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励志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6 08:23: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生励志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生励志教育

篇1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指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正如有人把智力因素比作发动机,非智力因素比作汽油一样。智力因素的发展会使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锻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 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动机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心理动力。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如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人不分职业、年龄,纷纷学习英语;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以及向国外的劳务输出,都需要大批的英语人才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传递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英语在国际间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英语。

在进行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丹麦教学法家叶斯伯逊说过,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母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从这一点来说,值得我们深思。所有的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情感上的压抑和创伤,常常表现为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和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等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巩固教育教学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要有明确适度的期望,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什么,成功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和评价。其次,创设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获取清楚及时的学生信息反馈,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有利于学生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最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组织适当的学习竞争。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所进行的分析、解释和推论,会影响他以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

2 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 乐趣―― 志趣三个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有趣于学习英语开始,让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再上升到志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主动学习,而且会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初一学生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特别是英语,他们更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做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尽量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如游戏、表演、单词接龙、简笔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及时评价,给予表扬鼓励,努力将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沃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班,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词汇教学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可将词汇置于句子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对话教学采用表演化,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此外,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小辩论赛、作业书写评比、课堂答问明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生活。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收到鼓舞;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成绩好的学生稳步推进,更上一层楼,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有所获,有成就感。总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病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3 培养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②有教育学家认为:如果教师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总也是空虚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的心灵窗户决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是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教师,即使他们的课讲的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机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其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所教学科有一颗执着的心而外,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情感投资,重在课堂。注重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积极的情感,如:常用Will you try ? Would you please...? Have a try ,please. Well done ! Good job !等语气委婉、鼓励性强的句子,与学生们交流,这样学生便可大胆开口,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加鼓励。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小毛病”时不要马上纠正,更不要批评,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鼓励。此外,情感投资,也贵在课外。课外常常与学生聊聊天,拉拉家常,摆摆知心话。这样,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都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爱好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此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另外,我们还可亲自参加学生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

4 磨炼意志,克服困难

意志坚强与否,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③意志是行动的推动力量,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求知欲旺,但意志力薄弱,缺乏持久性。在此阶段应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动力,下定决心,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由于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活动,而记忆单词、句型、语法规则又十分单调枯燥,这就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来支撑。在此情况下,用名人名言、格言、名人坚韧意志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从中吸取磨炼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同时,也可开展一些励志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炼其意志,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勤学苦练,向知识的高峰顽强地攀登。

5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每个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一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二是实事求是,求真是根。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四是要有创造精神。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智力因素并不差,造成差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注意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既要同意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五度”要求,(即一是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内容、问题、作业要求,要难易适度,充分体现学生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二是减缓坡度―― 在教学中确定的目标,设置的问题和训练,要由易而难,由简到繁,有小到大,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三是建立维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树,并且通过实现知识点的对接贯通与纵横联系,向形成知识森林发展;四是保证进度―― 就是要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自身应有的发展;五是达到高度―― 通过前四度的工作,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标高要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好的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有中等的学生回答,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背诵、听写等也分层对待。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篇2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演示实验,必须作到在能排除干扰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后,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素质,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学生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等。以类比推理为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用水桶作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装同样高度的水柱时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装同样的水量产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个用来表示容纳水量大小本领的量,那就是横截面的大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相当与水柱的高度,电量就相当于水量,所以对于电容器的电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后,马上就可以知道是表示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如果不喜好物理本身,他可以不用去深究物理量之间的进一步关系,但是学习物理的这种方法还是应该掌握的,曾经有人说,学过某些知识之后,把知识全部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你对某个领域拥有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学习的本领。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强调认真观察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观察中,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正确引导。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启示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

篇3

中职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中职学生又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巨变时期,引导教育好了,可以走上正路;引导教育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品德和行为的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说在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励志教育的方法。

一、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独生子女时代,“教育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赞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了”;有人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有人哀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了”。80%以上的教师、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拖拉、磨蹭……具体来说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生违法现象迅速攀升。近年来,青少年违法行为呈漫延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学生之间经常因为言语不和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且往往会演变成冤冤相报的打群架事件。在学生中使用管制刀具等暴力工具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因此而导致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上网等消费需求造成的敲诈勒索同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根据对部分学生调查和观察,有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或者根本就不考虑未来,他们整日无精打采,上课不是睡觉就是交头接耳,甚至偷听MP3,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工作日也整夜在网吧里,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些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来骗学校哄家长以便能逃学或直接旷课,自由散漫,毫无约束。

