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3: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的教学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34-02
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管理手段,对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协调。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现如今,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教育管理的发展轨迹,是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继而走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整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小学校长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吻合全国教育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格局。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把创新与创效统一起来,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目标。
1.学校教学管理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小学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责任制的确定不明显,以至于责权不分的现象泛滥,不利于统一管理;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开设"一言堂",唯亲是任,捕捉不到民主的影子;学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导致出现贪污或挪用现象,严重影响教育的真正意义的展现;校长与学生的沟通过少,不利于校长在学生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诸如此类的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2.加强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2.1 建立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2.2 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 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第二,鼓励"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总之,因时而定,因地制宜。
3.学校的教学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教学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
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结束语
小学教学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把创新与创效统一起来,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学管理
我国教育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理清中职学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促进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成立不久,发展速度较快,部分中职规模已过万人,但是对中职办学却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本身就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突出。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得好,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中职技术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中职技术院校的发展其实就是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协调发展。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不少中职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管理的认识也随之向深层次发展,也开展了诸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丰富了我国中职实践教学管理内涵。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较高水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②初步将实践教学管理与职业资格证书中所包含职业素质相衔接;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整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人财物全面管理,管理意识不断强化;④开始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⑤起步运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⑥对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意识不断增强;成立专门化实践教学管理部门。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中职技术院校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思想和观念还相对落后
目前中职技术学校受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中职学校的教师基本来自普通高等院校,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影响,以知识的多寡、深浅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质量标准。
首先,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等问题;其次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认为质量仅仅与教学活动有关,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包括中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概念;再次,比较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建设等重视不够。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薄弱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采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或者整周实训式教学模式,两者所占教学时数比例很高,这使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考核与评价等难点问题更没有很好地解决,表现在各中职学校普遍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处于低水平。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制定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管理方法,建立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
现有管理制度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校外企业参与管理极少,企业文化在校园实践教学环境体现过少,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三、解决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应破除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全心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以人为本、素质为先”的教育理念,贯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方法,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观是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应改变以知识的多寡、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质量的唯一标准,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质量观;改变单纯地以教学水准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确立学校、社会、家长多方位评价的质量观。
(二)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随意。各专业缺乏科学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距离。对实践教学的实施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措施,实践教学的质量只能依赖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自觉性,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要积极借鉴国外或高水平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尝试在实践教学管理改革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实践教学,确立涵盖全部实践教学环节的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制,构建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有利于全员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实践教学管理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内在联系。
(三)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评价体系是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保证,中职学校应构建这一体系,并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即从招生到就业的中职学生三年培养的全过程。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与学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涵盖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等,全面衡量其质量水平;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但须进行考核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此外,还应根据新形势与新要求,及时制订、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始终保持管理制度的先进性。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目前,大多中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严格,加上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把实训课当作一回事,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不理想。
结语
以上这些都是我国中职技术学校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中职技术院校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学和时间紧密结合,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中职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困境
1.设施、师资和课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职业学校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施上各校加大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投入,根据专业的设置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但其数量和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很多实训室也只是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强化训练。
2.教科研和教育评价急需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主要依赖校本,由于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业务综合素质的提升得不到保障。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沿用老标准,而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无形中影响着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教学模式上有待改进。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市场的竞争也给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在目前形势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就必须走出一条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1.加强教学管理程序性。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应该按照ISO标准的要求建立教学管理质量体系,制订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务工作程序,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2.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为了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在设置培训专业前,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企业培训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员将来的就业形式和所从事的岗位需求来设置培训专业。同时职业学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学科专业)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的第一线去,这样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
3.加大教师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日常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行业竞赛调考、技能鉴定以及基地建设等几项工作,这就使师资培养存在工学矛盾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
①进一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来任教,同时,要面向行业企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②加大实训教学环节外聘教师力度。
③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体系测评的内容要切实与育人质量紧密切合,标准制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结果要有效地促进教学部及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教师评价:通过校内的“专家评教”,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打分;通过教学部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学督导员的听课督查,对每个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形成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强有力的支撑评价层面。
②学生评教:每个班级由学习成绩前10名学生参加,尽量减少因师生关系或管理严格给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场打分当场收回。
