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3: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企业并购、破产、重组等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因素也在增多,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绩效的波动上,所以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经营风险,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新的风险管理模式[1]。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在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究时,较少将企业社会责任考虑在内。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在国外实践中许多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范畴,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上[2],较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近年相关文献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上,通过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3-8]。大多数学者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时很少结合企业其他指标,分析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经营风险作为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两两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能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完善现有的研究体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兼顾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产生良好反馈效应的同时,是否能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一问题研究较少。
企业风险种类繁多,直接研究企业风险比较困难。因此,国内外学者通过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社会风险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风险与社会责任关系。Husted B W [9]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发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有较低的经营风险。Mishra S et al.[10]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对特有?L险影响的分析,表明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减少风险,消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加风险。无独有偶,杨艳等[11]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特有风险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特有风险越低。这与Mishra S et al.研究结论趋同。Boschbadia M T et al.[12]把社会风险当成企业经营风险中声誉风险的一部分,从社会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较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对冲社会风险。
另外,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公众对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积累相应的社会资本,降低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公布社会责任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企业经营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风险与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使得企业整体风险水平提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13]。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认清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高效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owman E H[14]在检验美国85个产业9年样本期间的方差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后得出风险与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他发现财务绩效好的企业和财务绩效不好的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经营良好的企业能够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另外,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从负债的角度讲,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其资产负债比例管控的也较好,流动资金留存较充足,进而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也更强[15]。财务绩效不仅是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一,也代表着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估,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
从2008年三鹿集团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婴儿得肾结石事件到2016年非法经营假疫苗使接种者无效免疫甚至死亡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于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其社会声誉扫地,甚至破产,社会责任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在探讨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时,也应当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卢秀锋[16]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通过降低财务风险来提高公司绩效。该观点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一旦被曝光,其产品会遭到整个社会严厉抵制,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降低了销售收入。相反,那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对企业的好感,使得企业在更稳定的环境下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顾客对其产品购买力度,增加了企业销售收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在较低的经营风险下运营更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在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难以获得,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2―2014年作为考察时限,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ST和*ST上市公司,数据不全与异常的公司,从润灵的644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中最终选取了509家上市公司共1 527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财务绩效和经营风险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和Excel统计软件。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通过搜集财务绩效相关文献发现,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是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选用较多的指标[17-18]。其中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和利用情况。而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不仅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EPS=企业净利润/总股本,该指标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发放股利,财务绩效越好,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ROA和ROE反映企业资金运作回报能力,反映企业盈利的会计价值。EPS从股东等投资者方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取ROA和EPS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用ROE进行稳定性检验。
2.解释变量
(1)经营风险
现有文献对经营风险(Risk)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经营杠杆、应收账款比例、资本密集度等指标[19-21]。关于经营杠杆,杜媛等[22]在研究经营风险程度的度量方法一文中把企业经营风险分为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和亏损风险,她提出经营杠杆系数只能衡量企业亏损风险,而不能衡量企业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用经营杠杆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是比较片面的。所以本文用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应收账款比例=应收账款/收入,比例越大,企业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含量越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在不考虑资本性融资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不变,总资产大幅增加,使企业负债水平提高,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应收账款比例(Reclrate)和资本密集度(Fixed)越大,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高。因为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的P值小于0.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所以为了便于进行回归分析,现把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统一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经营风险,用字母Risk代表。
(2)企业社会责任
不同学者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不尽相同,本文采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23-24]。润灵环球评级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22类行业,该评级体系分四部分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价,每一部分根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总分为100分,其中整体性评价(M)30分、内容性评价(C)45分、技术性评级(T)15分和行业性评级(I)10分。所以其的社会责任评级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3.控制变量
考虑到重要控制变量缺失会给结果带来偏误,参照相关文献[4-5,17]的研究,本文主要设计了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盈利能力(PRO)等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成长性(Growth)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资产流动性(LIQ)用流动资产比例表示,偿债能力(DAR)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能力(PRO)用销售净利润率表示。表1列示了所有?量及其定义。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1―假设3,以财务绩效变量“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被解释变量,经营风险(Risk)和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由此将待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Risk=a0+a1CSR+a2Growth+a3LIQ+a4DAR+a5PRO+ε
