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25: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医疗一体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来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采用中医药进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在临床上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消化性溃疡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2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3-01
所谓消化性溃疡,知识底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发生的慢性溃疡,除了胃和十二指肠之外,还有可能发生在食管的下段、胃空肠吻合周围等部位,大多数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由于这些溃疡的发生与形成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少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治疗后还会复发[1]。为了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以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这1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本院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这1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周期性或者节律性反复发作,均出现了上腹剑突下疼痛、嗳气、反酸、呕吐等现象,且这124例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的检查后,证实患有溃疡;从中医辨证的角度上来看,这124例患者均有胃脘痛、痞满、腹胀、嗳气、舌质淡红、舌苔白腻等现象。在这124例患者中,男76例,女48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47.4±3.6)岁。在这124例患者中,病程不足1年的有53例,病程超过5年的有21例,病程在1~5年的有70例。且在这124例患者中,有58例胃溃疡,有42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复合性溃疡。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奥美拉唑,采用口服的方式,2次/d,20mg/次,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周;同时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给予硫糖铝,服用的方式为口服,3次/d,1g/次,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周。对于具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加入1g/次,2次/d的阿莫西林和250mg的克拉霉素,克拉霉素2次/d,于饭后服用;对于有腹胀、反酸的患者,给予吗丁啉10mg,3次/d,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周[2]。
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将半夏泻心汤加减药方中的各种中药采用煎服的方式进行水煎后,取200ml的药汁,与早晨和晚上服用,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周。半夏泻心汤的主要中药成分有:12g半夏、6g黄连、10g黄芩、15g党参、6g干姜、10g陈皮、6g炙甘草。对于反酸吐酸水的患者,可以加6g煅瓦楞子、10g乌贼骨;对于有气滞、腹胀的患者,可以加10g枳壳、10g柴胡、5g木香、5g砂仁;对于有血瘀、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加10g的延胡索、10g三七粉、5g丹参;对于呃逆明显的患者,可以加6g竹茹、6g柿蒂;对于纳差患者,可以加5g鸡内金、6g焦三仙;对于口干咽燥的患者,可以加10g麦冬、10g生地黄;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加6g火麻仁;对于胃脘冷痛、便溏的患者,可以加10g吴茱萸、10g扁豆衣、6g炒木瓜;对于便血的患者,可以加6g白及、10g地榆[3]。
1.3疗效观察与判定。
1.3.1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药物,并且在服药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按时饮食、避免刺激和情绪躁动、禁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
1.3.2疗效判定。根据中西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采用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溃疡愈合;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溃疡面积缩小超过1/2;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溃疡面积有所缩小;无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明显变化,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溃疡无改善[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文章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并采用X2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值用P表示,当P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发现,在对照组的62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1例,显效的有21例,有效的19例,无效的有11例,其总有效率为82.26%;在治疗组的62例患者中,治愈的有21例,显效的有19例,有效的有20例,无效的有2例,其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
3讨论
3.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多发于人体的胃部和十二指肠部,但是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机制方面来看,这两种疾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上之所以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归为消化性溃疡当中,主要是因为这两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比较相似,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发概率又高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反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严重者有各种神经官能症。一般情况下,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是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的检查,再以临床症状辅助诊断。
3.2中医药治疗体会。在中医学病证当中,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腹痛、吞酸、呕吐、嘈杂等范畴当中,主要的特征是痛、胀、闷、滞;主要的形成原因是饮食不节制和情志不遂,从而导致患者的脾胃受到损害,导致肝胃不和。半夏泻心汤最早在《伤寒论》中记载,早期的半夏泻心汤仅在虚痞中使用,到目前为止,半夏泻心汤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胃肠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胃脘痛等病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在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和干姜具有辛散温阳、散结除痞等作用,黄芩具有苦寒降泄、清热等作用。从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的治疗当中,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合理加减半夏泻心汤,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其复发。
参考文献
[1]梁景翠.自拟治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04(01):12-14
[2]王志坤,张晓利.刘启泉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0(04):17-1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治疗组74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时均为昏迷状态,其中男32例,女42例;年龄14~66岁,平均38.6岁;平均昏迷时间为4.8 h。按照陈灏珠主编《内科学》第四版[1],所有患者病情程度均符合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标准。另取2000~2004年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8例为对照组,两者间患者病情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即刻行高压氧治疗;若高压氧治疗后患者未苏醒,间隔8~12 h行第二或第三次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间期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组患者加用纳络酮0.5 mg静脉注射,以后以0.9%氯化钠250 ml加入纳络酮1.5 mg持续静点,1次/d,症状重者可重复使用,疗程一般2~4 d,治疗长短视患者轻重而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好转: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消失,或遗留某些后遗症;无效:昏迷程度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为4.8 h,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为7.6 h。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3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脑心等脏器组织细胞缺氧,在中毒致缺氧的应激情况下,垂体释放大量( β-EP),并且一氧化碳中毒时缺氧致应激时间较长,使其β-EP在较长时间持续高水平状态[2]。目前 β-EP作用机制归纳为:①高水平β-EP具有内源性神经阻滞作用,致突触传递障碍,对神经中枢产生直接抑制作用[3],抑制呼吸循环中枢;②较长时间高水平 β-EP能直接减少脑血流量,并产生脑微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 β-EP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前列腺素,使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之间平衡失调,后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广泛微血栓形成,同时高水平 β-EP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向CAMP转化减少,亦使脑血管收缩,脑组织供血减少;③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上述作用后果加重了脑组织损害又可导致内源性阿片肽继发性脑损伤。纳络酮是羟二氢吗啡衍生物,为阿片受体拮抗体剂,易进入血脑屏障,迅速解除 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的抑制,对抗 β-EP,对前列腺素和腺苷酸化酶抑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兴奋呼吸,纠正脑缺氧,具有改善代谢和促进苏醒的双重作用。纳络酮临床常用剂量为0.4~0.8 mg,静脉注射1~3 min起效,半衰期90 min,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经纳络酮治疗后,可加速 β-EP水平的下降,并使患者苏醒时间缩短[4]。
综上所述,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能迅速解除 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促进昏迷患者尽快苏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合并高压氧治疗能使患者尽快苏醒,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良好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出版社,1998:862.
