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3: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bstract:Human 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cience in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lleges. Current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atom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learning of anatomy course is complex and cumbersome.Based in recent years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we will explore the teaching ideas,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 human anatom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man anatomy;Teaching Practice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经典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高等中医院校人w解剖学研究人体各部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人体各器官形态、机能、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等中医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中,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其教学方法的研究都受到各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视。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曾先后教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专业的解剖学课程,发现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主要存着以下问题。首先,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复杂性以及专业特性,大一新生学习往往感到枯燥,很难产生兴趣,导致学习劲头不足;其次,本课程具有内容、名词多,学习、记忆难的特点,不少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再次,现有教学模式中,课程基础知识与临床严重脱节,使学生到了临床还需从头来过;最后,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常采用教科书、图谱、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仍然难以形成立体感和位置空间感,因此许多学生反映解剖学的内容过于抽象,更容易忘记。
2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以下教学手段及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人体结构本身、相关疾病或者生活经验引入每次课堂的内容。例如运动系统可以通过自身能够摸得到,看的到的结构引入正题,逐步深入,详细的讲解各个结构;其他的各大系统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疾病引入人体结构,学习相关功能。在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多数大学第一年即开展本门课程。学生对医学知识还知之甚少,却充满着憧憬和期盼,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此时至关重要。
2.2结合PBL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受到重视,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75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HS提出:教学中采用了"问题箱"的方式教学,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常用的教学方法,强调创设合理、复杂、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1]。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在我国也有人提出结合PBL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并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交流[2]。以上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3结合3D教学,加强学生对人体器官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力 近5年我们统计了582名(2006级至2011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级在毕业时做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我们发现65%的学生都认为课本太枯燥,无法形成立体的解剖空间,很难想象出各个器官的空间位置关系。然而,日益复杂的数学模型,图像处理和可视化工具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逐渐催生了结构复杂的三维(3D)解剖结构[3]。3D解剖软件在2008年即被国外用于解剖学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网络上广泛流传着3D body 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学习一些位置关系复杂的结构时我们结合了3D解剖软件教学,弥补了解剖标本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立体化。
2.4密切联系临床,体现专业特色 人体解剖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针对多种不同的临床专业,如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等。虽然各个专业在高等中医院校多是90学时或72学时相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但是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专业同时还要通过密切联系临床,根据专业特点体现出专业特色。针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引入一些病例分析,通过疾病认识人体的解剖结构。针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人体体表标志、局部解剖的介绍。针灸的穴位主要依靠人体的体表标志来定位,所以必须对解剖学关于骨性体表标志和肌性体表标志做重点介绍和讨论。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在护理解剖方面的内容[4]。
2.5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实验室存在着标本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点。每个教师带领70~80个学生上实验课,每一组十多个学生,导致实验课教学质量比较低,学生与老师无法有效沟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小班级教学,每个班级不超过30人。此外,我们还需要增加高质量的标本,增加标本数量,把标本室变成开放性实验室,医学生随时都可以来标本室参观学习。最后,还可以让实验员协助实验课教学,并承担一部分实验课的内容,以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提高实验人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结论
总之,人体解剖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引入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对象和西医院校有所不同,故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些差异。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更能产生兴趣,更容易接受。通过上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我们希望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合格、更适合于临床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Mitchell DL.An innovative course in undergraduate neuroscience. Experiment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problem boxes'[J].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75,09(4):223-230.
