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6: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言
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中的市场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现阶段中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市场中,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技术创新的内容以及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1.1 技术创新的内容
第一,我国的关键零部件技术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纯电动车领域,我国的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都获得了突破。第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业化以及整车研发进程推进有序。在电动车整车技术层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掌握动力系统、燃油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技术。国内企业加强了对于系列化产生的开发不,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果。第三,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以及嗜氡曜家丫开始逐步的完善,同时构建了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和法规。
1.2 技术创新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第一,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进行创新其实就是要做好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等工作,并将所研究出的成果推向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创新阶段时就要从市场需求上出发,挖掘出市场中的潜在需求。从促进需求的角度上来说,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创造出新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需求。如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此外,进行技术创新还可以借助技术改造等来满足需求的规模[1]。第二,促进产业技术发展。随着能源问题的不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下,风电、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之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成本上有了一定的降低,这样也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球现在正在兴起一场以绿色低碳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尤其是在医药、工业以及农业等领域中尤为突出。
2 完善政府中的扶持政策
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就要不断完善政府上的扶持政策,真正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出现了逐渐降低的现象,这样也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计与生产等方面上都存在着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加之在后期阶段中需要更换电池等而出现了费用上,也使得许多的消费者逐渐放弃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法关注度与购买力。一些发达国家中,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就制定出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这样也就包含了整个汽车产业。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层面上却还是关注示范运行整车等方面,这样也就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政策的扶持。为了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实现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方面就要及时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制定出完善的扶持政策。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链提供帮助,通过加大政府补贴以及优惠政策等来降低成本上的投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实现快速长远的发展[2]。
3 保证汽车产业市场划分准确
就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中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上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适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做好调整工作,通过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市场的划分与研究工作,挖掘出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者。为了保证消费者可以进行购买,企业方面还要对消费者提供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如补贴以及签售后服务合同等。在现阶段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划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以及集团用车市场。所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要大力推广汽车租赁服务,在适当的范围内来运用新能源汽车,通过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转变为具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以此来保证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规模,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3]。
4 尊重发展的规律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坚持从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规律上出发,真正做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发展的效果。对纯电动汽车实现跨越发展,这样也就忽视了混合动力车的重要性,但是也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加之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以及电机等方面技术上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是中想要转变这一现象,满足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就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尊重市场发展的需求,先发展好混合动力技术,通过不断的推广与运用来提高发展的效果。
5 建立出完善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应当要认识到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资金补贴,同时还要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果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补贴,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来进行保护,很容易造成汽车企业出现研发动力不足等现象,这样也就出现了技术垄断等现象。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将企业中的销售与生产区开来,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中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技术,保证企业可以生产出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这样也就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次,是要借鉴发达国家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对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方面上,还要做好严格的规定与要求,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标,主动的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4]。
6 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要积极主动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宣传,真正做好消费者的引导工作,促使消费者主动的选择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国家与政府等方面已经认识到了重要性,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但是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就要做好联合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的范围,以此来帮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掌握其性能,明确安全性,产生出购买的欲望。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上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上出发,完善相关的体系,满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改革,2011(07):57-63.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77
1 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力度。目前,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逐渐降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新能源汽车不论是在技术、设计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还有后期更换电池而产生的费用使得很多消费者都放弃了购买新能源汽车,因为成本太高。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程中纷纷出台了很多的政府扶持政策,覆盖了整个汽车产业链,而我国在此方面却只侧重示范运行整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政府扶持政策少之又少。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国家必须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1]。政府部门要给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相关政策,降低成本,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得到协同发展。
2 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价格和相关配套设施方面的约束,导致很多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和适量还是很少。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仔细划分市场,充分挖掘市场中隐藏的消费者。为了能够抓住消费者,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补贴,签收后服务合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和集团用车市场。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积极推广汽车租赁的服务,在适合的区域范围内使用新能源汽车,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逐渐转变成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购买规模,有效满足市场经济中的需求[2]。
3 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尊重汽车产业市场的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发展产业。越过混合动力汽车,对纯电动汽车进行跨越发展,这种战略导致忽视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但是,纯电动汽车也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驱动技术发展的不是很好,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良好发展。依据国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想要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优先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加强对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
4 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制度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假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靠政府部门的资金补贴,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汽车企业缺乏研发的动力,很容易形成技术垄断的结果。将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的引入,能够将企业销售和生产的责任明确开来,从而促使企业加大产业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而促使企业能够生产出品质好并且成本低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帮助政府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销售、生产、排放和使用等方面进行强制实行限制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4]。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促进其发展。
5 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
企业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有效提升消费引导的总体效果,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品,虽然国家和政府以及汽车企业都已经人尽皆知,同时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普通消费者对其严重缺乏了解,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汽车企业抓住机遇,携手共同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比如广告宣传、汽车展览会、赛事在赞助活动以及乘车体验等,要注重宣传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的作用,促进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多的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让消费者更相信新能源汽车的凄凉和安全性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与环境保护相融合,提升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无形当中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购买新能源汽车不单单是一种环保的行为,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5]。