3、中职学生思想空虚现象漫延。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社会上的什么“行话”、俚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只追求物质享受,只追赶时尚潮流,读书只看漫画书,电视只瞧肥皂剧,歌曲只听爱和恨;没有人生的追求,没有人生的规划,行为缺乏控制、不计后果。

二、中职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方法

1、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应用。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没有办法预见。而对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他们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教师在现实中无法为学生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呈现出学生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内在来激励他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地在学生眼前展现,再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中的一员,并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熟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被别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扬的频率。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表达,让别人时时处处都在称赞我们,怎么做呢?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会感觉这个人的介绍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他也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7

高中生处在道德成长和急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此时也是一个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的时期。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难以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的价值观教育效果,首先是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但在现实中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氛围不理想,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这与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有距离。

2.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

有些高中历史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只是讲一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很难欣赏这样的历史课,更不要奢望他们将历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利。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

r值观教育的评价难点之一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我们对历史价值的评价往往陷入绝对化的误区,比如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么是完美的英雄,要么是不值得一提的败类,而没有从客观、整体上把握。像李鸿章等人,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奸臣”,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中国最早开始探索近代化发展之路的人物的功绩。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人

创设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价值观情感是在价值观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内心的体验。一段音乐、一幅图片运用得好,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例如,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令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激动场面,学生看后深感自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恰当合理的情境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从而对其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

2.开展实践性教学,以“真”育人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在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制造竹木简,并在上面刻一首小诗,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记载与传承更加方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其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古迹、讲述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更贴近生活,也为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提供丰富的营养。

3.开展辩论活动,以“理”服人

真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辩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讲完秦朝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灭亡后,针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即“孟姜女状告秦始皇”,学生分成正、反方,双方通过辩论来评判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掌握评价人物的正确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开展合作学习,以“和”养人

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品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学生的社会化、合作能力,正确看待合作关系,非常有效。比如,在讲这个内容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派他们担任记者、战士等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齐心合力,为完成任务献计献策,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对团结合作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历史科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了高中历史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塑造高中生价值观的思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篇5

据调查,目前31.7%的中职学生都存在厌学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信;第二,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同时对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学习是老师和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和家长强迫学习。

2.自身心理矛盾

有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表现差,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被父母和老师忽视、训斥、责备,这使得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的自卑,同时也会出现自傲的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强,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情况。

3.情感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中,情绪波动比较大,而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差,并且社会性的的情感突出的表现为冷漠。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中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比较敏感,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缺乏与父母教师进行良性正常的沟通交流,网络交往不正常。

5.个性强烈,问题重重

中职学生个性比较强烈,对自己的成长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律能力比较差,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很容易走上歧途,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比如:手机,电脑游戏,不良网络信息浏览,不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中职学生在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有厌学问题、自身心理矛盾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性强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很好的解决策略,那么让我来具体看看有哪些策略。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1.建立心理档案,做好管理工作

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首先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管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新生做好心理档案,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在班级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为心理委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同龄人心理辅导作用。

2.借助媒体做好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节目,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设计大赛,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适时设计宣传专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团结和组织学生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

3.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针对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让他们学会如何积极的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开展中职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讲座,如何正确上网讲座,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讲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开展集体活动,注重心理训练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中职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特点来进行,要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有效的心理训练。提高中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展开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设计大赛、心理游戏比赛,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篇6

2010年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不仅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揪起中国人民的心,一跳、二跳、三跳……十二跳,直到十三跳,伤亡者的亲人在流泪,中国人民心里在流血,世界人民在谴责。一时间富士康成了众矢之的,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有的一切,在世界人民的指责声中和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富士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改革,但这样就会绝对避免跳楼事件的发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纵观国内企业员工的自杀事件,不仅仅只是富士康有过,其他企业如华为等也有过,而且自杀的员工绝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的新员工,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员工自杀,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员工自身也有问题,那就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甚至威胁到了员工的生命。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一个个为生命画上句号的尸体所形成的巨大感叹号再次警示我们的学校:心理教育不能缺失,不能忽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思想状况

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怕学、厌学情况严重

不少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教师讲的一些知识有的听不懂,课余时间又不好意思请教教师或同学,自己也不肯下工夫补习功课,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其次就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一切都随心所欲,教师催紧了或想起来了就学会儿,教师不催或想不起来就不学,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越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听,最后干脆不听,一提上课学习就害怕、就厌烦。

