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经营体系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7 16:2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化经营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化经营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TM9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58-01

0、概述

传统的矿井提升机大多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控制系统多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调速方式多为传统的转子串电阻调速,调速性能差,且运行不平稳。由于电阻的接人和切除采用接触器控制,机械噪音大、线路复杂、故障率高,给维修带来很大难度,不但影响生产和安全,且需投入大量的人工和材料,直接影响矿井提升的安全和效率。

1、高压变频调速电控系统

按设计选用JK-2型矿井提升机,配备电控系统选用的是老式电控,2007年选用MZCP-H系列高压变频调速电控系统。该电控部分为数字化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高压变频调速,矢量控制,有源逆变能量回馈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

2、电控变频调速性能

2.1 高压变频器

变频调速采用MZGP-H系列大功率高压变频器。该变频器包含先进的功率单元串联叠波技术、矢量控制技术、有源逆变能量回馈技术、配备新颖的全中文操作界面,可靠性高、性能优越、操作简便。具有四象限运行、带能量反馈、动态响应快、低速运行转矩大等特点。

2.2 高质量电源输入

输入侧隔离变压器二次线圈经过移相,为功率单元提供电源,对6kV而言相当于36V脉冲不可控整流输入,消除了大部分由单个功率单元所引起的谐波电流,抑制了网侧谐波;减少无功输入,降低供电容量,系统功率因数大于0.95。

2.3 应用变频器优点

(1)可以驱动普通高压电动机,而不会增加电机温升,降低电机容量

(2)保护电机绝缘不受dv/dt应力的损害

(3)不会因为谐波力矩而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3、原理

3.1 主电路

MZGP-H系列高压变频器采用交直交直接高压(高高)方式,主电路开关元件为IGBT。由于IGBTN压所限,无法直接逆变输出6kV,lOkV,而因开关频率高、均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无法完成直接串联。MZGP H变频器采用功率单元串联,叠波升压,充分利用常压变频器的成熟技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如图1)。

主变压器原边为Y型接法,直接与高压相接。组数量依变频器电压等级及结构而定,延边三角形接法,为每个功率单元提供三相电源输入。

由于为功率单元提供电源的变压器副边绕组间有一定的相位差,从而消除了大部分由单个功率单元所引起的谐波电流,所以MZGP H变频器输入电流的总谐波含量(fnD)远小于国家标准5%的要求,并且能保持接近1的输入功率因数。

变频器输出是将多个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的低压功率单元串联叠波得到。这种应用形式减小了dv/dt对电机绝缘的破坏,并大大削弱了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因为电机电感的滤波效果,输出电流波形更优于电压波形,电压等级数量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变频器的输出性能,输出波形几乎接近正弦波。干式变压器具有温度控制仪,为变压器提供温度告警和过热保护

3.2 功率单元

功率单元原理;输入电源端R,S,T接变压器二次线圈的三相低压输出,三相二极管全波整流为直流给电容充电,电容上的电压提供给由IGBTfH成的单相H形桥式逆变电路。

功率单元通过光纤接收信号,采用矢量正弦波脉宽调制(PWM)方式。功率单元具有有源逆变能量回馈功能,当电机处于制动(重物下放)状态,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达到有源逆变起动的门槛电压时,电源自动起动有源逆变,将电机及其负载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馈到电网中去。

3.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由控制器、IO板和人机界面组成。控制器由三块光纤板、一块信号板、一块主控板和一块电源板组成。光纤板通过光纤与功率单元传递数据信号,每块光纤板控制一相的所有单元。光纤板周期性向单元发出脉宽调制(PWM)信号或工作模式。单元通过光纤接收其触发指令和状态信号,并在故障时向光纤板发出故障代码信号。

信号板采集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电流信号和光电编码盘信号,并将模拟信号隔离、滤波和量程转换。转换后的信号用于变频器控制、保护,以及提供给主控板数据采集。

主控板采用高速单片机,完成对电机控制的所有功能,运用正弦波空间矢量方式产生脉宽调制的三相电压指令。通~RS232通讯口与人机界面主控板进行交换数据,提供变频器的状态参数,并接受人机界面主控板的参数设置。

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全中文操作界面,负责信息处理和与外部的通讯联系,可选上位监控而实现变频器的网络化控制。通过主控板和IO接口板通讯来的数据,计算出电流、电压、功率、运行频率等运行参数,提供表计功能,并实现对电机的过载、过流告警和保护。通过RS232通讯口与主控板连接,通过RS485通讯口与IO接口板连接,实时监控变频器系统的状态。

篇2

数字化校园的形成是通过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及技术要求,按照信息标准的统一及各种信息资源的集中,促使可靠、安全、易维护及可扩展的综合平台得以构建。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2012年7月已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而该专业具有办学历史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等特点,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基地,在省、市、县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定为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并获得广泛的关注。所以依托数字化校园网络,立足顶岗实习,建立用于实习的数字资源,强化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控完全可以实现。

1 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能够将个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对合适的岗位需求进行选择

由于中职学生在成长经历、爱好、性格、智商及情商等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校及企业在顶岗实训环节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将其多元性的实习岗位需求进行考虑,促使教育教学中公平及人性化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在不同的岗位中,学生所挖掘出的潜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运用体验实习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会有2~3个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在其中对合适的学习岗位进行挑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开展。当选择之后,经过一年的定岗实习过程,学习自身所感兴趣的岗位,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人性化的目的。

1.2 对学生就业机会的需求得到扩大

通过体验实习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及了解各个岗位,对学生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行增强,将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多岗位经历进行体验,之后通过学生选择,在一年时间内实施顶岗实习,促使自身技能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在求知过程中被招聘单位所关注,使得学生的就业机会得到扩大。通过实习的体验,使学生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体验,深刻了解各个岗位的状况,使得各个岗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得到熟悉,最大程度上将一线技术人员招聘需求被用人单位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及中小型工程项目,更加侧重于员工自身技能的运用,因此对多个岗位职能进行熟悉的员工容易得到企业的关注。