近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1],但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运动解剖学》研究生教学中,针对骨外科研究生及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探索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对2010级、2011级选修《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生中开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扩大研究生各学科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级40名(对照班)、2011级48名(实验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第二学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运动解剖学》,2010级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教学,2011级研究生每8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分6组,实施PBL教学。两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持续时间均为48学时。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标本操作;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具体步骤:①教师根据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设计案例,案例教学目标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补充,基础与临床结合,包含学习目标、运动系统标本操作、具体临床应用及常见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案;②小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查阅收集资料;③小组讨论,查阅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学论文、相关信息共享,分析标本操作中观察及常见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④集体讨论,论证研究,分别总结,最后由教师综合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3教学效果评价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PBL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采用匿名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对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定量评估上,通过标本操作、撰写综述及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PBL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多数研究生对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课后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组8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锻炼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外科等常见疑难问题的能力,紧扣扎实基础、服务临床,教学效果好;10%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讨论及查阅资料占用太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不明显。
2.2两组标本操作能力及撰写科学论文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标本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撰写科学论文的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照班与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主观理论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案优化选择的成绩,PBL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它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PBL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运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相互渗透,通过提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讨论及实验论证、教师归纳总结等,将基础与临床课知识点的衔接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情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能力严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2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之前,均在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并通过临床1年的实习,部分研究生同学尚有1~2年的工作经历。在开展PBL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骨性结构、沟管孔裂等标志、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标志等方面与临床外科常见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应疾病的关联上。把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2011级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试验,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学》、《头颈解剖学》、《脉管学》等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3.3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PBL教学时,学生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多于传统式教学[3]。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知识了解不一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较好的突出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仍占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课堂的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教师一味的把课本上冰冷的数据、枯燥的概念和术语强硬地灌输给学生,未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理解和接受能力,造成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造成课堂秩序不能很好的维持,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前夕开夜车,分数可以考得很高,可一旦要求其联系实际,学生往往出现一脸茫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与实践脱节,教学收效甚微。
(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特点未能凸显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或者只注重理论的教学,不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其原因之所在。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单只讲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够根据章节内容来联系临床或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味同嚼蜡,食之无味。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可以通宵达旦、死记硬背,对于学到的知识不求理解,只求能够存在考试时写到试卷上。考试结束后,这门课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而这些基础知识在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老师又要重新讲这些基础知识。这样,不但辛苦了老师、浪费了时间,而且学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
(三)高职学生源整体水平下降、学生动手能力差
伴随着连年的大学扩招,大学生头上那顶“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大学招生的普遍化、大众化所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更何况高职院校。它们招收的学生在高考本就分数不高,近几年的情况也更是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一生源整体素质水平下降,许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差,上课无精打采,自由散漫,上起实验课来更是懒于动手,应付了事。例如,在实验课上,有的学生嫌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而全然忘记了自己医学生身份,不愿进入实验室。
二、我院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改革
解决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改变传统禁锢的教学思想,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护理实践或者医学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一切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打破传统的观点一只要是书本上的都要讲、讲起来都是重点的教学方法。要简化理论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上消化道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一下上消化道的正常结构知识,然后重点讲述重要的护理操作――插胃管术,让学生自己叙述一下经过的结构、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护理班的男同学,由于受社会上对护理专业的错误认识的影响,认为护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选护理专业让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自卑感。在解剖学这门基础课课堂上,让他们提早接触护理知识,既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二)改变教学方法,灵活机动授课
在解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时和学生课堂表现状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桡动脉的位置时,让学生自己摸一下自己的桡动脉的位置,并结合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中医的切脉和护理中的测脉搏,来更深刻地认识桡动脉。又如,肛管的结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进行讲述的时候可以用手来比方肛管的结构。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除了原有的挂图、粉笔等教学工具之外,又多了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快速地展现各种人体的各种结构和器官图,教师可以节省大量原本用来板书、画图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针对课堂内容所编纂的课件、练习题和思考题,既可以挂在网络上供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又可以用于同事之间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相长。此外,计算机多媒体的利用,更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对学生产生冲击,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
高职生总体入学分数不高,但每个学生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又有护理、影像、营养等多门专业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量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专业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成绩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多对其发问,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来进行探索、发问,由结构到功能进行联系,并在这一过程中予以指导。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自觉性较差又缺乏刻苦精神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联系实际,讲一些成才必由之路的道理外,更要鼓励他们从基础做起。每次上课时,大量提问上次所学内容,“逼迫”他们学习。通过这一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应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督促他们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摘 要】基础医学概论是中医药院校高职医疗美容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医学全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1]。其内容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整合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及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然而,美容专业技术性较强,教师照搬临床医学类学生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授课显然不太合适。
关键词 医疗美容;高职;教学
对于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需求,又突出美容专业特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1 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
