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10年,欧盟公布了一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30个欧盟成员国中,有24个国家将网络安全主题列入到学校课程中。在很多教育体系中,网络的使用是教学目标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信息和通讯课程(ICT)的考查内容,同时,其他学科也有所涉及,共同配合,以提高学生在个性、社会性、健康方面的竞争力。在一些国家,采用常见的方法是补充网络安全的定义,例如,在比利时,“E-Safety”是为更新后的信息和通讯课程(ICT)特别设计的专业术语,涉及更广泛的能力和态度。这些态度包括严格仔细地操作计算机,爱护设备和软件,警惕有害的或歧视性的内容;能力包括认识网络病毒、垃圾邮件和不安全的弹出窗口,并认识不寻常和不可靠的信息。在捷克共和国,网络安全措施包括在更广泛的教育计划框架范围内,旨在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防止排外情绪和种族主义。[4]
(二)网络安全的多种问题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在欧盟,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广泛,贴近实际生活,多种多样,主要涉及三大类问题。首先,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隐私问题”列入课程,教导学生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地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等。其次,网络行为安全问题也是重要的教学主题,这一主题又被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如何与陌生人交流,教导学生在和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自己;第二类是网络文明问题,教导学生不要偷用别人的用户名,不要散布谣言,不要对他人进行网络欺凌等。最后,下载及版权问题和如何安全使用手机也是欧盟各国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负责校园网络安全
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负责操作校园网络系统的教师,必须有特定的教师资格,并经过特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希腊,国家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程序直接向计算机学科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在法国,培训分两个步骤进行:先由专家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然后再由校长对本学校负责教学的团队进行培训。在其他许多国家,例如西班牙、卢森堡、瑞典和英国,负责培训的部门会为教师提供特定的自学材料和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在线课程。
二、对我国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启示
(一)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灵活地渗入到学校课程中
欧盟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列入学校课程中,并采用了许多灵活的教学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欧盟的经验可以加强我国的网络安全教育。首先,我们要将网络安全的主题列入到学校课程中,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接下来,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当前网络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融入到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全面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强调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除此之外,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渗入到不同的学科中,并配合灵活的时间表,这对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教育的质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培训
欧盟国家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大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反观我国目前现状,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只是普通的计算机科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的学校也没有对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行要求。所以,加强网络安全教师的专业化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5]各地区教育部门可以向欧盟学习,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具有计划性和专业性。
(三)加强手机上网安全教育
根据2011年4月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手机应用较为活跃。有72%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也达到了62%和58.2%。由数据可见,手机上网已然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一个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学校对青少年手机上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强制要求中小学生禁止使用手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欧盟对青少年上网的开放包容和正确引导的态度。与其强制反对,不如将手机上网安全的各种各样问题加入到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引导青少年正确安全地使用手机进行上网,让青少年学会安全便捷地利用网络。
【关键词】
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1.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一种通识教育。由于现在中学生运用互联网数量的迅速增长,其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中学生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中一些信息的影响,而且中学生思想意识薄弱,辨别是非和真假的能力差,就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当互联网上这些不良信息被中学生所接受以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就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让中学生接触不到这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就避免了中学生受到不良信息诱惑的情况出出现。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规范网络文化环境的需要。网络文化环境当中,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网络信息的安全是网络文化环境的基础。没有网络信息的安全,各项其他的内容都无从谈起。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很大的用户群,他们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网络文化环境的水平。因此,对他们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网络文化环境的水平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适量和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所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我们现在实行教育政策就是实行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更加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将来工作以后,都会把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作为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青少年时期是对一个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使之切实达到教育的要求。互联网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学生的网络安全信息教育,是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没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无从谈起。
2.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
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主要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种途径。在这两种方法和途径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2.1理论教育。