肝硬化属中医之“癥瘕”、“臌胀”范畴,属中医临床四大难治疾病之一。笔者经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与总结,滋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毒阻肝络、肝郁血瘀为本,水邪为患为标“癥瘕”
近似于西医学早期肝硬化,多由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传而成。“臌胀”为“癥瘕”之渐,肝郁血瘀日久,势必导致肝脏疏泄不利,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木邪侮土,亦能损伤脾运,以致水湿停滞,乙癸同源,肝体受损,必然下累及肾,致肾损伤,臌胀既成,血之与水,二者难分难离。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则提示病入晚期,其主要原因,乃脏气大虚之后果。其病位主在肝,而治疗尤重脾肾。气血水之为病,既各有侧重,又相因为患,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腹水乃标中之标。
2 治疗大法,总以养正消积为宜
对臌胀的治疗,主攻主补,自金元四大家以来,历代医家各有见解,临床治疗此证体会,凡形体壮实,病程较短,无出血倾向者,可暂用逐水之剂以治其标。若素体虚弱或病入晚期,即便腹部胀急,亦不可强攻,否则极易导致肝昏迷或大出血,致病情加重,只有抓住虚中夹实之病机,治疗方不能本末倒置,治疗宜以养正消积为大法,根据臌胀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突出治肝、治脾、治肾的重点,分别采用补肝和血、补脾运中、补肾化气等方法,佐以分消、化瘀、行气之品,具体运用如下。
2.1 补肝须审气血、参以畅肝散瘀行水 一般说来,肝硬化腹水在侧重肝的阶段,其腹水并不过多,若肝病蚀脾,脾气受损,则腹水增重,再发展至肾气大亏,腹水愈为严重,在某种意义上从腹水的多少,亦可测知肝脾肾三脏损害的程度。治肝重在补肝化瘀,消其癥结。而补肝有补肝气和补肝血之不同,在临床上却以肝气虚较多见。肝气虚表示疏泄功能减弱,肝失条达,出现周身倦怠,精神萎靡,胸胁不舒,气短食少,腹部胀大,大便稀溏,四末不温,脉涩弦细,舌苔腻,舌质暗红或红紫等症,法宜补肝气、畅肝用、散肝瘀,兼以扶脾,可选用当归补血汤合四逆散为主方。黄芪为补肝肾之要药,用量宜大(30~60g),当归有养肝血之功,配合柴胡疏肝以升清阳,枳实行气以降浊阴,白芍柔肝养阴,甘草缓中补虚,共奏补肝气,助肝用,调升降,解郁通阳之功。肝气虚常为肝阳虚之先导,若阳虚寒凝,则加附子、干姜之类以温阳散寒;精血不足,则加紫河车、鹿角胶等峻补精血;食少便溏,加炒白术、鸡内金以补脾助运。由于肝脏生理病理复杂,每多表现为寒热错杂之候,兼夹郁热,则又须适当参用清泄之品。综上所述,从气血关系着眼,务使正气来复,郁滞得开,而瘀血渐至消融,肝气疏泄有权,不治水而腹水自消。亦有肝气极虚,不任疏泄,柴、枳当摒弃不用,可适予补气化瘀,常以黄芪、太子参、萸肉、枸杞子、丹参、生鸡内金、莪术、当归、生桂肉、泽兰、红花等出入化裁,颇能应手而效。肝血虚的患者,可见眩晕,偏侧头痛,两目干涩,周身乏力,手足麻木,胁痛腹胀,易见齿龈出血或鼻衄,脉象弦细或虚弱,舌质偏红,苔薄黄等见症,在妇女可见月经不调或闭经,或崩漏,证属血虚血瘀,水邪不化型,重在养血化瘀,滋阴利水。可选用一贯煎合牡蛎泽泻散加减,药如生地黄、北沙参、天麦冬、枸杞子、鳖甲、牡蛎、泽泻、海藻之类,其中牡蛎、海藻既有软坚散结之功,又能利水气,诚一举而两得。若齿龈出血或鼻衄频作,午后低热,舌质红绛,苔薄而干,则系湿热伤阴,肝脏郁热较甚,宜用犀角地黄汤合三石汤出入,犀角价格昂贵而资源短缺,以水牛角代之(每用30~60g),加入生地、丹皮、白芍、生石膏、寒水石、滑石、银花、玄参、仙鹤草、大小蓟等,对症用之,多能控制出血,减轻腹水。
2.2 治脾求于气阴,重用白术、泽兰 肝病传脾,腹水征增重,可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腹胀如鼓,食欲不振,食后腹水尤甚,尿少,大便不实,苔薄或腻,边有齿印,脉濡缓或沉迟等症。治当补脾运中为主,但脾虚有积,补中寓通,土虚木贼,补脾毋忘和肝,选方用药颇难兼顾,临证常以《金匮》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为主方,着眼肝脾,兼顾血水,以扶脾利水,养血和肝之功。方中重用白术(30g)增强补脾作用,再加泽兰(30g)、益母草(120g),煎汤代水,共奏化瘀滞,行水气、运脾和肝之效。此三味药量小无效,须大剂量用之。如腹水不多,则选用香砂六君汤补脾运中,重加黄芪(30g)以补脾气之虚,复入木瓜之酸以柔肝,更增椒目、防己、姜汁以通阳化水,分消利导,往往获验。若在上述脾虚臌胀的见症之外,症见舌光无苔,舌干少津,形体枯瘦,大便干结者,则属脾阴亏虚之候,此时若濡养脾阴,不仅阻遏气机,加重腹胀,而且有碍脾阳之旋运,使水湿更难泄化,阴阳乖违,殊属棘手,常以景岳滋阴煎(熟地、当归、甘草、干姜)为治疗此证的良方,此方乃理中汤之变方,生地、归芍、参术,变温补脾阳为温补脾阴,熟地配当归,意在甘润和阴,干姜配甘草,旨在辛甘和阳,地得归则滋阴为著,且又避免腻膈之虑。总之,本方药虽四味,配伍精当,以养阴为主,和阳为佐,滋补脾阴之亏,助中宫之运,通阳气,布津液,散水邪,面面俱到,值得引用。
2.3 瘀浊交阻,补脾肾宜茵陈术附温阳泄浊,济生肾气化瘀行水 由肝脾传肾之后,病情进一步恶化,但肾阳虚亏与脾阳虚同时兼见,故当辨其以脾阳虚为主,抑或以肾阳虚为主,用药方能击中要害。一般而论,脾阳虚者,在腹水的同时,多可伴见阴黄之候,其时周身泽黄而晦暗,形寒怯冷,腹胀如鼓,朝宽暮急,纳呆便溏,溲黄少,舌质淡,脉沉弦而小滑。其发病机理,责之脾运失职,肾失开合,水湿留著,土虚木郁,胆汁浸,外溢为黄,以脾肾阳虚为本,瘀浊交阻为标,呈现本虚标实之候,可予《医学心悟》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为主,增入生鸡内金、海金沙、马鞭草等化瘀泄浊之品。方用附子,水煎,需重用至10~15g,始能增强温阳泄浊作用。
