H2COOH。(4)H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a对;H中含有羧基,能与Na2CO3反应,舍有碳碳双键,能与HBr反应,b错;H中含有羧基,能与新制Cu(OH)2反应,c对;H的分子式为C5H6O4,1 mol H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4.5 mol,d错。
答案:(1)2-甲基-1-丙烯 碳碳双键、氯原子
(3)HOOCCH==CHCH2COOH
(4)ac
8.(2015·河北普通高中质检)有机物F(C11H12O2)属于芳香酯类物质,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请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上述③④⑤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
(2)C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反应③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E三种有机物,可用下列的某一种试剂鉴别,该试剂是________。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
b.溴水
c.酸性KMnO4溶液
d.溴的CCl4溶液
(6)C是E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E大28。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61∶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①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CH3
解析:抓住题中所给信息,采用“正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依次确定A、B、E、D、C的结构简式,即可完成相关设问。由合成路线中的信息不难分析出A的结构简式为,又知F(C11H12O2)属于芳香酯,逆推B应为一元羧酸,E应为含7个碳原子的芳香一元醇,由反应③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由反应④的条件可知C应为,D为,则E为,进而可推知F的结构简式为。(6)C是E的同系物,说明C也是芳香一元醇,C比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说明C比E的结构中多两个CH2原子团,即C中含有9个碳原子,C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该异构体中含有酚羟基,再结合该异构体中含有两个—CH3,可写出苯环上连有—OH、—CH2CH3、—CH3三个取代基的异构体10种及苯环上连有—OH、两个取代基的异构体3种。共计13种异构体。
答案:(1)羟基、醛基 ④⑤⑥
(2)甲苯 浓硫酸、加热
(5)a (6)13
9(2015·甘肃部分普通高中联考)有机物A~M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能发生银镜反应,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已知: (R1、R2表烃基或氢原子)
请回答:
(1)B、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从以上转化中不能确认A中的某一官能团,确定该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a.能发生银镜反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
解析: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F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碳原子的不饱和度很大,则F中含有苯环,F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F中含有羧基;D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中含有—CH2OH结构;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根据已知信息可知,F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1个羧基,则M中存在两个对位的羧基,所以M是对苯二甲酸,则F是,E是,C是;D是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醛,其结构简式是,则B是,A中含有卤素原子,可发生水解反应。
(2)反应①~⑦中,只有④是消去反应,产生碳碳双键。(3)D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g(NH3)2(OH) +2Ag+2NH3+H2O;C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n-1)H2O。(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说明A中的卤素原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Br,确定到底是哪种官能团时,应将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检验。(5)符合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F的分子式为C9H10O2,其同分异构体含有4种H原子,个数比是11∶2∶6,则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个—CH2—、1个—OH、1个—CHO,且2个甲基分别在酚羟基的邻位或醛基的邻位,所以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符合题意。
答案:(1)
(2)④
(3) +2Ag(NH3)2(OH) +2Ag+2NH3+H2O
+(n-1)H2O(4)取反应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
(5)2
10.(201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学校联考)W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W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H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W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D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________(写结构简式),其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①及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与HCl反应生成B,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应是发生加成反应,B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B的,顺推可知C为,D为。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可以氧化生成C8H8O2,说明E中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有2个H原子,故E为,C8H8O2为,与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G,G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酸化得到H,且D与H是同系物,故中亚甲基上1个H原子被Br原子取代生成G,G为,H为,D与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W,W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则W为。(5)F为,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可以是苯酚与甲酸形成的酯,其与苯环上的一个甲基处在邻间对三个位置,有3种同分异构体,还有,共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只有,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2∶2∶2∶1。
答案:(1)溴原子、羧基
例1 氯唑沙宗片是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适用于各种急性、慢性软组织扭伤、挫伤,运动后肌肉酸痛、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痉挛,以及慢性筋膜炎等.它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氯唑沙宗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分子中有苯环,所以属于芳香烃
(B) 该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最终生成的有机物有2种
(C) 1 mol该有机物在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设
―C―NH―O在该条件下不水解),则消耗的NaOH为3 mol
(D)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4ClNO2
解析:该化合物中的组成元素除C、H外还有O、N、Cl元素,所以不属于烃,但含有苯环,所以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A不正确;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其中的氯原子、酯基、酰胺键水解,生成的产物有HCl、CO2和
HOOHNH2,即产物中只有一种有机物,B不正确;该有机物在NaOH溶解中水解时生成了HCl和 ,所以在与NaOH反应时消耗4 mol氢氧化钠.