2 顶岗实习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分析

作为学校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通过将学生专业技能及理论实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也是对现阶段激烈的就业环境及岗位竞争中的需求得以了解。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情况,顶岗实习主要分为两种:就业型顶岗实习和实习型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对不同的管理责任进行承担。

2.1 就业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对就业型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招收,该类学生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后,通过企业招聘直接进行工作。对于企业方面,虽然学生在该过程中仍需通过试用期或培训期,但学生仍处于为企业劳动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则是就业。对于学校方面,虽然学生已经到企业实施顶岗实习,但仍然处于未毕业状态,也未对毕业证进行颁发,因此仍处于学校学生的身份。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仅作为企业职工,而且还拥有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由于在实习前企业已经对招工手续进行办理,而学生作为一名企业职工,也应根据企业的分工及要求进行定岗劳动,因此,在管理学生方面,企业应进行直接负责,而学校进行间接负责。其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仍属于在校学生,但实际的日常生活却在企业中渡过,已经在企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完全融入,因此应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负主要责任。学校在该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与企业管理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表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在网络中通过运用疏导教育及企业相互配合的方式促使对学生的管理得到落实。

2.2 实习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实习型顶岗实习学生的招收数量较少,该类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前,企业并未对安排就业进行确定,只是对顶岗实习进行安排,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留用状况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对极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留用。在该过程中,学生只存在在校学生单独的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中渡过,且必须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当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属于企业职工,且企业具有有限的学生管理能力。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只能对学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负责,其余都属于校方进行负责。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职工,只拥有学生单独的身份,在日常管理中仍需要校方作为主导进行参与,网络的利用尤其重要。对于企业方面,根据学校实现协商后的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安排,而对于学校方面,主要对企业进行配合,利用网络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以更好的实现实习任务的目的。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的建立

3.1 准备阶段

(1)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明确的顶岗实习计划进行编制。在学生正式上岗之前,应先通过网络对顶岗实习计划及你选哪个岗位进行拟定,其中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任务以及怎样在顶岗实习中将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等。由于初次对顶岗实习进行参与的学生无法单独对完善的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因此应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参与来共同实现。

(2)实习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学生进行实习制度的建立,而且对企业进行制度实施的约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跑腿打杂阶段,几乎很少人在实质工作中进行操作,所以导致企业不仅无法对学校负责,而且还无法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负责。通过对学习制度的构建,确保在顶岗实习中作为企业、学校及学生自身义务里的权益的保障。

(3)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委派。大多数学生进入企业后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应运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现过程中进行辅导,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及监控。在企业内运用常驻的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

(4)安全教育的落实。作为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掌握,可以利用网络进一步将学生的防范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避免自身伤害事故出现,最终顺利圆满的将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完成。

3.2 顶岗实习阶段

制度的构建。无论学生所处在体验实习阶段还是顶岗实习阶段,都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制度进行建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顶岗实习中落实组织管理工作,通过对实习小组的建立,并对小组中的组长进行选拔的方式,定期对小组长会议进行召开,定期组织小组长通过网络学习;条件允许时,还可对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组织,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实习工作。

(2)与企业进行自动的沟通及协调。网络让双方的沟通可以实时化,同时校方代表应及时与企业进行相互沟通,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生产工作得到实施,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指导及检查工作,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和指导,避免有做样子的事情出现。

(4)负责实习学生的生活、思想及安全,对学生的工作、身体健康及生活等方面状况进行关心,促使学生自身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3.3 体验实习阶段

在之前的实习准备过程中,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通过网络已经对顶岗实习的岗位问题得到明确。当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后,应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协调,在岗位中进行实习。通常体验实习阶段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前,应与实习准备阶段所制定的实习计划相结合,通过对该岗位工作的训练,当评估检测达标后即可转向下一岗位的顶岗实习中。

3.4 顶岗实习阶段

当学生通过体验实习过程后,则开始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在体验实习中对自身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选择或对实习评估值最高的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该阶段时间为一年,虽然时间较长,然而通过网络的应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可以实时化,能够促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中对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得到有效的深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方式的运用是需要学校、社会、学生及家庭各方面的相互努力,与媒体、网络及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促使各级维权组织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进一步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权益问题得到保障,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兴娜.关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2]吴松,邹劲松,何小波,胡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篇3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教学管理平台

Key words: Network;Database;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01-03

0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从提高管理水平。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给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教学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随着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原本体育场地、教师不足的问题和矛盾而今更加突出。如何整合有效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高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在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一种综合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1 高校网络管理现状及应用

虽然目前关于校园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多,但是和体育有关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国外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对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目前己经比较成熟。我国高校在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的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关于管理信息研究也随之发展;如李鸿的《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设计》,孙志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近年来,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从管理者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关于体育网络管理的研究比较少。调查发现目前虽然已经开发了教学管理软件相关的各种健康评价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但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位或某个方面单纯评价,如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球类竞赛管理系统、学生体质评价系统等,但如何有效地把他们融合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对比较成熟,也取得的相应的应用成果,但是关于体育管理得应用研究很少,不同的网络教学管理应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案。基于web数据库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是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是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的是改进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群体竞赛等现代化水平。为管理者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实现对体育管理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群体竞赛、体育场馆设备、体育教师、体育经费、体育图书资料等进行处理的人——机交互系统,力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并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从全局出发辅助体育各部门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服务

