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1: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跨文化交流背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外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逐步得到加强。而我国的许多外语院校也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以艺术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其外语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理性地审视“艺术类外语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教育”的关系,在充分重视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要有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一、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
为了更理性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课题组在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组织了问卷调查。针对国际传播学院2014级和2015级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15名青年教师共计198余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0份。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虽然在语言学习中会有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但是母语的语言功底对外语学习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5%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加强汉语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学习。70%的被访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遭遇母语的“失语”现象,认为在外语人才培养中非常有必要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我们的外语类程在讲授语言专业技能和传播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从文化的相通性的角度来看,外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远远不足。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要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深厚、语言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和进行文化艺术国际交流的需要。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语言之间有很多普遍现象,我们在学习外语时是以我们的母语为参照,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其中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来看,大学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方面却不尽人意。所以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外语专业人才,要成为国际交流的使者,承担“学习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就需要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眼光。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外语教学中的途径
为了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融入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评价体系以及教师个人素养等环节进行改进。目前国际传播学院对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本科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笔译专业硕士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涉外礼仪、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并且加强了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外语言比较等课程的比重。在教材选择方面除了选用国内高校较为权威的专业教材之外,也在自编教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也从传统的语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评价逐渐转向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以论题研讨和论文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正在被广泛采纳。课堂组织尤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在这些课程开设一年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改善外语专业课教学存在的语言环境和交流的缺失的现象;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因素的了解和理解;强化我国艺术类外语人才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3] 赵琳.论全球化背景下汉英双语播音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4] 谢玉洁.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视双语访谈节目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 双语播音[EB/OL].http:///view/9672365.htm#refIndex_1_9790955.
[6] 文卫化,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C].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7] 韩飞.跨文化语境下美剧制播模式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7).
[8]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幕后.Vista看天下[EB/OL].http:///index.php/Story/details/news_id/2362/newsc_id/18.
[9] 高焕.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剧《越狱》为例[J].新闻世界,2009(9).
[10] YYeTs美剧翻译组招募[EB/OL].http:///announcement/index/view/id/4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5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73 [本刊网址]http:∥
一、我国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学生的普及外语为英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制订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大纲,并据此统编了教材,1987年,四、六级考试开始在我国实施,这一系列工作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几十年以来我国不断普及和推进英语教学,形形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材及各类参考资料在我国风靡,“英语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我们这几十年来的英语吸收是有效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敢于走出国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提升自我价值;我国顺利加入WTO,奥运会申请成功,世博会的圆满结束。这一切说明了我们对英语的传播和吸收是成功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积极推行英语教学进程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我国的英语教学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随之深化,这对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的英语教学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很多毕业生在面对面与人交流时往往会出现交际失败、交际不妥等情况。通过这些情况我们不难觉察我国的英语教学方法仍然有一些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套固有模式,他们没有理解与英语相适应的文化,故无法用英语有效地交流,甚至还会因为文化错误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失败即所谓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教学水平影响着对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的重点在于词汇识记、语法结构讲解、句式背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应试水平。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出国深造、留学。因此,我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面的交流即口语学习成为人们的急切需求,而传统的照本宣科、不注重语言背景及环境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二)学生缺乏跨文化理解力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流程大致相似,从音标识记、单词识记、句子理解、语法结构练习再到写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传统的“听、说、读、写”四会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四会观念的引导下,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以教科书、教辅资料为主的特点。学生们大多认为,只要学好了听、说、读、写其他的根据常识判断就可以了。