(1)
ROA(或EPS)=a0+a1Risk+a2Growth+a3LIQ+a4DAR+
a5PRO+ε (2)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Growth+a4LIQ+
a5DAR+a6PRO+ε (3-1)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CSR×Risk+
a4Growth+a5LIQ+a6DAR+a7PRO+ε (3-2)
在以上回归方程中,控制变量为企业成长性(Growth)、流通股比例(PSO)、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和盈利能力(PRO)。a0为常数项,a1、a2、a3、a4、a5、a6、a7分别为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均值较小,说明样本企业总体上财务绩效较差。经营风险(Risk)标准差较大,说明变动幅度较大,样本企业总体经营风险管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CSR)均值不高,标准差较大,最小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样本企业总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不稳定。另外,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25%分位数、中位数和75%分位数都呈递增趋势发展,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涨幅最大。
(二)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对样本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双侧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的经营风险(Risk)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盈利能力(PRO)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经营风险(Risk)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盈利能力(PRO)、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1.对H1的检验
如表4模型1所示,相对于经营风险(Risk),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0.0113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经营风险越低,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风险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H1。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PRO)、资产负债率(DAR)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负相关。
2.对H2的检验
如表4模型2所示,当财务绩效用ROA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136,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当财务绩效用EPS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1538,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降低可以提高财务绩效,这一结果支持H2,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和盈利能力(PRO)均和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企业成长性(Growth)表明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资产流动性(LIQ)表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快;销售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财务绩效越高。而偿债能力(DAR)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当资产负债率(DAR)较高时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导致企业财务绩效降低。
3.对H3的检验
表4模型3-2在模型3-1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交互项,由于两交互项多重共线性值达到19(>10),因此对解释变量中涉及的交互项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以避免多重共线性。此外本文对所有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VIF),结果显示VIF均小于2,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如表4模型3-1、模型3-2所示,无论财务绩效用ROA还是EPS代表,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也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又一次证明了前面的H2。另外,以模型2为基本模型,在模型2基础上加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量后(模型3-1),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回归系数变大了。若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交互项也加入模型3-2,不仅交互项本身显著,而且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进一步?大,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共同作用于财务绩效,且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削弱作用。这一实证结果支持H3。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的选择和取值将可能对结论稳健性产生影响,为此进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资产利润率(ROA)。由此对H2、H3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5所示。
从表5中的模型2结果可知,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505,在0.0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与上文对H2研究结论一致。从表5中模型3-1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0.0293大于模型2中的-0.0505,模型3-2中加入交互项后回归系数为-0.0006比模型2和模型3-1经营风险回归系数都大,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削弱作用,与上文对H3的结论一致。
以上的稳健性检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靠。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经营风险的概念
所谓的企业经营风险,具体就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一个比值,利用这个比值可以判断企业的利润收益情况。经营风险是贯穿在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中,是不会彻底消失的,但是,可以进行预先防范。
2.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内外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可预见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产生的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企业资金结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制度及收益分配制度等密切相关。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资金支持,往往会采取债务集资等方式,来扩大企业资本积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但是,债务资本的增加,就会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经营环节出现重大问题。但是,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也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正常进行,并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和效益得到优化。不过,如果企业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则可以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适当地增加财务风险,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产品销售策略等。假如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之处,或者存在漏洞,那么,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发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关键岗位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比较大。如果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管理部科学,很多人才就会选择离职或跳槽,这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入车间工人大量离职,企业将面临生产停滞甚至生产瘫痪的问题,其损失也将是不可估量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所以,产品销售策略非常关键,好的销售策略将有助于产品在市场上顺畅地销售出去,并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如果销售策略不正确,则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就不可能达到预期,产品积压不仅导致企业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将会直接决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如果财务风险过大,还会进一步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分为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等。导致财务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财会流程、财会人员等。
三、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1.经营风险的管理防控策略
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比如,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部门与岗位、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等,同时,还要健全产品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市场经验证明,很多企业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出现失误,因此,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靠董事会进行民主决策,决策依据必须要精准、真实、有力,另外,还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system,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expansion. The enterprise to make capital structure changes, will cause changes i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and capital profit rate. Therefore,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risk, capital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rofits, and to evaluate the financial risk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ructure of the model is give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financial risk; capital structure; debt to equity ratio