3 肝硬化腹水诊疗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R29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03-01
艾灸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蒙医临床的一种灸疗法,艾草易于点燃,其火温柔而持久,灰烬不散。具有改善气血运行,祛除巴达干、赫依之邪、燥黄水之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病、寒性希拉性头痛、关节黄水病、虚热病、癫狂、健忘症、妇女赫依病和血病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同时可伴有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约占胃肠专科门诊的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约为20%~40%,我国社区人群患病率为18.9%~19.8%[2-3]。根据有关报道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无明确定论,多数人认为由多种不同机制和因素所致的综合征,主要与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等原因有关。目前尚无特效速效药物,主要是以抑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物、促消化酶分泌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由于服用药物种类繁多、无特效药物、用药量大而给许多患者带来服用药物的恐惧感。蒙医灸疗是不借任何内服药物的帮助,只靠热量的传导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是一种自然的绿色疗法。因其操作简洁、价格低廉、起效快等诸多优点在蒙古族地区很受欢迎。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名在蒙医学古籍文献中无明确记载,诸多学者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蒙医胃衰证的范畴。蒙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各种外因导致胃火失调,消化三能失去正常平衡,不能正常分解日常所食之物而导致的疾病。从蒙医寒热证的理论去分析,本病大多属寒性疾病范畴,因此在治疗时应以温热性药物或疗法来治疗本病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蒙医灸疗正是一种温热性的外治疗法,所以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按此方法治疗本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现举例说明。
典型病例:梁某某,女,蒙古族,37岁,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人。主诉: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两周。患者两周前因过度食用寒凉性食物而出现上述症状,在家中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就医。入院后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结合患者情况决定给予灸疗。选取赫依穴(位于第一胸椎下凹正中和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在一条横线上)、巴达(位于第三胸椎下凹正中和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在一条横线上)、胃穴(位于第十二脊椎下凹正中和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在一条横线上)、火衰穴(剑突尖直下三寸处及左右各1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在一条横线上)来进行灸疗。具体方法如下,选好穴位后在穴位上敷一层姜片,其厚度为1~2cm,之后用点燃的艾条进行灸疗15~20分钟,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蒙医学胃衰证的范畴,对于本病蒙医学者们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成绩[4-5]。但是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方面无客观量化的研究,且对本病的临床疗效也无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疗效观察,只是根据个人临床经验来治疗。在现代化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应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发展蒙医蒙药事业,这样蒙医药事业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肖平烈,陶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08,43:685-686.