(2)心里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一是来自学业的焦虑。不少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也不思进取,不能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自己的学业没有信心。二是来自就业的焦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自身学历低,所学专业就业范围比较窄,加之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一般,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感到渺茫。

(3)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上不起高中尤其将来上不起大学,一部分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被迫无奈选择了中职,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学业上都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另一类学生是家庭条件不差有些家庭条件还比较好,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差,感觉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

(4)心里空虚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缺乏动力,整天混日子,谈恋爱、抽烟、喝酒、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架斗殴成了每天生活的内容,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学校心理教育状况

大部分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就业和专业知识教育上,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却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别出事就行了,学生一毕业就与学校没关系了,学校没必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有的学校更错误地认为心理教育是个别教育,是专门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的,如果学校大规模地开展心理教育,一些用人单位反倒认为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好,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教育机构,也有专兼职心理学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没能有效改变学生颓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没能去除学生的自卑焦虑心理,所以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三、改进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教育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针对全体中职学生定期设置心理学课程

学校应把心理教育与招生就业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进行管理,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全体学生定期设置心理学课程,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2)结合实际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心理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有声有色地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进行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彻底走出心底阴影。

(3)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根据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具体需求,针对一些热点、难点、敏感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演讲和座谈,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并对困扰自身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

(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中职学校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首先学校应该招聘一些专业教师任教,也可聘请一些专家任兼职教师或顾问。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兼任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可鼓励兼任教师上心理学教育培训班或让兼任教师去相应学校进修。最后,学校应该定期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学理论知识培训,并定期针对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或典型案例开会进行讨论。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心理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首先,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结合各种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心理测试、文体表演、职业规划讲座、校企联谊、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去一些企业参观学习,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户外拓展活动,使学生拥有爱心,懂得感恩,不怕吃苦,意志坚强,能够承受压力,学会合作、拥有团队精神。其次,营造良好的心理学教育氛围。多出反映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

3.建立网络心理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4.实现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学校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通过校讯通等网络管理平台与家长及时保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教育知识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使家长清楚地知道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爱不能发展成溺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自理、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要靠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采取各种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这样才能使我们职业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身心健康、专业合格、献身社会的职业技能人才,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溧阳市旅游学校.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EB/OL].省略/E_ReadNews.asp?NewsID=123

篇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对成功的渴望。激励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认为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中职学生这个教育对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症下药”,这都是我们十分熟知的道理。因此,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首先对中职学生这个教育对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在中考受挫的学生,他们普遍知识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好,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自信心不高,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认为不如别人,就算努力,都还是赶不上。有些学生因此更加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无心向学。自律自控能力差,又使得很多中职学生沉迷于网吧,“比较彻底”地告别学习。尽管如此,但他们的大多数人还是渴望通过学习一门技能,找到一门工作,改变人生被动的局面。他们的大多数人还是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肯定,被别人尊重。一方面,基础、能力都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来摆脱目前比较令人自卑的地位。现实和理想差距如此之大,是渐行渐远呢,还是逐步靠拢呢?如何实现逐步靠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大问题。针对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认为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恰到好处的激励教育对任何学生甚至任何人都有促进作用,对中职学生的促进教育又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可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如何实施?我们认为,以正面鼓励为主,主要让他们理解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被动为主动,改变人生的命运。

一、我们要让学生自我分析自己的处境,强化危机意识

中职学生学历低,社会竞争能力受此局限。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知识更贴近社会生产实践,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我是我们学校自动变速器模块实验室的主讲老师,我就经常对学生说,把自动变速器吃透了,竞争力不亚于读一个本科。危机危机,有危险,同时也有机会。现在社会上精通维修自动变速器的高级技工,工资薪酬是相当可观的,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呢?行行出状元。如果我们不能在技能上有所成就,学历又低,那请问我们的竞争力又在哪里呢?要让学生看到危机,同时又看到希望,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达到激励的效用。

二、我们要让学生回归自己要学的轨道上来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要让学生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了,这是比较困难同时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我在一堂自动变速器的原理课上,发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不愿学。我就给他们打了一个比方,我说,一个不懂法律的人要去当法官,你说他能判出什么案来?是不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又比如,一个不懂会计的人要去当审计官员,他连账目都看不懂,你说他又能查出什么帐来?同样道理,一个不懂自动变速器的人要去维修自动变速器,他连自动变速器如何工作都不懂,你说他能维修好自动变速器吗?这时,学生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我就语重心长对他们说,这些原理是比较难的,难不要怕,我们慢一点来,而且如果不难,我们想获得高薪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这个角度