③管理水平评价:首先由教务处牵头,每月召开1至2次教务会议;其次建立教学通报制度;第三,召开部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第四,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常规、教学进程、教学质量进行较大规模的检查,做到鞭策先进,督促后进,通过检查—处理—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④社会评价:社会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用人单位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以上三个方面,学校通过跟踪调查,到用人单位考查访谈,家长问卷,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和检查通报等形式,最终形成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结论。
在构建过程中,要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逐步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学校对老师的评价都要创新评价体系,突出职教特色,以促使各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时要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过程中向老师一线倾斜,使他们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乐教爱教。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职业学校只有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办学的各项软、硬件,探索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
当前社会正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这是一种本质性的社会变革,对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改革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教学环节,构建一个适宜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新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改革中,需要突破旧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驾轻就熟的教学流程、甚至一些干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教学法则。所以,从广义上说,教学改革包含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必然触动教学管理思想的变化,各类内容的教学改革需要以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作为保障。所以开展教学改革就必须改革教学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化为教学管理的思想,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管理职能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优良的学习环境。“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通过改革最终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对培养新型人才发挥保障作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管理机制。当然,教学改革会促进教学管理的配套改革,另一方面,教学管理改革不能滞后而应该超前于教学改革的进程,只有这样,教学管理才可以发挥对整体教学改革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管理环境的改善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打破原来的教学格局,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大到整个教学体系,具体到各个教学环节、每门课程的设置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必然同已经长期与旧的教学体系运转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发生冲突。特别是有的教学改革是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可能与常规的思路相去甚远,也很可能会出现失败,对此,教学管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是鼓励还是限制,是创造条件还是放任自流,结果会截然不同。因为整体教学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具体的教学改革探索又是极其脆弱的,非常需要一个宽松、适宜的改革环境,包括政策、气氛、机制等环境,其中教学管理环境尤其重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各种政策措施要顺乎当前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要从宏观上引导改革方向,也要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改革创造软硬件条件。
(三)教学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教学改革无疑给每个教学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首先,与教学改革相伴的是一次教育观的革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背后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每个教学管理工作者都必须深刻研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研究教育发展的背景、教育功能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正确解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其次,教学改革将逐渐改变原来的教学格局,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为此,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了解教学改革的实质、内容和过程,研究适应新的教学体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是发挥教学管理对教学改革保障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保持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政治方向正确,工作方法恰当,有奉献精神,作风扎实,思虑周全,善于总结,勇于改革,能着力将教学管理与教育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
每学期开学初,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要求检查组成员,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教务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抓管理,明目标,办特色
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这样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在各项教学中突出办学特色。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后勤保障分为三类,每一类的综合条件是相同的,制定的目标也是一样的,这样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有了干好工作的激情,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好教学,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对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办出特色。在教学上,强调语、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突出英语教学的快乐与运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全程化、生活管理规范化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学习方式改革,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古诗文背默比赛”“数学口算心算比赛”“英语常用口语比赛”“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大型的六一文艺汇演”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竞赛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的教育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紧随时代的步伐,站在改革的前沿,从而把握好整个学校教学的方向。通过构建新课程理念,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促进初中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环境,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者想要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需要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不断进步。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结合起来,发挥人最大的作用与潜能。
(一)创建和谐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诚实待人,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权益,这样才能使制度得到教师的支持。同时,制度与措施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出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强化领导与教师间的情感基础。以情动人,才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强化教师与领导间的桥梁与纽带,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注重管理民主,发挥集体智慧
在学校制定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仅由校长一人决定,而是要集思广益,从而照顾到各个教师的想法与权益,获取领导班子的支持,从而发挥集体的作用。如若学校的新制度、新策略全由校长一人决定,则有可能造成制度的片面化,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全体教师的根本利益,从而造成班子的不团结,制度无法很好地实施。因此,学校在制定制度、策略时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研讨,并交由教代会进行商议,照顾到各个层次人员的想法与权益,使大家在心理上形成认同,从而全力实施新制度。
(三)立足教育质量,创新教育管理
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不断变化,因此学校教育要紧随时代进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从而适应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到教育管理的创新,必须对教育、教学业务以及教学规律有准确的把控。其主要体现在校长在进行决策时,受到进取心和事业心的推动,广泛收集并把握相关信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影响下,针对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寻求突破口,从而大胆决策,带领教师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做好学校教育管理,需要校长在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做出创造性的决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保证教育质量。
二、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师资力量
(一)以新课改为依据,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因此,要想学校教育与时俱进,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关系,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以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为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意识到现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以新课改为依据,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采用与时代相符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教育等新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应的教学信息,使学校教育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沦为时代的弃儿。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保证教育质量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针对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学校教育管理真正达到育人的作用。
(一)给予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管理过严、管理过死的现状,给教师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散教学思维,使教师的个性教学得到发挥,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以教师的创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使教学活动成为创造性活动,而非死板的知识传授。
(二)进行创新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独特风格,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特长与个性,使学生有所长,并且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针对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确立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为教育保驾护航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教育形式下,需要对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不能仅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包含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依据,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一)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使学生时刻能认识自我,对自我有正确的了解,从而以正确的姿态改进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形成主体意识,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学生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能促进自我体系的完善。
(三)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整体与单项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互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教育管理者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做到教育先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并做到教育创新,从而优化教育结构,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蒋S,周甲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2).