6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深度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纷纷制定出很多的环境专项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产业。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加强产业市场的监督,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以期探求新能源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析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起来的新型汽车,目前种类很多,有内燃机和蓄电池混合的,有内燃机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有内燃机和液压节能器混合的,有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还有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等等。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平均需要来设置,在一般负荷下,汽车处于低油耗、低污染的状态,当负荷增加,需要提高内燃机功率时,可以由电池来补充,当负荷减少时,内燃机多余的功率又可以给电池充电,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行程可以和普通汽车一样;电池可以有效储蓄制动、减速时节省的能量;慢速行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由电池进行驱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内燃机可以有效满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设施的需要;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等现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如果长距离高速行驶并不能节省用油。
1.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采用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构成。纯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它更加适用于在城市的慢速行驶;在停止时不发生电量消耗,制动时电机可以化身发电机,对制动减速时的能量进行再次利用;能够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所需要的电力可以由其他能源进行转化;结构简单,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小。但是蓄电池的容量有限,而且一般价格比较贵,此外还需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基础设施,系统庞大,耗资多。
1.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通过氢气或甲醇等燃料与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利用电机驱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类型。燃料电池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很少,甚至是零排放;燃油效率高,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因机油泄漏引发的水污染;运行平稳,不会产生噪声。但是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1.4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污染物排放比较低,现已成功应用于汽油机。它的成分比较单一,有较高的纯度,与空气能够进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比较少,在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的启动性和运转性能比较高。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不太容易运输,发动机的性能也比较低。
1.5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利用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反应,产生水排放出来,因此,它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类型。但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比较高,氢燃料不易存储和运输,最为重要的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使用天然气,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氢动力汽车的优势就无法显现了。
1.6 醇类动力汽车
由于醇类燃料自身含氧,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低,几乎不存在碳烟的排放。但是甲醇毒性比较大,对人体危害大,而且对物体有腐蚀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甲醇在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1.7 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做要包括从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中提取的物质,它能够加快燃烧速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是一些物质可能会腐蚀发动机。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我国现阶段研究的新能源汽车究竟发展哪种形式还要依据我国国情,必须符合我国汽车长期发展特点,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能源汽车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城市特点而不同。
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主要表现在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上,这是我国汽车制造的一个关键难题,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仍然没有突破这方面的技术。而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个新兴领域,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摆脱尾随发达国家的状态,抓住机遇,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变为我国汽车企业取得全球先进水平的一个绝好契机,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成本较高。根据市场调查和研究,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内将来会获得一定的市场,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汽车维护成本高。纯电动汽车要想得到较早的上市和推广,电池制造技术是关键。
日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广阔。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
3.1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结构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发展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比之下,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反省并解决。首先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身角度来讲就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之间创新管理上存在问题。新能源汽车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当今时代下,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产业化的发展最终是通过市场化来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依靠政府颁发相关的扶持制度得以发展,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政策为主,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技术自主创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惰性思想,国家的扶持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不断引进国外技术。但是,我国必须要明确国外在传播先进技术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保留的,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全盘售出或者许可给中国汽车企业使用,我国引进来的技术都是表层的,没有深入。所以,技术创新的目标还得靠我国自主研发实现,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应重视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3.2 解决现有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铺平道路
从我国颁发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开始萌芽发展起来,在发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依然存在问题。我国在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燃料电池寿命太短、可替代新能源来源匮乏等问题,还不被大众所认可。因此,积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其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的瓶颈,还需要汽车厂商去创新、解决。
3.3 汽车企业只有高投入才能加快创新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大型汽车企业在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资金上投入份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基本都未达到1%。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少之又少,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同期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占比一般可达5%左右。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与制造商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只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采用合理的创新管理的思想,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实力,走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66
1引言
中国绿色科技将清洁交通定义为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将交通运输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为最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中国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很多问题,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石油消耗和交通堵塞。新能源汽车集节能环保于一身,应运而生。但尽管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销量仍不尽如人意。有观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重视远不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较低,因而,应尽快加大力度向消M者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理念。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不够,导致整车成本难以下降,所以,应尽量加快人才的培养,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使造车成本下降,才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但是这些探究都只涉及了单一向度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对技术扩散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很多高端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技术并没有扩散。本文调查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并整理了有关文献,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扩散现状,认为技术扩散机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结合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扩散机制的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整理法,案例研究法,二手资料调查法。资料整理法,文章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及整理,进一步总结了相关文献中对于技术扩散理论的解释,技术扩散的类型和技术扩散的模式,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方面的政策及经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扩散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扩散理论对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资料整理法利用文本分析析取出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专利数量并进行分析。现有的研究多针对于定量分析。很少有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现状、程度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通过对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法,以技术扩散理论为依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分析,并从技术扩散类型、模式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二,通过特定案例研究法研究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公司发展战略过程、研发技术现状,我们能够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福田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较高,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更好地利用技术扩散,通过强强联合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2案例选择
本文最终决定选择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福田公司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比较对象。依据是,因为目前在我国,福田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企业,将其与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群体进行比较能够很好地看出技术扩散的程度,所以本文将以上企业进行对比使结论更可靠。
23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一是案例企业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如公司简介、要点新闻、历史沿革等,大致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二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事件;三是新华网、汽车之家、中国汽车报网、中工网等媒体网站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新闻,了解福田公司的报道新闻、分析和访谈文章;四是CNKI、百度学术等学术网站上对技术扩散理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文献。
3技术扩散理论
学术界最早对技术扩散进行研究的是社会学领域。现在技术扩散被定义为是一项技术从首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经过大力推广、普遍采用阶段,直至最后因落后而被淘汰的过程。根据我国学者傅家骥的理论,技术扩散是创新的推广、辐射与接纳相统一的过程。1904年,法国社会学家泰勒发现模仿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传播过程遵循S形曲线轨迹。20 世纪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其传播曲线呈现S形。罗杰斯认为,新技术被潜在采用者采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周围新的潜在采用者产生影响,成为新技术信息的提供者或传播者,从而加速了扩散过程,这样,这项新技术的未采用者不断减少,最后为零。
31技术扩散的概念
国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中的“模仿”。Mansfield较早提出技术扩散规则,他于1961年提出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Smith(1980)认为技术扩散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官建成(1995) 针对高技术扩散的特点,针对蔡莉(1994)的高技术扩散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并论述了用确定型扩散模型描述创新扩散的局限性,指出了进行随机性研究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若能得到很好的扩散效果,它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