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基本设想

2.1 基本思路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书刊已发表的有关体育管理系统的资料,充实数据库。确定编制体育管理系统设计指导思想;初步设置管理系统主要模块,每个模块应编订若干条内容,便于实施。根据研究需要完善各种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系统框架,模拟系统运行积累完善系统,小范围应用,积累经验,改进系统建设。整合系统资源,大范围推广结合校园网络技术。特别是3G技术的发展,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归纳在整体兼顾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实现手段,结合网络技术开发一种教学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基于Internet环境下建立的多级对话菜单。学生进入主界面后选择相应的按钮,点击后录入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本体育网络管理系统采用成熟的B/S结构体系,借助web数据库的发展,使两者有效结合构建三层B/S体系结构。利用ASP技术,将体育管理与网络平台结合在一起,开发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引入了数据仓库技术,创新性地加入了分析模块,对体育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寻求最佳管理模式。在数据管理查询方面引入了多关键字查询和模糊查询新方法。总体说来。符合体育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要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相比,体育网络管理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跨越时空距离, 现代Web技术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消息和信息浏览,而且可以实现动态交互管理,特别是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中的教学管理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自己了解掌握学习进度。而且借助Web技术的互动交流可以使网上教学管理更容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外,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模块可以实现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分析,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2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基本构建成功后,主要实现以下基本功能;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可以通过身份ID和密码登录系统,登录后系统显示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根据分配的不同的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管理员权限能够对教学管理、体育教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信息进行查询、删除及修改。能够对群体竞赛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公告。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查看课程设置。进行课程选择。对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查询,并按照测试结果通过运动处当系统寻求相应的锻炼计划。学生在日常锻炼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选课情况、练习情况、体质健康水平情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调整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系统中完整的理论考试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知识。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锻炼过程和效果始终置于科学的监管下,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锻炼效益,实现动态沟通,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给与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手段。

3 解决的主要体育教学管理问题

3.1 解决目前多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松散实际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导致体育教学管理松散,体育教学教务管理也变得更加的艰难。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校区上课,但是每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要集中完成,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补考和重修的管理工作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群体竞赛活动也存在分散集中的实际困难,体育教学管理网络化平台的开发可以实现跨时空,有效地解决多校区群体活动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对普通高等院校的群体竞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借助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体育教学的办公实现自动化与远程化,实现场地设施的动态管理,从而克服多校区的实际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体育管理水平。

3.2 把学生体质测试和学生选课有效结合,解决学生选项课盲目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基本采用选项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学生选课后又因为身体条件的不适应而导致练习兴趣不高。目前各高校每年对在校生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储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体育健康平台建设分析利用现有数据,使大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项课,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提高身体机能,增进健康,全面增强体质。同时借助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整合,调整补充学生兴趣高又能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项目。

3.3 解决师生交流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对教师提出建议和要求,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在线上报、查询,课件展示等手段,解决长期以来的师生交流渠道不畅通,使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真正处于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4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4.1 体育教务管理应用分析 作为公共体育课教学,每年要面对教师排课、学生选课、学生成绩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常规体育成绩的管理主要停留在纸质化的水平,无法进行大量的成绩数据的分析和迅捷的成绩查询,目前我校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学生进校后根据通知要求进入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用户界面,进行个人信息注册登记,对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等进行认真学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避免了人工分班的费时不稳定的因素。学生完成选项后随后对教师进行选择,初步形成学生选择教师的基本框架,为进一步实现“三自主”教学奠定基础。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反馈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并进行理论课考试,理论考试完成后成绩自动进入学生总评成绩,避免教师人工统计填报的麻烦。而且可以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详细分析给与合理化建议,利于调整考核内容和制定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系统自动筛选不及格学生并打印补考单,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建议是否设立重修班级,在学生考核成绩管理中,成功利用批量导入的模式,减少或避免逐一登录成绩而产生的错误。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和体质测试成绩的分析,系统自动给出学生营养调整建议和运动处方,直接给予学生第二轮选课建议,使教学工作和学生运动习惯有效延续。

4.2 竞赛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目前通过开发建设,我校运动竞赛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运动员申报和竞赛编排工作,解决群体竞赛管理系统结构的框架,首先实现田径运动会网上通知及报名、竞赛秩序册生成,群体竞赛的信息网上实时公布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竞赛管理效率,通过高效竞赛管理系统的运行,我校每年体育部直接举行学生竞赛12项,间接组织参与学生活动十余项,参加学生近万余人,有效促进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获得省教育厅阳光体育活动二等奖一项,群体活动先进组织奖一项奖。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拟通过后期建设将所有群体竞赛管理网络化,重点解决面向校管理应用与体育竞赛数据的共享及外部数据的利用、采集与传输等关键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由群体活动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远程计算机实时沟通,并将数据传输至终端服务器,提高群体活动的高速有效性。拟解决所有运动竞赛的网上报名、名次计算,解决群体竞赛的各项表格、成绩的网上下载、打印。

5 结论和建议

①通过研究初步开发本土化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构建本单位特色的管理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合为一体。②平台的运行,特别是健康评价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给与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个提高。③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建议和要求,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④经过系统建设及初步运行,提高我校学生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减轻教师工作量,高效快捷的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使我校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更加规范,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15%以上。合格率90%以上。

参考文献:

[1]尹天安.基于www的高校课外体育管理系统的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26-128.

[2]李军岩,基于熵.耗散结构的体育管理系统演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54-56.

[3]段平.学校体育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J].福建体育科技 2008.5:33-35.

[4]任平社.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系统研究现状及构想[J].体育世界,2011.6:45-46.

篇4

一、煤矿企业全面预算及经营管理的含义

煤矿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是指根据经营生产指标(原煤产量、挖掘进尺等)对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进行预算和控制,对成本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煤矿经营管理模式现代煤矿企业依据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工作量收购制,依据核定的材料、配件、电费、设备租赁费及工资等内部市场收购价格,对生产单位的产量进尺和生产服务单位的服务量实行逐级收购。收购费用作为各部门单位的应收入,各单位的材料、配件、电费及工资等费用由产量进尺及工作量确定,材料、配件等由各单位通过煤矿企业内部市场进行购买。生产单位的工资和材料配件费用由实际工作量确定,职工收入取决于本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及个人工作量多少。

煤矿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内部市场化运行效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煤矿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双重管理。行政管理维度是将企业各职能单位进行划分,由矿长、书记、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等领导分别管理,如矿长负责矿办、企管科、人事科、调研室等部门的管理,总工程师负责总工办、计划科、通风科、地测科等部门的管理,安全矿长负责安监处等部门的管理。经营管理维度是为提高经营管控水平,在现有机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成立经营管理领导组、经营管理办公室及经营管理组。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矿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各经营管理组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预算工作,现有机构划分为10个经营管理组,分别为:生产经营管理组、机电经营管理组、供应经营管理组、电力经营管理组、运输经营管理组、通风经营管理组、回收复用经营管理组、经费经营管理组、劳资经营管理组、能源经营管理组,主要从财务预算、生产经营指标、管理经费指标进行矿井的经营计划管理。