中图分类号:D41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勘察设计企业风险,是指人们事先能够肯定采取某种行动所导致的各种结果及其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分布。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经济范畴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环境和条件经常变化,使得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无时不处于风险之中。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理财环境存在各种不肯定因素,从而造成企业的自有资本利润率的不确定性的状况。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经营和筹资两个方面[1]。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可能出现的不肯定性使企业的利润发生变动而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因借入资金后,不论盈、亏,企业都要向债权人定期支付借款利息,到期偿还本金,这就可能使企业自有资本利润率发生变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果企业无负债,全靠自有资本经营,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经营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
2.1企业经营风险的度量
企业的经营风险可采用概率分析来测量,即测算一系列投资后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分布(既可能是离散分布,也可能是连续分布)。然后,通过企业总资产(包括借入资金和自有资本)的报酬率的可能值与期望值的偏离程度来衡量经营风险程度。由于总资产报酬率没有考虑资本结构,认为所有资金全为企业自有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度量出来的风险只能是经营风险。
在统计上,是用方差(Vriance)或标准差来衡量一个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的。但是,为了便于期望值不同的方案比较,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简写为CV)来衡量风险程度将更为合适。
不失一般性,假定一项投资,其总投资额为K;预计出现的后果有n种。令第i种后果的税息前利润和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Ei和Pi (i =1…n)。
由该项目投资的税息前利润率(用ri表示,也即企业该项投资的总投资报酬率,可用下式计算
ri = Ei / K (i =1…n)(1)
进而可得
n
E(ri)=∑ri・Pi
i =1
Var(ri)=[ ri- E(ri)]2・Pi
CV(ri)= √Var(ri) / E(ri)=√[ ri- E(ri)]2・Pi/ri・Pi
这里,ri是息前利润率,没有考虑资本结构,因此这时的财务风险即为经营风险,故可用CV(ri)的值来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
2.2企业财务风险及自有资金利润率的度量
当企业有借入资金时由于企业不论是盈亏,均要向债权人定期付息,到期还本,这时将会引起自有资本利润率变动,即企业存在筹资风险。一般认为,企业借入资金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越大,则筹资风险增大,从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变大。在正常经常条件下,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总是高于负债资金成本的。这时随着借入资金的增加,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自有资本的利润率也将增大。下面就将定量地分析财务风险和自有资本利润与借入资金之间的关系。
为论述方便,设企业的自有资本为Ks,借入资本为Kb,企业自有资本利润为rsi,借入资本利息为I。则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权益比(用代表)可用下式计算
=Kb / Ks
因为,自有资本利润等于总资本税息前利润减去利息支出,因此有下式成立
Ks・rsi=(Ks+ Kb)・ri- Kb・I
由此可得
rsi= ri+ (Kb / Ks)×(ri- I)
= ri+ (ri- I)
则 E(rsi)= E(ri)+E(ri- I)
=(1+ )E(ri)- ・I
Var(ri)=(1+ )²
3企业资本结构的评价模型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中借入资本(长期负债)与自有资本的构成比例。主要用负债权益比率来反映资本结构。通过前面分析可知,随着负债权益比率()的增大,一方面企业自有资本利润率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也将增大;另一方面,增大又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大。那么,负债权益比率()究竟多大是合理的,就成了一个长期困扰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将对这一问题作一定的探讨。
企业作投资决策时,往往要求其财务风险与其财务收益成正比。若用r代表企业所要求的最低利润率,用CV代表企业的财务风险,则存在以下等式
r =F・CV
式中,F称为风险报酬系数。该系数通常由企业主观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往往把该系数定得较低。反之,比较保守的企业,则会把F值定得较高。
对式(12)取并分可得
Δr =F・ΔCV
式(13)的含义为:若某种举措,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增加ΔCV,那么企业要求的最低利润率至少应增加Δr,这种举措才被认为是明智的。
如前所述,有正常经营条件下,随着负债权益比率()增大。企业自有资本利润率的期望值E(rsi)将增大;但同时也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CV(rsi)的增大。要使的增大是明智的,那么须有下式成立
ΔE(rsi)≥F・ΔCV(rsi)
其中,ΔE(rsi)和ΔCV(rsi)分别为增大所导致的自有资本利润率的期望值E(rsi)和企业财务风险CV(rsi)的增大量。换言之,若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是合理的,那么它应该满足式(14)。
式(8)和式(10)分别对求导可得
由式(14)可知,合理的资本结构的负债权益比率应满足下式
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及其经营风险
(一)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
Gardner(1965)指出,如同人及其他生物一样,企业也有其生命周期,它一般都会经历创业、成长、成熟、衰退等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其有不同的目标并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企业生命周期最早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但是企业的存在目的就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产品,因此两者基本是一致的。本文采用最常见的做法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的四个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当企业走过它的生命周期时,竞争的性质将会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会不同。下面就各阶段的特点进行阐述: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
1.创业阶段。该阶段企业的市场份额极小,产品知名度低,研发能力不足,信息反馈能力较差,生产规模不足,经营环境欠稳定,产品销售渠道尚未形成,企业所面临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经营风险非常高。
2.成长阶段。该阶段企业研究开支较大,往往需要较多的现金投入。这一阶段企业发展较快,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企业面临生产能力不足,需要向大批量生产转换,并建立大宗分销渠道。本阶段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在降低,因此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是,此时的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经营风险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3.成熟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对稳定,产生现金的能力较强,拥有竞争力很强的产品群组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逐渐减少,创新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原始资源优势、投资规模、设备老化、企业竞争适应能力的变化、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和保有力下降等等因素,导致企业利润率逐步下降,企业可能会引导其资源进入产品差异化和效率改善。总的来说本阶段企业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盈利水平都比较稳定,现金流量变得比较容易预测,所以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
4.衰退阶段。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退,短期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市场占有率骤减。如果企业不能适应竞争或产品创新没有成功,企业最终将会放弃经营。本阶段企业经营基本已经没有悬念,因此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四个阶段最低经营风险水平。
三、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四种搭配
经营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密切相关,财务风险的大小是由资本结构决定,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总体风险。这两种风险的结合方式,从逻辑上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
(一)高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很高的总体风险。例如一个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假设能够通过借款取得大部分资金,它破产的概率很大,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这种搭配符合风险投资者的要求,他们只需要投入很小的权益资本,就可以开始冒险活动。如果侥幸成功,投资人可以获得极高收益,如果失败了,他们只损失很小的权益资本。这种搭配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因为债权人投入大量资金让企业去从事风险巨大的活动,如果侥幸成功,他们只得到以利息为基础的有限回报,大部分收益归于权益投资人。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
(二)高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中等程度的总体风险。例如,一个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使用权益投资,较少使用或不使用负债筹资。这种资本结构对于权益投资人有较高风险,也会有较高的报酬,符合他们的要求。而对于债权人来说,负债不超过清算资产的价值,这种资本结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这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三)低经营风险和高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中等的总体风险。例如,一个成熟的公用企业,大量使用借款筹资。这种资本结构下,股东希望“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愿意提高负债比例,因此可以接受这种风险搭配。对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低的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债权人利益可以保障,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故这种搭配也是一种可以同时满足权益人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四)低经营风险和低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有很低的总体风险。例如同个成熟的公用企业,只借入少量的债务资本。很明显这对债权人来说是个理想的资本结构。对权益人来说却很难认同这种搭配,这种资本结构的企业往往是理想的收购对象,只有不明智的管理者才会采用这种资本结构。这种搭配不符合权益投资人期望,是种不现实的搭配。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反向搭配是制定资本结构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建议
前文已经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风险,以及不同经营风险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搭配类型进行了论述。下面就不同阶段的资本结构决策给出建议:
(一)创业期
由于创业期的经营风险很高,因此应选择高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尽量使用权益资本,引进风险投资者,避免使用负债。
(二)成长期
此时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因此这一时间可以引入债务资金,但主要还是利用私募和公募的形式筹集资金满足扩大生产的需要,不宜大量增加负债比例。