来说,难反而是一件好事。接下来的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相当不错,很完美。激励教育加爱心,效果是很显著的。我们的实验课,我们采用不断刺激学生去探究原理的奥妙的激励措施,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部分学生甚至下课后都不愿离开。

三、激励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一句话,为了人的发展。即教育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每一位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生命的充分发展。这就同时决定了,衡量一切教育行为的成败得失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就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强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又有自己的特点,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激励教育要时时反馈,经常检查我们实施的效果。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哲学反思”。所谓哲学反思,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哲学的高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把一时一地的教育行为,放到受教育对象发展的全局当中,放到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全过程当中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符合“人的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激励教育更强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

四、榜样激励,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楷模

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往往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我们以往的毕业生,有很多优秀的榜样,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他们的师兄师姐成功的范例。有时我们也会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做报告,讲述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这些榜样离他们是如此之近,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这让他们既看到了困难,更看到了希望。作为老师的我,更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天早来晚走,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谈心,默默无闻地为学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学生也被这一切的一切所感动,从中也受到激励的作用。

五、制度上的激励,使激励具体化,规范化

有了一个能够产生激励的制度,就会使得激励具体化,规范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我们给每个学生有一份操行卡,这是每个学生三年操行的记录卡。表现优秀的加分,违反纪律的减分,什么样的操行分,给予什么奖励;什么样的操行分,给予什么处分,我们的校纪一清二楚。对于学生的成绩,我们采用学分制,必须修完多少学分,什么样的绩点,给予什么样的待遇,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在推荐就业、评优等活动中,都会严格地以这些为依据,这就为学生激励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更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有则。我们学校是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都会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组建丰田班、通用班,对这些学生加以特别的训练。这些学生毕业后十分抢手,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就形成了对学生的激励。

篇8

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就必须学法、懂法。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有选择性

要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发掘历史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材料,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上的法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法制,另一类属于私有制社会维护剥削阶级的法制,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中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它又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又暴露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要注意选择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接合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

篇9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二、“四颗糖果”——用宽容替代惩罚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尔赫效应”——发现学生的长处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篇10

结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和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背景、可能性、策略及做法,谈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热情、活泼开朗、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坚定顽强、有恒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胆量、富于想象等。本文主要是从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切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因此,哲学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中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节课中,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构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讲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可引入“甲同学与乙同学在讨论问题,甲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乙同学则坚持与甲同学相反的观点,双方互不相让,两个好朋友从此反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有的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不对之处,当认识正确与否很难判断时,应该把它回归到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有些则认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是正确的,当发生分歧时应该据理力争!”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

 

在总结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两位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真理并不是仅由自己的认识来检验的,而要由实践来检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和谐的关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只是列举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个别事例,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发挥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二、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

 

1.进行时政播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在授课班级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时政播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第一,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但人数最好控制在3-6人之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第二,合理安排。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周末组员讨论、修改,下周一上课时让该组成员或其代表在课堂上用3-5分钟时间进行播报、分析。(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协调好人际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和胆量。

 

有些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时,情绪很紧张,言行举止很拘谨,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播报活动中,这些学生渐渐适应,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这说明时政播报在锻炼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胆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播报的内容主要以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为主,除此以外,一些与哲学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文章等,也在我们播报的范围之列。时政播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人员或时政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如有些播报组模仿一些新闻栏目的形式,一个组员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另一个组员扮演专家的角色,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有些播报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成语故事很直观地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由点评员进行点评。这些形式都是由组员自己设计、想象,然后讨论决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2.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有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不能先入为主,靠喜好,凭感觉,无根无据,胡言乱语;不能不尊重对方观点,肆意歪曲,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它要求辩手不能只是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的个体。在哲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一次在某个班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顺境易出

 

人才”还是“逆境易出人才”的辩论,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双方辩手情绪都很激动,眼看一场辩论赛即将演变为吵架赛,这时笔者马上让主持人提醒辩手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超越规则。经过主持人提醒,辩手们恢复了冷静,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辩论赛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赛在锻炼辩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课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课外交流可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或通过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有一学生,因父母吵架准备离婚而遭受重大创伤,她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一种极端消沉的情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不关心自己了,正是这种心理支配下,原本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她上课老是走神,成天精神恍惚,毫无活力。后来在与她的一次课后交谈中她讲出了反常的原因,并希望老师帮帮她。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把这件事告诉了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和笔者通过给她父亲做工作,让她父亲多关心她,此后该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