然而常识不具有统一性的,常识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天壤之别必然会体现在两国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上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在维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一味要求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因此,语言的学习应该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在了解了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所学的英语才能成为地道的英语,才能扫除跨文化交流障碍。
(三)教师的跨文化交流教育水平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不能从固有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跨文化交流教育能力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英语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由于我国教育模式的固有缺陷,我国的英语教师大多被应试作为教学目标,认为语言教育就是语言本身,片面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或根本无法发现语言的文化背景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2.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没有掌握或没有系统的掌握语言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缺乏跨文化理解力,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差。当然也就无法把英语的文化背景融入到教学中去,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促进学生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跨文化交流障碍出现的原因剖析
语言是不仅是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积淀,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等,语言是人类从自然界学结的产物,反映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因此,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包括传承性、区域性、时间性等,语言交流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将语言的各种特性纳入考虑范围,将语言中的文化元素融入教学模式之中,保证教学质量,英语跨文化教学同样受到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差异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麻烦,除此之外,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更增加了英语跨文化学习的难度。
1 跨文化交流简介
1.1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
交流实质上是人类表达个人思想的方式,交流的对象包括了个人、团体、国家等,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但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本民族的信仰、文化、风俗等。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语种人们之间的交流,任何不同背景的人们对本群体均有一定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造成与其他群体的沟通障碍,而这种背景并不是严格局限在文化、语言之上,甚至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因此,任何个体之间的交流都属于跨文化交流,本文所研究的跨文化交流是国家层次的差异。
1.2 跨文化交流意识
跨文化交流建立在跨文化交流意识之上,跨文化交流意识是指交流者可以从目的语言文化背景出发进行沟通,需要交流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语言基础以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跨文化交流意识可以帮助交流者消除文化壁垒,提高交流效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文化辨识阶段、文化冲突阶段、文化渗透阶段以及文化体验阶段。(1)文化辨识阶段,该阶段的学习者可以从文化表面特征辨识不同的文化,大多数人处于这一阶段,比如看到富士山的纪念品就想到了日本;(2)文化冲突阶段,该阶段是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所处的阶段,学习者已经可以从细节辨识文化差异性,比如英国与美国的交流方式的区别,学习者可以察觉到目的语言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并对部分文化差异产生排异性;(3)文化渗透阶段,学习者通过文化学习理解目的语言文化,并从认知水平接受文化差异;(4)文化体验阶段,文化体验要求语言学习者长期生活在目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向本地人学习处理事务的方式与方法,从感情层次接受文化差异。
2 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流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是文化身份,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体现了对个体与族群的自我界定,带有强烈的民族印记。文化身份包括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认同的基础是自我承诺(commitment)与确认(identification),是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基于历史和现实,自我身份的接受与认同除了发生在原族群中,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对异质文化的感受与认同。在此过程中,文化建构以动态形式塑造了文化认同的多层属性,最主要表现为历时性和共时性构建的特征。
2.1 文化身份的历时性
文化身份的建构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政治与经济解构重组的动态过程而来,是历史记忆与现实映射的碰撞与融合。历史记忆作为一种沉淀渗透在文化认同的恒定层面,是族群文化的历时映射,并高度制约着文化建构的走向;现实映射作为一种动态存在,既维系又冲击着历史记忆。在文化的对抗与冲突中,当异质文化无法借助政治经济地位对本族文化形成强势霸权,历史记忆则会在该文化的身份认同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反,当政治与经济的霸权地位足以使异质文化凌驾于本族文化时,本族文化就会出现失语现象,此时,在异质文化的剧烈碰撞下就会导致本族文化历史记忆的退化甚至消失,进而形成文化身份的结构性变异。
2.2 文化身份的共时性
社会语境的差异导致文化身份认同呈现差异,表现在性别特征、阶级特征、国别特征和种族特征等方面。其中,种族或民族性身份认同是最为普遍的形式,面对异质文化时可以有助于确立自我地位和区别特征。文化身份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在异质文化的对抗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国别和民族层面的语境。而在跨文化语境中,如果过分强调文化身份的同质建构而忽视文化间差异,则容易形成文化沙文主义,以文化的同质身份抹杀身份差异。
3 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作用
3.1 交流能力提升
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避免用语失误、文化内涵提升、提高文化敏感度等。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以词汇、语言以及语法的研究为主,忽视了地区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导致交流中出现误解,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语言准确性,避免交流用语失误,除此之外,充分掌握目标用语的特性之后,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区英语的敏感度。例如“Thank you fir spending time with me on island”“It is my responsibility.”英国人会认为这种回答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意思,准确的用语应该是“It is pleasure.”