32技术扩散模型
本文着重分析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此模型表明在技术扩散的初始阶段,关于新技术的信息来源很少,企业就会减少对应用新技术的信心,此时的技术扩散速率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扩散程度会不断加大,企业对技术了解也会相应增多,技术扩散速率变大且处于加速阶段。最后仅有一些少数落后企业尚未采用该技术,技术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中,主要了解了技术扩散的概念、类型和模型。由此可知,技术扩散经历了一个由缓慢扩散到快速扩散乃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进与技术扩散的速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4案例分析
41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24万辆,美国占比最高,为366%,中国次之占据231%,德国、法国、日本、荷兰、英国总占比为221%,和中国持平。而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到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到2015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26万辆,各国中挪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高达233%。荷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97%,超过1%的国家还有瑞典24%,法国市场占比12%,英国市场占比103%。
4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了长期、结构式的扶持政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2015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5万辆,中国占比已超过50%,保有量上中国已经占全球30%,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方面的研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原材料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并有能力产业化。在动力电池制造技术方面,已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开始转变,并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展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技术上并不差,但是为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如此缓慢?其原因正是我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只掌握在少灯笠凳种校没有得到扩散。
4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现状
以北汽福田公司为例,北汽有两个新能源生产模块,2011 年,福田汽车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1113 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454 件。2012年,福田汽车研发投入166081万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843件,同比增长8568%,其中,模具工厂申请的专利数量和质量连创新高,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北汽福田的专利数量与质量都在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福田公司在研发、生产等环节中都是依靠本企业的一条龙服务,没有合作。也就是说,没有进行技术扩散。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的来源并不在于国家对产业不够重视,也不在于技术不够先进、创新动力不足,而主要在于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扩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一定的技术保护措施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并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故步自封。政府也未从宏观角度制定合理的模式与机制。这是造成今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中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成功的技术扩散、滞后的技术扩散、未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扩散、不稳定的技术扩散。作为北汽福田这种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前端的企业,显然不是成功的技术扩散,从专利数量来看,北汽福田的技术扩散是滞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也就是说,在新技术出现的开始阶段,由于竞争关系,一些企业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技术专利,导致技术扩散滞后,最后不能达到预期。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角度看,这并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虽然北汽福田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企业是产品研发和生产一条龙,相反,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代表特斯拉的技术却是来自多个国家及科研院所。目前,特斯拉公司公开了企业的所有技术专利,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扩散,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中的问题
技术水平差距越大,技术扩散所需要条件就越高,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大;技术水平差距越小,技术扩散所需条件相对越低,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低。目前我国各企业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做大做强的企业只有很少的几个,存在很多技术薄弱的企业,这就增加了技术扩散的难度。在政府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政府补贴占总政策内容的12%,税收鼓励仅仅占4%,是政府补贴的1/3,财税政策支持严重不足,导致技术不能有效地扩散。虽然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但是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研发投入都侧重于整车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重视不足,使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导致技术扩散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目前,我国几家大企业还是对于自主产权保护度较高,不愿与其他企业共享自己的专利技术,企业之间缺乏强强联合。在这一点上,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政策与机制。这是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
6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建议
61政府积极引导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难度大,很多技术缺乏相配套的产业支持等原因。此时,就需要政府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支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须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地扩散出去,对科研技术人员重视培养,提供补贴,培育带头企业,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62构建完整产业链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整车销量依然远远落后。通过分析,国家应继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支持,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国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数量保有量大,且增长较快,但国内现有专利利用率却不高。说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扩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继续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使生产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应该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大、中、小合作研发生产,分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更快地增加汽车销量,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政策。
63国外技术扩散政策参考
631德国
德国为促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技术扩散的具体措施,建立统一的研发平台。德国将以其经济部、交通部、环保部、教育研发部等政府关键部门的多项资金援助政策为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积极配合从而更好更快地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632美国
美国促进其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政府直接参与,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截至2008年,美国能源部在资助企业研究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的资金达到了3000万美元,并在之后又进行了多次资助。
参考文献:
[1]赵浩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隋梦晴,李英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5):710-715
[3]郭兴磊,史乐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4):37-39
引言
发达国家为获取工业化所必需的石油资源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为此,石油出产国政治风云变幻,局部战争不断。但不管如何,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而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可以缓解人们对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有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高于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的循环形式,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1]。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的产业,因此国内外对于该产业十分重视,这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及能源问题不断突出,一些发达的国家,例如英、日、美等国家的政府纷纷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及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资金自主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电动汽车的制造及运用,例如减免税收、购车补贴等。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1 能源短缺问题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能源是天然气、石油,少数国家是用煤炭,虽然煤炭的量稍微大一点,但是也不可能持续一两百年。天然气等能源更加匮乏,地球上的量仅仅能维持几十年。
1.2 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全国大面积持续长时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如何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也是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环保部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4]。汽车污染物排放给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区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汽车工业正积极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当中,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在广东省范围内基本铺开,珠三角九市以及汕头、湛江、韶关、梅州、潮州、茂名等市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期间的一大亮点[5]。
总结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来说,目前广东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问题的研究上,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材料是目前的瓶颈问题[6]。除此之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商业销售上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模式,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没有形成,因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总结而言,目前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一个初期,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批量生产的材料、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推广市场成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必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这需要广东省采取正确的措施,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重视知识产权、重视技术,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部委出台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补贴额度,一些试点城市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补贴政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优惠日益明朗,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h境。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能源紧缺、交通堵塞及大气污染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已有5个城市实行机动车限牌措施,下阶段推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多,在此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实现不摇号或者不限号等优惠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商业化步伐[7]。
3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产品成本较高,未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商用的要求;个别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个别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尚未批量进入普通终端市场,产业发展尚未实现自我良性循环,仍处于起步阶段;充电、充气等应用设施建设刚刚启动,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尚不完善[8]。
3.1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遇到的重要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往往优先考虑补贴当地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使得消费者可选择的车型较少,也阻碍了车企市场的开拓和规模化生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规定外地车型占比不少于30%[9]。