高职医疗美容的专业培养核心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美容诊疗能力医疗技术人才。因此课程讲授时,应以围绕专业培养核心为原则,弱化学科体系,做到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教学时精简授课内容,明确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应重点讲授,哪些是该简单介绍的内容。笔者认为人体解剖学是美容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特别是与美容技能操作有关肌肉骨骼要重点讲解;讲解组织胚胎学时侧重皮肤组织的形态结构的讲解;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部分内容为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治疗、物理美容技术等多门美容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授课时采用与临床病例结合重点讲解。而遗传学、生物化学,这部分内容抽象,机理和计算公式复杂,可结合科普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宣教。因此,合理分配教学重难点,将繁杂的知识点整合,化繁为简,既减轻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压力,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涉及知识面广,在有限课时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繁杂的知识点使学生记忆困难;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微观组织学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一些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因素都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或产生挫败感。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授课时应用生动事例和简练的语言说明抽象复杂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时引用巴甫洛夫刺激狗产生唾液经典案例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在讲解重点难点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添加图片、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为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讲解呼吸解剖生理病理时,我引用科普短片或教学视频,把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生动的展现在课堂。此外,教师尝试以系统为专题讲述人体结构功能。遵循认识的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目前,滨州医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进行课程整合。打破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3]。笔者将问题导入法、作业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更好的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网站链接,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本门课程。
3 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教师之间学科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书面汇报、座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例如交谈中学生反映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难以记忆,希望老师多增加教学视频,例图表等形式加深理解。积极听取学生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既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相长。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是多个学科的整合,在内容上难免存在知识点交叉。为避免知识脱节或重复,各学科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就尤其重要[4]。我校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安排集体备课或讨论会等形式集中交流,这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优势互补,能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存在问题。同时,各学科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保证知识框架系统性、完整性,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笔者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精神,结合高职高专美容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大纲和对应内容的练习题库,由课程教学秘书汇总编辑成复习指导手册,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通过练习试题库检验学习效果及巩固重点知识,在复习指导手册的辅助下学生期末考试心理负担减轻,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立足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药院校开设医疗美容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技能型中医美容人才。基础医学知识实用性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验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采用案例法、互动模拟练习、标本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直观理解授课内容。例如讲到胸骨角、阑尾麦氏点、墨菲征等,先用多媒体放映多个图片,要求学生选择对应术语正确的图片,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扪及。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应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教学的革新。除了可以整合理论课,也可以将实验课整合配置。笔者认为解剖学和组胚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安排1次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整合为人体功能学与药理学安排2次实验,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安排1次实验,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学安排1次实验。多安排些演示性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部分实验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外学习。
5 结语
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学方法和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并加强授课教师培养及团队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光主,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3.
1目前高职教育的一般特点
围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
2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需的人文与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训,为培养学生医学检验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领域学习,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循岗导教”的原则,以完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校内实训室,完成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重点职业技术的核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六学期,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着重强化训练学生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
3检验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程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体解剖学主要介绍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等;组织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展及发育机理;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病理学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几个医学科目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为医学基础课程,而病理学则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4传统的教学讲授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中的脊柱解剖为指导,应用中医按摩的多种手法,并配合中药膏摩、拔火罐、艾灸、针刺等综合方法,作用于脊柱及背腰部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上,以预防和治疗脊柱骨关节和相关脏腑疾病,由于目前仍然无法阐明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临床上存在着盲目使用推拿手法的倾向,这是防碍脊柱推拿手法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脊柱推拿专业人员必须审慎地考虑本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将来脊柱推拿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发展与现状
中医脊柱推拿治疗内脏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矣,”经文中指出按揉脊柱两侧的背俞穴(心俞、厥阴俞),可以治疗寒凝气滞血虚导致的心痛,背俞穴共有心、厥阴、肺、肝、脾、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俞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病证。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临床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其手法操作形式和治疗风格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0世纪70年代,一些推拿治疗师运用中西 西结合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总结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在颈椎病和腰椎病中广泛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理疗科等应用广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疾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患者,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缺乏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再加之基础研究相对落后,所以,一些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治疗依据等等。目前,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颈部手法有旋转法和板法,其中扳法包括斜扳法和定点斜扳法,胸部手法有旋转法,扩胸牵引法和对抗复位法,斜扳法和后伸扳法,其中斜扳法包括侧卧位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和坐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包括双腿后伸扳法和单腿后伸扳法[1-3]。
我国脊柱推拿疗法的基础研究包括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几个方面,其中解剖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的内容包括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受牵拉的椎扳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对临床解剖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颈椎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声响进行了研究,影像学的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等。
2 存在问题
2.1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少中医院校开始招收推拿专业本科生,但大多数推拿医生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进修或转行而来,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对脖颈和腰腿施一下扳法,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甚至造成截瘫或死亡,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2.2 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及随访观察 目前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但脊柱推拿疗效好的报道较多,虽然这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但大多显得零乱而肤浅,所以,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3 手法命名混乱复杂 有的是以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地域命名,而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杂不利于推拿疗法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术交流的困难,虽然几年前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转贴于
2.4 医政管理疏漏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医院校或团体纷纷举办各类短期培养班,有些新闻媒体还把推拿宣传成“特异神手”,使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或被认为只是按按捏捏而已,或被认为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这些都给推拿疗法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4-6]。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脊柱推拿的科学性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疗程设计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2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脊柱推拿治疗者,必须掌握必要的骨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和一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3.3 制定较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国外的推拿整骨等疗法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让中国的脊柱推拿疗法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吴建国.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M].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5.