3.2 文化内涵提升
英语跨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各种文化,为中外交流搭建桥梁。一方面文化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另一方面语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于文化。教师应该将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文化与语言教学进行整合,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对课文进行展开,教师备课时多收集一些国外的书籍、资料、影音等。文化内涵同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强。
4 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缺陷与对策
目前,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问题与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学生学习观念、学习途径、思维模式差异以及教师教学模式:(1)学习观念,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继续沿用高中英语学习模式,将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界定为四、六级考试,并未将英语文化学习纳入知识范畴,导致英语跨文化教学十分被动;(2)部分学生对英语文化兴趣较大,但学习途径十分有限,只能通过电影、文学作品等了解英语文化,而且了解的内容也十分局限,包括历史、风俗、重大节日等,对文化了解有限;(3)思维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趋向综合性思维方式,西方人趋向于分析性思维模式。(4)教学模式,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教学模式发展缓慢,英语教学模式缺乏应有的扩展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4.1 激发学生积极性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语言本质上属于交流工具,但语言习惯的背后却是一个种族的文化,英语的教学必须结合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的教学作用,将文化作为语言教育的载体,使英语文化渗透进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2 构建新型跨文化教学模式
多种文化交融本来就是全球一体化的特点之一,我们不应该完全舍弃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那样就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会导致教学模式混乱,英语教学研究者应该在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将具有英语文化背景的元素加入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也能够通过英语来推广英语文化,真正的实现了英语的本土化。
4.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英语跨文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积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英语教师应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人文主义教学观,让英语跨文化教学渗透进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英语教师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感染学生,为学生展现英语文化的魅力。
5 总结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逐渐接受了英语总的外来文化,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大都具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很多高校开设了英文原著阅读的课程,除此之外,热播的英美电视剧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目前,我国现有的英语教材大多采用欧美文化背景,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本文深入的研究了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02:17-26.
[5]李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引言
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甚至不同民族之间都存在着文化差异,世界各国在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那么在面对不同文化时,怎样进行交流才不会造成误解,给本国带来损失呢?跨文化交流语用问题的研究就为解决这个难题带来了曙光。
一、口语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很容易产生问题。跨文化交流时,语言文化交流占绝大部分。语言文化交流即体现在口语交际中,由于对别国文化的不熟悉,语言的表达形式通常会以母语的表达形式呈现,这就和别国的语言表达不同,进而引起误解;以下一个例子就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
英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翻译一个句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炫彩斑斓。
同学们很自然的就翻译成了:Chinese nation is long history,chinese culture is colorful. 这是个很明显的错句。因为在英语里,这句话因该是: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炫彩斑斓。是这个意思,因此,正确的翻译就是:Chinese have a long history,and their culture is colorful . 不了解别国的文化,就会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闹笑话,并且词不达意。
二、口语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提高的方法
1.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的理念。语言是表达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流主要依托跨文化语言运用交流,因此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提高十分必要。以我国和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为例:要想进行文化交流,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而了解对方文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学习对方的语言,沟通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因此,我国就大力推进英语学习的开展,而美国方面也大力推进汉语学习的开展,通过学习双方的语言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进行跨文化交流,这便是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要提高口语交际中跨文化交流的语用能力,就要明确语言交流促进文化交流,牢固树立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的理念。
2.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风格迥异的文化常识和不同文化的表达形式都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会脱离文化本身而存在,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提高是跨文化交流双方进行公平、得体交际的核心所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这些表现在言语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减少语用失误,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想要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就要多了解别国文化的丰富含义,广泛阅读相关文化的书籍,增强文化底蕴,积累丰富学识的同时多运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到该文化地区进行深入观察体验,更好地感受文化的差异性,以此来提高对该文化用语的理解能力和语境的敏感性,更加灵活的运用该语言系统,形成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能减少很多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必要失误,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3.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语言学习一定要多用多实践,在不停的和别人交流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
比如我们中国人见面习惯性的问好:吃饭了吗?吃的什么?一般中国人就会回答:吃了,还好。然后就过去了。但是一般在西方国家,如果你问他们:Hi,how do you do? How about the lunch?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回答:yes,pretty good!! I like the beef,but if there are some salad will be better.