[3]平丽,李瑜元,聂玉强,等.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24-426.
现将我科38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6岁,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30例,糖尿病病程6个月-12年,无并发症11例,伴慢性并发症21例,急性并发症6例。
1.2入选标准:38例患者入院时均为有不同程度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诊断标准。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反复波动难以控制者、生活极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而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心理障碍者不宜佩戴。
1.3所有病例均采用美敦力508泵。
2 实施方法及护理
心理护理:消除顾虑,糖尿病易造成患者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胰岛素泵又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此还有疑虑,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1)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以热情的态度详细讲解胰岛素泵治疗中的优越性,必要性,方便性,与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积极配合治疗。(2) 做好解释工作:胰岛素泵采用软针头,安全且几乎无疼,安装后不会对患者生活造成明显不便,指导患者防止线路折叠,扭曲的有关方法,出现报警及时与医护沟通。 调动患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心态,治疗过程中避免紧张和情绪波动。(3)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积极配合血糖监测饮食,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2.1安装胰岛素泵根据说明书安装好泵的输注管道,一般用速效胰岛素(300U),再根据病情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
2.2置泵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因腹部皮下输注胰岛素 吸收快而稳定。以脐周外5周米处作为皮下穿刺点,避开腰带。
2.3 注射方法:局部用碘酊消毒2次,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用护皮膜固定。
2.4调泵:由医生根据用泵前血糖情况,胰岛素用量,设定胰岛素泵基础率,餐前大剂量。带泵指导:平时将泵放于衣服口袋或别在要带上,睡觉时放在睡衣口袋里或枕头下面,泵管固定妥当,防止折管。
2.5 局部护理:无菌操作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皮肤感染的最佳保证,查看局部是否红肿,出血,疼痛等情况立即更换部位及输注装置。
2.6 连续监测血糖:每隔两天监测7次 其余每天4次,注意低血糖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泵管阻塞。泵管阻塞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短时间出现高血糖。
2.7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基本内容,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任何时候都要进行饮食治疗。根据身高、体重、运动强度来严格控制饮食总热量,均衡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少食多餐,每次饮食八成饱,清淡饮食,少荤多素,少吃盐,多食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以利于通大便,降血糖,戒烟,戒酒等不良嗜好。
2.8加强对泵的保护防止手潮、损害,防止静电报警,防止输液装置阻塞或泄露,泵内胰岛素用尽等情况,护士应熟悉掌握常见报警的处理。
2.9 在洗澡、做X线CT检查时,可将注射管上的快速分离器拧下将泵和身体分离,用胶布固定好,洗完澡、做完检查后再重新连接上。
2.10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反复波动难以控制者、生活极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而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心理障碍者不宜佩戴。
3 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73-01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心血管病以外的第3号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输注基础量胰岛素和快速输注追加量胰岛素,保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2]。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06月采用胰岛素泵对3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技术等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14-83岁,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37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诱发糖尿病而加重的病情,加重的病情又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患者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①血糖控制不好;②害怕出现低血糖反应;③使用胰岛素泵是否会有依赖性;④携泵是否方便,泵发生故障如何处理等。针对上述心理问题实施相关护理:①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详细讲解胰岛素泵的特性,并演示有关泵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泵发生报警后的应急处理等;②详述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③讲述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优越性、必要性、安全性及方便性;④召开病友会并介绍接受过胰岛素泵治疗的病例效果等。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之愉快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2.2 胰岛素泵的使用及护理
2.2.1 置泵前的准备:置泵前协助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2.2.2 置泵后护理:①严密观察血糖,置泵后前3~7d,每日监测血糖5~7次;②注意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在置泵后3~7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易发生低血糖。应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低血糖中的症状,护士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让患者掌握院外自救方法,确保患者安全;③局部皮肤:注意观察输注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硬结、出血、针头脱出等,一般3-5d更换输注部位及输注导管一次,如有感染及时更换,新穿刺点距上次穿刺点相隔2~3cm以上。在同一部位埋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危险,还会降低胰岛素的吸收及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