[3]庞建苛.小儿推拿历史与发展初探[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4,2(2):48.
人体神经解剖学和人体神经生理学是人体神经解剖生理学的两部分内容,而神经生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所要学习的重要部分。解剖学关注的是正常人体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学部分则侧重研究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产生原理。一个是“骨架”,一个是“血肉”,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1]。心理学专业缺乏医学背景,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本专业的神经生理学教学内容,让这部分课程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怎么变革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神经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就这些内容说一点肤浅的体会。
1应用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为本校新开设的专业,其人体神经解剖生理学与人体神经生理学这两门课程整合为神经解剖生理学,该必修课程教学任务由生理学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共同完成,无教材,安排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26学时。目前,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兴趣不够。教师常常讲授比较难的结构书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感觉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很容易出现厌学,没有意愿去了解掌握这些知识。(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是紧密相连,很难分割的。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与专业课没有太多联系,上课考试仅为拿学分,不够重视。(3)不同教研室分别教学。教学任务由解剖和生理两个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承担,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4)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神经科学和“应用革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心理学向认知神经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发展。如何看待心理学本身的研究主题[2],就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更多侧重于精神、情绪、精神疾病等方面[3-5],而非神经结构本身。
2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所做的一些实践
2.1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不仅具有一般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同时还具有医药院校的特色,毕业生将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将获得更为宽广的就业前景[6]。目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但无法突出心理学专业特色,授课教师对心理学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结合心理学专业特色[7-8],适当压缩了解剖学及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学时,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拓展了一些新的学习内容,如增加了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性与脑、学习记忆、语言和注意等几大模块,既是神经系统研究比较热门的地方,也与心理学的专业特点紧密相连,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医学背景,为后续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调整授课方式
针对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授课教师无法把控学生究竟学过哪些理论知识,以及由于解剖学知识较为直观,易于理解,而生理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记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解剖学及生理学教研室教师共同备课,将解剖学知识点及生理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先后顺序授课,先上解剖学,让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后再上生理学,帮助学生对生理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并且可适当压缩解剖学课时而延长生理学授课学时,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
2.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的问题,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采取了课后谈话的方法,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并针对性地实施了解决方案[9]。学生认为本课程没有教材,全部知识点由教师通过口述及PPT的方式传授,知识点又相对抽象复杂,因此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兴趣。通过课前列举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例子及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知识点,效果显著。如在讲视觉、听觉章节前,通过一段有趣的影片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启发式提问[10]: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听到东西?从而引出视觉听觉的知识点。在讲授性与脑章节中,首先跟学生聊聊最近的明星恋爱、“出柜”等娱乐新闻,询问学生中有没有在谈恋爱的,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相同性别的人有的喜欢男生,有的却喜欢女生?为什么热恋中的人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失恋又会让人无比悲伤?这些感受在我们的大脑中是怎样的机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大胆删减和心理学专业不太相关不必要的章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3小结
神经解剖生理学融合了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一方面,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其知识点更新加快,涉及领域逐步增广[11],仅仅依靠教材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医学生教学、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时要紧密结合其专业特点,讲授和心理学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上述拓展板块的内容,当然像精神疾病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及性的脑机制等内容均有待于花费更多时间,将这些内容讲授给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在此次教改过程中,80%以上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在后期谈话了解中学生较为肯定的。此次教改亦有不足之处,即教学内容得到改进,但是考核方式没有同步跟进。以后将进一步探索更合理的考核方式,并添加相关的学生更感兴趣、更符合心理学学科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89-90.
[2]俞国良,韦庆旺.比较视野中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5):136-143.
[3]郭玉琴,郝彩,李雅.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42-43.
[4]廖晓艳,李亚洁,蔡文智,等.美国精神-心理健康高级护理实践及建设我国精神-心理健康护理学科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13-16.
[5]赵娜,任凤龙.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2-83.