第一,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政府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教育进行总体规划,并确定由某个政府部门整体负责,也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进行教育。第二,通过在校的学习进行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理所应当是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地方。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设不同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通过学生系统的学习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因对网络信息的能力。学校的老师还要不断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研讨会。学生要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自发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以比赛的形式鼓励他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校之间还可以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不定期的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知识。第三,通过媒体的力量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各媒体可以推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各种期刊杂志,校刊和广播,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来传播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例如,让学生利用出黑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这样的方式既方便,又有效率,同时也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2.2实践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的水平高。任何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未必简单。学到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未必就真正能够在运用互联网的时候使用。因此,需要组织学生对运用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进行模拟,让他们动手操作,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真正的掌握。
3.对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3.1法律规范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没有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到的事物。然而它和现实世界一样需要法律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在我国,有多部法律对互联网都进行了规定,所以,学习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就变得很重要了。这些法律法规对网民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些人能做什么事,有些人不能做什么事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学习这些知识对于自己健康的利用互联网友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有利于网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伦理道德
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滞后性,因此只靠法律来规范网络信息安全显然还不够,还要依靠广大网民的自律,这就需要对网民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比较薄弱,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上的这一方面教育就变得更为迫切。由于网络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网络道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道德的建立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特别是国家颁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来,网络道德大有所好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制定是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必将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3.3防范技术
如果说伦理道德教育是让中学生自觉地不去接近不良的网络环境的话,那么进行防范技术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让中学生不能接触到不良的网络信息。毕竟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比较差,只是让他们自己抵制这种诱惑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在技术上让他们接触不到不良的信息,这是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要的一环。
作者:赵尚毅 单位:衡水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而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有着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虽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产生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防护控制技术和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防护是一种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信息交流、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的和平安全。然而,现阶段网络环境中还存在着很多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被复制,并且还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计算机病毒,都不是网络中自动存在或者计算机本身携带的,而是有人恶意为之,将提前设计好的程序或者代码侵入到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中,以此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干扰其正常工作,进而对其他用户也产生威胁。
1.2 网络黑客的攻击。主要是指那些在网络系统有漏洞的情况下,对系统做出一些破坏行为或者窃取他人重要材料的人。黑客对网络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破坏性的,目的是窃取电脑系统中的保密信息,通常情况下会对电脑整个运行系统都造成破坏;另一种是非破坏性的,目的是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不会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窃取,采取的方式也没有破坏性攻击的激烈,主要就是通过拒绝信息和服务来干扰系统。
1.3 IP地址被盗用。在众多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中,IP地址被盗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安全隐患。如果计算机的IP地址被盗用,那么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用户将无法与网络建立正常的连接。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用户在登录时会受到IP地址已被占用的通知,导致自己无法正常连接网络。事实上,计算机IP地址的用户权限设置的通常比较高,窃取者会以不知名的身份来盗用用户的IP地址,以此干扰用户正常使用,这不仅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威胁到用户的自身权益,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网络的安全。
2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对于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整个网络环境的健康稳定,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2.1 病毒防护技术。针对网络工程中的计算机病毒这一安全问题,加强对病毒的防护是一个关键举措。计算机病毒防护不仅仅是网络系统日常维护的基本工作,而且是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计算机病毒涌现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所以想真正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工作,单纯的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相关的管理机制,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通常情况下,使用者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杀毒与检测,常见的杀毒软件主要有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一旦发现病毒要立即处理,绝不能留下后患,此外还要注意对重要文件的备份,以免在病毒入侵时对重要信息产生不可挽回的破坏。
2.2 防火墙技术。对于黑客的攻击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就是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设置防火墙主要是指在外部网络和内部局域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质上计算机和外界网络之间相联系的一个桥梁,能有效的把用户的局域网与外界公共的网络相隔离,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信息不管是进入使用者的网络还是流出使用者的网络都需要提前经过防火墙的过滤筛选,一旦出现了黑河的攻击,能在破坏到内部网络之前就加以阻止,从根本上保证内部网络使用的安全性。而且,防火墙还可以自动禁止某些不明网络地址的访问,阻断不明外来信息的入侵。