2.2.3 运动疗法及饮食护理: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让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加强自我控制意识,并在每次输注餐前大剂量后15-30min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置泵后患者由于担心穿刺针和导管而不敢活动,此时应指导患者餐后一小时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并于每次运动前后检查穿刺针及导管固定情况,避免针头脱落、导管打折等。
2.2.4 泵的放置:平时可将泵放于患者衣服的口袋中或卡在皮带上,睡觉时放于枕下或睡衣口袋中。避免将泵浸入水中或摔在地上,也不能将泵置于气温>45℃或
3 讨论
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常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患者难以坚持,许多患者的血糖控制很不稳定。胰岛素泵具有安全、控制血糖快、低血糖发生少、还免去患者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方便生活等优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虽然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但使用时我们仍需从患者的心理、糖尿病相关知识、临床的密切观察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来确保胰岛素泵的最佳疗效,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庆.胰岛素泵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3,20(1)58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05―01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腹水是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着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肝病患者住院治疗目的之一。肝硬化腹水在蒙医学里属渗漏型水臌的脏性渗漏型水臌范畴。本病系浮肿病未及时治愈,日久转化而形成的病症。热病过多服用泻剂,放血过量,或突然多服寒凉之药,在潮湿之处睡眠等,饮食不易消化及缺乏营养之物,以及受伤、中毒等均为导致本病的因素。以上因素,均能导致胃火衰败,从而巴达干、赫依偏盛,全身各部之分热能减弱及赫依血运行受阻,进而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失常,特别是肾脏疾病患者脏腑的利水功能减退,则均可导致水液增积而导致该病。肝渗漏型水臌表现为从右上腹部开始肿胀,逐渐波及全腹,腹部膨大,脐周围血脉呈网状暴突,而四肢干瘦,脉象紧,尿色赤,最后转化为胭脂色。治疗时应采取调理胃火、疏通脉道的前提下,利水燥湿,断其来源为原则。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55-03
本院于2001年1月~2010年10月对25例胰体尾囊性病变患者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对25例胰体尾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0月25份胰体尾囊性病变患者住院经手术治疗的病历。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18~71岁,中位年龄为42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假性囊肿14例,囊腺瘤7例,囊腺癌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25例患者,病程5 d~3年,平均7.5个月。主诉低热乏力者2例;腹痛并肿块者6例;单纯腹痛者7例;发现肿块者6例,只有1例为体检时发现;左季肋不适者4例,其中1例伴有恶心。查体触及肿块者20例,其中伴有脾肿大者5例,伴压痛4例,其余均未发现阳性体征。其中1例囊腺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病史较特殊,以右侧卧位时上腹疼痛5个月,乏力,晕厥1 h入院。14例假性囊肿有急性胰腺炎病史7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外伤史2例,原因不明2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术前均作彩超,CT检查,部分患者加作磁共振检查。了解胰体尾囊性病变的形态及数目,影像学特点,与胃脾的关系及脾的血供情况。彩超,CT检查囊性病变直径为5.5~23 cm。胰腺囊性病变与胃关系密切者,则作胃镜检查,排除病变来源于胃。胰腺囊性病变CT特点为:胰腺囊性病变多为圆形、椭圆形、哑铃状,假性囊肿常表现为单房,无分隔,低密度且较均匀一致。囊性肿瘤性病变可有分隔,分隔可明显强化;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呈分叶状或为多个子囊,囊性部分与实质部分混合存在,囊壁厚薄不均,可有中心性或周边钙化。例:患者女,43岁,CT检查:胰腺形态失常,实质部分不完整,体部有一类圆形低密度为主的肿块影,约10.8 cm×9.5 cm大小,边缘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并有更低密度影,CT值为10~32 Hu,可见数个分隔,后部沿间隔有条状不规则钙化影,胰尾组织正常,近肿块边缘呈杯口状改变;胰头钩突可见正常胰腺组织(图1)。
1.4 方法
1.4.1 手术切口:开腹手术采用经上腹正中作左上腹“L”形切口,切口横行部位相当于胰腺部位。方便显露和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切口选择脐上(1.0 cm)、剑突下(1.0 cm)、左肋缘下锁骨中线与左腋前线附近(各0.5 cm),剑突下切口宜偏左,避开肝圆韧带。
1.4.2 术中探查:无腹膜及腹腔脏器种植和转移,6例淋巴结肿大者,切取送检为炎症反应。囊液淀粉酶检查假性囊肿囊液不同程度升高,囊壁术中快速病检结果:假性囊肿14例,囊腺瘤7例,囊腺癌4例。
1.4.3 假性囊肿作囊肿内引流:对囊肿大部分与胃后壁相邻,其前壁与胃后壁紧密粘连,形成共壁者,切开胃前壁,穿刺囊肿抽液送淀粉酶检查同时,作囊肿开窗,切除胃后壁与囊肿前壁共壁约4 cm×3 cm送快速病检确诊后,沿吻合口以1号丝线连续锁边缝合一周,预防吻合口出血。对胰体尾假性囊肿小部分与胃后壁相邻甚至不相邻者,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
1.4.4 胰体尾切除:如保留脾脏,则不游离脾周,距良性肿瘤1 cm,恶性肿瘤2 cm切断胰体,向脾门游离脾动静脉,结扎各进入胰体尾之分支,切除胰体尾肿瘤。如需要切除脾动静脉,则切断脾血管的位置在脾动脉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及胃短动脉之前(距脾门4 cm以上),确保有动脉血逆流灌注脾脏,以免脾坏死。
1.4.5 胰体残端处理:妥善结扎主胰管,残端交锁褥式缝合,并喷创面胶。术后通畅引流。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5例全部手术,术中快速病检报告假性囊肿14例,囊腺瘤7例,囊腺癌4例。胰体尾假性囊肿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9例,囊肿胃吻合术3例,保留脾脏部分胰体尾切除1例,腹腔镜经胃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1例 ;胰体尾囊腺瘤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5例(1例未保留脾动静脉),胰体尾加脾脏切除2例;囊腺癌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2例(1例未保留脾动静脉),胰体尾加脾脏切除2例。1例胰腺囊腺瘤破裂大出血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后40 d,上腹形成直径约为9.0 cm 的囊肿,在B超引导下,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周后治愈。1例胰瘘患者引流12 d停止。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肠瘘,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无脾坏死等并发症。