3.2 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充电配套设施配套不健全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导致已建的一些充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项目建设收益率低,降低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充电设施网络不健全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二者暂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虽然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但是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政策激励尚未显现。在充电设施产业链尚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何探索合理的运营机制引导电网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消费者、社会资金、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值得研究[10]。
3.3 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高是新能源汽车难以打开私人市场的重要问题。目前,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属于大宗消费品,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较高,因此购买决策相对谨慎。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可选择的车型不多,即使有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支持,其购置价格仍比较高,虽然使用成本会比传统燃油汽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电池使用寿命、续航里程、维修成本等因素不确定,加上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便,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发展了100多年的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仍较冷淡。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增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以扩大市场规模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1]。
4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4.1 加快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
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二者互相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技术创新期,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如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混合动力整车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等问题亟待突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新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锁定目标市场、研发新技术和开发产品,准确把握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制定产品定位及营销策略,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近期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就是一家在硅谷没有汽车生产背景的新兴企业,其产品市场定位面向硅谷精英人群以及富人阶层,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特征,强调高品质及绿色环保概念,通过成功的市场营销取得了成功。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加快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依托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12]。
4.2 发挥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法规政策的制定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与政府补贴政策的出台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明现阶段政府政策导向的重要性[13]。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出现政策的空窗期容易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要保证政策的引导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货币补贴等激励政策或制定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制约政策多方面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推进车企技术提升及规模化生产,从而壮大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要形成立体式的优惠政策体系。地方政策的补贴力度可能会受到自身城市经济规模、财政能力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可以结合财力情况制定货币补贴标准,同时,制定充电优惠、停车优惠、牌照、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立体化配套政策体系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4.3 完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高速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应当有所调整,适应社会的前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14]。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护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上,企业选择怎样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应当考虑几个问题,比如权利的排他性问题。专利的排他性最强,对企业的保护力度最大,但专利申请的费用最贵,对国内一般规模企业来说,也要考虑申请费用;商标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但很难保护技术本身。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延及思想、产品、方法、公式、工艺等。商业秘密成本低,也没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的期限限制,但商业秘密风险比较大,而且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比较困难,第一,建立信息资源搜索机制,可以说,不要毫无价值地重复他人的创新过程,也不要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已经是社会公有财富的技术,更不要花大量的精力物力去申请已是公知自由技术、无保护可言的专利。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新产品或工艺设想的产生、引进、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保护的过程中,都必须花足够的精力去检索已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文献,了解目前该技术国内外的状况,熟悉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制造者各自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特征和价格分析[15]。
4.4 探索建立充电设施的共建机制
充电设施及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对于传统加油站已形成网络化布局,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刚刚起步。考虑电力能源的可获取渠道较多,探索多方参与的共建机制,鼓励电网公司、石油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民间资本等多方共同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供给。电动汽车生产商可以与电网公司合作探索直接充电、电池更换等多种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石油公司也可以利用其加油网点优势提供充电服务,实现多种能源供给方案,满足日渐多元化的汽车能源需求。探索盈利模式,鼓励便利店、饭店、停车场等民营资本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政府可以出台用地审批、货币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规定配套标准等规划方案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
此外,私人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和认可。当前,车企针对细分汽车消费市场,如个性追求者、环保提倡者、实用主义者以及首次购车族、二次购车族等不同目标群体,抓住特定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开发设计不同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打开私人市场。车企还可以通过试驾体验、租赁服务、出租车运营、公车采购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接触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效培育私人市场。政府可以通^官方媒体的环保理念宣传,并通过公务车采购、租车以及公共汽车投放等方式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增强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逐步开拓私人市场。
4.5 e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
结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广东省乃至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标准及体系,但是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及运营规范的建设走在前列。目前,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政策、保险、专利保护等的政策建设相当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应该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包括在国外设置研发机构,积极的向国外提交相关的专利的申请,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展开合作交流等。除此之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产业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企业在境外注册新能源汽车的商标、境外收购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在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建设中国品牌。
5 案例分析――基于比亚迪汽车的案例分析
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比亚迪汽车是一个典型,因为比亚迪汽车是我国的一个本土汽车的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上面临与美日等先进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谈到比亚迪,不可忽视的就是比亚迪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虽然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体竞争力仍然不足,比亚迪也不例外。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是以政府为主题,在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用电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电网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智能电网的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意义重大。对于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日本通过官产学结合的方式,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总结比亚迪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现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要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小觑的。
结合比亚迪期汽车的发展现状,目前比亚迪汽车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方面,比亚迪积极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充电基础设施规格提案,争取在国内获取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并谋求进入美国电动车市场,试图采取“先难后易”战略,确立自己的汽车品牌形象。实际上,比亚迪仍属于内向型市场开发战略。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各国汽车销售量锐减的2009年,只有中国比上年增加了46%,达到1360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市场超越了美国,跃居全球第1位。预计中国的汽车销量上升趋势今后仍将继续,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辆,其中约10%为电动汽车。
在影响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会基础设施开发上,比亚迪的提案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表现为与日本提案相比可行性上的一些差距,即最大电流达到1000A,为日本提案的8倍。快速充电站的技术人员指出,从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目前还不太高的质量角度来看,这一性能指标给电网造成的影响会过大。
结合比亚迪的市场营销现状,目前比亚迪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品牌战略。在中国本土,比亚迪汽车走在了前列,依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优势,比亚迪汽车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男方为推广市场,逐渐形成了南北东西全面发展的市场部署。目前,比亚迪的生产基地包括以深圳为中心的上海、西安、北京等17个事业部,其中深圳基地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中心、营销中心以及生产中心。目前,比亚迪汽车延续IT零件的生产及制造模式,通过改进研发技术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比亚迪深圳营销中心重视对于“新能源汽车生活梦想”的营销,依托深圳经济腾飞的大环境,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其中最亮点的是比亚迪旨在利用“太阳能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一旦这个研发设想得到实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会极大的降低,比亚迪也将具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之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后来居上,成绩显赫,主要是因为一直沿着创新的道路不断进取的结果。如果说最初的模仿创新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那么做大后的开放式创新则是为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只能遵循这样的创新轨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所方面参与构建广东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由广东省信息华、工业化部门牵头的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动的模式,重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控及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广东省相关部门明确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政策落实,通过政府、企业联动的发展模式促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甜甜,缪小明.国际新能源汽车科学知识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147-153.