上面的对话会让中国人觉得,我不过就是随便问问,你怎么回答的那么详细。而被问者由于他们的文化是这样的,所以就觉得你是想知道他们真的吃的是什么,感觉怎么样这些。这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它体现在思想、行为和语言和表达方式上。
在学习他国语言文化时,尽可能的参加一些交流活动,比如聚会,讨论会和一些其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在那种语言环境下训练思维,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我们只有多和他们交流,不断的认识和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更好理解他们的语言,进行得体自然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作为一个学习别国语言文化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在进行语言沟通中也会闹很多笑话,但是,要敢于实践,多多和别人交流,逐步加深对别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减少今后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应用失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用所使用的语言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多方面深入认识该文化,就能融入该文化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减少跨文化交流时的误解和尴尬。
跨文化交流是阐明全球范围内社交网络中不同空间文化之间的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包含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两方面的内容。跨文化交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空间发展背景下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之间的交流规则;跨文化交流可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空间内的文化知识进行阐述和理解;跨文化交流还能分析各个文化领域内文化影响、延续和变迁的实际状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含义,实际上跨文化交流在各国的发展中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跨文化交流活动从兹绸之路开始,到玄类西游、郑和下西洋等,由此可见,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起世界框架结构体系的渠道主要有陆路、海路和互联网等手段,这些手段在构筑连接实际的体系的同时,并将其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枢纽。电影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它不仅可以通过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还能拉近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电影交流手段以好莱坞电影最为典型,好莱坞电影以现今的电影制作工艺为依据,将不同视角下的美国文化展现在观众眼前。
2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局限性
跨文化交流的内容被纳入到文化的范畴当中,该范畴具有典型的原点性。原点性是指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空间和不同文化属性的文化知识,其具有典型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无论何种文化只要存在原点,这种文化就会一直延续发展下去。英语电影中包含的英语国家文化植入了英语国家发展过程中已经被认可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既包含英语国家对世界、对其他国家一些对人类的思考和总结,还包含着英语国家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英语电影文化植入既包含着商业价值,同时又包含着发扬文化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目的。文化原点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虽然有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但只要存在文化原点,文化交流过程中便存在局限性。
众所周知,文化与物质基础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某种文化被视作为优秀的文化存在,文化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会不断扩大和发展。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走向交融和同步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过程通常以弱势文化为牺牲对象,也就是说,文化在交流传输的过程中表现了既统一又分散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电影作为全新的媒介形式登上文化交流的平台。近几年,电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是英语电影蕴含的文化属性在传播过程中与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抵触和摩擦现象,这种现象与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构架体系的成立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英语电影是具有人类最大优势的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摩擦与融合。
3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离不开现今的传媒手段,英语电影则是这个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工具。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做了总结介绍。
3.1英语电影传播了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英语电影快速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机制理念,并借助现今的电影媒体技术构架西方文化机制的世界文化整体格局。英语电影中包含着较强的帝国主义文化色彩,这种色彩传达出较强的文化霸权和侵略色彩,意在通过文化政策建立全球统一的文化框架,从而形成以英语国家为主的文化模式。
3.2英语电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发生必须经过适应和挑战环境这一环节,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文化传播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文化形态下所产生的实际环境和区域的形态与结构,与之相反的是它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英语电影是现代媒介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不同文化形态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电影通常以单向传播形式为主,导致英语国家与其他非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理念和认同感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3.3英语电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双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上。英语电影以很强大的卖点占领了我国电影市场,在改变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例如,某部英语电影讲述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让我国人民在一夜之间了解了牛仔裤,牛仔裤也逐渐成为我国很多家庭衣柜中必不可少的服装。当然,英语电影侵入我国电影市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英语国家文化在入侵我国文化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抵抗力。但是,就生活形式而言,英语电影的入侵使圣诞节、情人节以及愚人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我国受到广泛欢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01--03
引言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大众旅游蓬勃兴起,旅游业亦已成为全球性产业。人们的旅游动机已不再仅仅是为观光休闲或商务交流,而更多的是渴望能与客源地的人们交往互动,去感受异质文化体验异地风俗民情。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基于此,可以说旅游活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然而,由于价值观、社会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常会产生文化交流障碍,导致交流失败。因此,在旅游提供服务的众多工作中,导游员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他(她)不仅仅是一名服务者,更是一种文化模式的引导者和传递者。因此,在大众旅游兴起的今天,研究导游员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推动作用、培养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极具意义。
本文在对旅游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导游员的跨文化交际职能及行为。并针对做好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跨文化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具体的交流实践有所帮助,尤其希望对涉外旅游工作者能有大的帮助。
一、跨文化交际与旅游