2.2 随访结果
假性囊肿作囊肿内引流随访1~6个月,囊肿消失,无继发感染;囊腺瘤随访6~36个月无复发;囊腺癌随访:4例中3例已分别无瘤生存8、27、36个月,1例71岁巨大囊腺癌患者于18个月前死于心肌梗死。
3 讨论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有先天性囊肿,潴留性囊肿,肿瘤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假性囊肿(占胰腺囊性病变75%以上)等4类。本组患者全部为后2类。由于早期人们对胰腺囊性病变认识很不充分,无论何种类型囊性肿瘤,一律实施袋形缝合术,后来又全部行内引流术[1]。但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残留、恶变或原本即是恶性肿瘤,丧失了早期治疗机会。由于局部解剖的复杂性,通常将胰腺体尾部和脾脏作为一个解剖学单位,在施行胰体尾部切除术时常联合脾脏切除。随着对胰腺囊性病变认识的深入,胰体尾部解剖的掌握和脾脏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多家医院在临床上针对胰腺囊性病变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5]。当前,胰体尾部囊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案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胰体尾部囊性病变是一种不错的合理选择。
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胰腺体尾部囊性病变,是指在遵循疾病(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下,结合病史,根据术前彩超,CT检查,术中探查,囊壁术中快速病检结果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案的选择尽量追求符合现代外科发展方向和理念。
制订手术方案时,分3步走:①结合病史,根据术前彩超,CT检查,初步判断为胰体尾部假性囊肿或肿瘤性囊肿,结合医院设备条件,术者技术水平和经验,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②根据术中探查,囊液淀粉酶检查,囊壁术中快速病检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③遵循疾病(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确定假性囊肿与胃的毗邻情况决定囊肿内引流方式,确定囊性病变与脾动静脉的关系以及离脾门的远近,决定胰体尾切除时是否保脾及保脾时是否保留脾动静脉。
以上步骤表明,术前影像学检查(彩超、CT检查等)了解胰体尾囊性病变特点,与胃脾的关系及脾的血供,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
假性囊肿作囊肿内引流包括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囊肿胃吻合术。虽然假性囊肿囊腔内无上皮组织,但与有黏膜的胃或空肠吻合后,囊腔将消失,一般不会形成食物或消化液反流进入囊腔的情况[4]。内引流术后临床观察表明,一般术后7 d囊腔可缩小50%,2~3周左右可完全消失[6]。本组13例随访观察,术后囊腔无继发感染,1个月左右囊肿消失。张太平等[4]报道囊肿胃吻合术后出血率(36.8%)高于囊肿空肠吻合术(15.8%)。本组13例内引流者无吻合口术后出血,4例囊肿胃吻合术(包括1例腹腔镜经胃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沿吻合口以1号丝线连续锁边缝合1周。在腹腔镜下完成缝合较困难而且费时,但经证实能够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胰体尾囊性肿瘤手术原则采用胰体尾切除。国内少数医院[3]已开展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随着对脾脏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现已证明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拥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又是储血、造血、滤血、毁血的器官,有着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等功能。脾切除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特别是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等)使人们认识到保脾的重要性[6-7]。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符合现代外科的发展方向和外科微创理念。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又分保留脾脏动静脉和不保留脾脏动静脉胰体尾切除两种。Warshaw AL[8]认为脾脏存在双重血液循环系统:一是脾动静脉系统;二是连接于脾门与胃网膜左血管的胃短血管侧支循环系统,在脾动静脉结扎后仍能维持脾脏的正常血供。为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两种术式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本组资料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共8例(2例未保留脾动静脉),包括2例囊腺癌。无腹腔感染,脾坏死。8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手术前后血小板无明显波动,而4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上升,到2周左右达峰值为(650~1 100)×106/L,均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3~8周降至正常。
良性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时尽量保留脾脏已无异议。本组7例囊腺瘤患者中有2例因病灶紧贴脾门,难以保留充分的脾脏侧支循环,被迫作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1例直径6 cm原因不明的胰体尾假性囊肿,与脾门及胃后壁不相邻,采用保留脾脏部分胰体尾切除。除彻底切除病灶外,手术简单,创伤小于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
恶性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时保留脾脏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主张同时切除脾脏。Schwarz RE等[9]提出胰腺癌切除术中联合切除脾脏不利于术后远期存活率的提高。他们认为胰腺癌行胰体尾切除时应当避免联合脾脏切除,除非已证实脾血管被肿瘤侵犯。本组4例囊腺癌。在不违背癌症治疗原则为前提,笔者选择肿瘤向外突出生长,其基底不宽不深,肿瘤与脾血管之间有胰腺组织相隔者;或肿瘤与脾门相隔4 cm以上者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2例(1例未保留脾动静脉)。目前已分别无瘤生存27、36个月,治疗效果较满意。
总之,胰体尾囊性病变结合病史,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快速病检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比较合理;影像学检查了解胰体尾囊性病变与胃脾的关系及脾的血供,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Fernandez-del C.Surgery of cystic neoplasms[J].Gas Endo Clin N Am,2002,12(4):803-812.