(三)成熟期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Vernon基于M•Posner(1961)的“技术差距”理论,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产品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以产品销售额增长曲线的拐点为标志。在引入阶段,新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中,此时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小,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了解,除了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购买该产品。因为买家的迟疑,其销售额增长缓慢。当产品逐渐被消费者与市场接受,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消费者将大量涌入该产品市场,产品开始进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销售额增长迅速。当市场有效需求和供应基本平衡,销售额的增长会放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此时,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变为大批量生产,市场销售量趋于稳定。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新的替代品时,产品进入了衰退阶段。市场上已经老化了的产品因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被市场上其他具有更好性能以及更低价格的新产品替代。进入衰退阶段的产品销售量逐步减少,销售额会持续下降,直到该产品完全撤出市场。
(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原理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原理,是指企业应根据产品或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对的不同经营风险,制定出具有与经营风险大小相反的财务风险战略。企业或产品特定发展阶段制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的资本结构则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大小,企业的总风险由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共同决定。从逻辑上看,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搭配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但在现实情况中,有两种是无法实现的,即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的搭配,以及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的搭配。分析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搭配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筹资方式,对投资人与企业而言,它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就企业筹集权益资金而言,由于法律上企业没有必须偿还权益投资的义务,并且在股利分配上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给股东的分红可以酌情考虑有无以及多寡,权益筹资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对企业来说风险小,而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大。企业在筹集债务资金后,经营状况无论好坏以及现金流量多少,都必须按合同约定偿还债务本金,并且按期以固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固定的利息,缺乏弹性,因此,债务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大,而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小。1.无法实现的风险搭配方式。一是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很高。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在这种搭配方式的基础上,他们需要投入的权益资本很小,若是成功则投资回报率会非常高;如果投资失败,他们损失的也只是投入的很小的权益资本。同时,在计算过投资项目失败的概率后,风险投资者会通过一系列的风险投资组合来分散自己的风险,因此个别投资项目失败的后果仍然是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这种风险搭配方式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前提是企业能够找到债权人获取债务资金。而这种搭配并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因为对于债权人而言,投入大部分资金到具有高经营风险的企业,投资成功也只是得到以固定利息为基础的有限回报,而权益投资人则获得剩余大部分的收益;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也就是说,债权人以很少的回报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此,这种搭配在现实状况中会因找不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二是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很低。采用这种搭配的企业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债务不多,因此在偿还债务方面有着较好的保障,是符合债权人要求的,但是并不符合权益投资人的期望。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低经营风险意味着较低的投资资本报酬率,低财务风险则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杠杆也较低,自然权益投资人所能得到的权益报酬率也不会高。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只要改变企业的财务战略,而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承担较大的风险来改变其经营战略,就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绝大部分成功的收购都以这种企业为对象,因此,这种资本结构的企业会吸引许多的收购者。为了避免被收购的下场,明智的管理者是不采用这种风险搭配的。因此,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2.可行的风险搭配方式。一是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中等。对于权益投资人而言,较高的经营风险,也意味着较高的预期报酬,因此这种搭配方式符合他们的要求。权益资本通常来源于专业的投资机构,他们专门从事高风险投资,通过一系列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从而在总体上获得很高的回报,因此他们并不介意个别项目的失败。对于债权人来说,这种资本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债务在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范围内,债权人会适当地投入资金。因此,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从企业角度而言,经营风险高的企业现金流量不稳定,鉴于权益筹资具有偿还弹性,因而企业相较债务资本来说更愿意使用权益资本。这种搭配方式是同时符合股东与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二是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中等。对于债权人而言,经营风险低的企业,经营现金流入稳定,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较小,债权人愿意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低,如果不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总体的回报率会很低。但提高财务风险可以提高财务权益报酬率,因此权益投资人愿意投入资金来提高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因此这种风险搭配是既符合债权人要求也符合股东期望的现实搭配。综上所述,在制定资本结构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是必须遵守的一项战略性原则。这两种风险只有反向搭配才是合理的,可以实现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战略
(一)引入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尽管引入阶段的产品设计新颖,但是质量需要提高,特别是可靠性。市场上刚出现的新产品,前景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具有竞争对手很少的优势。生产者为了促进消费者购买,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2]。由此导致这一阶段产品营销成本高,广告费用大。另外,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该阶段产品生产批量小,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产品销售价格偏高,导致用户很少,通常只有高收入用户会尝试新的产品。产品的独特性和客户的高收入使得价格弹性较小,可以采用高价格、高毛利的政策,但是销量小使得净利润较低。这一阶段企业应着力于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应当采用将投资主要用于研究与开发和技术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财务战略。产品能否成功开发出来,开发成功的产品是否能为消费所接受,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又是否能够达到规模生产,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等等。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都导致了引入阶段具有非常高的经营风险。通常,新产品市场命运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的新产品将进入成长阶段,而失败的新产品则无法收回前期研究开发、市场开发和设备投资成本。“该期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产品可能失败即不被市场接受;二是产品成功后对设备、材料、人力等经济资源需求急增,导致对资金需求的巨大增长。”[3]鉴于引入阶段的高经营风险,按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原理,此时应采用低财务风险的资本结构以及低财务风险的财务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的引入阶段是具有最高的经营风险的阶段。新产品是否有销路,是否被既定消费者所接受,如果受到发展和成本的制约,市场能否扩大到足够的规模,如果所有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企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来判断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是复杂的风险。经营风险高意味着这一时期所能容忍的财务风险比较低,因此在融资方面权益融资是最合适的。但是,即便是这种权益投资也不可能吸引到所有能够接受高风险的潜在投资者。这些风险投资者通常期望得到高回报,这种高回报将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4]。因为在引入阶段,企业所具有的负的现金流量使得股利的支付成为不可能。资本利得的优势获得了这种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资本投资者的关注。在企业获得正的现金流并开始支付股利之前,支付股利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以及风险投资者们取得的资本利得的大小,因此,无论是企业本身或是投资者都不希望受到支付股利的限制。要实现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资本利得,让企业认为产品在发挥作用并且它的市场潜能使得投资在财务上更有吸引力,就需要在这些权益的价值增加时寻找购买者。对风险投资者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途径是企业在股票交易所公开发行,企业可以在这一阶段公开发行股票而不分配股利。