“跨文化交际(Intere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Yos8一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生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研究中,我们将文化传统的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仅包含民族文化,同时也具备着个属群体的亚文化。语言学家胡文仲曾提出了一个在跨文化研究中的顺序:主流文化―亚文化一地区文化一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在本文中我们将主流文化以外的亚文化、群体文化等都视作亚文化。每个人由于所属的群体不同都有着各种亚文化或者说群体文化的痕迹,但在旅游文化交流中,我们主要分析其中所共有的主流文化部分,即首先考虑全民族或国家的整体文化。因为虽然每一个小群体之间也有着各种分歧,但总体说来,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对人的感知和选择具有更多的决定性。客源地的旅游主体与目的地东道主两者文化存在之间的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是不同地域间文化沟通往来的途径。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信仰、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及其它经历的不同。没有两个人有完全一样的文化背景。严格说来,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广义的跨文化交流,交际行为都属于跨文化交流的范畴,因为没有两个人所属的社会文化群体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两个交流者具有完全一致的知识。
旅游正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和交际。尤其是和跨文化交际的密不可分是由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一旅游的交流性决定的。首先,从主观需求上看,许多旅游者外出的目的就包含了与当地人交流的成分。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的旅游动机有四种:身体方面、文化方面、人际(社会交往)方面、地位和声望方面。其中除身体外的动机均明显带有交流的目的。据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其次,旅游者对新奇文化的追求是旅游具有“跨文化”属性的重要原因。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差异性就是吸引游客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的求异心理促使旅游者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文化相异的环境旅游。在自然、历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人类文化的相互分化,产生差异,根据一定原则划分了具有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层次的文化区域。
二、导游在旅游中的跨文化表现
(一)导游员的工作
旅游活动中由于旅游者对于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游览指导和生活服务活动等客观需要,必然存在着交流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为旅游者更好的旅游提供了条件,从被动地接受旅游者的请求转为主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这就增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而导游员的工作则是旅游交流活动当中的灵魂人物。
导游员(guide-interpreter/tour guide/tourist guide)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或国内旅游团(员)参观、游览等事物的工作人员。”具体来讲,导游的工作是以旅游者为工作对象,以指导旅游欣赏,沟通思想为基本方式,以安排旅游这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任务,以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从行业要求来看,导游人员在导游实践中除了要与旅游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外,还承担着沟通旅游者和旅游接待地人员的任务,而导游员、游客和旅游接待者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所受的教育和人生经历等不同,所以他们都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这种独特性便构成了一地的文化,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导游员带领游客游览旅游目的地、与当地人们进行交流、给游客介绍当地的风景文化习俗社会发展等便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的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由于这种交流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或者是国内不同的省份或城市,或者是中国与外国,因此这一过程便形成了一种跨文化交流。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游客和其他旅游接待者之间的交流便形成了旅游实践中的跨文化交流。
(二)导游的跨文化作为
一名优秀的导游,是集导游讲解、营销、管理三位一体的人才。在旅游活动中。导游扮演着为语言不通的旅游者和被访者之间交流交际的翻译角色。而一个只懂得对方语言,不知道对方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差异的解说者。是不可能让双方进行顺畅交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在接待来自异质文化的游客时是不能回避的,应该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必须首先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充分了解主客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合理而尽可能主动地去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主客方的文化交流,从而让主客方文化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共存。具体做起来,我们在具体带团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去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1.在交流前做好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导游员在交流前应充分了解客源国或客源地的文化背景,有效地运用各种技巧更好地与游客交流。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游客,要充分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如一日本旅游团在结束苏州的行程I临别时,导游员给每一位团员赠送一块绣有荷花图案的丝质手帕,这些日本客人不仅没表示谢意,反而一脸的惆怅与不高兴。原来。日本人视荷花图案为祭奠,视手帕为生死离别。所以作为东道主的导游员,要充分了解客源地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禁忌,以免游客因文化差异而对其某种友好行为产生文化误解甚至招怨。
2.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保持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一般来讲,文化表层的差异很容易被交流者所注意,如中国人喜欢喝茶而西方国家的人喜欢喝咖啡,美国人用刀、叉吃饭,而中国人则用筷子吃饭等。但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就很难看出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差异的敏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外语导游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理解他们说话的意图,做出判断,再确定该说什么的问题。如果有一英国游客在旅游巴士车上说,“It is getting really hot now,”如果导游跟着只是应和着回答“Yes,it is really,”那么其交流的结果应是失败的。如果这句话是在跟客人散步时作闲聊的寒暄语,这样回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如果是在一辆闷热的旅游车上说出来,则游客说的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施事功能,即实际上他是想让司机或导游员把空调打开。在弄清他的说话意图后,导游应这样回答,“Yes,it is,Would you like to tum on theair-conditioner?1 will d0 it 8t'lglee”。从这个例子我们还要指出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其思维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样是说英语的英国人在提建议或要求对方做某事时一般要比美国人含蓄委婉的多,所以同样一句话在同一场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说出来,我们在意会时一定要多多考虑。
3.在跨文化交际中采取“宽容”的态度。导游在介绍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他民族的传统习惯,各国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误解往往带来比语言失误更为严重的后果,使旅游失去应有的效果。面对来自异质文化的游客,对于他们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如穆斯林有不吃猪肉的饮食习惯,作为涉外导游员,不但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而且还要尽量地为他们提供方便。作为导游员,应特别注意不要把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强加于游客。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应,不但要承认文化差异,而且还要做兼容并蓄。
4.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调整游客的心态,让他们尽量做到移情思维。俗话说,“入乡随俗(Do as Romans do)”,追求异质文化是旅游者的终极目标。于是涉外导游员有义务在第一次沿途导游中就应该把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族禁忌等讲述给他们,让游客们心理有所准备,促使他们加快适应异质文化的步伐,以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中国的导游用英语接待来自美国的游客,不能只坚持美国的御用规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中国文化环境的交际适当性,不应触犯中国的社会文化规范。