[2]何柱.一种新型多端口新能源发电模拟电源装置[J].电气技术,2016,01:135.
[3]家珏.用知识产权武装“蓝色梦想”――吉利汽车的新能源之路[J].今日科技,2016,03:22-24.
[4]王海波.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6,12:171-172.
[5]张睿.我国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6,13:209.
[6]张睿.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2:156.
[7]刘颖琦,王静宇,Kokko Ari.产业联盟中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6,05:1-11.
[8]张群,吴信岚,张柏秋.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5,02:104-109.
[9]苏峰.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下线[J].纤维复合材料,2015,01:8.
[10]蔡然.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5,11:176.
[11]Cristian Dinca,Adrian Badea,Horia Necula. Real Option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a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746).
[12]Spiros H. Martzoukos,Eleftherios Zacharias.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Omega,2013(2).
一、引言
不同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拥有正外部性和突破性创新,所接受的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利用TAM,可以分析消费者对动力控制和驱动系统等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接纳情况。利用IDT,则可以从个体因素视角对创新认知、产品接口等因素的影响展开分析。因此,还要联合使用TAM和IDT理论,从而对消费者接纳新能源汽车的过程展开全面分析,进而更好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二、TAM与IDT理论概述
所谓的TAM,其实就是技术接受模型的英文简称,主要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纳程度。而IDT为创新扩散理论的英文简称,用于研究创新技术传播和得到采纳与应用的一种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TAM侧重于进行用户行为和技术的研究,IDT侧重进行社会行为和创新技术的研究。所以在分析用户对技术接纳问题时,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进行有关问题的解释。
三、TAM与IDT理论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分析
1.研究假设
从TAM模型理论角度来看,个体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将对其接受技术产生影响。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进行创新,所以可以从生活便利和空气改善角度进行有用性指标的构建,假设H1为个体感知有用性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而从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难易程度角度,假设H2为个体感知易用性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考虑到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关系,还要假设H3为感知易用性将对汽车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的影响。
从IDT理论角度来看,消费者情感需要将对产品是否被接纳产生影响。而在面对环境问题时,能否产生较强社群归属感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以假设H4为社群归属感将对个体采用汽车产生正向影响。其次,在IDT理论中,消费者创新性也是重要指标。因为人们在购买新产品时,往往是由于好奇心的驱动,这与其本身的创新性有关,这种创新性将对其感知产品是否有用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作为创新产品,可以假设H5为个体创新性将对汽车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假设H6为个人创新性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在IDT理论中,十分注重媒介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过程中,结构性保障则是重要媒介。正因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易保障机制的制定,才使得消费者能够克服汽车后期维护存在的较多不确定性进行新能源汽车消费。所以,结构性保障将对消费者感知汽车易用性产生影响,进而对汽车采用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假设H7为结构性保障将对汽车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假设H8为结构性保障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对于个体来讲,是否采用新能源汽车还与相关群体有关。因为,个体会从周围人群中进行信息获取,所以相关群体也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媒介,个体会根据相关群体的评价和行为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这种理念,可以假设H9为相关群体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
2.样本数据
为完成样本数据的收集,还要利用网络进行有关信息的收集,即通过在各大汽车论坛和贴吧进行网络问卷的发放。从样本数据收集情况来看,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18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1.8%。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约67%的人为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了51%。从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上来看,83%以上的人达到了本科及以上学历,56%的人年收入在6-12万元之间,拥有一定经济实力。
3.效度、信度和拟合度分析
量表设计对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借鉴,同时也结合了TAM和IDT理论,并经过了专家的讨论和分析,最终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采用行为特质完成了设计,包含的题项有“生活区域对你是否重要?”、“是否乐意尝试新鲜事物?”、“结构性保障的引入能否增强你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信心?”、“周围人对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是否会对你购车产生影响?”、“你觉得新能源汽车可以起到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吗?”等多项,分别隶属于社群归属、个体创新性、结构性保障、相关群体、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采用意向这七个变量。使用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可以发现,问卷总体信度达到了0.969,各变量信度值都能达到0.7以上,问卷总体效度则达到了0.943,各变量最低值均能达到0.5以上,因此能够满足要求。此外,从拟合度检验情况来看,NFI、CFI、IFI分别能够达到0.913、0.973和0.978,RMSEA则为0.039,比0.05要小,能够满足检验要求。
4.假设检验结果与分析
如下表1,为假设检验的结果。按照要求,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45-0.95之间,CR绝对值大于1.96,就可以认为假设成立。从总体上来看,除了H9不成立,其他假设都成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受众面积目前较窄,所以个体较难通过周围人群进行有关信息的获取。从TAM角度来看,H1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能够达到0.624,可见感知有用性将对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产生显著影响。IDT理论角度来看,H4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达到0.732,可见社群归属将对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对地区负有较强责任感的个体,将愿意采用新能源汽车。而从H5和H6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差异可以看出,个体创新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拥有加强创新性的个体更倾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采用。最后,从H7和H8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看出,结构性保障明显会影响个体感知易用性,因此能够对新能源汽车采用产生明显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仍然较少,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在公众市场的扩散。所以,政府除了与企业一同进行结构性保障体系的完善,还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体验营销增强消费者产品体验,并针对部分顾客提供优惠政策,进而更好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伟怡,何瑞. 新能源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TAM-IDT理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28-33.