煤矿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在双重维度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矿级、经营管理组级、部门级III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依据矿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以产量或进尺单价收购各部门单位的工作量,将生产经营费用分解到各经营管理组,各经营管理组根据预算,收购各单位工作量,将成本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单位。

二、基于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模型

(一)系统目标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经营管控数字化原型系统,通过本系统,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健全经营计划管理体系,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包括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过程控制、经营状况反馈、监控预警、数字化分析在内的整套经营管理数字化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Plan-Do-Check-Act)闭环,战略目标通过经营计划加以固化与量化,计划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从而促进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经营管控水平;

2.全业务经营计划,体现“全面管理”思想覆盖所有经营环节的经营计划体系,超出传统财务预算的范畴,而是覆盖财务、市场、销售、采购、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工程施工等所有部门的行动计划和预算;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业务计划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计划结果的编制、上报、审批与生效。

3.控制资金,降低成本通过多种控制规则进行合同、借款、付款等经营事项的事前、事中过程控制,有效控制资金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控制的结果作为业绩考核依据。

4.监控经营过程,建立标准规范通过经营过程分析与监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数据的分级共享与监控。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口径、统一操作模式、统一数据源的规范的经营管控系统,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为经营分析、控制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流程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是应用网络化平台来辅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贯穿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调度层、监控层、生产层,引导企业将预算编制得更为合理化、规范化,为后续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其分析提供了相应的控制依据、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对比数据。

(三)功能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功能以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和年度预算编制模块为核心,还包括系统设置、我的任务、经营过程、经营预警、经营分析、管理看台等模块。其中,系统设置模块实现框架、应用、机构、角色和人员的管理;我的任务模块实现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实现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等的初始化,支持自定义多级经营计划组织和多级经营指标体系,并进行业务分类;预算编制模块实现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计划的年度、月度计划编制,支持销售、生产、采购、库存、投资、筹资、资金等全业务经营计划及财务计划的编制,支持多维度、多度量的经营计划审批流程;经营过程模块实现经营过程的资金支付控制和经营过程的数字化反馈;经营预警模块实现对生产和经费使用的监控;经营分析模块是对生产图表、费用图表、部门图表以及经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管理看台模块实现对系统业务指标数据的综合查询管理。

(四)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B/S4层体系开发实现,应用基于WebServices(即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平台构建的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SOA通过以服务的方式和完备定义的接口能屏蔽服务自身的复杂性和异构性限制,可有效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的开发实现问题。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即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式管理,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三.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实现

基于上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面向煤矿企业的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在企业初步实施应用,效果良好。实现矿级经营生产年计划的预算编制、审核及下达功能。

四、结论

通过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实施,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实现生产组织最优化,成本消耗最低化,管理程序最简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安全和谐数字化品牌煤矿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光霞.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经营管理者.2013(1).

篇5

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74-01

在现代化背景下,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就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我国造船水平,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我国造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走进海洋强国的行列。而数字化造船管理是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我国应当以此为入口,不断强化数字化造船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造船概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造船工业的应用方式、深度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造船工业水平的关键。为此,我国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数字化造船管理的难点还在于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如果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生产管理系统,会使得管理需求与生产实际脱离。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完善的设计系统,但是并还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造船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造船数字化的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显然,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仍然不足。

业界人士指出,若要提升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还要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之间以及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数字化平台,保证船舶的生产、管理都能够建立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上共享信息;另外,还应当建立系统化的造船行业数字化平台,保证各大、中小企业之间都能够共享数字资源,从而促进我国造船行业更大范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中小船企普遍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加上造船行业生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量大,盈利微薄,能够投入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有限。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型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二、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途径

1.政策引导,统筹发展

纵观国内外先进的造船企业,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比如韩国和日本在政策、资金方面对数字化造船都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因而,我国也应当实时地出台一些国家政策,正确引导我国造船工业数字化的发展。

早在2009年我国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对船舶工业数字化建设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有关专家也认为,国家加大对数字化造船行业的扶持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整个造船工业的数字化水平。2016年出台的《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б饧》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造船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数字化造船。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数字化发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确保企业能够看清当前形势不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工业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2.研发新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系统

首先,在当前形势下,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数字化造船系统。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系统实现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的创新,改变当前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的现状。目前较为常见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有三菱重工的MATES系统、万国造船的HICADEC系统、川崎重工的KHI CIMS、住友重机械SUMIRE等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当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创新管理与经营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我国应当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符合我国造船工业实际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数字化造船行业中的风险,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立足行业发展现状,结合造船模式转化和推进,以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为手段和载体,固化转模成果,实现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系统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共同发展。

3.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随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逐渐发展,国内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船舶行业形势,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的水平。在稳定中求发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创新经营模式为基准。

各造船企业还应当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的创新。比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围绕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数字化制造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制定了加快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和计划,其中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优化精细化派工管理项目已覆盖所有生产部门和班组,共 9000 多人实行精细化派工管理,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10%。又如南通中远川崎在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基础上,2012 年起连续引进条材、型材、装配、先行等 4 条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改造了多条流水化生产线,大部分内场实现了设计与生产联网的自动化操作,为迈向智能船厂打实了基础。从中能够看出,只有企业认准当前发展形势,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更进一步加快我国船舶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有助于推进我国造船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企业则应当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不断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数字化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个人信贷业务涉及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风控流程和手段存在办理流程长、人力资源成本高、客户体验差等特点。为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传统的风险管控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风险管理已难以胜任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将风控管理流程数字化,通过系统、数据、模型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减轻经营压力,提高客户体验,推动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1.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风控本质含义