(二)成长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成长阶段的标志是产品销量持续增加,产品的销费群体已经扩大。此时消费者会接受质量不同的产品,换言之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生产产品的各个厂家之间在技术和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会增加产品的促销与宣传费用,因而广告费用较高,但分担在每单位销售收入上的广告费用在下降。此时的需求大于供给,生产能力不足,需要转向大批量生产,并建立批发分销渠道。由于市场扩大,涌入大量竞争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人才与资源的争夺,同时会出现意外事件如兼并与并购等,引起市场动荡。由于需求大于供给,产品价格达到最高,单位产品净利润也最高。在这一阶段企业应着力于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并维持到成熟阶段的到来。如果在成熟阶段到来时只获得了一个较小的市场份额,则投资于前期开拓市场方面的资金很难得到补偿。企业对处于成长阶段的产品应采取的主要战略是市场营销,对企业而言,这是改变质量形象和价格形象的好时机,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特色,提高知名度,同时明确真正的目标市场,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挖掘潜在市场。这一阶段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主要是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相对引入阶段而言降低了。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经营风险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产品市场份额的多寡以及该份额能否保持到成熟阶段,决定了此时经营风险的大小。2.财务战略。鉴于成长阶段较高的经营风险,选择的财务战略理应具有较低风险。一旦新产品或服务成功地进入市场,销售数量就开始快速增长。这不仅代表产品整体业务风险降低,而且表明需要调整企业的战略。这一阶段的竞争策略应重点强调营销活动,以确保产品销售增长令人满意,并且能够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和扩大销售量。这都表明,经营风险尽管比引入阶段降低了,但在销售额快速增长的阶段仍然很高。“在融资决策时,仍需考虑财务风险,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盲目举债,过分投资,加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5]因此要控制资金来源财务风险,需要继续使用权益融资。对于最初的风险投资者,通常希望进行投资组合获得比这一阶段更高的回报率,此时,他们的退出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由于企业的总风险在从启动到增长的过程中降低了,新的资本回报也必然降低。相应地,原来的风险投资者们可能对未来的融资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必须支付越来越高的价格。风险投资者要实现他们的利得并将收益投入到更高风险的投资中。这意味着需要识别新的权益投资者来替代原有的风险投资者和提供高速增长阶段所需的资金。这一阶段,由于风险投资者的退出,需要寻找新的权益投资人。一种办法是通过私募解决,寻找新的投资主体,他们不仅准备收购股份,而且准备为高成长阶段提供充足的资金。另一种办法是公开募集权益资金,但这要受到诸多法律限制。更具吸引力的做法是让股票公开上市。由于企业在产品的成长阶段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此时应采用低股利政策。对于企业而言,合适的融资方式依然是公开发行股票。而新的权益投资者主要是被企业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所吸引。在企业股票的高市盈率中,已经反映了这种增长前景。在计算当前股价时,用收益乘以现有的每股盈余。意味着企业在发展阶段的每股盈余必须有实质性的增长,这一目标应当通过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赢得统治地位来实现。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采用大规模追加投资的财务战略。无论是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还是为转向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而投资于设备与技术,都需要企业追加投资,因而需要产品带来相对于引入阶段更多的现金流。大规模的追加投资限制了成长阶段股利的分配,但新的权益投资者不会在意这一阶段的低股利政策,因为他们所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两个阶段中,企业拥有主要发展机会来发展其实质性的竞争优势,并将在以后的、现金流量为正的、成熟的阶段中发挥这些优势。
(三)成熟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竞争者之间出现激烈的价格竞争,标志着成熟阶段的开始,尽管这一阶段的产品市场巨大,但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市场需求量渐趋饱和,新的消费者群体逐渐减少,主要依靠原有的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支撑,销售量基本稳定。产品逐步标准化,差异变得不明显,技术和质量改进缓慢。生产稳定,局部生产能力过剩。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毛利率和净利润同时都下降。“此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的控制制度,严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6]企业在此期间应集中改善产品质量,利用规模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开创新市场,在价格方面应实行优惠,运用多种定价技巧,以保持原有市场和吸引新的细分市场。经营重点放在保护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上,“对于成熟市场来说,不是量的增加而是量的保持,维持客户关系远比宣传作用大”[7]。由于整个行业销售额达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大的规模,并且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企业如果想要扩大市场份额,会遇到其他竞争企业的顽强抵抗,并引发价格竞争。此时扩大市场份额已经变得很困难,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已经没有必要,“过分的宣传只会徒增成本、降低利润”[8],企业经营的着重点应在于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投资报酬率。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产品处于成长阶段时相比,已进一步降低到中等水平。因为引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高风险因素已经消失,市场份额、销售额以及盈利能力都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现金流量额也相对容易预测。经营风险主要决定于稳定的销售额能够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以及总盈利水平的高低。2.财务战略。与低经营风险相适应,企业可以采用较高财务风险的财务战略,引入债务融资,此时的现金流和使用债务资金的能力在再投资的过程中变得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引入债务融资会令财务风险增大,这是因为企业需要获得大量现金净流量来偿还债务。但对于债权人而言,低经营风险的企业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以及支付利息提供保障,因此,债权人愿意提供债权资金。同时,权益投资者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股利。提高股息率是必要的,因为此时的经济增长前景远不如生命周期的引入阶段。低增长前景主要体现在较低的市盈率上,从而股票价格降低。市盈率倍数的降低是由于每股收益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一个最终的结果,即更稳定的股票价格。此时与引入阶段通过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回报给投资者不同,更多的投资回报来源于股利分配。因此,股利支付率和当前新的每股收益同比例增加,从而显著增加了股利支付[9]。
一、引言
企业绩效与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企业绩效需要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作为保证。从微观角度讲,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中,融资决策会引起财务风险而投资决策又会产生经营风险。微观经济杠杆能够简洁、灵敏地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自2000年起,我国房地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该行业中的佼佼者,随着整个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其整体业绩也出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2006年10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蓝筹地产评论》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是风险最高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垄断土地使用权攫取巨额的增值收益,大量使用短期借贷进行长期投资,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经营模式粗放,专业化管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导致其具有较高风险的原因。房地产行业被许多人称为“暴利”行业,该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绝大多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但该行业的净现金流量却严重不足。过分依赖银行信贷,自有资金比例较低的融资结构带给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运营和业绩。目前,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和风险分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房地产行业时,都是单独分析房地产行业的绩效或者风险,对房地产企业绩效与风险相关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重点对我国房地产行业进行绩效与风险进行研究,这对建立有序、平衡和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存在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放大由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销售收入的波动,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在企业销售量未达到损益平衡点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影响,此时经营杠杆与企业绩效反向变化;在销售量达到损益平衡点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影响,此时经营杠杆变化与企业绩效同方向变化。房地产行业销售量一般都会达到损益平衡点,此时经营杠杆与企业绩效同向变化。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绩效与经营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财务杠杆理论,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财务杠杆对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财务杠杆对企业绩效有负的影响。而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资产收益率一般都会小于金融贷款利率,因此,在我国财务杠杆一般发挥负效应。故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绩效与财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房地产类A股上市公司共有54家,剔除2003年未上市和“ST”、“*ST”公司,最终选取沪深两市32家房地产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名称如(表1)所示。所有数据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
(三)变量选取本文选取变量如下:(1)绩效指标的选择。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结构、资金占用和周转都直接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资本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性极强,是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而托宾Q值是衡量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良好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时考虑了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2)风险指标的选择。本文采用杠杆分析法,以经营杠杆系数(DOL)、财务杠杆系数(DFL)这两个指标分别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3)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独特性、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另外考虑到研究的时间区间是2003年至2007年,本文还引入了年度虚拟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如(表2)。
(四)模型构建 考虑到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众多,本文在研究以微观经济杠杆度量的企业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同时,引入其它影响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如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独特性、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年度虚拟变量。从企业绩效与风险的线性关系出发,根据研究假设,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Ⅰ: 企业绩效=?鄣0+?鄣1•DOL+?鄣2•SIZE+?鄣3•GROW+?鄣4•LIQU+?鄣5•UNIQ+?鄣6•CASH+?鄣7•ITQ+?鄣8•NIR+?鄣9•INR+?鄣10•Y2003+?鄣11•Y2004+?鄣12•Y2005+?鄣13•Y2006+ε