[2]王会元,杨尹默,庄岩,等.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11):738-741.
[3]贺强,郎韧,韩东冬,等.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及胰腺远端切除的初步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2):103-106.
[4]张太平,赵玉沛,杨宁,等.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3):149-152.
[5]王志远,张浩,李昱骥,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2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9):780-782.
[6]Cooperman AM.Surgical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pseudocysts[J].Surg Clin North Am,2001,81:411-419.
[7]张牧,姜洪池.保脾措施今日观[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377-378.
[8]Warshaw AL.Conservation of the spleen with distal pancreatectomy[J].Arch Surg,1988,123(5):550-553.
[中图分类号] R657.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58-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其中重症胰腺炎(SAP)占7%~17%。而我国SAP中胆源性者所占的比例高达80%左右[1]。本院199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早期手术或延期手术的个体化方案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SAP)2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5~6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2]。且经B超检查证实为胆源性因素,其中,胆总管结石15例,胆囊结石5例,胆道感染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1例。
1.2 个体化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吸氧、抑制胃酸、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感染与脏器功能衰竭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时机的选择,根据BSAP的临床演变,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即在72 h内(暴发性者24 h)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恶化者,采用早期手术方式共13例(胆道梗阻者11例,无胆道梗阻者2例,胰腺继发感染5例);如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行延期手术(7~14 d后)共10例(胆道梗阻者8例,无胆道梗阻者2例,胰腺及胰周继发感染7例)。
1.3 手术方式
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均采取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解除梗阻、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坏死组织、胰腺上下缘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其中1例坏死组织较多,采取切口部分敞开,待病情许可时行第二次清除坏死组织;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者行囊肿切除和胆肠Roux-en-Y吻合。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早期手术13例,死亡4例,死于脓毒血症3例,死于ARDS 1例;延期手术10例,死亡3例,死于脓毒血症2例,死于ADRS 1例。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胆道疾病的增多、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高危因素有关,如社会交往频繁、酗酒、高脂饮食及紧张的社会活动等。胰腺炎的病因较多,西方国家以过量饮酒为主(>60%),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50%),如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感染和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等,而SAP中BSAP占80%左右。BSAP常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对BSAP采取手术治疗已趋于认同,尤其是胆道梗阻继发感染者是手术的绝对指征,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早期和延期手术两种观点[3]。提倡早期手术的学者认为:早期手术可去除Vater壶腹部嵌顿的结石、及时解除梗阻,从而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提高生存率[4]。而主张延期手术的学者认为:BSAP早期胰腺坏死组织界限不清,且有继续坏死的可能,并发症多,手术创伤常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因此早期给予保守治疗有利于患者度过早期严重应急反应期,改善全身各脏器功能状况,从而有利于延期手术[5]。
本院从1998年1月起,对BSAP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即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相结合,根据其病情演变决定早期或延期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资料显示:早期手术的病死率(30.77%)与延期手术病死率(30.00%)无明显差异,而早期手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53.85%)却比延期手术低(60.00%)。笔者体会目前对BSAP过分强调早期或延期手术均是不恰当的,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否早期手术应根据胆道有无梗阻及其严重程度、胰腺局部病理改变及全身情况而定。首先胆道有梗阻者,特别是伴有胆道感染、梗阻性黄疸持续加重、胆总管扩张加重或腹穿有混浊血性液体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其中,重症梗阻性胆管炎是早期手术的绝对指征。其次对无胆道梗阻者,应根据胰腺是否继发感染而定。有感染者,在严密监护下治疗24 h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者,应早期手术治疗;无感染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采取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则立即手术:①年龄在60岁以上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因其脏器代偿功能差,极易出现ARDS和MOF,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②持续高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腹膜刺激征明显而广泛,经治疗24~48 h无好转者;③B超或CT动态观察发现胰周或腹膜后积液增加、范围扩大,或提示胰质不均匀、肿大进一步加重者;④腹穿有混浊血性或胆汁样渗液且淀粉酶值高者;⑤肠麻痹持续存在者;⑥出现休克征兆,或难治性休克者;⑦胰外器官损害加重,出现胰性脑病、ARDS、急性肾功衰者;⑧脓毒血症经治疗病情不稳定,且胰腺坏死范围>50%者。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无论有无胆道梗阻,原则上行保守治疗,严密监护待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后,再行延期手术治疗。
总之,对BSAP患者的手术时机问题,主张早期或延期手术的观点都有其局限性,笔者认为,采取个体化方案是可行的,吸取了二者的优点。由于本组患者不多,因此对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孰优孰劣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标,霍宏兴,贺少雄,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简化手术的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1998,6(6):352-35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3]廖泉,郭俊超,赵玉沛.第7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3):149.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
个体经济作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个体税收征管不仅有其现实意义,更有其长远的历史意义。
