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研究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7 16:21: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篇1

1 前言

由于边坡表面倾斜,在岩土体自重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岩土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使得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土坡、岩坡),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的起因有二个,一方面是由于剪应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本身抗剪强度减小。

2 条分法及其受力分析

2.1条分法

条分法是假定滑坡体和滑面以下土体均为不变形的刚体,滑面为连续面,滑面上各点的法向应力采用条分法获得,分析每一土条受力,根据滑块刚体极限平衡条件,假定整个滑面上各点的安全系数相等,确定安全系数。

图1 条分法

2.2 条分法受力分析

条分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受力分析如下:

将土坡作为平面问题,对每个土条可分别列两个正交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和一个力矩平衡方程,3n个方程。

表1条分法未知数统计

3 瑞典条分法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当按滑动土体这一整体力矩平衡条件计算分析时,由于滑面上各点的斜率都不相同,自重等外荷载对弧面上的法向和切向作用分力不便按整体计算,因而整个滑动弧面上反力分布不清楚;另外,对于Φ>0的粘性土坡,特别是土坡为多层土层构成时,求W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就比较麻烦。故在土坡稳定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土体的重量,并使计算的抗剪强度更加精确,常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竖直土条,求各土条对滑动圆心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各取其总和,计算安全系数,这即为条分法的基本原理。该法也假定各土条为刚性不变形体,不考虑土条两侧面间的作用力。

瑞典条分法是假设滑动面为圆弧,不考虑条间力,减少2n-2个未知量。

图2 瑞典条分法受力分析

3.1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情况

当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时安全系数的计算如下:

图3 有超载时计算图式

即:

3.2 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

当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图4 土坡部分浸水时计算图式

3.3 容许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瑞典条分法得出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后可对照规定的容许安全系数判断该边坡的稳定性。表2及表3分别是规范规定的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和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可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对应。

表2 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

表3 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

校核施工期稳定性,安全系数可取表中低值,但是当校核打桩前岸坡的稳定性,宜取较高值,有效剪是指慢剪或固结排水剪。

4 结语

篇2

1 引言

目前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国内外对这三种方法做了大量的的研究。本文针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从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介绍。

2 拟静力法

拟静力法将爆破荷载通过地震系数简化直接作用与滑体,进而得到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静力法无异,不能说明边坡的动荷载效应,但在动力学分析初始阶段,拟静力法应用较多。如Ling等[1]采用拟静力法研究了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和位移,发现若水平加速度很大时垂直加速度对稳定性和位移有重大影响;P.K.Singh[2]通过对采集信号进行FFT变换、小波分析等多种信号处理手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地震波的能量分布变化规律,及在同一时刻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改变了以往仅考虑单因素如爆破振动速度所带来的不足,为充分考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多种因素打下了基础;Said[3]结合极限设计理论的运动学方法和拟静力法,推导了以平移失稳上限系数的公式,该公式可以考虑坡角、材料强度和地震系数的影响,并以稳定性系数图表的形式给出了不同破裂面摩擦角的稳定性系数上限曲线;同时Seed总结了常用的三种确定地震系数的方法:1)经验值法;2)刚体反应分析法;3)采用粘弹性反应分析法。在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对动荷载作用过程和动荷载处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徐红涛等基于爆破振动峰值速度衰减规律和爆破振动速度或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出特定时刻作用在各条块上的爆破振动惯性力,并施加到各个条块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中的Sarma方法得到了稳定性时程曲线。卢文波等提出了一种计算高边坡爆破震动动力稳定影响的联合方法,该法利用时程法和拟静力法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频谱、结构特性及相位差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刘建军等针对以地震波作用中最后时刻或加速度值最大时刻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标准的问题,通过强度折减法,借助数值计算获得了地震载荷作用下安全系数时程曲线。