[2]李英,胡剑. 基于智能体的多类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4,05:711-716.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二、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1.能源危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世界各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2.金融危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龙源期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获得市场[1]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技术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常规的化石能源(煤、石油)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
(二)发展特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发展趋势,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了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代用燃料,已成为新型动力系统汽车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借助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看好,各种资助和示范验证正在进行,真正进入市场将还有一个较长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合成燃料、醇类燃料、醚类等多种清洁替代能源,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战略比较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战略定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克林顿时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混合动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布什时期追求零排放和对石油的零依赖,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期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使用生物质燃料;近期奥巴马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施了总额48亿美金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其中40亿美金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龙源期刊。日本在2006年“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通过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应用等途径,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能够降低20%。重视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开发,拟在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万千升发展趋势,计划在五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近期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20年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能够达到1350万辆。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
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早期以生物质燃料和天然气为主,在本世纪初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23%的石油替代,主要是生物质燃料、CNG以及氢燃料,但近期对于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欧洲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国家规划非常细致、系统,从基础研发做起,分阶段从研发产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统筹布局。2009年下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四)产业政策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形成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培育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注点重在两个方面:大力支持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2009年1月,韩国颁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2009年9月,美国“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发展趋势,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2009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还提出在2009年11月后的一年时间里再提供23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车型的补贴龙源期刊。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1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计划为期一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其核心是挑选2~3个城市作为仅适用电动汽车的纯绿色城市,重点推动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汽车能在路边充电站及时充电;对放弃污染较高旧车、购买清洁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2000英镑的补贴。
(五)发展趋势分析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负责储存并为电动机提供电能发展趋势,其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来看,镍氢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性、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较好,一旦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选择。
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永磁无刷电动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性能较好,适合成为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已经在混合动力轿车上进行较多应用,但是受永磁材料工艺影响和限制较大,而且控制系统复杂,造价很高;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修理容易、可靠性好、转速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发展趋势,如果其技术瓶颈(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结构复杂性较大等)得到突破,将更适合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动力牵引系统控制、车辆行驶姿态控制、车身控制和信息传送。随着集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明显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总结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发展规划制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
2.基础研究资助。美国、日本、欧盟等地政府组织科研大攻关,协调全境范围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汽车和燃料厂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直接补贴龙源期刊。
3.财税政策激励。各国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消费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从经济上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措施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以及直接补贴,许多欧盟国家基于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针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收减免;征收燃油税,欧盟实施高税率燃油税激励消费者选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柴油车。
4.技术法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并逐步提高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新能源汽车。各国和地区的法规主要有:美国的CAFE标准和Tier标准、日本燃料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欧洲自愿协议和欧盟尾气排放标准。
5.交通管理奖罚。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在交通管理措施中也有所体现,给予新能源汽车交通优先和停车免费等奖励,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采用惩罚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国际路线观察[J].决策,2010,(10).
[2]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1、中国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首次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的缺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赵剑峰、李欣(2010)两位学者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方面表示,一是要处理好超前与稳步发展、量与质、冷与热的关系, 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王晓辉(2009)在创新商业模式论述中指出,建立产业联盟也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横向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徐和谊(2011)认为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
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多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主要靠进口或模仿,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抬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费用。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和关键技术瓶颈尚未解决,满足不了目前消费者需求。因此,如何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加快新技术从理论、实践到投入生产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发展。
二、社会资本视角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科研行为。
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校企联合、企业联盟等。校企联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产学研一体化后产生的合作模式,而企业间的联盟是新相关产业的一种联合,加大自身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从宏微观的视角切入,认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以此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1)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
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和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种联盟,二者形成一个组织结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便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资本。校企联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方式,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从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初期直到新技术进入实际实验阶段,再到汽车企业投入试验、改进、试运行、以及后期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都连成一个整体。
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的研发阶段,而现实运用并形成产业化,成为一项具有利用价值的技术却从未探索。社会资本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将高校和企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二者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等方式,运用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将技术变成整车。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企业缺乏一项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的攻克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具有攻克这项技术瓶颈能力的科研高校,而从错过先进技术的获取也就是科技成果转移不通畅。在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校企联盟模式,学校的理论技术能够走出试验室,进入企业进行试验进而变成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新技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的通道。
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校企联盟的形式,形成社会网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就是各种的社会资本,二者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运用高校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与企业实操的合作,使得研发的技术顺利进入企业或培养人才输送进企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新社会资本角度分析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就是组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销售、售后等全套设施的生产企业间结成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例如电力行业企业,天然气行业企业或者公交公司,4S服务店等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行为。各个企业间形成新能源汽车网络,彼此建立通畅的连接渠道,运用社会资本关系,克服自身研究短板。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局面下催生出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能源枯竭的到来。企业研发所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能确保技术瓶颈的百分百被攻克,而需求市场中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消费者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投身于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研发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差距。为了有效克服这些技术上的瓶颈,发掘社会资本带来的研发力量,有助于攻克现有情况的技术难关。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或者资源相互调配,弥补各独立企业的缺陷,从而实现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转化,有效利用联盟所产生的社会资本优势,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上游产业配套发展、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衔接、完善科技产权保障制度。