2.3 入侵检测技术。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实质上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能有效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在具体网络工程应用过程中,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使用者计算机上接收的来自网络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识别,在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之前进行拦截或者提醒使用者有不良信息入侵。这样可以保证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攻击进行实时快速的防护,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入侵检测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出发为计算机使用者提供安全防护保障的,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信息对使用者网络的威胁和破坏,应该广泛的应用与具体实践过程中。
3 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青少年也会经常使用到网络,但是由于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还需要在平时多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培养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在网络环境中你不侵害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会侵害你,所以青少年要在应用网络时提高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比如,要经常使用杀毒软件对自己的电脑进行杀毒,要学会用防火墙过滤掉一些可疑的信息,更要在与他人进行网络聊天时注意不要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对自己的一些重要的文件或者信息最好能够设置密码进行保护等等。
3.2 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甄别。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供很大的便捷性,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网络中的信息浩瀚如海,有好有坏,并且青少年还处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有很多网络信息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所以,在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时要教会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甄别,获取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
3.3 将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规范化。现阶段,很多学校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非常的随意,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多的教学效果,跟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学校要将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逐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
总而言之,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不仅要应用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还要加强对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姬翔宇.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
[2]杜鹏.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3]余冬贞.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初探[J].大众商务,2010(12).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一
同学们,上网就像步入社会,你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学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学到课本里没有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网友的帮助。但在这里也可能受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的影响,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为此,请大家熟记以下上网安全守则: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个E-MAIL信箱,要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7、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
8、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9、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上网要注意安全,如果不加防范,网络的危害并不小,以下几方面应当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一、网上娱乐谨防过度。
二、网上交友谨防受骗。
三、对网上内容要有取舍,自动远离不良信息的网站。
四、网上逗留谨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不要随便下载不知名网站的程序和附件。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败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这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运用网络。
中学生上网有以下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
2、加强对外交流;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4、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以下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有一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他们把上网聊天看作是有趣的事情,许多同学认为通过上网聊天可以认识很多陌生朋友,可以互相交谈,互相帮助,互相倾诉,十分方便地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是尘世间最美的事物,它如同明镜里的鲜花一样动人却易凋零,宛若清水中的明月一般皎洁却易破碎。生命的灿烂光辉与支离破碎仅有一步之遥,这更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我们倍加的珍惜与呵护,注意安全则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多发展,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但它在带给人类方便、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人类无尽的烦恼。特别是青少年嗜网成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少青少年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夜不归宿,更有甚者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网吧?它不仅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痛苦,更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注重网络安全,珍惜青春年华,远离网络危害。
网络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上网是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思潮泛滥。这种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并非只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拐防骗等安全。他们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对于关爱生命,不能只成为空泛的辞藻。难道只有失去之后才会醒悟?我们今后该怎么做,不是更应该令人深思吗?
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1.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学校建设校园网后,在努力丰富校园网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如,利用技术手段,使用“防火墙”防止黑客的入侵和秘密资料的泄露;使用过滤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制定必要的网上行为规范及奖惩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安装网络模拟教学软件,既让学生能学习网络知识,浏览因特网上的一些信息,又确保有效控制信息污染等。学校不仅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德育课,而且要重视在其它学科教学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技术课中尤其要指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领导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目前,形形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2. 重视学生的网德教育
重视对青少年网络知识的传授。网络能够带给孩子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绝不能因为网络存在问题就杜绝孩子上网。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正态心理下使用网络。