3 滑块位移法

滑块分析方法来源于Newmark研究堤坝稳定性时提出的有限动位移法,Newmark认为堤坝的稳定性与否取决于振动时引起的变形,而不是最小稳定性系数,后Kramer对Newmark滑块位移进行了修正,同时考虑了永久位移和岩土体结构面的动力响应,发展了Newmark滑块位移法;M K Yegian较早地将概率的方法引入坝坡的动力分析,提出了用概率的方法分析坝坡的风险性和估算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同时Ling H I将此方法应用于多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王思敬将此思想应用于边坡动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滑块分析法,此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李等基于摩擦滑移结构的抗震机制,在动力响应分析中考虑塑性滑动位移与加速度的响应之间的关联性,利用Newmark滑块位移法得到每个时刻滑动位移增量以及累积滑动位移。

4 数值模拟方法

对边坡的动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数值模拟法有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快速拉格朗日法。如Ganesh W.Rathod对Chenab河铁路大桥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高359m的岩质边坡进行了动静态的离散元分析,较好的反应了岩质边坡的动态特性;Seed等在1971年San Fernando大巴失稳分析时,根据线性和等效线性化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变趋势法;Finn等发展了二维非线性非弹性的动力有限元程序―TARA,并用其急速那坝坡的永久位移,开创了用非线性非弹性动力有限元计算边坡永久位移的先河;何理等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大冶铁矿区岩质边坡危险滑动面节点动应力进行计算,并与相应节点的静应力叠加,通过稳定性系数公式计算出边坡滑体各时刻的稳定系数,得出边坡动力稳定性时程曲线;张建海等提出采用弹簧元计算边坡、坝基、坝肩等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安全系数,该方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是随地震动作用而发生波动,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动力现象本质。薄景山等将土边坡动应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简化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叠加,采用时域集中质量的显式波动有限元,结合多次透射公式,来分析地震过程的动位移场、动应力场及稳定性系数的波动方程。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此法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5 结论

(1)稳定性分析方法目前有拟静力法、滑块位移法和数值分析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实际工程,此三种方法处拟静力法在规范中有提出外其他两种方法都没有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因此缺乏实际工程数据及相关经验,因此,应根据现实工程条件对此三种方法实时选用,并做比较,从工程实践中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优化。

(2)目前的地震波衰减公式是经验型、半经验型的,由于地质条件得复杂性,难以从理论上完全推倒合适的衰减公式,对于地震波衰减公式得应用,应与爆破振动现场检测密切切合,做到与实际相符。

(3)爆破振动动力响应机制研究极不成熟,目前只局限于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的数据来源以及工程地质因素分析不完全,造成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因此在数值模拟分析时应同时考虑边坡多种因素。

(4)目前的滑坡动稳定性检测数据只局限于局部地震检测或小范围爆破试验检测,无区域性的振动检测数据,因此对区域性的工程建设检测数据缺乏指导意义,因此大范围区域性地震检测数据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Ling H I, Leshchinsky D, Mohri Y. Soil slopes under combin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1997,26(2):1231-1241.

篇3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4.012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4-0056-04

引用格式:胡应添,李伟丹,郝秀娟.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方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4): 56-59.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ccuracy of th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proximity relations in the new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scenario,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w system, and proposed a new positioning method: BBU would analyze the received SRS signal strength of each RRU, then recognized the RRU location with the maximum power of the SRS as the terminal. The method of RRU labeling, distinguishing overlying SRS signals, is easy to realize, and improves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new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BBU RRU SRS

1 引言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的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基于定位技术的应用蓬勃发展,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导航服务、位置推送、关联搜索以及大数据行为等。现有的定位技术有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终端通过接收参考源的信号,把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参考源所在的位置当成是移动终端的所在位置,从而实现定位。由于这种定位技术实现方法简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

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在新型室内分布系统这种应用场景下仍存在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原因是:对于新型室内分布系统,一个小区由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协同覆盖以提升小区覆盖面积,且多个射频拉远单元间的信号通过叠加后回传给基带单元解调,这样就会因信号叠加导致信号源头无法识别,所以无法定位到具体的射频拉远单元的位置。