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风险控制,本质上是对个人信贷业务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的过程,对授信策略、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数据标准、规则模型、组织架构开展协同改进。其具体形式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流程自动化、授信审批决策流程智能化、风险预警监测及处置数字化等。数字化风控通过对早期预警信号的准确识别,使风险控制从单客户、单品种、局部化、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向业务关联、上下联动、组合最优化的数据风控方式转变,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以个人线上信贷业务为例,个人线上信贷业务有别于传统的信贷模式,采用客户线上申请的实时或准实时审批模式,商业银行利用内部代收付信息、房维信息、按揭信息、交易行为信息,利用外部征信、公积金、社保、运营商、反欺诈、工商、法院等信息,通过借款人准入规则、额度模型、放款规则形成准入评分卡,对借款人风险进行自动评分及定价,实现快速贷款发放。同时利用借款人行为数据、消费属性、人脉关系等各项指标进行数据行为评分建模,精准预测借款人在未来一定周期内违约的可能性,从而提前进行风险干预,降低借款人违约的概率。在借款人产生实质逾期后,通过对借款人基本信息、催收信息、还款信息等进行数据催收评分建模,对催收手段、催收话术进行优化组合,提高逾期回款率。

2.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风控重要意义

2.1数字化风控是个人信贷业务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数字化风控无疑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部分中小银行依赖外包公司共同开发数字化风控建模,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数字化风控无疑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明确要求银行核心技术不能外包,风险管理不能外包,建立银行自主可控技术的长效机制,实施数字化自主风控体系,符合监管的导向,提高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2.2数字化风控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无可厚非,数字化是银行现阶段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转型升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防控风险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依然迫在眉睫。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合理评估风险,其次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而风险评价、风险定价等金融科技手段则是对症良药,只有不断完善数字化风控体系,做到不同场景灵活调整,才能满足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和普惠化带来的风控需求,才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覆盖更多的“白户”,让金融真正实现普惠的作用。2.3数字化风控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有效性。在传统信贷业务中,个别借款人会通过制作假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来骗取银行贷款,利用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信息不对称,进行恶意欺诈。同时,在传统的风控审核中,借款人信息调查审核费时、费力,且信贷人员基于传统的审核经验也会造成审核结果的偏差。因此,引入数字化风控,通过多维度地对借款人日常行为轨迹进行分析、过滤、交叉验证、汇总,形成对借款人的数据画像,辅助审核决策,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有效性。2.4数字化风控保障资产质量的稳定。数字化风控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对风险进行排序、分类、报告和管理,对识别和监测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实现业务的不断优化,对客户进行精确的信用评价及利率定价,以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保障资产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资本的整体经济效益。

3.个人信贷业务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实践

数字化风控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设计、客群筛选、到客户申请、贷中监测以及贷后的交易及逾期催收管理,客户在银行服务的每一阶段,均有相对应的风控模型对客户的未来行为做预测。3.1个人信贷业务全流程数字化风险管控。一是贷前反欺诈,提前识别风险。根据监管要求和各银行的风险偏好,在制定客户所需满足的硬性规则基础下,通过人脸识别、OCR等多种技术融合,对借款人进行更加全面的身份鉴定,同时,基于人行征信、司法数据、设备画像、IP画像、手机号码、借款人行为等信息制定准入规则,旨在降低欺诈风险,提升风控效果。此外,为更好评估客户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有效建立信用评分矩阵,对借款申请人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价。二是贷中自动化,提升客户体验。在传统信贷管理中,一是信贷风险管理主要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而非从用户位置思考,从递交申请、提供材料,到等待审批、放款,其复杂的中间环节和冗长的时间周期往往令客户头疼不已;二是信贷业务人员要处理各种线下纸质资料,从各个维度获取客户信息,处理速度慢,人工成本高;数字化风控采用了客户线上申请的实时或准实时审批模式,从授信到开户到放款,几分钟就完成,实现了贷款风险决策上既快又准。三是贷后管理智能化,及时防控风险。贷款发放后,通过系统设置客户信用风险类、客户交易行为异常类、基本信息变更类、黑名单类等多维度的监测指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贷款客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指标监测,当客户触发相应指标并达到一定分数后,系统实时发起对客户的预警,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冻结额度、降低额度、通知客户提前结清等处置措施,及时发现风险并处置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通过催收评分卡,针对不同逾期金额、不同逾期天数的逾期客户,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利用预测式外呼、手机号码信息失联修复等提高催收效果。3.2数字化风控规则模型的运维体系。数字化风控中,规则模型作为主要实现载体,其管理及运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规则模型涉及好坏客户的筛选,额度的审批,放款的审查,配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体授信业务的有效性,一是应建立规则模型的配置机制,强化对规则模型的版本管理,清晰有效记录迭代变化情况,防范版本管理导致配置有误的风险。二是应建立规则模型决策代码的审核体系,实现业务解释与系统开发有机衔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发的质量,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应加强对决策系统源代码的业务实现逻辑进行人工评审,实现业务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地,防范系统开发的风险。三是建立规则模型复现核验机制,形成定期监测保养机制,实现对在线业务申请审批情况的实时监测,通过对规则变量的自动化比对,及时发现在线的模型规则可能存在的错误及问题。3.3快速识别和处置风险机制。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的自主可控是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尝试和践行的道路,包括客户准入及贷后预警规则模型体系、规则模型运行维护体系、风控团队自我培养和训练体系,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系统工具体系,上述体系应具备良好的自适应迭代能力,为后续线上信贷业务市场环境变化时进行及时自我调整以保证业务的持续健康开展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国内银行业线上业务风险管理仍是被动抵御风险冲击的,由于个人授信业务创新速度较快,部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采用的主要是以监管风险和信用风险为主的局部风险管理模式,对新问题、新风险的认识仍不充分,加上缺乏理论指导和参照经验,风险管控手段相对滞后,数字化风控应建立业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及风险处置机制,充分并及时识别新问题新风险,建立起快速的风险处置机制。