学校要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的“知”的问题。让学生清楚,互联网一旦进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活动方式,它就同现实社会一样,会产生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利益关系,因而也就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用相应的道德来调节和规范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体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如果只要技术支持,没有道德约束,网络就会成为潘多拉魔盒,诱发和滋生出比现实社会更可怕的邪恶和犯罪,最终危害人类自己。从而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合作与交往,提高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逐渐确立他们“网络社会”道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是指针对网民提供技能培养的教育活动。“网络素养”主要是指网络信息搜集、分析、利用和加工能力,以及网络自我保护和信息安全能力等[2]。“网络素养”是从“媒体素养”概念延伸出来的,所谓“媒体素养”,也叫做“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用户在浏览互联网、电视、书报杂志信息时的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利用新闻媒体信息指导自身理性消费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一般是指强化媒体素养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既与传统新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又与计算机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可以说,它是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事物。新加坡官方给出了“媒体素养”的标准定义。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是本国最高新闻媒体管理的政府机构,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如下:“媒体素养”是指用户正确利用和接受媒体信息的能力;如果读者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他就能够从繁杂的媒体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不管他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能够保证其不被媒体信息误导[3]。换言之,如果用户的网络素养很低,不能正确判断新闻媒体信息的真伪,就十分有可能被各种不实信息误导和伤害。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的青少年,很容易被网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如、图片、网游等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荒废学业和事业,给个人成长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新加坡开始高度关注网民综合素质,逐渐将注意力从“媒体素养教育”转移到“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上来。“网络素养”英文名称有几种说法,例如“Cyberliteracy”、“Internetliteracy”、“Networkliteracy”等。从当前新加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情况来看,其比较关注“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和“网络安全”(Cybersafety)方面的内容,注重提高网民健康、安全使用网络的综合技能。其中,“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是新加坡政府最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例如,新加坡就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专门成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uncilontheImpactofNewMediaonSociety),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社会新媒体发展动态,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2008年,该委员会向新加坡政府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对“Cyberwellness”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是新加坡独创的一个名词,是指能够为网民带来积极正面效果的健康网络氛围。它包含判断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自我防护网络虚假信息侵蚀的能力、维护网络健康的意识,以及利用网络信息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的能力[4]。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拓展了“网络健康”的定义范围,它不仅包含网络健康方面的内容,还涉及网络安全内容。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是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对网络健康和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标准。
2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
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国家图书馆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贡献。
2.1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推出全新的国民素质教育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加坡就开始制定和实施网络素养教育计划。1999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成立了教育培训公司“TheOneLearningPlace”(简称NOLP),NOLP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促进作用。NOLP推出的教育项目大多通过委托专业教育机构来完成。在几年之内该机构就发展了数百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从事不同的职业,包括企业人士、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专家等。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技能,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学会如何甄别网络信息,鼓励他们与负面信息进行斗争,净化网络空间环境[5]。NOLP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例如老年人网络素养拓展项目(OutreachProgrammes);1999年,发起成立了PAGi网站,主要为父母与子女交流提供沟通平台;2000年,组织编写了网络安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项名为“安全之旅”的网络培训项目,主要为父母提供网络知识培训;同年,还针对社区网络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安全学习指导。
2.2与其他图书馆密切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网络素养教育
除了开展上述活动以外,NOLP还同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教育合作,通过举办各种丰富的网络培训活动和培训班,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的网络素养教育机会。目前,NOLP与多家著名社会团体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印度华人自强独立团体(theSingaporeIndianDevelopmentAssociation)、马来西亚华人学习共进团体(MENDAKI)、新加坡平民发展团体(thePeople'sAssociation)、新加坡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团体(TouchYouthServices)、社会综合救援组织(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等等[6]。NOLP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展多层次合作,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网络素养培训,实现了提高国民网络素质的目的。
2.3重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交流和学习引进国外最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