2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方法

2.1 新型室分系统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一个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包含m个扩展单元,每个扩展单元又包含n个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这样BBU下一共包含m×n个RRU,该m×n个RRU的信号通过叠加后发送给基带单元。

2.2 定位方法

通过终端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信号对其进行定位,具体定位方法是:BBU分析各个RRU接收到的SRS信号的强度,然后将接收到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该终端的位置。

(1)RRU信号区分方法

由新型室分系统的特点可知,RRU发送的SRS符号具有时间对齐的特点,造成SRS符号在同一时刻被发出来,因此也就会发生信号接收时叠加在一起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通过RRU标识将同一时刻接收的SRS符号区分,并进行排队生成序列,当然序列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如图2所示,当前有2个RRU,每个RRU生成2个SRS符号,假设这2个RRU分别是RRU1和RRU2,其中RRU1生成的2个SRS符号中会有RRU1的标识信息;同理,RRU2生成的2个SRS符号中会有RRU2的标识信息。BBU同一时刻接收RRU1生成的2个SRS符号和RRU2生成的2个SRS符号,根据RRU1和RRU2的标识信息恢复出所接收的4个SRS符号各自对应的RRU源头。这样做的效果是:接收到RRU1和RRU2的SRS信号可以被很好地分开,从而有效解决新型室分系统数据源头混淆的问题。

(2)接收SRS信号时长设定方法

由于SRS信号周期的影响,为了接收完整的SRS信号进行定位,需要设定BBU接收SRS信号的时间,即设定时长。

根据在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确定设定时长。其中,设定时长小于一个采集周期。

采集周期是指基带单元在每次定位之前对信息进行采集所用的时间长度,它的设置是为了在设定时间段内采集终端生成的SRS符号。由于用户终端很可能处于移动的状态,因此通过设置采集周期,当完成一个采集周期的信息采集后就可以进行定位。采集周期的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也可以约定在固定时刻或者固定时间段进行定位。

设定时长是指在采集周期中选择的时间片段。为了能够让BBU获得SRS符号,所以从采集周期中单独选择出特定的时长用来传送SRS符号,达到解析SRS符号,准确定位的目的。

具体地,将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相乘,根据乘积结果确定设定时长。例如,因为标准已知1 ms传送14个SRS符号,假设RRU的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相乘的结果为m,那么根据m与14的比值就可以确定出设定时长,当然设定时长的取值最短不能小于m与14的比值,但也不能超出采集周期。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时长设定方法:

如图3所示,小区0由1个BBU和8个RRU组成,每个RRU服务该区域内的50个用户终端,每个RRU在每个SRS周期内产生2个SRS符号(2个SRS符号被50个用户终端复用),那么8个RRU就产生了16个SRS符号,基于1 ms只能传输14个SRS符号,因此可以从第一采集周期1000 ms中选择2 ms用来传输16个SRS符号,也可以从第二采集周期1000 ms中间选取两个时长用来传输16个SRS符号(如图4所示),当然两个时长的总和一定大于16个SRS符号占用的时长。

由此可见,设定时长的具体取值取决于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的乘积结果。设定时长可以为连续时长,也可以是多个短时长的总和,当然设定时长不能大于采集周期。通过设定时长可以单独对SRS符号进行传送,方便后续基带单元对SRS符号的解析,从而实现新型室分系统SRS符号数据源头的识别。

(3)定位流程

下面将分别说明扩展单元和BBU的定位流程。

扩展单元的定位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同一时刻由多个RRU发送的携带RRU标识的SRS符号;

步骤2:根据SRS符号对应RRU标识,将SRS符号排列成至少一个序列;

步骤3:将排列好的序列发送至基带单元BBU。

基带单元BBU的定位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BBU接收在设定时长内传送的信息,该信息是按照RRU标识排列好的SRS符号;