1、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首先要确保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配套产业科技成果演变的关键。一项氢气动力的技术研发,必须保证上游企业制造氢气发动机外壳的原材料与氢气动力技术相匹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氢气站的数量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后要得到相应解决。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配套发展,才能使科技成果得到顺利的转化,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强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就要加强校企联盟或者企业联盟的内部衔接。保证有通畅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以确保研发机构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有效联结,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市场的信息通畅,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间建立对应的信息平台,交流需求和供给信息,加速科技成果顺利转移。企业本身、高校或者第三方可以建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布,找到配对的技术供给。而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联盟时,也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其他企业弥补自身的劣势,形成一个完美强大的联盟体系,提高技术的科研能力、后期投入产出能力,壮大市场的占有率。此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操作者能够宏观全面的掌握各企业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干涉和引导将资源合理配置,也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
3、完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
在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并且成熟之后,政府要完善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借助产权的保护取得相应的收入。这样可以使企业保证其利润,也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学技术并且努力通畅科技成果转移通道。政府除了颁布相关科技成果保护法以外,还要制定企业联盟产权分配条例,清晰界定科技成果产权所属问题,对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给予相应的保护,以确保联盟企业在完善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38-02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提高和近年来国际能源供应尤其是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投入,以替代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为中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吉林省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并在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示范推广工作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按照定义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广义新能源汽车和狭义新能源汽车两种[1] 。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既包括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具体可分为六大类,即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狭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结构、新技术、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二甲醚、甲醇之外的燃料。按照这个定义,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均被排除在外。
二、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要素。吉林省传统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每年都需从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大量调入能源[2] 。吉林省结合本省资源情况,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把新能源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突破口。生物液体燃料作为吉林省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新能源,是重要的石油替代品。吉林省作为全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生产试点省份,在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需求条件。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吉林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明显落后,相应的市场需求还处于萌芽阶段。吉林省各地区为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采取了多项措施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同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但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试验性或政策性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示范运行或专项采购,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3.产业内企业结构与竞争。近年来,吉林省汽车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运行以及产业化尝试的规模和范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是参与的热点领域。
混合动力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最理想的过渡性新能源汽车。“九五”与“十五”期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主要集中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到“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研发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跨国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中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推出的车型也较多。这将对国产混合动力汽车企业构成重要的威胁和竞争压力。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近年来,一汽集团已投资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平台,开发多款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由于跨国汽车企业对纯电动汽车的前景并不看好,因此大部分跨国汽车企业没有参与纯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这为吉林省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
4.相关支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新型电池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的相关支撑产业。锂离子电池以其低廉的成本和无污染等各种优良性能,成为电动车理想的动力电源。辽源市围绕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春锂源公司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组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院,研制成功的锂动力电池用高导电阳极材料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其专利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5.政府行为。吉林省作为中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2010 年4月,一汽集团的3 000辆混合动力轿车生产线正式投产;2011年,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点示范项目全面启动,长春市被国家列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3] 。
三、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
1.优势。在发展环境方面,吉林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起步较早。从1998年开始,吉林省就依托一汽集团的技术优势率先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9年2月,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目标,加强核心部件的研发[4]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试点工作基本涵盖吉林省。
2.劣势。在技术水平方面,吉林省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销售服务方面,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使用试点城市,长春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不大。长春市大多数汽车4S 店并无新能源汽车出售,而少量买了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也遇到充电设施少、充电不便等多重问题。
3.机会。油价上涨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表现为高油价提高了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有利于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吉林省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4.威胁。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替代品的威胁。目前吉林省传统汽车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利润率较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跨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相对成熟,其中部分企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可以投放市场,加剧跨国汽车企业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垄断。
(二)总体战略
“十二五”时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吉林省应制定明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尽快出台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引导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5] 。
从总体上来看,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就是要建立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系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就是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通过的相应的资源配置,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的产业条件。
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吉林省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大都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延伸和细化。要形成完善的、多种措施并举的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的政策体系,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不能只停留在补贴上,应当是多种措施并行[6] 。
1.扩大市场需求。吉林省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引导有效的市场运作和政府采购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覆盖面。一方面,通过政府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将省内生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轿车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另一方面,对长春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除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外,省市政府按照分摊原则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
2.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攻关技术,建设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使创新技术成果得以快速成功产业化[7]。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程度高等特点,人才团队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一定的收入补贴;另一方面,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梯度培育方案,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充分激励人才的创新能力。
3.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吉林省应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体系。可以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采取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手段;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行减免车船税、消费税;对新能源汽车使用,实行灵活的便利政策,如高速公路收费减免和城市行车通道及停车方面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罗少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 宗楠.吉林省能源替代战略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2):108.
[3] 付百臣,曹晓峰,张新颖.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1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2.
[4] 张嘉昕,张宇帆.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5):80-81.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税收结构;税收政策