教育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的教育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紧随时代的步伐,站在改革的前沿,从而把握好整个学校教学的方向。通过构建新课程理念,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促进初中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环境,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者想要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需要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不断进步。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结合起来,发挥人最大的作用与潜能。(一)创建和谐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诚实待人,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权益,这样才能使制度得到教师的支持。同时,制度与措施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出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强化领导与教师间的情感基础。以情动人,才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强化教师与领导间的桥梁与纽带,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注重管理民主,发挥集体智慧在学校制定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仅由校长一人决定,而是要集思广益,从而照顾到各个教师的想法与权益,获取领导班子的支持,从而发挥集体的作用。如若学校的新制度、新策略全由校长一人决定,则有可能造成制度的片面化,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全体教师的根本利益,从而造成班子的不团结,制度无法很好地实施。因此,学校在制定制度、策略时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研讨,并交由教代会进行商议,照顾到各个层次人员的想法与权益,使大家在心理上形成认同,从而全力实施新制度。(三)立足教育质量,创新教育管理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不断变化,因此学校教育要紧随时代进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从而适应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到教育管理的创新,必须对教育、教学业务以及教学规律有准确的把控。其主要体现在校长在进行决策时,受到进取心和事业心的推动,广泛收集并把握相关信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影响下,针对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寻求突破口,从而大胆决策,带领教师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做好学校教育管理,需要校长在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做出创造性的决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保证教育质量。
二、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师资力量
(一)以新课改为依据,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因此,要想学校教育与时俱进,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关系,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以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为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意识到现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以新课改为依据,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采用与时代相符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教育等新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应的教学信息,使学校教育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沦为时代的弃儿。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保证教育质量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针对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学校教育管理真正达到育人的作用。(一)给予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管理过严、管理过死的现状,给教师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散教学思维,使教师的个性教学得到发挥,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以教师的创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使教学活动成为创造性活动,而非死板的知识传授。(二)进行创新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独特风格,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特长与个性,使学生有所长,并且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针对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确立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为教育保驾护航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教育形式下,需要对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不能仅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包含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依据,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一)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使学生时刻能认识自我,对自我有正确的了解,从而以正确的姿态改进学习。(二)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形成主体意识,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学生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能促进自我体系的完善。(三)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整体与单项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互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总之,教育管理者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做到教育先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并做到教育创新,从而优化教育结构,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蒋赟,周甲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2).
随着高校的快速扩招,学生都想通过高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却最终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强、实践技能差的现象。
因此,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职业学校能够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和强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职业学校要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加强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但又与普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实践性、定向性等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就成为了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乒乓球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乒乓球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就目前乒乓球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分析,由于管理体制和学校风气的影响,教师离职率较高,没有年轻教师的加入使得职业学校缺乏活力,有能力的教师都转向初高中或者其他适合自己的地方。教师老龄化严重,存在教师队伍断层现象。由此可见,没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乒乓球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沉重的影响,教学水平下降,学生毫无动力。
同时,还有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沿用“一刀切”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缺乏创新精神,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
(二)教学管理随机性大,管理目标不够清晰
由于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在教学管理中随机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流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自从职业学校开始自主招生和择业的改革后,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学校逐渐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职业学校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致使职业学校管理混乱。
同时,学校为了追求生源和就业率往往忽视了对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久而久之,就降低了职业学校的管理标准,管理目标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也是很多家长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到高中去做后进生,也不愿意送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原因。
(三)教学管理缺乏职业特色,与现实生活脱节
职业学校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打造职业特色,用自身实力证明学校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在现实中,职业学校并没有真正地做到突出职业特色,即使做到了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或者在某个热门专业内略有特色。很多职业学校都没有做好对学校的定位,与现实生活和当地经济建设相脱节,也没有遵循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使得职业教育陷入僵局。完善的职业教育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和文化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成长。
但是,职业学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主抓热门专业,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关心和教育较少,以至于学生就业出现困难。