模型Ⅱ:企业绩效=β0+β1•DFL+β2•SIZE+β3•GROW+β4•LIQU+β5•UNIQ+β6•CASH+β7•ITQ+β8•NIR+β9•IDR+β10•Y2003+β11•Y2004+β12•Y2005+β13•Y2006+ε
模型Ⅲ:企业绩效=c0+c1•DOL+c2•DFL+c3•SIZE+c4•GROW+c5•LIQU+c6•UNIQ+c7•CASH+c8•ITQ+c9•NIR+c10•IDR+c11•Y2003+c12•Y2004+c13•Y2005+c14•Y2006+ε
在上述三个模型中,企业绩效分别由ROA、ROE和托宾Q值衡量,即根据每一个模型可以分别建立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Ⅰ的解释变量是DO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经营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Ⅱ的解释变量是DF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财务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Ⅲ的解释变量是DOL和DF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绩效的综合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房地产行类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7年的整体情况,为避免特殊点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剔除了奇异值和极值,以求更加真实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特征。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二)回归分析 本文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为解释变量建立了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上文一共建立了9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以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时,回归方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 )最大,其次是以ROA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而以ROE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时,调整的判定系数( )最小。调整的判定系数( )越大,说明被解释变量取值的变差中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越多,观察点在回归直线附近越密集。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由三个模型构建的多元回归方程均通过了整体线性关系检验,说明在每一种情况下,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但进一步的回归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当以托宾Q值衡量企业绩效时,三个模型下的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风险因素(经营杠杆、财务杠杆)与托宾Q值线性关系不显著。而以ROA和ROE衡量企业绩效时,由模型Ⅰ、模型Ⅱ、模型Ⅲ建立的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综上所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以会计指标ROA和ROE评价企业绩效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同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证实了假设1的结论;财务风险同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证实了假设2的结论。但以托宾Q值评价企业绩效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托宾Q值与会计指标的差异性和托宾Q值对以微观经济杠杆计量的风险的敏感性较低。
四、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采用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源于固定成本,且随固定成本的增大而增大,而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管理费、经营用房租金等,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结构及成本结构。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当销售收入增长时,经营杠杆会发挥正向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当销售收入下跌时,经营杠杆就会发挥负向作用,降低企业绩效。因为房地产业的销售收入总体上表现为增长趋势,故经营杠杆发挥正向作用,经营杠杆越大,企业的绩效越好。第二,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本文采用财务杠杆度量财务风险。一方面,从财务结构角度分析,财务杠杆发挥正向效应的条件是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此时权益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但当企业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下降,另外债务的还本付息负担会使企业无利可图。比较选取的32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发现,2003年至2007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2003年0.03571,2004年0.04178,2005年0.02911,2006年0.03446,2007年0.04612)均小于贷款利息率(短期贷款利息率的平均值为0.06087,长期贷款利息率的平均值为0.06728)。这就是导致财务杠杆与绩效负相关的直接原因。另外,负债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是加大了财务风险。过大的负债比例可能会使得企业不能按期偿付债务利息和本金,甚至将企业带入破产境地,影响其持续经营。另一方面,财务杠杆源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又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政策,因此,可以认为财务杠杆实际上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反映。首先,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次序首先为内源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但我国企业的融资策略往往与此相悖,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因为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来说,筹集资金数额更大,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股利分配具有非强制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纷纷争相上市,争取“壳”资源的原因。而且许多绩效好的上市公司,易于取得配股资格,因而比较倾向于使用配股来获取外部资金,只要能够达到配股条件的公司都会充分利用每年的配股资格。而相比之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健全,企业债券的发行必须纳入国家信贷计划且审核条件严格、债券的发行规模也是由国务院确定的。另外,在我国债券融资往往给外界传递的是公司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的负面信息,且还本付息的负担也会使得企业不愿选择债务融资。其次,我国房地产企业大多采取负债经营的模式,使得该行业的负债水平一般高于其他行业。根据权衡理论,随着负债规模的扩大,负债带来的财务拮据成本会大于避税效应,使得企业绩效下降。另外,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常常与地方政府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在地方政府的担保下很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加之房地产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该行业的营业利润很高,有人甚至将该行业称为“暴利”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就很可能放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顾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盲目进行投资,因为他们已经将企业的经营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转移给了银行。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托宾Q值的相关性不强。托宾Q值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但是它的理论分析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建立在一个庞大、发达、有序、信息通畅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不完善、不成熟,比如市场规模较小、股权分置、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全、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不健全、股票市场投机现象普遍等问题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有效市场阶段,乐观一点的看法是处于弱有效和半强有效市场之间。因此托宾Q值在我国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另外,托宾Q值是从市场角度考虑企业价值的,与ROA、ROE这样的财务分析指标有所不同。由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预期普遍偏高,即使各公司财务状况差异很大,托宾Q值也可能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托宾Q值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敏感性较低,当采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绩效时其与企业风险的关系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2]刘名旭:《中小上市公司杠杆风险管理分析――基于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8期。
【论文摘要】:在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债权人做为公司资金的提供者,具有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的固定权利,其财务风险是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由于不完全契约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承担了与其收益不匹配的财务风险,治理权后置是导致债权人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而信息不对称是根本原因。债权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关键获得一部分剩余控制权,让债权人拥有更多的经营信息,实现股权和债权共同治理。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重大,偿债能力弱,则财务风险大,反之,债务资本比重小,偿债能力强,则财务风险小。基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财务风险主要表现有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
二、债权人财务风险分析
债权人作为要素所有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后,即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根据大家对风险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占在债权人的角度,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因此,如果债权人和公司所签订的合约是完全的,合约详细规定了经理人在所有的外部状态中的行为以及利润的分配情况并进行风险披露,则债权人的财务风险问题也就不复存在,因为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理,债券人的这一部分收益波动实在其本身的预料之中的,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并目有相应的风险收益去补偿它。