可以说,新加坡最初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就是受到国外公益组织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开展战略合作,有效提高了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美国著名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网络天使”(CyberAngels)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了“网络妈妈和爸爸”(CyberMums&Dads)管理组织,通过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安全教育。又比如,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在线因特网研究会”(TheOnlineInternetInstitute)合作,为新加坡公民提供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此外,NOLP还是“互联网内容评估协会”(theInternetContentRatingAssociation)成员,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显著提高了组织工作效率。2001年,NOLP与本国“国家因特网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InternetAdvisoryCommittee)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网络安全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安全冲浪2011”(SafeSurfing2001),与会成员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7]。“安全冲浪2011”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新加坡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国际水平,也意味着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开始走向政府主导模式。同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也完成了角色转变,从开拓者向推进者、主导者过渡和发展。
3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伙伴
通过回顾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合作伙伴,二者紧密协作,共同致力于网络素养教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政府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从前者所开展的各项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政府几乎每次都充当了活动背后的支持者,为活动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保障。换言之,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在促进和支持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也是国家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学院(TheNLBAcademy)是负责网络素养教育具体工作的主要部门,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在新加坡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年来,在该学院的努力推进下,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快速提升。1992年,NLB正式宣告成立,该部门主要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老弱病残和弱势群体,例如青少年、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等。1998年,NLB被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服务奖章”,这是新加坡国内最高的勋衔。2001年,NLB新成立了一个网络素养教育服务中心,并针对全国青少年推出了一项名为“接触网络健康”(TouchCyberWellness)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青少年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该部门如今已是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NLB已在全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为各类社会人群提供了80万人次的培训教育服务,有效增强了国民网络素质。NLB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有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换言之,NLB开展的许多网络素养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浏览NLB网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其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资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1年,NLB推出了一个名叫“CRUSH”的计划,该计划主要为提升中小学生网页使用技巧,该项目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人力和财力保障。2004年,NLB与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携手合作,组织编写了一套网络素质教育教材,为其他培训教育机构提供了教材保障和指导。2005年,NLB经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授权,为政府公务员人员提供网络技能培训,覆盖全国80%的公务人员。2006年,NLB与新加坡青年协会合作,针对父母和广大教师编写了一套网络在线应用培训教材(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2008年,NLB在新加坡社会发展改革局的支持下,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一套《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该套丛书被新加坡中小学校作为素质拓展教材,纳入到全日制教学范围当中。2011年,新加坡新闻发展管理局和NLB组织发起了“网络健全运动”(CyberWellnessCampaign),覆盖了20%的新加坡公民,大大提高了国民网络综合素质[8]。由于NLB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就,2011年其被新加坡政府授予“2011年新加坡青年奖”(TheSingaproeYouthAward2011),该奖项是新加坡社会公益领域的最高荣誉。除此之外,新加坡其他图书馆在开展和从事网络素养教育公益活动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慷慨支持和资助。国家图书馆作为新加坡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利用政府强大的资源保障,将网络素养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4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无冕导师”
一直以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秉承坚持为民众服务的公益精神,勇于承担起国民网络素养教育的重任,当之无愧地成为该领域的“无冕导师”,为提升国民网络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无冕导师”称号,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师资培训”,国家图书馆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教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素养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二是组织编写了多个专业网络素养教育教材,通过向社会免费提供,大大提高了网络素养教育普及范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还在网络上开展了多个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培训活动。例如,2003~2005年期间,NLB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多次网络素养教育培训,为全国2000名教师提供了培训服务,帮助教师们学会从青少年角度来预防和化解网络使用危机。2005年,NLB受新加坡政府委托,对国内5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度教育培训,大大增强了这些机构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实力。截止到2006年6月底,NLB共为两百多名社会教育者提供了网络素养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9]。除此之外,NLB还对社会志愿者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2001~2005年期间,NLB共为600多名青年志愿者提供了相关培训,这些志愿者学成之后又向其他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和咨询,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做出了突出贡献[10]。培训师资之外,国家图书馆还负责培训教材的编写和优化工作。NLB建立了网络素养教育在线教育网站,为网民免费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下载,例如:(1)教学教材,包括《父母网络安全知识教材》、《新加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手册》、《互联网时代技术应用与规范》等;(2)教育项目,例如学校教育项目、社会实践项目、青少年强化培训项目、残障人士提升项目等,每个项目都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计划;(3)网站还免费提供一些互动学习活动,供学习者借鉴和学习[11]。上述网络素养教育资料和资源,有部分被新加坡政府确定为中小学全日制教材或者辅助资料。从中可见,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导师”。虽然没有学校教育资格,但是其却承担了许多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义务。
近几年来,网络在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交流方面起着积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网络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迷信、赌博等糟粕,对未成年人思想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少数网吧管理不规范,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浏览不健康信息或长时间玩游戏。有的学生长时间泡在网吧,致使视力急剧下降;有的学生为了省钱上网,不吃不喝,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有的学生沉迷上网,不愿上学,荒废学业;还有的学生因上网走上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网络因此被称为“电子海洛因”,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中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会深陷“网”中难以自拔?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新鲜事物。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其中天文、地理、科技、文化、娱乐等无所不包,对于他们来说有无穷的未知数,因而也就有了无穷的吸引力。