4.总结和建议

随着数字化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行业体系、会计标准、技术标准、专业技能以及机构建设,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摸索及测试。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系统性的规划数字化风控体系的建设路径。一是打造数字化风控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风控模式已难以胜任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亦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公司,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主风控体系相比业务的短期快速发展而言,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探索,勤练内功,基于自身的管理环境、业务产品、系统架构搭建一套自主数字化风控体系。在贷前客户准入规则、评分额度策略、放款审查模型、客户自动化准入评分与定价体系建设,在贷中交易反欺诈的监测和规则策略模型的运营维护体系,到贷后预警规则模型体系,客户行为评分体系,逾期催收评分体系,以及在风控团队自我培养和训练体系上,形成适用从支撑到引领业务创新发展的数字化风控体系,以提高客户体验,降低经营成本,保障业务持续健康地发展。二是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理论学科相结合。数字化风控一方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多维度、大量的数据进行智能化、批量化、标准化处理,使之能贴近信息发展时代风控业务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数字化风控也综合了概率论、统计学、信息论等数理知识的机器学习理论。规则和模型的建立和使用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和工艺要求,对于理论一知半解往往会在模型建立和使用时出现方向性错误,导致灾难性后果。商业银行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应强化基础学科知识的应用,掌握模型建立的整套工艺,锚定核心竞争力。三是坚守合规风险底线。对于创新业务,可借鉴的管理经验少,对新业务的风险认识有限,对风险的敏感程度也相对较低,数字化风控的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内部合规风险文化环境的营造,制定各产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尽职工作要求,建立牢固的思想防线,养成严格按监管要求及行内规章制度开展业务的习惯,提高合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篇7

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了分类管理,并把决策支持向过程控制环节靠拢。我们尽最大程度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管理中,我们完成了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结构的转变,并把生产经营系统分为管理、技术和操作的多项数字化管理建设模块。在企业的目标规划中,我们依托数字化管理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科学、高效管理。

1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模块分类

在长庆油田的目标控制管理中,将数字化管理建设分为三个单元。一是生产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基本生产过程控制,包括井道的管理、管线的管理、仓储的管理等等;二是生产运行指挥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对生产过程的调度安排、目标监控、生产后勤管理等等。如生产调度部门、安全生产过程监控部门、生产后勤部门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三是决策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撑。企业管理办公室、技术勘探部门、高层顾问团队等等属于这一范畴。

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相关经营生产的工业化为载体,以实现自动化为建设目的。在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模块分类中,各个子系统相辅相成,又分别设置各自的劳动组织架构。通过完成数据的采集、动态分析、过程监控,长庆油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在目标规划中,长庆油田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关联环境效益、减少人为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企业员工的劳动强度。这也是“人性化”企业管理建设的内容,有利于企业“短平化”管理的实行。

2 数字化管理建设对长庆油田发展的意义

长庆油田处于内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这里有保护生态平衡的要求、企业落后的设备管理状态、工况条件的限制等等。如何使企业走上一条健康、迅速、方便、有效的发展方式,这是长庆人长期以来的梦想追求。

众所周知,数字化、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长庆油田只有在这一大前提下,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改变,才能跟上世界油田企业的步伐。我国的石油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现阶段最佳的选择方式就是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这是长庆油田实现经营目标集团化规模管理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油田实现管理方式升级的必然选择。在优化生产工艺的同时,将数字化建设管理同企业的特点相结合,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质变。通过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长庆油田的信息数据做到了共享,也使得企业经营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从世界的石油行业情形来说,数字化管理建设是实施低成本竞争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以前的管理工作大多是被动式的疲于应付,目的预测针对性较差。通过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实行,我们可以定期的巡检,并归档信息分类。由于数字化信息的共享,我们能预测、分析关键事项,做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节点控制。当油田企业对产品的全过程周期都能够良好控制时,我们成本控制也就有了良好的把握。在行业经营曲线不断变动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能保持最佳的成本目标控制范围。在数字化管理实施的情况下,人为的错误多数被避免,而益化成本控制体系就得到了最优控制状态。这样一来,无论是生产系统还是生产指挥系统,都有了可靠的数据信息依赖。最终,我们的决策系统也会有真实的、有效地、合理的建设内容。

3 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之路

在石油企业中,生产风险、环保要求等关键因素时刻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着手的关键是优化地面供应模式,使生产组织设置与生产布局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经营管理者对数字化管理建设有开拓的、创造性的思维,规划建设好管理、运行和决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长庆油田的规划者在2008年就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系统的规划,并将设计体现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全周期。

现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前段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实现了巡井、监控、注水井配注等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功能,并不断更新提高相应的自动化技术水平。我们还大力应用二代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改造常规压点,进一步拓展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空间。这样一来,长庆油田的生产经营成本就有了明显的下降,我们的数字化管理建设水平也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在取得这些进步之后,长庆油田深刻认识了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组成内容、管理内涵。数字化管理建设理应给长庆油田带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思维变革。

我们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目的方面:低成本增效、高效率生产、高水平执行,并优化相关的工艺流程和地面设施。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关键还是技术。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先进的生产技术无异于一个崭新的生命,这需要我们或者独立开发、或者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何去何从?数字化管理建设要求我们攻关关键技术,并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调研分析,最终制定解决方案。

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我们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数字化管理建设。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我们采取强化培训、先示范、后推广的执行思路,并对相关连接点进行更高级的目标整合。这就是我们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快,成为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新的窗口,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前提下改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国际贸易规则。它兼具结构调整和整合世界资源的优势,即形成有效的跨国合作新渠道,提供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中国跨境电商正在进入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跨境电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对于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经济及其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1.1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是一个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石的全新经济形式,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展导向,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资源再生。数字经济将促进经济社会在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推动各领域与国际贸易合作的进程,推动社会经济成长,提升劳动生产率,培养新市场、新增长点。跨境电商,是指在全球商务活动中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易主体开展跨境交易,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结算和跨境物流配送完成交易。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一带一路”政策倡议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量持续稳定增长。

1.2数字经济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带动着中国外贸企业跨界融合的快速发展。自2016年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新型信息的广泛运用,都推动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数字科技的日益发达,无形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数字化服务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进行跨境服务,将原来有形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地向无形的产品和服务转化。无形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以往的线下贸易流程,实现了线上即时交付,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但如今,由于交易内容和贸易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中国现行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现实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迫切需要弥补中国数字商品市场与服务领域的空缺。