5.在遇到文化“休克”时,应多角度的对比交流,帮助游客换位思考。文化休克是指个体遇到不同文化时的体验。涉外导游员在导游的过程中,要使信息的编码尽可能符合译码者的文化背景,使信息更有效地传播。如可以用游客熟知的事物来对比陌生的文化,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文学中也有“罗密欧与茱莉叶”特级导游顾晓祖就以故宫和凡尔赛宫对比为例专门探讨过对法国游客如何讲解故宫。总之,涉外导游员应该充分选择和吸收异质文化的特点,灵活把握本土文化的核心或本质特征,有创造性的对解说对象进行对比解读,使游客在文化换位中真正感受到人类相互交融文化的个性与共性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活动,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采取灵活的方式去应对文化冲突,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高素质的跨文化意识和技能的导游员,将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人员,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积极交流,同时形成文化互补交融的良好氛围,提高旅游文化传播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达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和谐共处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2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老挝国家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完善
当下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速度较快、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也各有不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跨文化较多,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跨文化交流的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很容易使得老挝留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差,进而从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以及产生压力。这对于今后老牍家跨文化的交流具有较为消极的意义。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掌握老挝相关的文化知识就不能够保证不影响老挝留学生的正常文化,在保证不干涉双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支持服务。
2.忽视了潜在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总是只看到表面的问题,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当下的跨文化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只有两个国家的交流,更多的是多个国家的融合,这使得在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潜在的问题。而这些潜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这种忽视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为跨文化交流服务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3.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作为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等待改进和完善。大多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具有不错的专业素质,对跨文化交流基础都有着很好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专业的认可,但是却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一些技巧,没有较为合适的服务方式,使得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隔阂,交流过程产生困难,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学习氛围,反而使得交流过程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据调查了解,部分条件不允许的学校,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配备不全,经常让年轻、缺乏经验的服务人员直接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这无论是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综合素质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有效策略
1.了解老挝国家的国家风俗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的风俗习惯,在中国,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差异性存在一定的,更何况是从东南亚来的老挝的留学生。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老挝的一些国家风俗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多的保证其今后生活的顺利。国家的风俗较为广泛,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风俗知识,主动地避开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将与留学生由于文化产生的差异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为相同地区的老挝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本国的朋友也能够使得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归属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舒适的在国内进行交流学习,对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也能够产生积极地效益。
2.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
只有改变传统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各国留学生的积极性,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现在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工具,了解当前较为先进的服务模式,可以运用一些国家在多媒体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国家的交流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学习。同时,在了解其他国家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充分的跨文化交流服务资源能够使得服务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个性化设置,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服务的效率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3.为老挝留学生提供良好的留学氛围
良好的留学氛围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留学范围内,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所谓广义的留学氛围应该还包括由于地方位置不同所带来的气候差异以及一些在饮食上的不适应,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反差,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将留学生的这种反差平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帮助他们缓解一些不适应,使得老挝的留学生能够在中国得到积极地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对老挝留学生数量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下,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能更加奠定我国在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跨文化交流服务综合素质提高的可实践性使其能够在国际留学生的交流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效率。当下,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雷生.关于韩国高校中国留学研究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英文)[J].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服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同时一些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而企业想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就必须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解决这些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加强。
1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人类世界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大市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出现了全方位的接触与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跨文化交流时出现的冲突,成为了现代人必须要面临的挑战。在这个时代,空间距离已经不再是阻碍不同地域人们进行贸易往来的原因,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等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一笔贸易交易。然而,想要完成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就必须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但是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交际双方语言上的交流,更是社会文化的交流。因此,跨文化交流上存在的障碍就成为了阻碍人们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才能帮助我国的公司和企业实现跨国经营,从而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经营。所以,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影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在北美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亚洲文化中,时间观念比较宽松。所以,在来自中西两方的人员进行经济活动时,同时也是文化交流时,就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其次,空间观念不同。西方人有较强的空间领域感,而中国人则喜欢和伙伴共享空间。美国人在与中国人谈判时,常常会准备较为详细的法律文件,但是中国人常常会觉得文件内容过于繁琐。这是因为美国人主要从法律角度来看待自己与经济伙伴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人则从人情的角度来看待彼此间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很容易给中西文化交流带来困难,从而妨碍不同文化的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总之,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困难。