第二,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环境,让青少年实现一种“心理补偿”。在网络中他们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限制,能让青少年尽情地展示、自由地宣泄,即使说错了也不必担心别人的批评,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学生”、“子女”等既定“弱势角色”的束缚限制,满足其内心潜在的“逆反心理”。
第三,网络还满足了青少年的交际需求。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平时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青少年的交际需求,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需求,他们要转而寻求其他途径,网络的出现便给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了心中的孤独感,故而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中,约50%的人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约25.2%的人进入聊天室聊天或在BBS上经常发言。
正是因为网络能够满足诸多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的需求,才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了极强的吸引力。
二、中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策略
作为教师,该如何对待青少年学生的上网行为呢?放任自流的态度自然不可取,但要“一棍子打死”,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也是不现实的。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场所和大众娱乐的便利工具,其优点是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若因为网络存在负面影响而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只能是因噎废食。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强化教育的引导功能,即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中学生领悟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中学生的网上行为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应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护者和时尚的引导者。但目前教师往往由于工作较为紧张,而忽视了自身网络素质的提高。由于对网络的了解不够全面,教师基本上不知道学生在网上的行为,当然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了。因而,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网络水平,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才能进一步的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二)加强网络知识、网络道德的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网络。一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网络知识,大力灌输网络的正面功能,并传授有关信息采集、处理的基本的技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再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网上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要大力宣传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01年11月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学生了解上网的规范,培养网上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方面,教师要必须首先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就没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学生。
(三)指导学生提高网上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想不到的伤害。因此,学校要加强网络的两面性宣传,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上一个个青少年因轻信网友而受到伤害的案例,使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四)对于已经上网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教师也应当做网络时代学生的“网上导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网上活动加以控制和引导。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从网络中下载的图片、文章等资料辅助教学,定期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的优秀教育、科技、新闻网站等;并可在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到网上查找资料、积累知识。同时要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对学生上网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这样,就可以变消极地抑制网络不良影响为积极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变“堵”为“疏”,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求知工具。
(五)作为教育者,需要反思日常的教育活动的利弊得失.从而改进现实教育工作。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一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转而到网上寻找精神寄托的。要通过改进教育方法、内容,满足青少年求知、交际、宣泄、自我实现、追求自尊等需求。要积极推进教学民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发现、排解学生心头的“疙瘩”。从而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过度沉溺于网上聊天、交友、游戏的学生“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与人们学习、生活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学生的上网行为并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难以控制,要想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关键还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只有引导得法得当,网络就会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就会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371-03
Study on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E Wei
(Librar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0,China)
Abstract: Problems in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triple-play”integration;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网络发展到今天,农村信息化已经走过了从早年的“村村通工程”,到后来的“信息下乡”历程,又从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再到实现智能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历程。未来,农村信息化将走向融合化。迫切的市场信息需求,要求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要实行融合、农村信息服务手段要实行融合、城乡信息化融合。
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1.1“三网”融合的概念
所谓“三网”融合:狭义讲,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与趋同;广义讲,是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3种业务的融合。从服务商角度看,是指不同网络平台倾向于承载实质相似的业务;从终端用户看,是指消费者用户装置(如电话、电视与个人电脑)的趋同[1]。“三网”融合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为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1.2网民上网情况
通过“三网”的发展,利用手机宽带等上网的网民不断增加,根据CNNIC最新统计,宽带网民规模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底,由34 598万人发展到36 381万人;手机网民规模半年时间从
23 344万人发展到27 678万人。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 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1.3城乡信息利用结构
截至2010年6月,半年来农村网民规模达到