二、改变乒乓球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综合素质
教师是一所学校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乒乓球职业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选拔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进行深造,打造特色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要想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还要加强师德建设,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职业学校要彻底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措施,淘汰低水平的教师,让教师在内心中产生竞争意识,自发的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为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
职业学校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教学,所以学校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增加动力。在学生的培养上,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上,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从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综合考量,实施分层教学和差异化教学;在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突出办学特色。
(三)提高教学实践的力度,建立职业培养计划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够立足于强手如林的社会。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就业时成为一枝独秀,究其原因就是学校的职业教育能够突出特色,能够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要建立起职业培养计划,将其与教学管理目标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发展,成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从农业、工业社会快速进入全信息互联网、知识经济发达的社会,对社会经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也在不断地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人们已有的知识不再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他们不得不继续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并且逐步走向繁荣,在社会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成人高等教育应以教学为核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来开展进行。
一、加强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认真研究和探讨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1)加强和改进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管理、处理好教学管理过程各方面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与迫切的。成人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进行的,因此,学校工作必须体现以教学为主,要围绕教学来建立稳定正常的工作秩序。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好坏以及毕业生的质量。
(2)加强教学管理是成人高等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有效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搞得好,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就能稳定,教学质量就能不断提高。
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成人教育学生的多样性,管理的复杂性。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生对象是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文凭毕业的成人,再加上近几年的广泛扩招,造成了人才素质的参差不齐部分社会生源来自不同的职业工种,大多数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强。成人之间的区别比普高学生之间的区别要大。进入成人高校学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目的不同;学生既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又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有愿意学习实用性知识的学生,也有想学习功利性知识的学生。
2.成人教育教师管理措施制度不够健全。成人高校负责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成人教育学院一般只是承担对成人管理的任务,而把教学这一重要任务就交给了普通高校的教师。(1)对于普通高校的教师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对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了解,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拿文凭而来的,因此,上课质量不高,只是应付教学任务,呈现出一种不负责的态度。而且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有些老师上课就是打发时间,经常讲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讲一些毫无意义引人发笑的故事。还有些老师经常因有事而随意通知学生不上课,并且不予补课。此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科学,仍然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
(2)忽视成人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上课比较散漫,可以随意旷课。学校对他们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上课老师要求学生只要上课不说话,做什么都可以,不管你是睡觉还是做其他的事情。老师的上课方法也不适合成人的身心特点,上课内容单调,使学生没有兴趣天天来上课,甚至出现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来考试还被误以为是走错了教室。成人学员一般没有考试的压力,考试经常会出现作弊的现象。
即使考试没有过,只要给了补考费,学生也会重考并获得通过。在通过成人高考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中,还没有出现过拿不到毕业证的情况,就算是一些课都没有来上、期末考试科科补考的学生,毕业时间一到照样可以拿到毕业证。
3.教材、课程科目设计的不合理。我们国家的成人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成人学生的教材呈现“普教化”的趋势,没有形成一套有成人特色的教材。(1)教材资源缺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许多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认真全面地考评它的科学性、权威性。(2)科目设置不合理,不适应学生的需要。如一些专业本科开设的科目和专科开设的科目重复,本校专科毕业后继续读本科的学生,重复学习同样的课程,浪费了时间、精力,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一种抵制心理。(3)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修课程等。
三、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思考
1.根据学员的不同,合理编排分班教学。成人学校学生的来源广泛,层次参差不齐,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可以,在分班时尽量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许多老师抱怨成教学生不好教,学历、专业都不一样,起点也不同,不好把握上课的重难点,有的知识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简单,但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又太难了。成人学生来继续进修,有的学习原有的专业,有些是学习与原来不同的专业,这就导致了学生基础的差异。应该把这种想要深化自己知识的学员和转换专业的学员分开来教学,这样任课老师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学员的需要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的成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学校无论采取何种教育形式,教师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的教育质量,成人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必须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学生才有可能掌握,但教与学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成人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形成有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安排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成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应力求做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
有趣,就是激发成人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教师所授的内容;有味,就是使成人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如嚼橄榄,其味无穷;有奇,就要教师的讲授有创见、有新意;有感,指教师讲授时留有余地,能激起学习者继续探索的求知欲。因此,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既要严谨治学、从严施教,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教师的优良品质和教学风格,可以深深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并激励着他们去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在市场经济的炉火中锻造自己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能力。教师也因此会受到成人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成人高校应组建自己的由一定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队伍,形成自己的特色。聘请校外的专家、技师或各行业的能手来校讲课,对聘请的老师严格把好聘任关,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制,督促他们的教学。3.设计科学、合理的科目、教材。
(1)课程的安排关系到学生能学到什么,学校教学管理者候要根据社会、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编排课程,同时还要邀请专家及各专业的行家对课程的编排进行反复考评。把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而且要优化组合,各种课程要有科学的比例,文理交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随着社会的日益繁荣发展,课程的设计也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制定一个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的课程计划。