答案:D (D)
例2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也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它的结构简式为:
OCOCH3COOH,以甲苯为原料合成阿司匹林的路线如图2.
图2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甲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
(1)写出阿司匹林的分子式 ,它可能发生的下列反应中的 .
(A) 水解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加成反应 (D) 聚合反应
(2)在①②两步反应中顺序 改变(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
(3)写出D转化为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为 .
(4)D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峰,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 .
①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个峰
解析:(1)由于阿司匹林中存在着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中和反应,而且含有一个苯环也使它能发生加成反应.
(2)由于酚是一类极易氧化的有机物,所以应先氧化甲基成羧基,然后再使卤代烃水解而得到酚,如果反过来,则酚羟基会被氧化而使得合成很失败.(3)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4)D分子中苯环上有4种不同的氢,而它的侧链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因此合计应为6个峰.符合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应为两种,这是因为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峰,而它的苯环上至少会有两个取代基,(一个是醛基,一个是酚羟基),由此可以得到,在苯环上一定存在对称性,从而可以得到:
HOCHOOH或
HOCHOOH
答案:(1)C9H8O4 abc
(2)不能 酚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所以应先氧化甲基成羧基,然后再使卤原子水解引入酚羟基.
(3)OHCOOH+CH3COOH
浓硫酸
OCOCH3COOH+H2O
取代反应
(4)6 HOCHOOH 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4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 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 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W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有效备课是教师对课堂教授的准备,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和讲课的质量。有效备课是提高讲课质量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有效备课特别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反复钻研教材内容、精选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和讲稿,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在不同班级授课时,我有相应稳定的“程序”,但课堂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由于学生不一样,基础不一样、理解接受能力不同,我的引导也不完全一样,课堂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体现出针对性。
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要自然而然地进行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1.内容的有效。适量与适度。分析化学随着课时量的减少,教师更加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部分的习题,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尤其在对待习题上?我认为,应该重视“习题”而又要超过“习题”。教“习题”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习题”,教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多的“例子”。当然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正是教改的关键。
2.教法的有效。灵活与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不同类型酸碱滴定原理中设置许多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力,纵向横向比较引导学生总结等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实验操作规范化内容提要,有正确操作方法要点,有易出错,再让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有师生、生生监督,再考核,再做练习,最后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
3.评价的及时。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包含激励;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就是教师抛砖引玉,当他们迷茫时,教师会指引一条道路;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会旁敲侧击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的最好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知识,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教学后记。
1.写成功之处
每一次课总会有精彩的片段,有的是自己设计好的,有的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时突发展现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等。教学中,这些亮点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例如,在学习t分布曲线时,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可以将t分布曲线图将概率、置信区间、t检验相关知识一起讲解,并在讲解概率时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后,效果就好于之前的讲解。在做“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实验过程中,想到如果学生自己先通过3个标准溶液分别作试液,互相交替进行,从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比较测试结果得出结论,然后再测定未知试液的pH。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2.写不足之处
有时候不论教学过程如何精心设计,总有疏漏或失误。如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实际,演示失败,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等等,对这些败笔通过课后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总结记录并归类整理,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效果。
3.写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也是教材的实践者。教学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提问、练习、作业等方面反馈出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推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写在教学后记中,有利于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对教学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4.记别人的做法
教师要加强同伴交流,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别人的教训也可以引以为戒,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原料滋润自己的思想,以形成我的教育个性。
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看教法能不能创新、知识点需不需要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就一定大显成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从内容上看,九年级化学出现了煤和石油、天然气、乙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特点,为高中《化学2》中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的要求.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时,教材介绍了科学家及现代化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有机物结构的介绍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有机化合物,重点放在系统的、较抽象、具有规律性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上,如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同分异构体的识别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结构决定性质,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和化学性质.教材中介绍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时,均是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来归纳、演绎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也是在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同时认识了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加聚、缩聚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教材在介绍完有机物的性质之后,紧接着出现了有机物的合成.从简单的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再到稍微复杂的有机物的合成.对学生而言,合成时要考虑到选料的选择,经历的过程,还要综合考虑需要的条件.当然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合成和应用还能更直接的体会到有机化学的价值,可以更好的服务和造福人类.