近几年,迫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运而生。然而由于配套基础设施、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的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税收政策有利于推动该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引导购买消费行为发生转变,还可以引导生产者的研发和生产行为的转变。2011年国家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政府出台了很多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是生产环节的增值税、销售环节的消费税及企业所得税、消费者购买环节的车辆购置税、保有过程中的车船税及使用过程的燃油消费税等。下面以安徽省上市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梳理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各个环节目前正在使用的税收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种。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流转税为计税基础,相对税负较少,对汽车的销售价格影响不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在所有税负中占了很大的份额,也是影响汽车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以下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三个方面分析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的影响。1.增值税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目前增值税的税率主要有以下几种:6%、11%、13%、17%、免、抵、退等。对于运输公司适用11%的营改增税率;农用车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现代服务业如文化、兴业公司实行6%的增值税税率;出口汽车享受出口退税或者免税政策;而对于江淮汽车各个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及整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执行17%的所得税税率。增值税是按企业的规模和类型设置增值税税率,而新能源汽车只是作为江淮汽车公司的一个具体项目,政府并没有针对企业的某个项目设置不同的税率,因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并没有执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江汽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生产、销售环节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仍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3%;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中间试验产品销售时也是17%的增值税税率。2.消费税目前,在消费税税率设置上,我国对于汽车产业的消费税税率是按排气量设置级差的,近年来对于用车大排量的税率逐渐提高,小排量税率有所降低,这种消费税税率的设置有利于消费者转向购买排放少无污染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一样,也以气缸容量为征税依据,不管是否属于新能源汽车,有气缸就征消费税,没气缸就免征。对于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无气缸也即没有消费税,但是燃料和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有气缸,并没有实行差别税收政策,政府在消费税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对混合动力和燃料新能源汽车设置差别化税收政策,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更低的消费税税率,这样才能在消费上体现节能减排汽车的优势,从而合理引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3.企业所得税江淮汽车公司国内各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主要为15%、25%。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标准,不符合的执行25%的税率标准,新能源汽车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标准执行15%的税率政策,也就是说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与大多数传统汽车的所得税执行同样的税率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基计算上,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均不够成熟,广告费用、研发费用投入较多,税前扣除部分与传统汽车适用同样的标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也没有体现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规定,没有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推广阶段所承担的比传统汽车更高的风险,可见所得税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阶段扶持力度不够。江淮汽车的固定资产普遍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费用的核算同传统汽车没有区别,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150%计入当期损益,对已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按150%摊销,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抑制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创新的动力。
(二)新能源汽车购买环节在车辆购置税上安徽省目前执行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凡购买节能环保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汽车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符合此三类的汽车仍执行10%的车辆购置税[1]。此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能源汽车使用和保有环节1.车船税2012年1月1日施行的新税法中规定新车船税按照车辆排气量为计税依据,对小排量车辆实行低税额,对大排量车辆采用高税额。目前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适用税额减半征税[2],这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引导。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车船税执行国家标准免征或者减半征收的政策。2.燃油税我国对汽车燃油和燃料均执行同样的标准,同时比率较低,其税收比例只占零售含税价格的17.82%,不足以通过燃油税调节燃油量的消耗,没有体现对燃料节能环保汽车的鼓励,没有体现税制对消费者选择节能环保产业的引导。
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设计政策支持导向未体现各国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改革趋势都是以鼓励人们选择更加节能减排的交通方式,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正在研制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扶持政策,但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及研发费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一直都高于传统汽车,过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汽车相应的也承担了更高的税负。从汽车产业设计的税种剖析,安徽省目前仅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对部分新能源汽车实行了单独免税,其余税项未能体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不利于对传统汽车产业高污染高能耗的限制。所以说目前的税制设计,未能体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导向作用。
(二)税收结构不合理各个国家在税制结构设置导向上是一致的:即鼓励购买限制使用。据统计,发达国家购置环节税费占整个汽车税收的30%左右,保有和使用环节税费占70%;而我国汽车的税收结构正好与之相反,以价格和排量计算,税收主要集中在购买阶段占60%,保有和使用环节占40%[3]。我国新能源汽车税收结构及计税基础仍沿袭传统汽车,虽然表面看来这种税负结构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却抑制了汽车的销量。从长远发展来讲不利于节能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环境的治理。
(三)税负过重据统计,我国消费者在汽车购买的过程中承担的税费占整车价格的30%-67%,而美国汽车购买和销售过程中税收仅占汽车销售价格的6%,日本降为6%-11%[3]。从几者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仍沿袭传统汽车税收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传统汽车,因而承担了更高的税收费用。应该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负担,从而推动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乏鼓励新能源汽车创新、投资的政策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配套的基础设施、资金、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加计扣除科研经费、加速计提折旧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车辆购置税及15%的企业所得税,不过大部分的传统汽车企业也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对新能源汽车也未体现鼓励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的优惠对象仅限于取得的收益行为,而对未取得收益的创新投入忽略考虑,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安徽省江淮汽车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仍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金回笼。在金融投资的资金流向上税收也没有合理的引导,目前金融企业统一的营业税5%,不论投资任何行业,统一标准,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因为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周期长、成果转化慢,风险高,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应该合理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结合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向,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政策。但目前在税收设置上并未体现这种引导作用,可以给予资金投向新能源行业的金融企业实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同样对于技术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个人、企业给予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各项资金、技术、资源等流入到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其发展,既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又能达到资源有效配置。
三、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对策建议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现就安徽省现行税收政策改革和优化提出建议。
(一)调整税收结构,降低税负前文已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各个环节的税收政策,总体来说销售购买环节与使用和保有环节的税负比例为66%:34%,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30%:70%,也就是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购买环节的税负较重,使用和保有环节的税负较低,这种结构的税收政策不利于销售,同时也不利于环保和道路交通堵塞状况的改善。为了“鼓励购买,抑制使用”,我们的税收结构应该适当调整,降低车辆购买阶段的税费,刺激消费;提高车辆使用阶段的税费,控制使用减少道路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为:1.降低或减免增值税新能源汽车附加值高,与传统汽车相比价格过高,也就承担了更多的增值税。虽然增值税不直接增加汽车的生产成本,但流转税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增加了汽车的销售价格,过高的销售价格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抑制传统汽车的销量,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府应该降低或减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值税。首先,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值税税率。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对新能源汽车实行13%的增值税税率优惠政策。其次,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试验产品或样品免征增值税。研发阶段的产品属于试运行阶段,产品性能不稳定,免征增值税利于降低试验品的价格,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同时减轻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的负担,鼓励研发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动力。最后,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同阶段实行差别增值税税收政策。在初创时期,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市场风险大同时又没有利润空间,企业偿债能力和举债能力比较差,可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成长时期,企业已经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可实施即征即退50%的税收优惠,以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2.减免所得税或调整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出台有别于传统汽车行业但又更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动力,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可以税前预提研发科研基金,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减税的优惠政策可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也可通过税收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设备折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我国的税制结构特点,从“所得税优惠为主‘转向’流转税、所得税优惠并重”兼施,从深度、广度上更加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行为。
(二)将税负与环境污染相挂钩前文已述,应该调整新能源汽车的税收结构,降低购买阶段的税收,提高使用阶段的税收。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节能环保项目,为了积极应对资源压力和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应该鼓励人们使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如何在税收设计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优点,通过减少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或增加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来引导消费者选择。在税收设计中将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计税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样增加了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也突显了节能环保汽车的优势。同时增加了汽车使用环节的税收,控制车辆的使用,减少资源和环境压力。
(三)给予投资新能源汽车外部环境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能源补给基站没有保障,消费者使用该汽车没有便捷的动力充电设施,这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大加气站、充电基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给予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或民间资本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总之,对于生产者而言,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能力,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以增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可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降低使用成本,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良性可持续发轨道。
参考文献:
[1]陈燕燕.购买新能源汽车将再享税收优惠.
[2]林莉,肖圆.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探析———基于上市汽车公司税负的现实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0,10(05):23-28.
[3]杨娜.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4:19-21.
[4]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84-90.
[5]乔亮国,李占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收与实务,2015,4(07):86-87.
[6]李维臻,鲜晓花.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04):62-64.
[7]李晶,李施雨.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措施[J].税务研究,2013,(10):92-93
[8]路春城,黄志刚.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分析[J].税务研究,2011,(05):29-32.