个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客观要求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近年来,随着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和改革改制步伐的加快,市区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也在不断加大。XX年,市区范围内实际交税的个体工商户达到****(汇总纳税的按*户计算,下同)户、私营企业****个,分别比上年增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际入库税收*****万元,比上年增长**.*%。XX年全区私营个体经济登记户数*****户,注册资本**.**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由于个体私营企业面广量大、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地点多变、产权转让及变更登记频繁,各类零星分散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房屋出租等纳税人素质和纳税意识都较企业纳税人有所差别,且具有规模小、流动性、隐蔽性强等特点,征收难且偷漏税严重,使得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相继实施的包括调高增值税起征点在内的各项个体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增加了一批因从事个体经营而免缴增值税及相关税种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因不达起征点而无需缴纳增值税的个体工商户,从而对进一步做好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是完成和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现实举措。税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盘子的大小,关系到机关人员工资发放和工作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4月份,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万元,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与序时进度比不仅相差*.*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相差*.*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市平均进度*个百分点。从五月份的收入形势看,进度不能令人满意,完成双过半的压力仍然较大。收入不能按序时均衡入库,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固然有我区税源不丰,骨干税源支撑力不强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个体税收征管措施没有到位,成效难以完全显现。作为主城区的亭湖区,发展个体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个体税收增收潜力巨大。因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可以使税源监控进一步加强,有力地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款的跑冒滴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是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税收征管环境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增收和政策增收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征管矛盾显得益发突出,偷税、骗税甚至抗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损害了税法的尊严。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为税务机关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奠定基础,加大了打击偷、骗、抗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另一方面,个体税收专项整治过程中,税务人员的执法秩序如何,是否公开、公正、公平,也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的发生,有利于造就一支廉洁高效的税收队伍。也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措施
税收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做好税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税法的尊严。针对这种情况,区政府牵头开展组织严密、职责明确、协调联动、运转有力的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为税收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税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为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1、健全组织,落实人员。这是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会上,区成立了个体税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市国税局负责同志应邀担任副组长,同时组织城郊、街道、财政、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国税部门组成整治活动小组,具体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这次出台的《关于在全区开展个体税收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意见》及《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整治目标、整治内容、实施步骤、职责要求等方面内容比较明确。各级个体税收专项整治组织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健全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细则,明确职
责,规范工作程序,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巩固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2、深入宣传,广造声势。增强全民纳税意识,坚持依法纳税,是全党的大事,全民的大事,全社会的大事。全区要以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将税收政策带进千家万户。要利用流动宣传车、宣传版报、印发宣传提纲、开展税法知识咨询等形式大造声势,努力营造依法治税、强化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浓烈氛围。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激励消费者索取发票,举报偷、逃,骗税行为,对一些偷骗税反面典型进行亮相曝光。
3、科学定额,阳光办税。整治活动小组要在综合分析影响个体工商户经营额因素的基础上,以个体工商户自报经营情况为基数,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认真调查摸底,科学选取核定税收定额的参数,合理确定定额调整的系数,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定额调整的意见,力求税收定额与个体户实际经营状况最大程度地接近,确保同等路段,同行业,同样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收负担基本相同。这样既有利于税务的公开透明,又有利于公平税负,易于被广大个体工商户接受,建立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密切加强与工商、社会保障、市场主办方等单位的配合,防止纳税户采取“一户多证”等手段人为降低经营额,打击假冒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优惠的行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4、协同作战,齐抓共管。个体税收征管是一项社会工作,税务部门作为其中的一环,必须建立与各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制度,及时对个体户的信息进行交流。比如,税务与工商配合方面,为了防止漏征漏管户,工商部门将登记信息定期传递给税务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节省了一定的人力、财力,有效地堵塞了漏管户,形成有力的源头控管态势。与银行及公、检、法等部门进一步密切关系,对遇到抗税不缴或长期拖欠税的纳税户,可借助司法部门的力量实施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入库,改善征税环境。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难度很大,这里我强调一下,凡是阻挠抗拒的,司法机关应依法介入,严厉打击,为税务部门调查核定税款、采取强制措施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5、健全台帐,长效管理。《征管法》第十五条之及其《实施细则》释义规定,经过工商管理机关批准开业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都必须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属税收基础管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不力,会导致底数不清,户数不明,资料不全。摸清税源的家底,并建立规范的台帐,是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的基础和依据,也直接关系到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专项整治小组要配合税务部门对所属区域零散税源进行普查,建立健全税源登记资料。调查工作要细、要实,不留死角,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再就业和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的同时,及时完善对不达起征点和免税的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措施,切不可因其不达起征点或享受免税优惠而放松或放弃正常管理。
三、协调配合,切实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就是要在依法治税的原则下,规范税收征管,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从而保证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公平的税收环境下共同发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为依法征收服务。专项整治活动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思想,正确处理加强征管与执行优惠政策的关系、加强征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加强征管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深入分析个体税收征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