[6]韩永升,王训,程楠,等.中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神经心理学》的教学与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6):547-548.
[7]贾立敏,徐玉东,孔建,等.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458-460.
[8]葛鲁嘉.心理学演进的当代思想潮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41(2):63-70.
[9]王巧真,王箐,刘永新,等.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12):202-204.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7-02
引言
实验室水平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前提,是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认识,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结构合理、功能优化、协调发展的实验室体系及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力度,改善和提高实验室的设施环境与装备水平,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并建立有利于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投资的有效机制是实验室工作的当务之急。
1 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
1.1 注重实验技术新生力量的培养: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实验室教学直观性强,是解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标本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效果,所以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稳定、技术精湛、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年轻化实验技术队伍,因为解剖实验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以人的尸体为材料,人工制作标本,工作条件比较差,整天与尸体打交道,又脏又累,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近年来,由于技术人员的年龄老化,出现了梯队失衡,因此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解剖标本的制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列复杂性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决定着技术技能的水平,所以提高业务水平首先要进行基础理论的培训。其次,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听课并加强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技术骨干要加强对青年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耐心、细致地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使他们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迅速得到加强和提高,同时,还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解剖技术,不断创新,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1.2 加强解剖实验室标本的建设和管理
1.2.1 自己动手制作标本:目前大多数动物解剖室都是实验室全体人员动手制作标本。但是自己制作的标本数量有限,为满足扩招后教学标本的需要,在学生的课程教学实习中增加标本制作的环节,从中挑选质量高的标本作为教学示范用。由学生会自发组织的标本制作大赛的特色活动,也是增加标本来源的途径之一。
1.2.2 购买:为缓解了标本需求的矛盾,从其它院校购买一定数量的瓶装标本、陈列标本以及教学模型。近几年来,解剖模型的制作技术和制作材料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一些制作精良、色彩和层次分明的模型能很好地展示解剖结构,对一些微细结构经过放大处理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肝小叶模型、肺泡模型等。有些模型可显示器官充盈时的形态,如胃模型。在标本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解剖模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剖模型结实耐用,使用周期较长,减少了实验费用。此外,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购买一些新鲜的动物标本。例如,在牛的消化系统的实验课,从市场上购买了牛胃、肠等新鲜标本,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陈列标本:陈列标本可适当减少示教标本的数量,利用陈列标本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帮助学习和记忆。陈列标本还可反复利用,损耗相当低,节约了实验经费。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解剖实验教学既不同于理论教学,又不同于科学研究,它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树立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意识,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为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强化教学反馈,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现代的控制论告诉人类:对一个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取得足够的信息量,反馈是系统优化的关键。在解剖实验教学上,由于实验的性质和环境的限定,不能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师和学生无法有效的获得足够信息以改进教学,自然形成单向注人式。因此,应定期收集教学反馈信息,通过教研合理调整,倾斜于学生思维,使教学过程中反馈交流的强化成为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换,创造条件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2 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具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是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决定了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成了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制作效果出众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制作的技术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利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技术,才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部分来源于解剖图谱的原形,虽然能增加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教具,由于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人体实物标本和模型教具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传统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体现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3 总结
综上,加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力度,改善和提高实验室的设施环境,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并建立有利于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投资的有效机制,才能为解剖实验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解剖实验室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明康,苏曲之,朱芳武,等.人体解剖学现代实验室建设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
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互动式教学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04-0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描写多、名词多是其特点,硬记名词,死啃书本,必将感到枯燥无味[2]。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教”有“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为主[3],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通过教与学双方沟通、交流,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一种教学模式[4]。互动式教学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笔者在2012年对我校中医专业部分学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我校2012级中医专业4个班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102人,其中男48人,女54人;对照班98人,其中男47人,女51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入学分班时为随机分配,在基础知识,年龄结构、入学成绩,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为主。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盖一峰主编的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老师授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具体实施如下:传统教学法:老师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采样多媒体课件,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分为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两种方式。课上互动老师采用主题探讨法,典型案例法,问题归纳法,情景假设法[5]等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下互动是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就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教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将知识的传授从课堂延伸课下。
1.3 评价方法。为客观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两种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两方面: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内容包括:①每天都有学习计划。②上课前能够预习。③课上发言或讨论能积极参与。④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⑤课后能够定期复习、总结。⑥课下主动阅读解剖学相关书籍。能做到5-6项视为学习习惯较好,3-4项视为学习习惯一般,1-2项视为学习习惯较差。能力培养内容包括:①独立思考能力。②自学能力。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④团队合作精神。⑤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⑥临床思维能力。具有5-6项视为能力较高,3-4项视为能力一般,1-2项视为能力较差。
1.3.2 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统一在题库抽题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进行闭卷考试,全方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其中实验组100份,对照组97份。问卷有效率98.5%。