2数字经济中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存在缺陷

跨境电商平台的综合业务能力定位,由于缺少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认识,仅在经营策略上重视企业利益,而忽略了客户的现实业务需要,最后造成了资源投放走向偏离,企业服务质量无法提高,使基本业务功能难以实现,也难以实现整个企业综合业务能力的改善与提升。同时,因为没有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体系的策划与构建,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存在着环境风险、流程风险与结果风险。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仍然着眼于基本业务,而不是从企业需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系统平台需要从结构、业务、系统、标准化、便利化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和重建。

2.2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有待完善

现有的物流运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海铁联运作为跨境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联运不畅、松散等问题,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使使用环节更加复杂,也浪费了时间。根据跨境电商的业务运作,物流模式可分为商流和物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建立跨境物流体系。由于交通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时间长、周期长,物流运输对跨境电商的帮助有限。同时,不同的物流模式有着不同的物流标准,往往无法顺利对接,影响跨境电商的有效开展。物流设施的不同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跨境电商的工作效率。这些成本最终会由跨境电商企业承担,不利于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2.3海关流程仍旧处于模糊监管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不同的部门需要协同工作来协调和监督。由于中国各地海关的监管职责分工边界并不清楚,各监管部门任务目标的不同,工作重心也有所不同,监管流程和监管成本增加,从而造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成本和商品价格增加,这也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销售额的减少。同时,跨境电商是一个服务性的营销活动,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但国外顾客的需要无法精确预估,企业无法根据不确定的需求制定相应准确的运输计划。当货物到达顾客手中时,顾客经常会因为对货物不满意而退换货,因此他们不得不支付退货或换货所需的关税。虽然我国的保税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会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和成本。

2.4跨境电商经营理念陈旧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点,其自身陈旧的经营理念,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供应链的风险很大。跨境电商作为一个长产业链,其经营风险不易控制,上游商品供应出现虚假宣传的行为,下游服务出现退货流程繁琐、时效延长的现象。其次,资本流转风险较大。在资本流转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安全性和便捷性,但是目前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着不少风险,比如由于现在的外汇管制制度,使人民币无法自主地兑换和在全球流动,使跨境出口的公司主要在境外采用第三方付款方式。这样,就可能会面临着帐号被盗、资金冻结乃至洗钱和套现的经营风险,不仅对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跨境支付安全带来了挑战。最后,缺乏数字思维。在实际运行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通常较为简单,其管理主要集中在库存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使库存的预测与实际销售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库存成本控制不科学。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而缺乏数字管理思想导致的静态库存管理和落后供应链管理能力问题,使其发展无法赶上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2.5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不平衡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参与到全球数字商务中来。由于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初始数字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管理理念,其数字化发展水平也和公司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其抗经营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对抗因国际数字商业而产生的各类经营风险。跨国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易,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贸易,但是经营风险也会增加,比如中美贸易摩擦、数字贸易壁垒等。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水平落后,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应对各种风险。数字经营中的跨国运营,对数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也必须向数字化经营转变,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风险。

3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

3.1专注于平台服务

跨境电商平台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应加强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适合本土企业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支持本土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在发达国家和重要节点国家适时布局,沿着“一带一路”路径,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全球化覆盖的进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通关服务平台的融合发展,提升各平台的协调服务能力,从而加快信息、资金、货物自由流通。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应通过国际合作或并购等方式扩大销售网络、物流网络和支付网络,并通过本地化经营提高对海外市场的认识和服务能力。

3.2完善物流体系

跨境电商应逐步按照核心和的方式适应数字经济环境。除了打造更完善的跨境电商平台外,也要重视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每个家庭,这种信息和网络环境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就为跨境物流运输业务流程的改进提供了保障。跨境电商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对消费者市场的认识不准确、消费者心理不一致等,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退换货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为完善,更加灵活的物流体系的支撑。外贸企业可以比较国内港口到世界各地的运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利润,帮助客户获得最高的性价比。“海外直销、本地配送”的新模式和仓储物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创造更高效的国际贸易市场,建立更为高效的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商流与物流深度融合,并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3.3完善海关作业设备和流程

为了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海关监管部门和相关业务流程部门应共同完善通关流程,解决如海关监管严格、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用户需求大等问题。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在不降低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设备,在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同信用的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管部门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例如,对跨境电商进行分类监管,将不同诚信、信誉等级的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同时,还需要对海关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完善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明确职责,减少空白处和监管重叠,各部门要在监管管理范围内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使通关手续更加灵活,海关审批手续更加便利。此外,要加强各业务监管部门的监管合作,提高进出口货物的质量,共同建立一个严格维护、协调、高效的通关环境。

3.4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必须注意对数字技术的投资,确保数字技术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要从模块经营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并高度重视经营中的数字化发展,把数字化发展融入到公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如编制相关的数字化发展计划,制定相关预算,并设立年度技术研发专项资金等。在数字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公司应重视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对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检测与评价,使得新的数字科技可以促进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数字化发展。对跨国物流来说,打通环节不仅是宏观政策层面的,也是技术层面的。新一代信息系统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竞争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区块链技术手段大大改善了传统底层的支付技术,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另外,由于大数据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系统的运用,使以往许多非标准化问题转变为标准化问题,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过程规范化的进展。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使用体验。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和引导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手段,强化企业合作关系,保障跨境支付的安全性。要更加重视企业内外部数据建设,进一步丰富信息应用手段,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增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推动跨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3.5优化生态环境

首先,从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视角,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政府监管。政府部门要抓好政策保障工作,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布局,通过采取税费优惠政策或政府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国家生态战略的落实,以宏观策略的视角引导中小企业规范运营;同相关国家开展政治沟通和文化交流,积极降低贸易壁垒与摩擦;推动各级、各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全面开通国际监管协作平台,建立全球信用风险监测系统。其次,从技术环境的视角,关注数字人才的培育,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才培养已成为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也应该更加重视对数字人才的培育。一方面,跨国电子商务公司应该主动吸纳优秀的数字人才,并利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数字人才。此外,跨国电子商务企业还应该定期地对现有人才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并构建好数字人才发展评价系统,建立自己的数字人才团队。唯有如此,数字化管理思想才能代替传统的管理思想,而数字化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充分体现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4总结

生态系统建设是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路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研究和发展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现有条件进行探索和实践,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为跨境电商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以改进和加强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应明确遵循核心原则,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展的生态系统。同时,跨境电商应该以主营业务为方向,以相关产业为支柱,构建具有优势资源的核心业务生态集群。此外,跨境物流业务具有的独特复杂性和货物流通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跨境物流应通过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程度,这有助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中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通过对综合性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可以实现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永辉等.基于广义生态群落的跨境电商软性供应链仿真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2]曲维玺,王惠敏.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2021,(3).