3如何加强跨文化交流
(1)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想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就必须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国贸易往来。因此,企业只有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与其他跨国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2)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自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虽然不同文化之间存有差异,但是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想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首先要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不能因为别人的文化与自己的文化不同,就对别人的行为举止表示不满。从本质上来说,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所以,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克服狭隘的民族中心论,才能加强彼此间文化交流。
(3)追求文化的融合。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企业想要在他国发展,就一定要追求文化的融合,从而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首先,企业要做好当地文化的调查,从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者的心理,顺利进行跨文化的沟通,进而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保障;其次,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能一味地迁就他国文化,还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文化,从而使本国文化在渗透到他国文化中,达成文化的融合。
(4)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然后利用这种差异来进行有效的交流。比如企业间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可以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打造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企业特色文化。
4结语
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企业应该采取“”的态度,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吸收他国文化中的精华,同时摒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从而完善企业的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从而做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促进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浩.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中的企业角色[J].中国金融,2011,21(01):16-18.
全球化的新浪潮已经来临。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和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如果我们对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重视,必然产生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突出交际与文化,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教材在系统编排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的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英国专家Sir Edward指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that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nd mora1,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流文化的导入,还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一、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文化素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广义上,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
(二)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我国中学英语学习的周学时很短,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精讲精练、大信息量的现代英语课堂模式,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这都是需要我们教师努力的。
(三)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Project English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七年级下册Unite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中,出现了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以及不同节日Let’s celebrate的话题。笔者就将风俗习惯以及节日的由来、庆祝时间、庆祝方式、饰物、礼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将中外人士行为习惯以及节日的对比作为重点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我向学生介绍:In Japan, when you enter someone’s home, you should take off your shoes. In Brazil, people never go out with their hair wet. In Indonesia, you must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in Muslim countries, and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 Tailand.Unit 8 Topic 3主要是谈论节日,核心是“Christmas”,讲述了圣诞节前后常做的事。通过与中国春节的对比和谈论,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学会尊重外来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给学生一个表达自我感受的平台。教材中可发掘的素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有目的地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就会做到文化和语言并重。
二、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实践
(一)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渗透
将词汇的学习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即 “文化渗透”法来施行词汇教学,也是跨文化教学的一个方法。比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发音的区别都能暗示出说话人的文化特征。在拼写方面,美国英语中的center,color, traveled和英国英语centre, colour, travelled中也反映出英语的演变文化。在用词方面,中国人喜欢用”仙逝”来回避”死”,用”发福”来回避”变胖”,和英语中用pass away和 put on weight 来回避这种令人尴尬的词汇又有着同样的文化潜意识。
(二)英语语法文化内涵的渗透
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其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通过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必然对语言使用者产生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如:汉语说”我想明天不会下雨”,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而不说:”I think it won’t rain tomorrow.”这就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英语对话和课文中文化内涵的渗透
在跨文化交流中,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产生交流失误的主要因素。一个文化中人们习惯交流的话题可能是另一个文化中人们设法回避的话题;一种文化人们常常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对另一个文化中隐私的侵犯。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除了必要的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内创设议题。教师要灵活地掌握好教材的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蕴涵来展开活动,进一步增进课堂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结束语:
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外语语用能力,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Project English是适应跨文化教学的教材,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平台展开跨文化教学。提高对跨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跨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