或者我们从VAR风险:计量的的角度去理解它。也可以认为这部分的收益波动是在债券人本身控制的范围之内。只要没超过这个界限,都不算风险损失。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公司和债券人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一个完全的契约准确描述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一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由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的,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确定和契约的不完全,企业经营才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又由于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果中,债权人作为资金提供者一般不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我们的资本市场也还没有达到强势有效,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债券人往往承担由公司经营风险转化而来的额外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是没有在契约中同种风险收益的方式加以补偿的,它是属于债权人的期望之外,属于真正的风险。由于公司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从而公司的经营风险也是变化的,这些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都可能会转化为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总之,由于债权人一般不具有公司治理权以及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者接受股东的委托运用全部资本进行经营,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异性代表了垒部资本承担的经营风险,在这个层面上不存在债权人财务风险的问题EBIT扣减固定的资本成本利息后,再减去所得税即为净利润,净利润的变异性可视为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债权人依合同约定取得固定利息。但是,由于存在着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白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债权人承担了不该属于自身的财务风险。并且,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深,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大。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债权人财务风险管理
按照期权理财风险管理的思想,债权人可以通过在投资时进行权力义务的分离来达到分离风险的目的,即通过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现在的确定性,从二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规避,比如现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就是可以看作是一种方式,通过购买可转化公司债券,实际上就相当于购买了一项公司看涨期权,在公司超额盈利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转化以低于市价的条件购买公司股票,实际上债权人可以通过价差收入来获得这部分超过其债券收益的报酬,它可以看作是对债权人承担的公司额外风险的补偿基于上面债权人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转移的认识,我认为债券人可以从衍生金融品德角度去进行自己的风险控制,对于不同经营风险的公司以及自己对风险的承受态度,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规避方法,其核心可以参考期权理财权将未来不确定性转化为现在的确定性,从而将权力义务相分离的思想。
导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作为自主的经济实体,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已有的文献看,学者们从公司治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方法得出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学者们更多地讨论经营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很少关注经营行为对企业风险的所产生的风险很少探讨。现实中企业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创作利润和价值,而忽视了随之而来的企业风险。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风险和利益是不可分的,如果企业偏重绩效,而对于不能很好处理好各种风险,企业有可能遭受损失,甚至面临破产危险。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对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国外文献
1.1 股权结构与公司风险
LaPorta(1999)指出许多上市公司里,公司治理已不是管理者伤害股东利益的问题了,而是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和小股东利益问题。他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不一致,两者之间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控制的威胁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使企业增加了财务和经营风险。Faccio(2001)从股利理论出发,研究了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对公司才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许多控股股东股利政策来掠夺小股东的利益,他们通过投资那些产生负收益的项目来榨取高额的控股收益。而这些无效率的项目堆积成了大量的无法收回的债务,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控股权过度集中。
1.2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风险
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使得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而这样显然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企业财务风险。Daliy和Dalton(1993)研究表明,当董事会中外部比例增加时股东和董事会的利益协调更容易进行,就能保证股东利益得到足够的尊重进而能降低企业风险。
对于公众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有一个人有一人兼任的,显然有很多缺陷:首先,这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是的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
1.3 高管特征与企业风险
关于高管激励作用西方研究几乎一致发现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urphy,1985;coughlan and Schmidt,1985)。关于高管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相关性实证检验却始终没获得一致结论。Lamber和Lacker(1987)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如理论所论证的那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engistae和xu(2004)利用国有企业的样本也发现报酬业绩敏感度的确如理论所言,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re(2009)和Guary(2002)、Mengistae和Xu(2004)的结论则恰恰相反,他们发现风险和对高管的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险越大,给予高管的激励也随之增加。
2.国内文献
于东智(2001)对923家上市公司1999年的相关文献综述数据为总体研究样本,研究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其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股票风险负相关,但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当存在其他的控制变量时,股权集中度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联系并不显著。我国的股权集中度指标反映的是国家股与法人股(国有成分占优势地位)的集中程度,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表明,股权结构并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通过转换大股东身份和适度地减持国有股比例将对公司绩效的提高乃至市场体系的完善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姜秀华和孙铮(2001)、姜国华和王汉生(2004)等通过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分析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发现确实存在部分股权结构因素对公司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弱化的公司治理容易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并引发公司财务困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地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也对公司财务风险有影响作用等。
总之,股权制衡水平是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对于公司股权制衡的研究应该全方位地综合分析其对公司运营风险、成本、经营业绩及中小股东的保护的影响。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时,应当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寻求合适的制衡水平。
王小波(2007)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财务风险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是一种相对有效地股权安排;股权制衡与财务风险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股权制衡尚不能改善治理的作用。于富生、张敏、姜付秀和任付秀和任梦杰(2008)以2002-2005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风险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风险越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对企业风险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为能发会其应有的作用,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分离、提高高管持股及高管薪酬都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刘银国、吴夏琴(2009)以100家上市公司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和评价公司治理的指标体系和企业风险计量模式,通过回归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和企业风险显著负相关。
3.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风险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公司治理对企业风险是至关重要的,这表明良好的企业风险结构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因此企业应完善治理机构,有效约束企业高风险行为,以降低企业风险。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1)企业风险可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两者之间的组合又可分为四种情况:高财务和高经营风险;高财务和低经营风险;高经营和低财务风险;低财务和低经营风险。企业风险并不仅仅是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而以上的研究仅仅是单一的考虑财务和经营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学者们在实际研究中很少有全面的反应企业风险。
(2)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有两种:以市场为数据(如股票收益率波动、beta系数等)为依据;以会计数据(财务收益的波动、资产负债率等)为依据。大多数西方学者都使用前者,但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反应财务风险,所以我建议使用后者比较合理。对于经营风险还没有比较公认的衡量指标如李涛(2005年)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总资产”来衡量经营风险。由于公司可能存在操纵业绩的嫌疑,不能很好反应负债程度,进而衡量经营风险也不准确,所以还需要研究其替代指标。
参考文献
[1]Faccio,M.,Lang,L.,& Young,L:Dividends and expropri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54-78(2001).