(2)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媒介,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材建设方面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组织一批专家、学者编写适合成人特点的教材;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最优化原则,选择恰当的教材供学生使用,精心挖掘国家现有的教材资源,选择有知名度、重点院校的教材。
4.严格考试纪律,完善毕业制度。成人高等教学管理要制订严格考试纪律,完善毕业制度的措施。考试的形式要灵活,应针对成人的特点,不要只是考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这样既可以防止老师漏题,又防止学生考试的时候作弊;要书面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相结合,成人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重点是他们的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学术理论学习;要将平时检测和期末测验相结合,而不是一次考试决定一学期的学习,这样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评估成人学习者的成绩。
严进严出,从制度上对成人的毕业做出规定、限制,督促教与学的有效进行。特别是近年来,成人学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素质普遍下降,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更应该严格教学管理,废除那种只要进来了就一定能拿到毕业证的制度,杜绝混文凭的现象,增加文凭的含金量,提高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才能推动成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 重视教学管理的引导、指挥作用,努力提高教学管理的教育性、人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一所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正确理念的引导,无疑给学校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学氛围。对此,学校教学管理一定要注重整体教学观念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增强教学工作的教育性,人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克服教学管理的“管、卡”性和急功近利性。
1.1 加强教学管理的育人性、民主性。首先,在教学管理上努力摒弃传统模式更多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的成分,反对教学管理的武断性,实行民主化教学管理。要根据师生的需要,积极倡导人人是管理者、个个是参与者,大家是执行者的学校教学管理的民主风气,重视校园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注重与老师、学生的真诚交流和友情合作,创造高度文明、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教学气氛,形成教学管理优良的和谐情景,做到管理育人。
1.2 注重教学管理的人文色彩,形成人格化的教学管理。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幸福快活的乐园,要让所有成员在教学中获得幸福感,成功感,得到健康的成长。要努力从价值观,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多层次去追求教学的效益,要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人文质量来促进教学工作。管理中,要注重公平、公正,形成人性化的管理,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以人为本,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教学的人文氛围,不断形、优雅、高效的教堂管理。
1.3 加强终生学习的感染,努力形成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性。教学管理不应只是教学需求的管理,而更应该是促进师生成长,形成优良习惯的育人管理。要通过教学的点滴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情趣,不断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要在教学的实施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终生学习意识,不断促进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德性。如:积极培养师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师生的研究性学习等都是有效的学校教学管理的育人方式。
2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更新建设,不断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新课标要求学校教学管理从教法学法及教学管理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必须进行管理的创新。因此,更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更显得尤其重要。人们都知道,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无序的管理,没有科学性的制度的管理更是低效的管理。所以,教学管理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必须更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内容。要在规范的管理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如:建立教学管理的学习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制度等都要切实渗透新课标思想,努力做到以新课标为要求,形成管理的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不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制度要彻底改变,对不利于新课标要求实施的规章,要坚决去掉。要不断充实新课标理念于教学规章中,用新课标理念规范教学管理。要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增强校本教研,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 以新课标为指导,积极弘扬教学特色
有人说,没有特色的教育不是创新的教育。我认为,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在新课标指导下,大力弘扬教学特色,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铁打千层皮”的工作。努力弘扬教学特色是新课标下教学管理创造性体现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标下教学管理科学性的有效方式。任何学校都有他自身的不同情况和办学特色,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授课风格。发挥教学的不同特点和体现各自的教学风格,是培养教师创新的有效方式。要充分体现各学校的教学特点,把每位教师的不同教学特性进行打造、锤炼。要大力提倡各具特色的教学人员,发挥自己的不同特点,将不同风格的教法,不同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运用到教学的不同层面,努力形成管理上弘扬教学特色的优良状态。要不断促进各具特色多样化师资群体的形成,带动、启迪师生共同的创新思维;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这是教学管理的灵魂,是新课标下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办法。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施优良的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实施教学改革,也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课标下教学管理特点,以更新教学管理意识为手段,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学管理创新为途径,不断形成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在这中间,教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遵从者。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等都被那“师道尊严”给压制了。新的形势,新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角色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
3.2 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3.2.1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学生个体之间总有各方面的差异,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把后进生都转化成了优等生,新的后进生又会存在,学生的发展不可能绝对的一致,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只提高几个尖子学生的素质。
3.2.2 为了学生一切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发展全体学生的素质,而且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得很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前途的大事。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但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充,一个人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智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小学教育管理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我国下一代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较强教育教学管理呢?
一、全员参与管理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人有责,不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任务,因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①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②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
旧有的学校管理模式认为学校管理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情,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就才能有效地实现。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让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在这方面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②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为提升教学质量创设环境支撑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①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②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③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滞后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沿袭着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②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③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④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