步骤2:从接收的信息中确定每个RRU的SRS符号;

步骤3:BBU分析每个RRU中SRS符号的信号强度,并将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终端的位置。

如果一个小区中不包含扩展单元,则以上扩展单元的流程在基带单元BBU中执行。

3 结论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室分系统的定位方法:BBU分析各个RRU接收到的SRS信号的强度,然后将接收到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该终端的位置。其中采用RRU标识的方法,使得叠加在一起的SRS信号被区分开,并给出了确定设定时长(BBU接收SRS信号的时间)的方法,根据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来确定设定时长。该定位方法可以提高新型室分系统的定位精度。

参考文献:

[1] 王敬昌,罗夕青. 一种基于Cell-ID定位技术的地图匹配方法[Z]. 2013.

[2] 杜翠风,陆鑫. Cell-ID定位方法和装置[Z]. 2014.

[3] Fujiwapa Masanori.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Z]. 2014.

[4] 张明华. 基于WLAN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5] 谈飞,卢翔,涂时亮. 基于TOA的指纹定位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19(3): 137-141.

篇4

一、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想要对整体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其难度很大,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地貌,岩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此边坡的稳定性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工作,其特点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但归结起来还是与以下方面有关:

1.1岩性和结构

边坡失稳与岩性有关,也与岩性内部结构有关,岩体结构的连续性常常受到地质结构面的破坏,结构面往往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岩体的连续性和强度都受到结构面的影响,

1.2水文因素

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滑坡,泥石流,全都与水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通过岩体裂缝降低边坡的软硬结构,破坏力学中的强度,进而让坡产生滑移变形,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和水压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关键因素,水位因素对于边坡稳定性的预测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因素。

1.3震动爆破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爆破,爆破震动给边坡稳定带来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较大的爆破震动及容易带来边坡失稳,特别是在爆破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形结构特征,造成局部边坡失稳,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违规操作等,也容易影响边坡稳定。

1.4人为因素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对于边坡处理不善以及生产的随意性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轻视帮坡的作用,成产处理不善且随意,没有科学性,导致在重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滑体。

二、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1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定岩土体的破坏是由于滑体的滑动面发生滑动造成的,而滑体的滑动面可以是规则的平面、圆弧面或者其它一些不规则的面。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滑动面滑动时造成的隔离体的静力平衡。再确定负载时,可以把隔离体进行分割成若干竖向的土条,并简化其以方便对每个小土条进行静力平衡的测算,并求出相应的滑动破坏荷载。因此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最危险滑动面的稳定性失衡。下面以图表形式介绍相关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及其特点。

2.2 可靠性法

可靠性法在目前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法中最为普遍。可靠性方法在边坡工程的经济方面和优化解决方案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它是基于对边坡的土地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计算模型等不确定认识,再结合边坡的实际情况,利用概率分析法以及通过可靠度尺度来分析边坡工程系统的实际质量。可靠性法减少了经济风险,优化了解决策略。

2.3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在如今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地位举足轻重。其应用已经由弹性学平面问题扩展到空间问题,由静力平衡问题扩张到稳定性问题及动力问题等。同时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展到塑性、粘塑性、粘弹塑性等方面。分析出土体的应变大小及应力分布,从而可以避免将滑体视为刚体这样过于简化的缺陷。在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简化的问题来替代复杂的问题,然后来分析问题并求得解。总的来讲,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应当综合性的结合不同技术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实现对传统工作的全面改进,并且通过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实现新的发展局面,为更加准确的测定和分析得出边坡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边坡工程稳定性治理技术分析

3.1抗滑桩技术

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钢筋混凝土桩是目前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材,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抗滑桩施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面困难。