2.1.1 学习习惯。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级别与对照班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位解剖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传统教学法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是绝对权威,课堂气氛沉闷呆板。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6]。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挖掘;而且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受到激发与发展,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提高。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互动式教学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互相促进,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7]。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流、互相成长和进步的平台。当然,互动式教学对教师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互动方法,需要博览群书,拓展思维空间,还应具有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掌控课堂的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教学法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总之,互动式教学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是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思路,挖掘学生潜能,能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盖一峰.人体解剖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
[2] 闫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3] 仝慧娟,梁春光.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在《内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26
[4] 周毕文,李金林等.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增刊):104-107
目前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机械照搬西医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在大一、大二阶段分别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在教师方面,各课程通常各自为阵,基于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难以完成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无法给学生勾画出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各课程教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都必须做承前启后的铺垫,这又导致了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另一方面是课时不足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在单个课程中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易于局限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对医学整体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学习耗时长、效率低。有鉴于此,必须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2改革的对策
2.1变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改变原有按医学科目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以系统为主线、形态和功能阐述相结合的新的横向教学模式。即将分属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进行横向教学。新模式不再以课程为单位分别安排教学,而是以系统为轴线,各科目教师穿插授课,着力为学生勾勒出基础医学的整体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真正服务于临床实践,让学生提前对临床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以泌尿系统为例,在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里,我们首先让学生明了肾脏的位置、形态,这部分知识由解剖学教师讲授;继而由组织学教师和生理学教师阐述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尿液的产生过程;最后由病理学教师讲解肾脏的常见病变,如尿毒症形成的机理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当我们完成泌尿系统中肾脏的讲授时,学生对肾脏这一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生理以及常见的病理表现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种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课程横向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临床相关联的知识,而且便于各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防止了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也避免了授课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减少了课时数,为学生赢得了更多讨论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2.2整合教学内容参考国外教育界倡导的融合性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考察课程体系,站在整体的高度整合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学等各课程内容按照结构-功能-病变的主线进行横向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块,即基础医学教程。新模块分为理论与实验课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及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下);实验课包括基础医学形态实验与基础医学机能实验。通过整合,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实现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新的教学模块强调整体意识即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淡化了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群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重组与综合,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改革,避免了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常见的内容重复及相关联知识点衔接不充分等弊端,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机衔接。这种整合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也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讲授法为主的同时,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参观解剖形态陈列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完成各种实验等。这种采用多专题和重讨论,将演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式的沉闷讲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能主动围绕专题积极讨论,活跃思维,深化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即将视听媒体、计算机辅助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的传统学习方式相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结构图,并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辅导与答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又大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评估
3.1授课对象及教学模式授课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精诚计划实验班、普通中医班,精诚计划班35人,普通班41人。精诚计划班依据整合后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横向教学;普通班采用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的一般教学模式。以泌尿系统为例,传统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27,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学、标本实习、大体形态,9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6课时)、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实验(3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9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18,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3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9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6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按学科安排教学,上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负责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各自的学科中横跨2-4个学期完成;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强调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因此上述教学内容横向整合在同一个学期中完成。
3.2测试方法在完成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组织该系统的病案讨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在该系统的教学过程全部结束两周后,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择该系统最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学生采用口头表述或者书面作答的形式完成测试。3.3测试结果以泌尿系统为例,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泌尿系统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下。
3.3.1肾的形态结构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3人,未达标7人,达标率80%;普通中医班:达标9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1.228,P>0.05。两种模式下肾的形态结构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2肾小球的滤过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7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总人数41人,达标5人,基本达标26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0.905,P>0.05。两种模式下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3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5人,未达标11人,达标率73%。经χ2检验,χ2=0.193,P>0.05。两种模式下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4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19人,未达标12人,达标率66%;普通中医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17人,达标率59%。经χ2检验,χ2=0.417,P>0.05。两种模式下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的达标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改革后新模式教学的精诚计划实验班总体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通中医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的测试结果亦如此。
4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尚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