二、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其原因是:①有机物组成丰富.不同的有机物中,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很多有机物不仅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P、Cl、Br等元素.②有机物结构多样性.首先,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多样;其次,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分类与表征的困难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主要是官能团发生变化,官能团是对有机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很多有机物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此时,对它们进行分类就显得比较复杂.此外,描述有机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等.有机物还可以直接用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表示,也用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表示其空间构型.性质与反应的丰富性有机物在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响,使得有机反应就变得非常复杂.具体体现为:①副反应很多.由于有机物的分子中各部分相互影响,就使得反应并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发生,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个反应定量进行,常常会多种反应同时进行.②反应条件影响大.反应条件的变更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物,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③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很多有机物往往含有多个官能团,而官能团的不同决定了性质的不同,所以很多有机物在与另一种物质反应时往往会发生多重反应.合成与应用的多样性不同的官能团性质不同,转化的方式也不同,有机物的合成有时就会出现多种选择.比如: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最终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醇来自乙烯先与水的加成,乙酸则可以有多种路线合成:可以先由乙醇催化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也可以由乙烯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还可以乙烯直接氧化到乙酸.
首先让乙烯加成溴化氢,得到一卤代物溴乙烷(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又可生成乙烯)。再让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里水解,由卤代烃生成醇类得到乙醇。我们知道,乙醇是有机物中三步连续氧化的起点: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水解又可得乙醇与乙酸)。此时还有去向吗?乙酸在碱石灰与氢氧化钠作用下加热脱羧又可生成甲烷。在此,我们可温故烷烃的重要性质并进行发散思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四种卤代烃。让一氯甲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甲醇;二氯甲烷水解由于两个羟基在一个碳上不稳定,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醛;三氯甲烷水解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酸;四氯化碳水解脱去两分子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二、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二条逻辑链(引入两个卤素原子)
前面是引入单个卤素原子的走向,现在我们改变一下,引入两个卤素原子。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得 1,2—二溴乙烷,让这个二卤代物水解引入两个羟基生成大家熟悉的乙二醇。乙二醇是一个有很好生长点的物质,首先是它可氧化为乙二醛,进而可氧化为乙二酸。对以上物质进行发散思维,乙二醇分子内脱水环化可生成环氧乙烷;乙二醇分子间脱水聚合可得高分子化合物;让乙二醇与乙二酸酯化又可得环状物质;乙二醇与乙二酸脱水缩合,得高聚物。以上涉及的反应都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将这些逻辑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更直观,便于综合训练有机化学的复习。
三、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三条逻辑链
在前面,我们引入两个羟后发现氧化时两端都被氧化。所以我们会想,能不能只让一端被氧化而另一端保留。实际上这是办得到的,我们可让乙烯加成 HO—Cl,这样一来,首先只有一端含羟基,另一端保留卤素原子。氧化到最后再水解,将卤素原子转化为羟基,得羟基乙酸。羟基乙酸可分子内酯化成环,也可分子间酯化脱水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两分子酯化成环。当然,如果要增长碳链,可让乙烯加成 HCN 得 CH3CH2CN,水解后可得丙酸,增长了一个碳。
四、以乙烯为起点的第四条逻辑链
前面都是一些脂肪烃的衍生物,那么能不能产生芳香族类化合物呢?我们可以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生成的 1,2—二溴乙烷在碱性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苯,由此可复习苯的相关性质。苯在浓硫酸催化下硝化得硝基苯,硝基苯可还原为苯胺;苯在 FeBr3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水解得苯酚,苯酚与溴取代得 2,4,6—三溴苯酚;苯酚与甲醛聚合可得重要的高聚物酚醛树脂。通过以上四条逻辑链,将有机化学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归纳;对一些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如有机中的成环反应:乙二醇的成环、乙二醇与乙二酸的成环、乙炔的成环、羟基乙酸的成环;还有一些重要的聚合反应:乙二醇聚合、乙二醇与乙二酸聚合、羟基乙酸聚合、乙烯聚合、乙炔聚合、氯乙烯聚合、酚醛树脂的生成等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
五、双向分析法突破有机推断题
例如,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大纲版)30[3](15 分)化合物 A(C11H8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 B 和 C。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分子式为 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则 B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B 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写出两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相互依托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如何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高中机化学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一些官能团的特点,抓住一些常见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的相关反应,构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网络体系,便于复习和理解.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