[2]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Solanes,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1999)-54.
[3]Lambert,Richard,and Diavid Larcker;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ccounting and market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ch(1987)-25(0),85-125.
[4]Mengistae,Taye,and Lixin Colin Xu;Agency theory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The case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4)-22:615-637.
[5]Murphy K.J;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7(123).
[6]ERIC R.GEDAJLOVIC,MOTOML HALHIMOTO(2001);Ownership structure,investment behavior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ERM report Ierie I research in management(2001)-2.
[7]Daily,C.M.and D.R;board of directors leaderships and structure: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Enterpreneur ship:Theory and prcctice(1993)-17,65-81.
[8]姜秀华和王汉生.财务报表分析与上市公司ST预测研究[J].审计研究,2004(6).
[8]孙班军,薛智,朱空燕.跨国公司并购后公司治理整合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6(4).
[9]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M].南开管理评论,2001(5).
[10]刘银国,吴夏琴.董事会特征与相关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轨经济中的国家而言,一方面,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普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Kornai,1986),由此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中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化,企业的预算约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硬化(BrandtandLi,2003),由此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由于两者产权性质的不同导致了两者预算软约束程度的不同,而在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程度也可能存在着差异。由此延伸出的问题就是,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是否会考虑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呢?而且对不同性质的公司或者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是否会根据公司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调整呢?本文具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拓展事务所审计定价的相关经验研究,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定价行为。
二、文献回顾
在Simunic(1980)最早对审计定价进行的实证研究中,他就用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公司是否出现亏损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三个变量来表示公司的经营风险,从而考察事务所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审计定价。Simunic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出现亏损或者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高,而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关系。后来的学者在借鉴Simunic(1980)审计定价模型的基础上,用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公司是否出现亏损、审计意见类型、总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等变量来表示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②,从而研究事务所对公司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的审计定价行为。已有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美国市场而言,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会考虑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例如Beatty(1993)以美国IPO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直接考察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他发现对于IPO后申请破产的公司而言,公司在IPO时支付了较高的审计费用;O′Keefe、Simunic和Stein(1994)对美国市场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总负债比率和内在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对于其他国家市场而言,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公司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例如Francis(1984)对澳大利亚市场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总负债比率、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公司是否出现亏损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收费之间都没有相关性,然而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5)对澳大利亚市场的研究却发现,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流动比率以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的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以及出现亏损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Firth(1985)对新西兰市场的研究中,他发现公司是否出现亏损和公司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关系,而公司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会影响事务所的审计收费;Seetharaman、Gul和Lynn(2002)对英国市场的研究发现,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资产收益率以及出现亏损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性。对于上述不同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Simunic和Stein(1996)认为除了国别之间不同法律环境的影响外,还因为不同的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变量来表示企业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
随着中国证监会2001年12月要求上市公司对审计收费进行公开披露之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他们也考虑了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对事务所审计收费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伍利娜(2003)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和是否出现亏损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关系;韩厚军和周生春(2003)发现上市公司的总负债比率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性;朱小平和余谦(2004)的研究则发现,被ST的上市公司其审计收费较高,而公司的速动比率和资产收益率对审计收费没有影响。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为考察我国的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的审计定价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但是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只是简单地借鉴国外学者所采用的变量来考察它们与我国事务所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针对这一研究缺陷,本文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环境,具体考察在上市公司存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如何考虑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理论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是否会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定价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二是事务所所处的法律环境。具体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之中,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对公司的预算软约束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Kornai,1986),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问题的考虑,通常会通过财政补贴或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援助公司,由此降低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化,使得公司的预算约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硬化(BrandtandLi,2003),由此提高了公司的财务风险③。对于我国事务所面对的法律环境而言,我国投资者诉讼门槛高而事务所赔偿责任小的法律现状,极大地降低了事务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并导致了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低下(刘峰和许菲,2002)。但是2001年在证券许可证的年检中,中国证监会对国内八家事务所所做出的市场禁入的监管处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意识,李爽和吴溪(2003)和李爽和吴溪(2004)的实证研究结果就表明,与自愿性事务所变更相比,在这次的监管诱致性事务所变更中,后任事务所在审计报告行为上会更加保守,对公司的风险评价水平有所提高,并增加了相应的审计收费。2002年1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的正式启动,由此将增加我国事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的加强和法律环境的改善将促使我国的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重视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即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越高,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就越会收取较高的费用,原因在于:一方面,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越高的公司越可能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错报或漏报(KreutzfeldtandWallace,1986;KinneyandMcDaniel,1989),相应的,事务所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审计这些公司,由此导致审计收费的提高;另一方面,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越高,事务所面临被的可能性越大(Palmrose,1987),事务所因此就会收取较高的审计收费来弥补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Altman(1968)、Ohlson(1980)以及陈静(1999)等国内外的经验研究结果都表明,公司的负债比率越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公司的财务风险也越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虽然我国的公司普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但是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而言,其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相比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当国有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政治目标和个人私利的考虑更愿意对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援助(BrandtandLi,2003),由此会更加软化国有上市公司的预算约束。因此,即使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陷入相同程度的财务困境,国有上市公司更为软化的预算约束进一步降低了它的财务风险,相应的,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就可能对它收取较低的费用。由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公司负债比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有所减弱。
虽然我国的公司普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但是在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公司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的程度却可能存在着差异。具体来说,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处于该地区的公司其预算软约束的程度会有所减轻,原因在于:一方面,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也更加深入,与其他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对盈利目标的追求由此会硬化国有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的预算约束(BrandtandLi,2003);另一方面,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可能比较低,分散化的银行体系也有助于硬化对上市公司的预算约束(DwatripontandMaskin,1995)。因此,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预算软约束程度的减轻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的财务风险,相应地,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就可能对公司收取较高的费用。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在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公司负债比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有所增强。
四、研究设计
1.样本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