3.2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问题、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3.3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技术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提高土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凡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使整个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土工加固方法均称为土工加筋技术,形成的结构亦称为加筋土结构。和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要求较低、节省材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廉、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由于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这些优点,目前其已从公路路堤、路肩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各种支挡结构和边坡防护。目前已用于处理公路边坡、市政建设、护岸工程、铁道工程路基边坡、工民建配套的支挡及边坡工程、防洪堤、林区工程、工业尾矿坝、渣场、料场、货场等;甚至还用于危险品或危险建筑的围堰设施等。

3.4锚固技术

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约了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目前在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只当结构联合使用。

3.5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

用高强度、低松驰型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体或崩落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高它们的刚度,使预应力锚索作用范围的岩石相应挤压,滑动面或岩石裂隙面上摩擦力增大,加强它们的自承能力,可有效地限制岩体的部份变形和位移。

四、结语

边坡稳定性预测及其治理方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断涌现出的新理论、新方法丰富了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工作,我们要注意边坡系统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与外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对边坡失稳的分析工作当中,绝不能单单考虑一个要素,应该综合全面的多方考虑,在监测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周围的滑坡地质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地下工程逐渐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不断发展,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正常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从力学角度来看,地下洞室围岩丧失稳定性是由于围岩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岩体自身所能承受的强度范围,形成了一个连续贯通的塑性区和滑动面,产生较大位移进而最终导致失稳[1]。为了保证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洞室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有限元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是极为复杂的,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稳定性主要与岩石性质、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地下水、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开挖方式、围岩支护的形式等因素有关[2]。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围岩,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后要经受工程实践的检验,仅仅依靠现有的有限元分析商业软件有时是不现实的,而许多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显得棘手或者力不从心,因此迫切需要人们研制符合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特点的有限元分析程序,这一程序既要具有比较完备的计算分析功能,又要有强大的可视化手段,让分析者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结论实现可视化。文中在介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洞室群开挖分析和锚固支护的有限元模拟以及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地下洞室的特点,完善了已经开发的有限元图形系统的功能,为方案的比较和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为地下洞室稳定性的探究及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围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支护手段

2.1 围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现场量测是新奥法的三大支柱之一。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主要是以现场量测为手段的一种设计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在施工时一边进行隧道围岩变形及受力状态的各种量测,同时还可以把量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施工中, 从而最终确定施工方法、开挖顺序和支护参数, 使设计及施工更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地下工程稳定性的监测与预报是保证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3]。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就是把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作为一条重要原则, 通过监测分析对原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施工中坚持“预探测、管超前、严注浆、小断面、短进尺、强( 紧) 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当前的检测手段主要是以破坏性的测试方法为主, 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不方便。地下结构围岩稳定性处在随时空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是一个非确定性问题。锚杆无损监测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的监测技术。根据锚杆工作荷载与围岩变形特征的对应关系,对地下结构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做出实时判断和安全评估为地下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加固补强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2.2 围岩的支护手段

锚杆作为支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围岩的加固与支护中。根据围岩的性质以及服务特点通常采用全长锚固锚杆、部分锚固锚杆以及端锚式锚杆这三种锚杆,对围岩进行加固。不同的锚杆甚至相距很近的锚杆中所承受的拉应力也由于锚固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根锚杆,其受力也会由于开挖过程中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改变,这些应力的作用会造成锚杆位移甚至断裂, 大大降低了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锚杆的安装作业以及操作工人的锚固技巧也会影响锚杆中的预应力与锚固质量, 因此对锚固质量、锚杆的完整性以及锚杆中的应力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3.1 岩体开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增量变塑性刚度法进行迭代计算[4]。该方法是将洞室群的开挖荷载分解为弹性荷载和塑性荷载两部分,其中对弹性荷载采用一次施加于结构上进行计算,对塑性荷载则分级进行加载计算。对于每一级塑性荷载{ΔRp}i可按下式进行迭代计算:

= (1)

式中:[Ke]和[Kp]别为结构的弹性和塑性刚度矩阵,{ΔRp}i和{δ}i分别为第i 级塑性荷载和位移增量。迭代计算时,屈服函数采用Zienkiewicz-Pande的双曲线屈服准则:

(2)

当按式(2)判断单元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先将单元应力状态沿屈服面的法向拉回到屈服面,再根据屈服面上的应力状态修正塑性刚度矩阵[Kp ]并代入式(1)进行迭代计算。对破坏状态判别和迭代完毕后,由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误差,单元的应力状态不一定位于屈服面上。为保证迭代计算的收敛性,使屈服单元的应力状态沿屈服面滑动,对每一级增量荷载迭代计算完毕后,可以将单元应力状态沿垂直于屈服面的方向将应力状态拉回到屈服面上来。修正的应力值按下式计算:

(3)

式中:F({σ})为修正前应力状态对应的屈服函数。将应力状态修正完后再进入下一步增量荷载的迭代计算。

3.2 锚杆支护计算方法

锚杆的支护作用主要有 2 个:一是通过受拉约束围岩变形,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岩体的抗剪强度。这里用隐式杆单元模拟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5],并采用提出的经验公式来提高岩体的力学参数:

(4)

(5)

式中: C0 和分别为原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C1 和分别为锚固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τ为锚杆材料的抗剪强度;S为锚杆的横截面面积;a,b 分别为锚杆的纵、横向间距;η为综合经验系数,一般可取为2~5。

3.3 开挖施工优化的评估方法

地下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因此在进行优化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围岩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围岩中应力的分布情况、围岩薄弱区、锚杆受力状况等等,只有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后才能得到一个比较优良的开挖施工方案。

4 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要实现上述评价指标的可视化,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针对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开发了能够使计算结果可视化的图形系统,主要针对于比较复杂的地下结构,这个图形系统中可以显示三维网格,绘制空间等值线、矢量图形和结构变形图,同时还可以展示各步开挖分析和支护处理后的岩体的塑性区、开裂区及卸荷破坏区等分布情况的功能,并且可以统计它们的体积从而便于进行方案比较和深度优化分析。

5 结 语

城市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更是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围岩稳定性监测方面, 提出了许多检测手段与方法, 但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大多数检测手段还是以经验为主。本文介绍的利用锚杆无损监测把锚杆工作载荷与围岩稳定性评价联系起来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这种方法拥有定量分析、全程监测、不会损坏原有支护强度等优点, 值得大力研究发展。采用增量变塑性刚度法进行迭代计算,可以加快非线性计算速度,特别适合于大型地下洞室群分期开挖的有限元计算。采用隐式的锚杆单元模拟它们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并按文提出的公式提高加锚岩体的力学参数可以有效反映锚杆对围岩的加固效应。开发的地下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系统,为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手段,并为将来地下工程有限元分析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 周鹤龄.国外大公司的董事会、财务监控与薪酬激励[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15- 16􀀁

[2] 张倬元.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1.

篇6

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和职业学校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可以引导学校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校能自觉意识到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服务于社会和工作岗位的人才或毕业生;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校培养更多更精的人才,学校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自我改革,从而推动学校更好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

目前对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也大多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方法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马万民认为通过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影响因素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李忠华认为采用专家评估法从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及条件,人才培养活动及人才培养效果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李健宁认为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覆盖人才培养输入、人才培养执行和人才培养输出三个方面,在建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 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

数据挖掘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统计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性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大量数据采集设备和存储介质的扩容,使数据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从大数据中提取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挖掘技术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电子商务、医疗、保险、制造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对数据挖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关注于一般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研究如何提高数据挖掘的效果,如何缩短大量数据挖掘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应用研究主要是将现有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到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数据中,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从而为人们制定更好的策略提供依据。