11 508万人;城镇网民规模达到30 492万人。城镇劳动者网民占58.1%,农村劳动者网民占4.7%,学生占30.7%,从表1中可以看出,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三网”融合方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这将会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农村网民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呈普及化趋势,互联网作为全面的平台,也成为农村信息获取的常规来源及农产品交易的便捷渠道。农产品通过网络商务交易变得越来越现实。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革新、信息搜索、新产品外销等,互联网有望成为农村增产增收的又一渠道。
1.4信息资源分配情况
信息资源各地区分配一直以来都不均等(表3),IPv4不够的问题现在已经可以用IPv6来代替,但其他的资源还有待改进。由于东部、中部、西部资源分配不均,现今还是影响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2当前农村信息化与信息服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1农村信息平台的构建
农村信息化发展以来,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如:中国电信在南方20个省建成“信息田园”平台;中国移动的综合信息网;中国联通的3G视频、平安农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机远程控制系统等[2]。因此,城乡手机上网比例半年达71.1%。但是,从表1、2、3中看出,信息化平台变化不大,各地区资源分配比例不均衡。因此,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事业等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整合适合农村网民的信息,以简便易行的方式提供优质服务。第一,政府要从资金上大力投入。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IUCO-LA)要健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必须稳定、足额投入是成为农村信息高效共享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3]。第二,政府要建立公共的信息平台。平台对任何人都要提供无地域、质量、资费歧视且能承担得起费用的各种有偿信息服务。第三,信息均衡。实行“完全与开放”共享政策。针对农村信息化需求,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第四,解决信息平台重复建设问题。各地应对农业信息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从信息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创建新型的服务方式。第五,“普及性智能终端+3G网络+信息应用平台”将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一种有效模式。
2.2加强农村信息素养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网络服务排在第一的是娱乐,其中绝大多数是音乐和游戏。农村利用网络的集中在青少年中,青少年网民规模接近2亿,手机成首位上网工具。农民信息素质是指农民发现和获取信息,对信息内容的吸收与利用,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4]。一直以来,在经济压力及就业困难情况下,农村网民初中后就外出打工。青少年网民更偏重于娱乐性,远离信息知识功能,农民要增加收入、提高就业率,就应该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自身信息素质,走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2.2.1提高文化科技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培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继续巩固义务教育。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与信息服务体系。
2.2.2增加农村青少年网络知识免费教育有关农村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应进行各种专业技术免费教育。此项应由政府来组织,与企业联手填平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为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工信部与AMD公司合作,在多个地区建立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培训中心”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知识匮乏、信息化人才欠缺的窘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3培育新型农民针对农村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的培训,不仅仅是让他们会用电脑这么简单,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新的动力,从而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
2.3信息网络服务于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
农村要发展、要增收、要富裕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但城乡信息市场不对称,要力求解决能让农民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
2.3.1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电脑下乡”政策切实让农民看到了信息化的实惠,但是,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没有配套的服务和措施,很难让农民真正掌握电脑技能,并从根本上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推动农民致富实践的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来努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所带来的益处是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农户通过网络查找农产品购销信息,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外界有效联络,拓展农产品销路,实现增收。
2.3.2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现在各高校都在郊区及区县投资办学以扩大教育范围,图书馆作为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阵地,有条件和义务来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第一,大学新区和各二级院校可就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农村办短期培训班;第二,农村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手机上网比较方便,图书馆可以利用WAP通信模式,用无线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之间连接的桥梁,在WAP内容服务器上存储服务信息,以供农村网民手机用户通过WAP来访问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2.4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增产增收,靠的是信息对称。阿里巴巴、华农网等网站的出现颠覆了全球零售业,尤其是农林牧渔行业的传统交易模式,农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5]。农民通过网络,十分便捷、快速地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可以更贴近市场,并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农业贸易的繁荣发展。
2.4.1农民商务意识的培养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资金、服务,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在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主管部门领导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使农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6]。
2.4.2信息流的发展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而信息需求表现为全面系统性、综合集成性、规范性、持续性、地区与时间的差异性、时效性。农村信息化要求农业信息服务针对性强、时间准、服务方便、成本低、使用后经济效益高;在城乡网上支付猛增的情况下,应建立网上安全保障系统。
2.5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
2.5.1全国网络安全问题2009年,半数网民曾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虚拟财产损失成为网络主要经济损失之一,虚拟财产保护亟待加强;超过90%的网民碰到过网络钓鱼网站,网络下载和浏览成为病毒和木马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安全事件受关注度比以往大幅提升。网民安全感降低,提供网上个人信息比以往更加慎重。近2 100万网民缺乏密码设置方面的保护意识。99%的网民对个人计算机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近70%的网民能够意识到个人网络安全问题会波及公共网络及他人的安全。28.4%的网民从没有听说过或关注过网站诚信标识,因此其宣传和推广力度仍需加强。近50.0%的网民不重视网上安全公告,极易引发网络安全事故。71.2%的网民听说过“云安全”概念,但其中仅有半数网民考虑尝试。
2.5.2培养农村网民的安全意识政府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对农民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近期最实际的办法。配备农村网站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还要有技术人员去落实。加强防病毒意识,查、杀病毒是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苑,张剑,曾剑秋.三网融合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通信,2010(3):158-162.