[3]肖亮,柯彤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演化动力与创新实现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2).

篇9

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定、整理、保管、传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信息化管理,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询、借阅等功能。它的优势包括以下:第一、扩大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力的浪费。第二、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第三、方便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大量存在,使档案具有了开放性、检索性,可以使档案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企业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

企业档案数字化所要实现的就是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他的主要目标是,第一、解决传统档案的存储问题;第二、企业通过创建自身网络平台,使有效意义的动态链接成为可能;第三、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利用价值。

企业档案数字化有如下要求:

一、科学性。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应具有科学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筛选,确定数字化范围。对档案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优先对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档案,用户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二、系统性。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时,只有系统地、连续地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用。无论对档案的来源,还是对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都应保持档案外在的连贯、完整与内在的有机联系。

三、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一)准备阶段

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是简单的档案扫描转化问题,而是一项周期长、任务量大、操作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软件研发、流程设计、标准规范、量化管理等方面均需要进行相关的论证。

第一、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服务意识。

企业领导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颇高,所以对档案数字化工作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档案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档案数字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的主动意识,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及服务意识。

第二、加强档案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

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技巧。除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引进精通信息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使之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坚强后盾。基于此,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技能,而且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要科学确定企业档案数字化的范围。

库房的全部档案数字化,是理论上最彻底的数字化方案。事实上,对于库藏较大的档案馆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哪些应该数字化、哪些不需要数字化、哪些急需数字化、哪些需要数字化但可以缓一缓,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和规划。

作为企业档案馆应以利用需求为导引,结合公司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数字化利用频率高、具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特色、最为珍贵的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提供利用,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服务利用展开,如果偏于此,则不利于体现档案的真正价值,也影响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益的发挥。

第四、要高度重视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研究。

企业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可以从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三个层面来研究制定和推行。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从孤立的标准向标准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从单个标准向标准体系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看,企业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完善,还亟需加强研究。

第五、要充分发挥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益。

效益是一切社会活动所追求的基本目的,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同样要注重效益。提高数字化的效益,就是要在提高服务利用上下工夫,就是要把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尽可能地用起来,使数字化成果真正产生价值。当前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档案(数据)的鉴定、应用系统研发和安全体系建立上,确定了开放的数据、拥有了超强的应用系统、建立了完备的安防体系,数字化档案信息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第六、要切实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

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涉及档案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三个方面。实体管理就是加强档案实体流动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信息管理就是做好档案内容的保密工作,严防失泄密。数据管理主要是防止数据的丢失、破坏、被盗、更改,消除电磁辐射、非法下载复制、病毒侵袭、系统崩溃、硬件损坏等不安全因素。上述三个方面,必须综合管控、不可偏颇,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实施阶段

在数字化工作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统筹规划是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关键。

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工作的全局出发,从档案利用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务实地制定出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又是一项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加强统筹,确保各部门的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数字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保证质量是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必然影响到整个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如前处理要数据准确、标识清楚;扫描要维护档案原貌,符合质量标准;光盘刻录要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能够独立浏览和检索等等。只有对数字化工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实施有效监控,才能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

第三、技术保障是提高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率的依托。

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必然对硬件和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配置低、性能不稳定,影响扫描的速度和质量;软件功能越强大、操作越简便,质量就越有保证,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第四、科学管理是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序发展的保证。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

1、要积极探索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优化数字化工作流程;

2、根据任务需要,适时调整各环节人员比例;

3、应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全程监控和自动统计;

4、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定责;

篇10

1 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档案保管工作,防止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做好档案管理标准化,不但有利于档案的科学管理,更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无数事实证明,标准化透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当然标准永远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要在一种动态的管理中,定期得到修改,以满足实践的需要。而标准实施的结果,必将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造就了一批复合型人才,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档案管理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影响仍然存在,档案管理标准化缺乏统一操作性

档案管理标准化本身的标准并不统一,缺乏规范、系统的制度和机制。因此,各个单位或者参考其他部门的管理制度,或者在网上下载、复制,各不一致,又不符合本单位自身实际,导致基层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难度大,有的流于形式。

2.2 一些部门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或者评比而弄虚作假,在自我评价上努力夸大成绩,隐瞒问题,使上级的调研和改进都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有的单位档案关了只是关注考核和评比涉及的内容,不认真关注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意义和效率。

2.3 许多单位的领导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不重视档案管理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许多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档案标准化管理的素质和水平,缺乏数字化、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导致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效性不强。

3 档案管理标准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建全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机制

针对档案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单纯模仿、照搬照抄的问题,档案管理执行机构应加快现代农场基础情况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指导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行,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目标的达成。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中应以财务档案管理方法与重点为基础,结合单位项目特点以及经营内容等需求建立健全的、完善的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针对性、适用性为中心,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建立真正能够指导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的,能够满足单位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管理体系,促进档案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 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查找提供方便。

3.2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针对现代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中还应加快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此为基础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除注重档案管理知识、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的培训外,还应针对档案管理人员接触档案机密这一特点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辅助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

3.3 抓住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工作重点――财务档案管理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档案的管理标准化成为了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影响基层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档案管理的核心,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单位档案、固定资产档案、经营档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核心地位,现代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应以财务档案标准化为中心,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关人员素养的培养、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执行等工作确保现代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的实现。通过财务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档案内容标准化的实施。

3.4 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今天,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还应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与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在原有纸质文件档案的分类整理、标准化执行基础上,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借鉴财务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实现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针对经营内容,以分类方式及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基层单位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强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以标准化执行为基础、以数字化档案优势为辅助,促进现代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强化执行监督管理,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