3 数据挖掘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职业院校中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各方面的数据也相对全面。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也在迅速发展,随着各种算法的不断完善,以及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广泛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使得数据挖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一种大的趋势。该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按两大方面四个分项28个指标来评定,第一方面是自我评定,主要有两个分项,分别来源于学校内部的评定8个指标和毕业生自身评定8个指标;第二方面是外部评定,两个分项分别来自用人单位的评定8个指标和毕业生家长或者社会评定4个指标。将这几个方面的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包括教学有效性指数、就业质量指数以及基本工作能力指数、社会效益指数等四个方面,则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

1)学校评定指标可以从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课程及教学、科研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主要指标有教学基本设施、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教学名师比例、优秀教学团队个数、精品课程门数、数量、技能竞赛获奖数量等8个指标。以上每个指标可以使用优秀、良好、一般、较低、很差5个等级表示,各等级对应得分m乘以各指标之间的权重n即是教学有效性指数,以此指数衡量学校评定指标,使用公式:A(mn)=m1n1+m2n2+…+m8n8。n1、n2、…、n8权重之和为1。

2)毕业生自身评定指标主要有毕业生初次就业比率、专业对口比率、工作地点是否符合期待、工资水平、跳槽次数及原因、沟通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8个指标。指标p乘以权重q即为就业质量指数,可以使用公式:B(pq)=p1q1+p2q2+…+p8q8。q1、q2、…、q8权重之和为1。

3)用人单位的评定指标主要有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等8个指标。指标s乘以权重t即为基本工作能力指数,可以使用公式:C(st)=s1t1+s2t2+…+s8t8。t1、t2、…、t8权重之和为1。

4)毕业生家长或者社会相关人员的评定指标主要有:进取精神、合作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诚信度等4个指标。指标乘以权重即为社会效益指数,可以使用公式:D (xy)=x1y1+x2y2+…+x4y4。y1、y2、…、y4权重之和为1。

如果能综合学校评定、毕业生评定指标,用人单位评定以及社会评定,发掘其间的联系,应能得出较为客观和准确的人才培养质量结果。

Q= A(mn)*λ1 + B(pq) *λ2 + C(st) *λ2 + D (xy) *λ4

λ分别表示学校评定、毕业生评定指标,用人单位评定以及社会评定的权值,令Q为百分制,则λ1、λ2、λ3、λ4之和应为l。λ取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在不同的时期进行调节,如认为其中某一方面较为重要,或较为薄弱,可适当加大相应的权值,使之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有较重的权重。在本公式中,学校评定、毕业生评定指标,用人单位评定以及社会评定取值可分别为0. 3,0.2,0.3,0.2。

本课题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江苏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主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筛选比较研究,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该数据包含了28个指标的调查,包括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就业调查。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技能的水平及重要度调查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对已毕业半年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所得到的,是学生工作之后对在学校中学习到的技能的一个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可以反应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该数据建立合理的数据挖掘模型,教学有效性、就业质量以及基本工作能力、社会效益等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学校在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学生能力培养、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提供参考,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方法重点从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在实际的数据集上建立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职业院校根据从这些反馈中挖掘得到的知识,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备的素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关的工作,能够契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家长及社会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健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李忠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 倪丽娟,陈辉.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

篇7

一、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

载气:氮气,纯度≥99.995%;

燃气:氢气,纯度≥99.995%;

助燃气:空气;

稀释剂:乙腈(色谱纯);

辅助气体: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本实验采用乙二醇单丁醚;

稀释溶剂: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乙腈;

标记物:用于按VOC定义区分VOC组分与非VOC组分的化合物。涂料中的醇酯-12(沸点255 ℃);

苯、甲苯、混合二甲苯(包括乙苯)、丙二醇,均为分析纯。

1.2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可更换;

程序升温控制器;

色谱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μL、10μL、100μL、10mL;

配样瓶:8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天 平:精度0.1mg

台式离心机:最大转速5000r/min。

1.3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柱(确认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PEG20000),30cm×0.32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FID,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