[2] 丛亮.信息田园:中国电信的助农方式[J].互联网天地,2007(11):58-59.
[3] 贺文慧,杨秋林.国外农村信息化投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6(4):18-20.
[4] 余娇萍,许阳奎,段尧清.我国中部地区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9):46-49.
[5] .浅析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考古,2009(6):303-305.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为了更好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我校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整体规划了设计方案。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相关视频让全校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体验;通过院报专栏系统的介绍相关安全知识;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同各院系分团委还相继展出了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通过以上展开的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华外学生从最初对网络安全概念淡漠,逐步上升到树立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同学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组织学习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认真计划并组织华外学生通过线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我校于2015年11月 24日--26日,组织在校同学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并于26日下午参加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我校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竞赛。在此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部分同学在竞赛中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参与证书》。据参加竞赛的同学说:“其实竞赛的题目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竞赛这种方式能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安全,从而更好的将安全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认真设计并组织“网络安全精彩一刻”教育巡讲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网络安全的问题与隐患,我校组织学生于2015年11月26日——26组织三场“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巡讲,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李XX老师为近600名同学们相继带来了精彩的讲说,增长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此次“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活动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是普遍的威胁,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日常网络安全也同样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讲人李XX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讲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自己。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宝贵建议,例如:确保作业系统与系统软件,如网络浏览器,是完整安装且更新修正至最新版;安装个人防火墙与更新病毒码至最新的防毒软件等等。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认真状态足以见得本次教育活动真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网络知识。
信息时代的降临给小学生提供了开拓潜能的大舞台,但也极大的冲击了小学生的心理,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比如信息过量引发的“信息综合症”、人际交往失衡症、信息垃圾引发的伦理道德失范症等。面对小学生在信息高速工路上“违规”、“翻车”或“触电”的情景,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值得庆幸的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让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无遗,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家园。
一、引导小学生正确处理信息与合理利用互联网
网络技术和网络,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要教会小学生做网络社会的主人,大胆的走进网络。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方,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法规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管理,堵塞一部分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提高小学生对事物或事件的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和对复杂现象的分析和选择能力。在网络条件下,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运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理清观念,让学生知道有了电脑和网络,学习更方便、更有趣,但不能代替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和必不可少的背诵记忆,电脑无论多么先进,也不能代替人脑。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丰富校园网的内容,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进青少年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论坛等,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情操。
二、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培养小学生和谐的人格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安全性等独特优势,通过互联网交往学生更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终极关怀。倘若每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只会倾向于在网上寻求安慰,久而久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只愿意在互联网上寻求虚拟但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造成学生对网络的依恋心理,甚至成瘾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一系列心理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因此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引导小学生既要通过网络扩大交际面,又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从而也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在现实社会交往中,不可苛求别人必须象计算机一样认同并接受我们自己的观点,也不要随意将网络生活带到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善与理解他人与人协调工作,让集资更好的融入集体,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正确对待网上交往,既充分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面,又不忽视网下朋友。同时,学校或家长还应当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孩子们的心理态势,及时矫正孩子们的心理缺陷,完善其人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是人类开拓的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基本上还没有法律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来约束自己,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制约,又无新法可依的真空状态。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犯罪问题,就是利用了网络规范的不完善性。针对网络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各地各部门也积极想办法引导和控制。推出“电脑伦理十诫”、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大中小型网吧进行整治、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等。这些措施的设定,充分说明大家已对网络道德的培养达成共识。但事实上这些倡议和规定并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小学生一开始就有规有距,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养成习惯,避免等到问题成堆后再回头纠正。在校内上网,也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观察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罪”,过滤掉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为小学生开辟“绿色网站”通道。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上网者对不良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正确的网络道德,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抗诱惑能力。
总之,在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的今天,它为小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为小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助于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小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小学生内在的潜能。但因为小学生知识面尚不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稳定的观点和态度,因而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使用互联网,做到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引导小学生健康地成长,以使小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