柱前压:0.04 MPa;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1.0μL。

1.4 试验方法

1.4.1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流动相(N 2)载着样品通过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固定相)时,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连续移动多次进行重复分配平衡。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几何结构不同,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沿着色谱柱运动的速度就不同。流过适当长度的色谱柱后,各组分拉开一定距离,先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仪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简单说就是试样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试其含量。

1.4.2测试步骤

开氮气瓶:先开高压阀(逆时针);再开低压阀(顺时针),至压力为0.4Mpa。

打开色谱仪电源,设定进样器、检测器及柱箱温度。 再打开空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电源,工作压力均为0.4Mpa。等待仪器各部位到达设定状态,以及空气和氢气发生器稳定后即可点火。

点火:按下操作面板上的点火开关约7-8秒,完成点火操作(判断火是否点燃的常用方法:用表面光洁的金属体或玻璃片放在离子室的“放空口”处,若金属体或玻璃片表面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火已点燃)。

启动计算机系统(打开显示器、计算机主机、打印机),进入Windows系统,再进入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待基线走直后,系统即稳定,之后就可进行性能测试或试样分析工作。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本试验是建立一个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内墙涂料中VOC的气相色谱测试方法。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将内墙涂料中的VOC(包括苯系物、二元醇和成膜助剂等)很好地分离且可以满足GB18582-2008标准中对苯系物的最低检出限50mg/kg的要求。

2、本试验采用的测定内墙涂料中VO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检测苯系物的相对偏差小于12%,检测其他有机物的相对偏差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试验中对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7.0%,对丙二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2.1%~103.7%。

3、本试验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分离内墙涂料中的VOC,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基线更稳定,避免了基线不稳定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同时也使各种化合物得到更好地分离。本试验曾采用一阶程序升温(初温70℃,保留6min,升温速率20℃/min,终温180℃,保留8min),效果不是很好。

4、本试验要求色谱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为内墙涂料中苯系物的含量为微量(10-6级),色谱图纵坐标电压在小于1 mV时才能看出苯系物的出峰情况,基线稍有波动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所以试验中要求基线要尽量平稳。

5、本试验对试剂的纯度有一定要求,稀释剂乙腈用色谱纯、其他试剂均采用分析纯,只要保证其中的杂质与被测组分能彻底分离且不干扰苯系物的测定即可。

6、试验中对涂料试样只稀释不破乳,经离心分离后上层澄清,但含有部分树脂,因此气化室内需配有石英玻璃衬管,内填适量的石英棉,如果石英棉变成褐色,可将衬管放入600℃马弗炉中灼烧1~2h即可变白重新使用。

7、试验中也可以采用内标稀释剂加入法,即将内标物与稀释剂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内标稀释剂,在测定样品时,直接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稀释剂即可,这样可以使操作更简便,测量更准确。

三、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两种内墙涂料产品采用色谱法进行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VOC),两种内墙涂料各项指标都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证实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和合理性。为检测内墙涂料环保的重要指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

3.2 展望

虽然内墙涂料存在这一些问题,但展望内墙涂料的前景仍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改善内墙涂料,必须从涂料产品结构入手,提高品质功能,使其适应市场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加大研发力度,让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环保节约型涂料、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涂料占据涂料业的主流。只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涂料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就一定能发挥资源优势。从改进建筑涂料的应对策略来说,解决好一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只有通过成果的转化才能在产品中得以体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因而,改善涂料业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引进富有创新思想的科研人才。以往的建筑涂料市场受人才缺乏和科研设施落后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建筑涂料业的现代化,必须尽快培养造就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振兴建筑涂料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四新”技术加以大力推广,并由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推动建筑外墙涂料的全面推广应用。

2、走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之路

建筑涂料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倡导绿色、环保先行的今天,建筑涂料业只有生产出符合健康、环保、节能的涂料,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篇8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篇9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5]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6]董瑞华,傅尔基.经济学说方法论[Ml.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曹均伟,李凌.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5).

[8]刘其昌.经济学研究工作要自觉地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J].前线,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